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氯 学案(学生版+教师版)人教版(2019) 必修 第一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章 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氯 学案(学生版+教师版)人教版(2019) 必修 第一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4-12-11 23:38:22

文档简介

第二章 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氯
第一节 钠及其化合物
一、活泼的金属单质——钠
1、钠与非金属单质的反应
(1)钠是一种 银白 色的固体,密度比煤油 大 ;硬度 小 ,在空气中很快 变暗 ,钠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 Na2O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Na+O2===2Na2O 。
(2)将钠加热,观察到钠先熔化成小球,然后剧烈反应,火焰呈 黄 色,生成了 淡黄 色固体,该固体物质是 Na2O2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O2Na2O2 。
(1)钠是非常活泼的金属,与O2反应时,反应条件不同,现象 不同 ,产物 不同 。
2、钠与水的反应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原因解释
钠浮在水面上(浮) 钠的密度比水小
钠熔化成闪亮的小球(熔) 钠的熔点低 ,反应放热
小球在水面上四处游动,最后完全消失(游) 反应产生的气体(H2) 推动小球运动
与水反应发出嘶嘶响声(响) 钠与水反应剧烈
反应后溶液的颜色逐渐变红色(红) 反应生成碱(NaOH)
实验结论:
(1)钠与水剧烈反应生成NaOH和H2,反应中氧化剂是 H2O ,还原剂是 Na ,反应的实质是钠与水电离出的H+ 反应。
(2)反应方程式
①化学方程式:①2Na+2H2O===2NaOH+H2↑ ;
②离子方程式:2Na+2H2O===2Na++2OH-+H2↑ 。
3、钠露置于空气中的变化
(1)金属钠长期露置于空气中最终完全转变为Na2CO3粉末,此过程中的主要变化与现象:
(2)发生主要变化的化学方程式为
①4Na+O2===2Na2O
②Na2O+H2O===2NaOH
④2NaOH+CO2===Na2CO3+H2O, Na2CO3+10H2O===Na2CO3·10H2O
⑤Na2CO3·10H2O===Na2CO3+10H2O
二、钠的几种化合物
1、氧化钠和过氧化钠的比较
物质 氧化钠(Na2O) 过氧化钠(Na2O2)
组成结构 由Na+与O2-构成,Na+与O2-数目比为 2∶1 由Na+与O构成,Na+与O数目比为2∶1
氧元素化合价 -2 -1
类别 碱性氧化物 过氧化物
色、态 白色固体 淡黄色固体
生成条件 Na与O2在常温下反应 Na与O2在加热条件下反应
热稳定性 不稳定,易转化为Na2O2 较稳定
与H2O反应 Na2O+H2O===2NaOH 2Na2O2+2H2O===4NaOH+O2↑
与CO2反应 Na2O+CO2===Na2CO3 2Na2O2+2CO2===2Na2CO3+O2
与H+反应 Na2O+2H+===2Na++H2O 2Na2O2+4H+===4Na++2H2O+O2↑
用途 用于制备NaOH等 可作漂白剂(漂白织物等)、强氧化剂、供氧剂(用于呼吸面具和潜水艇中氧气的来源)
联系 加热时可发生反应:2Na2O+O22Na2O2
2、Na2CO3与NaHCO3性质的比较
碳酸钠(Na2CO3) 碳酸氢钠(NaHCO3)
俗名 纯碱或苏打 小苏打
色、态 白色粉末(Na2CO3·10H2O为晶体) 细小、白色粉末
溶解性 易溶于水 在水中溶解度比Na2CO3小
溶液的酸碱性 显碱性 显碱性
热稳定性 稳定,受热难分解;但结晶碳酸钠(Na2CO3·10H2O)易风化 不稳定,受热易分解:2NaHCO3Na2CO3+H2O+CO2↑
与酸反应(与HCl) Na2CO3+2HCl===2NaCl+H2O+CO2↑ NaHCO3+HCl===NaCl+H2O+CO2↑(反应速率比Na2CO3快)
与碱反应[与Ca(OH)2、NaOH] Na2CO3+Ca(OH)2===CaCO3↓+2NaOH (Na2CO3与NaOH不反应) 2NaHCO3+Ca(OH)2===CaCO3↓+Na2CO3+2H2O NaHCO3+NaOH===Na2CO3+H2O
与可溶性钙盐、钡盐反应(与CaCl2、BaCl2)  Na2CO3+CaCl2===CaCO3↓+2NaCl Na2CO3+BaCl2===BaCO3↓+2NaCl 不反应
相互转化 Na2CO3NaHCO3
用途 用于玻璃、肥皂、洗涤剂、造纸、纺织等工业 制发酵剂、灭火器、医疗上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3、侯氏制碱法
(1)原料:氨、氯化钠。
(3)生产原理流程
(4)优点:①提高了食盐的转化率 ;②缩短了生产流程 ;③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等 。
三、焰色试验
1、焰色试验
根据火焰呈现的特征 颜色 ,可以判断试样所含的金属元素,化学上把这样的定性分析操作称为 焰色试验 。
2、操作步骤
3、几种常见金属元素的焰色
金属元素 锂 钠 钾 钙 锶 钡 铜
颜色 紫红色 黄色 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 砖红色 洋红色 黄绿色 绿色
4、应用
(1)检验金属元素的存在,如鉴别 NaCl和 KCl 溶液。
(2)利用焰色试验制节日 烟火 。
四、纯碱的生产历史
1、路布兰制碱法——首次实现了碳酸钠的工业生产
(1)原料:食盐、焦炭和石灰石等。
2、索尔维制碱法(氨碱法)
(1)原料:食盐、 氨 、二氧化碳 等。
(3)生产原理流程
(4)索尔维制碱法具有原料易获取, 价格便宜,损失少 ,实现了连续性生产等优点。
第二节 氯钠及其化合物
一、氯气的性质
1、氯元素的存在形式: 化合物
2、氯的原子结构
氯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氯原子的最外层上有7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很容易得到1个电子,使最外层达到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因此,氯气是很活泼的非金属单质,具有强氧化性。
2、氯气的物理性质
状态 颜色 气味 溶解性 密度
气态 黄绿色 刺激性 能溶于水 大于空气
2、氯气与金属单质的反应
实验 实验现象 化学方程式
剧烈燃烧,产生 白色 的烟 2Na+Cl22NaCl
剧烈燃烧,产生 棕褐 色的烟 2Fe+3Cl2 2FeCl3
剧烈燃烧,产生 棕黄 色的烟 Cu+Cl2 CuCl2
3、氯气与非金属单质(如H2)的反应
实验装置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化学方程式
在空气中点燃纯净的氢气,然后把导管缓慢伸入盛满氯气的集气瓶中 纯净的氢气在氯气中安静地燃烧,发出 苍白 色火焰,集气瓶口有 白雾 产生 H2+Cl22HCl
4、氯气与H2O的反应
(1)在25 ℃时,1体积的水可溶解约 2 体积的氯气,氯气的水溶液称为 氯水 。Cl2溶于水同时与水发生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Cl2+H2O===HCl+HClO 。氯气不具有漂白性,氯水具有漂白性,是因为氯水中含有HClO。
(2)氯水的性质
5、氯气与碱溶液的反应
(1)与NaOH溶液的反应: Cl2+2NaOH===NaCl+NaClO+H2O ,利用此反应原理可以吸收尾气中的有毒气体Cl2,也可以制取漂白液,这种液体的主要成分是NaCl和 NaClO ,有效成分是 NaClO 。
(2)与石灰乳反应: 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利用此反应原理可以制取漂白粉,其主要成分是CaCl2和Ca(ClO)2,有效成分是 Ca(ClO)2 。如果Cl2与Ca(OH)2反应充分,并使 Ca(ClO)2 成为主要成分,则得到 漂粉精 。
6、氯气的用途
(1)用于工业制盐酸;
(2)制漂白液、漂白粉和漂粉精;
(3)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
(4)用作制取其他含氯工业产品的原料。
7、液氯、新制氯水和久置氯水的比较
物质 液氯 新制氯水 久置氯水
成分 Cl2 Cl2、HClO、H2O、H+、Cl-、ClO-、OH- H+、Cl-、OH-、H2O
分类 纯净物 混合物 混合物
颜色 黄绿色 浅黄绿色 无色
性质 氧化性 酸性、氧化性、漂白性 酸性
保存方法 特制钢瓶 棕色试剂瓶盛装,置于阴凉处,一般现配现用 置于普通试剂瓶,玻璃塞即可(会腐蚀橡胶)
二、氯气的实验制法
1、实验原理
二氧化锰(软锰矿的主要成分)和浓盐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MnO2+4HCl(浓)MnCl2+Cl2↑+2H2O。
2、仪器装置
发生装置 固体(液体)+液体气体
净化装置 (洗气瓶) 先通过饱和食盐水除去 HCl ,再通过浓H2SO4除去 水蒸气
收集装置 用 向上 排空气法收集
验满方法 观察法(黄绿色);湿润的淀粉 KI试纸,其原理是 Cl2+2KI===2KCl+I2 ,置换出的I2遇淀粉变蓝色;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
尾气吸收装置 盛有NaOH溶液的烧杯
二、氯离子的检验
1、原理及过程:在Ⅰ~Ⅳ四支试管中分别加入2~3 mL稀盐酸、NaCl溶液、Na2CO3溶液、蒸馏水,然后各滴入几滴AgNO3溶液,观察现象,再分别加入少量稀硝酸,观察现象。
试管 试剂 实验现象
加入AgNO3溶液 加入稀硝酸
Ⅰ 稀盐酸 白色沉淀 沉淀不溶解
Ⅱ NaCl溶液 白色沉淀 沉淀不溶解
Ⅲ Na2CO3溶液 白色沉淀 沉淀溶解
Ⅳ 蒸馏水 无明显现象 无明显现象
(1)试管Ⅰ、试管Ⅱ中均产生了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说明反应生成了 AgCl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Ag++Cl-===AgCl↓ 。
(2)试管Ⅲ中产生的白色沉淀是 Ag2CO3 ,写出该沉淀溶于稀硝酸的离子方程式: Ag2CO3+2H+===2Ag++H2O+CO2↑ 。
2、氯离子的检验及答题规范
(1)检验时要加稀硝酸,以排除CO等离子的干扰,不能用稀硫酸,因为Ag2SO4微溶,会干扰实验,更不能用盐酸,因为盐酸中含有Cl-。
(2)若被检液中含有SO,需先用 Ba(NO3)2 溶液除去SO,然后再加入稀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检验Cl-的存在。
第三节 物质的量
一、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1、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是一个物理量,它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符号为 n 。
2、物质的量的单位为 摩尔 ,简称摩,符号为 mol 。
3、阿伏加德罗常数
(1)1 mol任何粒子的粒子数叫作阿伏加德罗常数,符号为 NA ,通常用 6.02×1023 mol-1 表示。
(2)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与粒子数(N)之间的关系为n=。
4、摩尔质量
5、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粒子数目之间的相关计算
  N  n  m
(粒子数) (物质的量)  (质量)
(1)n=
①n、N、NA三个量中,已知任意两项可求第三项。
②求N时,概念性问题用NA,数字性问题用 6.02×1023 mol-1 。
③N与n成正比,判断粒子数多少时只判断其n的大小即可。
(2)n=
①m、n、M三个量中,已知任意两项可求第三项。
②由M可求相对分子质量。
(3)=
①N、NA、m、M四个量中,已知任意三项可求第四项。
②该等式中一般NA、M为已知,则N与m可互求。
二、气体摩尔体积
1、概念: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叫作 气体摩尔体积 ,符号为,常用的单位有 L/mol (或L·mol-1)和m3/mol(或m3·mol-1)。
2、公式:Vm=。
3、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
4、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的有关计算
①气体的物质的量n=;
②气体的摩尔质量M=== 22.4 L·mol-1 ·ρ(ρ的单位是g·L-1);
③气体的分子数N=n·NA=·NA;
④气体的质量m=n·M=·M。
5、阿伏加德罗定律的推论
相同条件 结论
公式 语言叙述
同温同压 == 同温同压下,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分子数之比
同温同容 == 同温同容下,压强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分子数之比
同温同压 = 同温同压下,密度之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
同温同压同体积 = 同温同压下,体积相同的气体,其摩尔质量与质量成正比
注:利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和万能恒等式n===之间的关系就可以推导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其中p为压强,V为气体的体积,R为常数,T为温度)
例如,同温同压下,两种气体的密度之比等于其摩尔质量之比,推导如下:
①pV1=n1RT=RT; ②pV2=n2RT=RT;
由①和②可得=, 则==。
三、物质的量浓度
1、物质的量浓度
2、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
(1)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的步骤和仪器
(2)配制示例——配制100 mL 1.00 mol/L NaCl溶液
(3)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误差分析
操作步骤 引起误差的原因 对结果的影响
n V c
称量 物质、砝码位置颠倒且需要使用游码 偏小 / 偏低
称量NaOH时使用滤纸 偏小 / 偏低
量取 用量筒量取浓硫酸时仰视 偏大 / 偏高
用量筒量取浓硫酸时俯视 偏小 / 偏低
将量取浓溶液所用量筒洗涤,并将洗涤液注入容量瓶中 偏大 / 偏高
溶解 不慎将溶液溅到烧杯外面 偏小 / 偏低
冷却、转移 未冷却至室温就转入容量瓶中 / 偏小 偏高
转移前,容量瓶内有少量蒸馏水 / / 无影响
转移时有少量溶液流到容量瓶外 偏小 / 偏低
洗涤 未洗涤或只洗涤了1次烧杯和玻璃棒 偏小 / 偏低
定容 定容时仰视刻度线 / 偏大 偏低
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 偏小 偏高
定容时液面超过刻度线,立即用胶头滴管吸出 偏小 / 偏低
定容摇匀后液面低于刻度线,又加蒸馏水至刻度线 / 偏大 偏低
四、解题方法
1、已知一定体积溶液中溶质的某物理量,求c
2、已知标准状况下V L气体溶于水后形成溶液,求c
(2)若已知溶液的密度为ρ g/cm3,该气体溶于1 L水形成的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c== mol/L= mol/L= mol/L。
3、溶液稀释或混合时,求c
(1)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
c1V1=c2V2 (c1、c2为稀释前后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V1、V2为稀释前后溶液的体积)。
(2)不同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混合
溶质相同,溶质物质的量浓度不同的溶液,溶质的物质的量在混合前后不变, c1V1+c2V2=c混·V混 (c混为混合后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V混为混合后溶液的体积)。
4.质量分数w与物质的量浓度c之间的换算
c=
(1)公式的推导方法:体积为V(L)的某溶液的密度为ρ(g/cm3),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w、摩尔质量为M(g/mol),则其物质的量浓度c=====。
注意:计算m(溶液)时要使体积V与密度ρ的单位相对应。第二章 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氯
第一节 钠及其化合物
一、活泼的金属单质——钠
1、钠与非金属单质的反应
(1)钠是一种 色的固体,密度比煤油 ;硬度 ,在空气中很快 ,钠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将钠加热,观察到钠先熔化成小球,然后剧烈反应,火焰呈 色,生成了 色固体,该固体物质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钠是非常活泼的金属,与O2反应时,反应条件不同,现象 ,产物 。
2、钠与水的反应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原因解释
钠浮在水面上( ) 钠的密度比水
钠熔化成闪亮的小球( ) 钠的熔点 ,反应放热
小球在水面上四处游动,最后完全消失( ) 反应产生的 推动小球运动
与水反应发出嘶嘶响声( ) 钠与水反应
反应后溶液的颜色逐渐变红色( ) 反应生成
实验结论:
(1)钠与水剧烈反应生成NaOH和H2,反应中氧化剂是 ,还原剂是 ,反应的实质是钠与水电离出的 反应。
(2)反应方程式
①化学方程式: ;
②离子方程式: 。
3、钠露置于空气中的变化
(1)金属钠长期露置于空气中最终完全转变为Na2CO3粉末,此过程中的主要变化与现象:
(2)发生主要变化的化学方程式为




二、钠的几种化合物
1、氧化钠和过氧化钠的比较
物质 氧化钠(Na2O) 过氧化钠(Na2O2)
组成结构 由Na+与O2-构成,Na+与O2-数目比为 2∶1 由Na+与O构成,Na+与O数目比为2∶1
氧元素化合价 -2 -1
类别 碱性氧化物 过氧化物
色、态 白色固体 淡黄色固体
生成条件 Na与O2在常温下反应 Na与O2在加热条件下反应
热稳定性 不稳定,易转化为Na2O2 较稳定
与H2O反应
与CO2反应
与H+反应
用途 用于制备NaOH等 可作漂白剂(漂白织物等)、强氧化剂、供氧剂(用于呼吸面具和潜水艇中氧气的来源)
联系 加热时可发生反应:
2、Na2CO3与NaHCO3性质的比较
碳酸钠(Na2CO3) 碳酸氢钠(NaHCO3)
俗名 纯碱或苏打 小苏打
色、态 白色粉末(Na2CO3·10H2O为晶体) 细小、白色粉末
溶解性 易溶于水 在水中溶解度比Na2CO3小
溶液的酸碱性 显碱性 显碱性
热稳定性 稳定,受热难分解;但结晶碳酸钠(Na2CO3·10H2O)易风化 不稳定,受热易分解:2NaHCO3
与酸反应(与HCl) Na2CO3+2HCl=== NaHCO3+HCl=== (反应速率比Na2CO3快)
与碱反应[与Ca(OH)2、NaOH] Na2CO3+Ca(OH)2=== (Na2CO3与NaOH不反应) 2NaHCO3+Ca(OH)2=== NaHCO3+NaOH===
与可溶性钙盐、钡盐反应(与CaCl2、BaCl2)  Na2CO3+CaCl2=== Na2CO3+BaCl2=== 不反应
相互转化 Na2CO3NaHCO3
用途 用于玻璃、肥皂、洗涤剂、造纸、纺织等工业 制发酵剂、灭火器、医疗上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3、侯氏制碱法
(1)原料:氨、氯化钠。
(3)生产原理流程
(4)优点:① ;② ;③ 。
三、焰色试验
1、焰色试验
根据火焰呈现的特征 ,可以判断试样所含的金属元素,化学上把这样的定性分析操作称为 。
2、操作步骤
3、几种常见金属元素的焰色
金属元素 锂 钠 钾 钙 锶 钡 铜
颜色 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
4、应用
(1)检验金属元素的存在,如鉴别 和 溶液。
(2)利用焰色试验制节日 。
四、纯碱的生产历史
1、路布兰制碱法——首次实现了碳酸钠的工业生产
(1)原料:食盐、焦炭和石灰石等。
2、索尔维制碱法(氨碱法)
(1)原料:食盐、 、 等。
(3)生产原理流程
(4)索尔维制碱法具有原料易获取, ,实现了连续性生产等优点。
第二节 氯钠及其化合物
一、氯气的性质
1、氯元素的存在形式:
2、氯的原子结构
氯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氯原子的最外层上有7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很容易得到1个电子,使最外层达到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因此,氯气是很活泼的非金属单质,具有强氧化性。
2、氯气的物理性质
状态 颜色 气味 溶解性 密度
气态
2、氯气与金属单质的反应
实验 实验现象 化学方程式
剧烈燃烧,产生 的烟
剧烈燃烧,产生 色的烟
剧烈燃烧,产生 色的烟
3、氯气与非金属单质(如H2)的反应
实验装置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化学方程式
在空气中点燃纯净的氢气,然后把导管缓慢伸入盛满氯气的集气瓶中 纯净的氢气在氯气中安静地燃烧,发出 色火焰,集气瓶口有 产生
4、氯气与H2O的反应
(1)在25 ℃时,1体积的水可溶解约 体积的氯气,氯气的水溶液称为 。Cl2溶于水同时与水发生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氯气不具有漂白性,氯水具有漂白性,是因为氯水中含有HClO。
(2)氯水的性质
5、氯气与碱溶液的反应
(1)与NaOH溶液的反应: ,利用此反应原理可以吸收尾气中的有毒气体Cl2,也可以制取漂白液,这种液体的主要成分是NaCl和 ,有效成分是 。
(2)与石灰乳反应: ,利用此反应原理可以制取漂白粉,其主要成分是CaCl2和Ca(ClO)2,有效成分是 。如果Cl2与Ca(OH)2反应充分,并使 成为主要成分,则得到 。
6、氯气的用途
(1)用于工业制盐酸;
(2)制漂白液、漂白粉和漂粉精;
(3)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
(4)用作制取其他含氯工业产品的原料。
7、液氯、新制氯水和久置氯水的比较
物质 液氯 新制氯水 久置氯水
成分 Cl2
分类 纯净物 混合物 混合物
颜色 黄绿色
性质 氧化性
保存方法 特制钢瓶 棕色试剂瓶盛装,置于阴凉处,一般现配现用 置于普通试剂瓶,玻璃塞即可(会腐蚀橡胶)
二、氯气的实验制法
1、实验原理
二氧化锰(软锰矿的主要成分)和浓盐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 。
2、仪器装置
发生装置
净化装置 (洗气瓶) 先通过饱和食盐水除去 ,再通过浓H2SO4除去
收集装置 用 排空气法收集
验满方法 观察法(黄绿色);湿润的淀粉 KI试纸,其原理是 ,置换出的I2遇淀粉变蓝色;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
尾气吸收装置 盛有NaOH溶液的烧杯
二、氯离子的检验
1、原理及过程:在Ⅰ~Ⅳ四支试管中分别加入2~3 mL稀盐酸、NaCl溶液、Na2CO3溶液、蒸馏水,然后各滴入几滴AgNO3溶液,观察现象,再分别加入少量稀硝酸,观察现象。
试管 试剂 实验现象
加入AgNO3溶液 加入稀硝酸
Ⅰ 稀盐酸 白色沉淀 沉淀不溶解
Ⅱ NaCl溶液 白色沉淀 沉淀不溶解
Ⅲ Na2CO3溶液 白色沉淀 沉淀溶解
Ⅳ 蒸馏水 无明显现象 无明显现象
(1)试管Ⅰ、试管Ⅱ中均产生了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说明反应生成了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2)试管Ⅲ中产生的白色沉淀是 ,写出该沉淀溶于稀硝酸的离子方程式: 。
2、氯离子的检验及答题规范
(1)检验时要加稀硝酸,以排除CO等离子的干扰,不能用稀硫酸,因为Ag2SO4微溶,会干扰实验,更不能用盐酸,因为盐酸中含有Cl-。
(2)若被检液中含有SO,需先用 溶液除去SO,然后再加入稀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检验Cl-的存在。
第三节 物质的量
一、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1、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是一个物理量,它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符号为 。
2、物质的量的单位为 ,简称摩,符号为 。
3、阿伏加德罗常数
(1)1 mol任何粒子的粒子数叫作阿伏加德罗常数,符号为 ,通常用 表示。
(2)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与粒子数(N)之间的关系为n=。
4、摩尔质量
5、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粒子数目之间的相关计算
  N  n  m
(粒子数) (物质的量)  (质量)
(1)n=
①n、N、NA三个量中,已知任意两项可求第三项。
②求N时,概念性问题用NA,数字性问题用 。
③N与n成正比,判断粒子数多少时只判断其n的大小即可。
(2)n=
①m、n、M三个量中,已知任意两项可求第三项。
②由M可求相对分子质量。
(3)=
①N、NA、m、M四个量中,已知任意三项可求第四项。
②该等式中一般NA、M为已知,则N与m可互求。
二、气体摩尔体积
1、概念: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叫作 ,符号为,常用的单位有 (或L·mol-1)和m3/mol(或m3·mol-1)。
2、公式:Vm=。
3、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
4、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的有关计算
①气体的物质的量n=;
②气体的摩尔质量M=== ·ρ(ρ的单位是g·L-1);
③气体的分子数N=n·NA=·NA;
④气体的质量m=n·M=·M。
5、阿伏加德罗定律的推论
相同条件 结论
公式 语言叙述
同温同压 同温同压下,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分子数之比
同温同容 == 同温同容下,压强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分子数之比
同温同压 同温同压下,密度之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
同温同压同体积 = 同温同压下,体积相同的气体,其摩尔质量与质量成正比
注:利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和万能恒等式n===之间的关系就可以推导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其中p为压强,V为气体的体积,R为常数,T为温度)
例如,同温同压下,两种气体的密度之比等于其摩尔质量之比,推导如下:
①pV1=n1RT=RT; ②pV2=n2RT=RT;
由①和②可得=, 则==。
三、物质的量浓度
1、物质的量浓度
2、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
(1)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的步骤和仪器
(2)配制示例——配制100 mL 1.00 mol/L NaCl溶液
(3)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误差分析
操作步骤 引起误差的原因 对结果的影响
n V c
称量 物质、砝码位置颠倒且需要使用游码 /
称量NaOH时使用滤纸 /
量取 用量筒量取浓硫酸时仰视 /
用量筒量取浓硫酸时俯视 /
将量取浓溶液所用量筒洗涤,并将洗涤液注入容量瓶中 /
溶解 不慎将溶液溅到烧杯外面 /
冷却、转移 未冷却至室温就转入容量瓶中 /
转移前,容量瓶内有少量蒸馏水 / /
转移时有少量溶液流到容量瓶外 /
洗涤 未洗涤或只洗涤了1次烧杯和玻璃棒 /
定容 定容时仰视刻度线 /
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
定容时液面超过刻度线,立即用胶头滴管吸出 /
定容摇匀后液面低于刻度线,又加蒸馏水至刻度线 /
四、解题方法
1、已知一定体积溶液中溶质的某物理量,求c
2、已知标准状况下V L气体溶于水后形成溶液,求c
(2)若已知溶液的密度为ρ g/cm3,该气体溶于1 L水形成的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c== mol/L= mol/L= mol/L。
3、溶液稀释或混合时,求c
(1)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
(c1、c2为稀释前后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V1、V2为稀释前后溶液的体积)。
(2)不同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混合
溶质相同,溶质物质的量浓度不同的溶液,溶质的物质的量在混合前后不变, (c混为混合后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V混为混合后溶液的体积)。
4.质量分数w与物质的量浓度c之间的换算
c=
(1)公式的推导方法:体积为V(L)的某溶液的密度为ρ(g/cm3),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w、摩尔质量为M(g/mol),则其物质的量浓度c=====。
注意:计算m(溶液)时要使体积V与密度ρ的单位相对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