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美术上册教学设计
4.2民俗文化展
课型 综合·探索 课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不同的民俗活动,学习民俗与美术的关系 2.通过欣赏和探究,了解民俗文化的特点 3.感受中国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了解我国民俗文化的多元化和艺术性,热爱中华传统民俗文化 2.难点:了解民间美术与民俗文化的密切关系
教学方法
讲授法,提问法,欣赏法
教学过程
(一)新知导入 谜语:三人同日去观花--打一传统节日 (春节) (二)新知讲解 1.什么是民俗 民俗是人们在长期生活过程中所形成的民间风俗习惯。如:春节、清明等过节方式;婚丧嫁娶中的各种祭庆活动;民间、宗教信仰中的仪式等。同时它也是一个民族的文化象征。 2.观看视频:了解春节 ①春节的由来 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每到除夕便出来伤害人类和牲畜。有一年人们上山躲避年兽时遇到一位老人,他告诉人们“年”害怕红色、火光和爆炸声,所以为了驱赶它,便有了贴春联、放鞭炮等活动,以吓退“年”。后来这个风俗越传越广,最后成了中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春节。 ②春节的民俗:拜年,贴春联,包饺子、拜年、放鞭炮、压岁钱、舞龙舞狮,扭秧歌…… 买年货:在春节置办年货是中国寻常百姓家不可或缺的头等大事,包括吃的、穿的、玩的、用的等等,总之春节所必须的物品,统名之曰“年货”。 大扫除:春节到来前,家家户户都要进行大扫除,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贴春联:春联,又叫春贴、门对、对联等 ,每逢春节,家家户户都要挑漂亮的红春联贴于门上,辞旧迎新,增加喜庆的节日气氛。同时也表达了中国劳动人民希望避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包饺子:饺子是春节不可缺少的节日食品。饺子形如元宝,寓意“招财进宝”,此外饺子有馅,便于人们把各种吉祥的东西(如硬币、糖、花生等)包到馅里,以寄托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祈望。 放鞭炮: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噼里啪啦的爆竹声除旧迎新,驱赶年兽。寄托了中国劳动人民迎祥纳福的美好心愿。 吃年夜饭:年夜饭,特指年尾除夕(春节前一天)的阖家聚餐。在外工作、学习的亲人都会在除夕来临之前回到家和家人团聚。这顿饭是年尾对一家人来说最重要的一顿晚餐。 拜年:拜年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 压岁红包:春节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长辈可将红包压岁钱发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在民俗文化中寓意辟邪驱鬼,保佑平安。 3.什么是民间美术 民间美术是劳动人民创作的,用以表达审美理想、美化环境、丰富民间风俗活动和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及流行的美术。 4.民间美术的种类:皮影戏,剪纸,年画,面塑…… 年画是中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的希望。年画,和春联一样,起源于贴门神画的民间习俗。 皮影戏又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以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我国各地皮影造型非常丰富,反映了许多当时的民俗事象,如生活、起居 、服饰、社火以及祭祀等。 剪纸是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刻花纹,用于装点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动的民间艺术。如在衣裤上绣鱼、牡丹等,在门上、墙壁上张贴福字、龙凤吉祥团花等,寓意福贵平安,吉祥如意等美好愿望。 5.民间美术与民俗的关系: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民间美术和民间生活、民俗息息相关。民间美术贯穿于整个民俗之中。 民俗在不断发展着民间美术,而民间美术则丰富着民俗礼仪的内容。二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民间美术中的吉祥图案与民俗有关,它往往采用象征与隐喻的手法,反映人们祈求吉祥安康、国富民强、世界和平的美好愿望。 民间美术中的色彩运用也与民俗有关。红色是我国人民心目中的喜庆驱邪色彩,因此,每逢喜庆节日,都会张贴红对联,挂红灯笼和红物件等。此外,黑、黄、青、白、红色,在我国还与阴阳五行学说有关,因此,我国民间美术往往都会运用这些色彩元素。 (三)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春节的一些习俗,也学习了民间美术与民俗的关系。民俗文化是我们民族文化的记忆,我们要学会珍视和保护这些文化艺术,让它们代代相传。
教学反思
本节课学生积极性很高,学生们对民俗文化很感兴趣,了解到了很多不同的民俗文化及民间美术与民俗的关系,听课效率也得到了提高。
板书设计
民俗文化展 1.春节的民俗 2.民间美术与民俗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