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期末物理全真模拟试卷(2)(粤沪版1-6章)(A3考试版+A4原卷+答案及解析+答题卡)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期末物理全真模拟试卷(2)(粤沪版1-6章)(A3考试版+A4原卷+答案及解析+答题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沪粤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4-12-11 18:21:57

文档简介

粤沪版(2024)八年级上册期末检测
物理·答题卡
第Ⅰ卷(请用2B铅笔填涂)
第Ⅱ卷
贴条形码区
考生禁填: 缺考标记
违纪标记
以上标志由监考人员用2B铅笔填涂
选择题填涂样例:
正确填涂
错误填涂 [×] [√] [/]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在规定位置贴好条形码。
2.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用0.5 mm黑色签字笔答题,不得用铅笔或圆珠笔答题;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3.请按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
注意事项
姓 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准考证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3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在给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二、多选题(本大题共3题,每小题3分,共9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得2分,有选错得0分。)
1.[ A ] [ B ] [ C ] [ D ]2.[ A ] [ B ] [ C ] [ D ]3.[ A ] [ B ] [ C ] [ D ]4.[ A ] [ B ] [ C ] [ D ]5.[ A ] [ B ] [ C ] [ D ]6.[ A ] [ B ] [ C ] [ D ]7.[ A ] [ B ] [ C ] [ D ] 8.[ A ] [ B ] [ C ] [ D ]9.[ A ] [ B ] [ C ] [ D ]10.[ A ] [ B ] [ C ] [ D ]11.[ A ] [ B ] [ C ] [ D ]12.[ A ] [ B ] [ C ] [ D ]13.[ A ] [ B ] [ C ] [ D ]14.[ A ] [ B ] [ C ] [ D ] 15.[ A ] [ B ] [ C ] [ D ]16.[ A ] [ B ] [ C ] [ D ]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空1分,共12分。)
17.(1)     ;
(2)     。
18.     ,     。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19.    。    。
20.     。     。
21.     ,     。
22.    ;    。
四、作图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分。)
23.(2分)
24.(2分)
五、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空1分,共25分。)
25.(1)    ;
(2)    ;
(3)    ,     ,     。
26.(1)    。    。
(2)①    。
②     ,     。
(3)     。
27.(1)     ;     ;
(2)     ;
(3)     ,     ;
(4)     。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28.(1)     ,     ,     ;
(2)    ;
(3)    。    ;
(4)③     ,     。
六、综合应用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4分。解答时要求在答题卡相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计算公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未写出主要演算过程的,不得分。)
29.(6分)
(8分)
(10分)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绝密★启用前|
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期末物理全真模拟试卷(2)
(测试时间:40分钟 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3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在给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2分)如图,靠近住宅区的高速公路两旁都安装有隔音墙,下列选项中与隔音墙作用相同的是    
A.摩托车安装有烟囱 B.工厂里的工人配戴耳罩
C.植树造林 D.公路旁安装噪声监控设备
2.(2分)晚上,当你从路灯正下方沿地面向前移动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移动的速度大于头部的影子移动的速度
B.人移动的速度小于头部的影子移动的速度
C.人移动的速度等于头部的影子移动的速度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3.(2分)下列关于声传播的实例,说明声波能够传递能量的是    
A.在山脚下大声呼喊,听到回声
B.听走路声,我就能知道是小凡来了
C.蝙蝠的眼睛看不见物体,它是利用超声波定位的,所以它能有效躲避障碍物
D.扬声器播放的音乐使烛焰晃动
4.(2分)一束光在空气中经凸透镜折射后,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折射光束一定是平行光束 B.折射光束一定是会聚光束
C.折射光束比入射光束会聚些 D.折射光束一定是发散光束
5.(2分)关于实验室常用温度计的使用,下列正确的是    
A.温度计玻璃泡浸入液体后要立即读数
B.为了方便,需要将温度计从被测液体中拿出来读数
C.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D.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可以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
6.(2分)加强青少年近视防控,促进视力健康是社会关注的“光明工程”。关于近视眼成像及其矫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应使用凸透镜矫正
B.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使用凸透镜矫正
C.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应使用凹透镜矫正
D.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使用凹透镜矫正
7.(2分)下列估计值最接近实际的是    
A.演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所需要的时间约为45秒
B.我们所用物理课本的宽度约为
C.初中物理课本一页纸的厚度约为
D.课桌的高度约为1.5米
8.(2分)下列各图中,能大致反映海波凝固过程的是    
A. B.
C. D.
9.(2分)下列过程中,会发出或用到红外线的是    
①冬天家里洗澡时,采用浴霸取暖;
②家用消毒柜或卤菜店用灭菌灯;
③验钞机发光的灯能检验纸币的真伪;
④用夜视仪进行侦察;
⑤利用汽车导航仪导航
A.①②③ B.②③ C.③④⑤ D.①④
10.(2分)将物体分别放在甲凸透镜、乙凸透镜前,物距相同。通过两个透镜,在光屏上分别成了两个像,一个缩小,一个放大。则    
A.物距可能是
B.缩小的像是实像,放大的像是虚像
C.乙凸透镜成的是缩小的像
D.物距可能是
11.(2分)小明乘坐电动观光车在胜溪湖森林公园游玩,观光车行驶过程中,小明觉得自己是静止的,他选取的参照物是    
A.电动观光车 B.沿途的路灯杆
C.道路旁的树 D.迎面走来的行人
12.(2分)“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让寒山寺声名远扬,诗句中客船里的人听到的钟声主要是通过什么介质传播到人耳的    
A.客船 B.水 C.空气 D.地面
13.(2分)用一把皱缩变形的塑料刻度尺去测量某一物体的长度,测量值与实际值相比    
A.偏大 B.偏小 C.正常 D.无法判断
二、多选题(本大题共3题,每小题3分,共9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得2分,有选错得0分。)
14.(3分)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且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B.“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声
C.“闻其声知其人”,说明可以根据音色来判断说话者
D.“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音调高
15.(3分)密度知识与生活联系十分紧密,下列关于密度的一些说法正确的是    
A.乒乓球被挤瘪但无破损,球内空气的密度变大
B.坚若磐石的机床底座需要用密度大的材料制成
C.为了减轻质量,比赛用的自行车需采用强度高、密度大的材料制成
D.发生火灾时,为避免人体吸入有毒气体,应尽量将身体贴近地面前进
16.(3分)有关透镜及其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照相时,要使像变大,照相机应靠近物体
B.使用幻灯机时,幻灯片应放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
C.放大镜所成的像是正立、放大的虚像
D.放大镜的镜片就是一个凹透镜
第Ⅱ卷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空1分,共12分。)
17.如图是“利用刻度尺测量、两物体的长度”的操作:
(1)测量方法不正确的是     (填“”或“” ;
(2)物体的长度是     。
18.为了适应环境,北方生长大量的针叶林,针叶林叶子细小可减小液体的     ,减慢水分蒸发,以适应干燥的环境;南方生长大量的阔叶林,阔叶林叶子宽大,可     (选填“加快”或“减慢” 水分蒸发,蒸发时会吸热,以适应高温的环境。
19.故事影片中所展现的楼房倒塌的场面中,砸在人们身上的“混凝土块”是由     (填写物理量名称)比较小的材料制成的道具。影片拍摄时由于气温过高,道具“巧克力”有些融化了,形状发生了改变,巧克力的质量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
20.黄山景色闻名天下,严冬经常会出现“雨淞”现象,如图(甲所示;这种现象一般是由在朔风里飘扬的雨滴附于树枝、草等物体上形成的冰晶,如图(甲所示;而松花江畔,严冬却经常出现“雾凇”现象,它是由水蒸气遇冷     (填物态变化名称)并附在树枝叶上形成的冰晶,如图(乙所示。“雨凇”、“雾凇”形成的物态变化是     的(选填:“相同”或“不同” 。
21.如图所示为两组凸透镜组成的望远镜,一组为目镜,一组为物镜。其目镜的成像原理与     相同,其物镜的成像原理与     相同。(两空均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
22.体积相同的甲、乙两物体的质量之比是,它们的密度之比    ;如果把甲物体截去一半,乙截去三分之一,两物体剩余部分的密度之比是    。
四、作图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分。)
23.(2分)如图所示,点为光心,为焦点,、是烛焰发出的两条光线,与主光轴平行,经过透镜中心,请作出这两条光线通过透镜后对应的折射光线,并标出烛焰的像点的位置(注意保留作图痕迹)。
24.(2分)如图所示,小明将一支激光笔放在平面镜前点处,他想让激光笔发出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经过点。请画出光路图,保留必要的作图痕迹。
五、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空1分,共25分。)
25.小明用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
(1)实验时,应按照     (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 的顺序组装器材;
(2)图乙中,能反映水沸腾时水中气泡情形的是图     (选填“”或“” ;
(3)当水的温度接近时,每隔记录一次温度,并绘制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丙所示,则水的沸点是     ,水沸腾时不断     热量,温度     。
26.小明同学在实验室探究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
(1)小明将一束光射到白板上,只能在白板上看到一个亮点,不能看到光的传播路径。请帮小明想出在空气中显现光的传播路径的一种方法:    。可从不同方向看到白板上的亮点,是因为光束中的部分光在白板上发生了     反射。
(2)实验中,小明将光从空气射向水面,得到的实验数据如表所示。可初步得到如下结论:
①光从空气斜射向水中时,在水面处会发生     现象。
②光从空气斜射向水中时,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     ,且折射角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入射角。
入射角
反射角
折射角
(3)当光从水中射向空气,若入射角为,则光在空气中的折射角为     。
27.小宁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
(1)探究时为了确定像的位置,应用     代替平面镜;为了观察到清晰的像,实验最好在     (选填“较亮”或“较暗” 的环境中进行;
(2)选取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探究像与物的     关系;
(3)小宁用白纸记录蜡烛和它所成像的位置,并用刻度尺进行了测量,结果如图乙所示:分析图中信息,可得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     ,像与物的连线与平面镜     ;
(4)实验中多次测量的目的是     。
28.小池是一名天文爱好者,他淘到一小块“陨石”但真伪难以辨别。阅读资料后知陨石密度一般大于,于是小池对这块“陨石”的密度进行了测量,来初步鉴别真伪。测量过程如图所示。
(1)他把天平放在     桌面上,游码拨到零刻度线,调节     使天平平衡,然后将“陨石”放在左盘中,在右盘中增减砝码当加入最小砝码时,发现指针位置如图甲所示,他接下来的第一步操作应该是     ;
.调节平衡螺母.拨动游码.取下最小砝码
(2)天平平衡后,砝码质量和游码对应刻度如图乙,则“陨石”的质量为     ;
(3)将“陨石”(陨石不吸水)缓放入盛有水的量筒中,水面升高至如图丙所示,则陨石的体积为     。小池测出“陨石”的密度    ;
(4)若实验过程中,小池不小心将量筒打碎了,经过思考,他采取了以下步骤测量“陨石”的体积(如图丁):①向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
②如图丁所示,烧杯放在水平桌面上,用细线系住小石块轻轻放入烧杯中,使小石块浸没在水中,在烧杯壁上记下水面位置。
③将小石块从水中取出后,向烧杯中缓慢加水至标记处,再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则“陨石”的密度为     (用字母、、、表示),这样密度测量值比真实值     (选填“偏大”、“偏小”或“准确” 。
六、综合应用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4分。解答时要求在答题卡相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计算公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未写出主要演算过程的,不得分。)
29.(6分)铝的密度较小,常用于制作航空部件。科学研究发现,若向金属铝中加入一定量的金属锂,即可制成铝锂合金。铝锂合金强度、韧性均比铝要高,但其密度比铝小。若用来制造飞机,可大大减轻飞机的重量、降低制造成本、节省燃料。在改造升级时,某厂家将飞机上的一个体积为的铝制零件更换为等体积的铝锂合金零件。已知铝的密度为。求:
(1)原铝制零件的质量;
(2)铝锂合金的密度;
(3)改造升级后该零件的质量将减小多少千克?
30.(8分)下表是上海到南京的次特快列车运动时刻表的一部分:
上海 苏州 常州 南京
到站时间
发车时间
里程 0 84 303
根据该列车运动时刻表回答下列问题
(1)计算列车由上海驶往南京全程的平均速度?
(2)如果列车在苏州到常州路段上的平均速度是,则苏州到常州的路程为多少?
(3)某次行驶中,次特快列车(列车长为以的平均速度通过全长为的大桥,列车全部通过桥所用的时间多少秒?
31.(10分)如图所示是我国自主研发的新一代隐身战斗机歼,利用高性能碳纤维复合材料,提高了抗疲劳、耐腐蚀等性能,同时降低了自重。将体积为的钢制零件用某种碳纤维复合材料零件替换,在体积不变的情况下,质量减少了。求:
(1)的钢制零件的质量;
(2)此碳纤维复合材料零件的密度。
地理试题 第3页(共4页) 地理试题 第4页(共4页)
地理试题 第1页(共6页) 地理试题 第2页(共6页)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期末物理全真模拟试卷(2)
(测试时间:4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3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在给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2分)如图,靠近住宅区的高速公路两旁都安装有隔音墙,下列选项中与隔音墙作用相同的是    
A.摩托车安装有烟囱 B.工厂里的工人配戴耳罩
C.植树造林 D.公路旁安装噪声监控设备
【答案】
【解析】靠近居民区的高速公路两旁一般都安装有隔音墙,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摩托车安装有烟筒,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不符合题意;
、工厂里的工人配戴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不符合题意;
、植树造林,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符合题意;
、安装噪声监控设备不能控制噪声,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
2.(2分)晚上,当你从路灯正下方沿地面向前移动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移动的速度大于头部的影子移动的速度
B.人移动的速度小于头部的影子移动的速度
C.人移动的速度等于头部的影子移动的速度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答案】
【解析】根据光的直线传播原理作出人与影子的示意图如图所示。
由图及相似三角形的知识可知:,
由相似的三角形的知识可得:,
则,
因为,所以。
即:人移动的距离小于头部的影子移动的距离,人移动的速度小于头部的影子移动的速度。
故选:。
3.(2分)下列关于声传播的实例,说明声波能够传递能量的是    
A.在山脚下大声呼喊,听到回声
B.听走路声,我就能知道是小凡来了
C.蝙蝠的眼睛看不见物体,它是利用超声波定位的,所以它能有效躲避障碍物
D.扬声器播放的音乐使烛焰晃动
【答案】
【解析】、大声呼喊,听到回声,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故不符合题意;
、通过听声音来判别人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故不符合题意;
、蝙蝠利用超声定位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故不符合题意;
、扬声器播放的音乐使烛焰晃动是因为声波传递能量,故符合题意;
故选:。
4.(2分)一束光在空气中经凸透镜折射后,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折射光束一定是平行光束 B.折射光束一定是会聚光束
C.折射光束比入射光束会聚些 D.折射光束一定是发散光束
【答案】
【解析】题目中对这束入射光没有说明其特点,所以入射光不能确定:
若入射光线过凸透镜的焦点,则折射光线是平行光;
若入射光线是平行光或是会聚的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一定会形成会聚光束;若是发散程度较小的入射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也有可能形成会聚光束;
若入射光线是发散程度很大的入射光线,经过凸透镜会聚后,其折射光线有可能仍是发散光束。
由于入射光线的情况不确定,所以经过凸透镜折射后的折射光线的情况也不能确定,以上几种情况都有可能。
但由于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所以经过凸透镜会聚后的折射光束一定会比原来的入射光束要会聚一些。
综上分析,正确。
故选:。
5.(2分)关于实验室常用温度计的使用,下列正确的是    
A.温度计玻璃泡浸入液体后要立即读数
B.为了方便,需要将温度计从被测液体中拿出来读数
C.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D.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可以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
【答案】
【解析】.温度计玻璃泡浸入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故错误;
.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故错误;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故正确;
.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不可以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故错误。
故选:。
6.(2分)加强青少年近视防控,促进视力健康是社会关注的“光明工程”。关于近视眼成像及其矫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应使用凸透镜矫正
B.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使用凸透镜矫正
C.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应使用凹透镜矫正
D.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使用凹透镜矫正
【答案】
【解析】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或眼球的前后径太长,使远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的前方而形成的。要配戴对光线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来矫正。故只有说法正确。
故选:。
7.(2分)下列估计值最接近实际的是    
A.演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所需要的时间约为45秒
B.我们所用物理课本的宽度约为
C.初中物理课本一页纸的厚度约为
D.课桌的高度约为1.5米
【答案】
【解析】、演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所需要的时间约为49秒,接近45秒,故正确;
、我们所用物理课本的宽度约为,故错误;
、初中物理课本一页纸的厚度约为,故错误;
、课桌的高度约为0.8米,故错误。
故选:。
8.(2分)下列各图中,能大致反映海波凝固过程的是    
A. B.
C. D.
【答案】
【解析】由于晶体在熔化或凝固时温度是不变的,所以图象是非晶体,是晶体;
对于来说,随着时间的增长温度总体呈现一个上升的趋势,故该图象是晶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图象中,随着时间的增长,温度总体呈现一个下降的趋势,故该图象反映了晶体凝固时的温度变化规律。
故选:。
9.(2分)下列过程中,会发出或用到红外线的是    
①冬天家里洗澡时,采用浴霸取暖;
②家用消毒柜或卤菜店用灭菌灯;
③验钞机发光的灯能检验纸币的真伪;
④用夜视仪进行侦察;
⑤利用汽车导航仪导航
A.①②③ B.②③ C.③④⑤ D.①④
【答案】
【解析】①冬天家里洗澡时,采用浴霸取暖,浴霸会发出红外线;
②家用消毒柜或卤菜店的灭菌灯会发出紫外线,能杀菌;
③验钞机发出的紫外线能是荧光物质发光;
④夜视仪是利用红外线的原理工作的;
⑤汽车导航仪利用的是电磁波中的微波,不是红外线。
故选:。
10.(2分)将物体分别放在甲凸透镜、乙凸透镜前,物距相同。通过两个透镜,在光屏上分别成了两个像,一个缩小,一个放大。则    
A.物距可能是
B.缩小的像是实像,放大的像是虚像
C.乙凸透镜成的是缩小的像
D.物距可能是
【答案】
【解析】
、若物距是时,对于甲凸透镜,物距等于二倍焦距,对于乙凸透镜,大于二倍焦距,不会成放大的像,故错误;
、光屏上的像就是实像,物体经凸透镜成的缩小像都是实像,放大的像也是实像,故错误;
、由题知,两次的物距相同,且甲凸透镜的焦距较大、乙凸透镜的焦距较小,说明物体离甲凸透镜的焦点更近,而物体离乙凸透镜的焦点更远,则根据题意和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用乙凸透镜做实验时,物距大于2倍焦距,所以物体通过乙凸透镜液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正确;
、若物距是时,对于甲、乙凸透镜,物距大于二倍焦距,都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错误。
故选:。
11.(2分)小明乘坐电动观光车在胜溪湖森林公园游玩,观光车行驶过程中,小明觉得自己是静止的,他选取的参照物是    
A.电动观光车 B.沿途的路灯杆
C.道路旁的树 D.迎面走来的行人
【答案】
【解析】、小明相对于电动观光车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是静止的;故正确;
、小明相对于沿途的路灯杆,位置不断变化,是运动的;故错误;
、小明相对于道路旁的树,位置不断变化,是运动的;故错误;
、小明相对于迎面走来的行人,位置不断变化,是运动的,故错误。
故选:。
12.(2分)“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让寒山寺声名远扬,诗句中客船里的人听到的钟声主要是通过什么介质传播到人耳的    
A.客船 B.水 C.空气 D.地面
【答案】
【解析】寺庙里的大钟和客船里的人都在空气中,所有寺庙里大钟发出的声音通过空气传播到客船上的,故正确。
故选:。
13.(2分)用一把皱缩变形的塑料刻度尺去测量某一物体的长度,测量值与实际值相比    
A.偏大 B.偏小 C.正常 D.无法判断
【答案】
【解析】皱缩变形的塑料刻度尺变短了,用此刻度尺来测量物体的长度,会将物体的长度测大。
故选:。
二、多选题(本大题共3题,每小题3分,共9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得2分,有选错得0分。)
14.(3分)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且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B.“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声
C.“闻其声知其人”,说明可以根据音色来判断说话者
D.“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音调高
【答案】
【解析】、“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且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故正确。
、“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声,故正确。
、“闻其声知其人”,说明可以根据音色来判断说话者,故正确。
、“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响度大,故错误。
故选:。
15.(3分)密度知识与生活联系十分紧密,下列关于密度的一些说法正确的是    
A.乒乓球被挤瘪但无破损,球内空气的密度变大
B.坚若磐石的机床底座需要用密度大的材料制成
C.为了减轻质量,比赛用的自行车需采用强度高、密度大的材料制成
D.发生火灾时,为避免人体吸入有毒气体,应尽量将身体贴近地面前进
【答案】
【解析】、乒乓球不慎被挤瘪但无破损,球内气体质量不变,体积变小,根据可知,其密度变大,故正确;
、机床底座的体积一定,由可得,可知材料的密度越大,机床底座的质量越大,机床底座越稳固,因此坚若磐石的机床底座则需要用密度大的材料制成,故正确;
、比赛用的自行车需要质量小、强度高,要减小自行车的质量,在体积一定时,需要减小材料的密度,常采用高强度、低密度的合金或新型合成材料,故错误;
、发生火灾时,燃烧产生的有毒气体温度较高,密度较小而上浮,会分布在房间上方,所以为避免吸入有毒气体,人应尽量将身体贴近地面前进,故正确。
故选:。
16.(3分)有关透镜及其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照相时,要使像变大,照相机应靠近物体
B.使用幻灯机时,幻灯片应放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
C.放大镜所成的像是正立、放大的虚像
D.放大镜的镜片就是一个凹透镜
【答案】
【解析】、照相时,要使所拍摄景物的像变大,应将照相机的镜头靠近被拍摄物体,此时物距减小,像距变大,像变大,故正确;
、使用幻灯机时,幻灯片应放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正确;
、放大镜的镜片就是一个凸透镜,放大镜成像时,物距小于焦距,成的像是正立、放大的虚像,故正确、错误。
故选:。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空1分,共12分。)
17.如图是“利用刻度尺测量、两物体的长度”的操作:
(1)测量方法不正确的是     (填“”或“” ;
(2)物体的长度是     。
【答案】(1);(2)36.5。
【解析】(1)由图可知,没有靠近刻度线,所以的测法不正确;
(2)由图可知,刻度尺的最大测量值为,即刻度尺的量程为;
刻度尺上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被测物体左侧与刻度线对齐,右侧与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为。
故答案为:(1);(2)36.5。
18.(2分)为了适应环境,北方生长大量的针叶林,针叶林叶子细小可减小液体的     ,减慢水分蒸发,以适应干燥的环境;南方生长大量的阔叶林,阔叶林叶子宽大,可     (选填“加快”或“减慢” 水分蒸发,蒸发时会吸热,以适应高温的环境。
【答案】表面积;加快。
【解析】北方生长大量的针叶林,针叶林的叶子的表面积比较小,这是通过减少液体的表面积的方法,减慢水分蒸发,以适应干燥的环境;
南方的热带的树木叶子比较宽大,是通过增大液体的表面积的方法,加快水分的蒸发,水在蒸发时会吸收热量,以适应高温的环境。
故答案为:表面积;加快。
19.故事影片中所展现的楼房倒塌的场面中,砸在人们身上的“混凝土块”是由     (填写物理量名称)比较小的材料制成的道具。影片拍摄时由于气温过高,道具“巧克力”有些融化了,形状发生了改变,巧克力的质量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
【答案】密度;不变。
【解析】
(1)用作道具的“混凝土块”和真实的混凝土块体积相同时,根据可知,密度越小、质量越小,对人产生的伤害越小,所以用作道具的“混凝土块”是由密度很小的材料制成的;
(2)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巧克力有些融化了,形状发生了改变,巧克力的质量将不变,这是因为质量是物体一种属性,它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故答案为:密度;不变。
20.黄山景色闻名天下,严冬经常会出现“雨淞”现象,如图(甲所示;这种现象一般是由在朔风里飘扬的雨滴附于树枝、草等物体上形成的冰晶,如图(甲所示;而松花江畔,严冬却经常出现“雾凇”现象,它是由水蒸气遇冷     (填物态变化名称)并附在树枝叶上形成的冰晶,如图(乙所示。“雨凇”、“雾凇”形成的物态变化是     的(选填:“相同”或“不同” 。
【答案】凝华;不同。
【解析】雨凇是雨滴并附于树枝、草等物体上形成的冰晶由液态变为固态是凝固。
雾凇是水蒸气遇冷凝结并附在树枝叶上形成的冰晶,是凝华。
故“雨凇”、“雾凇”的形成的物态变化是不同的。
故答案为:凝华;不同。
21.如图所示为两组凸透镜组成的望远镜,一组为目镜,一组为物镜。其目镜的成像原理与     相同,其物镜的成像原理与     相同。(两空均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
【答案】放大镜;照相机。
【解析】望远镜的物镜和目镜都是一个凸透镜,物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相当于照相机;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相当于放大镜。
故答案为:放大镜;照相机。
22.体积相同的甲、乙两物体的质量之比是,它们的密度之比    ;如果把甲物体截去一半,乙截去三分之一,两物体剩余部分的密度之比是    。
【答案】;。
【解析】由题意可知,,,
由可得,甲、乙两物体的密度之比:

又因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与质量、体积无关,
所以,若甲物截去一半,乙截去后,两物体剩余部分的密度之比仍为。
故答案为:;。
四、作图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分。)
23.(2分)如图所示,点为光心,为焦点,、是烛焰发出的两条光线,与主光轴平行,经过透镜中心,请作出这两条光线通过透镜后对应的折射光线,并标出烛焰的像点的位置(注意保留作图痕迹)。
【答案】
【解析】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通过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后方向不变,两条光线的交点即为像点,如下图所示:
24.(2分)如图所示,小明将一支激光笔放在平面镜前点处,他想让激光笔发出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经过点。请画出光路图,保留必要的作图痕迹。
【答案】
【解析】由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出灯泡的对称点,即灯泡的像点,连接,与镜面的交点为入射点,连接为反射光线,再连接为入射光线。如图所示:
五、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空1分,共25分。)
25.小明用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
(1)实验时,应按照     (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 的顺序组装器材;
(2)图乙中,能反映水沸腾时水中气泡情形的是图     (选填“”或“” ;
(3)当水的温度接近时,每隔记录一次温度,并绘制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丙所示,则水的沸点是     ,水沸腾时不断     热量,温度     。
【答案】(1)自下而上; (2); (3)97;吸收,不变
【解析】(1)铁架台的安装顺序:自下而上;
(3)由图象可知:水沸腾时的特点是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水的沸点为;
(2)水沸腾时,气泡在上升过程越来越大,到水面破裂开来,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故图是水沸腾的情景;
(3)由图象可知:水沸腾时的特点是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水的沸点为。
故答案为:(1)自下而上; (2); (3)97;吸收,不变。
26.小明同学在实验室探究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
(1)小明将一束光射到白板上,只能在白板上看到一个亮点,不能看到光的传播路径。请帮小明想出在空气中显现光的传播路径的一种方法:    。可从不同方向看到白板上的亮点,是因为光束中的部分光在白板上发生了     反射。
(2)实验中,小明将光从空气射向水面,得到的实验数据如表所示。可初步得到如下结论:
①光从空气斜射向水中时,在水面处会发生     现象。
②光从空气斜射向水中时,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     ,且折射角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入射角。
入射角
反射角
折射角
(3)当光从水中射向空气,若入射角为,则光在空气中的折射角为     。
【答案】(1)在空气中喷洒烟雾;漫;(2)①反射和折射;②增大;小于;(3)
【解析】
(1)显示光路可以借助烟雾、水雾、白板等。将光穿过烟雾或者水雾来显示光路,也可以让光沿着白板表面投射来显示光路,故在空气中显现光的传播路径的一种方法可以是:在空气中喷洒烟雾;
可从不同方向看到白板上的亮点,是因为白板表面粗糙,光束中的部分光在白板上发生了漫反射。
(2)①光从空气斜射向水中时,在水面处会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
②光从空气斜射向水中时,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且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3)从表格中数据可得,当空气中的入射角为时,水中的折射角为。由光路可逆得,当光从水中射向空气,若入射角为,则光在空气中的折射角为。
故答案为:(1)在空气中喷洒烟雾;漫;(2)①反射和折射;②增大;小于;(3)。
27.小宁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
(1)探究时为了确定像的位置,应用     代替平面镜;为了观察到清晰的像,实验最好在     (选填“较亮”或“较暗” 的环境中进行;
(2)选取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探究像与物的     关系;
(3)小宁用白纸记录蜡烛和它所成像的位置,并用刻度尺进行了测量,结果如图乙所示:分析图中信息,可得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     ,像与物的连线与平面镜     ;
(4)实验中多次测量的目的是     。
【答案】(1)玻璃板;较暗;(2)大小;(3)相等;垂直;(4)得出普遍性的规律。
【解析】(1)玻璃有透光性,玻璃既能成像,又能看清玻璃板后的物体,便于确定像的位置,故探究时为了确定像的位置,应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为了观察到清晰的像,实验最好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
(2)选取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当蜡烛与的像重合时,可知像与物大小相等,是为了探究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3)小宁用白纸记录蜡烛和它所成像的位置,并用刻度尺进行了测量,结果如图乙所示:分析图中信息,可得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与物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
(4)根据一组数据得出的结论有偶然性,实验中多次测量的目的是得出普遍性的规律。
故答案为:(1)玻璃板;较暗;(2)大小;(3)相等;垂直;(4)得出普遍性的规律。
28.小池是一名天文爱好者,他淘到一小块“陨石”但真伪难以辨别。阅读资料后知陨石密度一般大于,于是小池对这块“陨石”的密度进行了测量,来初步鉴别真伪。测量过程如图所示。
(1)他把天平放在     桌面上,游码拨到零刻度线,调节     使天平平衡,然后将“陨石”放在左盘中,在右盘中增减砝码当加入最小砝码时,发现指针位置如图甲所示,他接下来的第一步操作应该是     ;
.调节平衡螺母.拨动游码.取下最小砝码
(2)天平平衡后,砝码质量和游码对应刻度如图乙,则“陨石”的质量为     ;
(3)将“陨石”(陨石不吸水)缓放入盛有水的量筒中,水面升高至如图丙所示,则陨石的体积为     。小池测出“陨石”的密度    ;
(4)若实验过程中,小池不小心将量筒打碎了,经过思考,他采取了以下步骤测量“陨石”的体积(如图丁):①向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
②如图丁所示,烧杯放在水平桌面上,用细线系住小石块轻轻放入烧杯中,使小石块浸没在水中,在烧杯壁上记下水面位置。
③将小石块从水中取出后,向烧杯中缓慢加水至标记处,再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则“陨石”的密度为     (用字母、、、表示),这样密度测量值比真实值     (选填“偏大”、“偏小”或“准确” 。
【答案】(1)水平;平衡螺母;;(2)62;(3);;(4);准确。
【解析】(1)使用天平之前,首先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然后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的横梁平衡;
当把砝码盒中最小的砝码放入右盘后,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右侧,说明放的砝码多了,故应该把天平右盘的最小的砝码拿走,并向右移游码直至横梁重新平衡,故他接下来的第一步操作应该是:取下最小砝码;
(2)由图乙可知,标尺的分度值为,砝码的质量为、,游码所对的刻度值为,则
“陨石”的质量为:;
(3)量筒中水的体积为,由图丙可知,“陨石”浸没在水中时的总体积为,则
“陨石”的体积为:;
该“陨石”的密度为:;
(4)加入水的质量为:,
加入水的体积为:,
“陨石”的体积为:,
“陨石”的密度为:;
实验步骤是:①向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
②如图丁所示,烧杯放在水平桌面上,用细线系住小石块轻轻放入烧杯中,使小石块浸没在水中,在烧杯壁上记下水面位置。
③将小石块从水中取出后,向烧杯中缓慢加水至标记处,再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
“陨石”的质量是直接测量出来的,体积的测量利用了等效替代法,由于往水中放“陨石”之前先测量了烧杯和水的总质量,后来又加水至标记处,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则多出的那一部分水的体积与“陨石”的体积是相等的,计算出的体积是比较准确的,所以测量出的密度值也是比较准确的。
故答案为:(1)水平;平衡螺母;;(2)62;(3);;(4);准确。
六、综合应用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4分。解答时要求在答题卡相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计算公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未写出主要演算过程的,不得分。)
29.(6分)铝的密度较小,常用于制作航空部件。科学研究发现,若向金属铝中加入一定量的金属锂,即可制成铝锂合金。铝锂合金强度、韧性均比铝要高,但其密度比铝小。若用来制造飞机,可大大减轻飞机的重量、降低制造成本、节省燃料。在改造升级时,某厂家将飞机上的一个体积为的铝制零件更换为等体积的铝锂合金零件。已知铝的密度为。求:
(1)原铝制零件的质量;
(2)铝锂合金的密度;
(3)改造升级后该零件的质量将减小多少千克?
【答案】(1)原铝制零件的质量为;
(2)铝锂合金的密度为;
(3)改造升级后该零件的质量将减小。
【解析】(1)由可得,铝制零件的质量:

(2)铝锂合金的密度:

(3)铝锂合金零件的质量:

质量减少:
△。
答:(1)原铝制零件的质量为;
(2)铝锂合金的密度为;
(3)改造升级后该零件的质量将减小。
30.(8分)下表是上海到南京的次特快列车运动时刻表的一部分:
上海 苏州 常州 南京
到站时间
发车时间
里程 0 84 303
根据该列车运动时刻表回答下列问题
(1)计算列车由上海驶往南京全程的平均速度?
(2)如果列车在苏州到常州路段上的平均速度是,则苏州到常州的路程为多少?
(3)某次行驶中,次特快列车(列车长为以的平均速度通过全长为的大桥,列车全部通过桥所用的时间多少秒?
【答案】(1)列车由上海驶往南京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2)苏州到常州的路程为;
(3)列车全部通过桥所用的时间为。
【解析】
(1)由列车运动时刻表可知,上海到南京全程的时间,
全程的平均速度:;
(2)苏州到常州的时间,
由可得,苏州到常州的路程:;
(3)由可得,列车全部通过桥所用的时间:。
答:(1)列车由上海驶往南京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2)苏州到常州的路程为;
(3)列车全部通过桥所用的时间为。
31.(10分)如图所示是我国自主研发的新一代隐身战斗机歼,利用高性能碳纤维复合材料,提高了抗疲劳、耐腐蚀等性能,同时降低了自重。将体积为的钢制零件用某种碳纤维复合材料零件替换,在体积不变的情况下,质量减少了。求:
(1)的钢制零件的质量;
(2)此碳纤维复合材料零件的密度。
【答案】(1)的钢制零件的质量为;
(2)此碳纤维复合材料零件的密度为。
【解析】
(1)由可得,的钢制零件的质量:

(2)因钢制零件用某种碳纤维复合材料零件替换时,在体积不变的情况下,质量减少了,
所以,此碳纤维复合材料零件的质量:
△,
此碳纤维复合材料零件的密度:

答:(1)的钢制零件的质量为;
此碳纤维复合材料零件的密度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期末物理全真模拟试卷(2)
(测试时间:4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3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在给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2分)如图,靠近住宅区的高速公路两旁都安装有隔音墙,下列选项中与隔音墙作用相同的是    
A.摩托车安装有烟囱 B.工厂里的工人配戴耳罩
C.植树造林 D.公路旁安装噪声监控设备
2.(2分)晚上,当你从路灯正下方沿地面向前移动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移动的速度大于头部的影子移动的速度
B.人移动的速度小于头部的影子移动的速度
C.人移动的速度等于头部的影子移动的速度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3.(2分)下列关于声传播的实例,说明声波能够传递能量的是    
A.在山脚下大声呼喊,听到回声
B.听走路声,我就能知道是小凡来了
C.蝙蝠的眼睛看不见物体,它是利用超声波定位的,所以它能有效躲避障碍物
D.扬声器播放的音乐使烛焰晃动
4.(2分)一束光在空气中经凸透镜折射后,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折射光束一定是平行光束 B.折射光束一定是会聚光束
C.折射光束比入射光束会聚些 D.折射光束一定是发散光束
5.(2分)关于实验室常用温度计的使用,下列正确的是    
A.温度计玻璃泡浸入液体后要立即读数
B.为了方便,需要将温度计从被测液体中拿出来读数
C.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D.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可以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
6.(2分)加强青少年近视防控,促进视力健康是社会关注的“光明工程”。关于近视眼成像及其矫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应使用凸透镜矫正
B.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使用凸透镜矫正
C.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应使用凹透镜矫正
D.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使用凹透镜矫正
7.(2分)下列估计值最接近实际的是    
A.演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所需要的时间约为45秒
B.我们所用物理课本的宽度约为
C.初中物理课本一页纸的厚度约为
D.课桌的高度约为1.5米
8.(2分)下列各图中,能大致反映海波凝固过程的是    
A. B.
C. D.
9.(2分)下列过程中,会发出或用到红外线的是    
①冬天家里洗澡时,采用浴霸取暖;
②家用消毒柜或卤菜店用灭菌灯;
③验钞机发光的灯能检验纸币的真伪;
④用夜视仪进行侦察;
⑤利用汽车导航仪导航
A.①②③ B.②③ C.③④⑤ D.①④
10.(2分)将物体分别放在甲凸透镜、乙凸透镜前,物距相同。通过两个透镜,在光屏上分别成了两个像,一个缩小,一个放大。则    
A.物距可能是
B.缩小的像是实像,放大的像是虚像
C.乙凸透镜成的是缩小的像
D.物距可能是
11.(2分)小明乘坐电动观光车在胜溪湖森林公园游玩,观光车行驶过程中,小明觉得自己是静止的,他选取的参照物是    
A.电动观光车 B.沿途的路灯杆
C.道路旁的树 D.迎面走来的行人
12.(2分)“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让寒山寺声名远扬,诗句中客船里的人听到的钟声主要是通过什么介质传播到人耳的    
A.客船 B.水 C.空气 D.地面
13.(2分)用一把皱缩变形的塑料刻度尺去测量某一物体的长度,测量值与实际值相比    
A.偏大 B.偏小 C.正常 D.无法判断
二、多选题(本大题共3题,每小题3分,共9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得2分,有选错得0分。)
14.(3分)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且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B.“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声
C.“闻其声知其人”,说明可以根据音色来判断说话者
D.“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音调高
15.(3分)密度知识与生活联系十分紧密,下列关于密度的一些说法正确的是    
A.乒乓球被挤瘪但无破损,球内空气的密度变大
B.坚若磐石的机床底座需要用密度大的材料制成
C.为了减轻质量,比赛用的自行车需采用强度高、密度大的材料制成
D.发生火灾时,为避免人体吸入有毒气体,应尽量将身体贴近地面前进
16.(3分)有关透镜及其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照相时,要使像变大,照相机应靠近物体
B.使用幻灯机时,幻灯片应放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
C.放大镜所成的像是正立、放大的虚像
D.放大镜的镜片就是一个凹透镜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空1分,共12分。)
17.如图是“利用刻度尺测量、两物体的长度”的操作:
(1)测量方法不正确的是     (填“”或“” ;
(2)物体的长度是     。
18.为了适应环境,北方生长大量的针叶林,针叶林叶子细小可减小液体的     ,减慢水分蒸发,以适应干燥的环境;南方生长大量的阔叶林,阔叶林叶子宽大,可     (选填“加快”或“减慢” 水分蒸发,蒸发时会吸热,以适应高温的环境。
19.故事影片中所展现的楼房倒塌的场面中,砸在人们身上的“混凝土块”是由     (填写物理量名称)比较小的材料制成的道具。影片拍摄时由于气温过高,道具“巧克力”有些融化了,形状发生了改变,巧克力的质量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
20.黄山景色闻名天下,严冬经常会出现“雨淞”现象,如图(甲所示;这种现象一般是由在朔风里飘扬的雨滴附于树枝、草等物体上形成的冰晶,如图(甲所示;而松花江畔,严冬却经常出现“雾凇”现象,它是由水蒸气遇冷     (填物态变化名称)并附在树枝叶上形成的冰晶,如图(乙所示。“雨凇”、“雾凇”形成的物态变化是     的(选填:“相同”或“不同” 。
21.如图所示为两组凸透镜组成的望远镜,一组为目镜,一组为物镜。其目镜的成像原理与     相同,其物镜的成像原理与     相同。(两空均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
22.体积相同的甲、乙两物体的质量之比是,它们的密度之比    ;如果把甲物体截去一半,乙截去三分之一,两物体剩余部分的密度之比是    。
四、作图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分。)
23.(2分)如图所示,点为光心,为焦点,、是烛焰发出的两条光线,与主光轴平行,经过透镜中心,请作出这两条光线通过透镜后对应的折射光线,并标出烛焰的像点的位置(注意保留作图痕迹)。
24.(2分)如图所示,小明将一支激光笔放在平面镜前点处,他想让激光笔发出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经过点。请画出光路图,保留必要的作图痕迹。
五、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空1分,共25分。)
25.小明用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
(1)实验时,应按照     (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 的顺序组装器材;
(2)图乙中,能反映水沸腾时水中气泡情形的是图     (选填“”或“” ;
(3)当水的温度接近时,每隔记录一次温度,并绘制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丙所示,则水的沸点是     ,水沸腾时不断     热量,温度     。
26.小明同学在实验室探究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
(1)小明将一束光射到白板上,只能在白板上看到一个亮点,不能看到光的传播路径。请帮小明想出在空气中显现光的传播路径的一种方法:    。可从不同方向看到白板上的亮点,是因为光束中的部分光在白板上发生了     反射。
(2)实验中,小明将光从空气射向水面,得到的实验数据如表所示。可初步得到如下结论:
①光从空气斜射向水中时,在水面处会发生     现象。
②光从空气斜射向水中时,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     ,且折射角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入射角。
入射角
反射角
折射角
(3)当光从水中射向空气,若入射角为,则光在空气中的折射角为     。
27.小宁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
(1)探究时为了确定像的位置,应用     代替平面镜;为了观察到清晰的像,实验最好在     (选填“较亮”或“较暗” 的环境中进行;
(2)选取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探究像与物的     关系;
(3)小宁用白纸记录蜡烛和它所成像的位置,并用刻度尺进行了测量,结果如图乙所示:分析图中信息,可得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     ,像与物的连线与平面镜     ;
(4)实验中多次测量的目的是     。
28.小池是一名天文爱好者,他淘到一小块“陨石”但真伪难以辨别。阅读资料后知陨石密度一般大于,于是小池对这块“陨石”的密度进行了测量,来初步鉴别真伪。测量过程如图所示。
(1)他把天平放在     桌面上,游码拨到零刻度线,调节     使天平平衡,然后将“陨石”放在左盘中,在右盘中增减砝码当加入最小砝码时,发现指针位置如图甲所示,他接下来的第一步操作应该是     ;
.调节平衡螺母.拨动游码.取下最小砝码
(2)天平平衡后,砝码质量和游码对应刻度如图乙,则“陨石”的质量为     ;
(3)将“陨石”(陨石不吸水)缓放入盛有水的量筒中,水面升高至如图丙所示,则陨石的体积为     。小池测出“陨石”的密度    ;
(4)若实验过程中,小池不小心将量筒打碎了,经过思考,他采取了以下步骤测量“陨石”的体积(如图丁):①向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
②如图丁所示,烧杯放在水平桌面上,用细线系住小石块轻轻放入烧杯中,使小石块浸没在水中,在烧杯壁上记下水面位置。
③将小石块从水中取出后,向烧杯中缓慢加水至标记处,再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则“陨石”的密度为     (用字母、、、表示),这样密度测量值比真实值     (选填“偏大”、“偏小”或“准确” 。
六、综合应用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4分。解答时要求在答题卡相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计算公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未写出主要演算过程的,不得分。)
29.(6分)铝的密度较小,常用于制作航空部件。科学研究发现,若向金属铝中加入一定量的金属锂,即可制成铝锂合金。铝锂合金强度、韧性均比铝要高,但其密度比铝小。若用来制造飞机,可大大减轻飞机的重量、降低制造成本、节省燃料。在改造升级时,某厂家将飞机上的一个体积为的铝制零件更换为等体积的铝锂合金零件。已知铝的密度为。求:
(1)原铝制零件的质量;
(2)铝锂合金的密度;
(3)改造升级后该零件的质量将减小多少千克?
30.(8分)下表是上海到南京的次特快列车运动时刻表的一部分:
上海 苏州 常州 南京
到站时间
发车时间
里程 0 84 303
根据该列车运动时刻表回答下列问题
(1)计算列车由上海驶往南京全程的平均速度?
(2)如果列车在苏州到常州路段上的平均速度是,则苏州到常州的路程为多少?
(3)某次行驶中,次特快列车(列车长为以的平均速度通过全长为的大桥,列车全部通过桥所用的时间多少秒?
31.(10分)如图所示是我国自主研发的新一代隐身战斗机歼,利用高性能碳纤维复合材料,提高了抗疲劳、耐腐蚀等性能,同时降低了自重。将体积为的钢制零件用某种碳纤维复合材料零件替换,在体积不变的情况下,质量减少了。求:
(1)的钢制零件的质量;
(2)此碳纤维复合材料零件的密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