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人教统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同步教学课件
第五单元:二战后的世界变化
第17课 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欧洲的联合
美国的发展与日本的崛起
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Step
01
Step
02
Step
03
1.立足时空观念和史料证实,了解美国和日本经济的发展,欧洲联合趋势的发展以及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等史实。
2.立足史料证实和历史解释,初步理解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新特点。
3.立足唯物史观和家国情怀,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
2022年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美国和日本经济的发展,欧洲联合趋势的发展以及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初步理解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新特点。
课程导入
1)原因:
①西欧国家借助原有的工业基础;
1.西欧经济恢复与发展
②采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
③制定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
④得益于美国的经济援助,也就是马歇尔计划的援助。
2)表现:
西欧各国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损失惨重,但是他们尽管硬件破坏严重,但是软件环境一直具备,这包括高素质的劳动力优势和成熟完善的教育制度,所以经济发展迅速。
战后西欧广泛使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并对产业部门进行了改造,使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从而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的高速发展。
西方国家战后普遍奉行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的学说,主张国家应干预和调节经济,政府制定了促进济发展的诸多有效政策。
1948-1952年,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给予西欧的经济支援达131.5亿美元,其中赠款占88%,其余为贷款,成功地挽救了西欧濒于崩溃的经济。
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
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①20世纪50年代初,工业生产恢复到甚至超过战前水平;
①20世纪50年代初,工业生产恢复到甚至超过战前水平;
时间:
领域:
标志:意义:
第三次科技革命
知识链接
20世纪四五十年代
原子能、电子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
核心: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
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
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加速了战后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西欧经济发展有哪些不利因素
加快经济发展步伐;维护自身安全;提高国际地位。
经济上:
西欧国家国土面积小,市场狭小;主权国家多,易形成关税壁垒和货币障碍。
政治上:
美苏争霸下的战争威胁。
2)西欧走向联合的目的
西欧国家希望通过建立一个经济共同体,来振兴经济并降低未来战争的可能性。 ——法国让·莫内
“用一个声音在国际舞台上说话”
2.西欧走向联合
20世纪50年代初,法国和联邦德国等六国组建欧洲煤钢共同体。
1958年,六国又建立了欧洲经济共同体。
1967年,三个组织合并为欧洲共同体,简称“欧共体”
1993年,大部分西欧国家在欧共体的基础上组成了欧洲联盟
经济体
政治,经济一体化
20世纪
50年代
20世纪
60年代
20世纪
90年代
1958年,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2002年欧元开始使用
21世纪
性质:区域性政治经济合作组织
3.联合的过程
(1)欧洲走向联合,欧洲各成员国之间加强经济合作,不仅促进了欧洲国家经济的发展,同时也提高了欧洲的国际地位。
(2)欧盟的成立大大加快了欧洲的一体化进程,促进了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启示:合作共赢
4.欧洲联合的作用
时期 美国经济状况 原因
二战后 初期
20世纪七八十年代
90年代 以后
经济繁荣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
经济发展速度放缓
经济进一步发展
1974—1975年世界性经济危机
“新经济”时代
特点:信息化、全球化
1.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
①积极开拓世界市场
②应用最新科技成果;
③适时调整经济政策
④重视教育培养人才
新经济是有别于传统经济的“知识经济”,包括网络、信息技术和其他高新技术的发展等基本内容,主要特征为信息化和全球化。
1)日本崛起的原因:
④日本政府非常注重引进先进技术,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
③在朝鲜战争爆发后,日本获得了大量的军需订单。
②冷战开始后,美国出于本国战略需要开始积极扶持日本。
①二战后,美国在日本推行非军事化和民主化改革,颁布了“和平宪法”。
2.二战后日本的崛起
日本在宪法中被迫放弃战争权,以允许美国驻军为代价,换取美国的核保护伞,致使其军费开支相当少,能够把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和平经济的发展。
朝鲜战争期间,美国给了日本36亿美元的“特需”订货,并将没收的850家军需企业归还给日本政府,并提供了大量的贷款和援助,美国私人资本大规模涌入日本。
日本还积极引进外国最新的研究开发成果,科研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为2.5%,90年代上升为3.0%左右,达到世界最高水平。
2)日本崛起的表现:
①1968年,日本成为资本主义经济世界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
②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日本国际地位提高,谋求成为政治大国的欲望日益膨胀,军费开支不断增加,引起亚洲邻国的关注和不安。
2.二战后日本的崛起
截至2013年,自卫队总兵力约24.7万,其军费开支排名世界第五。日本海上自卫队已经是世界第二、亚洲第一的常规海上力量。
西欧和日本战后经济迅速发展的共同原因有哪些?我们从中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原因:
(1)都得到美国在经济上的援助和扶植;
(2)都大力引进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发展教育,培养
人才;
(3)都制定了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
启示:
(1)要大力发展教育培养人才,积极引进先进科技,
大胆创新;
(2)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
(3)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课堂探究
1.社会保障制度
1)含义:
在现代社会中,国家对社会成员所实施的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等统称为社会保障制度。
2)建立者:
3)实质:
4)目的:
政府
国家干预社会财富的再分配
为了缓和阶级矛盾,维护资产阶级统治。
5)影响:
①积极:是工人阶级斗争的结果,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创造一个有利于经济发展的稳定的社会环境。
②消极:不能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导致人们的劳动积极性下降,生产增长率降低,国家财政负担加重。
二战后
英国宣布建成“福利国家”
法国和联邦德国等国也宣布成为“福利国家”
20世纪
六七十年代
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发展。
美国几次修订《社会保障法》,扩大受益群体,提高最低工资,资助贫困学生
20世纪
50年代
罗斯福
新政期间
美国颁布了《社会保障法》
雏形与建立
完善
2. 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过程
社会有一个梯子和一张安全网,梯子用来供人们自己努力改善生活,安全网则用来防止人们跌入深渊。
—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
罗斯福推动社会保障制度建立
高福利的弊端
财政借贷和赤字增加
影响社会生产
观念危机,滋生社会惰性
行政成本变高
高福利
老龄化危机
福利移民增加矛盾
高福利的优点
降低贫困人口的比重,缓和社会阶级矛盾
有利于改善和提高普通群众的生活
有利于扩大消费市场,缓和供求矛盾
有利于稳定经济环境的形成
3.高福利制度的利与弊
社会
福利
社会
保险
社会
福利
医疗
保险
课后活动
课堂检测
1.一位当代西方学家指出:“西欧国家希望通过建立一个经济共同体,来振兴经济并降低未来战争的可能性。”材料反映出西欧共同建立的目的是( )
A.争取美国的援助 B.引进科学技术
C.发展经济和寻求国家安全 D.占据广阔的海外市场
C. 美苏两国争夺世界霸权 D. 国家实力变化
2. 1951年,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及卢森堡六国签订《巴黎条约》,成立欧洲煤钢共同体。1967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及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合并成为欧洲共同体。1993年,欧盟宣告成立。这一发展过程反映了( )
A.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 B.世界政治格局彻底改变
C.欧洲国际影响达到顶峰 D.欧洲经济政治合作加强
C
D
课后活动
课堂检测
3. 1991年,日本驻联合国大使宣称,要“争取五年内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这一企图未能实现;2004年,日本又改变了“入常”策略,最后也归于失败。这些“入常”行为说明日本( )
A.国际地位不断提升 B.反省历史融入世界
C.致力维护世界和平 D.谋求成为政治大国
4. 1870年至1914年,英国先后出台了《失业工人法》《养老金法》《国民健康保险法》《失业保险法》《国民保险法》等;此外还针对工资、劳动时间、工伤赔偿等颁布了工厂法、煤矿法、工人赔偿法、最低工资法等。这表明英国( )
A.社会保障制度解决基本矛盾 B.民众生活得到了根本保障
C.社会福利制度最为发达完善 D.工业化推动福利制度发展
D
D
课后活动
课堂检测
5. “西欧国家感到,美苏两国对西欧都有野心,要提高自身的安全系数,提高西欧国家的国际地位,加快经济发展,必须密切联系、加强合作。”于是西欧国家在20世纪60年代建立了( )
A.三国同盟 B.轴心国
C.欧洲共同体 D.欧洲联盟
C
6、雨果曾说:“总会有这么一天,到那时,你们法国、俄国、英国,所有的欧洲国家,无须丢掉你们各自的特点和闪光的个性,都将紧紧地融合在一个高一级的整体里;到那时,你们将构筑欧洲的友爱关系。”为“构筑欧洲的友爱关系”打下坚实基础的是( )
A.建立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B.成立联合国
C.成立欧盟 D.成立世界贸易组织
C
祝同学们学习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