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读书莫放“拦路虎”》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读书莫放“拦路虎”》同步练习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72.0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4-05 15:40: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读书莫放“拦路虎”》同步练习
1、按拼音写汉字
lán lù hǔ yuè dú zhàng ài má fán zhōng xīn wù jiě
( ) ( ) ( ) ( ) ( ) ( )
答案:拦路虎 阅读 障碍 麻烦 衷心 误解
解析:
分析:拦路虎:比喻阻碍前进的事物。阅读:阅读是从视觉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过程。障碍:阻挡前进的东西。麻烦:费事;繁琐。衷心:无保留的、忠实的、热情。是指认识与对象的不一致,即行为人对民事行为的内容或其他有关情况产生认识上的错误,以至于意思表示与内心意志不一致。
点评:激发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提高学生准确认读拼音的能力。
2、多音字组词
quān( ) rào( ) kòng ( )
圈 绕 空
juàn ( ) rǎo( ) kōng ( )
答案:圆圈 羊圈 环绕 绕远 填空 天空
解析:
分析:圈quān 环形,环形的东西:圆~。花~。~套。画~。juàn养家畜的棚栏:~舍.绕rào缠:~线。缠~。rǎo纠缠,弄迷糊:~嘴。~口令。空kòng空,腾出来:~一个格。~出一间房来。 kōng不包含什么,没有内容:~洞。这类多音字比较少,仅限于部分地区;文言文中的一些通假字延续使用到现在而形成了多音字,普通用法和人名地名等用法不同而造成多音等。
点评:多音字,就是一个字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读音,不同的读音表义不同,用法不同,词性也往往不同。多音字有以下几种用法:读音有区别词性和词义的作用;使用情况不同,读音也不同,读音有区别用法的作用;语体不同,读音不同,读音有区别语体的作用,主要体现为口语和书面语等;方言词汇的存在造成多音。
3、我是拼音小能手
( ) ( ) ( ) ( ) ( ) ( )
阅读 障碍 误解 衷心 麻烦 字典
答案: yuè dú zhàng ài wù jiě má fán zì diǎn
解析:
分析:阅读:阅读是从视觉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过程。障碍:阻挡前进的东西。麻烦:费事;繁琐。衷心:无保留的、忠实的、热情。是指认识与对象的不一致,即行为人对民事行为的内容或其他有关情况产生认识上的错误,以至于意思表示与内心意志不一致。
点评:激发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提高学生准确认读拼音的能力。
4、写出近义词
牢固—( ) 障碍—( ) 遇到—( )
必须—( ) 掌握—( ) 扫除—( )
答案:坚固 阻碍 碰到 务必 控制 排除
解析:
分析:牢固:指坚固,结实。如:地基很牢固。障碍:拦路的东西。遇到:碰上,遇到,遭遇战,遭遇各方面的抵抗。必须:表示一定要,强调事实或情理上的必要性。掌握:具有,拥有,有,一切完备;齐备。扫除:指大规模的,有目的,有组织地搞卫生活动。
点评:字义:通俗的说是指字词的意义、含义。也可以通常指一个字有几种意思”。
5、写出反义词
牢固—( ) 障碍 —( ) 必须—( ) 排除—( )
答案:薄弱 通畅 不必 保留
解析:
牢固:指坚固,结实。如:地基很牢固。障碍:拦路的东西。必须:表示一定要,强调事实或情理上的必要性。排除:除去,推开,排出。排斥。排水。排外。排挤。排山倒海。排忧解难。 摆成行列:排列。排队。
点评:字义:通俗的说是指字词的意义、含义。也可以通常指一个字有几种意思”。
6、形近字组词
本( ) 常( ) 怕( ) 估( )
未( ) 堂( ) 拍( ) 故( ) 
答案:本来 未来 经常 课堂 害怕 拍死 估计 故事
解析:
分析:本和未为形近字,本读běn,未读wèi,要注意区分这两个字,不要区分; 常的下半部分为巾,堂的下半部分为土,这两个字为形近字,不要弄混;怕为竖心旁,拍为提手旁,这两个字的偏旁不相同,不要弄混;估为单人旁,故的右半部分为反问,不要弄混。这两个字的滋阴补相同。
点评:形近字是指几个字形结构相近的字,而形近字的含义却不一样。解释形近字是指几个字形结构相近的字。特点形近字的搭配有一定的规律,并有各自的特点。
7、我会用下列表示不同意思的字组词。
例:白: A、表示叙述(表白) B、表示清楚(明白)
首:表示头 ( ) 表示第一 ( )
疾:表示病 ( ) 表示快 ( )
穷:表示没有钱 ( ) 表示穷尽 ( )
终:表示最后 ( ) 表示自始自终的整段时间( )
答案:
颔首 首次
脚疾 疾步
穷困 无穷尽
终点 始终
解析:
分析:白:雪花或乳汁那样的颜色:~色。~米。;明亮:~昼。~日做梦。表示叙述(表白);表示清楚(明白)。首:头,脑袋:~饰。~级。~肯(点头表示同意)。疾:病,身体不舒适:~病。目~。残~。讳~忌医。穷:缺乏财物:贫~。~苦。~则思变。终:末了,完了,与“始”相对:年~。~场。
点评:字义现代指一个文字所具有的含义、意思。也可以通常指一个字有几种意思,同“字意”。通常指一个字有几种意思。
8、照样子将意思相似的成语选出来。
瓜熟蒂落( ) A.临阵磨枪
卸磨杀驴( ) B.独木难支
管中窥豹( ) C.过河拆桥
临渴掘井( ) D.坐井观天
孤掌难鸣( ) E.口蜜腹剑
笑里藏刀( ) F.水到渠成
答案:瓜熟蒂落和水到渠成 ,卸磨杀驴和 过河拆桥,管中窥豹和 坐井观天,临渴掘井和 临阵磨枪,孤掌难鸣 和独木难支,笑里藏刀和口蜜腹剑
解析:
分析:瓜熟蒂落:蒂:花或瓜果跟枝茎相连的部分。瓜熟了,瓜蒂自然脱落。指时机一旦成熟,事情自然成功。水到渠成:渠:水道。水流到的地方自然形成一条水道。比喻条件成熟,事情自然会成功。卸磨杀驴:磨完东西后,把拉磨的驴卸下来杀掉。比喻把曾经为自己出过力的人一脚踢开。过河拆桥:自己过了河,便把桥拆掉。比喻达到目的后,就把帮助过自己的人一脚踢开。管中窥豹:从竹管的小孔里看豹,只看到豹身上的一块斑纹。比喻只看到事物的一部分,指所见不全面或略有所得。坐井观天:坐在井底看天。比喻眼界小,见识少。临渴掘井:到口渴才掘井。比喻事先没有准备,临时才想办法。孤掌难鸣:一个巴掌拍不响。比喻力量孤单,难以成事。笑里藏刀:形容对人外表和气,却阴险毒辣。
点评:成语是中国汉字语言词汇中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句。成语是汉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在用词方面往往不同于现代汉语,它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
9、 写出下列引号的用法。
A、着重指出 B、特殊意义 C、直接引用
(1)请记住,读书莫放“拦路虎”。 ( )
(2)歌中唱到:“世上只有妈妈好……” ( )
(3)世界上最深的淡水湖,现在正被沿岸工厂排放的污水“吞噬”着。 ( )
答案:A C B
解析:
分析: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是书面语 ( http: / / baike. / view / 587551.htm" \t "http: / / baike. / _blank )的组成部分,用来表示停顿、语气以及词语的性质和作用。句子,前后都有停顿,并带有一定的句调 ( http: / / baike. / view / 1435964.htm" \t "http: / / baike. / _blank ),表示相对完整的意义。句子前后或中间的停顿,在口头语言中,表现出来就是时间间隔,在书面语言中,就用标点符号来表示。
点评: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 ( http: / / baike. / view / 626542.htm" \t "http: / / baike. / _blank )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书面语言不可缺少的辅助工具,它可以帮助人们确切地表达思想感情和理解书面语言
10、把肯定句改成否定句
(1)这些生字往往成为阅读的障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这些生字不能不成为阅读的障碍。
(2)我们不能不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解析:
分析:把肯定句改为否定句非常简单,直接在表示肯定的词语前加否定词即可。如果说肯定句是数学中的正数,否定句是负数,那么双重否定句就是“负负相乘得正”,双 重否定句不仅可以表达肯定的意思,而且,其肯定的语气较原来更加强烈,“不得不”、“怎能不”、“非不”、“不能不”等。
点评:使变换后的句子和原句的语义基本等同。学习这种句子转换,不仅有助于理解和掌握句型的基本转换规律,而且有助于学会理解结构不同而意义相同的句子,以及用不同的句子结构来表达相同的意思,从而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11、陈述句与把字句、被字句的变换
(1)我们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生字被我们变成了熟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我们把良好的读书习惯养成了。
(2)我们把生字变成了熟字。
解析:
分析:陈述句与“被”、“把”字句所表达的意思基本相同,但句式变了,使用的场合和效果也有差别。 1.把字句:要强调执行者,就将句中执行者(例:武松)调到句首做主语,后面再加上“把”字和被执行者,即成把字句。2.被字句:要强调被执行者,就将句中的被执行者(例:老虎)调到句首做主语,后面再加上“被”字和执行者,即成被字句。
点评:句子转换,就是通过扩展或减缩的方法对原句的整个结构或对某个成分进行变换,使变换后的句子和原句的语义基本等同。学习这种句子转换,不仅有助于理解和掌握句型的基本转换规律。
12、学了课文我会填空。
(1)我们常说的“拦路虎”是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中所说的“拦路虎”是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学们在读书时,常会遇到一些生字。这些生字往往成为阅读的障碍,所以人们形象地称它们为“拦路虎”。
(2)查字典有三种方法:不知读音的可用_______ ;会读不知意思可用 __ _____独体字或难检字可用___________ 。
答案:(1)比喻阻碍前进的事物。
(2)部首查字法 音序查字法 笔画查字法
解析:
分析:本题涉及课文的理解,包括课文脉络、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重点句子的理解等,在认真领会课文中作者的感情,就会不难填出正确答案。
点评:对于课文内容的掌握,都是基于读懂课文的基础之上,学生要借助资料等,将课文读懂,才能进行进一步的理解。
13、将下列陈述句改成疑问句
(1)我的心绷紧紧的,这无法忍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潮湿冰冷的地面不能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们是学生,应该遵守学校的纪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我的心绷紧紧的,这怎么能忍受呢?
(2)这潮湿冰冷的地面怎么能睡呢?
(3)我们是学生,怎能不遵守学校的纪律呢?
解析:
分析:陈述句改为反问句的方法:(1)、将肯定句中的肯定词(是、能、会等)改为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等)。(2)、将否定句中的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等)改为肯定词(是、能、会等)。(3)、在肯定词或否定词前面加上“怎、怎么、难道、岂”等反问语气词。(4)、句尾加上疑问助词呢、吗等,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
点评:考查对陈述句改成反问句的方法的掌握。
14、用“×”划去不正确的音节。
塑(sù shù)造 春蚕(cán chán) 笑语盈盈(yín yíng )
朝(zhāo zāo )阳 浸(jìn jìng)透 蕴(yǜn yùn)含
答案:划去:shù chán yín zāo jìng yǜn
解析:
分析: 塑:〔~性〕柔软,非流质,可任意变形的性质。蚕:昆虫,有家蚕。盈:充满:~满。~溢。充~。沸反~天。朝:早晨:~阳。~晖。~暮。~霞。~气。~思暮想。~令夕改。浸:泡,使渗透:~泡。~透。~种。蕴:积聚,蓄藏,包含:~蓄。~藏。~结(郁结)。
点评:激发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提高学生准确认读拼音的能力。
15、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理想 ( )大道 ( )的新苗
( )的丝线 ( )心血 ( )的辛劳
答案:伟大的 星光 嫩绿 五彩 白费 忙碌
解析:
分析:本题涉及课文的理解,包括课文脉络、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重点句子的理解等,在认真领会课文中作者的感情,就会不难填出正确答案。
点评:对于课文内容的掌握,都是基于读懂课文的基础之上,学生要借助资料等,将课文读懂,才能进行进一步的理解。
16、读下面的句子,换个说法,使句子意思不变。
(1)古今中外 ,哪个人的成长不浸透着教师的心血。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天南,哪一项创造不蕴含着教师的辛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古今中外 ,哪个人的成长都浸透着教师的心血。
(2)天南,哪一项创造都蕴含着教师的辛劳。
解析:
分析:把一种句子结构转换为另一种结构来表达同一意思的做法,称为句型的转换。下面我们重点介绍简单句句型的转换、复合句和并列句句型的转换以及简单句和复合句的互换。掌握和了解这些转换对提高同学们的语言运用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点评:通过把一个句子的主语、谓语、宾语、状语或定语等成分转换为另一种形式的方法可实现简单句句型的转换。
17、扩句
(1)字典是老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同学有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字典是无声的老师。
(2)不少同学有这样的体会。
解析:
分析:扩句,又称扩写,顾名思义,与缩写刚好相反,它是在主干的基础上添枝加叶,也就是说,根据表达的需要添加上定语、状语、补语等连带成份,使句子的或课文意思更具体形象,充实丰满。
点评:扩写的一般要求是:扩写的内容要注意情节发展合理,人物的性格前后统一;要在原文的基础上充实内容,做到重点突出,中心明确;扩写一般不改变人称和文章体裁。
18、缩句
(1)字典是无声的老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少同学有这样的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字典是老师。
(2)同学有体会。
答案:
解析:
分析:缩句,就是把“枝稠叶茂”的长句子,缩短为只留“主干”的短句子,并且不能改变原句的主要意思,就是去枝减叶。无论多么复杂的单句 ( http: / / baike. / view / 278361.htm" \t "http: / / baike. / view / _blank ),只要层层压缩,就会越来越简单,最后剩下的就是这个句子的“主干”,主干也就是主语 谓语 宾语。换句话说,“主干”就是把所有的定语、状语 ( http: / / baike. / view / 111834.htm" \t "http: / / baike. / view / _blank )、补语 ( http: / / baike. / view / 146650.htm" \t "http: / / baike. / view / _blank )都压缩了之后余下的部分。
点评:扩写的一般要求是:扩写的内容要注意情节发展合理,人物的性格前后统一;要在原文的基础上充实内容,做到重点突出,中心明确;扩写一般不改变人称和文章体裁。
19、修改病句
老师要求同学们明确学习目的和学习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老师要求同学们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
解析:
分析:病句类型:成分残缺。“学习态度”前添加“端正”。修改病句的方法: 首先要认真地一字不漏地把原句读几遍,看清上下文的关系,弄清句子的内容,看看是否顺口;接着根据病句类型的特点,找出病因,然后改正;修改后看看是否保留原句的基本意思,标点符号运用是否正确。
点评:解病句的类型,找出语病并改正。掌握修改病句的方法和技巧,在实际中能准确应用
20、将下列句子改为陈述句。
(1)小姑娘天真的心灵,不正像一个含苞欲放的花蕾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游览了长城,我怎能不受到教育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小姑娘天真的心灵,正像一个含苞欲放的花蕾。
(2)游览了长城,我受到了教育。
解析:
分析:反问句改陈述句方法:
1、将句中的肯定词改为否定词,或将否定词改为肯定词.即有“不”去“不”;无“不”加“不”.
2、将句中的反问语气词(怎、怎么、难道等)去掉.
3、将句末的疑问助词(呢、吗等)去掉,问号改为句号.
点评:这三种句式的变换只要根据各种句式的结构特点进行适当的调整,变换后语句通顺,符合要求即可。
21、按要求填空
“路”按部首查字法,应查( )部,然后查( )划。
答案:足 六
解析:
分析:阅读时如果碰到某个字,只知道它的读音而不了解它的意义,或只知道它的字形而不知道它的读音和意义,作文时如果要用到某个字,只知道它的读音而忘记了写法,这时就要靠工具书的帮助。怎样才能迅速而准确地从字典中找到这个字呢 这里向你介绍三种最常用的查字法。一种是音序查字法。另一种是部首查字法。还有一种是笔画查字法。
点评:词义是主体对客观对象的概括反映,客观存在是词义形 成的基础,所以词义具有客观性。
22、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方法
(1)上面那石头吓了一跳,顾不得生气了。 ( )
(2)骄傲像隔年的草根。 ( )
(3)灯光如同一串流动着的珍珠。 ( )
(4)“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 )
答案 :(1) 拟人(2)比喻(3)比喻(4)拟人
解析:
分析:拟人句就是把某件东西比喻成与人相同,根据想象将物当做人来叙述或描写,使“物”具有人一样的言行、神态、思想和感情。(1)把“石头”写成人“吓了一跳”“顾不得生气”(4)把“柳风”写成“母亲的手”都是拟人手法。比喻句: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包含本体、喻体、喻词。(2)把“骄傲”比作“隔年的草根”(3)把“灯光”比作“珍珠”都是比喻的写法。
点评:掌握了修辞的定义,解题问题不大。
23、阅读课文选段,回答问题
我们应该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读书时,身边放一本字典。要知道,字典就是无声的老师,遇到“拦路虎”,便去请教它。如果是自己的书,还可以在书页的 空白处记下生字的读音和意思。要是你一时读得高兴,想一口气读下去,也可以先用铅笔把生字圈下来,待读完一个段落,再回过头来一个一个地从字典中去查找。
字要记得牢固,必须勤查字典。不少同学有这样得体会:在阅读中遇到一个生字,当时查字典,自己觉得已经掌握。可是过了一段时间,记忆又模糊了,于是再查字典。这样,经过多次反复,生字终于变成了熟字。由此看来,要扫除“拦路虎”,勤查字典是一个有效的办法。
(1)你是如何消灭读书时的拦路虎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何查字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读书时,身边放一本字典。遇到“拦路虎”,便去请教它。要扫除“拦路虎”,勤查字典是一个有效的办法。
(2)阅读时如果碰到某个字,只知道它的读音而不了解它的意义,或只知道它的字形而不知道它的读音和意义,作文时如果要用到某个字,只知道它的读音而忘记了写法,这时就要靠工具书的帮助。怎样才能迅速而准确地从字典中找到这个字呢 这里向你介绍三种最常用的查字法。一种是音序查字法。另一种是部首查字法。还有一种是笔画查字法。
解析:
分析:(1)考察的是读书时,身边放一本字典。遇到“拦路虎”,便去请教它。要扫除“拦路虎”,勤查字典是一个有效的办法。(2)阅读时如果碰到某个字,只知道它的读音而不了解它的意义,或只知道它的字形而不知道它的读音和意义,作文时如果要用到某个字,只知道它的读音而忘记了写法,这时就要靠工具书的帮助。本题涉及课文的理解,包括课文脉络、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重点句子的理解等,在认真领会课文中作者的感情,就会不难填出正确答案。
点评:对于课文内容的掌握,都是基于读懂课文的基础之上,学生要借助资料等,将课文读懂,才能进行进一步的理解。
24、阅读课文选段,回答问题
同学们在读书时,常会遇到一些生字。这些生字往往成为阅读的障碍,所以人们形象地称它们为“拦路虎”。有的同学由于怕麻烦,或急于想知道下面的内容,往往懒得去查字典,只是连估带猜地读过去了事。
这样做,不仅字音容易读错,而且字词的意思很难正确理解。如“衷心”本是出自内心的意思,有人将“衷心”读成“哀心”,就很有可能将这个词的意思误解了。再说,你这次见到了“拦路虎”绕着走,说不定什么时候读书,它又会跑过来“拦”你的“路”。
(1)什么叫“拦路虎”?(结合教学第一自然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面对“拦路虎”绕着走的原因和危害是什么?(一、二自然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同学们在读书时,常会遇到一些生字。这些生字往往成为阅读的障碍,所以人们形象地称它们为“拦路虎”。
(2)有的同学由于怕麻烦,或急于想知道下面的内容,往往懒得去查字典,只是连估带猜地读过去了事。
解析:
分析:(1)同学们在读书时,常会遇到一些生字。这些生字往往成为阅读的障碍,所以人们形象地称它们为“拦路虎”。(2)有的同学由于怕麻烦,或急于想知道下面的内容,往往懒得去查字典,只是连估带猜地读过去了事。本题涉及课文的理解,包括课文脉络、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重点句子的理解等,在认真领会课文中作者的感情,就会不难填出正确答案。
点评:对于课文内容的掌握,都是基于读懂课文的基础之上,学生要借助资料等,将课文读懂,才能进行进一步的理解。
25、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周恩来铿锵有力的话语□博得了魏校长的喝彩□好哇□为中华之崛起□有志者当效周生啊□
是的,少年周恩来在那时就已经认识到,中国人要想不受帝国主文欺凌,就要振兴中华。读书,就要以此为目标。
(1)在方格中加上标点。
  周恩来铿锵有力的话语,博得了魏校长的喝彩:“好哇!为中华之崛起!有志者当效周生啊!”
(2) 根据意思在文段中找词。
大声叫好。( )
形容声音有力,响亮而有节奏。( )
(3)“有志者当效周生”的意思是
(4)“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意思是
答案:(1)“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2)喝彩 铿锵有力
(3)从整个句子来看,这句话的意思是:有志气的人就应该向周生(周恩来)学习,可得出“效”的意思是效仿,学习 。
(4)周恩来同志是全国各族人民敬爱的总理。他一生为国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他在青少年时代,就富有革命理想,立志为兴我中华而读书。
解析:
分析:(1)考察的是对标点符号的运用。(2)考察的是对词义的掌握,(3)有志气的人就应该向周生(周恩来)学习,可得出“效”的意思是效仿,学习 。 (4)周恩来同志是全国各族人民敬爱的总理。他一生为国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他在青少年时代,就富有革命理想,立志为兴我中华而读书。本题涉及课文的理解,包括课文脉络、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重点句子的理解等,在认真领会课文中作者的感情,就会不难填出正确答案。
点评:对于课文内容的掌握,都是基于读懂课文的基础之上,学生要借助资料等,将课文读懂,才能进行进一步的理解。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3 页 (共 13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