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县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周考地理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题,满分100分,时间75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监考员将答题卡按顺序收回,装袋整理;试题不回收。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计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下图为地理模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若模式图示意太阳系,曲线①②③④为行星轨道,阴影部分为小行星带,那么曲线①④代表的行星分别是( )
A.土星火星 B.火星木星 C.土星地球 D.木星水星
2.若模式图示意太阳大气层的结构,阴影部分表示色球层,那么①②曲线之间表示的层次及该层出现的太阳活动分别是( )
A.光球层耀斑 B.日冕层太阳风 C.光球层太阳黑子 D.日冕层日珥
在山西某煤矿区,某同学被邀请下矿井参观,在矿灯照耀下,该同学看见夹在岩石地层中的巨厚煤层乌黑发亮,仔细辨认还能看出苏铁、银杏等裸子植物粗大树干的形状。据此完成 下面小题。
3、该煤层形成的地质年代大约是( )
A.古生代 B.中生代
C.新生代第三纪 D.新生代第四纪
4、该地质时代最繁盛的动物是( )
A.三叶虫、珊瑚 B.恐龙
C.鱼类 D.哺乳类
5、该煤层形成时的古地理环境是( )
A.温热的草原地区 B.温暖广阔的浅海
C.半干旱的黄土高原 D.湿热的森林地区
河谷底部超出一般洪水位,并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上的地形称为河流阶地。下图为金沙江青岗坝附近河流阶地剖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河流阶地属于( )
A.流水堆积地貌 B.流水侵蚀地貌 C.风积地貌 D.风蚀地貌
7、与T3阶地相比,T1阶地( )
A.发育时间晚 B.沉积物较细 C.常被洪水淹没 D.更适合农耕
节能建筑是指冬暖夏凉,通风日照合理,从能源使用上耗电、耗气更少,还能隔音降嗓的建筑。下图示意拉萨某地节能房(图中甲、乙、丙、丁为可控开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白天,节能房中鹅卵石可以( )
A.减弱大气辐射 B.减弱大气逆辐射
C.增强太阳辐射 D.增强地面辐射
9.从热力环流角度考虑,冬季为了减少屋内耗能应( )
A.甲、乙打开,丙、丁关闭 B.乙、丁打开,甲、丙关闭
C.甲、丁打开,乙、丙关闭 D.乙、丙打开,甲、丁关闭
10.与上海相比,该地节能房光伏发电效率更高,主要是因为拉萨( )
A.纬度较低 B.气温较高 C.离太阳更近 D.大气稀薄
2023年12月13日,山西某地出现暴雪,大气能见度低,但街上汽车的红色尾灯仍极为醒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暴雪天气会使( )
A.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弱 B.大气辐射减弱
C.大气逆辐射减弱 D.地面辐射增强
12.暴雪天气汽车的红色尾灯仍极为醒目,主要是因为( )
A.红色光容易被散射 B.红色光不易被吸收
C.红色光不易被反射 D.红色光不易被散射
地膜覆盖是一种现代农业生产技术,进行地膜覆盖栽培一般都能获得早熟增产的效果,其效应表现在增温、保温、保水、保持养分、增加光效和防除病虫害等几个方面。完成下面小题。
13.我国华北地区在春播时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地提高地温,保障农作物的正常发芽生长,其主要原理是( )
A.阻挡了地面长波辐射散失
B.增强了大气逆辐射
C.增强了太阳辐射的总量
D.增强了对太阳辐射的吸收
14.山东胶东的一些果农夏季在苹果树下覆盖地膜,其主要作用是( )
A.减弱地面辐射,保持地温 B.反射太阳辐射,增加光效
C.反射太阳辐射,降低地温 D.吸收太阳辐射,增加地温
海水的性质影响着人类活动及海洋生物的分布。图7示意8月大西洋表层海水温度、密度和盐度随纬度的变化。鳕属鱼类广泛分布于北大西洋、北冰洋及北太平洋海域中,主要栖息于海水底层。属肉食性鱼类,冬季到早春的繁殖季节会有洄游现象。据此完成15~16题。
15. 关于曲线③代表的海水性质描述,正确的是 ( )
A. 是影响盐场分布的主要因素 B. 影响轮船的吃水深度
C. 是影响海冰厚度的主要因素 D. 低纬度海区随深度增加而减小
16. 影响鳕鱼分布及洄游的海水性质主要是( )
A. 密度 B. 盐度 C. 温度 D. 透明度
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计52分)。
17.2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一 研究发现风沙流中沙粒的平均粒径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减小。兰新高铁连接兰州市和乌鲁木齐市,沿途经过的烟墩风区风沙危害严重。为了保证运营后列车安全运行,工程单位根据以往普通铁路的防沙经验设置了高度为2m的挡风墙等风沙防治措施,取得了一定的防治成效,但尚未达到理想的防治效果。
材料二 图9为烟墩风区天然地表原始风沙流携沙量垂直分布曲线。
(1)根据材料,描述烟墩风区天然地表原始风沙流携沙量垂直特征。(6分)
(2)调查发现,挡风墙迎风侧堆积大量以中大颗粒为主的积沙,但高铁线路上有较多细小粒径沙粒。试分析原因。(4分)
(3)指出风沙对铁路运输的危害,为了缓解风沙危害,请你提出改良挡风墙的措施。(6分)
18.(18分)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疏勒河发源于祁连山脉西段,上游水量丰富、水流湍急、搬运作用强;出昌马峡谷进入中游,形成河西最大冲积扇,开始潜行至冲积扇边缘出露;双塔堡水库以下为下游,水量小、河道淤塞严重。20世纪70年代以来,最大支流党河与疏勒河不再交汇,哈拉湖也一度消失。
(1)请说出疏勒河上游河段的流向及疏勒河参与的水循环类型。(6分)
(2)从水循环的角度分析哈拉湖一度消失的自然原因。(6分)
(3)为避免哈拉湖消失,请提出合理化建议。(6分)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共18分)
材料一 某中学地理学习小组在暑期赴甘肃进行考察,如图示意祁连山北麓绿洲及周边地区。同学们发现坡地上“摆”着一个个圆滚滚的大西瓜。当地人们为了适应气候条件,在耕作土壤表面铺设10~15厘米的砂石,创造了“砂田”这一耕作方式。砂田作物产量较高,品质较好。
材料二 干旱地区土壤的湿度一般由表层向深层逐渐增加,在特定条件下可能在浅层土壤出现“逆湿”现象。学生在图甲所示采样点的某处无人干扰土地进行采样,测量土壤湿度随深度变化数据,并绘制连续两日不同深度土壤湿度变化图(图乙)。
(1)依据大气受热原理,分析张掖气温日较差大的原因。(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明采用“砂田”耕作方式对种植西瓜的好处。(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图乙说出“逆湿”发生的主要时段及深度,并分析成因。(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CBBBD
6-10:BADBD
11-15:CDABB
16:C
综合题。
17.(1)该地区风沙流携沙量与高度变化呈负相关。小于0.75 m范围内随着高度的增加携沙量急剧减少,大于0.75m高度携沙量随高度的变化趋于平缓。(0.75数值在评分中范围可适当放宽)(6分)
(2)因为风沙流中沙粒的平均粒径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减小,风沙流在搬运过程中,中大粒径沙粒颗粒重,距地面垂直高度小,能被挡风墙有效拦截。颗粒较小的沙粒重量轻,风力搬运过程中越过挡风墙,风速减缓,在铁轨线路上产生沉降。(4分)
(3)危害:风沙堆积,掩埋路基和轨道;损坏机车车辆和电力、通信设施;加剧铁轨、车轮的磨损等。(任答2点得4分)
措施:加高挡风墙。(2分)
18.(18分)
(1)自东南流向西北 陆地内循环(每点3分,共6分)
(2)深居内陆,距海远,海洋水汽难以到达,气候干旱,降水少;气候变暖,蒸发旺盛,湖泊水量减少;沙漠广布,注入湖泊的河水蒸发、下渗严重,导致注入湖泊的地表径流减少。(每点2分,共6分)
(3)跨流域调水,增加疏勒河下游水量;水资源全流域合理配置,控制中上游截水量;增强节水意识,推广节水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利用水库进行生态补水。(任答三点,得6分)
19、(共18分)
(1)深居内陆,降水少,晴天多;白天,大气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气温较高;夜晚,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少,大气逆辐射弱(或保温作用弱),气温较低。(6分)
(2)增大气温日较差,利于糖分积累;利于地表水下渗;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利于保持土壤水分;覆盖土壤表面,减少大风对土壤侵蚀,保持水土。(6分)
(3)1~6时(或凌晨),10cm深度土壤出现逆湿现象。原因:临近绿洲,水汽较多,此时气温低,地表水汽凝结量较大。土壤水分蒸发少,表层土壤湿度大,出现逆湿现象。(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