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4)九上 第四单元第1课《古城古镇考察》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2024)九上 第四单元第1课《古城古镇考察》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4-12-12 16:39: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九年级美术上册教学设计
4.1古城古镇考察
课型 欣赏·评述 课时 1课时
教材分析
本课的内容是古城古镇考察,主体是对古城古镇考察欣赏。通过对中国结构建筑体系的介绍以及对我国民居建筑的特点总体布局了解,主要建筑的形式和色彩的运用等方面的分析,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特色以及所蕴含的独特文化内涵。 本节课内容在全书和章节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古城古镇的考察》是初中美术教材九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一节的内容。在此之前的几个单元中学生已学习接触了中国传统绘画、传统工艺、丰富的民间艺术、古典园林艺术等方面的知识,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本节内容在系统梳理中国传统艺术的章节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在解读中国历史文化与艺术之间的关系上意义重大。为今后更进一步学习中国传统艺术打下基础。 五千年的历史源远流长,千差万别的居住环境形成了各具风情的民居建筑文化。中国民居建筑是传统建筑中的一种类型,在传统建筑中,民居的分布最广、数量最多、形式也最丰富。正是因为民居分布于全国各地,同时由于各民族的历史传统、生活习俗、审美爱好以及各地的自然条件、地理环境的不同,使得各地民居在平面布局、结构方式、造型装饰等也就各不相同,呈现出淳朴自然的各自特色。本课不仅带领学生领略各地民居的整体布局特色,还逐一展示了马头墙窗棂、瓦当、斗拱等建筑构件之美。
学情分析
初三学生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并且能在教师的引导下选择适当的手段和方法表达自己的学习体会。小学美术教材有很多绘画、欣赏艺术、工艺美术类的知识,学生对形式美有一定了解,但是对建筑类的课程开设很少,接触也不是很多,所以学生对本课有一定的新鲜感和兴趣。
教学目标
1.感受我国古城古镇建筑外观造型、构件群体布局之美 2.对我国古城古镇建筑进行赏析和评述提高对我国古城古镇建筑的欣赏感受能力 3.体会我国古城古镇建筑的文化内涵,提升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了解我国古城古镇建筑的外观造型、建筑结构、群体布局等艺术特点 2.难点:全面归纳概括古城古镇建筑的艺术特点
教学方法
讲授法,提问法,欣赏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新知导入 展示不同风格的古城古镇建筑,说一说:你最喜欢哪种建筑风格 为什么 (二)新知讲解 1.欣赏古城古镇建筑的外观造型,观察这些建筑的美体现在哪些方面 古城古镇建筑的美,体现在: 整个城镇或建筑物的布局上,也体现在屋顶、门窗、墙壁等建筑物的构件上。 2.播放视频:了解北京四合院和徽派建筑的特点 北京四合院: 四面连接,中心庭院 游廊相接,私密性强 形制规整,对称布局 尊卑有序,等级分明 徽派建筑: 粉墙黛瓦,高大马头墙 楼间距小,布局紧凑 中有天井,屋脊陡 木架结构 3.讨论:结合课本上小辞典,整体了解建筑构件的特点,感受构件之美 瓦当:陶制瓦筒顶端下垂的特定部分,其样式主要有圆形和半圆形两种。 斗拱:我国古代木结构建筑上特有的支承构件。“斗”即上部凿有槽口的方木垫块。“拱”为置于斗上的横木。 窗棂——即窗格。 门框——门扇四周固定在墙上的框子。 门楣:正门上方门框上部的横梁,一般用粗重实木制成。 古代,只有朝廷官吏府邸才能在正门之上标示门楣,一般平民百姓家是不准有门楣的。 隔扇:用以隔断室内空间的活络门扇。门扇上部为镂空窗格,由几何图案、景物花纹组成。 铺首:门扉上的环形饰物,大多呈兽首衔环之状。 抱鼓石:位于宅门入口、形似圆鼓的两块人工雕琢的石制构件。 抱鼓石是古代标志主人等级和身份地位的门庭装饰艺术品。 柱础:柱子下面安放的基石,对防止建筑物塌陷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柱础有鼓形、瓜形、花瓶形等多种样式。 铺地:我国传统庭院、园林中用仄砖、卵石、瓦片、瓷片等材料铺砌的路、径。 马头墙:亦称“叠落山墙”“封火山墙”,是我国江南民居喜用的建筑形式。 匾额:悬挂于门屏上作装饰之用。反映建筑物名称和性质,表达人们义理、情感之类的文学艺术形式。 楹联:写在纸上、布上或刻在木头上、柱子上的对偶句,言简意深,对仗工整,是一字一音中文语言的独特艺术形式。 (三)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了解了古城古镇的建筑,感受到了建筑之美,以后大家有机会可以到当地去亲身感受这些辉煌建筑的魅力。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古城古镇建筑的历史文化和艺术特色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但由于条件限制,未能进行实地考察。
板书设计
古城古镇考察 1.建筑特点 北京四合院 徽派建筑 2.构件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