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0张PPT)
专题二 文言文阅读
古诗文阅读精讲
教材39篇文言文梳理
2025年中考语文主题训练
七年级上册
第1篇 咏雪《世说新语》
原文呈现 参考译文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 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 雪骤 ,公欣然曰:“白雪纷纷 何所似 ”兄子胡儿曰:“撒 盐空中差可拟 。” 谢太傅在一个寒冷的雪天把家里人聚集在
一起,跟小辈谈论文章的义理。一会儿,雪下
得急了,太傅高兴地说:“白雪纷纷扬扬,像
什么 ”他哥哥的儿子胡儿说:“把盐撒在空
中,大体可以(与之)相比。”
原文呈现 参考译文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 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 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 也。 他哥哥的女儿(谢道韫)说:“不如说像柳絮
乘风起舞。”太傅高兴地笑了起来。(谢道
韫)是太傅的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
之的妻子。
【全文主旨】本文通过客观叙述谢家儿女在一次家庭聚会中咏雪一事的始
末,表现了谢道韫的文学才华和聪明机智,同时也透露出谢家家庭生活的
雅趣和轻松愉快、富有文化气息的家庭氛围。
【重点课下注释】
①内集: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 ②文义:文章的义理。
③俄而:不久,一会儿。
④骤:急。 ⑤何所似:像什么。 ⑥差:大体。
⑦拟:相比。 ⑧未若:不如,不及。 ⑨因风:乘风。因,趁、乘。
第2篇 陈太丘与友期行《世说新语》
原文呈现 参考译文
陈太丘与友期 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 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 元方:“尊君在不 ”答曰:“待君久 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 与人期行,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
间是正午时分。过了正午(朋友)仍没
有到,太丘丢下(他)而离开,离开后
(朋友)才到。陈元方当时七岁,在门
外嬉戏。客人问元方:“令尊在不在?”
(元方)回答说:“(我父亲)等您很
久(您)都不到,已经离开了。”友人
(听了)便生气地说:“真不是人啊!
和我相约同行,
原文呈现 参考译文
相委 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 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 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 之。元方入门不顾 。 (却)丢下我走了。”元方说:“您和我
父亲约定的时间是正午。到了正午还没
到,就是不守信用;对着儿子骂他的父
亲,就是没有礼节。”友人感到羞愧,
下车来拉元方。元方(径直)走进家
门,不回头看。
【全文主旨】本文记述了陈元方与来客的对话,表现了陈元方的聪慧明
理、正直不阿,告诫人们办事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
【重点课下注释】
①期:约定。 ②舍:舍弃。 ③去:离开。
④乃:才。 ⑤不:同“否”。 ⑥委:舍弃。
⑦家君: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 ⑧引:拉,牵拉。 ⑨顾:回头看。
第3篇 《论语》十二章
原文呈现 参考译文
子曰:“学而时习 之,不亦 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 乎 ” (《学而》) 孔子说:“学习了,然后按时温习,不是
很愉快吗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
很快乐吗 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
也是有才德的人吗 ”
曾子曰:“吾日三省 吾 身:为人谋而不忠 乎 与朋友 交而不信乎 传 不习乎 ” (《学而》)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进行自我检查:
替人谋划事情是不是竭尽自己的心力呢
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信呢 老师传授的知
识是不是复习了呢 ”
原文呈现 参考译文
子曰:“吾十有 五而志于学,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五十 而知天命 ,六十而耳顺,七十而 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 政》) 孔子说:“我十五岁时,有志于做学问;
三十岁时,能有所成就;四十岁时,心里不
再感到迷惑;五十岁时,知道上天的意旨;
六十岁时,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七十岁
时,我就可以顺从意愿,但也不会越过法
度。”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 矣。”(《为政》)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
新的理解和体会,凭借(这一点)就可以
做老师了。”
原文呈现 参考译文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 不学则殆 。”(《为政》) 孔子说:“只学习却不(认真)思考,
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思考却不
学习,就会感到疑惑。”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 瓢饮,在陋巷,人不堪 其忧,回也 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 也》) 孔子说:“多么高尚啊,颜回!一箪饭,一
瓢水,住在简陋的巷子里,别人不能忍受那
种困苦,颜回却不改变他自有的快乐。多
么高尚啊,颜回!”
原文呈现 参考译文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 之 者,好之者不如乐 之者。” (《雍也》) 孔子说:“懂得某种学问和事业的人不
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研究这
种学问和事业为快乐的人。”
子曰:“饭疏食 ,饮水,曲肱 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 富且贵,于 我如浮云。”(《述 而》) 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
枕头,乐趣也就在其中了。用不合乎正义
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浮云
一样。”
原文呈现 参考译文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 而从之,其不善者 而改之。”(《述而》) 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
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选择他们的优点
来学习,如果自己有与他们一样的缺点,就
加以改正。”
子在川上曰:“逝 者如斯 夫 ,不舍昼夜。”(《子 罕》) 孔子在河边说:“逝去的一切像河水一
样流去,日夜不停。”
子曰:“三军 可夺帅也,匹夫 不可夺 志也。”(《子罕》) 孔子说:“军队可以改变其主帅,平民
百姓的志向却是不可改变的。”
原文呈现 参考译文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 问而近思,仁 在其中矣。” (《子张》) 子夏说:“广泛地学习且能坚定志向,
恳切地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事情,仁德
就在其中了。”
【全文主旨】本文从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个人修养等方面告诫人们应该 有谦虚好学的态度和勤学好问、实事求是的精神,要明白温故知新、学思 结合、学以致用的道理,以及修养道德、为人处世的一般原则,对后世的教 育、教学有着深远的影响和借鉴意义。 【重点课下注释】
①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子。 ②时习:按时温习。时,按时。
③不亦说乎:不亦……乎,常用于表示委婉的反问。说,同“悦”,愉快。
④愠:生气,恼怒。 ⑤君子:指有才德的人。
⑥吾:人称代词,我。 ⑦日:每天。
⑧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三,泛指多次。一说,实指,即下文所说的三
个方面。省,自我检查、反省。
⑨为人谋:替人谋划事情。 ⑩忠:竭尽自己的心力。 信:诚信。
传:传授,这里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立:立身,指能有所成就。 惑:迷惑,疑惑。 命:命令。
从心所欲:顺从意愿。 逾矩:越过法度。逾,越过。矩,法度。
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殆:疑惑。
堪:能忍受。 者:代词,……的人。 好:喜爱,爱好。
乐:以……为快乐。 饭:吃。 疏食:粗粮。
肱:胳膊上从肩到肘的部分,这里指胳膊。 于:介词,对,对于。
焉:于此,意思是在其中。 善者:好的方面,优点。
川上:河边。川,河流。 逝:往、离去。
斯:代词,这,指河水。
夫:语气词,用于句末,表示感叹。 三军:指军队。 夺:改变。
笃志:坚定志向。笃,坚定。 切:恳切。 仁:仁德。
第4篇 诫子书[三国]诸葛亮
原文呈现 参考译文
夫君子之行,静以 修身,俭 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 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 学也,非学无以广 才,非志无以成 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 则 不能治性。年与时驰 ,意与日 去,遂成枯落 ,多不接世,悲守穷庐 ,将复何及! 有道德修养的人,(应)以屏除
杂念和干扰来修身养性,以节俭来培
养品德。不能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就没办法明确志向,不能集中精神,
就没办法达到远大目标。
原文呈现 参考译文
夫君子之行,静以 修身,俭 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 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 学也,非学无以广 才,非志无以成 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 则 不能治性。年与时驰 ,意与日 去,遂成枯落 ,多不接世,悲守穷庐 ,将复何及!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源于学
习,不学习就没办法增长才干,不立
志向就没办法成就学业。放纵懈怠就
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
性情。
原文呈现 参考译文
夫君子之行,静以 修身,俭 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 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 学也,非学无以广 才,非志无以成 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 则 不能治性。年与时驰 ,意与日 去,遂成枯落 ,多不接世,悲守穷庐 ,将复何及! 年纪随同时光而迅速逝去,意志随同
岁月而丧失,最终人年老志衰,没有
用处,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只
能悲哀地守在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
里,到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全文主旨】诸葛亮通过这封家书劝勉儿子勤学励志、修身养性要从“淡
泊”“宁静”做起,切忌“淫慢”“险躁”,在生活中要勤俭节约并珍惜时间,字里
行间渗透着诸葛亮对儿子的殷切期望。
【重点课下注释】
①夫: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 ②静: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
③以: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
④淡泊: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⑤无以: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没办法。
⑥明志:明确志向。
⑦致远:达到远大目标。 ⑧广:增长。 ⑨淫慢:放纵懈怠。
⑩励精:振奋精神。 险躁:轻薄浮躁。 治性:修养性情。
驰:疾行,指迅速逝去。 枯落:凋落,衰残。比喻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
穷庐: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
第5篇 狼[清]蒲松龄
原文呈现 参考译文
一屠 晚归,担中肉 尽,止 有剩骨。途中两 狼,缀 行甚远。 一个屠户傍晚回家,担子里的肉卖完了,只
有剩下的骨头。路上(遇到)两只狼,紧跟着
(屠户)走了很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 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 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 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 并驱如故 。 屠户害怕了,把骨头投给狼。一只狼得到骨
头停下了,另一只狼仍然跟从。(屠户)又投骨
头给它,后得到骨头的狼停下了,可是先得到骨
头的狼又跟了上来。骨头已经没有了,但是两只
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户)。
原文呈现 参考译文
屠大窘 ,恐前后受 其敌。顾 野有麦场, 场主积薪其中,苫蔽 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 担持刀。狼不敢前,眈 眈 相向。 屠户处境困迫,担心前后都遭受它们的攻
击。看见田野中有个麦场,场主在其中堆积了柴
草,覆盖成小山一样。屠户就跑过去靠在柴草堆
下面,卸下担子拿起刀。狼不敢上前,朝着屠户
瞪眼。
原文呈现 参考译文
少时 ,一狼径去 ,其一犬坐于前。久之, 目似瞑,意暇 甚。屠暴 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离开,另一只狼像狗似
的蹲坐在前面。时间长了,(那只狼)似乎闭上
眼睛了,神情很悠闲。屠户突然跳起来,用刀砍
狼的头,又连砍几刀杀死了它。(屠户)正想
走,转身看柴草堆的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柴
草堆中打洞,想要从通道进入,来攻击他的背
后。
原文呈现 参考译文
身已半入,止露尻 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 以 诱敌。 (狼的)身子已经进入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
巴。屠户从后面砍断狼的大腿,也杀死了它。
(屠户)这才明白前面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
用来诱惑敌人。
原文呈现 参考译文
狼亦黠 矣,而顷刻 两毙,禽兽之变诈 几 何 哉 止增笑耳。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
了,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
罢了。
【全文主旨】文章叙述了一个屠户晚归途中遇狼、惧狼、御狼,最后杀狼 的故事,揭示了狼的狡诈、贪婪,突出了人的勇敢、智慧。 【重点课下注释】
①屠:屠户。 ②止:仅,只。 ③缀:连接、紧跟。
④从:跟从。 ⑤并:一起。 ⑥驱:追随、追赶。
⑦如故:跟原来一样。 ⑧窘:处境困迫,为难。 ⑨受其敌:遭受它们的攻击。
⑩顾:看,视。 积薪:堆积柴草。 苫蔽:覆盖、遮盖。
弛:解除,卸下。 眈眈:凶狠注视的样子。 少时:一会儿。
径去:径直离开。径,径直。 瞑:闭上眼睛。 意:这里指神
情、态度。
暇:从容、悠闲。 暴:突然。 尻:屁股。
假寐:假装睡觉。寐,睡觉。 盖:表示推测,大概,原来是。
黠:狡猾。
顷刻:一会儿。 变诈:巧变诡诈。 几何:多少,
意思是能有多少。
第6篇 穿井得一人《吕氏春秋》
原文呈现 参考译文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 ,常 一人居外。及 其家穿井,告人曰: “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 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 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 氏对 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 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宋国有一户姓丁的人家,家里没
有井,要到外面打水浇田,经常要有
一个人在外面(专门做这件事)。等
到他家挖了一口井后,告诉别人说:
“我家挖井得到一个人。”有人听说
(这件事)并传播了这个消息:“丁家
挖井挖到了一个人。”居住在国都中的
人都在讲述这件事,使宋国国君知道
原文呈现 参考译文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 ,常 一人居外。及 其家穿井,告人曰: “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 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 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 氏对 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 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了这件事。宋国国君派人向丁家询问这件事,丁家回答:“(家里打了井,不必再派人到外面打水)得到了一个人的劳力,并不是在井内挖到了一个人。”听到的传闻像这样,还不如不听。
【全文主旨】这则寓言告诫人们,对于传闻,要以审慎的态度进行分析、
甄别,不要轻易相信传闻,也不要轻易传播未经证实的消息。
【重点课下注释】
①溉汲:打水浇田。溉,浇灌、灌溉。汲,从井里取水。 ②及:待,等到。
③道:讲述。
④闻:听到,这里是“使听到”的意思。 ⑤对:应答,回答。
第7篇 杞人忧天《列子》
原文呈现 参考译文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 坠,身亡 所寄,废寝食 者。 杞国有个人担心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没有
可以容身的地方,便睡不着觉,吃不下饭。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 因往晓 之,曰:“天,积气 耳,亡处亡气。若 屈 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 ,奈何 忧崩坠乎 ” 另外又有一个为这个杞国人的忧愁而担心的
人,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聚积的气体罢
了,没有哪个地方没有气体。你一举一动、一呼
一吸,整天在天中活动,为什么担心天会塌、地
会陷呢?”
原文呈现 参考译文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 月星宿,不当坠耶 ” 那人说:“天如果真是聚积的气体,日月星
辰,不会坠落下来吗?”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 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 使 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 开导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聚积的气体
中有光的东西,即使坠落下来,也不会造成什么
伤害。”
其人曰:“奈地坏何 ” 那人说:“如果地陷下去怎么办?”
原文呈现 参考译文
晓之者曰:“地,积块 耳,充塞四虚 ,亡处亡 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 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 开导他的人说:“地,不过是聚积的土块罢
了,填满了四方,没有什么地方没有土块。你踩
踏着它,整日都在地上行走,为什么担心地会陷
下去呢?”
其人舍 然大喜,晓 之者亦舍然大喜。 那人消除了疑虑,很高兴,开导他的人也释
然了,也很高兴。
【全文主旨】文章通过杞人忧天的故事,讽刺了那种害怕不可能的灾祸、 徒然自扰的庸人,告诫人们不要毫无根据地忧虑和担心。 【重点课下注释】
①亡(wú):无,没有。 ②晓:告知,开导。 ③积气:聚积的气体。
④若:你。 ⑤行止:行动,活动。 ⑥奈何:为何,为什么。
⑦只使:纵使,即使。 ⑧中伤:伤害。 ⑨积块:聚积的土块。
⑩四虚:四方。 舍:同“释”,解除、消除。
七年级下册
第8篇 孙权劝学《资治通鉴》
原文呈现 参考译文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 掌事,不可不学!”蒙辞 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 为博 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 耳。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 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
权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
军中事务繁多(的理由)来推托。孙
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
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只是应该
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
务繁多,哪里比得上我呢?我经常读
书,自己觉得获益颇多。”吕蒙于是开
始学习。
原文呈现 参考译文
及鲁肃过 寻阳,与蒙论议,大惊 曰:“卿今者才略,非复 吴下 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 刮目 相待,大兄何见事 之晚乎!”肃遂拜 蒙母,结友而别。 等到鲁肃经过寻阳的时候,(鲁肃)
和吕蒙谈论国家大事,(鲁肃)非常
惊讶地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
再是以前那个吴地的阿蒙了!”吕蒙
说:“士别三日,就要另外用新的眼光
看待他,长兄怎么知晓事情这么迟
呢!”鲁肃于是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
蒙结为好友后才分别。
【全文主旨】本文通过叙写孙权劝吕蒙学习和吕蒙学习后才略有了惊人进 步的故事,说明了学习的重要性和巨大作用,以此勉励人们努力学习。 【重点课下注释】
①卿:古代君对臣的爱称。朋友、夫妇间也以“卿”为爱称。
②当涂:当道,当权。 ③辞:推托。 ④务:事务。 ⑤孤:古时王侯的自称。
⑥治经:研究儒家经典。 ⑦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⑧但:只,只是。
⑨涉猎:粗略地阅读。 ⑩见往事:了解历史。见,了解。往事,指历史。
及:到,等到。 过:经过。 今者:如今,现在。
才略:才干和谋略。 非复:不再是。 更:另,另外。
见事:知晓事情。
第9篇 卖油翁[北宋]欧阳修
原文呈现 参考译文
陈康肃公善射 ,当世无双, 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圃 ,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 之 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 但微颔 之。 康肃公陈尧咨擅长射箭,在当时没有
第二个人(能同他相比),他也凭着这种
本领自夸。(他)曾在自家的园子里射
箭,有个卖油翁放下担子站在一旁,斜着
眼看他(射箭),很久也不离开。(卖油
翁)看到他射十箭能中八九箭,只是对他
微微点头。
原文呈现 参考译文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 吾 射不亦精乎 ”翁曰:“无他,但手熟 尔。”康肃忿然 曰:“尔安 敢轻吾射!”翁曰:“以 我 酌 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 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 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 肃笑而遣 之。 康肃公问道:“你也懂得射箭吗?我的
箭法不是很精湛吗?”卖油翁说:“(这)没
有别的(奥妙),只是手法技艺熟练罢
了。”康肃公气愤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射
箭的本领!”卖油翁说:“凭我倒油(的经
验)知道这个(道理)。”于是取来一个
葫芦放在地上,
原文呈现 参考译文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 吾 射不亦精乎 ”翁曰:“无他,但手熟 尔。”康肃忿然 曰:“尔安 敢轻吾射!”翁曰:“以 我 酌 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 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 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 肃笑而遣 之。 用一枚铜钱盖住葫芦的口,慢慢地用勺子
舀油,使油下滴(到葫芦里),(油)从
钱孔注入,而铜钱却没有湿。于是说:“我
也没有别的(奥妙),只是手法技艺熟练
罢了。”康肃公笑着让他走了。
【全文主旨】本文通过叙述陈尧咨射箭与卖油翁沥油的故事,形象地说明
了“熟能生巧”的道理,并告诫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要骄傲自满。
【重点课下注释】
①善射:擅长射箭。 ②自矜:自夸。 ③圃:园子。
④释担:放下担子。释,放下。 ⑤睨:斜着眼看,这里形容不在意的样子。
⑥但:只是。 ⑦颔:点头。 ⑧熟:熟练。
⑨尔:同“耳”,相当于“罢了”。
⑩忿然:气愤的样子。然,表示“……的样子”。
安:怎么。 轻:轻视。 以:凭、靠。
酌:舀取,这里指倒入。 覆:盖。 徐:慢慢地。
杓:同“勺”。 遣:打发。
第10篇 陋室铭[唐]刘禹锡
原文呈现 参考译文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 在深,有龙则灵。斯 是陋室, 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 帘青。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 ,阅金经。无 丝竹之乱耳,无案牍 之劳 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 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山不在于高,有仙人(居住)就有
名。水不在于深,有龙(居住)就会神
异。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
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苔
痕蔓延到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
竹帘,使室内染上青色。说说笑笑的都是
博学的人,来来往往的没有平民。
原文呈现 参考译文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 在深,有龙则灵。斯 是陋室, 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 帘青。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 ,阅金经。无 丝竹之乱耳,无案牍 之劳 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 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可以调弄不加装饰的琴,看佛经。没有世
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
身。(它好比)诸葛亮隐居南阳住的草
庐,扬子云在西蜀的屋舍。孔子说:有什么
简陋的呢
【全文主旨】本文采用托物言志的方法,通过对陋室环境、往来人物和日常
生活的描写,极力表明“陋室不陋”,表现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
志趣。
【重点课下注释】
①名:出名,有名。 ②灵:神异。
③斯:这。 ④馨:能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
⑤鸿儒:博学的人。鸿,大。 ⑥白丁:平民,指没有功名的人。
⑦调:调弄。 ⑧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⑨丝:指弦乐器。 ⑩竹:指管乐器。
案牍:指官府文书。 形:形体、躯体。
第11篇 爱莲说[北宋]周敦颐
原文呈现 参考译文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 爱菊。自李唐 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 而不妖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 远益清,亭亭净植 ,可远观而 不可亵玩焉 。 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值得喜
爱的很多。晋朝陶渊明只喜爱菊花。自唐
朝以来,世人非常喜欢牡丹。我只喜爱
莲——莲从污泥里生长出来却不沾染(污
秽),经过清水洗涤但不艳丽,(莲的柄)
内部贯通,外部笔直,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
茎,香气远闻更加清芬,(它)洁净地挺
立在水中,只可以从远处观赏而不能靠近
赏玩。
原文呈现 参考译文
予谓菊,花之隐逸 者也;牡 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 也。噫!菊之爱,陶后鲜 有 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 爱,宜 乎众矣。 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居避世者,牡丹
是花中的富贵者,莲是花中的君子。哎!对
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
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
么人呢 对于牡丹的喜爱,应当人很多了。
【全文主旨】本文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以莲喻人,通过对莲花的描写和 赞美,歌颂了君子“出淤泥而不染”的美德,表达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的高尚品格和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鄙弃和厌恶。 【重点课下注释】
①蕃:多。 ②独:只。 ③淤泥:河沟、池塘里积存的
污泥。
④染:沾染(污秽)。 ⑤濯:洗。 ⑥涟:水波。
⑦妖:艳丽。 ⑧亭亭:耸立的样子。 ⑨植:竖立。
⑩亵玩:靠近赏玩。亵,亲近而不庄重。 焉:语气词。
隐逸:隐居避世。这里是说菊花不与别的花争奇斗艳。
噫:叹词,表示感慨。
鲜:少。 宜:应当。
第12篇 活 板[北宋]沈括
原文呈现 参考译文
板印 书籍,唐人尚未盛 为之。自冯瀛王始印五经,已 后典籍皆为板本 。 雕版印刷书籍,唐朝人还没有大规模
地做这件事。从冯瀛王时才开始(用雕
版)印刷五经,以后的经典文献都是版印
书籍。
原文呈现 参考译文
庆历中,有布衣 毕昇, 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 薄如钱唇 ,每字为一印,火 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 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 之。欲印,则以一铁范 置铁 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 一板,持就火炀之;药 稍镕 , 宋朝庆历年间,有个平民叫毕昇,又发明
了活字印刷。它的方法是:用胶泥刻字印,
薄得如同铜钱的边缘,每个字刻一个印,
用火烧使它变得坚硬。先设置一块铁板,
用松脂、蜡混合纸灰这类东西在上面覆
盖。想印时,就把一个铁模子放在铁板
上,然后就密密地排上字印,排满一铁模
子就成为一版,(再)拿它靠近火烘烤;
松脂、蜡等的混合物稍稍熔化,
原文呈现 参考译文
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 砥 。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 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 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 刷,一板已自 布字,此印者 才毕,则第二板已具 ,更互 用之,瞬息可就 。每一字 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 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 有重复者。 就用一块平的木板按压其版面,于是(所
有排在铁板上的)活字平得像磨刀石。如
果只印两三本,还算不上简便;如果印几
十、几百甚至上千本,那就极其快了。通
常准备两块铁板,一块印刷,一块已另外
在排字,这一块刚刚印完,那一块已准备
(好了),两块交替使用,极短的时间就
能印完。每一个字都备有几个字印,像
“之”“也”等字,每个字都有二十多个字印,
用来防备它们在一版内有重复的。
原文呈现 参考译文
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 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 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 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 者,木理 有疏密,沾水则高 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 取; 不用时,用纸来标记活字,每个韵部做一
个标签,用木格(分别)贮存这些活字。
有些生僻字平时没有准备的,立即雕刻,
用草火烘烤,很快就能制成。不用木头刻
字印的原因,是木头的纹理疏密不匀,一
沾水就会变得高低不平,再加上(木刻的
字)会和松脂、蜡等的混合物粘在一起,
(拆版时)不容易拿下来;
原文呈现 参考译文
不若燔土,用讫 再火令药 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 不沾污。 不如用胶泥烧制,印完后再用火烘烤使松
脂、蜡等的混合物熔化,用手一擦,字印
自然落下,根本不会被弄脏。
昇死,其印为余群从 所 得,至今宝藏 。 毕昇死后,他的字印被我的堂兄弟及
诸子侄得到,直到今天依然被珍藏着。
【全文主旨】本文详细介绍了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的产生、制作过程、 印制效果、主要特点,突出了活字印刷的优越性,赞颂了我国古代劳动人 民的高超智慧和创造才能。 【重点课下注释】
①板印:指雕版印刷。 ②已:同“以”。 ③板本:版印书籍,相
对于抄本而言。
④布衣:平民。古代平民不能穿锦绣,故称“布衣”。 ⑤钱唇:铜钱的边缘。
⑥和:混合。 ⑦冒:覆盖。 ⑧范:模子。
⑨就:靠近。 ⑩炀:烘烤。 药:指上文说的松
脂、蜡等的混合物。
镕:同“熔”,用高温使固态物质转变为液态。 砥:磨刀石。
自:另自,另外。 具:准备(好了)。 更互:交替,轮流。
就:完成。 帖:标签,此处用作动词。
韵:指韵部,韵书中把同韵的字归在一起成为一部。 奇字:生僻字。
木理:木头的纹理。 燔:烧。 讫(qì):完毕。
殊:根本。 群从:指堂兄弟及诸子侄。 宝藏(cánɡ):珍藏。
八年级上册
第13篇 三 峡[北魏]郦道元
原文呈现 参考译文
自 三峡七百里中,两 岸连山,略无阙 处。重 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 亭 午夜分,不见曦 月。 在三峡七百里当中,两岸都是相连的山,全然
没有中断的地方。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把天
空和太阳都遮蔽了,如果不是在正午,就看不见太
阳;如果不是在半夜,就看不见月亮。
原文呈现 参考译文
至于夏水襄陵 ,沿 溯 阻绝。或王命急宣, 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 间千二百里,虽乘奔 御风, 不以疾 也。 到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时候,下行和上行的
航道都被阻断,不能通航。倘若碰到皇帝的命令
要急速传达,有时清早(坐船)从白帝城出发,傍
晚便可到达江陵,这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
上飞奔的马,驾驭着长风,也没有这么快。
原文呈现 参考译文
春冬之时,则素湍 绿 潭,回清倒影,绝巘 多 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 其 间,清荣峻茂,良 多趣 味。 在春冬两个季节,激起白色浪花的急流中有
回旋的清波,绿色的潭水中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
子,极高的山峰上多生长着奇形怪状的柏树,悬泉
瀑布在山峰之间飞速地往下冲荡,水清树荣,山
高草盛,有很多趣味。
原文呈现 参考译文
每至晴初霜旦 ,林 寒涧肃 ,常有高猿长啸,属 引凄异,空谷传响 ,哀 转 久绝。故渔者歌曰: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 泪沾裳。” 每逢天刚放晴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一
片凄寒肃杀,经常有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啼叫,声
音接连不断、凄惨悲凉,空旷的山谷传来猿啼的
回声,声音悲凉婉转,很久才消失。所以渔民们唱
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全文主旨】本文以凝练、生动的笔墨,描绘了三峡的地貌和四季景色,写出 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壮丽的山水长卷,表达了作 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重点课下注释】
①自:于。这里是“在”的意思。 ②略无:完全没有。
③阙:同“缺”,空隙、缺口。 ④自非:如果不是。
⑤亭午:正午。 ⑥夜分:半夜。
⑦曦:日光,这里指太阳。 ⑧襄:冲上、漫上。
⑨陵:山陵。 ⑩沿:顺流而下。
溯:逆流而上。 奔:这里指飞奔的马。
不以疾:没有这么快。 素湍:激起白色浪花的急流。湍,急流。
回清:回旋的清波。 绝巘:极高的山峰。
飞漱:飞速地往下冲荡。 荣:茂盛。
良:甚,很。 晴初:天刚放晴。
霜旦:下霜的早晨。 肃:肃杀,凄寒。
属引:接连不断。属,连接。引,延长。 凄异:凄惨悲凉。
响:回声。 哀转:声音悲凉婉转。
第14篇 答谢中书书[南朝齐梁]陶弘景
原文呈现 参考译文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 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 竹,四时 俱备。晓雾将歇 ,猿鸟乱鸣;夕日欲颓 , 沉鳞竞跃。实是欲界 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 有能与 其奇者。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
同谈论的。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
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
的林木,翠绿的竹林,四季都有。清晨的薄雾将要
消散,猿猴、鸟儿此起彼伏地鸣叫着;夕阳快要落
山了,水中潜游的鱼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
人间仙境啊。自南朝的谢灵运后,再也没有人能
够欣赏这奇丽的景色了。
【全文主旨】本文是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信。作者通过对景物全
方位、立体化的描写,表达了自己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期望与古今知音
共赏美景的心愿,也透露出作者归隐山泉的高洁志趣。
【重点课下注释】
①五色交辉: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②四时:四季。
③歇:消散。 ④颓:坠落。
⑤沉鳞:指水中潜游的鱼。
⑥欲界:没有摆脱世俗七情六欲的众生所处的境界,这里指人间。
⑦与: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
第15篇 记承天寺夜游[北宋]苏轼
原文呈现 参考译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 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 行。念 无与为乐者,遂至承 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 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 水空明 ,水中藻、荇交横, 盖 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 处无竹柏?但 少闲人如吾两 人者耳 。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解开衣服
正打算睡觉,这时月光照进门里,我高兴地
起来走到户外。想到没有人与我共同游乐,
于是来到承天寺找张怀民。张怀民也还没有
睡觉,(于是)我们一起在院子里散步。庭
院中的月光如积水般澄澈,仿佛有藻、荇交
错其中,大概是竹子和松柏枝叶的影子吧。
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松柏?只
是缺少像我们俩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全文主旨】本文描绘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传达了作者赏月的欣
喜、漫步的悠闲、对人生的感慨等种种微妙复杂的感情。文章表现了作者
乐观、旷达的心境,也含蓄地表现了作者的惆怅。
【重点课下注释】
①念:考虑,想到。 ②相与:共同,一起。
③中庭:院子里。 ④空明:形容水的澄澈。
⑤盖:大概是。 ⑥但:只是。
⑦耳:语气词,相当于“罢了”。
第16篇 与朱元思书[南朝梁]吴均
原文呈现 参考译文
风烟俱净,天山共 色。从 流飘荡,任 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 庐一百许 里,奇山异 水,天下独绝。 没有一丝风,烟雾都消散了,天空和群山是同
样的颜色。(乘船)随着江流漂荡,任凭船随意向
东或向西漂流。从富阳到桐庐一百里左右(的富春
江),奇山异水,天下独一无二。
水皆缥碧 ,千丈 见底。游鱼细石,直视 无碍。急湍甚箭,猛浪 若奔。 水都是浅青色的,千丈之深的地方也能一望到
底。游动的鱼和细小的石头,可以直接清楚看到,
毫无障碍。急流的江水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就像
飞奔的马。
原文呈现 参考译文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 势竞上,互相轩邈 ,争高直 指,千百成峰。泉水激 石, 泠泠 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 韵。蝉则千转 不穷,猿则百叫 无绝。鸢飞戾 天者,望峰息心 ;经纶 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 上蔽,在昼犹昏;疏 条交映 ,有时见日。 江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茂密
苍翠的树,让人心生寒意,山峦凭借
(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仿佛都在
争着往高处远处伸展;群山竞争着高
耸,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形成千百
座山峰。泉水冲击山石,发出泠泠的响
声;美丽的鸟相互和鸣,鸣声嘤嘤,和
谐动听。蝉长久不断地叫,猿猴千百遍
地啼叫不绝。
原文呈现 参考译文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 势竞上,互相轩邈 ,争高直 指,千百成峰。泉水激 石, 泠泠 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 韵。蝉则千转 不穷,猿则百叫 无绝。鸢飞戾 天者,望峰息心 ;经纶 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 上蔽,在昼犹昏;疏 条交映 ,有时见日。 那些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
的山峰,(也会)平息名利之心;那些
治理国家大事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
谷,也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在上面
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
阴暗;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有时也可
以见到阳光。
【全文主旨】本文从作者行船游江的实感起笔,着力描绘自富阳至桐庐一
带富春江的奇山异水,以鲜明生动的笔触描绘了秀美的自然风光,抒发了
作者厌倦仕途、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
【重点课下注释】
①共色:同样的颜色。 ②从:跟、随。 ③东西:向东或向西。
④许:表示约数。 ⑤缥碧:浅青色。
⑥寒树:这里形容树密而绿,让人心生寒意。
⑦轩:高。作动词用。 ⑧邈:远。作动词用。 ⑨直指:笔直地向上,直插
云天。
⑩激:冲击,撞击。 泠泠:拟声词,形容水声清越。
转:同“啭”,鸟鸣,这里指蝉鸣。
戾:至、到达。 息心:指平息名利之心。 经纶:筹划、治理。
反:同“返”,返回。 横柯:横斜的树枝。柯,树木的枝干。
交映:互相掩映。
第17篇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
原文呈现 参考译文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 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 环 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 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 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 非不深 也,兵革 非不坚利也,米 粟非不多也,委而去 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天时比不上地利,地利比不上人和。
(比如一座)方圆三里的内城,(只有)方
圆七里的外城,四面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
能取胜。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城,必定有
得天时之处,却不能取胜,这是因为天时比
不上地利啊。城墙并不是不高,护城河并不
是不深,武器装备并不是不精良,粮食供给
也并不是不充足,(但守城一方还是)弃城
而逃,这是因为地利比不上人和啊。
原文呈现 参考译文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 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 兵革之利。得道 者多助, 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 , 亲戚畔 之;多助之至,天 下顺之。 所以说: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
方去),不能靠疆域的边界,巩固国防不能
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器的锐
利。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
多;不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
少。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内外亲属都会
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的人
都会归顺他。
原文呈现 参考译文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 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 矣。 凭着天下人都归顺的条件,去攻打那连内外
亲属都背叛的寡助之君,所以能行仁政的君
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
【全文主旨】本文通过列举战争实例论证了“人和”的决定性作用,得出了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论断,传达了孟子推行“仁政”的治国主张。 【重点课下注释】
①环:围。 ②池:护城河。
③兵革:泛指武器装备。兵,兵器。革,皮革制成的甲、胄、盾之类。
④委:放弃。 ⑤去:离开。 ⑥得道:指能够施行治国的正道,即行仁政。
⑦至:极点。 ⑧畔:同“叛”,背叛。
第18篇 富贵不能淫《孟子》
原文呈现 参考译文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 诚大丈夫 哉 一怒而诸侯惧, 安居而天下熄 。” 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
的大丈夫吗 他们一发怒,诸侯就害怕;他
们安静下来,便战争停息,天下太平。”
原文呈现 参考译文
孟子曰:“是焉 得为大丈夫 乎 子未学礼乎 丈夫之冠 也, 父命 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 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 家, 必敬必戒,无违夫子 !’以顺为 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 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 道。 孟子说:“这怎么能算大丈夫呢 你没学
过礼吗 男子成年行冠礼时,父亲给以训导;
女儿出嫁时,母亲给以教导,送到门口,告诫
她说:‘到了你的夫家,一定要恭敬、谨慎,不
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常法,是妇女遵
循的规则。(大丈夫应该)住进天下最宽
广的住宅——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
—礼,走着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
原文呈现 参考译文
得志,与民由 之;不得志,独行其 道。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 夫。” 得志的时候,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
得志的时候,独自走自己的道路。富贵不
能使他迷惑,贫贱不能使他动摇,威武不能使
他屈服。这样的人才称得上大丈夫。”
【全文主旨】本文论述了“大丈夫”的优秀品质,“大丈夫之道”表现为“富贵 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其本质是对内心的仁、礼、义的坚 守。 【重点课下注释】
①诚:真正,确实。 ②大丈夫:指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
③天下熄:指战争停息,天下太平。
④焉:怎么,哪里。 ⑤冠:行冠礼。 ⑥命:教导、训诲。
⑦戒:告诫。下文的“戒”是谨慎的意思。 ⑧女:同“汝”,你。
⑨夫子:这里指丈夫。 ⑩由:遵从。 淫:惑乱,迷惑。这里是使动用
法。
移:改变,动摇。这里是使动用法。 屈:屈服。这里是使动用法。
第19篇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原文呈现 参考译文
舜发于畎亩之中 ,傅说举 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 中,管夷吾举于士 ,孙叔敖举于 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 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 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 其身,行 拂乱 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 曾益 其所不能。 舜从田地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的匠
人中被任用,胶鬲从贩卖鱼盐的商贩中被
任用,管夷吾从狱官手中释放出来,进而
得到任用,孙叔敖从隐居的海边被任用为
相,百里奚从集市之间被赎出而任用为大
夫。
原文呈现 参考译文
舜发于畎亩之中 ,傅说举 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 中,管夷吾举于士 ,孙叔敖举于 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 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 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 其身,行 拂乱 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 曾益 其所不能。 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
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
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使他身处贫困之中,
使他做事不顺,(通过这些)使他的心受
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增加他原来
没有的才干。
原文呈现 参考译文
人恒过 ,然后能改;困于心, 衡于虑,而后作;征 于色, 发于声,而后喻。入 则无 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 外 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 而死于安乐也。 一个人常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内
心困惑,思虑堵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一
个人的想法)表现在脸色上,流露在言谈
中,才能被人们了解。一个国家在国内如
果没有守法度的大臣和能辅佐君王的贤
士,在国外没有势力、地位相当的国家和
外来的隐患,这个国家就容易灭亡。这样
之后人们才会明白常处忧愁祸患之中可以
使人生存,常处安逸快乐之中可以使人死
亡的道理。
【全文主旨】本文通过列举六位历史名人的事例,证明磨难可以造就人才;
接着从个人发展和国家兴亡两个不同的角度进一步展开论证,明确指出国
家和人才一样,要在艰苦环境中经受磨难才能发展强大的道理。
【重点课下注释】
①舜发于畎亩之中:发,兴起,指被任用。畎亩,田地。 ②举:选拔、任
用。
③士:狱官。 ④市:集市。 ⑤空乏:财资缺乏。
⑥拂:违背。 ⑦乱:扰乱。 ⑧曾益:增加。曾,同
“增”。
⑨恒过:常常犯错误。 ⑩衡于虑:思虑堵塞。衡,同“横”,梗塞、不顺。
作:奋起。这里指有所作为。 征:征验、表现。 发:显露、流露。
喻:了解、明白。 入:指在国内。 拂:同“弼”,辅佐。
出:指在国外。 敌国:势力、地位相当的国家。敌,匹敌、相当。
第20篇 愚公移山《列子》
原文呈现 参考译文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 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 北。 太行、王屋两座山,纵横七百里,高
七八千丈,本来在冀州的南边,河阳的北
边。
原文呈现 参考译文
北山愚公者,年且 九十, 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 ,出 入之迂也,聚室而谋 曰: “吾与汝毕力平险,指 通 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 相许。其妻献疑 曰:“以 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 太行、王屋何 ? 北山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龄将近九
十了,面对着山居住。他苦于山区北部的
阻塞,出入都要绕远,于是集合全家来商
量说:“我跟你们尽全力铲除险峻的大
山,(使道路)一直通向豫州南部,到达
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
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
魁父这样的小山丘都不能削减,能把太行
山、王屋山怎么样?
原文呈现 参考译文
且焉置 土石?”杂曰:“投 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 子孙荷担者三夫,叩 石垦 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 城氏之孀妻 有遗男,始龀, 跳往助之。寒暑易节 ,始 一反 焉。 况且往哪里放置土石呢?”众人纷纷说:
“把它扔到渤海边上,隐土北面去。”于是
愚公率领儿孙中三个能挑担的人,敲石
头,挖泥土,用箕畚装土石运到渤海边
上。邻居京城氏的孀妻有个儿子,刚七八
岁,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们。冬夏换季,
才往返一次。
原文呈现 参考译文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 矣,汝 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 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 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 孀妻弱子。虽 我之死,有子存焉。 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 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 也,而山不加 增,何苦 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 河湾上的智叟讥笑愚公,阻
止他干这件事,说:“你也太不聪
明了!就凭你老迈的年纪和残余
的气力,连山上的一棵草木都动
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
呢?”北山愚公长叹一声说:“你
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
地步,连寡妇幼儿都比不上。即
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
原文呈现 参考译文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 矣,汝 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 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 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 孀妻弱子。虽 我之死,有子存焉。 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 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 也,而山不加 增,何苦 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 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
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
子子孙孙没有穷尽,可是山却不
会增高加大,还担心挖不平吗?”
河湾上的智叟没有话来回答。
原文呈现 参考译文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 也,告 之于帝。帝感其诚 ,命夸娥氏二子负 二山,一厝 朔东,一厝雍南。自此, 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 焉。 山神听说了这件事,害怕他
不停地干下去,于是向天帝报告
了。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所感动,
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
走了那两座山,一座放在朔方东
部,一座放在雍州南部。从此以
后,冀州南部直到汉水南岸,没
有山冈阻隔了。
【全文主旨】这篇带有神话色彩的寓言,通过叙述愚公带领众人移山的壮
举,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定毅力,告诉我们
只要下定决心,持之以恒,就可以克服任何困难。
【重点课下注释】
①且:将近。 ②惩:苦于。 ③塞:阻塞。
④迂:曲折,绕远。 ⑤聚室而谋:集合全家来商量。
⑥汝:你,你们。多用于称同辈或后辈。
⑦毕:尽、全。 ⑧指:直。 ⑨杂然:纷纷地。
⑩许:赞同。 献疑:提出疑问。
如……何:把……怎么样。
焉:往哪里、在哪里。 置:放置、安放。 荷:肩负、扛。
叩:敲、打。 孀妻:寡妇。 易:更替。
节:季节。 反:同“返”,往返。 甚:严重。
惠:同“慧”,聪明。 毛:指草木。 长息:长叹。
彻:通达,这里指改变。 不若:不如,比不上。 弱子:幼儿,小孩。
虽:即使。 穷匮:穷尽。 苦:愁苦。这里指担心。
亡以应:没有话来回答。 已:停止。 感其诚:被他的诚心所
感动。
厝:放置、安放。 陇:同“垄”,高地。 断:隔绝。
第21篇 周亚夫军细柳[西汉]司马迁
原文呈现 参考译文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 边 。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 军 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 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 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汉文帝后元六年,匈奴大规模侵入边
境。(朝廷)于是任命宗正刘礼为将军,驻
军霸上;(任命)祝兹侯徐厉为将军,驻军
棘门;任命河内郡的郡守周亚夫为将军,驻
军细柳:以防备胡人(侵扰)。
原文呈现 参考译文
上自劳 军。至霸上及棘 门军 ,直驰入,将以下骑送 迎。已而之 细柳军,军士 吏被甲,锐兵刃,彀 弓弩 ,持满。天子先驱 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 且 至!”军门都尉曰:“将军 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 子之诏 ’。” 皇帝亲自去慰劳军队。到了霸上和棘门
的军营,乘车长驱直入,(两军营的)将军
及其属下都骑着马迎送。不久到了细柳军
营,军中官兵都穿着盔甲,刀出鞘,张开弓
弩,把弓拉满。皇帝先行引导的人员来到营
前,不能进入。先行引导的人员说:“皇帝
将要驾到!”守卫军营的将官回答说:“将军
有令说‘军中只听从将军发布的命令,不听
从皇帝发布的命令’。”
原文呈现 参考译文
居无何 ,上至,又不得 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 诏 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 传言开壁 门。壁门士吏谓 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 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 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 兵揖 曰:“介胄之士不拜, 请以军礼见。” 过了不久,皇帝驾到,又不能进入。于是皇
帝就派遣使者手持符节下命令给将军:“我
想进军营慰问军队。”周亚夫才传令打开营
垒的大门(让皇帝的车队进来)。守卫营门
的官兵对皇帝的车马随从说:“将军规定,
军营中不准策马疾驰。”于是皇帝就控制住
车马,缓慢前行。到了大营,将军周亚夫手
执兵器行礼,说:“披甲戴盔的将士不行跪
拜礼,请允许我依照军礼参见(皇帝)。”
原文呈现 参考译文
天子为动,改容式 车。 使人称谢 :“皇帝敬劳将 军。”成礼而去。 皇帝被感动了,表情严肃起来,扶着车前横
木俯下身子,表示敬意。派人向周亚夫致意
说:“皇帝敬重地慰问将军。”慰问军队的仪
式举行完毕后就离开了。
原文呈现 参考译文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 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 曩 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 耳,其将固 可袭而虏也。至 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 久之。 出了细柳军营的大门后,群臣都很吃
惊。文帝说:“啊,这才是真正的将军啊!
先前霸上、棘门的军营,简直就像小孩儿做
游戏,他们的将军是一定可以(被)偷袭并
(被)俘虏的。至于周亚夫,哪里是能够被
侵犯的呢!”称赞了周亚夫很久。
【全文主旨】本文通过写汉文帝慰问霸上、棘门与细柳军的情形,运用对 比、侧面烘托等手法,展现了周亚夫治军严明、忠于职守的“真将军”风 范。 【重点课下注释】
①入边:侵入边境。 ②军:驻军。 ③劳:慰劳。
④军:军营。 ⑤已而:不久。 ⑥之:到,往。
⑦被:同“披”,穿着。 ⑧彀:张开。 ⑨弩:用机械发箭
的弓。
⑩持满:把弓拉满。 先驱:先行引导的人员。 且:将要。
诏:皇帝发布的命令。 居无何:过了不久。居,经过。无何,不久。
持节:手持符节。节,符节,皇帝派遣使者或调动军队的凭证。
壁:营垒。
按辔:控制住车马。 持兵揖:手执兵器行礼。揖,拱手行礼。
为动:被感动。 式:同“轼”,车前横木。这里用作动词,指扶轼。
称谢:向人致意,表示问候。 曩:先前。 固:必,一定。
八年级下册
第22篇 桃花源记[东晋]陶渊明
原文呈现 参考译文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 业。缘 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 杂树,芳草鲜美,落英 缤纷 。渔人甚异 之,复前行, 欲穷 其林。 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捕鱼为
生。(一天,)他沿着溪水划船前行,忘记了路
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的
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新鲜
美好,落花繁多。渔人对此感到十分惊异,继
续向前走,想要走到那片林子的尽头。
原文呈现 参考译文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 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 口入。初极狭,才 通人。复 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 旷,屋舍俨然 ,有良田、美 池、桑竹之属。阡陌 交 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 作,男女衣着,悉 如外人。黄 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在那
里)便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隐隐
约约像有光亮。(渔人)于是下了船,从洞口
进去。起初洞口很狭窄,仅容一人通过。又走
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敞亮。土地平坦开阔,
房屋整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
竹林之类。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鸡鸣狗
叫之声可以互相听到。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
往,耕种劳作,男男女女的穿戴,都跟外面的人
一样。老人和小孩都高高兴兴,自得其乐。
原文呈现 参考译文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 答 之。便要 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 人,咸 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 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 魏 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 各复延 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 中人语云:“不足 为外人道也。” (桃花源中人)看见了
渔人,就大为惊奇,问他是从哪
儿来的。(渔人)详细地作
了回答。有人就邀请他到自
己家里去,摆酒杀鸡做饭来款
待他。村里的人听说来了这
么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
原文呈现 参考译文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 答 之。便要 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 人,咸 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 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 魏 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 各复延 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 中人语云:“不足 为外人道也。” 他们自己说祖先为了躲避秦
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
邻们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
地方,不再出去,于是就同外界
的人隔绝了。
原文呈现 参考译文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 答 之。便要 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 人,咸 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 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 魏 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 各复延 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 中人语云:“不足 为外人道也。” 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
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
晋两朝了。渔人把自己知道
的事向(桃花源中人)详细
地说出,他们都感叹惋惜。其
余的人各自又邀请渔人到自
己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
他。(渔人)逗留几天后,向
村里人告辞离开。村里人告
诉(渔人)说:“(这里的
事)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
原文呈现 参考译文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 路,处 处志之。及郡下,诣 太守,说 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 志,遂迷,不复得路。 渔人出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
旧路(回去),处处都做了记号。到了
郡城,拜访太守,报告了这番经历。太
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去,寻找先前所做的
标记,竟然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通往
桃花源的路了。
原文呈现 参考译文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 然规往。未果,寻 病终。后遂无 问津 者。 南阳刘子骥,是个志向高洁的隐士,
听说这件事后,高兴地计划前往。
(但)没有实现,不久因病去世。此
后就再也没有人探求桃花源了。
【全文主旨】本文虚构了一个宁静安乐的世外桃源,描绘了一幅没有剥削, 没有压迫,人人安居乐业、和睦相处的生活图景,寄托了作者美好的社会理 想,同时也反映了当时劳动人民厌恶战争的情绪及追求和平生活的美好愿 望。 【重点课下注释】
①缘:沿着,顺着。 ②鲜美:新鲜美好。 ③落英:落花。一说,初开的花。
④缤纷:繁多的样子。
⑤异:惊异,诧异。这里是“对……感到惊异”的意思。
⑥穷:尽。 ⑦才:仅仅、只。 ⑧俨然:整齐的样子。
⑨属:类。 ⑩阡陌:田间小路。 相闻:可以互相听到。
悉:全,都。 乃:于是,就。 具:详细。
要:同“邀”,邀请。 咸:全,都。 妻子:妻子儿女。
遂与外人间隔:遂,于是,就。间隔,隔绝、不通音讯。
乃:竟然,居然。
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
为具言:向(桃花源中人)详细地说出。为,对、向。
叹惋:感叹惋惜。 延:邀请。 不足:不值得,不必。
扶:沿着、顺着。 向:先前的。 志:做记号。
及:到。 诣:拜访。 规:打算,计划。
寻:随即,不久。 问津:询问渡口。这里是“访求、探求”的意思。
第23篇 小石潭记[唐]柳宗元
原文呈现 参考译文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 篁竹 ,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 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 尤 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 卷石底以出,为坻 ,为屿,为嵁 ,为岩。青树翠蔓 ,蒙络摇 缀,参差披拂。 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听到
了水声,好像珮环碰撞的声音,(我)心里为之
高兴。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向下看见一
个小水潭,水格外清凉。(小潭)以整块的石
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周边部分翻卷过来,露
出水面,成为坻、屿、嵁、岩各种不同的形
状。青葱的树,翠绿的藤蔓,蒙盖缠绕,摇曳牵
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原文呈现 参考译文
潭中鱼可百许 头,皆 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 ,影 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 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 相乐。 潭中的鱼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
动,没有什么依傍的,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
映在水底的石头上。鱼儿静止不动,忽然间向
远处游去,来往轻快迅疾,好像和游人一同欢
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 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 , 不可知其源。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溪水)像北斗
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溪
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交错不齐,不知道它
的源头在哪里。
原文呈现 参考译文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 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 幽邃 。以其境过清 ,不可久 居,乃记之而去。 坐在小石潭上,四面被竹子和树木围绕着,
寂静寥落,空无一人,让人感到心情悲伤,寒气
透骨,凄凉幽深。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
以过久停留,就记录下来离去了。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 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 生,曰恕己,曰奉壹。 同游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堂弟宗
玄。跟随着同去的是两个姓崔的年轻人,一个
叫恕己,一个叫奉壹。
【全文主旨】作者以游踪为序,通过描绘小石潭的石、水、鱼、树等,着力 渲染了一种凄寒寂寥的气氛,抒发了作者被贬后孤寂悲凉的心绪。 【重点课下注释】
①篁竹:竹林。 ②心乐之:心里为之高兴。
③尤:格外。 ④坻:水中高地。
⑤嵁:不平的岩石。 ⑥翠蔓:翠绿的藤蔓。
⑦可:大约。 ⑧许:表示约数。
⑨澈:穿透。 ⑩佁然:静止不动的样子。
俶尔:忽然。 翕忽:轻快迅疾的样子。
犬牙差互:像狗的牙齿那样交错不齐。 悄怆:凄凉。
邃:深。 清:凄清。
第24篇 核舟记[明]魏学洢
原文呈现 参考译文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能以径寸之木,为 宫 室、器皿、人物,以至鸟 兽、木石,罔不因势象 形,各具情态。尝贻 余核 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明朝有(一个)手艺奇妙精巧的人叫王
叔远,他能用直径一寸的木头,雕刻成宫
室、器皿、人物,以及飞鸟走兽、树木石
头,全都是就着(材料原来的)样子刻成
(各种事物的)形象,各有各的神情姿态。
(他)曾经赠给我一只用桃核雕刻成的小
船,(刻的)是苏轼游赤壁(的情景)。
原文呈现 参考译文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 为舱,箬篷 覆之。旁开小 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 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 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 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 波不兴”,石青糁 之。 核舟从头到尾八分多一点儿,大约有两
个黄米粒那么高。中间高起而宽敞的部分是
船舱,用箬竹叶做的船篷覆盖着它。(船舱
的)旁边开有小窗,左右各四扇,一共八
扇。打开窗子来看,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
相对。关上窗子,可看到右边窗上刻着“山高
月小,水落石出”,左边窗上刻着“清风徐
来,水波不兴”,用石青涂在刻着字的凹处。
原文呈现 参考译文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 而多髯者为东 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 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 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 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 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 弥 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 ,神情与苏、 黄不属。卧右膝,诎 右臂支船,而竖 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 也。 船头坐着三个人,中间戴
着高高的帽子并且长着浓密胡
须的是苏东坡,佛印和尚坐在
他的右边,黄鲁直坐在他的左
边。苏东坡和黄鲁直一起在看
一幅书画长卷。苏东坡右手拿
着手卷的右端,左手搭在黄鲁
直的背上。黄鲁直左手拿着手
卷的左端,右手指着手卷,好
像在说什么似的。
原文呈现 参考译文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 而多髯者为东 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 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 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 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 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 弥 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 ,神情与苏、 黄不属。卧右膝,诎 右臂支船,而竖 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 也。 苏东坡露出右脚,黄鲁直露出
左脚,各自微侧着身体,他们
的互相靠近的两膝,各自隐藏
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佛印极
像弥勒佛,袒胸露乳,抬头仰
望,神态与苏东坡、黄鲁直二
人不相类似。(佛印)平放着
右膝,弯曲右臂支撑在船板
上,竖起他的左膝,左臂挂着
一串佛珠,靠在左膝上——佛
珠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
原文呈现 参考译文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 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 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 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 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船尾横放着一支船桨。船桨的
左右两旁各有一个撑船的人。在右
边的那个撑船的人梳着椎形的发
髻,仰面朝天,左手靠着一根横
木,右手抓住右脚趾,好像在大声
喊叫的样子。在左边的那个撑船的
人右手拿着蒲葵扇,左手按着炉
子,炉子上放着一个水壶,那个人
眼睛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
好像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
原文呈现 参考译文
其船背稍夷 ,则题名其上,文 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 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 ,其色 墨。又用篆章 一,文曰“初平山人”, 其色丹 。 船的顶部较平,就在上面刻着
作者的题款字,题的字是“天启壬
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字
迹细得像蚊子脚,笔画清楚明白,
字的颜色是黑的。还有一个篆字图
章,上面的字是“初平山人”,它的
颜色是朱红的。
原文呈现 参考译文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 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 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 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 寸。盖简 桃核修狭 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 哉! 共计这只核舟上,刻了五个
人;刻了八扇窗;刻了箬竹船篷、
船桨、火炉、茶壶、画卷、念珠各
一个;对联、题名和篆字图章,刻
的字共有三十四个。可是计算它的
长度,竟然不满一寸。大概因为
(这是)挑选了长而窄的桃核雕刻
成的。啊,技艺也真神奇啊!
【全文主旨】本文通过对核舟的细致描绘,表现了雕刻者构思的巧妙,赞
美了雕刻者的高超技艺,同时也显示了我国古代手工艺的卓越成就。
【重点课下注释】
①径:直径。 ②为:做。这里指雕刻。 ③因:顺着、就着。
④象:模拟。 ⑤贻:赠。 ⑥奇:零数、余数。
⑦箬篷:用箬竹叶做的船篷。 ⑧兴:起。 ⑨糁:用颜料等涂上。
⑩峨冠:高高的帽子。峨,高。 比:靠近。 类:像。
矫首昂视:抬头仰望。矫,举。 不属:不相类似。 诎:弯曲。
衡:同“横”。 夷:平。 了了:清楚明白。
篆章:篆字图章。 丹:朱红。 曾:竟然。
盈:满。 简:挑选。 修狭:长而窄。
第25篇 北冥有鱼《庄子》
原文呈现 参考译文
北冥 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 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 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 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 谐》者,志 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 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 而上者九万 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 也,尘埃也,生 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其远而 无所至极邪 其视下也,亦若是 则已矣。 北海里有一条鱼,它的名
字叫鲲。鲲的体积庞大,不知
道有几千里;变化成为鸟,它
的名字叫鹏。鹏的脊背,不知
道有几千里长;(当它)用力
鼓动翅膀飞的时候,展开的双
翅就像悬挂在天空的云。这
只鸟,海水运动时就将迁徙去
南海了。
原文呈现 参考译文
北冥 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 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 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 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 谐》者,志 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 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 而上者九万 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 也,尘埃也,生 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其远而 无所至极邪 其视下也,亦若是 则已矣。 南海是个天然形成的水池。
《齐谐》是一部专门记载怪
异事物的书。《齐谐》上写:
“鹏鸟迁徙到南海时,(翅
膀)拍打水面而行,激起的波
浪有三千里,乘着旋风盘旋飞
至九万里的高空,凭借着六月
的大风离开。”
原文呈现 参考译文
北冥 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 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 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 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 谐》者,志 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 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 而上者九万 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 也,尘埃也,生 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其远而 无所至极邪 其视下也,亦若是 则已矣。 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
埃,都是生物用气息吹拂的结
果。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
色吗 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
看不到尽头呢 大鹏从天空
往下看,也不过像人在地面上
看天一样罢了。
【全文主旨】本文选自《逍遥游》,极写鲲鹏之大和奋飞之高,想象奇特,营造
了一种广袤开阔的境界,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作者追求精神世界的绝对自由的
思想。
【重点课下注释】
①冥:同“溟”,海。 ②怒: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
③垂天之云:悬挂在天空的云。 ④志:记载。
⑤水击:击水,拍打水面。 ⑥抟:盘旋飞翔。
⑦扶摇:旋风。 ⑧息:气息,这里指风。
⑨野马:山野中的雾气,奔腾如野马。 ⑩是:这样。
第26篇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
原文呈现 参考译文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 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 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 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 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 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 矣!”庄子 曰:“请循 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 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 也。” 庄子与惠子在濠水上的桥上
游玩。庄子说:“鲦鱼在河水中游
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
啊。”惠子说:“你不是鱼,哪里知
道鱼的快乐呢?”庄子说:“你不是
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
呢?”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不
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
原文呈现 参考译文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 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 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 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 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 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 矣!”庄子 曰:“请循 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 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 也。” (所以)你(也)不知道鱼的快
乐,完全(是这样)!”庄子说:
“请追溯话题本源。你说‘你哪里
知道鱼的快乐’的话,(说明)你
已经知道我知道鱼的快乐而问
我,我是在濠水上知道的。”
【全文主旨】本文通过写庄子、惠子在濠梁之上关于“鱼之乐”的辩论,表
现了庄子机智、巧妙的辩论风格,也表现了庄子“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
我为一”的思想境界。
【重点课下注释】
①全:完全,完备。 ②循:追溯。
第27篇 虽有嘉肴《礼记》
原文呈现 参考译文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 其旨也;虽有至道 ,弗 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 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 也;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 曰:教学相长 也。《兑 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 谓乎! 即使有美味的菜,不去品尝,也不知道它的味
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也不知道它的好
处。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别人之
后才知道自己的困惑。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
才能自我反思;知道了自己的困惑,然后才能自我
勉励。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
的。《说命》说“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大
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全文主旨】本文先将“嘉肴”与“至道”进行类比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然后
论证了“学”与“教”的关系,指出教和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即“教学相
长”。
【重点课下注释】
①旨:味美。 ②至道:最好的道理。 ③困:困惑。
④自反:自我反思。 ⑤教学相长: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
⑥学学半: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前一个“学”同“敩(xiào)”,教导。
第28篇 大道之行也《礼记》
原文呈现 参考译文
大道 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 ,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 ,不 独子其子 ,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 有所长,矜 、寡、孤、独、废疾者皆有 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 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 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 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 同。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
公共的。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
才干的人,(人人)讲求诚信,
培养和睦气氛。因此人们不只是
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自
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有终
老的保障,壮年人能够发挥自己
的才能,为社会效力,小孩能顺
利地成长,
原文呈现 参考译文
大道 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 ,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 ,不 独子其子 ,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 有所长,矜 、寡、孤、独、废疾者皆有 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 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 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 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 同。 使老而无妻、老而无夫、幼而无
父、老而无子、有残疾而不能做
事的人都能得到供养,男子要有
职分,女子要及时出嫁。财物,
厌恶把它扔在地上(的现象而要
去收贮它),但不一定是因为想
要据为己有;力气,厌恶它不出
于自己,但(愿意自己多出力)
不一定是为了自己的私利。
原文呈现 参考译文
大道 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 ,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 ,不 独子其子 ,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 有所长,矜 、寡、孤、独、废疾者皆有 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 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 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 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 同。 因此图谋之心闭塞而不会兴起,
盗窃、作乱害人(的事)不会兴
起,于是(家家户户的)门从外
面带上,而不从里面闩上。这就
是“大同”社会。
【全文主旨】本文通过对理想中的社会特征的描述,阐明了儒家思想中的
“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理想社会的向往,同时反映了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重点课下注释】
①大道: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
②选贤与能: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贤,指品德高尚。能,指才干
出众。与,同“举”。
③修:培养。
④不独亲其亲: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第一个“亲”用作动词,以……为
亲。第二个“亲”指父母。
⑤子:子女。 ⑥矜:同“鳏”,老而无妻。 ⑦分:职分,职守。
⑧归:女子出嫁。 ⑨乱贼:作乱害人。 ⑩作:兴起。
外户:从外面把门带上。 闭:用门闩插上。
第29篇 马说[唐]韩愈
原文呈现 参考译文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 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 之 手,骈死于槽枥 之间,不以 千里称也。 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千
里马经常有,可是伯乐却不经常有。因此
即使有很名贵的马,也只能在奴仆的手下
受屈辱,(和普通马)一同死在马槽里,
不以千里马而著称。
原文呈现 参考译文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 尽 粟一石。食 马者不知其能千里 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 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 见,且 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安求其能千里也? 日行千里的马,吃一次有时能吃下一
石粮食。喂马的人不知道要根据它日行千
里的本领来喂养它。这样的马,即使有日
行千里的本领,但吃不饱,力气不足,它
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不能表现在外面,想
要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不能办到,又怎么
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原文呈现 参考译文
策 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 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 其 意,执策而临 之,曰:“天下 无马!”呜呼!其 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用马鞭赶它,却不按照(驱使千里马
的)正确方法;喂它,却不能让它竭尽才
能;它鸣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反
而)拿着鞭子面对它,说:“天下没有千
里马!”唉!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大概是
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
【全文主旨】本文借伯乐相马的故事提出了“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的见解,讽刺和控诉了封建统治者不识人才、不重视人才、摧残人才的愚 昧和昏庸,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强烈愤慨,流露出对识才的统治者的强 烈呼唤,呼吁要重视人才的选拔和培养,要给予人才优厚的待遇。 【重点课下注释】
①祗:同“衹(只)”,只、仅。 ②奴隶人:奴仆。
③骈死:(和普通马)一同死。骈,本义为两马并驾,引申为并列。
④槽枥:马槽。 ⑤一食:吃一次。
⑥或:有时。 ⑦食:同“饲”,喂。
⑧外见:表现在外面。见,同“现”。 ⑨且:犹,尚且。
⑩策:马鞭,这里是动词,用马鞭驱赶。 材:才能、才干。
通:通晓。 临:面对。 其:表示加强诘问语气。
九年级上册
第30篇 岳阳楼记[北宋]范仲淹
原文呈现 参考译文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 郡。越明年,政通人和 , 百废 具③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 予作 文以记之。 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官到岳
州做知州。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
和乐,各种荒废了的事业全兴办起来了,
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原有的规
模,把唐代名家和今人的诗赋刻在上面,
(滕子京)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
件事。
原文呈现 参考译文
予观夫巴陵胜状 ,在洞庭一 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 ,横 无际涯,朝晖夕阴 ,气象万千,此 则岳阳楼之大观 也,前人之述备 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 潇 湘,迁客骚人 ,多会于此,览物 之情,得无异乎 我看那岳州的美景,全在洞庭一湖。
它连接着远方的山脉,吞吐着长江的水
流,水势浩大,宽阔无边,早晚阴晴明暗
多变,气象万千,这就是岳阳楼的壮丽景
象,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如此,那么北
面通向巫峡,南面直至潇水、湘水,被降
职到外地的官员和文人,大多聚集在这
里,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恐怕会
有所不同吧
原文呈现 参考译文
若夫淫雨 霏霏 ,连月不开 ,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日星隐 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 楫摧,薄暮冥冥 ,虎啸猿啼。登 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 目萧然, 感极而悲者矣。 (有时)连绵不断的雨纷纷而下,接
连几个月天气不放晴,阴冷的风怒吼,浑
浊的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
辉,山岳隐没了形体,商人旅客不能前行,
桅杆倒下,船桨断折,傍晚天色昏暗,虎在
长啸,猿在悲啼。(这时)登上这座
楼,就会产生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
被说坏话,惧怕被批评指责的心情,满眼
萧条景象,感慨到极点而悲伤啊。
原文呈现 参考译文
至若春和景 明,波澜不惊,上 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 ,锦 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 青 青。而或长烟一 空, 皓月千里, 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 何极 !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 宠辱偕忘,把 酒临风,其喜洋洋 者矣。 到了春风和煦、日光明媚的时候,湖
面平静,没有风浪,天色湖光相接,一片青
绿,广阔无际,沙洲上的鸟儿时而飞翔,
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在水中畅游,岸上与
小洲上的花草,茂盛并且青绿。有时大片
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浮
动的光像跳动的金子,
原文呈现 参考译文
至若春和景 明,波澜不惊,上 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 ,锦 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 青 青。而或长烟一 空, 皓月千里, 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 何极 !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 宠辱偕忘,把 酒临风,其喜洋洋 者矣。 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
声你唱我和,这样的乐趣哪有尽头!(这
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胸怀开阔,精
神爽快,荣耀和屈辱一并忘掉,端着酒,迎
着风,那是喜气洋洋的欢乐啊。
原文呈现 参考译文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 之心, 或 异二者之为,何哉 不以物喜,不 以己悲,居庙堂 之高则忧其民,处 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 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必曰“先 天下之忧而忧,后 天下之乐而 乐”乎!噫!微 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 年九月十五日。 唉!我曾经探求过古代品德高尚的人
的心思,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表现,为什
么呢 不因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
悲,在朝廷做官就担忧他的百姓,被贬谪
到边远地区做地方官就担忧他的君王。
这样(他们)在朝廷做官也忧虑,被贬谪
到边远地区做地方官也忧虑。如此,那么
什么时候才快乐呢 大概一定会说“在天
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吧!啊!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写
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
【全文主旨】本文通过描绘洞庭湖的景色及“迁客骚人”登岳阳楼览景后所
产生的不同情感,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
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抱负,也借以劝勉滕子京。
【重点课下注释】
①越明年:到了第二年。越,到。 ②政通人和:政事顺利,百姓和乐。
③具:同“俱”,全、皆。 ④制:规模。
⑤属:同“嘱”,嘱托。 ⑥胜状:胜景,美景。胜,美好。
⑦浩浩汤汤:水势浩大的样子。 ⑧际涯:边际。
⑨朝晖夕阴:早晚阴晴明暗多变。晖,日光。 ⑩大观:壮丽景象。
备:详尽,完备。 然则:如此,那么。
极:至、到达。 迁客:被降职到外地的官员。迁,贬
谪、降职。
骚人:泛指文人。 淫雨:连绵不断的雨。
霏霏:雨雪纷纷而下的样子。 开:指天气放晴。
排空:冲向天空。 曜:光芒。
倾:倒下。 摧:折断。
薄暮冥冥:傍晚天色昏暗。冥冥,昏暗。 景:日光。
万顷:极言广阔。 翔集:时而飞翔,时而停歇。集,停息。
锦鳞:美丽的鱼。鳞,代指鱼。
岸芷汀兰:岸上与小洲上的花草。芷,白芷。汀,小洲。
郁郁:形容草木茂盛。 一:全。
何极:哪有尽头。 宠辱偕忘:荣耀和屈辱一并忘掉。
偕,一起。
把:持、执。 求:探求。
古仁人:古代品德高尚的人。 或:或许、也许,表示委婉的语气。
庙堂:指朝廷。 先:在……之前。
后:在……之后。 微:如果没有。
第31篇 醉翁亭记[北宋]欧阳修
原文呈现 参考译文
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 林壑尤美, 望之蔚然 而深秀者, 琅琊也。 山行六七 里, 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酿泉也。 峰回路转, 有亭翼然临 于泉 上者, 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 山之僧智仙 也。 名之者谁 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 饮于此, 饮少辄醉, 而年又最高, 故自号曰 醉翁也。 醉翁之意 不在酒, 在乎山水之 间也。 山水之乐,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环绕着滁州城的都是山。
它西南方向的山峦、树林和山
谷尤其优美,一眼望去,树木茂盛
又幽深秀丽的,是琅琊山。沿着
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地听到潺潺
的水声,看到一股水流从两座山
峰间飞淌下来的,是酿泉啊。
原文呈现 参考译文
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 林壑尤美, 望之蔚然 而深秀者, 琅琊也。 山行六七 里, 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酿泉也。 峰回路转, 有亭翼然临 于泉 上者, 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 山之僧智仙 也。 名之者谁 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 饮于此, 饮少辄醉, 而年又最高, 故自号曰 醉翁也。 醉翁之意 不在酒, 在乎山水之 间也。 山水之乐,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山势回环,路也跟着转弯,有一座
亭子,(亭角翘起)像鸟张开翅
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的,是醉
翁亭啊。
原文呈现 参考译文
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 林壑尤美, 望之蔚然 而深秀者, 琅琊也。 山行六七 里, 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酿泉也。 峰回路转, 有亭翼然临 于泉 上者, 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 山之僧智仙 也。 名之者谁 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 饮于此, 饮少辄醉, 而年又最高, 故自号曰 醉翁也。 醉翁之意 不在酒, 在乎山水之 间也。 山水之乐,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造亭子的人是谁 山里的和尚智
仙。给它取名的是谁 太守用自
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太
守和宾客来这里饮酒,稍微喝一
点儿就醉了,而年龄又最大,所以
给自己起了个别号叫醉翁。醉
翁的意趣不在酒上,而在山光水
色中。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于
心间,寄托在酒上。
原文呈现 参考译文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云归而岩穴 暝 ,晦明变化者, 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 发而幽香, 佳木秀 而繁阴, 风霜高洁, 水落而石出者, 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 暮而归, 四时之景不同, 而乐亦无穷也。 要说那太阳出来,树林里的
雾气散开,云雾聚拢,山谷就显得
昏暗了,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
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化不一的,就
是山中的早晨和晚上。野花开
放,有一股清幽的香味,
原文呈现 参考译文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云归而岩穴 暝 ,晦明变化者, 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 发而幽香, 佳木秀 而繁阴, 风霜高洁, 水落而石出者, 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 暮而归, 四时之景不同, 而乐亦无穷也。 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浓密的
绿荫,天高气爽,霜色洁白,水位
下降,石头裸露,就是山中的四
季景色。早晨上山,傍晚返回,四
季的景色不同,那乐趣也是无穷
无尽的。
原文呈现 参考译文
至于负者 歌于途, 行者休于树, 前者 呼, 后者应, 伛偻提携 , 往来而不绝 者, 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 溪深而鱼肥, 酿泉为酒, 泉香而酒洌, 山肴野蔌 , 杂然而前陈者, 太守宴也。 宴酣 之 乐, 非丝非竹, 射者中, 弈者胜, 觥 筹 交错, 起坐而喧哗者, 众宾欢也。苍颜 白发, 颓然 乎其间者, 太守醉也。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
歌唱,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
的呼喊,后面的应答,老老少少的
行人,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是滁
州人在出游啊。到溪边来钓鱼,
溪水深,鱼儿肥,用泉水来酿酒,泉
水甜,酒水清,野味野菜杂七杂八
陈列在面前的,是太守的酒宴
啊。
原文呈现 参考译文
至于负者 歌于途, 行者休于树, 前者 呼, 后者应, 伛偻提携 , 往来而不绝 者, 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 溪深而鱼肥, 酿泉为酒, 泉香而酒洌, 山肴野蔌 , 杂然而前陈者, 太守宴也。 宴酣 之 乐, 非丝非竹, 射者中, 弈者胜, 觥 筹 交错, 起坐而喧哗者, 众宾欢也。苍颜 白发, 颓然 乎其间者, 太守醉也。 宴中欢饮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
壶的人投中了,下棋的人下赢了,
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人们起来
坐下,大声喧哗,这是众位宾客
欢乐的样子。苍老的容颜,花白
的头发,醉倒在众人中间,这是太
守喝醉了。
原文呈现 参考译文
已而夕阳在山, 人影散乱, 太守归而 宾客从也。树林阴翳 , 鸣声上下, 游人 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 而 不知人之乐;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而不知 太守之乐其乐 也。 醉能同其乐, 醒能述 以文者, 太守也。 太守谓 谁 庐陵欧阳 修也。 不久,夕阳落在西山上,人的
影子散乱一地,是太守回去,宾
客跟从啊。树林枝叶茂密成荫,
禽鸟在高处低处鸣叫,是游人离
开后鸟儿在欢唱啊。但是鸟儿
只知道山林的乐趣,却不知道游
人的乐趣;游人知道跟随太守游
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
的快乐为快乐。
原文呈现 参考译文
已而夕阳在山, 人影散乱, 太守归而宾 客从也。树林阴翳 , 鸣声上下, 游人去而 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 而不知 人之乐;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而不知太守之 乐其乐 也。 醉能同其乐, 醒能述以文者, 太守也。 太守谓 谁 庐陵欧阳修也。 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
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事的人,是太
守啊。太守是谁 就是庐陵人欧
阳修啊。
【全文主旨】本文通过描写醉翁亭的秀丽环境和奇妙变化的自然风光,勾勒
出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画面,抒发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和寄情山
水、随遇而安的旷达情怀。全文以“乐”字贯串,“醉”和“乐”相统一,“醉”是表
象,“乐”是实质,写“醉”正是为了写“乐”。
【重点课下注释】
①蔚然:茂盛的样子。 ②回:曲折、回环。 ③临:居高面下。
④意:意趣,情趣。 ⑤霏:弥漫的云气。 ⑥岩穴:山洞,这里指山谷。
⑦暝:昏暗。 ⑧芳:花。 ⑨秀:茂盛。
⑩负者:背着东西的人。 伛偻:弯腰曲背,这里指老人。
提携:牵扶,这里指被牵扶的人,即儿童。
洌:清。 蔌:菜蔬。 陈:陈列,摆开。
酣:尽兴地喝酒。 弈:下棋。 觥:酒杯。
筹:酒筹,宴会上行令或游戏时饮酒计数的筹码。 苍颜:苍老的容颜。
颓然:倒下的样子。 翳:遮盖。 乐其乐: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
谓:为,是。
第32篇 湖心亭看雪[明末清初]张岱
原文呈现 参考译文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 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 绝。是日更定矣,余拏 一 小舟,拥毳 衣炉火,独往湖 心亭看雪。雾凇沆砀 ,天与 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 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 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 三粒而已。 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接连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