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5张PPT)
「2024」湘教版地理新教材
第五章《世界的气候》|第二节|【第一课时—气温】
课前探索:你知道“候鸟老人”吗?
材料:候鸟老人是指那些随着季节变化而迁移居住地的老年人,他们通常在冬季前往气候较暖的南方地区过冬,夏季则返回北方避暑。
为什么老人们要在冬季的时候去南方过冬?
为什么不同地区的气温分布会有差异?
学习目标
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和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描述和归纳世界气温分布特点;
阅读某地区气温数据资料,并据此绘制气温曲线图,说出气温与随时间变化的特点。
课标要求
学习目标
1.知道气温的定义,了解气温的测定,学会月平均气温和年平均气温等计算。
2.掌握等温线的判读方法,学会阅读等温线图,通过阅读世界气温分布图,描述和简要归纳世界气温分布特点。
3.依据气温数据,绘制气温曲线图,说出气温随时间变化的特点。
—气温—
探究:什么是气温?
想一想:冬季有很很多北方的人选择去南方去度假,请从气温的角度分析一下原因。
气象学上把表示空气冷热程度的物理量称为空气温度,简称气温,单位是摄氏度(℃)。
原因探究:冬季我国南北气温差异大,北方气温低,南方气温高,气温差异是造成我们自然景观和生活环境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
东北雾凇
海南三亚
实验探究:气温测定
活动安排:气温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那么日常生活中我们的气温是如何测定的呢?
(1)阅读材料,说说气温一天测量几次?
(2)记录好的气温怎么计算日平均气温?
气温一天测量四次,分别是2时、8时、14时、20时。
2时、8时、14时、20时的气温总和除以4。
实验探究:气温测定
活动安排:气温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那么日常生活中我们的气温是如何测定的呢?
(3)读左图,计算当日的日平均气温。
2时—3℃
8时—6℃
14时—15℃
20时—12℃
日平均气温
=(3℃+6℃+15℃+12℃)÷4
=9℃
思维拓展:生活中的地理
思考分析:阅读课本的材料,我们知道温度计通常放在一个离地面1.5米高的表面涂成白色的百叶箱中,结合生活中观察到的现象思考这么做的原因。
放在百叶箱里是为了避免太阳直射,又可防止风吹雨淋。
放置在离地面1.5米的高度可以防止地面温度对测温的影响。
百叶箱内外漆成白色,减少阳光辐射热
实验探究:气温测定
活动安排:气温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那么日常生活中我们的气温是如何测定的呢?
(4)读右图,找出当日的最高、最低气温。
最高气温:23.6℃出现在14时
最低气温:6℃出现在5时左右
(5)读右图,计算北京当日的日较差。
日较差=日最高温-日最低温
=23.6℃-6℃
=17.6℃
—气温—
探究:气温的变化
日变化
年变化
日较差:一天中气温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
年较差:一年中气温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
—气温—
探究:气温的变化
探究思考:结合生活中的体验和下图,思考一天中气温最高和最低出现的时间。
气温日变化
气温最高约31℃,出现在14时左右。
气温最低约24℃,出现在凌晨4时左右。
一天中气温最高和最低出现的时间分别是14时左右和日出前后。
—气温—
探究:气温的变化
探究思考:一年中气温也有变化,阅读下图,思考一年中气温最高和最低出现的时间。
北半球陆地气温年变化
气温最高约26℃,出现在7月。
气温最低约-4℃,出现在1月。
北半球 陆地 :一年中最高气温出现在7月,最低气温出现在1月 。
地图实践:绘制气温曲线图
材料:气温曲线是用来直观统计地区气温变化规律的图象,用来表示气温高低变化。根据气温变化曲线的走势特点,人们可以很方便的盾出气温的最高值和最低值,以及确定气温变化的剧烈程度。
(1)绘制横坐标和纵坐标 :首先,绘制横坐标,将其平均分成12段,分别表示1月至12月。然后,绘制纵坐标,根据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的数值,确定纵坐标的取值范围,并以合适的刻度平分纵坐标。
(2)标注月份和气温数据:将表中的各月气温数据用点在坐标图上的相应位置标注出来。
(3)平滑的曲线:用平滑的曲线将各点连接起来。
地图实践:绘制气温曲线图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气温/℃ -20.1 -15.8 -6.0 5.8 13.9 19.7 23.3 21.6 14.3 5.6 -6.7 -16.8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20
-15
气温/℃
月份
25
20
15
10
5
0
-5
-10
世界气温的分布
part 02
—世界气温的分布—
探究:什么是等温线?
等温线就是温度相等的点连成的线。
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的气温相等。
等温线是闭合的曲线。
数值越大,气温越高
—世界气温的分布—
探究:什么是等温线?
探究思考:阅读等温线分布图,思考甲、乙处的疏密程度不同,有什么差异?
甲
乙
等温线稀疏,温度差异小。
等温线密集,温度差异大。
—世界气温的分布—
探究:世界等温线分布
探究思考:阅读地图,观察南北半球的等温线,分析等温线分布有什么不同?
弯曲
密集
平直
稀疏
原因探究
南半球海洋面积广阔,性质单一,因此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
—世界气温的分布—
探究:世界平均气温分布图
探究思考:阅读地图,找出年平均气温高于20℃的大洲以及气温最低的大洲。
20℃
20℃
非洲
亚洲东南部、西部和南部
大洋洲北部
南美洲北部和东部
—世界气温的分布—
探究:世界平均气温分布图
探究思考:阅读地图,找出年平均气温高于20℃的大洲以及气温最低的大洲。
气温最低的大洲:南极洲
重点探究:世界气温分布规律
探究思考:阅读世界平均气温分布图,观察从赤道到南北两极气温的变化趋势。
递减
递减
分布规律
纬度分布规律 :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递减(原因是太阳辐射的强度随着纬度的升高而减弱)。
—世界气温的分布—
探究:世界1月气温分布图
(2)1月平均气温最高的地区是?
1月平均气温最高的区域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
1月平均气温最高的地区大洋洲大陆内部 (太阳直射南半球)。
(1)1月平均气温最高的区域范围是?
(2)为什么气温最高的不是赤道附近?
—世界气温的分布—
探究:世界7月气温分布图
(1)世界7月平均气温最高的地区是?
非洲北部、亚洲西部和南部等北回归线附近。
因为7月份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附近,因此该区域太阳辐射强,地表面获得的热量多。
重点探究:世界气温分布规律
探究思考:对比1月和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分析北半球同纬度的大陆和海洋相比,哪里气温高?哪里气温低?
1月
﹣10℃左右
10℃-20℃之间
北半球同纬度地区,1月海洋气温高于陆地
重点探究:世界气温分布规律
探究思考:对比1月和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分析北半球同纬度的大陆和海洋相比,哪里气温高?哪里气温低?
7月
大于20℃
10℃-20℃之间
北半球同纬度地区,7月陆地气温高于海洋;
重点探究:世界气温分布规律
海陆分布
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不同。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冬季海洋气温高于陆地。
难点探究:海洋陆地气温差异
探究思考:阅读下面图片,结合相关视频资料,理解同纬度地区海洋和陆地气温差异的原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夏季,陆地比海洋吸热快,升温也快。这是因为陆地的比热容较小,吸收相同的热量后温度升高较快,因此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
—世界气温的分布—
探究:世界气温分布规律
探究思考:阅读世界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思考为什么青藏高原的气温比同纬度低?
受地势的影响,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
—世界气温的分布—
探究:世界气温分布规律
从海拔高度看
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下降,一般情况下,地势越高气温越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约0.6℃。
—世界气温的分布—
小结归纳:世界气温分布规律
从纬度位置看
从海陆位置看
从海拔高度看
从低纬度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一般情况下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
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并不一样,夏季陆地气温高,冬季海洋气温高;
地势(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
—小结归纳—
课堂小结
气温
气温分布
定义:空气冷热程度(单位是摄氏度)
气温
从低纬度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
测量:四次,分别是2时、8时、14时、20时
工具:离地面1.5米高的表面白色的百叶箱
日变化:最高—14时左右;最低—日出前后
年变化:最高—7月;最低—1月(北陆)
夏季陆地气温高,冬季海洋气温高(同纬度);
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
—小结归纳—
课堂练习
读某地气温日变化曲线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一天当中,最高气温出现在( )
A.日出前后
B.14时左右
C.正午
D.日落
2.这一天的日较差约为( )
A.5℃ B.7℃ C.9℃ D.10℃
B
D
—小结归纳—
课堂练习
气温是地面气象观测中所要测定的常规要素之一。某地理兴趣小组某日开展了气温的测定和记录活动。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气温观测前,老师给学生强调了几点注意事项,以下属于老师强调内容的是( )
A.观测仪器需放在百叶箱上方
B.记录2时、8时、14时、20时气温
C.观测仪器需要受到太阳照射
D.需测定离地面2米处的气温
4.当天的日均温是( )
A.13.5℃ B.9.5℃ C.7.5℃ D.9℃
D
B
—小结归纳—
课堂练习
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如图),完成下面小题。
5.据图可知,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规律是( )
A.从北半球向南半球递增
B.从内陆地区向沿海递减
C.从低海拔向高海拔递增
D.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
6.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热带的年平均气温约20℃ B.南半球等温线比北半球平直
C.等温线密集的地方年温差小 D.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
C
D
「2024」湘教版地理新教材
第五章《世界的气候》|第一节|【第一课时—气温】
听闻少年二字,
应与平庸相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