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课堂实录及反思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
执教人:沁园中学 赵水平 执教学校:承留一中
一、 课前交流:
同学们,虽然我是第一次来我们承留一中,但 ( http: / / www.21cnjy.com )老师却倍感亲切,有种宾至如归的感觉。因为,从大家如花的笑脸中,从大家明亮的眼睛中,我看到了我们承留一中人的热情与真诚。(学生鼓掌)
上课前,我们先来做一个小游戏,游戏的名字叫正话反说,比如:我说:“我爱你”,大家说:“你爱我”,听明白了吗?
生:听明白了。
师:下面我们开始。第一句:想说就说
生:说就说想
师:对吗
生:对
师:让我们把掌声送给他
师:第二句:激情展示
生:示展情激
师:第三句:超越自我
生:我自越超
师:让我们把掌声送给他们,他们听得很认真,思维很敏捷。那么,有谁能把老师说的三句话连在一起来说。
(生思考,小声交流)
生:想说就说,激情展示,超越自我。
师:你真聪明,听得特别认真。下面我们把这一句话齐声读出来好吗?
生:齐读
师:大声点,再来一遍
生:齐读
师:老师希望大家在这节课上想说就说,畅所欲言,展示自已的风采,享受成功的快乐。
反思:因为是借班上课,师生之间完全是陌生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所以课前的交流是必不可少的。一上课我先用富有亲和力的语言与学生交谈,拉近与学生的关系。“想说就说,激情展示,超越自我”,是我想教给学生的课堂理念。课前,我想;怎样让学生接受这个理念?如果直白告诉,难免呆板,生硬。所以我采取了游戏的形式,既拉近了与学生的关系,又训练了学生的思维,同时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接受课堂理念,可谓是“一石三鸟”
二、导入:
古人大凡有喜怒哀乐,每每寄情于山水,并发泄 ( http: / / www.21cnjy.com )于笔端。仔细想来,若能诉之于人,岂不是人生一大快事?《短文两篇》便是写景抒怀的极好的文章。让我们打开书本,“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与作者忧喜与共,同领山景水色之妙、月光竹影之趣!今天我们来学习: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
(板书课题)
三、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1、作者简介
师:提起苏轼我们大家并不陌生,谁愿意起来介绍一下苏轼呢?
生1、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书画家。
生2、苏轼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都被列入“唐宋八大家”之中。
生3、苏轼诗词、文章的造诣都很高,还工书善画,在书法上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
生4、苏轼的代表作有《赤壁赋》、《后赤壁赋》、《水调歌头》
师:通过刚才大家的介绍,我们对苏轼有了更全面的了解。那么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本文的写作背景?
生1、本文是作者被贬到黄州所写的。
师:他为什么被贬到黄州?
生2、苏轼二十二岁中进士, ( http: / / www.21cnjy.com )以文章知名。他的政治思想比较保守。宋神宗时,王安石推行新法,他极力反对,由京官调任杭州通判,后因作诗讽刺新法,得罪朝廷,被捕入狱,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师:苏轼被贬到黄州后,官衔上还加了“本 ( http: / / www.21cnjy.com )州安置‘字样,不得签署公事,不得擅离安置所,实际上跟流放差不多。此时苏轼深感无用武之地,本文是作者被贬到黄州的第四年所作。
2、朗读课文:
⑴师范读
⑵生自由读(教师指导:看清字,读准间,口齿清楚,缓急有秩,轻重有度,感情充沛,一气呵成。)
⑶一生朗读
师:谁起来对他的朗读做以评价呢?
生:沉默
师:我们不仅要学会倾听,而且要学会评价。
生:她读的声音宏亮,吐字清晰。但“相与步于中庭”停顿不恰当,应该读“相与/步于/中庭”。
师:她刚才是怎样读的呢?
生:“相与步/于中庭”
师:你听的真认真。谁愿意再起来读一遍呢?
生:一女生朗读(中间读错了几个字)
(纷纷举手)
生1:她把“念无与为乐者”读成了“念无与乐者”,“庭下如积水空明”读成了“庭下如水积空明”
师:她读的有没有好的地方呢?我们不仅要评价别人的不足,还要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
生1:她读的很清晰,速度把握的也比很好。
⑷同学齐读
3、疏通文意
师:大家结合着课下注释三个同学一小组,疏通文意。画出自己不懂的词句,小组内交流解决。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提出来大家共同解决。
生三个同学一小组,疏通文意。
师:哪一组有不懂的问题,提出来我们共同解决?
生:“相与步于中庭”中的“与”有三个读音,这里该读哪一个呢?
师:你能说说有哪三个读音吗?
生: “yú”、“yǔ”、“yù”
师:你真细心,这三个读音老师都没注意到,让我们把掌声送给她。谁来帮助她,在这里“与”应当读什么呢?
生1、读“yú”
生2、读“yǔ”,因为在这里是“一起“的意思。
师:大家赞同谁的说法?
生:第二位同学的
师:“与”在这里应该读“yǔ”,它的意思是“一同、一起”。哪能一组还有问题……没问题我请一个同学来翻译课文
生:翻译课文
(纷纷举手)
师:大家有什么问题吗?
生:“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 ( http: / / www.21cnjy.com )横,盖竹柏影也。”应该翻译成:“庭中的月色像水一样,清澈透明,水中藻、荇交错纵横,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她刚才翻译的是:“庭院中的水清澈透明。”
师:你很善于倾听。这是一个比喻句,把月光比作水,所以应该翻译成:“庭中的月色像水一样,清澈透明。”
四、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作者情感
(一)、 这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板书“写景抒情”),读课文,说说本文借什么景,抒什么情。
生1、月景。
师:什么地方的月景
生2、庭中月景(板书)
师:抒什么情呢
生1、孤寂之情。
师:你从哪看出来的
生1、“念无与为乐者”,月色这样好,却没有人和作者共同赏月,流露出孤独、寂寞的情感。
师:还有什么情感?大家注意联系本文的写作背景,透过文章的语言体会作者的情感。
生2、幽微复杂的情感。
师:既然是复杂的,肯定不是一种情感,而是多种情感的交织。你能具体说说有哪些情感交织在一起吗?
生2 ……
生3、有赏月的欣喜,贬谪的悲凉。
师:从哪看出欣喜和悲凉?
生3、“欣然起行”写出的作者内心的喜悦和闲适的情趣。“念无与为乐者”一句说明作者被贬后,即使是多年的老友也不敢与他来往,暗写出内心的悲凉。
生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写出了作者的豁达与乐观。
师:谁能说说“闲人”在这里的意思是什么?
生5、“闲人”指具有闲情雅致的人,在这里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
生6、“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包含着作者宦海浮沉的悲凉之感和由此领悟到的人生哲理。
师: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一个澄辙空灵, ( http: / / www.21cnjy.com )冰清玉洁的透明境界。借景抒情,表达的感情是微妙而复杂的: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其中,表现了作者在逆境中却不甘沉沦,积极、乐观、豁达的人生境界。
(二)、全文没有一处直接写友情,但可以从字里行间看出来。请找出能表现苏轼与张怀民友情的句子,并说说你选择这个句子的理由。
生1、我选择“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这一句作者不假思考就想到了张怀民,可见怀民在作者心中的地位及二人的交情。
生2、“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说明两个人心心相通,亲密无间。
生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月色这样优美,却只有我和怀民两个人赏月,说明两人志趣相投,命运相同。
师补充:张怀民同苏轼一样被贬到黄州,虽然屈居 ( http: / / www.21cnjy.com )主簿一类的小官,但心地坦然,不把迁谪之事放在心上,公务之暇,以山水怡情悦性,处逆境而无悲感之容,是一位有过人自制力的性格倔强的人。这就无怪乎苏轼要引他为同道和知已了。
反思: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作 ( http: / / www.21cnjy.com )者情感是全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主要采取了两种方法:一是让学生结合写作背景来体会作者被贬的悲凉及宦海沉浮的感慨;二是让学生走进文本,深入品析语言中所蕴含的情感。学生对情感的把握比较深入到位,美中不足在于:当我问借什么景抒情,学生回答出庭院月色时,教师应进一步追问:月景有何特点?你能否用一个成语来概括景色特点?或者也可以让学生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庭中月色,以让学生深入体会作者平易自然,高度传神的语言特点及澄澈空灵,冰清如水的优美月色,为下面感悟作者情感做铺垫。但由于紧张匆忙,讲课时忘掉了这个环节,只得在这个环节结束时,教师自己在总结时点到为止,匆匆而过。
五、背诵课文
这是一篇游记散文,总共只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八十四个字,但作者却用极为简洁的文笔,把叙事、写景和抒情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文章充满着诗情画意。读此文,读者如同欣赏一件小巧玲珑的工艺品,得到一种回味无穷的美的享受。下面让我们来背诵课文,再次领略优美的月光竹影之趣。
生自由背诵
生1、背诵课文
生2、背诵课文
师: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大家能背的如此流畅,实在是难能可贵。
生集体背课文
师:月亮是古代文学的重要意象之一,描写 ( http: / / www.21cnjy.com )月亮的文学作品数不胜数,比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举杯邀明白,对影成三人”、“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你还知道哪些描写月亮的诗句,下课后整理到自己的课本上。
六、结束语
这节课大家表现的都很出色,展示了我们承 ( http: / / www.21cnjy.com )留一中学生的风采,下面大家来评出五个本节课的最佳发言人,新春将至,老师给大家带来了精美的贺卡,送上老师诚挚的祝福,祝大家新春快乐,梦想成真。
评出最佳发言人,发送贺卡。
师:让我们以最热烈的掌声向这五个同学表示祝贺,感谢他们的精彩发言,也感谢所有同学的参与!
教后反思:
临时抽课,借班上课在咱们济源共举行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两次;一次是骨干教师有效教学比赛,一次就是这次名教师培养对象选拔。两次活动我都参与了,上一次我有幸作为评委与广大参赛教师共同学习进步,这一次作为参赛选手接受大家的检验评议,角色不同,感觉确是迥乎不同,真所谓“只有置身其中,方知其中甘苦”。上次以旁观者的身份听参赛选手讲课,总觉得这里如果这样处理该多好,那里教师如果加以点评引导会多完美……等到今天,自己亲身参与,才觉得在短短的40分钟内要上出一节精彩纷呈的课的确不易。40分钟内,大到环节的设置、问题的提出,小到语言的组织,学生的鼓励都需要教师精心的筹划设计,若教师没有深厚学养、扎实的功底,丰富的经验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很难成就一堂好课的。在这次活动中,我觉得自己得到了一次很好的锻炼,收获远远大于自己所付出的努力。
本节课我认为值得反思的主要有以下两点:
1、作为一名语文老师,语言要丰富优美、凝 ( http: / / www.21cnjy.com )练而富有激情。本节课,由于准备不够充分,自己的语言贫乏而苍白,更不用说激情飞扬,感染学生了,有些地方的语言不够精炼,在今后的教学中把“妙语如花”当做自己的奋斗目标而不断努力。
2、本文是苏轼被贬黄州所写,表达了自 ( http: / / www.21cnjy.com )己旷达而失意的矛盾心理。因为所写的是成人世界的事情,表达的是成人的情感,因此,学生可以体会到作者的情感却很难与作者产生共鸣。备课时,我设计了这样一道拓展题:居里夫人说过“生活对每个人来说都非易事”,的确,在我们的生活中有鲜花也有坎坷,作者在逆境中却不甘沉沦,积极、乐观、豁达地对待生活,当你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当你处于人生的低谷时,你该如何对待?可是在作课时,由于时间关系,我临时取消了这个环节,使整节课未达到升华,实是一大败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