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圆
27.2 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
3.切线
第1课时 切线的判定与性质
一、教学目标
1.掌握并能够运用切线的判定定理;
2.掌握并能够运用切线的性质定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熟练运用直线与圆相切的方法进行计算与证明
难点:能灵活选用切线的三种判定方法判定切线
三、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提出问题]看课件上的图片,下雨天转动雨伞飞散出的水滴,打磨铁丝飞溅的火花,在铁轨上转动的车轮.下列图中让你感受到了直线与圆的哪种位置关系?(学生回答后教师明确:直线与圆相切的位置关系)
[课件展示]
[过渡]本节课我们就继续来学习和圆的切线有关的知识.
【新知探究】
切线的判定定理
[提出问题]画一个圆O及半径OA,经过☉O 的半径OA的外端点A画一条直线l垂直于这条半径,这条直线与圆有几个公共点?
[解答](学生齐答:1个)通过之前的学习我们知道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圆只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就说这条直线与这个圆相切,此时这条直线就叫做圆的切线,根据这道题,也就是说经过圆的半径的外端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如图中的条件,经过圆上一点,垂直于该点半径,用几何语言表述:因为l⊥OA,且l经过☉O上的A点,所以直线l是☉O的切线.
[课件展示]
[提出问题]接下来我们分成小组分别判断下列各直线是不是圆的切线?如果不是,请说明为什么?(分小组解答问题,找同学回答,教师补充明确)
[解答](1) 不是,因为没有垂直.(2)、(3) 不是,因为没有经过圆的半径的外端点 A.因此各位同学要注意:刚才我们说的两个条件,即经过圆上的一点和垂直于该点半径中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否则就不是圆的切线
[课件展示]
[解答]通过之前的学习我们可以总结下切线的判定的三种方法,如图第一种定义法:直线和圆只有一个公共点时,我们说这条直线是圆的切线(结合课件图片讲解);第二种是上节课讲的和数量关系有关的方法:圆心到这条直线的距离等于半径(即d=r)时,直线与圆相切(结合课件图片讲解);第三种是这节课我们学的切线的判定定理:经过半径的外端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结合课件图片讲解).
[提出问题]我们已经学习了切线的判定,我们通过两种下面的两种类型进一步练习切线的判定.如题类型一:有交点,连半径,证垂直.(讲解习题)
[课件展示]
[提出问题]接下来第二种类型二,同学们自己尝试下,分组讨论自己解决这种情况,即:有交点,连半径,证垂直.(学生自己作答,教师明确)
[课件展示]
[过渡]通过刚才的练习,大家已经基本掌握了圆中对切线的证明,那如果已知切线呢?我们又能得出什么结论?
切线的判定定理
[提出问题]如图,直线CD与☉O相切于点A,直径AB与直线CD有怎样的位置关系?说说你的理由.
[课件展示]
[解答]直径 AB 垂直于直线 CD.因为圆是轴对称图形,AB 是对称轴,所以沿直线 AB 对折图形时,AC 与 AD 重合,因此∠BAC=∠BAD= 90°.由此我们可以得到切线的性质定理:圆的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半径.用几何语言描述可以说因为CD是☉O的切线,A是切点,OA是☉O的半径,所以CD⊥OA.注意切线的性质定理是证明两线垂直的重要根据;作过切点的半径是常用辅助线之一.在后面的习题中我们也会加强练习.首先我们先解决课本上一道简单的练习题.
[提出问题]如图,直线AB经过☉O上的点A,且AB=OA,∠OBA = 45°.求证:直线AB是☉O的切线.请同学们自己解答.(教师可提问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课件展示]
[归纳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切线的判定与性质定理,这部分知识点非常重要,大家一定要能多加练习,扎实掌握,融会贯通.切线的判定一般也是中考几何图形圆中的必考题.当然本节知识点也会与之前学的圆的知识点结合起来考察.
【课堂小结】
【课堂训练】学生完成本课时PPT练习题,教师讲评.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圆
27.2 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
3. 切线
第1课时 切线的判定与性质
1.切线的判定定理
2.切线的性质定理
【教学反思】
一、案例的“亮点”
1.通过下雨天转动雨伞飞散出的水滴,打磨铁丝飞溅的火花,在铁轨上转动的车轮,抽象出本节课学习的重点模型直线与圆相切的位置关系,引出切线的判定与性质.针对易错点进行练习,总结串联其他切线的证明的方法,并总结和练习了常见的辅助线的作图方法.这样可以使学生增加学习的兴趣,并且层层递进总结,方便学生循序渐进,巩固新知.
2.教学过程中,强调只要出现切线就要想到半径,就要想到有垂直的关系,要形成一个定势思维.
3. 教学过程中,经历判定切线的探究,得出切线的判定定理,进而从中可得出判定性质定理,整个学习过程是一个逐层深入,相互印证的过程.因此教师应当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进行解决,使学生能更全面的掌握知识.
二、教学中易出现的问题
学生小组讨论或解题的过程中,注意学生是否参与到问题的探究中,总结知识点的过程中注意对学生的引导,让学生自己能够总结出相应的答案、结论与定义.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感受,体会直线与圆相切的关系,并会用几何语言来描述归纳,经历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即数形结合思想的感受与理解.因为各部分知识点联系紧密,所以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学习掌握的情况,及时解决探究过程中学生遇到的各种问题,使学生扎实全面的掌握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