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诫子书 课件(共2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6 诫子书 课件(共2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2-11 22:27: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16 诫子书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其代表作品,能流畅地朗读并背诵全文,理清文章思路。(重点)
2.学习文章抓住景物特点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及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描写景物的方法;理解寓情于景的写法。(难点)
3.感悟作者对春天的热爱、赞美之情,激发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重点)
背景链接
本文选自《诸葛亮集》卷一(中华书局2009年版)。《诫子书》是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诸葛亮晚年写给8岁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它可以看作是诸葛亮对自己一生的总结。诸葛亮也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此书信中。通过这些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如此深切。特别是他在《诫子书》中对道德、修养、教育方法的重视,更值得我们今天对加强自身修养和后代教育的重视。
文体知识
一般由称谓、问候语、正文、结尾、署名、日期所构成。称谓,在首行顶格的位置写称谓,后加冒号。为了表示尊敬、亲切,可在称谓前加上“尊敬的”或“亲爱的”等词。这由写信人与收信人关系的亲疏远近而定。问候语,第二行开头空两格写问候语。运用礼貌语言,使收信人感到亲切、受尊敬。
长者多问候身体,中年人多问候事业和家庭,青年人多问候爱情和学业,少年儿童多祝愿健康成长。
写 信
正文,另起一行空两格写,一般一件事一段,注意要分层次叙述清楚,简洁清晰,语言要求准确通俗,明白如话,不要做过多、过深的修饰,已免造成对方难于理解。结尾,要根据收信人的身份,写表示祝愿的话,以示礼貌。一般性的祝词“此致”
“敬礼”,格式是另起一行空两格写“此致”,下一行顶格写“敬礼”。给长者的信往往写“祝您健康长寿”,给朋友写“祝工作顺利”,给晚辈写“祝你学习进步”。署名和日期,最后两行靠右写写信人的姓名,姓名正下方写写信日期。根据写信人与收信人的关系,在姓名前可表明身份,如“学生××”、“儿××”等。
千古良相诸葛亮,他一生立志“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为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更以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高风亮节言传身教,惠及子女。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诫子书》,聆听他对子女的谆谆教诲。
字词学习
◆生难字
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
字词释义
品德高尚的人。
操守、品德。
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明确志向。明,明确、坚定。
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
达到远大目标。致,达到。
增长才干。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放纵懈怠。淫,放纵。慢,懈怠。
振奋精神。励,振奋。
轻薄浮躁。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险,轻薄。
修养性情。治,修养。
岁月。
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
又怎么来得及。复,又。何及,怎么来得及。
疾行,指迅速逝去。
终于
接触社会
枯枝败叶
◆古今异义
夫君子之行
夫君子之行
非宁静无以致远
古义: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
今义:丈夫
古义:操守、品德
今义:行为,行动
古义: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 今义:指环境安静
非学无以广才
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
古义:增长
今义:广泛;宽广
险,古义:轻薄 今义:危险,惊险
治,古义:修养 今义:治理
古义:疾行,指迅速逝去
今义:奔驰,奔跑
◆一词多义


意与日去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静以修身
歌以咏志
可以为师矣
消失
离开
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的目的
介词,用
介词,凭借
◆词类活用
非学无以广才 :
非志无以成学:
非宁静无以致远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广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成
形容词做名词,远大的目标
◆文言句式
倒装句: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宾语前置,即“以静修身,以俭养德”)
课文解读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仔细阅读这句话,思考:
1.诸葛亮写这封信以“君子”做榜样,用意是什么?
2.“俭以养德”与“静”有何关系?
因为古代的君子是指品德高尚、学有所成的人,是一般人学习效仿的榜样。诸葛亮希望儿子也能成为一名君子。
1.诸葛亮写这封信以“君子”做榜样,用意是什么?
因为节俭方可清心寡欲,避免浪费。这就要求人们的内心世界始终保持宁静,不会为贪图丰厚的物质享受而分神劳力。“俭以养德”是建立在“静”的基础上的美德。
2.“俭以养德”与“静”有何关系?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仔细阅读这句话,思考:
作者认为“静”与“学”之间的关系是什么?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
要想有才学必须通过学习,而求学的过程之中又必须有“静”心,如果一个人“淫慢”“险躁”,无静心,无恒心,则是求学与修身之所忌。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仔细阅读这句话,思考:
这句话有什么含义,作者是从什么角度阐述的?
这句话的含义是年华易逝,流年似水,如果不珍惜时光,必将碌碌无为,老大徒伤悲,到那时就悔之晚矣。作者从反面阐述,劝诫儿子。
深入探究
1.本文中作者认为成才成学的条件是什么?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志、学、才。作者主张以俭养德、以静求学、以学广才,这三者是缺一不可的。志是成才的前提和基础,但志向的培养又必须修养道德,造就人才必须从静与俭的修养开始。
结构梳理
艺术特色
1.观点鲜明,层次清晰。
本文在修身、立志、为人处世方面提出了明确的观点,分析了学与静、才与学、学与志等方面的关系,观点鲜明,说服力强。再如,从“静”的重要性上看,因为节俭方可清心寡欲,避免浪费。这就要求人们的内心世界始终保持宁静,不会为贪图丰厚的物质享受而分神劳力。“俭以养德”是建立在“静”的基础上的美德。文章层次十分清晰。
2.正反阐述,对比鲜明。
文章从正(静)反(躁)两方面论证了治学、修身的条件,劝诫儿子惜时并有所为。同时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对比鲜明。
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一、小组合作,借助注释疏通文意,互相质疑解难,尝试翻译课文。
品德高尚的人的操守,以宁静专一来提高自身修养,以俭朴节约来培养自己的高尚品德。不内心恬淡、无慕名利,无法明确自己的志向;不平和清静、集中精神,无法达到远大的目标。
学习必须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人们的才能必须从不断地学习之中积累。不下苦功学习,没有其他办法能够使自己的才干得到增长;不意志坚定不移,没有其他办法能够使自己的学业有所成就。放纵懈怠就不能够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够修养性情。年纪随同时光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就会变成年老志衰,没有用处之人,(这样的人)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只能够悲伤地困守在自己的穷家破舍之中,(那时知道要悔过)又怎么来得及!
二、说说你对以下两句话的理解。
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1.以宁静专一来提高自身修养,以俭朴节约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
2.不内心恬淡、无慕名利,就无法明确自己的志向;不平和清静、集中精神,就无法达到远大的目标。
四、课文句式整齐,读来朗朗上口。试为下列句子划分节奏,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文言文的韵律美。
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3.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4.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3.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4.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