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2022新课标下的教学设计·八年级上册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八单元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科目 历史 年级 八年级 课型 新授 授课人
课题 第26课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课时 1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第八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的第2课,共分为“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文学艺术的成就”两个子目,先是介绍近代教育、新式报刊和新闻出版机构的发展情况,后是讲述了文学、美术、音乐、电影、绘画等方面的成就。一方面,先前的教育体制和人才培养制度越来越不适合社会进步、历史发展的需要,1905年科举制废除推动了近代教育的发展;另一方面,一定的文化是一定时代的反映,近代以来新闻业发展以及文学艺术方面的诸多成就也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推动了社会进步、历史发展。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八年级学生。经过一年多的历史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和学习历史的方法,本课内容也较为简单,易于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小组交流、合作探究等学习方法完成大部分内容。其中,教师要注重帮助学生分类分时期分层次学习,培养学生的历史逻辑和历史解释能力。运用大量图文史料,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三、教学目标 2022年新课标:通过了解开办京师大学堂、废除科举制度等近代新式教育发展的主要史事及民国以来社会生活的变化,知道中国走向现代化的曲折过程。
基于2022年新课标设置本课教学目标如下: 1.结合课本及材料,了解近代新式教育的变革、新闻出版事业的发展、近代文学艺术成就等基本史实,提高学生分析和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唯物史观、时空观念) 2.结合课本及材料,以京师大学堂等新式学堂的开办和科举制度的废除为例,认识近代新式教育的发展,以《申报》《商务印书馆》等为例,了解近代新闻出版事业的发展。(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3.结合材料,正确认识近代教育文化事业发展的因素,明确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使学生认识到文字是革命斗争的有力武器,大众传媒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一定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四、教学重点 近代新式教育、出版事业的发展以及近代文学艺术成就等基本史实。
五、教学难点 通过了解教育文化事业发展的相关史实,知道中国走向现代化的曲折过程。
六、教学方法 讲授法、问答法、多媒体教学法。
七、学习方法 讨论法、小组交流、合作探究、自主学习、材料分析、比较学习。
八、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 新课导入 教育、新闻出版乃至文学艺术,越来越深刻地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国近代新式教育制度是在废除科举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同学们对此了解有多少呢?譬如近代以来有哪些主要的新闻出版机构?五四前后中国现代文艺创作取得了哪些成就?今天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走进第26课,学习《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思考问题并踊跃发言。 学生日常生活中也能感受到文学艺术等方面对于社会的影响。教师导入语言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 新课讲授 壹·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
近代教育的发展 【提问】(出示京师同文馆、福州马尾船政学堂、北洋大学堂、京师大学堂旧址和表格)你认识这些图片上面的学堂吗?结合课本内容,按历史时期梳理近代教育的发展,将表格填写完整。 【提问】观察表格,想一想:教育近代化开端的标志是什么? 【引导】引导学生小组交流回顾科举制度的发展演变史并发言。 【提问】(出示科举制度的发展时间轴)同学们回答得很好。那近代以来科举制发生变化了吗?结合课本内容回答。 【引导】(出示文字材料和明朝、1906年的课程表)请学生阅读材料,合作探究:比较新式教育和旧式教育的区别? 【回答】1862年京师同文馆建立。 小组交流,回顾科举制度的发展演变史。 【回答】1901年,清政府决定废除八股文;1903年,清政府以科举阻碍学校发展,决定逐步废除科举制。1905年,清政府谕令一律停止科举考试,存在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废除。清政府通令兴办学堂,颁布各级学堂章程,统一全国学制。 【回答】①教学内容不同:从单一枯燥的八股文转变为外语、数学、科学等学科。②人才培养方向不同:从考取官职转变为培养军事、外交、科技等多方面的人才,更加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 出示学堂图片,提示学生结合图片定位课本位置,更好地分时期回答近代教育发展概况。 突出强调教育近代化开端的标志是京师同文馆的建立。 回顾以往学过的内容,为了解近代科举制的废除推动教育发展的内容作铺垫。 比较学习,理解新式教育之“新”。
新闻出版业的发展 【引导】鸦片战争后,外国人在上海、香港等地创办了许多供在华外国人阅读的外文报刊。结合课前预习内容,你能举例介绍一些报刊吗?(学生回答后依此出示《申报》《大公报》《新闻报》《解放日报》《东方杂志》《新青年》《生活》图片) 【回答】《申报》原名《申江新报》,1872年4月30日在上海创刊,1949年5月27日停刊。是近代中国发行时间最久、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报纸,是中国现代报纸开端的标志。 被人称为研究中国近现代史的“百科全书” 。 【回答】天津的《大公报》、上海的《新闻报》和延安的《解放日报》,是民国时期的著名报纸。 【回答】上海的《东方杂志》、陈 学生课前已经搜索了近代报刊的相关内容,课上分享有助于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调动课堂积极活跃的氛围。
【讲授】同学们说得都很好!这些新式的报刊,报道各地发生的重大事件,分析国内时局。它们报道及时,覆盖面广,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 独秀创办的《新青年》和邹韬奋主办的《生活》周刊,是民国时期影响较大的刊物。
文化出版机构的创办 【引导】说完了新闻出版业,你们了解文化出版机构吗?尝试说一说。 【讲授】(出示历史图片)这位同学回答得很好。它编辑出版多种中小学教科书、字典和大批文化学术著作,促进了文化事业的发展。 【讲授】(出示历史图片)大家回答得都很好!说起新华书店,大家都不陌生!新华书店1937年成立于延安,是国家官方的书店,也是官方刊物宣传与发售处之一,全国各地均有分店。 【回答】1897年在上海创办的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补充】此外,中华书局、开明书店、生活书店也是当时有影响的出版机构。 【补充】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创办的新华书店,成为出版发行进步书刊的重要阵地。 该部分内容书上记载较为清晰,也易于学生理解。采用问答法,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贰·文学艺术的成就
1.文学成就 【引导】(出示表格)20世纪初以后,中国文艺创作空前繁荣,成就突出,涌现出一批优秀作品。请大家与身边同学交流看看20世纪初以后都涌现了哪些文学成就?对照表格看看你们说得对不对?(同学交流完成后出示图片) 【提问】(出示鲁迅图片及作品节选)请大家阅读节选材料,你从材料中读出了哪些信息? 【引导】那我们再来看看解放区文艺发展的情况。 【提问】你都知道哪些代表性的文艺作品呢?(学生回答后出示解放区文艺作品图文材料并简要介绍) 同学之间互相交流,并且对照表格做好笔记。 【回答】鲁迅的《狂人日记》无情批判吃人的封建礼教,是一篇讨伐封建主义的檄文。《阿Q正传》深刻解剖整个民族的精神弱点,成为批判国民性问题的经典之作。 【回答】 1942年,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提出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方针;解放区的文艺工作者深入工农群众,创作了一批优秀文艺作品。 【回答】 《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学生要了解的文学成就较多,因此首先整体对近代以来文学成就有一个认识,为接下来的学习作铺垫。 有了先前的铺垫,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这样安排更为顺畅。
2.美术成就 【引导】中国美术史上也取得了很多成就。你能尝试说说吗?(学生回答后出示齐白石、徐悲鸿及其作品图片) 【回答】齐白石擅绘花鸟草虫,画法上工笔、写意兼长,造诣精深。 【回答】徐悲鸿熟悉中西画法,并以西洋写实主义的技法来改革中国画法,创作了《田横五百士》《愚公移山》等宏篇巨作,在中国画技法和意境上开辟了新时代。 有助于学生了解齐白石、徐悲鸿及其作品图片。
3.音乐成就 【引导】(出示聂耳及其作品相关材料)中国共产党的推动下革命文艺蓬勃发展,音乐方面也取得了很多成就,请同学们结合书本发言。 【讲授】(出示冼星海及其作品相关材料)“人民音乐家”冼星海作品气势磅礴,表现出中华民族的伟大、独立、坚强,体现了中国人民的勇敢、顽强和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 【回答】聂耳(1912—1935),云南玉溪人。中国音乐家。从小家境贫寒,创作了数十首革命歌曲,他的一系列作品,正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的产物。聂耳开辟了中国新音乐的道路,是中国无产阶 级革命音乐先驱。 冼星海(1905—1945),祖籍广东番禺,出生于澳门,中国近代著名作曲家、钢琴家,有“人民音乐家”之称。1935年从巴黎音乐学院毕业回国,后辗转到陕北抗日根据地。1939年与光未然合作创作《黄河大合唱》。代表作有《黄河大合唱》、《在太行山上》《到敌人后方去》等。 学生先前基本了解聂耳和冼星海, 这部分学习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其人和作品。
4.影视成就 【引导】最后我们再来了解关于影视方面的成就吧。中国第一部影片的是什么?第一部有声电影是什么?你还能为大家介绍哪些影视成就呢?(学生回答后依次出示影视作品图片并简要介绍) 【回答】中国第一部影片《定军山》 标志着中国电影的诞生;中国的第一部有声电影就是《歌女红牡丹》结束了中国电影的沉默历史; 【补充】大型歌剧《白毛女》影响也很大。赵丹、周璇等家喻户晓的电影明星为人们留下《马路天使》《渔光曲》《十字街头》等影视作品,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留下许多珍贵的历史镜头。 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回答的方式,培养学生搜索材料和语言组织表达的能力。
(三) 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本节课学习,我们知道:随着历史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旧的教育体制和人才选拔制度越来越不适应国家发展的需要,近代教育得以发展。同时,各类报刊、文艺作品的诞生以及绘画、音乐、电影作品的涌现也极大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世界,反过来推动历史进步、社会发展。 了解开办京师大学堂、废除科举制度等近代新式教育发展的主要史事及民国以来社会生活的变化,知道中国走向现代化的曲折过程。 课堂小结,帮助学生更好理解本科所学内容。
九、随堂练习 4道单项选择题(详见配套课件)
十、板书设计
十一、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