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襄阳市宜城市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1.(2024九上·宜城期中)世界某一地区的古代文明内容包括“哈拉帕早期文明遗址”、“种姓制度”、“佛教”,这一地区位于图中( )
A.① B.② C.③ D.④
2.(2024九上·宜城期中)《汉谟拉比法典》规定:“倘理发师未告知奴隶之主人而剃去非其奴隶的奴隶标识者,则此理发师应断指”,该项内容体现出( )
A.对奴隶主阶级利益的维护 B.国王亲自掌管司法部门
C.古巴比伦商品经济的活跃 D.法律禁止奴隶买卖行为
3.(2024九上·宜城期中)语言折射历史变迁。有学者发现,在历史某一时期,英语中的industry (工业)、class (阶级)有了今天我们所熟悉的意义;此外,还有capitalism (资本主义)、proletariat (无产阶级)等新词汇出现。以上词汇变化的时代背景是( )
A.王权与议会的对立 B.工场手工业的出现
C.“光荣革命”的发生 D.工业革命的推进
4.(2024九上·宜城期中)“当新社会的曙光初露霞曦时,英国却突然跃出地平线,领先走进一种新文明,带动了世界。英国的历史极其诱人,你要想了解现代世界,就应该首先从英国历史开始。”下列史实最能证明英国“领先走进一种新文明”的是( )
A.现代工厂制度的确立 B.飞机的诞生
C.内燃机的发明与应用 D.计算机的问世
5.(2024九上·宜城期中)抓关键信息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与“资本主义必将灭亡”、“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三个关键信息直接相关的著作是( )
A.《独立宣言》 B.英国《大宪章》
C.《庶民的胜利》 D.《共产党宣言》
6.(2024九上·宜城期中)美国独立战争中颁布的《独立宣言》宣扬天赋人权,但事实上,享有者不包括黑人和印第安人,独立战争后颁布的1787年美国宪法,不承认妇女、黑人和印第安人具有和白人男子相等的政治权利。这两者( )
A.催生了北美人的独立呼声 B.导致美国长期稳定和发展
C.深深打上种族歧视的烙印 D.设计了分权制衡的联邦制
7.(2024九上·宜城期中)2020年,我国首部民法典出台。1804 年法国颁布了第一部资产阶级民法典,很多国家的民法都以其为参照蓝本,这部法律文献是( )
A.《汉谟拉比法典》 B.《查士丁尼法典》
C.《十二铜表法》 D.《拿破仑法典》
8.(2024九上·宜城期中)美国总统特朗普2017年1月签署的暂停中东七国移民入境的行政命令(禁穆令),被联邦法院法官裁定为违反宪法,立即暂停执行。这一过程体现的政治原则是( )
A.联邦制 B.君主立宪制 C.中央集权 D.分权制衡
9.(2024九上·宜城期中)在哥伦比亚总统佩特罗的就职典礼上,南美“解放者”用过的佩剑被展示时,出席典礼的各国领导人均起立鼓掌。“解放者”备受尊崇,主要因为他推动了 ( )
A.联邦共和体制的初创 B.君主立宪的确立
C.民族独立运动的发展 D.民主法治的进步
10.(2024九上·宜城期中)19世纪上半叶,俄国参加工业生产的劳动者中近40%是农奴,农奴世代被束缚在土地上,不能自由迁徙和务工经商。这表明当时俄国( )
A.农奴制改革势在必行 B.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C.沙皇专制进一步加强 D.开启了近代化进程
11.(2024九上·宜城期中)构建思维导图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如图是某同学在学习世界历史某一单元后制作的思维导图,结合所学可知,图中“?”处应填写( )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B.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C.无产阶级独立登上历史舞台 D.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12.(2024九上·宜城期中)构建知识结构图能够从整体上把握所学知识。下面知识结构图中“?”处应是( )
A.世界近代史 B.世界现代史 C.欧洲发展史 D.世界发展史
13.(2024九上·宜城期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欧洲历史刚刚进入近代的黎明期,在佛罗伦萨和威尼斯诸城升起的一片灿烂星云,成了中世纪和近代的分水岭。但丁、波特拉克、薄伽丘等人把形形色色的思想汇聚起来,从而产生崭新的近代文化。——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直到1500年以前,大西洋一直是一道栅栏,一个终点。但在1500年左右,它一变而成为一座桥梁,一个启程之地了,其巨大的影响波及各方。一般看来,这一变化对欧洲人是有利的,但对其他地方的人则意味着灾难。
——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材料三:近代以来,资产阶级通过各种形式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地位。17、18世纪,资本主义制度在欧洲和北美较早确立,19世纪中期扩展至俄国和日本等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成为一股不可逆转的世界潮流。
(1)材料一中“形形色色的思想汇聚起来”形成了一股怎样的思想潮流?结合其影响分析为什么这场运动“成了中世纪和近代的分水岭”?
(2)材料二中“这一变化”是由哪一历史事件造成的?分别对“欧洲人”和“其他地方的人”产生了什么影响?
(3)概括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的两大历史事件对材料三中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产生了什么共同影响?
14.(2024九上·宜城期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光荣革命”在维护传统与追求变革之间找到一条适中的路,实现了斗争与协调、更新与传统的平衡。“光荣革命”开创了英国历史的新纪元,同时也促使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传统形成了。
----钱乘旦、陈晓律《在传统与变革之间-英国文化模式溯源》
材料二 法国史学家托克维尔经常把法国与美国、英国的历史进行对比,特别指出它们之间的区别:美国没有封建制度这个强大的敌人;英国贵族并未因革命丧失权利,他们与资产阶级实行联合统治。
----《旧制度与大革命(序言)》
材料三 这一时期最重大的事情,是在北美独立战争(1775-1783)的基础上,在1787年制定了《美利坚合众国宪法》即《联邦宪法》,以及由此而开创的美国联邦制国家体系······是美国作为一个大国崛起的重要基础。
----《强国之鉴》
(1)材料一中“找到一条适中的路”指什么政治制度?该体制下的“更新”与“传统”分别指什么?
(2)分析材料二,说明法国革命、美国革命所面对的“强大敌人”有何不同?
(3)材料三中所说的“美国作为一个大国崛起的重要基础”指的是什么?举例说明美国独立战争对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15.(2024九上·宜城期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据统计,1861年后30年间,俄国的粮食产量增加了三分之二。1860-1890年,俄国的生铁产量增加了2倍,钢产量和棉纺织业的产值都增加了3倍,而煤炭产量的增加则超过了19倍,石油产量猛增了200多倍。在此期间,俄国的整个工业产量增长了6倍。
——摘编自《俄国的转折》
材料二:美国南北战争初期,北方失利,华盛顿几乎失守。1862年,在人民群众的推动下,林肯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革命性的措施。这些措施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黑人的革命积极性。……南方有50万黑人逃离种植园,在敌人后方广泛开展游击战,牵制了奴隶主的10万军队,使南方在经济上濒于崩溃。不久,北方扭转了战争形势,并最终赢得了南北战争的胜利。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材料三:资本主义因素在19世纪中期的德川经济中就已经出现,封建主义被削弱但没有完全瓦解。来自西方在政治和经济上的挑战,揭露出幕府和上层武士统治集团的软弱无能。……于是,激起了一场导致“王政复古”在先,“维新”随后的政治运动。……这场政治运动提出并实施了一系列建立“现代”国家的政策。
——摘编自(英)威廉·G·比斯利《明治维新》
(1)材料一中俄国发生的这些变化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俄国的发展从此发生了什么重大转折?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林肯政府采取的“革命性的措施”,并分析南北战争中人民群众发挥的重要作用。
(3)根据材料三,概括推动明治维新的主要因素,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明治维新中实施的建立“现代”国家的主要措施。
16.(2024九上·宜城期中)某校九年级同学开展历史探究性学习,下面是他们在学习中找到的材料,邀请你参与他们,共同完成。
材料一 18世纪初国际贸易状况示意图
(1)依据示意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图中①②③代表的大洲依次应是________。图中①、②两洲之间航线的最早开辟者是________。
材料二 只有统一的国家才有足够的实力和决心,来资助这样一场伟大的航行,这也充分展示了当时欧洲封建强国的力量和决心。
——索尼亚·梅西亚斯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最早进行“伟大航行”的国家。从中你能得到怎样的认识?
(3)阅读此图后,你能得出怎样的关键信息,试为该信息拟定一个论题,结合史实加以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种姓制度;佛教的创立与传播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哈拉帕早期文明遗址”属于古印度文明早期遗址;古印度时期雅利安人逐步确立了“种姓制”,将社会成员分成四个等级: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乔达摩·悉达多在古印度创立了佛教,倡导众生平等;综上这些都属于古印度文明,位于印度河流域,故选C项。
尼罗河流域诞生了古埃及文明,排除A项;
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流域诞生了古巴比伦等文明,排除B项;
黄河、长江流域诞生了中华文明,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古印度文明。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古印度文明的相关史实。
2.【答案】A
【知识点】《汉谟拉比法典》
【解析】【分析】“倘理发师未告知奴隶之主人而剃去非其奴隶的奴隶标识者,则此理发师应断指”说明《汉谟拉比法典》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故A正确;
题干强调的是维护奴隶主的利益,未涉及到掌握司法部门的人物,排除B;
题干强调的是维护奴隶主利益,未涉及商品经济情况,排除C;
题干中围绕的是理发这件事,未提及奴隶买卖,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汉谟拉比法典》,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材料说明《汉谟拉比法典》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3.【答案】D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由材料“industry(工业)、class(阶级)有了今天我们所熟悉的意义……”可知,工业革命的推进,使得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对立日益突出,因此出现了材料中的词汇。故D正确;
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工业革命的影响,没有体现王权与议会的对立,排除A;
工场手工业的出现是在工业革命之前,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工业革命的影响,排除B;
“光荣革命”的发生于1688年,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工业革命的影响,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现象出现的时代背景是工业革命的推进。
4.【答案】A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中期开始的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开始,这个革命出现蒸汽动力,改变了整个社会的面貌。通过题干分析,“当新社会的曙光初露霞曦时,英国却突然跃出地平线,领先走进一种新文明,带动了世界”、“你要想了解现代世界,就应该首先从英国历史开始”,可知本题考查英国领先进入工业化时代,即第一次工业革命,A符合题意。
B、C飞机和内燃机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
D计算机是第三次工业革命。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以第一次工业革命这一基础知识为切入口,考查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5.【答案】D
【知识点】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及意义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资本主义必将灭亡”、“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信息,结合所学可知,1848年,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了《共产党宣言》,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进行无产阶级革命;资本主义社会必将被共产主义社会所取代。
A项《独立宣言》要求建立的是资本主义制度,与题干不符,不符合题意;
B项《大宪章》是英国宪章运动的政治纲领,不符合题意;
C项《庶民的胜利》是李大钊宣传马克思主义的著作,不符合题意;
D项《共产党宣言》与“资本主义必将灭亡”、“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三个关键信息直接相关,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共产党宣言》的识记能力。准确识记《共产党宣言》的相关知识。
6.【答案】C
【知识点】华盛顿与美国独立战争;《独立宣言》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独立宣言》宣扬天赋人权,但事实上,享有者不包括黑人和印第安人,独立战争后颁布的1787年美国宪法,不承认妇女、黑人和印第安人具有和白人男子相等的政治权利”可得出这是对印第安人及黑人的歧视,深深打上种族歧视的烙印。
A项1787年美国宪法颁布时,革命已经结束,不符合题意;
B项导致美国长期稳定和发展说法错误,美国长期存在种族歧视,引发了社会矛盾,不符合题意;
C项深深打上种族歧视的烙印理解早期,符合题意;
D项设计了分权制衡的联邦制与1787年宪法有关,与《独立宣言》无关,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独立宣言》、1787年美国宪法的局限性的相关史实及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独立宣言》、1787年美国宪法的局限性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独立宣言》、1787年美国宪法的相关史实。
7.【答案】D
【知识点】法国大革命与《人权宣言》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得,本题主要考查《拿破仑法典》,1804年,拿破仑颁布了《拿破仑法典》,这是法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法典,后成为很多国家的民法参照蓝本。
A项《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的法典,与材料不符,不符合题意;
B项《查士丁尼法典》颁布于公元6世纪,不符合题意;
C项《十二铜表法》颁布于公元前454年,不符合题意;
D项《拿破仑法典》和题干描述相符,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拿破仑法典》及学生的识记能力。要求识记基础史实。
8.【答案】D
【知识点】华盛顿与美国独立战争
【解析】【分析】据题干“美国总统特朗普2017年1月签署的暂停中东七国移民入境的行政命令(禁穆令),被联邦法院法官裁定为违反宪法,立即暂停执行。这一过程体现的政治原则是”和所学知识可知,1787年由华盛顿主持召开的制宪会议,最终制定出美国宪法。宪法依据分权制衡原则设计了一个联邦制共和国: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总统、国会与最高法院及其机构各司其职,相互制衡,联邦政府与地方政府分享权力,总统和议员由选举产生。
A项1787年美国宪法依据分权制衡原则设计了一个联邦制共和国,不符合题意;
B项君主立宪制是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后逐渐形成的,不符合题意;
C项中央集权制度是一种国家政权的制度,以国家职权统一于中央政府,削弱地方政府力量为标志的政治制度,不是政治原则,不符合题意;
D项分权制衡是题干过程体现的政治原则,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美国1787年宪法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美国1787年宪法的相关史实,关键是对材料的解读。
9.【答案】C
【知识点】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在拉美民主解放运动中,玻利瓦尔做出了突出贡献,推动了民族独立运动的发展,他被称为南美的解放者,C符合题意;
联邦共和体制的初创是在美国,排除A;
英国的《权利法案》逐渐确立君主立宪,排除B;
《人权宣言》体现了民主法治的进步,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即可作答。
10.【答案】A
【知识点】俄国农奴制的改革与废除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材料“俄国参加工业生产的劳动者中近40%是农奴,农奴世代被束缚在土地上,不能自由迁徙和务工经商”并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30年代起,俄国使用机器生产的工厂逐渐增多,但近40%参加工业生产的劳动者是没有人身自由的农奴,生产效率极低,由于农奴制的阻碍,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缓慢,农奴处境悲惨,农奴起义不断发生,威胁着沙皇和贵族地主的统治,农奴制改革势在必行。
A项农奴制改革势在必行正确,符合题意;
B项材料反映农奴制的阻碍,没有体现资本主义发展迅速,不符合题意;
C项材料反映农奴制的阻碍,没有体现沙皇专制进一步加强,不符合题意;
D项彼得一世改革开启了近代化进程,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及学生的理解能力。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11.【答案】D
【知识点】俄国农奴制的改革与废除;林肯与美国南北战争;日本明治维新
【解析】【分析】D:根据题干和结合所学可知,美国内战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它既维护了国家统一,又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为资本主义经济的高速发展扫清了障碍。俄国通过废除农奴制改革进入资本主义时代。日本发生倒幕战争和明治维新,过渡到了资本主义。由此可见,19世纪70年代初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得以确立,涉及的主题是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D项符合题意;
A: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后,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A项不符合题意;
B: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B项不符合题意;
C:欧洲三大工人运动的兴起,标志着无产阶级独立登上历史舞台,C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2.【答案】A
【知识点】拉丁美洲独立运动;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及意义;林肯与美国南北战争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世界近代史是指资本主义产生、确立和发展的历史,是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并逐步形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和向帝国过渡的历史。整个世界近代史有三条线索:一是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发展;二是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三是亚、非、拉美人民反对殖民压迫。从时间和内容上,可将其分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工业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三个时期。
A项世界近代史应是知识结构图中“?”处所填的内容,符合题意;
B项世界现代史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后的人类历史,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共同发展、共同借鉴的历史,不符合题意;
C项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是亚非拉人民反抗,不是在欧洲,不符合题意;
D项题干材料主要涉及三条线索: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起、殖民地半殖民人民的反抗斗争,这是世界近代史范畴,世界发展史不够准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历史文化常识及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中的知识结构图反映的是世界近代史。
13.【答案】(1)潮流:人文主义;原因:文艺复兴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推动了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
(2)事件:新航路的开辟;对欧洲人: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其他地方的人”: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造成了非洲的贫困和落后。(给美洲的原著居民带来灭顶之灾)
(3)共同影响:使资本主义的发展成为一股不可逆转的世界潮流。
【知识点】文艺复兴;新航路的开辟;日本明治维新
【解析】【分析】(1)潮流、原因: 材料一中“形形色色的思想汇聚起来”形成了一股人文主义的思想潮流,结合其影响可知,文艺复兴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推动了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所以文艺复兴运动“成了中世纪和近代的分水岭”。
(2)事件: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这一变化”是由新航路的开辟造成的,对欧洲人:新航路开辟对“欧洲人”产生的影响是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同时,欧洲与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起了直接的商业联系,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世界的观念也从此逐步确立起来。对其他地方:新航路开辟对“其他地方的人”产生的影响是随之而来的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造成了非洲和美洲的贫困和落后。
(3) 共同影响: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对材料三中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的共同影响是使资本主义的发展成为一股不可逆转的世界潮流。
故答案为:(1)潮流:人文主义;原因:文艺复兴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推动了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
(2)事件:新航路的开辟;对欧洲人: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其他地方的人”: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造成了非洲的贫困和落后。(给美洲的原著居民带来灭顶之灾)
(3)共同影响:使资本主义的发展成为一股不可逆转的世界潮流。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文字材料为背景依托,考查文艺复兴、新航路的开辟、三角贸易等知识及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欧洲步入近代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14.【答案】(1)君主立宪制。
更新:限制国王权力、议会掌权、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传统:保留了国王。
(2)法国:封建专制或封建等级制度。美国:英国殖民统治。
(3)1787年宪法设计了一个联邦制共和国(或确立联邦共和制);美国独立战争对拉丁美洲和法国大革命起到了推动作用。
【知识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华盛顿与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与《人权宣言》
【解析】【分析】(1)政治制度:根据所学知识,光荣革命推动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序章,使得英国推翻了封建王朝的统治,找到了一条适中的路即实行君主立宪制的政治制度。
“更新”与“传统”:在君主立宪制的政治制度,既保留了封建制度下的国王,又创立了民主政治制度,以制度限制国王权力、议会掌权、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故“更新“与“传统”分别指限制国王权力、议会掌权、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和保留了国王。
(2)据材料二“法国史学家托克维尔经常把法国与美国,英国的历史进行比较,特别指出它们之间的区别:美国没有封建制度这个强大的敌人;英国贵族并未因革命丧失权力,他们与资产阶级实行联合统治”及所学知识可知,法国面临的“强大敌人”是封建制度,美国面临的“强大敌人”是英国的殖民统治。
(3)基础:材料三中所说的“美国作为一个大国崛起的重要基础“指的是美国独立战争时期形成的联邦制国家体系,为美国取得独立、战胜侵略者奠定了重要基础。
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独立战争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的独立,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以后欧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也起了推动作用。
故答案为:(1)君主立宪制。
更新:限制国王权力、议会掌权、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传统:保留了国王。
(2)法国:封建专制或封建等级制度。美国:英国殖民统治。
(3)1787年宪法设计了一个联邦制共和国(或确立联邦共和制);美国独立战争对拉丁美洲和法国大革命起到了推动作用。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及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政治制度:根据所学知识,光荣革命推动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序章,使得英国推翻了封建王朝的统治,找到了一条适中的路即实行君主立宪制的政治制度。
“更新”与“传统”:在君主立宪制的政治制度,既保留了封建制度下的国王,又创立了民主政治制度,以制度限制国王权力、议会掌权、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故“更新“与“传统”分别指限制国王权力、议会掌权、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和保留了国王。
(2)据材料二“法国史学家托克维尔经常把法国与美国,英国的历史进行比较,特别指出它们之间的区别:美国没有封建制度这个强大的敌人;英国贵族并未因革命丧失权力,他们与资产阶级实行联合统治”及所学知识可知,法国面临的“强大敌人”是封建制度,美国面临的“强大敌人”是英国的殖民统治。
(3)基础:材料三中所说的“美国作为一个大国崛起的重要基础“指的是美国独立战争时期形成的联邦制国家体系,为美国取得独立、战胜侵略者奠定了重要基础。
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独立战争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的独立,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以后欧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也起了推动作用。
15.【答案】(1)历史事件:1861年农奴制改革(或亚历山大二世改革)。重大转折:使俄国从此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2)措施:颁布了《宅地法》;发表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作用:牵制了南方的军队,使南方在经济上濒于崩溃;扭转了北方的战争形势,并最终取得南北战争的胜利。
(3)主要因素;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封建主义的阻碍;西方列强的侵略引发了统治危机和社会危机。措施:政治上,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军事上,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经济上,推行地税改革,以“殖产兴业”为口号,大力发展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上,提倡“文明开化”,向西方学习,改造日本的教育、文化和生活方式。
【知识点】俄国农奴制的改革与废除;林肯与美国南北战争;日本明治维新
【解析】【分析】(1)历史事件:根据材料一“1861年后30年”“俄国的转折”并结合所学可知,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颁布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因此是1861年农奴制改革(或亚历山大二世改革)。重大转折:根据所学可知,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促使社会的各个方面出现了新的气 象,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因此是使俄国从此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2)措施:根据材料二“这些措施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黑人的革命积极性”并结合所学可知,1862 年, 联邦政府审时度势,颁布了《宅地法 》,鼓励农民到西部耕种;不久,林肯发表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宣布从1863年元旦起,南方叛乱地区的奴隶永远获得自由,并可以以自由人的身份加入北方军队。《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深得人心,调动了农民和黑人奴隶的积极性。作用:根据所学可知,人民群众踊跃参军作战,扭转了北方军队在战场上的被动局面。1864年,北方军队围攻“南部同盟”的“首都”里士满。1865年,南方军队投降。美国内战以北方获胜告终,避免了美国分裂,因此作用是牵制了南方的军队,使南方在经济上濒于崩溃;扭转了北方的战争形势,并最终取得南北战争的胜利。
(3)主要因素;根据材料三“资本主义因素在19世纪中期的德川经济中就已经出现,封建主义被削弱但没有完全瓦解”可得出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封建主义的阻碍;根据材料三“来自西方在政治和经济上的挑战,揭露出幕府和上层武士统治集团的软弱无能”可得出西方列强的侵略引发了统治危机和社会危机。措施:根据所学可知,1868年,明治政府开始实行一系列改革,以西方为榜样,全面改造日本,史称“明治维新”。政治上,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军事上,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经济上,推行地税改革,以“殖产兴业”为口号,大力发展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上,提倡“文明开化”,向西方学习,改造日本的教育、文化和生活方式。
故答案为:(1)历史事件:1861年农奴制改革(或亚历山大二世改革)。重大转折:使俄国从此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2)措施:颁布了《宅地法》;发表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作用:牵制了南方的军队,使南方在经济上濒于崩溃;扭转了北方的战争形势,并最终取得南北战争的胜利。
(3)主要因素;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封建主义的阻碍;西方列强的侵略引发了统治危机和社会危机。措施:政治上,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军事上,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经济上,推行地税改革,以“殖产兴业”为口号,大力发展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上,提倡“文明开化”,向西方学习,改造日本的教育、文化和生活方式。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俄国1861年改革、美国南北战争、日本明治维新等相关史实及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俄国1861年改革、美国南北战争、日本明治维新等相关史实。
(1)历史事件:根据材料一“1861年后30年”“俄国的转折”并结合所学可知,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颁布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因此是1861年农奴制改革(或亚历山大二世改革)。重大转折:根据所学可知,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促使社会的各个方面出现了新的气 象,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因此是使俄国从此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2)措施:根据材料二“这些措施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黑人的革命积极性”并结合所学可知,1862 年, 联邦政府审时度势,颁布了《宅地法 》,鼓励农民到西部耕种;不久,林肯发表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宣布从1863年元旦起,南方叛乱地区的奴隶永远获得自由,并可以以自由人的身份加入北方军队。《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深得人心,调动了农民和黑人奴隶的积极性。作用:根据所学可知,人民群众踊跃参军作战,扭转了北方军队在战场上的被动局面。1864年,北方军队围攻“南部同盟”的“首都”里士满。1865年,南方军队投降。美国内战以北方获胜告终,避免了美国分裂,因此作用是牵制了南方的军队,使南方在经济上濒于崩溃;扭转了北方的战争形势,并最终取得南北战争的胜利。
(3)主要因素;根据材料三“资本主义因素在19世纪中期的德川经济中就已经出现,封建主义被削弱但没有完全瓦解”可得出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封建主义的阻碍;根据材料三“来自西方在政治和经济上的挑战,揭露出幕府和上层武士统治集团的软弱无能”可得出西方列强的侵略引发了统治危机和社会危机。措施:根据所学可知,1868年,明治政府开始实行一系列改革,以西方为榜样,全面改造日本,史称“明治维新”。政治上,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军事上,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经济上,推行地税改革,以“殖产兴业”为口号,大力发展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上,提倡“文明开化”,向西方学习,改造日本的教育、文化和生活方式。
16.【答案】(1) 欧洲、美洲、亚洲 哥伦布
(2) 国家:葡萄牙、西班牙(顺序错误不得分)
认识:国家统一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基础。
(3) 示例:【论题1】新航路开辟促进了世界各地之间的交流
阐述: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日益联结成为一个整体,促进了世界范围内的交流。美洲的玉米等作物传遍世界各地,有利于养活更多的人口,促进人口的增长;亚洲的瓷器、丝绸等传到欧洲、非洲与美洲。
结论:新航路开辟促进了世界各地之间的交流,丰富了各洲人民的生活。
【论题2】新航路开辟给亚洲非洲美洲带来灾难
阐述: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国家开始对美洲进行扩张,掠夺财富,并造成美洲人口减少;为此,西欧国家开始三角贸易,给非洲带来了沉重的灾难;欧洲国家还对亚洲进行侵略,如葡萄牙人占领澳门,荷兰侵占台湾,给东方国家带来灾难。
结论:新航路的开辟给亚非拉带来灾难,导致了该地区的贫困与落后。
【论题3】新航路开辟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阐述:新航路开辟后,西欧殖民者开始了早期的殖民扩张,扩大了市场范围。通过殖民扩张,加速了西欧资本原始积累。
结论: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促进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
【知识点】新航路的开辟;英国的殖民扩张与“三角贸易”
【解析】【分析】(1)①根据材料一“18世纪初国际贸易状况示意图”和所学知识可知,①与非洲有直接的贸易联系,向非洲输送武器、粮食、日用品等贸易物品,这符合欧洲在18世纪初的贸易特点。欧洲在这一时期是全球贸易的中心之一,与非洲的贸易主要是为了获取奴隶和黄金等资源。因此①是欧洲。②与非洲的贸易物品包括玉米、马铃薯、番茄等,这些是美洲原产的作物,因此②是美洲。③与欧洲的贸易物品包括香料、瓷器、丝绸、茶叶等,这些是亚洲特别中国特有的产品,因此③是亚洲。
②根据材料一“18世纪初国际贸易状况示意图”和所学知识可知,图中①和②两洲之间的航线指的是连接欧洲和美洲的航线,最早开辟这条航线的是哥伦布。哥伦布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从欧洲出发,横渡大西洋,到达了美洲的巴哈马群岛。这一发现不仅开启了欧洲对美洲的殖民和贸易,也促进了全球贸易网络的形成。
(2)国家: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可知,最早进行“伟大航行”的国家是葡萄牙和西班牙。这两个国家在15世纪末和16世纪初进行了一系列的航海探险,这些探险活动标志着欧洲大航海时代的开始。葡萄牙的航海家们,如迪亚士和达·伽马,以及西班牙的哥伦布,他们的航行不仅开辟了新的贸易路线,也促进了全球贸易的发展。这些航行的成功,得益于葡萄牙和西班牙国家统一和强大的支持,这为航海探险提供了必要的资源和保障。
认识: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可知,国家统一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基础。一个统一的国家能够集中力量,支持重大的探险和贸易活动,从而推动经济、科技和文化的发展。国家的统一和强大还能够提供稳定的社会环境,这对于吸引人才、促进创新和维护国家利益都是至关重要的。此外,国家的统一还能够增强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为国家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促进了世界各地之间的交流、促进资本主义发展,也给给亚洲非洲美洲带来灾难。因此可以以这三点为论题分别展开论述。
【论题1】新航路开辟促进了世界各地之间的交流。新航路的开辟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它结束了各大洲之间相对隔绝的状态,使得全球开始形成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这一过程中,商品、文化、人口和思想的交流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规模和深度。美洲的作物如玉米、马铃薯和番茄被引入到欧洲和亚洲,这些作物的引入不仅增加了粮食产量,还促进了人口的增长。同时,亚洲的丝绸、瓷器和香料等商品也通过新航路传到了欧洲和美洲,丰富了当地人民的物质生活。因此得出结论:新航路开辟促进了世界各地之间的交流,丰富了各洲人民的生活。
【论题2】新航路开辟给亚洲非洲美洲带来灾难。新航路的开辟对美洲原住民来说是一场灾难。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国家开始对美洲进行扩张,掠夺财富,并造成美洲人口减少,欧洲殖民者的到来带来了疾病、战争和死亡,导致印第安人口锐减。此外,殖民者对美洲的金、银矿产的掠夺,导致了对印第安人的奴役和虐杀,西印度群岛的印第安人至少有一百万被残害。西欧国家开始三角贸易,给非洲带来了沉重的灾难,非洲成为了欧洲殖民者掠夺奴隶的主要来源地。黑奴贸易导致非洲损失了大量人口,尤其是精壮劳动力,这不仅造成了巨大的人道主义灾难,还导致了非洲经济和社会的长期衰退。欧洲的殖民活动对亚洲也造成了影响,如葡萄牙人占领澳门,荷兰侵占台湾,进行贸易和掠夺。欧洲国家还对亚洲进行侵略,给东方国家带来灾难。因此得出结论:新航路的开辟给亚非拉带来灾难,导致了该地区的贫困与落后。
【论题3】新航路开辟促进资本主义发展。新航路的开辟对资本主义的发展起到了关键性的推动作用。新航路开辟后,西欧殖民者开始了早期的殖民扩张,扩大了市场范围。随着新大陆的发现和殖民地的建立,欧洲国家获得了新的资源和商品,加速了西欧资本原始积累,从而促进了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推动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因此得出结论: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促进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
故答案为:(1)欧洲、美洲、亚洲;哥伦布。
(2)国家:葡萄牙、西班牙(顺序错误不得分)
认识:国家统一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基础。
(3)示例:【论题1】新航路开辟促进了世界各地之间的交流
阐述: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日益联结成为一个整体,促进了世界范围内的交流。美洲的玉米等作物传遍世界各地,有利于养活更多的人口,促进人口的增长;亚洲的瓷器、丝绸等传到欧洲、非洲与美洲。
结论:新航路开辟促进了世界各地之间的交流,丰富了各洲人民的生活。
【论题2】新航路开辟给亚洲非洲美洲带来灾难
阐述: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国家开始对美洲进行扩张,掠夺财富,并造成美洲人口减少;为此,西欧国家开始三角贸易,给非洲带来了沉重的灾难;欧洲国家还对亚洲进行侵略,如葡萄牙人占领澳门,荷兰侵占台湾,给东方国家带来灾难。
结论:新航路的开辟给亚非拉带来灾难,导致了该地区的贫困与落后。
【论题3】新航路开辟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阐述:新航路开辟后,西欧殖民者开始了早期的殖民扩张,扩大了市场范围。通过殖民扩张,加速了西欧资本原始积累。
结论: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促进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文字、图示材料为背景依托,考查新航路的开辟,早期殖民掠夺等知识及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新航路的开辟,早期殖民掠夺等知识。
1 / 1湖北省襄阳市宜城市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1.(2024九上·宜城期中)世界某一地区的古代文明内容包括“哈拉帕早期文明遗址”、“种姓制度”、“佛教”,这一地区位于图中(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C
【知识点】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种姓制度;佛教的创立与传播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哈拉帕早期文明遗址”属于古印度文明早期遗址;古印度时期雅利安人逐步确立了“种姓制”,将社会成员分成四个等级: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乔达摩·悉达多在古印度创立了佛教,倡导众生平等;综上这些都属于古印度文明,位于印度河流域,故选C项。
尼罗河流域诞生了古埃及文明,排除A项;
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流域诞生了古巴比伦等文明,排除B项;
黄河、长江流域诞生了中华文明,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古印度文明。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古印度文明的相关史实。
2.(2024九上·宜城期中)《汉谟拉比法典》规定:“倘理发师未告知奴隶之主人而剃去非其奴隶的奴隶标识者,则此理发师应断指”,该项内容体现出( )
A.对奴隶主阶级利益的维护 B.国王亲自掌管司法部门
C.古巴比伦商品经济的活跃 D.法律禁止奴隶买卖行为
【答案】A
【知识点】《汉谟拉比法典》
【解析】【分析】“倘理发师未告知奴隶之主人而剃去非其奴隶的奴隶标识者,则此理发师应断指”说明《汉谟拉比法典》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故A正确;
题干强调的是维护奴隶主的利益,未涉及到掌握司法部门的人物,排除B;
题干强调的是维护奴隶主利益,未涉及商品经济情况,排除C;
题干中围绕的是理发这件事,未提及奴隶买卖,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汉谟拉比法典》,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材料说明《汉谟拉比法典》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3.(2024九上·宜城期中)语言折射历史变迁。有学者发现,在历史某一时期,英语中的industry (工业)、class (阶级)有了今天我们所熟悉的意义;此外,还有capitalism (资本主义)、proletariat (无产阶级)等新词汇出现。以上词汇变化的时代背景是( )
A.王权与议会的对立 B.工场手工业的出现
C.“光荣革命”的发生 D.工业革命的推进
【答案】D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由材料“industry(工业)、class(阶级)有了今天我们所熟悉的意义……”可知,工业革命的推进,使得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对立日益突出,因此出现了材料中的词汇。故D正确;
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工业革命的影响,没有体现王权与议会的对立,排除A;
工场手工业的出现是在工业革命之前,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工业革命的影响,排除B;
“光荣革命”的发生于1688年,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工业革命的影响,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现象出现的时代背景是工业革命的推进。
4.(2024九上·宜城期中)“当新社会的曙光初露霞曦时,英国却突然跃出地平线,领先走进一种新文明,带动了世界。英国的历史极其诱人,你要想了解现代世界,就应该首先从英国历史开始。”下列史实最能证明英国“领先走进一种新文明”的是( )
A.现代工厂制度的确立 B.飞机的诞生
C.内燃机的发明与应用 D.计算机的问世
【答案】A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中期开始的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开始,这个革命出现蒸汽动力,改变了整个社会的面貌。通过题干分析,“当新社会的曙光初露霞曦时,英国却突然跃出地平线,领先走进一种新文明,带动了世界”、“你要想了解现代世界,就应该首先从英国历史开始”,可知本题考查英国领先进入工业化时代,即第一次工业革命,A符合题意。
B、C飞机和内燃机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
D计算机是第三次工业革命。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以第一次工业革命这一基础知识为切入口,考查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5.(2024九上·宜城期中)抓关键信息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与“资本主义必将灭亡”、“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三个关键信息直接相关的著作是( )
A.《独立宣言》 B.英国《大宪章》
C.《庶民的胜利》 D.《共产党宣言》
【答案】D
【知识点】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及意义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资本主义必将灭亡”、“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信息,结合所学可知,1848年,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了《共产党宣言》,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进行无产阶级革命;资本主义社会必将被共产主义社会所取代。
A项《独立宣言》要求建立的是资本主义制度,与题干不符,不符合题意;
B项《大宪章》是英国宪章运动的政治纲领,不符合题意;
C项《庶民的胜利》是李大钊宣传马克思主义的著作,不符合题意;
D项《共产党宣言》与“资本主义必将灭亡”、“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三个关键信息直接相关,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共产党宣言》的识记能力。准确识记《共产党宣言》的相关知识。
6.(2024九上·宜城期中)美国独立战争中颁布的《独立宣言》宣扬天赋人权,但事实上,享有者不包括黑人和印第安人,独立战争后颁布的1787年美国宪法,不承认妇女、黑人和印第安人具有和白人男子相等的政治权利。这两者( )
A.催生了北美人的独立呼声 B.导致美国长期稳定和发展
C.深深打上种族歧视的烙印 D.设计了分权制衡的联邦制
【答案】C
【知识点】华盛顿与美国独立战争;《独立宣言》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独立宣言》宣扬天赋人权,但事实上,享有者不包括黑人和印第安人,独立战争后颁布的1787年美国宪法,不承认妇女、黑人和印第安人具有和白人男子相等的政治权利”可得出这是对印第安人及黑人的歧视,深深打上种族歧视的烙印。
A项1787年美国宪法颁布时,革命已经结束,不符合题意;
B项导致美国长期稳定和发展说法错误,美国长期存在种族歧视,引发了社会矛盾,不符合题意;
C项深深打上种族歧视的烙印理解早期,符合题意;
D项设计了分权制衡的联邦制与1787年宪法有关,与《独立宣言》无关,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独立宣言》、1787年美国宪法的局限性的相关史实及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独立宣言》、1787年美国宪法的局限性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独立宣言》、1787年美国宪法的相关史实。
7.(2024九上·宜城期中)2020年,我国首部民法典出台。1804 年法国颁布了第一部资产阶级民法典,很多国家的民法都以其为参照蓝本,这部法律文献是( )
A.《汉谟拉比法典》 B.《查士丁尼法典》
C.《十二铜表法》 D.《拿破仑法典》
【答案】D
【知识点】法国大革命与《人权宣言》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得,本题主要考查《拿破仑法典》,1804年,拿破仑颁布了《拿破仑法典》,这是法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法典,后成为很多国家的民法参照蓝本。
A项《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的法典,与材料不符,不符合题意;
B项《查士丁尼法典》颁布于公元6世纪,不符合题意;
C项《十二铜表法》颁布于公元前454年,不符合题意;
D项《拿破仑法典》和题干描述相符,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拿破仑法典》及学生的识记能力。要求识记基础史实。
8.(2024九上·宜城期中)美国总统特朗普2017年1月签署的暂停中东七国移民入境的行政命令(禁穆令),被联邦法院法官裁定为违反宪法,立即暂停执行。这一过程体现的政治原则是( )
A.联邦制 B.君主立宪制 C.中央集权 D.分权制衡
【答案】D
【知识点】华盛顿与美国独立战争
【解析】【分析】据题干“美国总统特朗普2017年1月签署的暂停中东七国移民入境的行政命令(禁穆令),被联邦法院法官裁定为违反宪法,立即暂停执行。这一过程体现的政治原则是”和所学知识可知,1787年由华盛顿主持召开的制宪会议,最终制定出美国宪法。宪法依据分权制衡原则设计了一个联邦制共和国: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总统、国会与最高法院及其机构各司其职,相互制衡,联邦政府与地方政府分享权力,总统和议员由选举产生。
A项1787年美国宪法依据分权制衡原则设计了一个联邦制共和国,不符合题意;
B项君主立宪制是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后逐渐形成的,不符合题意;
C项中央集权制度是一种国家政权的制度,以国家职权统一于中央政府,削弱地方政府力量为标志的政治制度,不是政治原则,不符合题意;
D项分权制衡是题干过程体现的政治原则,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美国1787年宪法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美国1787年宪法的相关史实,关键是对材料的解读。
9.(2024九上·宜城期中)在哥伦比亚总统佩特罗的就职典礼上,南美“解放者”用过的佩剑被展示时,出席典礼的各国领导人均起立鼓掌。“解放者”备受尊崇,主要因为他推动了 ( )
A.联邦共和体制的初创 B.君主立宪的确立
C.民族独立运动的发展 D.民主法治的进步
【答案】C
【知识点】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在拉美民主解放运动中,玻利瓦尔做出了突出贡献,推动了民族独立运动的发展,他被称为南美的解放者,C符合题意;
联邦共和体制的初创是在美国,排除A;
英国的《权利法案》逐渐确立君主立宪,排除B;
《人权宣言》体现了民主法治的进步,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即可作答。
10.(2024九上·宜城期中)19世纪上半叶,俄国参加工业生产的劳动者中近40%是农奴,农奴世代被束缚在土地上,不能自由迁徙和务工经商。这表明当时俄国( )
A.农奴制改革势在必行 B.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C.沙皇专制进一步加强 D.开启了近代化进程
【答案】A
【知识点】俄国农奴制的改革与废除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材料“俄国参加工业生产的劳动者中近40%是农奴,农奴世代被束缚在土地上,不能自由迁徙和务工经商”并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30年代起,俄国使用机器生产的工厂逐渐增多,但近40%参加工业生产的劳动者是没有人身自由的农奴,生产效率极低,由于农奴制的阻碍,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缓慢,农奴处境悲惨,农奴起义不断发生,威胁着沙皇和贵族地主的统治,农奴制改革势在必行。
A项农奴制改革势在必行正确,符合题意;
B项材料反映农奴制的阻碍,没有体现资本主义发展迅速,不符合题意;
C项材料反映农奴制的阻碍,没有体现沙皇专制进一步加强,不符合题意;
D项彼得一世改革开启了近代化进程,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及学生的理解能力。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11.(2024九上·宜城期中)构建思维导图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如图是某同学在学习世界历史某一单元后制作的思维导图,结合所学可知,图中“?”处应填写( )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B.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C.无产阶级独立登上历史舞台 D.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答案】D
【知识点】俄国农奴制的改革与废除;林肯与美国南北战争;日本明治维新
【解析】【分析】D:根据题干和结合所学可知,美国内战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它既维护了国家统一,又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为资本主义经济的高速发展扫清了障碍。俄国通过废除农奴制改革进入资本主义时代。日本发生倒幕战争和明治维新,过渡到了资本主义。由此可见,19世纪70年代初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得以确立,涉及的主题是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D项符合题意;
A: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后,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A项不符合题意;
B: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B项不符合题意;
C:欧洲三大工人运动的兴起,标志着无产阶级独立登上历史舞台,C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2.(2024九上·宜城期中)构建知识结构图能够从整体上把握所学知识。下面知识结构图中“?”处应是( )
A.世界近代史 B.世界现代史 C.欧洲发展史 D.世界发展史
【答案】A
【知识点】拉丁美洲独立运动;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及意义;林肯与美国南北战争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世界近代史是指资本主义产生、确立和发展的历史,是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并逐步形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和向帝国过渡的历史。整个世界近代史有三条线索:一是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发展;二是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三是亚、非、拉美人民反对殖民压迫。从时间和内容上,可将其分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工业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三个时期。
A项世界近代史应是知识结构图中“?”处所填的内容,符合题意;
B项世界现代史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后的人类历史,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共同发展、共同借鉴的历史,不符合题意;
C项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是亚非拉人民反抗,不是在欧洲,不符合题意;
D项题干材料主要涉及三条线索: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起、殖民地半殖民人民的反抗斗争,这是世界近代史范畴,世界发展史不够准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历史文化常识及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中的知识结构图反映的是世界近代史。
13.(2024九上·宜城期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欧洲历史刚刚进入近代的黎明期,在佛罗伦萨和威尼斯诸城升起的一片灿烂星云,成了中世纪和近代的分水岭。但丁、波特拉克、薄伽丘等人把形形色色的思想汇聚起来,从而产生崭新的近代文化。——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直到1500年以前,大西洋一直是一道栅栏,一个终点。但在1500年左右,它一变而成为一座桥梁,一个启程之地了,其巨大的影响波及各方。一般看来,这一变化对欧洲人是有利的,但对其他地方的人则意味着灾难。
——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材料三:近代以来,资产阶级通过各种形式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地位。17、18世纪,资本主义制度在欧洲和北美较早确立,19世纪中期扩展至俄国和日本等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成为一股不可逆转的世界潮流。
(1)材料一中“形形色色的思想汇聚起来”形成了一股怎样的思想潮流?结合其影响分析为什么这场运动“成了中世纪和近代的分水岭”?
(2)材料二中“这一变化”是由哪一历史事件造成的?分别对“欧洲人”和“其他地方的人”产生了什么影响?
(3)概括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的两大历史事件对材料三中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产生了什么共同影响?
【答案】(1)潮流:人文主义;原因:文艺复兴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推动了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
(2)事件:新航路的开辟;对欧洲人: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其他地方的人”: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造成了非洲的贫困和落后。(给美洲的原著居民带来灭顶之灾)
(3)共同影响:使资本主义的发展成为一股不可逆转的世界潮流。
【知识点】文艺复兴;新航路的开辟;日本明治维新
【解析】【分析】(1)潮流、原因: 材料一中“形形色色的思想汇聚起来”形成了一股人文主义的思想潮流,结合其影响可知,文艺复兴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推动了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所以文艺复兴运动“成了中世纪和近代的分水岭”。
(2)事件: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这一变化”是由新航路的开辟造成的,对欧洲人:新航路开辟对“欧洲人”产生的影响是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同时,欧洲与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起了直接的商业联系,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世界的观念也从此逐步确立起来。对其他地方:新航路开辟对“其他地方的人”产生的影响是随之而来的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造成了非洲和美洲的贫困和落后。
(3) 共同影响: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对材料三中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的共同影响是使资本主义的发展成为一股不可逆转的世界潮流。
故答案为:(1)潮流:人文主义;原因:文艺复兴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推动了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
(2)事件:新航路的开辟;对欧洲人: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其他地方的人”: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造成了非洲的贫困和落后。(给美洲的原著居民带来灭顶之灾)
(3)共同影响:使资本主义的发展成为一股不可逆转的世界潮流。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文字材料为背景依托,考查文艺复兴、新航路的开辟、三角贸易等知识及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欧洲步入近代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14.(2024九上·宜城期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光荣革命”在维护传统与追求变革之间找到一条适中的路,实现了斗争与协调、更新与传统的平衡。“光荣革命”开创了英国历史的新纪元,同时也促使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传统形成了。
----钱乘旦、陈晓律《在传统与变革之间-英国文化模式溯源》
材料二 法国史学家托克维尔经常把法国与美国、英国的历史进行对比,特别指出它们之间的区别:美国没有封建制度这个强大的敌人;英国贵族并未因革命丧失权利,他们与资产阶级实行联合统治。
----《旧制度与大革命(序言)》
材料三 这一时期最重大的事情,是在北美独立战争(1775-1783)的基础上,在1787年制定了《美利坚合众国宪法》即《联邦宪法》,以及由此而开创的美国联邦制国家体系······是美国作为一个大国崛起的重要基础。
----《强国之鉴》
(1)材料一中“找到一条适中的路”指什么政治制度?该体制下的“更新”与“传统”分别指什么?
(2)分析材料二,说明法国革命、美国革命所面对的“强大敌人”有何不同?
(3)材料三中所说的“美国作为一个大国崛起的重要基础”指的是什么?举例说明美国独立战争对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答案】(1)君主立宪制。
更新:限制国王权力、议会掌权、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传统:保留了国王。
(2)法国:封建专制或封建等级制度。美国:英国殖民统治。
(3)1787年宪法设计了一个联邦制共和国(或确立联邦共和制);美国独立战争对拉丁美洲和法国大革命起到了推动作用。
【知识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华盛顿与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与《人权宣言》
【解析】【分析】(1)政治制度:根据所学知识,光荣革命推动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序章,使得英国推翻了封建王朝的统治,找到了一条适中的路即实行君主立宪制的政治制度。
“更新”与“传统”:在君主立宪制的政治制度,既保留了封建制度下的国王,又创立了民主政治制度,以制度限制国王权力、议会掌权、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故“更新“与“传统”分别指限制国王权力、议会掌权、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和保留了国王。
(2)据材料二“法国史学家托克维尔经常把法国与美国,英国的历史进行比较,特别指出它们之间的区别:美国没有封建制度这个强大的敌人;英国贵族并未因革命丧失权力,他们与资产阶级实行联合统治”及所学知识可知,法国面临的“强大敌人”是封建制度,美国面临的“强大敌人”是英国的殖民统治。
(3)基础:材料三中所说的“美国作为一个大国崛起的重要基础“指的是美国独立战争时期形成的联邦制国家体系,为美国取得独立、战胜侵略者奠定了重要基础。
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独立战争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的独立,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以后欧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也起了推动作用。
故答案为:(1)君主立宪制。
更新:限制国王权力、议会掌权、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传统:保留了国王。
(2)法国:封建专制或封建等级制度。美国:英国殖民统治。
(3)1787年宪法设计了一个联邦制共和国(或确立联邦共和制);美国独立战争对拉丁美洲和法国大革命起到了推动作用。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及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政治制度:根据所学知识,光荣革命推动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序章,使得英国推翻了封建王朝的统治,找到了一条适中的路即实行君主立宪制的政治制度。
“更新”与“传统”:在君主立宪制的政治制度,既保留了封建制度下的国王,又创立了民主政治制度,以制度限制国王权力、议会掌权、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故“更新“与“传统”分别指限制国王权力、议会掌权、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和保留了国王。
(2)据材料二“法国史学家托克维尔经常把法国与美国,英国的历史进行比较,特别指出它们之间的区别:美国没有封建制度这个强大的敌人;英国贵族并未因革命丧失权力,他们与资产阶级实行联合统治”及所学知识可知,法国面临的“强大敌人”是封建制度,美国面临的“强大敌人”是英国的殖民统治。
(3)基础:材料三中所说的“美国作为一个大国崛起的重要基础“指的是美国独立战争时期形成的联邦制国家体系,为美国取得独立、战胜侵略者奠定了重要基础。
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独立战争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的独立,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以后欧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也起了推动作用。
15.(2024九上·宜城期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据统计,1861年后30年间,俄国的粮食产量增加了三分之二。1860-1890年,俄国的生铁产量增加了2倍,钢产量和棉纺织业的产值都增加了3倍,而煤炭产量的增加则超过了19倍,石油产量猛增了200多倍。在此期间,俄国的整个工业产量增长了6倍。
——摘编自《俄国的转折》
材料二:美国南北战争初期,北方失利,华盛顿几乎失守。1862年,在人民群众的推动下,林肯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革命性的措施。这些措施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黑人的革命积极性。……南方有50万黑人逃离种植园,在敌人后方广泛开展游击战,牵制了奴隶主的10万军队,使南方在经济上濒于崩溃。不久,北方扭转了战争形势,并最终赢得了南北战争的胜利。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材料三:资本主义因素在19世纪中期的德川经济中就已经出现,封建主义被削弱但没有完全瓦解。来自西方在政治和经济上的挑战,揭露出幕府和上层武士统治集团的软弱无能。……于是,激起了一场导致“王政复古”在先,“维新”随后的政治运动。……这场政治运动提出并实施了一系列建立“现代”国家的政策。
——摘编自(英)威廉·G·比斯利《明治维新》
(1)材料一中俄国发生的这些变化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俄国的发展从此发生了什么重大转折?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林肯政府采取的“革命性的措施”,并分析南北战争中人民群众发挥的重要作用。
(3)根据材料三,概括推动明治维新的主要因素,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明治维新中实施的建立“现代”国家的主要措施。
【答案】(1)历史事件:1861年农奴制改革(或亚历山大二世改革)。重大转折:使俄国从此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2)措施:颁布了《宅地法》;发表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作用:牵制了南方的军队,使南方在经济上濒于崩溃;扭转了北方的战争形势,并最终取得南北战争的胜利。
(3)主要因素;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封建主义的阻碍;西方列强的侵略引发了统治危机和社会危机。措施:政治上,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军事上,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经济上,推行地税改革,以“殖产兴业”为口号,大力发展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上,提倡“文明开化”,向西方学习,改造日本的教育、文化和生活方式。
【知识点】俄国农奴制的改革与废除;林肯与美国南北战争;日本明治维新
【解析】【分析】(1)历史事件:根据材料一“1861年后30年”“俄国的转折”并结合所学可知,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颁布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因此是1861年农奴制改革(或亚历山大二世改革)。重大转折:根据所学可知,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促使社会的各个方面出现了新的气 象,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因此是使俄国从此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2)措施:根据材料二“这些措施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黑人的革命积极性”并结合所学可知,1862 年, 联邦政府审时度势,颁布了《宅地法 》,鼓励农民到西部耕种;不久,林肯发表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宣布从1863年元旦起,南方叛乱地区的奴隶永远获得自由,并可以以自由人的身份加入北方军队。《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深得人心,调动了农民和黑人奴隶的积极性。作用:根据所学可知,人民群众踊跃参军作战,扭转了北方军队在战场上的被动局面。1864年,北方军队围攻“南部同盟”的“首都”里士满。1865年,南方军队投降。美国内战以北方获胜告终,避免了美国分裂,因此作用是牵制了南方的军队,使南方在经济上濒于崩溃;扭转了北方的战争形势,并最终取得南北战争的胜利。
(3)主要因素;根据材料三“资本主义因素在19世纪中期的德川经济中就已经出现,封建主义被削弱但没有完全瓦解”可得出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封建主义的阻碍;根据材料三“来自西方在政治和经济上的挑战,揭露出幕府和上层武士统治集团的软弱无能”可得出西方列强的侵略引发了统治危机和社会危机。措施:根据所学可知,1868年,明治政府开始实行一系列改革,以西方为榜样,全面改造日本,史称“明治维新”。政治上,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军事上,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经济上,推行地税改革,以“殖产兴业”为口号,大力发展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上,提倡“文明开化”,向西方学习,改造日本的教育、文化和生活方式。
故答案为:(1)历史事件:1861年农奴制改革(或亚历山大二世改革)。重大转折:使俄国从此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2)措施:颁布了《宅地法》;发表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作用:牵制了南方的军队,使南方在经济上濒于崩溃;扭转了北方的战争形势,并最终取得南北战争的胜利。
(3)主要因素;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封建主义的阻碍;西方列强的侵略引发了统治危机和社会危机。措施:政治上,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军事上,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经济上,推行地税改革,以“殖产兴业”为口号,大力发展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上,提倡“文明开化”,向西方学习,改造日本的教育、文化和生活方式。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俄国1861年改革、美国南北战争、日本明治维新等相关史实及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俄国1861年改革、美国南北战争、日本明治维新等相关史实。
(1)历史事件:根据材料一“1861年后30年”“俄国的转折”并结合所学可知,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颁布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因此是1861年农奴制改革(或亚历山大二世改革)。重大转折:根据所学可知,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促使社会的各个方面出现了新的气 象,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因此是使俄国从此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2)措施:根据材料二“这些措施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黑人的革命积极性”并结合所学可知,1862 年, 联邦政府审时度势,颁布了《宅地法 》,鼓励农民到西部耕种;不久,林肯发表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宣布从1863年元旦起,南方叛乱地区的奴隶永远获得自由,并可以以自由人的身份加入北方军队。《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深得人心,调动了农民和黑人奴隶的积极性。作用:根据所学可知,人民群众踊跃参军作战,扭转了北方军队在战场上的被动局面。1864年,北方军队围攻“南部同盟”的“首都”里士满。1865年,南方军队投降。美国内战以北方获胜告终,避免了美国分裂,因此作用是牵制了南方的军队,使南方在经济上濒于崩溃;扭转了北方的战争形势,并最终取得南北战争的胜利。
(3)主要因素;根据材料三“资本主义因素在19世纪中期的德川经济中就已经出现,封建主义被削弱但没有完全瓦解”可得出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封建主义的阻碍;根据材料三“来自西方在政治和经济上的挑战,揭露出幕府和上层武士统治集团的软弱无能”可得出西方列强的侵略引发了统治危机和社会危机。措施:根据所学可知,1868年,明治政府开始实行一系列改革,以西方为榜样,全面改造日本,史称“明治维新”。政治上,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军事上,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经济上,推行地税改革,以“殖产兴业”为口号,大力发展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上,提倡“文明开化”,向西方学习,改造日本的教育、文化和生活方式。
16.(2024九上·宜城期中)某校九年级同学开展历史探究性学习,下面是他们在学习中找到的材料,邀请你参与他们,共同完成。
材料一 18世纪初国际贸易状况示意图
(1)依据示意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图中①②③代表的大洲依次应是________。图中①、②两洲之间航线的最早开辟者是________。
材料二 只有统一的国家才有足够的实力和决心,来资助这样一场伟大的航行,这也充分展示了当时欧洲封建强国的力量和决心。
——索尼亚·梅西亚斯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最早进行“伟大航行”的国家。从中你能得到怎样的认识?
(3)阅读此图后,你能得出怎样的关键信息,试为该信息拟定一个论题,结合史实加以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答案】(1) 欧洲、美洲、亚洲 哥伦布
(2) 国家:葡萄牙、西班牙(顺序错误不得分)
认识:国家统一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基础。
(3) 示例:【论题1】新航路开辟促进了世界各地之间的交流
阐述: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日益联结成为一个整体,促进了世界范围内的交流。美洲的玉米等作物传遍世界各地,有利于养活更多的人口,促进人口的增长;亚洲的瓷器、丝绸等传到欧洲、非洲与美洲。
结论:新航路开辟促进了世界各地之间的交流,丰富了各洲人民的生活。
【论题2】新航路开辟给亚洲非洲美洲带来灾难
阐述: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国家开始对美洲进行扩张,掠夺财富,并造成美洲人口减少;为此,西欧国家开始三角贸易,给非洲带来了沉重的灾难;欧洲国家还对亚洲进行侵略,如葡萄牙人占领澳门,荷兰侵占台湾,给东方国家带来灾难。
结论:新航路的开辟给亚非拉带来灾难,导致了该地区的贫困与落后。
【论题3】新航路开辟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阐述:新航路开辟后,西欧殖民者开始了早期的殖民扩张,扩大了市场范围。通过殖民扩张,加速了西欧资本原始积累。
结论: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促进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
【知识点】新航路的开辟;英国的殖民扩张与“三角贸易”
【解析】【分析】(1)①根据材料一“18世纪初国际贸易状况示意图”和所学知识可知,①与非洲有直接的贸易联系,向非洲输送武器、粮食、日用品等贸易物品,这符合欧洲在18世纪初的贸易特点。欧洲在这一时期是全球贸易的中心之一,与非洲的贸易主要是为了获取奴隶和黄金等资源。因此①是欧洲。②与非洲的贸易物品包括玉米、马铃薯、番茄等,这些是美洲原产的作物,因此②是美洲。③与欧洲的贸易物品包括香料、瓷器、丝绸、茶叶等,这些是亚洲特别中国特有的产品,因此③是亚洲。
②根据材料一“18世纪初国际贸易状况示意图”和所学知识可知,图中①和②两洲之间的航线指的是连接欧洲和美洲的航线,最早开辟这条航线的是哥伦布。哥伦布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从欧洲出发,横渡大西洋,到达了美洲的巴哈马群岛。这一发现不仅开启了欧洲对美洲的殖民和贸易,也促进了全球贸易网络的形成。
(2)国家: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可知,最早进行“伟大航行”的国家是葡萄牙和西班牙。这两个国家在15世纪末和16世纪初进行了一系列的航海探险,这些探险活动标志着欧洲大航海时代的开始。葡萄牙的航海家们,如迪亚士和达·伽马,以及西班牙的哥伦布,他们的航行不仅开辟了新的贸易路线,也促进了全球贸易的发展。这些航行的成功,得益于葡萄牙和西班牙国家统一和强大的支持,这为航海探险提供了必要的资源和保障。
认识: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可知,国家统一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基础。一个统一的国家能够集中力量,支持重大的探险和贸易活动,从而推动经济、科技和文化的发展。国家的统一和强大还能够提供稳定的社会环境,这对于吸引人才、促进创新和维护国家利益都是至关重要的。此外,国家的统一还能够增强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为国家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促进了世界各地之间的交流、促进资本主义发展,也给给亚洲非洲美洲带来灾难。因此可以以这三点为论题分别展开论述。
【论题1】新航路开辟促进了世界各地之间的交流。新航路的开辟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它结束了各大洲之间相对隔绝的状态,使得全球开始形成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这一过程中,商品、文化、人口和思想的交流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规模和深度。美洲的作物如玉米、马铃薯和番茄被引入到欧洲和亚洲,这些作物的引入不仅增加了粮食产量,还促进了人口的增长。同时,亚洲的丝绸、瓷器和香料等商品也通过新航路传到了欧洲和美洲,丰富了当地人民的物质生活。因此得出结论:新航路开辟促进了世界各地之间的交流,丰富了各洲人民的生活。
【论题2】新航路开辟给亚洲非洲美洲带来灾难。新航路的开辟对美洲原住民来说是一场灾难。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国家开始对美洲进行扩张,掠夺财富,并造成美洲人口减少,欧洲殖民者的到来带来了疾病、战争和死亡,导致印第安人口锐减。此外,殖民者对美洲的金、银矿产的掠夺,导致了对印第安人的奴役和虐杀,西印度群岛的印第安人至少有一百万被残害。西欧国家开始三角贸易,给非洲带来了沉重的灾难,非洲成为了欧洲殖民者掠夺奴隶的主要来源地。黑奴贸易导致非洲损失了大量人口,尤其是精壮劳动力,这不仅造成了巨大的人道主义灾难,还导致了非洲经济和社会的长期衰退。欧洲的殖民活动对亚洲也造成了影响,如葡萄牙人占领澳门,荷兰侵占台湾,进行贸易和掠夺。欧洲国家还对亚洲进行侵略,给东方国家带来灾难。因此得出结论:新航路的开辟给亚非拉带来灾难,导致了该地区的贫困与落后。
【论题3】新航路开辟促进资本主义发展。新航路的开辟对资本主义的发展起到了关键性的推动作用。新航路开辟后,西欧殖民者开始了早期的殖民扩张,扩大了市场范围。随着新大陆的发现和殖民地的建立,欧洲国家获得了新的资源和商品,加速了西欧资本原始积累,从而促进了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推动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因此得出结论: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促进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
故答案为:(1)欧洲、美洲、亚洲;哥伦布。
(2)国家:葡萄牙、西班牙(顺序错误不得分)
认识:国家统一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基础。
(3)示例:【论题1】新航路开辟促进了世界各地之间的交流
阐述: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日益联结成为一个整体,促进了世界范围内的交流。美洲的玉米等作物传遍世界各地,有利于养活更多的人口,促进人口的增长;亚洲的瓷器、丝绸等传到欧洲、非洲与美洲。
结论:新航路开辟促进了世界各地之间的交流,丰富了各洲人民的生活。
【论题2】新航路开辟给亚洲非洲美洲带来灾难
阐述: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国家开始对美洲进行扩张,掠夺财富,并造成美洲人口减少;为此,西欧国家开始三角贸易,给非洲带来了沉重的灾难;欧洲国家还对亚洲进行侵略,如葡萄牙人占领澳门,荷兰侵占台湾,给东方国家带来灾难。
结论:新航路的开辟给亚非拉带来灾难,导致了该地区的贫困与落后。
【论题3】新航路开辟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阐述:新航路开辟后,西欧殖民者开始了早期的殖民扩张,扩大了市场范围。通过殖民扩张,加速了西欧资本原始积累。
结论: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促进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文字、图示材料为背景依托,考查新航路的开辟,早期殖民掠夺等知识及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新航路的开辟,早期殖民掠夺等知识。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