21杨氏之子 说课稿+说课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21杨氏之子 说课稿+说课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2-12 10:35:15

文档简介

五年级语文下册杨氏之子说课稿
老师们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统编版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杨氏之子》。
01.说教材:
教材单元分析:
从编排内容上讲,我们可以发现其中“幽默”和“智慧”是它们的高频词,这体现了本单元的人文主题“幽默和风趣是智慧的闪现”。从编排顺序上讲,它们从语言输入逐渐过渡到语言输出——前几篇课文体现了第一个语文要素“感受课文风趣的语言”,主要聚焦对课文表达内容的理解;后几篇课文体现了第二个语文要素“看漫画,写出自己的想法”,主要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独特的观点。
课文文本分析:
本文主要描写了九岁的杨氏子与客人孔君平二人拿姓氏做文章,进行了心有灵犀的对话。体现了孔君平的大人童心和杨氏子的“甚聪慧”。本文共五句话,第一句话总起,剩下的四句话围绕“甚聪慧”,讲了故事的起因和经过,其中最后两句话即二人的对话是关键句。本文选自《世说新语》可以提醒学生和教师从一篇文章的学习过渡到一类文章的阅读。
助读系统分析:
本文由两道课后习题——第一道聚焦阅读,提醒了两个容易错误的断句;第二道课后习题则提醒了主要内容理解上的难点。部编版的插图相比于人教版是比较简略的,主要起装饰性功能。六则注释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自学。
02.说学情:
从三年级开始,我们学习了文言文。在本课学习前有不少关于“人物故事”学习的经验,55个字对于高段来说不算多,也没有生难字词,且已学习不少文言阅读策略,所以本文比较适合学生通过自学来读懂字面意思的。难点则在于文言精神的把握,即“谦和有礼,机智善辩”,这就需要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理解文中二人对话背后的思维逻辑,从而理解课文的言外之意。
03.说目标:
语言运用上,可以从“字”“句”“篇”来看;思维能力上,需要学生借助思维工具(如思维导图),来体会二人语言表达的智慧和精妙,总结类比思维的一般方法;审美创造上,需要学生感受文言语言优美,韵律工整,感受语言妙对之美、思维智慧之美、人文情趣之美;文化自信上,谐音背后折射出的是中国人的机智和幽默、含蓄和内敛的民族性格,需要学生加深对中华礼仪文化的认同与传承。
04.说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学生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读懂课文字面意思,按顺序讲清故事的经过。教学难点是,学生要理解杨氏子回答中用到的类比思维来反驳,并迁移用“聪明”和“礼貌”这两个标准来评价人物是否“幽默”。
05.说教法学法:
本课教师主要用到情境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法,学生主要用到自主探究法和小组讨论法。
06.说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
预习单分为四大板块,分别是“字词学习”“阅读指导”“文本理解”和“情感体验”,分别给出了相应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的重点内容。需要学生先独立完成,并在课前把不懂的地方尽量通过小组讨论解决,并需要个人、小组和教师来进行多元星级评价。
课堂学习:
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我们创设了“《杨氏之子》如何被编写到《世说新语》里”这样一个大情境,以五个情境任务串起整堂教学。
情境任务一:引入——同古人介绍自己——仿写课题。
分为三步走——第一,学生可以通过回忆分享生活中含有“氏”字的店铺名字,来理解姓氏的含义‘;第二,学生可以联系之前文言学过的“之”的句子和现代常用的“之”的表达,来感受文言的韵味;第三,学生可以模仿课题“杨氏之子”,举一反三,介绍自己同桌的名字,比如文氏之女,张氏之子等。
情境任务二:朗读——读给百姓听——读音断句。
文言文的学习离不开朗读,我们的第二个情境是读给百姓听——“好多百姓不识字,假如你在现场,当地百姓请你读一读,你会读吗?”此任务主要解决读准字音和正确断句的问题。也是分为三步走——第一,参考下面的断句,依据句读,声断字连地读;第二,参考下面的吟诵谱,把握语调,抑扬顿挫地读;第三,参考下面的竹简图,还原场景,原滋原味地读。
情境任务三:翻译——讲给孩子听——白话大意。
文言学习光能读准字音、学会断句还不够,我们要能用白话文讲述文章的大意。我们创设了“讲给孩子听”的情景——围观人群中还有一些孩子,他们听不懂讲了什么,你能给他们讲一讲吗?也分为三步走——第一,补全思维导图,并看着思维导图讲述故事大意;第二,贴着人物讲述,假设孔君平在回家路上恰好碰见杨父,想与他分享刚才自己与杨氏子的故事,夸一夸杨氏子,请同学们帮助他组织语言。第三,通过演白话文的小品剧来表现故事的情节。
情境任务四:思维——和文人一起议——人物言行。
经过前三个情景任务的铺垫,我们已经学习了文章的字面意思,接下来进入最难的环节,即通过深挖人物的言行来推导他们的思维过程,从而评价人物的特点。我们创设的情景是“和文人一去议”——入选《世说新语》可是有要求的,语言既要幽默风趣,又要体现智慧。《杨氏之子》到底能不能入选《世说新语》呢?我们和文人一起来议一议。首先我们会借文人之嘴抛出一个比较难的话题“你觉得二人的对话真的幽默吗,请说明理由”,通过初步的小组讨论,我们会发现“聪明但不礼貌,那不是幽默是阴阳怪气;礼貌但不聪明,那样的幽默太笨拙”。接下来,我们将分别探讨两个主人公(孔君平、杨氏子)是否礼貌而聪明,从而讨论二人是否幽默。
情境任务五:迁移——故事推荐会——课外阅读。
读懂了一篇文章还不够,我们要走向课外,创设的情景是“故事推荐会”。当然,为更好地迁移至课外,我们要先总结文本学习中用到的文言自学锦囊妙计。再出示如图两则选自《世说新语》的类文,要求学生用“聪明”和“礼貌”这两个指标来评价主人公是否幽默,并分别与杨氏子进行对比。
最后,把评价的过程落在文字上,形成故事推荐稿,这也是我们的课后作业,即这两篇二选一,用150字白话文或50字文言文来评价文章是否适合选入《世说新语》,写清楚故事梗概和推荐理由。教师和小组在评价的时候,要把自己当成刘义庆,想想在阅读这篇推荐稿时自己有没有心动,想把推荐的文章纳入《世说新语》中吗?
总结一下,学生在课前要通过自学和小组合作尽可能完成预习单。课堂上将围绕“《杨氏之子》如何被编写到《世说新语》里”的大情境,从引入、到朗读、到翻译、再到思维,最后是迁移,这五大任务展开,每个任务对应设计了一个情境,每个情境都由“三步走”组成。
07.说板书:
左边的主板书是学生跟着教师的思路,以课文内容的先后顺序,来逐步还原二人对话的思路,和对话中言行背后的性格特点。右边的副板书是由学生对于二人特点的梳理总结,教师则负责批注。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欢迎大家批评指正!(共17张PPT)
杨氏之子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
《杨氏之子》
习作-漫画
口语交际
《童年的发现》
《手指》
幽默不失得体,
让人发笑的同时
感受其中的智慧。
如漫画般的散文,
语言风趣幽默,
立意蕴含丰富。
语言轻松愉快
传递了幽默的力量。
通过笑话的方式,
感受幽默的魅力。
借助文本、漫画,
感受幽默的多样化。
语言输入:
【它想说】感受课文风趣的语言
语言输出:
【我想说】看漫画,写出自己的想法




教材分析
人文主题:幽默和风趣是智慧的闪现
文本意义
文本来源
《杨氏之子》描写了杨家九岁的孩子与客人孔君平二人拿姓氏做文章,进行了心有灵犀的对话。体现了孔君平的大人童心和杨氏子的“甚聪慧”。
《杨氏之子》选自《世说新语·言语》,这小说是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以真人真事为描写对象;善于运用对比衬托手法和细节描写突出人物某一方面的性格特征。
一篇
一类




教材分析
【朗读】 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读好下面的句子。背诵课文。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易错)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易错)
【理解】 借助注释了解课文的意思,说说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杨氏之子的机智与幽默。(难点)
课后习题?
注释?
①选文来源②[惠]③[诣]④[乃]⑤[示]⑥[夫子](拐杖)
插图?
统编版课文相对于人教版课文插图较为简约。(装饰性功能)




教材分析
册数 文言篇目 文体 字数 阅读策略 文言精神
三上 《司马光》 人物故事 30字 结合注释 借助插图 遇事沉着、冷静果断
三下 《守株待兔》 寓言故事 39字 积极主动的努力,切勿在侥幸中幻想
四上 《精卫填海》 神话故事 35字 组词法 坚持不懈、不畏艰难
《王戎不取道旁李》 人物故事 49字 乐于根据有关现象进行判断;避免盲从
四下 《囊萤夜读》 人物故事 33字 勤劳学习、创造性思维
《铁杵成针》 成语故事 45字 坚持不懈、目标专一
五上 《少年中国说》 说理文 184字 查资料 联系上下文 发奋图强、报效祖国
《古人谈读书》 说理文 139字 实事求是、认真学习、读书用心
五下 《自相矛盾》 寓言故事 71字 说实话办实事、三思而后行
《杨氏之子》 人物故事 55字 谦和有礼、机智善辩
六上 《伯牙鼓琴》 寓言故事 83字 …… 知音难觅、相知可贵
《书戴嵩画牛》 奇闻故事 93字 善于观察、实事求是
六下 《学弈》 寓言故事 70字 专心致志、用心学习
《两小儿辩日》 寓言故事 119字 全面辨证看事、独立思考、大胆质疑




学情分析
自主读懂字面意思
引导理解言外之意
核心素养维度体现 教学目标
语言运用 【字】运用学过的方法自主认识“诣”、“禽”2个生字,读准“为”、“应”两个多音字,会写“梁”等4个字。
【句】读好句子的停顿,能够熟读背诵。
【篇】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等读懂故事内容,按顺序讲清故事的经过。
思维能力 借助思维工具,体会语言表达的智慧和精妙;
总结用类比思维解决问题的一般思维路径。
审美创造 感受文言语言优美,韵律工整。
感受语言妙对之美、思维智慧之美、人文情趣之美;
文化自信 谐音背后折射出的是中国人的机智与幽默、含蓄与内敛的民族性格,需要学生加深对中华礼仪文化认同与传承。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学生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等读懂故事内容,按顺序讲清故事的经过。
难点
抓住幽默的本质是德智的统一。理解杨氏子回答中用到的类比思维和反驳思维,并迁移从“礼貌和聪明两方面评价人物是否幽默“的方法。




教法学法

情景教学法
任务驱动法

小组讨论法
自主探究法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总情境:刘义庆编排《世说新语》
谈话导入:南朝时期,有个文学家叫刘义庆。他自幼爱好文学,发现许多文人学士说的话、做的事非常有趣。于是他就想编一本书,记录那些有趣的、充满智慧的言行。有时,他会把搜集到的故事贴到墙上,给家人和朋友看。
情境一:同古人介绍自己
有一天,刘义庆家门口的墙上,贴出了这样一个故事(出示课文)。大家都围过来看,这时一秀才见你眼生,好奇你的姓氏,你会介绍自己吗?
要求:(1)急中生智,仿照标题。(2)彬彬有礼,声音洪亮。




教学过程
情境二:读给百姓听
好多百姓不认识字。假如你就在现场,当地百姓请你来读一读,你会读吗?
要求:(1)读准字音,读好节奏。(2)读好长句子,厘清人物关系。




教学过程
情境三:讲给孩子听
围观的人群中还有一些孩子,他们听不懂讲了什么,你能给他们讲一讲吗?
要求:(1)疏通文义,厘清故事情节。(2)有条理地讲给孩子听。




教学过程
情境四:和文人一起议
入选《世说新语》可是有要求的,语言既要幽默
风趣,又要体现智慧。《杨氏之子》到底能不能入选
《世说新语》?我们和文人一起来议一议。
要求:(1)聚焦对话,品味语言。(2)感悟智慧,发展思维。




教学过程
情境五:故事推荐会
我国古代还有许多这样的智慧故事。自由阅读以下两个故事,结合课前搜集的故事,小组内讨论,并向刘义庆推荐一个故事。
要求:(1)小组合作学习,读懂故事。(2)推荐一个故事,并说明理由。




作业设计
《世说新语》故事推荐会
各位同学,我们在现代已经阅读了《世说新语》的完稿版本 ,但对刘义庆来说,一篇篇搜集这些智慧儿童的故事还是非常辛苦的。让我们自主选择其中一篇,推荐给刘义庆,写清楚故事梗概和推荐理由。(可用白话文150左右,也可用文言文50字左右。
故事名 智慧儿童
幽默故事梗概
推荐理由
小组评价 (接受or不接受推荐的理由)
教师评价 (接受or不接受推荐的理由)




教学过程




作业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