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学科能力水平展示
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表述题)两部分,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
一、积累运用(12分,每小题2分)
1.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惩罚(chěng) 星宿(xiù) 因地制宜(zhì) 忍俊不禁(jīn)
B.栈桥(zhàn) 附和(hè) 根深蒂固(dì) 谈笑风生(shēng)
C.诀别(jué) 木讷(nè) 脍炙人口(kuài) 妇儒(rú)皆知
D.庇护(bì) 遒劲(jìn ) 叱咤风云(zhà) 引经剧(jù)典
2.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撒盐空中差(大致,差不多)可拟(相比)。 《咏雪》
B. 野芳(香花)发而幽香,佳木秀(茂盛,繁茂)而繁阴。 《醉翁亭记》
C.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全)白。 湖中焉得更(还)有此人。《湖心亭看雪》
D.中间(夹杂)力拉(用力拉)崩倒之声。 《口技》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相濡以沫的老伴去世,对于我这个年已九十且神经衰弱的老人,真像天塌了一样。B.这位文学老人被誉为“农民诗人”,他最善于在田间地头和锅台灶边捕风捉影,从普通百姓的日常小事中发现劳动之乐、生活之趣和人性之美。C.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D.现在很多中学生在学校里见到老师都能亲切问好,而见到烧锅炉的、打扫厕所的和食堂打饭的工人师傅,却都不屑一顾。
4.下列诗文默写与原文一致的一项是( )
A.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乐在其中矣。”(《论语?子张》)
B.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杜甫《望岳》)
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D.古道西风瘦马,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词性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形容词)
B.原来就是这么一回事!(代词)
C.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副词)
D.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介词)
6.下列标点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
A.“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
B.“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C.它深信,乌云是遮不住太阳的,——是的,遮不住的!
D.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二、阅读《雪》完成7—10题(8分,每小题2分)
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博识的人们觉得他单调,他自己也以为不幸否耶?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 ,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蜡梅花;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胡蝶确乎没有;蜜蜂是否来采山茶花和梅花的蜜,我可记不真切了。但我的眼前仿佛看见冬花开在雪野中,有许多蜜蜂们忙碌地飞着,也听得他们嗡嗡地闹着。
孩子们呵着冻得通红,像紫芽姜一般的小手,七八个一齐来塑雪罗汉。因为不成功,谁的父亲也来帮忙了。罗汉就塑得比孩子们高得多,虽然不过是上小下大的一堆,终于分不清是壶卢还是罗汉;然而很洁白,很明艳,以自身的滋润相粘结,整个地闪闪地生光。孩子们用龙眼核给他做眼珠,又从谁的母亲的脂粉奁中偷得胭脂来涂在嘴唇上。这回确是一个大阿罗汉了。他也就目光灼灼地嘴唇通红地坐在雪地里。
第二天还有几个孩子来访问他;对了他拍手,点头,嘻笑。但他终于独自坐着了。晴天又来消释他的皮肤,寒夜又使他结一层冰,化作不透明的水晶模样;连续的晴天又使他成为不知道算什么,而嘴上的胭脂也褪尽了。
但是,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这样。屋上的雪是早已就有消化了的,因为屋里居人的火的温热。别的,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
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是雨的精魂……
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7.文章标题是“雪”,可是第一段却写了“暖国的雨”,对此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以暖国的雨的单调来衬托江南的雪的滋润美艳。
B.表达对暖国的雨的遗憾之情。
C.作者信手写来,体现了散文之“散”。
D.写暖国的雨为后面写朔方的雪埋下伏笔。
8.对文中划线句子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赞美江南的雨,雨死掉后生命并未终结,而是化为“朔方的雪”,完成生命的升华。
B.作者用朔方的雪的“孤独”来反衬江南雪的温情,用“死掉的雨”反衬南方雪的活力。
C.这句话总结全文,既赞美雨又赞美雪,雪是雨的精魂,雨是雪的坚强内核。
D.这句话是对朔方雪的赞美,歌颂了它面对严寒而又严酷的环境表现出的坚强、不屈不挠的精神。
9.对文章的表现手法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运用象征手法,比如“江南的雪”象征着美好事物和美好的理想。
B.先扬后抑,先赞美了南国的雪,再写北国的雪,突出南国的雪之可爱。
C.托物言志,借朔方的雪来赞美孤独的境遇下独自抗争的精神。
D.对比和衬托,如朔方的雪与江南的雪形成对比;以雪野的花草衬托雪的洁白美丽。
10.江南雪的特点以及作者对江南雪的态度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 滋润、美艳;喜爱、怀念 B. 柔媚、易逝; 留恋 伤感
C. 壮健、坚强;赞美、敬仰 D. 恬静、美好; 向往、追求
三、阅读《再塑生命的人》节选的文字,完成11~13题。
①老师安妮·莎莉文来到我家的这一天,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那是 1887 年 3 月 3 日,当时我才六岁零九个月。回想此前和此后截然不同的生活,我不能不感慨万分。
②那天下午,我默默地站在走廊上。从母亲的手势以及家人匆匆忙忙的样子,猜想一定有什么不寻常的事情要发生。因此,我安静地走到门口,站在台阶上等待着。
③下午的阳光穿过阳台的金银花,照射到我仰着的脸上。我的手指搓捻着花叶,抚弄着那些为迎接南方春天而绽开的花朵。我不知道未来将有什么奇迹会发生,当时的我,经过数个星期的愤怒、苦恼,已经疲倦不堪了。
④朋友,你可曾在茫茫大雾中航行过?在雾中神情紧张地驾驶着一条大船,小心翼翼地缓慢地向对岸驶去,心儿怦怦直跳,惟恐意外发生。在未受教育之前,我正像大雾中的航船,既没有指南针也没有探测仪,无从知道海港已经临近。我心里无声地呼喊着:“光明!光明!快给我光明!”恰恰正在此时,爱的光明照在了我的身上。
⑤我觉得有脚步向我走来,以为是母亲,我立刻伸出双手。可是,一个陌生人握住了我的手,把我紧紧地抱在怀中。我似乎能感觉得到,她就是那个来对我启示世间的真理、给我深切的爱的人——安妮·莎莉文老师。
11.对选文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第①段的第二句话,采用说明的表达方式,用准确的数字从侧面说明了我对那一天的难忘。
B.第①段的最后一句话预示着莎莉文老师的到来为我开启新的生活。
C.选文主要运用心理描写来刻画“我”的苦恼,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挣扎于不幸中的小女孩。
D.选文最后一段对于莎莉文老师的描写,只有“一个陌生人的手”和“紧紧地”拥抱,却揭开了她“爱”的面纱。
12.对第④段中画线的句子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A.这句话使用了比喻的修辞,从反面说明了受教育的重要性。
B.这句话表达了“我”陷于黑暗的无声的世界的焦躁。
C.这句话告诉我们只有明确人生的方向才能走向成功。
D.这句话与第③段的“愤怒、苦恼”遥相呼应。
13.下列诗句与“我”的心路历程最为相近的一项是
A.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B.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C.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D.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四、阅读《桃花源记》完成14—17题(8分,每小题2分)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4.下列各种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划线句中“忽逢”二字,准确地勾勒出幽美的桃花林无意间跳入渔人眼帘的情景,也为引出桃花源渲染了神秘的气氛。
B.第三段“乃大惊”是因渔人的穿着打扮与桃源中人完全不同,令他们感到惊奇异常,形象地表明了源中人与外界隔绝得久远。
C.第三段中“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一句为省略句,言简义丰,句中的“此人”指的是渔人。
D.第三段中划线句“不复出焉”说明了桃花源人安居乐业,也反映了他们饱受战乱之苦,对外界的战乱抱“厌而远之”的态度。
15.对于作者所表达的“世外桃源”般社会理想,理解正确的是( )
A.逃避现实,不受束缚,我行我素的“世外桃源”。
B.时而清晰,时而模糊,不能确定的社会理想。
C.带有怀古复古倾向的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理想社会。
D.富有前瞻性的人人安居乐业、丰衣足食的未来理想社会。
16.对文章的写法和语言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题目中的“记”是一种文体,此种文体多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抒情。
B.本文叙事以渔人进出桃源为线索,以时间先后为顺序。
C.本文叙事、摹景状物没有浓墨重彩的烘托和渲染,语言极为精炼简洁而又朴素自然。
D.本文叙事详略得当,详写了发现桃源的过程而略写了桃花源中的生活环境。
17.下列诗(文)名句所表达的人生追求与本文明显不同的一项是( )
A.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孟浩然《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B.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吴均《与朱元思书》)
C.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陆游《游山西村》)
D.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饮酒》)
五、阅读《登岳阳楼》完成18—20题(6分,每小题2分)
登岳阳楼(其一) 陈与义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苍波无限悲。
18.下列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写景,“帘旌不动夕阳迟”,描绘出一幅静谧的夕阳落山图,烘托了诗人登临时的悠闲、平静的心情。
B.颔联思昔抚今,忆“吴蜀”融入厚重历史感,说“徙倚”渗透个人怅惘情。
C.颈联“万里”与“三年”对举,分别从空间和时间跨度上道出了亡国之臣的无尽忧愤。
D.尾联情景相生,“风霜”既指秋色浓重,又与自己的“白头”相映衬,且暗示了当时政治局势的严峻。
19.对这首诗的主旨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七言律诗借景抒情,把家国之痛和身世之悲融于一体,抒情特点含蓄委婉。
B.抒发了诗人颠沛流离之苦、对国家的无限忧愁,以及老大伤悲的落寞情怀。
C.表达了作者晚年面对国破家亡的困境而产生的得过且过之感。
D.这首诗以虚写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国运好转的期盼。
20.与本诗颈联结构、内容最相似的一项是
A.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B.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C.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D.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第Ⅱ卷(表述题·共80分)
五、(10分)语言积累与运用填空题,完成21-25题。
21.补充诗句。(2分)
⑴ 月下飞天镜, 。 (李白《渡荆门送别》)
⑵ ,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22. 在信息化时代,汉字的电脑输入速度相当快捷,且易保存、修正。因此,不少同学不愿练字了,青少年的汉字书写差得令人担忧。你对此有何看法?请用简洁的语言劝导不重视书写的同学。(2分)
23. 请仿照下面画波浪线句子的内容和结构仿写两个句子。(2分)
人为什么要读书呢?书,可以唤醒沉睡的心灵,可以引领迷惘的灵魂。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崭新的世界。读艾青的诗歌,我坚定了不断前行的信念;读史铁生的散文,我鼓起了直面人生的勇气;读托尔斯泰的小说,我充满了对精神家园的憧憬…读书就像用麦管吮吸甘露,让人欣喜,让人着迷。
读 ,我 ;
读 ,我 。
24. 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垂髫是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髫,古代儿童头上下垂的短发)。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束发是男子 岁。弱冠是男子 岁。而立是男子 岁。不惑是男子四十岁(不惑,“不迷惑、不糊涂”之意)。知命是男子五十岁(知命,“知天命”之意)。花甲是六十岁。古稀是 岁。耄(mao)耋(die)指八九十岁。期颐指一百岁。(2分)
25. 阅读下面这则新闻,给新闻拟写一个恰当的标题。
新华网 2015年4月2日,国务院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过是当时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水污染防治工作的行动指南。
行动计划提出,到2020年,全国水环境质量得到阶段性改善,污染严重水体较大幅度减少,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持续提升,地下水超采得到严格控制,地下水污染加剧趋势得到初步遏制,近岸海域环境质量稳中趋好,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水生态环境状况有所好转;到2030年,力争全国水环境质量总体改善,水生态系统功能初步恢复,全国七大重点流域水质优良比例总体达到75%以上。
标题:
六、(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6-28题。
松江府通判许君传
[清] 刘大櫆
许君讳曾裕,少卓荦①有大志,年甫六龄,值母病笃,即知长跪祖庙之前,祷求至十余日不倦。稍长,从塾师受学,聪颖出其辈类,于书无所不读。后入赀补官,得通判松江水利船政。松江地滨海,旧设巡海之船,其名曰乌船。向者,通判监修,上下多侵渔。其船遇风辄坏。君独亲自验试,而其弊始除。先是,远人负贩至松江,松江奸民取其货,而负其价直不还。君至,惩其尤狡黠者数人,而负贩皆感泣。松江河道细狭,易至填淤。填淤则舟楫不通,而民田亦无以灌溉。故冬日水涸,用挑浚之工,其费皆出自民间,积至巨万。有司粗为兴筑,而浮消其费大半。君独以私一己之稇载②有限,而取万民之膏血甚多,于心不忍。乃亲量度深广,使其工不得尺寸有差。民咸呼舞,以为数十年来所未有,因即河边立石以纪其事。滨海失业之民多通海洋以逐利,禁之不止。君奉委巡察,而海船之私货,浮于口粮之外者至百余艘。君念穷民非有大奸,徒以无知嗜利而自致干纪之诛,必加详报,则己虽有获贼之誉,而死者不可复生。因潜请于布政辰公,恳其宽赦。辰公察君爱民出中心之诚,深为激赏。 (选自《续修四库全书?海峰文集》有删节)
【注】①卓荦(luò):卓越,突出。 ②稇(kǔn)载:满载,这里指牟利多。
2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值母病笃 ②向者,通判监修
③惩其尤狡黠者数人 ④咸度君当为朝廷显用
27.翻译下列句子(6分)
(1)稍长,从塾师受学,聪颖出其辈类,于书无所不读。
(2)君至,惩其尤狡黠者数人,而负贩皆感泣。
(3)乃亲量度深广,使其工不得尺寸有差。
28. 结合选文,你认为许曾裕具有哪些优秀品质?(4分)
七、(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9-33题。
杏荫井台 杨闻宇
①解放初年,村东,我家田地正中有一眼井,井台四周长着七株半搂粗的杏树。
②杏花破蕾,窝了一冬的麦子才起身;起身的麦苗拔节很快。待麦梢孕穗时,杏树便裹着密匝匝的绿叶,风儿俏皮地拨开叶子,会露出毛茸茸的、一咬能酸掉牙的青杏。麦黄时节,杏儿也黄了;黄杏还掩映在绿叶里,麦浪却千顷万顷,将金色的波浪绵延不断地推向远方的地平线上。村庄里上下翻飞的黄鹂焦急地鸣唱着“算黄算割”,父兄们便提捏着镰把,投入了一年一度最紧张的“龙口夺食”的夏收季节。因为太忙,父母对我们这班七八岁的孩童的吃、穿、玩、睡,是顾不得关照了。村巷里,我们捏着弹弓子乱窜,鸡狗都不喜欢;到田地里捡拾遗落的麦穗儿去吧,身边没个伴,捡不了几穗,便在烈日下伸懒腰,打哈欠,瞌睡就漫上来了。我排遣寂寞的地方,就是那井台上凉幽幽的杏荫之下。
③水一样的杏荫下,绽开一领破草席,脱下已露大脚趾的布鞋一扣当枕头,仰面朝天就躺下了。南风习习,绿叶筛动散碎的光影,入梦是极容易的,想不到的是那些顾不上收摘的黄杏,动不动就“啪”地摔一个下来,大概要证明自己熟透了吧,一摔地就从棱界上裂开个娃嘴似的缝儿,半露出衔着的紫褐色的杏核(这类离核儿的白瓤儿是又脆又甜的)。我肚皮朝天,睡姿不变,只需缓缓地伸开手去,就能从草席边捏一个搁进嘴里,美滋滋的味儿哟,简直没法形容。当然也偶有扫兴之时,倘是鼾声正匀,有某一个软杏“啪”地砸在脸颊上,那又当别论。总之,一觉醒来,周围三三两两,会跌落许多黄杏儿,小小的、黝黑的蚂蚁知道我也吃不进去了,于是就排成长队,以杏上的裂缝儿为大门,到那金黄色的宝库里尽兴地咂取享受……
④“腊炙羊肉嘞!羊肉腊炙的!”地头南边尘土飞扬的土路上,走着一个右臂携着平底筐的汉子,走几步就喊几声,唱歌一样好听。
⑤乡下,长年间难得见荤。我咽了口唾沫,倏地站起身来;可爸爸正在北垄上光着膀子割麦,寻上去也没有钱。我麻利地脱下小褂儿,铺在地上,失急慌忙地捡了十多个染有红点儿的黄杏,斜插过麦茬地,朝土路上截了过去……
⑥腊炙肉,摆在筐里的平底木盘上,白纱布苫遮住多半边,露出的几块红光闪闪。卖肉的人瘦高个,五十大几年纪,唇上两撇八字形的细细的黄胡子,短衫儿敞开着前襟,胸部肋骨一条一条的,深凹的两眼格外有神。见我摊开杏儿,便问道:“换肉吃么?”我点点头。他迟疑了一下,在路畔青草上放下提篮,抽出尺把长明锃锃的刀子,割豆腐那样切下了鸡蛋大小的一块肉,我并拢双手,肉轻轻地搁在了我的掌上。他揩揩手收拾杏儿时,才发现杏子全裂开了半边,缝里又爬满了黑蚂蚁,照着缝儿使劲吹了几下,蚂蚁也吹不掉。他咽了一口唾沫,无可奈何地摇摇头:“小兄弟,我不要你这杏儿了。”他拍拍双手,提起我的小衫儿抖了抖尘土,替我搭在肩膀上,我盯着捧在手上的腊肉:“哪?哪咋办呢?”我回望了井台一眼,“我会上树,上去给你摇好的吧!”他携起路畔的筐篮,摇了摇头:“算啦。咱俩交个朋友吧,这块肉送给你啦。”说罢,便起身赶路了。道上尘埃厚厚,一脚踩下去,扑起一团烟尘,他的鞋和下半截裤筒染成了浑黄色……
⑦我已经要走近井台了,卖肉的忽然又回头喊道:“喂!小家伙!”我的心猛儿一跳:莫非后悔了,想要回他的肉!
⑧“静静地在杏荫下玩儿,别到井沿边去。大人离井台子远,你可别掉进井里噢!”天热,他那声音已有些沙哑。
⑨“好——的!”我踮起脚尖大声回应他。
⑩四野茫茫,烈日炎炎,他那细瘦的身影渐渐地远了,远了……
“腊炙羊肉嘞!羊肉腊炙的!”又是杏黄麦收时节,伫立在那片杏荫之下,地平线上的热风,似又将那有些沙哑的吆喝声隐隐约约地传了过来。
29.仔细阅读文章第②段中的画线句,回答下面的问题。(4分)
(1)从画线句看,导致“我”寂寞的两个原因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回答,每个原因不超过5个字。
答:
(2)联系全文,揣摩作者这样写的用意并作简要说明。
答:
30.文章第③段中的画线句,请简要赏析。(2分)
小小的、黝黑的蚂蚁知道我也吃不进去了,于是就排成长队,以杏上的裂缝儿为大门,到那金黄色的宝库里尽兴地咂取享受……
答:
31.文中有多处细节写出了“我”对腊炙羊肉的渴望,请分点罗列其中的四处。(3分)
答:
32.文章第⑨、⑩、(11)三段文字蕴含了“我”丰富的情感,请选择其中一段作简要分析。(2分)
答:
33.“杏荫”在文中多次出现,它有怎样的内涵?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3分)
答:
九、(2分)书写
34.请将下面一句话,用正楷字或行楷抄写在田字格内。(2分)
忧劳兴国,逸豫亡身。
十、(4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唐朝崔曙《九日登仙台》诗:“且欲近寻彭泽宰,陶然共醉菊花杯。”本谓酣畅地饮酒而醉。后以“陶醉”谓沉醉于某种事物或境界里面。请以“ 让我陶醉”为题 ,补足题目,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作文。
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2.要有真情实感,不得抄袭和套作。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信息。
600
九年级语文下学期抽测题参考答案
一、1.B 2.D 3.B 4.C 5.D 6.A
二、7.C 8.D 9.B 10.C
三、11.A 12.C 13.D
四、14.B 15C 16.D 17.A
五、18.A(解析:应为“烘托了诗人伤悲落寞的情怀”,而不是“悠闲,平静的心情”。)19.B(解析:A.应为“这首七言律诗借景抒情,把自然之景、家国之痛和身世之悲融于一体。” 抒情主要特点不应是“含蓄”,而是直接抒情。C.没有表达得过且过的情怀。D.没有采用虚写手法,也未表达期盼之意。)20.D
六、21. 云生结海楼 路漫漫其修远兮
22. 【答案】信息化时代,我们仍然要认真练字,要写得一手好字(1分)。汉字是华夏民族几千年的文化瑰宝,汉字的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灿烂的传统文化,练好字,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1分);或“字如其人”,一手好字能体现一个人的良好素质,即所谓“公公正正写字,堂堂正正做人”。
23示例:读冰心的诗歌,我感悟了纯真细腻的情感;读培根的随笔,我体会到了透彻深邃的哲理:读傅雷的家书,我学到了谦虚严谨、积极向上的做人道理,读高尔基的小说,我拥有了战胜坎坷命运的力量;读鲁迅的诗集,我获得了生命不止,战斗不息的坚韧意志;读陆游的诗词,我树立了忠诚爱图、抗敌立功的志向。
24.十五岁;二十岁;三十岁;七十岁。
25.示例:《国务院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紧扣新闻内容,符合新闻标题要求即可)
七、26.严重 先前 狡猾 推测 (每小题1分)
27.(1)等到长大后,他便跟随私塾先生接受学习,聪明智慧超出了同龄人,对于书籍无所不读。(2分)
(2)许君到了之后,惩处了其中的几个最狡猾奸诈的人,那些挑着货物贩卖的人都此都感激涕零。(2分)
(3)于是,他亲自丈量河道的纵深和宽度,命令工匠们在尺寸上不得有丝毫差距。(2分)
28. 小时候聪颖异常,酷爱读书,志向远大,孝顺,出任通判之职以后,清正为民,执法严明,具有爱民如子的仁厚品德,渴望建功立业。(4分,答出四点即可)
【参考译文】
许君讳名曾裕,表字仑高,又字南湖,是桐城人。许君年少时便有超绝的大志向。他刚满六岁那年,母亲病重,就知道长跪在祖庙祭坛前,连续十几天为母亲祷告祈福,未见丝毫倦意。等到长大后,他便跟随私塾先生接受学习,聪明智慧超出了同龄人,对于书籍无所不读。然后,他的父亲因为正直诚信被同族人所怨愤,惹上了官司,(冤屈)十多年都得不到申述,最终满怀愤懑地死去。许君对于此事始终不能释怀,多次向官府控诉,又过去了十几年,公理才开始得到了伸张。然而许君的精力和雄心都因这件事而消失了一大半了。没有任何收获啊,他于是花费了一些财物候补官职,谋得松江水利船政通判一职。松江地处海滨,过去专门添置有用于巡海的船,这种船叫乌船。从前的通判监督修理,官府上下几乎都从中谋取暴利。修出来的那些船却一遇到大风立马就会损坏。许君独自一人亲自检验调试,乌船的毛病才得以根除。在这之前,很远的商人都挑着货物到松江来贩卖。松江那些奸诈的商民强取他们的货物,却违背货物本身的价值不给予支付。许君到了之后,惩处了其中的几个最狡猾奸诈的人,那些挑着货物贩卖的人都此都感激涕零。松江的河道细小狭长,很容易导致填塞淤积。一旦河道填塞淤积,那来往的船只便不能通航,老百姓的田地也就没有办法得到灌溉。所以,在冬天河水枯竭之时,当地征用疏浚河道的民工,这项费用都是从民间收取的,累积下来有上万。官府马虎地去兴修筑造,但超过了其应该的耗费有许多。唯独,许君认为让一个人去谋取更多的私利是有限度的,而占取了老百姓的许多血汗,内心无法忍受。于是,他亲自丈量河道的纵深和宽度,命令工匠们在尺寸上不得有丝毫差距。百姓为此都称道欢呼,认为这是几十年来都从未有过的事,于是就在河道旁边立了一块碑,用来记录这件事。沿海失业的百姓有许多通过出海来获取利益,这种现象久禁不止。许君奉命对此进行督察,那些装载私贩的货物超过口粮的海船竟有一百多艘。许君想到都是一些贫苦之人而非大奸大恶之人,只是因为无知贪图利润而招致犯法。他觉得一定要加以详细禀报,虽然自己有捕获犯人的名誉,但是人一旦处死就不可能复生。于是,他悄悄地拜见布政使辰公,请求他能宽恕赦免他们。辰公深知许君是发自内心地体恤百姓,对此深为赞赏。(后来)上级准备讨论把许君调任其他地方,但他因此在这一年生了病,六月十八日这一天在他松江的官舍中死去,享年五十八岁。当初许君年轻时,胸怀壮志背负雄心,想要为国家建功立业。那些和许君相知的士大夫们,都估计许君将来必定会被朝廷重用。然而他却遭受家庭诸多变故,不能实现他的抱负。等到他当官时,拿着俸禄过着一种闲散的生活,只是在老百姓中间奔走烦闷。既然被士大夫所了解,差不多就有能够施展抱负的地方了,却不曾想最终死去。难道这确实是命数?即使这样,把许君的施政功绩与当世那些地位显赫、凭借权力足以有所作为的官员相比,许君难道比他们欠缺吗?哎,真得很可悲啊!
八、29.(1)没人喜欢(关心、照顾);没人陪伴。(2分)(2)这样写意在强调“我”没人关心的寂寞,引出下文写“我”在杏荫井台所获得的快乐,为突出汉子对“我”的关爱作铺垫。(2分)
30.比喻、拟人。答案示例一:作者从儿童视角出发,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有裂缝的杏儿比作开了大门的宝库;同时又赋予蚂蚁以人的心理与行为,写出它们成群结队尽情享用杏儿的情景,突出了杏儿味美的特点,描写具体生动,富有童趣。答案示例二:(1)比喻,作者把有裂缝的杏儿比作开了大门的宝库,形象地写出其开裂、甜美的特点。拟人,作者赋予蚂蚁以人的心理与行为,形象地写出其成群结队聚集在裂缝处品尝果肉的情景,突出了杏儿的味美。(2分)
31.答案示例:“我”咽了口唾沫;倏地站起身来;(吆喝声)像唱歌一样好听;麻利脱下布褂去捡拾杏儿(换羊肉的迫切);斜插过麦茬地,朝土路上截过去(怕赶不上汉子);羊肉红光闪闪(色泽诱人);并拢双手接受羊肉;盯着捧在手上的腊肉;心猛儿一跳,担心汉子后悔,把肉要回去。(3分)
32.答案示例:第⑨段:“踮起脚尖、大声回应”表明“我”努力想让汉子知道“我”会听从他的关照,表现了“我”对他的理解和感激。第⑩段:“四野茫茫,烈日炎炎”与汉子“细瘦的身影”形成强烈反差,暗示汉子生活艰辛,体现了“我”对他的怜惜之情;“远了,远了……”,用反复手法,写出“我”目送汉子渐行渐远的情景,表达了对他的感激与不舍之情。第(11)段:写“我”重回杏荫之下,似又听到汉子的叫卖声,说明“我”至今仍会想起汉子,表达了“我”对他的感激与怀念之情。(2分)
33.①杏荫给“我”带来的清凉;②杏荫给“我”带来的快乐;③汉子给“我”的关爱呵护。(3分)
九、略
十、(40分)从内容、表达、文面三个方面综合评分。可分为以下几类卷:
满分卷:40分(3%——5%)
一类卷39-35分(40%左右); 二类卷34-30分 (30%左右);
三类卷29-25分(20%左右); 四类卷24-17分。(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