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整体教学】地理学科湘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分课时设计
课题 5.3影响气候的因素(第2课时)
课型 新授课 √ 复习课 试卷讲评课 其他课
1.教学内容分析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第2课时,教材从海陆分布、地形地势和人类活动等方面,介绍了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使学生对气候的形成有一个较为系统的、科学的认识,并为下一节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学习打好基础,能对具体区域的气候特点的形成做出科学的解释。
2.学习者分析 第1课时,已经了解了纬度位置与气候的形成原理,在本章第二节气温和降水已经接触到海陆位置、地形地势对气候的影响,人类活动影响气候就在学生的身边,所以第二课时学习时比较轻松,容易理解接受。
3.学习目标确定与教学重难点 课标摘要:结合实例,说明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对气候的影响。 课标分析: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认识到气候的形成是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地理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落实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的核心素养的培育;能够认识到人类活动对气候状况产生深刻的影响,树立气候变化的全球观念及关心环境、保护环境的思想,落实人地协调观核心素养的培育;能够动手操作模拟实验,通过观察、设计、操作、模拟实验结果的记录和分析,理解地理原理,落实地理实践力的核心素养的培育。 重点:海陆分布、地形地势对气候的影响。 难点: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降水少的原因。
4.教学评价 评价指标评价等级及分值得分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优 良 (10-8)一般 (7-5)需要改进(4-0)生评他评师评活动态度(25%)学习兴趣对本节课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对本节课有较高的学习兴趣对本节课知识学习兴趣一般学习态度学习态度认真负责,努力达成驱动性任务认真参与,在同伴协助下努力实现达成驱动性任务任务参与积极性一般,在同伴协助下勉强达成驱动性任务任合作交流(35%)与人合作主动和同学配合,乐于帮助同学基本能和同学配合,能够做好自己分内工作在老师的督促下才和同学合作,喜欢个人学习与人沟通态度谦虚,认真倾听同学意见,能合作愉快的解决问题会倾听同学意见,基本能和同学合作解决问题不太喜欢发言和倾听同学意见,不喜欢和同学合作解决问题成果展示(40%)汇报 交流1.能够说出夏季和冬季为何陆地气温与海洋气温不同的原因。 2.能够正确说出北半球一年中陆地最热月和最冷月,海洋最热月和最冷月。 3.能够说出离海洋远近降水和气温的变化情况。 4.大致能够解释南北回归线的西侧,为何干旱而不是降水丰富? 5.说出地形、地势影响气温的原理和地形影响降水的原因。 6.能够举例说出人类活动影响气候的不利方面和有利方面。1.能够说出夏季和冬季为何陆地气温与海洋气温不同的原因。 2.能够正确说出北半球一年中陆地最热月和最冷月,海洋最热月和最冷月。 3.能够基本说出离海洋远近降水或气温的变化情况。 4.不太能够解释南北回归线的西侧,为何干旱而不是降水丰富? 5.基本上能够说出地形、地势影响气温的原理和地形影响降水的原因。 6.能够举例说出人类活动影响气候的不利方面或有利方面。1.不能够说出夏季和冬季为何陆地气温与海洋气温不同的原因。 2.能够说出北半球一年中陆地最热月和最冷月,海洋最热月和最冷月。 3.能够基本说出离海洋远近降水或气温的变化情况。 4.不能够解释南北回归线的西侧,为何干旱而不是降水丰富。 5.不能说出地形、地势影响气温的原理和地形影响降水的原因。 6.能够举例说出人类活动影响气候的不利方面或有利方面。
5.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学习评价
任务一:夏季陆地气温为什么比海洋气温高?
利马年平均气温在19℃左右,最冷时月平均气温为16℃,最热时月平均气温不超过24℃,是名符其实的四季如春。利马市不仅气候温和,而且植物茂盛。 利马城市被被誉为无雨之城,为何四季如春呢? 【生活发现】 夏季,为什么在水中感到凉爽? 2.同一时刻,为什么海水和沙子的温度不一样? 这是因为海水与沙子的比热容不同,在相同条件下,比热容越大,升温慢,降温也慢。海水的比热容比沙子的大。 炎炎夏日,沙滩温度大于海水温度。 数九寒冬,陆地水、海洋水谁会结冰?陆地水
任务二:海陆分布对气温的影响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即时评价
探究一:探究海陆温度变化的差异。 如下图,两个玻璃容器中分别盛入等体积的水和沙土,各插入一支温度计。把它们用酒精灯同时加热相同的时间后观察,你发现哪支温度计的读数高? 撤掉酒精灯,一定时间后,读出两支温度计的数值,你发现哪支温度计的读数高? 为什么沙土的升温快、降温也快呢?播放视频。 同纬度地区的陆地和海洋相比较,夏季海洋气温低,陆地气温高;冬季则相反。原因是什么? 合作讨论:1.离海远近对陆地的气温有什么影响? 推测。一年中陆地最高温7月,最低温1月,海洋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是几月? 知识小结? 合作探究二:完成教材P97活动1。 我的发现? 我的分析? 沙土的温度高。说明:沙子的温度升高得快,水的温度升高得慢。 水的温度高,说明沙土的温度下降得快,水的温度下降得慢。 陆地吸热快,散热也快;吸热慢 散热也慢。 海陆性质差异: 讨论:1.离海越远夏季气温越高,是为什么?(离海越远,受海洋影响越来越小,陆地气温越高,早晚温差越大。) 8月和2月。(海陆热力性质)知识小结: 我的发现:纬度相同的地方,一年内,靠海近的地方温差小,距离海洋远的地方温差大。 我的分析:靠海近的地方受海洋影响明显,升温慢、降温慢;距离海洋远的地方受海洋影响小,升温快、降温快。 通过模拟实验观察更好的展示海陆气温的变化,地理实践力。 综合思维锻炼(20分) 1.能够说出同纬度地区的陆地和海洋相比较,夏季海洋气温低,陆地气温高;冬季则相反(10分) 2能够回答海洋一年中最高温8月和最低温2月.(10分
任务三:海陆分布对降水的影响
1.离海洋越远降水会越多还是越少? 一般来说,濒临海洋的地方气候湿润,如.....。然而,有的地方虽靠近海洋,但风从大陆吹来,反而可能成为沙漠,如….。这是为什么呢? 世界雨极:乞拉朋齐 世界干极:阿塔卡马沙漠 讨论得出结论:1.亚欧大陆的沿海降水多,内陆降水少。 深居内陆的地方:水汽稀少,降水少;濒临海洋的地方:水汽丰富,降水多。 培养读图分析能力。(满分20分) 通过读图可以得出沿海地区降水多(10分) 2.通过合作得出当地的盛行风是从大陆吹向海洋,海洋水汽很少进入陆地。(10分)
任务四:地形地势对气温、降水的影响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即时评价
1、赤道附近会有雪吗?为什么? 乞力马扎罗山:位于赤道与南纬3°之间,是坦桑尼亚和肯尼亚的分水岭,非洲最高山脉,海拔5,895米,山顶终年满布冰雪。素有“非洲屋脊”之称。许多地理学家称它为“非洲之王”。 青藏高原雪山连绵、冰川广布,位于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平原却气候温暖湿润,形成了著名的“鱼米之乡”。 探究三:安第斯山脉的西侧为何比东侧降水多? 《大林寺桃花》 【唐】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 为何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完成教材P99活动1、2题 播放视频:利马无雨城市为何四季如春? 有。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讨论:利用降水类型所学知识解释。西侧为迎风坡降水多,东侧为背风坡降水少。 海拔每升高100米,温度降低约0.6℃。 1.A处的气温大约是-10℃。 2. 对所学知识综合分析。(满分20分) 能够回答海拔影响气温的原因和结论。(10分) 2.能够利用所学回答安第斯山脉西侧降水比东侧多(10分)
任务五:任务五:人类活动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即时评价
1.哪些改变地表状况的现象可以改善气候? 2.哪些改变地表状况的现象会使气候变差? 3.所学知识分析全球变暖的原因、影响及对策。 学生讨论:1.人工造林、修建水库和灌溉工程,可以使局部地区气候有所改善。 2.如果任意砍伐森林;生产、生活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 3.原因:人类大量排放温室气体、砍伐森林。 影响: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全球气候异常。 对策:使用清洁能源、保护雨林、绿色出行等。 综合思维和语言表达训练(满分30分) 能够说出通过改变地表而改善环境的每一项得10分。 举例说出是环境变坏的人类活动10分。 3.能够分析出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影响和对策(10分)
本节课评价等级 及格 良好 优秀
本节课累计总分(40) 24 28——31 32——40
等级表述形式 等级为 。需要补充知识点是1. ;2. 。
6.课堂小结:
7.板书设计
课堂练习: 1.下列四幅图是同纬度的四个地区,其中气温日较差最小的是( B ) 2.北戴河、青岛成为我国夏季著名的避暑胜地,其主要影响因素是(D ) A.人类活动 B.纬度因素 C.地形因素 D.海陆因素 3.暑假期间,贝贝和家人到江西井冈山度假。当他到达山顶时,不由感叹:“这里真凉快呀!长沙可热多了!”你认为该现象主要由哪种因素所致( B ) A.纬度高低 B.地形地势 C.海陆分布 D.人类活动 4.全球海平面上升日益威胁到马尔代夫等岛屿国家的生存安全,为避免他们沦为背井离乡的环境难民,人类应( A ) A.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量B.加强水利工程建设C.大力开发利用海洋资源 D.保护海洋生态系统
课后拓展 查阅资料,了解厄尔尼诺与拉尼娜词语的来源、对气候产生的影响。
10.教学反思与改进:本课时比第1课时容易理解,学生学习比较轻松。通过前面几节课的学习,海陆性质不同和地势对气候的影响已经多次提到,学生比较容易概括归纳用原理解释原因。人类活动交通出行——增温影响气候学生感受很深。整节课学生轻松愉悦。
附作业设计+作业评价
5.3影响气候的因素(第2课时)
一、单选题(18分。每题2分)
(24-25八年级上·江西萍乡·期中)读图,“世界平均气温分布图”完成下列小题。
1.有关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正确的是( )
A.气温由赤道向两极逐渐降低
B.北半球的气温比南半球高
C.夏季海洋气温比陆地高,冬季相反
D.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6℃
2.青藏高原年平均气温明显低于同纬度地区,原因是( )
A..纬度高 B.地处内陆 C.海拔高 D.有寒流经过
【答案】1.A 2.C
【解析】1.世界上气温从赤道向两极逐渐降低,故A正确。北半球的气温不一定比南半球高,故B错误。同纬度地区,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冬季海洋气温高于陆地,故C错误。同纬度的陆地,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故D错误。故选A。
2. 地势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气温随着地势的增高而降低,一般情况下,海拔每增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这就是导致某些高山“一山有四季”、山顶积雪终年不化现象的主要原因。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海拔高,所以气温比同纬度其他地区低。与纬度高、地处内陆和寒流经过无关,排除ABD,故选C。
【点睛】世界上气温分布的规律是从赤道向南北两极逐渐降低,世界上平均气温最高的地方位于非洲的北部,世界上平均气温最低的地方是南极洲。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因素等。
(24-25八年级上·湖北黄冈·期中)图是某学校学习小组探究“影响气候的因素”模拟实验及其数据记录。砂土和水的起始温度等条件相同,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该实验可验证影响气候的因素是( )
A.地球的形状 B.地球的运动
C.海陆的分布 D.地表的起伏
4.通过该实验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同纬度地区,陆地气温的日较差小于海洋
B.纬度越高的地区气温越低
C.同纬度地区,冬季陆地比海洋降温快气温低
D.白天陆地气温低于海洋气温
【答案】3.C 4.C
【解析】3.读图可知,图中白天砂土气温高于水,夜晚干砂土气温低于水,此实验验证的影响气候的因素是海陆的分布,C正确;此实验与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运动、地表起伏无关,ABD错误。故选C。
4.读图可知,砂土气温日较差为15°C,水日较差为6°C,陆地气温日较差大于海洋,A错误;实验中没有探究不同纬度的气温,B错误;砂土升温快,降温也快,水升温慢,降温也慢。该模拟实验可以用来说明,地球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增温快,气温高,海洋增温慢,气温低,陆地气温高于海洋;冬季,陆地降温快,气温低,海洋降温慢,气温高,陆地气温低于海洋,C正确;白天砂土气温高于海洋气温,D错误。故选C。
【点睛】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是影响气温和降水的主要因素,也是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24-25七年级上·辽宁·单元测试)基博峰是非洲乞力马扎罗山的最高峰,海拔5895米,是“赤道雪山”景观的典型代表。读乞力马扎罗山自然带的垂直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5.导致乞力马扎罗山不同海拔处存在不同自然景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人类活动 C.海陆位置 D.地形地势
6.假如a点的气温是10℃,则b点的气温是( )
A.22℃ B.-2℃ C.12℃ D.-12℃
【答案】5.D 6.B
【解析】5.读图可知,导致乞力马扎罗山不同海拔处存在不同自然景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形因素。海拔高度不同,其气温和降水不同,D正确;与纬度、海陆无关,与人类活动无关,ABC错误。故选:D。
6.读图可得,a点的海拔高度是3000米,c点的海拔高度是5000米,两地相对高度是2000米。假如a点的气温是10℃,则c点的气温是10-2000÷100×0.6=-2℃。故选:B。
【点睛】气温随海拔上升而下降,海拔上升1000米气温下降6℃;降水受地形影响表现为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24-25九年级上·重庆云阳·期中)读“某山地示意图”(如图),完成下面小题。
7.甲乙丙丁四地中,降雨可能性最小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8.乙地成为著名避暑胜地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地势 D.人类活动
9.某时刻测得丙地气温是24.6℃,则乙地气温可能是( )
A.36.6℃ B.25.2℃ C.12.6℃ D.24.6℃
【答案】7.A 8.C 9.C
【解析】7.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读图可知,甲地位于暖湿气流背风坡,降雨可能性最小。A正确,BCD错误。故选A。
8.乙地海拔高、气温低。成为著名避暑胜地的主要影响因素地形地势。C正确,ABD错误。故选C。
9.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约0.6℃。丙地海拔1000米,乙地海拔3000米,某时刻测得丙地气温是24.6℃,则乙地气温可能是12.6℃。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地形雨是湿润空气水平运动时,遇到山地,暖湿气流被迫沿山坡爬升,随着海拔升高,气温下降,水汽凝结,在迎风坡产生的降水。
二、解答题(30分)
10.(24-25八年级上·河南平顶山·期中)探究与发现。(16分)
【探究目标】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探究。
材料一
材料二 近50年来,人类在生产、生活过程中燃烧石油、煤炭等化石燃料,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急剧增加,使全球气温升高,旱涝等灾害频繁。
【探究思考】
(1)读图甲,两等量太阳光照射到地球表面时,B地纬度较 (低或高),受热面积大,光热较分散,单位面积获得热量 (多或少)。
(2)图乙中实验证明,白天沙石温度比水高,夜晚沙石温度比水低。这是因为海陆热力性质不同,沙石(代表陆地)吸热快,散热也快;水(代表海洋)吸热慢,散热也慢。所以,同纬度陆地与海洋相比,夏季 的气温高,冬季则相反。
(3)图丙中安第斯山脉南段西侧为茂密的森林,东侧为草原荒漠,这是因为安第斯山脉阻挡了西风,西侧位于山脉的迎风坡,降水 。
【探究结论】
(4)根据探究活动和材料二可知,影响气候的因素有 、 、 、 。
【答案】(1)高 少
(2)陆地
(3)多
(4) 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 地形 人类活动
【分析】本题以探究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等图文资料为材料,设置四道小题,涉及影响气候的因素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能力。
【详解】(1)读图甲,两等量太阳光照射到地球表面时,B地纬度较高,受热面积大,光热较分散,单位面积获得热量少。A地纬度较低,受热面积小,光热较集中,单位面积获得热量多。
(2)由图乙实验可得出,同纬度陆地与海洋相比,夏季陆地(吸热快,散热快)的气温高,冬季则相反,说明海陆位置对气候的影响。
(3)图丙中安第斯山脉南段西侧为茂密的森林,东侧为草原荒漠,这是因为安第斯山脉阻挡了西风,西侧位于迎风坡,降水多,东侧位于背风坡,降水少,说明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4)根据实验和图文资料可知,气候要素包括气温和降水,影响气候的因素有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人类活动等。
11.(24-25七年级上·辽宁·单元测试)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
材料一“冬三月,此谓避藏。……去寒就温(远离寒冷之地,靠近温暖之所)……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
——《黄帝内经》
材料二图一为世界1月适宜避寒区范围示意图,图二为世界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
(1)1月北半球同纬度的陆地比海洋气温为 (填“高”或“低”),影响因素是 。
(2)世界1月适宜避寒区主要分布在1月气温 (填写温度范围)之间的地区。
(3)甲、乙两个适宜避寒区中,乙地相对于甲地虽然适宜避寒区面积大,但并没有发展成为国际著名的避寒胜地,主要的自然原因是
(4)图一所示时期,去丙地避寒最可能见到的景观是( )
A.春暖花开 B.夏日炎炎 C.秋叶绚烂 D.冬雪纷纷
(5)图中非适宜避寒区的民居为了达到避寒效果,墙壁厚度呈现出自西向东越来越 的特点,这反映出自西向东气温年较差越来越 。
【答案】(1) 低 海陆位置
(2)10℃~20℃
(3)气候干旱,沙漠广布
(4)B
(5)厚 大
【分析】本大题以世界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和世界1月适宜避寒区范围示意图为材料,设置了5个问题,涉及等温线图的判读、世界气温分布及影响因素、南北半球的季节等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详解】(1)由图可知,图中等温线大致沿东西方向延伸,影响因素是纬度因素,同纬度地区气温差别不大;1月份北半球同纬度的陆地比海洋气温低,影响因素是海陆因素,陆地升温快,降温也快。
(2)由图可知,上下两幅图对照,世界1月适宜避寒区主要分布在1月气温10°C—20°C之间,为南北回归线附近。
(3)由图可知,甲、乙两个适宜避寒区中,乙地位于撒哈拉沙漠地区,相对于甲地虽然适宜避寒区面积大,但并没有发展成为国际著名的避寒圣地,主要的自然原因是乙地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气候干旱,不适宜人类生存。
(4) 由图可知,图示时期(1月份),去丙地南半球避寒,为南半球的夏季,最可能见到的景观夏日炎炎,故B正确;A是春季,C是秋季,D是冬季,故ACD错误。故选B。
(5)由图可知,图示非适宜避寒区的民居为了达到避寒效果,墙壁厚度呈现出自西向东越来越厚的特点,这是因为自西向东离海洋越来越远,大陆性特征越来越明显,气温年较差越来越大。
附:作业评价量表
等级 一般 良好 优秀
要求(满分48) 29——33分 34——38分 39——4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