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伊索寓言《蝉和狐狸》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伊索寓言《蝉和狐狸》同步练习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1.5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4-05 15:41: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伊索寓言《蝉和狐狸》同步练习
1、按拼音写汉字
chán míng chàng gē quān tào gù yì zàn tàn měi miào jiàn shí dòng tīng
( ) ( ) ( ) ( ) ( ) ( ) ( ) ( )
答案:蝉鸣 唱歌 圈套 故意 赞叹 美妙 见识 动听
解析:
分析:蝉鸣:寒蝉,秋蝉。唱歌:歌唱是一门艺术,要想提高人们学唱歌的能力,应给予他们唱歌技巧的训练。圈套:使人上当受骗的计策。 故意:特意、有意(带有预谋性质的)做某事。赞叹:表示对人、事、物的一种积极认同的态度。美妙:深奥,奥妙。见识:指明智地、正确地作出判断及认识的能力。动听:听起来使人感动或有兴趣一个动听的、逗乐的故事听起来使人感动或很感兴趣。
点评:激发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提高学生准确认读拼音的能力。
2、多音字组词
nàn( ) biàn ( ) le ( )
难 便 了
nán( ) pián( ) liǎo( )
答案:遇难 困难 方便 便宜 去了 了解
解析:
分析:难nàn灾祸,困苦:~民。灾~。遇~。逃~。殉~。患~。nán不容易,做起来费事:~处。~度。~点。~关。~熬。便biàn 顺利,没有困难或阻碍:~当。~利。~道。~民。pián〔~~〕肚子肥大的样子了 le放在动词或形容词后,表示动作或变化已经完成:写完~。 liǎo明白,知道:明~。一目~然。多音字,就是一个字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读音,不同的读音表义不同,用法不同,词性也往往不同。多音字有以下几种用法:读音有区别词性和词义的作用;使用情况不同,读音也不同,读音有区别用法的作用;语体不同,读音不同,读音有区别语体的作用,主要体现为口语和书面语等;方言词汇的存在造成多音。这类多音字比较少,仅限于部分地区;文言文中的一些通假字延续使用到现在而形成了多音字,普通用法和人名地名等用法不同而造成多音等。
点评:字形分析法指谜面上有关的笔画、部首或整个字组合在一起来猜谜语的方法。将谜面上有关的笔画、部首或整个字组合在一起。
3、我是拼音小能手
( ) ( ) ( ) ( ) ( ) ( )
故意 赞叹 美妙 见识 动听 摘下
答案:gù yì zàn tàn měi miào jiàn shí dòng tīng zhāi xià
解析:
分析:故意:特意、有意(带有预谋性质的)做某事。赞叹:表示对人、事、物的一种积极认同的态度。美妙:深奥,奥妙。见识:见识,见闻。动听 :起来使人感动或有兴趣一个动听的、逗乐的故事听起来使人感动或很感兴趣。摘下:采下,拿下,摘瓜,摘梨,摘桃子。
点评:激发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提高学生准确认读拼音的能力。
4、写出近义词
以为—( ) 掺杂 —( ) 戒心—( )
聪明—( ) 灾难 —( ) 教训—( )
答案:认为 混杂 戒备 聪慧 灾祸 教育
解析:
分析:以为:指作为,用作。掺杂:指多种物质混杂在一起,在化工、材料等领域中,掺杂通常是指为了改善某种材料或物质的性能,有目的在这种材料或基质中,掺入少量其他元素或化合物。戒心:戒备之心,警惕心,存有~。聪明:是用来表达对待某事某物有着好的想法和正确的逻辑,一般是用来赞美的词语。灾难:自然的或人为的严重损害带来对生命的重大伤害。灾祸造成的苦难、灾祸。教训:接受教训,改进工作。
点评:现代指一个文字所具有的含义、意思。也可以通常指一个字有几种意思,同“字意”。通常指一个字有几种意思。
5、写出反义词
以为—( ) 掺杂 —( ) 戒心—( )
聪明—( ) 灾难 —( ) 教训—( )
答案:肯定 分离 信任 愚蠢 幸福 经验
解析:
分析:以为:指作为,用作。掺杂:指多种物质混杂在一起,在化工、材料等领域中,掺杂通常是指为了改善某种材料或物质的性能,有目的在这种材料或基质中,掺入少量其他元素或化合物。戒心:戒备之心;警惕心:存有~。聪明:是用来表达对待某事某物有着好的想法和正确的逻辑,一般是用来赞美的词语。灾难:自然的或人为的严重损害带来对生命的重大伤害。灾祸造成的苦难、灾祸。教训:接受教训,改进工作。
点评:词义:包括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一个词的最初的含义称作本义。以本义为出发点,根据它所反映的事物或现象的各个特点,词在它的发展过程中又会产生若干个与本义相关但并不相同的意义,这就是词的引申义。词义的性质包括概括性、客观性和民族性。
6、形近字组词
蝉( ) 故( ) 炸( ) 吸( )
禅( ) 估( ) 诈( ) 极( ) 
答案:蝉鸣 禅让 故事 估计 油炸 讹诈 吸收 极好
解析:
分析:蝉和禅的偏旁不相同,这两个字为形近字,不要弄混;故的右半部分为反文旁,估的偏旁为单人旁,这连个字为形近字,要区分开,炸为火字旁,诈为言字旁,这两个字为同音字,不要弄混;吸为口字旁,极为木字旁,这两个子为形近字,不要弄混。
点评:字形 指个别字元的外形、形体、写法。学生在书写时要注意辨认形近字和同音字,不要弄混。形近字是指几个字形结构相近的字,而形近字的含义却不一样。解释形近字是指几个字形结构相近的字。特点形近字的搭配有一定的规律,并有各自的特点。
7、下面是一则流传甚广的寓言故事,它出自课外必读名著《 》(填书名)。这则故事告诉人们:( )
冬日的一天,农夫发现一条冻僵了的蛇。他很可怜它,就把它放在怀里。当他身上的热气把蛇温暖以后,蛇很快苏醒了。它一清醒之后,就咬了农夫一口,给了他致命的伤害。农夫临死之前说:“我竟然去可怜毒蛇,就应该受到这种报应啊!”
答案:《农夫和蛇》——即使对恶人仁至义尽,他们的本质仍不会改变
解析:
分析:这篇短文告诉我们,即使对恶人仁至义尽,他们的本质仍不会改变 。本题涉及课文的理解,包括课文脉络、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重点句子的理解等,在认真领会课文中作者的感情,就会不难填出正确答案。
点评:对于课文内容的掌握,都是基于读懂课文的基础之上,学生要借助资料等,将课文读懂,才能进行进一步的理解。
8、学了《蝉和狐狸》我们得出的寓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一个聪明的人,总能从别人的灾难中总结教训。
解析:
分析:这个短文告诉我们呢一个聪明的人,总能从别人的灾难中总结教训。本题涉及课文的理解,包括课文脉络、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重点句子的理解等,在认真领会课文中作者的感情,就会不难填出正确答案。
点评:对于课文内容的掌握,都是基于读懂课文的基础之上,学生要借助资料等,将课文读懂,才能进行进一步的理解。
9、修改病句
春天的景色我觉得十分美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我觉得春天的景色十分美丽。
解析:
分析:病句类型:词序颠倒。改为:我觉得春天的景色十分美丽。修改病句的方法:首先要认真地一字不漏地把原句读几遍,看清上下文的关系,弄清句子的内容,看看是否顺口;接着根据病句类型的特点,找出病因,然后改正;修改后看看是否保留原句的基本意思,标点符号运用是否正确。
点评:本题意在让学生掌握修改病句的方法。掌握修改病句的方法和技巧,在实际中能准确应用,句式杂糅、不合逻辑两种病句的修改方法和技巧。
10、把肯定句改成否定句
(1)他见义勇为的行为,让我们深受感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应该知道这件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他见义勇为的行为,不能不让我们深受感动。
(2)你不可能不知道这件事。
解析:
分析:把肯定句改为否定句非常简单,直接在表示肯定的词语前加否定词即可。如果说肯定句是数学中的正数,否定句是负数,那么双重否定句就是“负负相乘得正”,双 重否定句不仅可以表达肯定的意思,而且,其肯定的语气较原来更加强烈,“不得不”、“怎能不”、“非不”、“不能不”等。
点评:句式的变换只要根据各种句式的结构特点进行适当的调整,变换后语句通顺,符合要求即可。
11、把陈述句改成把字句、被字句
(1)焰火照得夜空光彩夺目。(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焰火照得夜空光彩夺目。(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焰火把夜空照得光彩夺目。
(2)夜空被焰火照得光彩夺目。
解析:
分析:陈述句与“被”、“把”字句所表达的意思基本相同,但句式变了,使用的场合和效果也有差别。把字句:要强调执行者,就将句中执行者(例:武松)调到句首做主语,后面再加上“把”字和被执行者,即成把字句。被字句:要强调被执行者,就将句中的被执行者(例:老虎)调到句首做主语,后面再加上“被”字和执行者,即成被字句。
点评: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改为第三人称(或第一人称),如果有第二人称,改为具体人称。 改换标点符号。冒号与逗号互换,去掉或加上双引号。适当的调整词语,使语句通顺。 增删个别词语,保持句子的流畅通顺。
12、阅读寓言,回答问题
有个寡妇养着一只母鸡,母鸡每天下一个蛋。她以为多给鸡喂些大麦,就会每天下两个 蛋。于是,她就每天这样喂,结果母鸡长得越来越肥,每天连一个蛋也不下了。
(1)给寓言拟个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寡妇与母鸡
(2)这故事说明,有些人因为贪婪,想得到更多的利益,结果连现有的都失掉了。
解析:
分析:(1)考察对短文题目的理解,(2)这故事说明,有些人因为贪婪,想得到更多的利益,结果连现有的都失掉了。本题涉及课文的理解,包括课文脉络、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重点句子的理解等,在认真领会课文中作者的感情,就会不难填出正确答案。
点评:对于课文内容的掌握,都是基于读懂课文的基础之上,学生要借助资料等,将课文读懂,才能进行进一步的理解。
13、将下列陈述句改成疑问句
(1)那就大错而特错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个聪明的人,总能从别人的灾难中总结教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难道不是大错而特错吗?
(2)一个聪明的人,难道不应该从别人的灾难中总结教训吗?
解析:
分析:陈述句改为反问句的方法:(1)将肯定句中的肯定词(是、能、会等)改为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等)。(2)将否定句中的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等)改为肯定词(是、能、会等)。(3)在肯定词或否定词前面加上“怎、怎么、难道、岂”等反问语气词。(4)句尾加上疑问助词“呢、吗”等,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
点评:陈述句改成反问句的方法的掌握。句式的变换只要根据各种句式的结构特点进行适当的调整,变换后语句通顺,符合要求即可。
14、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狗衔着一块肉过河,望见自己在水里的影子,以为是另外一只狗衔着更大的肉。他于是放下自己这块肉,冲过去抢那块。结果,两块肉都没有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贪得无厌的结果是什么也得不到。
解析:
分析:这篇短文告诉我们贪得无厌的结果是什么也得不到。本题涉及课文的理解,包括课文脉络、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重点句子的理解等,在认真领会课文中作者的感情,就会不难填出正确答案。
点评:对于课文内容的掌握,都是基于读懂课文的基础之上,学生要借助资料等,将课文读懂,才能进行进一步的理解。
15、仔细阅读下文,说一说这则寓言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野猪,马与猎人
从前,野猪和马常常在一起吃草,但是野猪经常使坏,不是践踏青草,就是把水搅浑。马非常生气,一心想要报复他,便跑去请求猎人帮忙。猎人说除非马愿意套上辔头让他骑,才会帮助马惩治野猪。马报复心切,就答应了猎人的要求。于是,猎人骑在马背上打败了野猪。然后又把马牵回去,拴在马槽边。马终于成了被猎人奴役的工具 。
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在生活中一定要对他人宽容,不要因为一点小事就想去报复他人,否则会给自己带来不幸。
解析:
分析: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在生活中一定要对他人宽容,不要因为一点小事就想去报复他人,否则会给自己带来不幸。(本题涉及课文的理解,包括课文脉络、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重点句子的理解等,在认真领会课文中作者的感情,就会不难填出正确答案。
点评:对于课文内容的掌握,都是基于读懂课文的基础之上,学生要借助资料等,将课文读懂,才能进行进一步的理解。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7 页 (共 7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