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模式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卷七(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南模式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卷七(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4-12-11 21:25: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河南模式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卷(七)
考试时间:100分钟 满分:12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
1.下列几个省市创意字图案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A. B. C. D.
2.很多人可能都知道蓝鲸是迄今发现的地球上最大的动物,却都不了解体积最小的动物,世界上体积最小的动物要比蚂蚁小很多倍,它是被命名为H39的原生动物,它的最长直径也不过才0.0000003米.其中数据0.0000003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
A. B. C. D.
3.以下列各组线段的长为边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
A.2、5、8 B.2、5、3 C.6、6、2 D.9、6、2
4.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
A. B. C. D.
5.数学兴趣小组开展活动:把多项式分解因式,组长小明发现小组里有以下四种结果与自己的结果不同,他认真思考后,发现其中还有一种结果是正确的,你认为正确的是( )
A. B. C. D.
6.已知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中线将它的周长分成 6和 12两部分,则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 )
A.6 B.10 C.2 D.2或10
7.以下是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做的题,
甲:计算时,去分母,同乘于,得.
乙:对于分式,利用分式基本性质,可得,.
丙:由,解得.
丁:中a、b的值都扩大到原来的2倍,所得分式的值扩大到原来的4倍.
则针对以上解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有丙正确 B.只有丁正确 C.甲、乙都正确 D.丙、丁都正确
8.列各图中a、b、c为三角形的边长,则甲、乙、丙三个三角形和左侧全等的是( )
A.甲和乙 B.乙和丙 C.甲和乙和丙 D.甲和丙
9.如图,在中,按以下步骤作图:①分别以点B和点C为圆心,大于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相交于点M和N,连接,分别与,交于点D和E;②以点A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作弧,交于点G,交于点H;③分别以点G和点H为圆心,大于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相交于点P;④作射线,分别交,于点F,Q.若,,则的度数为( )

A. B. C. D.
10.为了节省材料,某工厂利用岸堤MN(岸堤足够长)为一边,用总长为80米的材料围成一个由三块面积相等的小长方形组成的长方形ABCD区域(如图),若BC=(x+20)米,则下列4个结论:①AB=(10﹣1.5x)米;②BC=2CF;③AE=2BE;④长方形ABCD的最大面积为300平方米.其中正确结论的序号是(  )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
11.计算:(﹣2a2)3的结果是 .
12.如图,小明家的衣柜上镶有两块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的三角形玻璃装饰物,其中一块被打碎了,妈妈想让小明到玻璃店配一块回来,请把小明该测量△ABC的边或角写下来 .(写出一种即可)
第12题图 第14题图
13.若,则可表示为 (用含a、b的代数式表示).
1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4,0),B(0,3),以线段AB为直角边在第一象限内作等腰直角三角形ABC,AB=AC,∠BAC=90°,则点C坐标为 .
15.对实数a、b,定义运算☆如下:a☆b=,例如:2☆3=2﹣3=,则计算:[2☆(﹣4)]☆1= .
三、解答题
16.计算:
(1)(﹣a2)3÷a4+(a+2)(2a﹣3);(2)(3a+2b﹣5)(3a﹣2b+5).
17.先化简:,再从1,2,3中选取一个适当的数代入求值.
18.请补全证明过程及推理依据.
如图,点B,E,C,F在一条直线上,,,.求证:.
证明:∵(已知)
∴____________( )
即______=______
在和中,
∴≌( )
∴( )
19.在如图所示的正方形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格点三角形(顶点是网格线的交点的三角形)的顶点A,C的坐标分别为,.
(1)请在如图所示的网格内作出x轴、y轴,并写出点B的坐标;
(2)请作出关于x轴对称的,并直接写出的面积.
20.解分式方程
(1);(2).
21.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普及,解决汽车快速充电技术已经成为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主要研究方向.据测试数据显示,从2023年开始,使用新的快速充电技术,每分钟充电量的续航里程(汽车所能行驶的路程)比采用过去的充电技术提高了50%,使用新的快速充电技术续航里程300千米的充电时间比采用过去的充电技术续航里程240千米的充电时间节省1分钟,则采用过去的充电技术,每分钟充电量的续航里程为多少千米
22.科学实验发现,射到平面镜上的光线和被反射出的光线与平面镜所夹的锐角相等,利用这个发现人们发明了许多有用的工具,例如潜望镜(如图1)等.
(1)图2是潜望镜工作原理示意图,潜望镜中的两面平面镜,是平行放置的,光线经过镜子反射时,,.请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证明:进入潜望镜的光线与离开潜望镜的光线平行;
(2)如果改变两面平面镜的位置,经过两次反射后,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之间的位置会随之改变,在生活中就会有不同的应用.如图3,当光线射到平面镜上时,会反射到平面镜上,又被平面镜反射,反射出的光线为.若,求两面平面镜的夹角的度数.
23.在练习课上,慧慧同学遇到了这样一道数学题:如图,把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板的斜边重合,组成一个四边形ACBD,∠ACD=30°,以D为顶点作∠MDN,交边AC,BC于点M,N,∠MDN=60°,连接MN.
探究AM,MN,BN三条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
慧慧分析:可先利用旋转,把其中的两条线段“接起来”,再通过证明两三角形全等,从而探究出AM,MN,BN三条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
慧慧编题:在编题演练环节,慧慧编题如下:
如图(1),把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板的斜边重合,组成一个四边形ACBD,∠ACD=45°,以D为顶点作∠MDN,交边AC,BC于点M,N,,连接MN.(1)先猜想AM,MN,BN三条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再证明.(2)∠MDN绕点D旋转,当M,N分别在CA,BC的延长线上,完成图(2),其余条件不变,直接写出AM,MN,BN三条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
请你解答:请对慧慧同学所编制的问题进行解答.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C C B D C A C A D
1.A
【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对各选项分析判断利用排除法求解.
【详解】解:A、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符合题意;
B、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不合题意;
C、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不合题意;
D、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不合题意.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轴对称图形的关键是寻找对称轴,图形两部分折叠后可重合.
2.C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科学记数法.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的形式,其中,n为整数.解题关键是正确确定a的值以及n的值.
【详解】解:,
故选:C.
3.C
【分析】根据在三角形中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即可求解.
【详解】解:根据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可知:
A、2+5<8,不能够组成三角形,故不符合题意;
B、2+3=5,不能组成三角形,故不符合题意;
C、2+6>7,能组成三角形,故符合题意;
D、2+6<9,不能组成三角形,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能够组成三角形三边的条件,熟练掌握构成三角形的条件是解题的关键.
4.B
【分析】依据同底数幂的乘除法、幂的运算法则,进行判断即可.
【详解】A选项,,故不符合题意;
B选项,,故符合题意;
C选项,,故不符合题意;
D选项,,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同底数幂的乘除法、幂的运算法则,熟练掌握相关运算法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5.D
【分析】首先提出二次项系数,再利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分解即可.
【详解】解:
故选:D.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分解因式,关键是掌握分解因式首先提公因式,再利用公式法进行分解.
6.C
【分析】设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x,底边长为y,根据题意列方程,求出解后验证是否满足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即可.
【详解】解:设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x,底边长为y,
由题意得或,
解得或,
,不能构成三角形,
不合题意,舍去,
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是2,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等腰三角形的定义,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等,解题的关键是注意判断求出的解是否满足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7.A
【分析】根据分式的化简方法以及解分式方程、分式的性质逐个判断即可.
【详解】解:甲:分式不能直接去分母,只能通分,所以甲错误;
乙:分式的基本性质是:分式的分子和分母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不是加减,所以乙错误;
丙:



经检验,是原方程的根,
所以丙正确;
丁:将中a、b的值都扩大到原来的2倍,可得:

即所得分式的值扩大到原来的2倍,故丁错误;
所以只有丙正确.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分式的化简,分式的性质以及解分式方程,熟练掌握以上性质和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8.C
【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条件逐一判断即可.
【详解】解:甲图的三角形与可以利用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
乙图的三角形与可以利用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
丙图的三角形与可以利用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
∴甲、乙、丙三个三角形都和左侧全等,
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熟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条件是解题的关键.
9.A
【分析】先根据步骤得,是的垂直平分线, 是的角平分线,再根据内角和求得 ,再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得,根据内角和求得,即可求得,再根据是的垂直平分线,即可求得结果.
【详解】解:由步骤①可知是的垂直平分线,由步骤②可知是的角平分线
,,
是的角平分线

是的垂直平分线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作图-基本作图,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正确的理解题意是解题的关键.
10.D
【分析】设两个相同的小长方形的两边长分别为a,b,通过计算证明①②③,针对④可列出面积S与x的关系式,然后根据完全平方式的非负性说明即可.
【详解】解:∵三块面积相等的小长方形,
∴EG=GF,设EG=FG=a,AE=HG=DF=b,
则EF=2a,故BE=FC=b,无法得出BC=2CF,故选项②错误;
此时③AE=2BE,正确;
可得:b+b+b+b+b=80﹣2(x+20),
解得:b=10﹣x,
则AB=(10﹣x)=15﹣x,
故选项①错误;
长方形ABCD的面积为:S=(15﹣x)(20+x)=﹣x2+300,
∵﹣x2≤0,
∴当x=0,即BC=20米时,S的最大值为300平方米,故④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与几何图形相关的整式运算,理解题意,找准图形间的数量关系是解题关键.
11.﹣8a6
【分析】根据积的乘方的运算法则进行计算即可得.
【详解】解:(﹣2a2)3
=(-2)3 (a2)3
=﹣8a6,
故答案为:﹣8a6.
【点睛】本题考查了积的乘方,熟练掌握积的乘方的运算法则是解题的关键.
12.a,b,c
【分析】根据边边边公理可以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即可以画到一样的三角形玻璃装饰物,从而可得答案.
【详解】解:分别测量原来三角形玻璃装饰物的三条边的长度,可以画到一样的三角形玻璃装饰物.
故答案为:a,b,c
【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判定的应用,熟记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13.
【分析】逆用同底数幂的除法和幂的乘方法则计算即可.
【详解】解:∵,
∴====.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考查了幂的运算,熟练掌握幂的运算法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
14.(7,4)
【分析】作CD⊥x轴于点D,证明△BOA≌△ADC(AAS),即可求解.
【详解】解:作CD⊥x轴于点D,则∠CDA=90°,
∵A(4,0),B(0,3),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AC=90°,
又∵∠BAD+∠ABO=90°,
∴∠ABO=∠CAD,
∠BAD+∠CAD=90°,
在△BOA和△ADC中,
∴△BOA≌△ADC(AAS),
∴BO=AD=3,OA=DC=4,
∴点C的坐标为(7,4);
故答案为:(7,4)
【点睛】本题考查了坐标与图形,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掌握以上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15.16
【分析】判断算式a☆b中,a与b的大小,转化为对应的幂运算即可求得答案.
【详解】由题意可得:
[2☆(﹣4)]☆1
=2﹣4☆1
=☆1
=()﹣1
=16,
故答案为16.
【点睛】本题考查了新定义运算、负整数指数幂,弄清题意,理解新定义运算的规则是解决此类题目的关键.
16.(1)a2+a﹣6;
(2)9a2﹣4b2+20b﹣25
【分析】(1)根据幂的乘方及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多项式与多项式的乘法法则进行运算,即可求得;
(2)根据平方差公式及完全平方公式,进行运算即可求得.
【详解】(1)解:(﹣a2)3÷a4+(a+2)(2a﹣3)
=﹣a6÷a4+2a2﹣3a+4a﹣6
=﹣a2+2a2﹣3a+4a﹣6
=a2+a﹣6;
(2)解:(3a+2b﹣5)(3a﹣2b+5)
=[3a+(2b﹣5)][3a﹣(2b﹣5)]
=(3a)2﹣(2b﹣5)2
=9a2﹣(4b2﹣20b+25)
=9a2﹣4b2+20b﹣25.
【点睛】本题考查了整式的混合运算,在进行运算时注意符号是否有变化.
17.,-5.
【分析】直接将括号里面进行通分运算,进而利用分式的混合运算法则计算得出答案.
【详解】原式

当,2时分式无意义,
将,代入原式得:
则原式.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分式的化简求值,正确掌握分式的混合运算法则是解题关键.
18.;;等式的性质;;;;;已证;;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分析】求出,利用证明,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可得结论.
【详解】证明:∵(已知),
∴(等式的性质),
即,
在和中,,
∴,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故答案为:;;等式的性质;;;;;已证;;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是解题的关键.
19.(1)坐标系见解析,
(2)画图见解析,5.5
【分析】(1)根据A、C的坐标先建立坐标系,再写出点B的坐标即可;
(2)先根据关于x轴对称的点横坐标相同,纵坐标互为相反数求出A、B、C对应点的坐标,然后描出,最后顺次连接,利用割补法求出对应的三角形面积即可.
【详解】(1)解:如图所示坐标系即为所求,点B的坐标为
(2)解:如图所示,即为所求;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坐标与图形变化—轴对称,三角形面积,正确建立坐标系是解题的关键.
20.(1);
(2)分式方程无解.
【分析】本题考查了解分式方程,掌握解分式方程的步骤是解题的关键.
()按照解分式方程的步骤解答即可求解;
()按照解分式方程的步骤解答即可求解;
【详解】(1)解:方程两边同时乘以最简公分母得,,
解得,
检验:把代入最简公分母得,,
∴是分式方程的解;
(2)解:方程两边同时乘以最简公分母得,,
解得,
检验:把代入最简公分母得,,
∴不是原分式方程的解,
∴原分式方程无解.
21.60千米
【分析】本题考查了分式方程的实际应用,找准等量关系,正确列出分式方程是解题的关键.
设采用过去的充电技术,每分钟充电量的续航里程为千米,则采用新的快速充电技术,每分钟充电量的续航里程为为千米,根据使用新的快速充电技术续航里程300千米的充电时间比采用过去的充电技术续航里程240千米的充电时间节省1分钟,列出分式方程,解方程即可.
【详解】解:设采用过去的充电技术,每分钟充电量的续航里程为千米,则采用新的快速充电技术,每分钟充电量的续航里程为为千米,
根据题意得:,
解得:,
经检验,是原分式方程的解,且符合题意,

答:采用新的快速充电技术,每分钟充电量的续航里程为60千米.
22.(1)见解析;(2)90°
【分析】(1)求出5=6,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得出即可;
(2)由平行线的性质求出,再根据平角的定义求出,求出,然后根据根据三角形内角和等于即可求出的度数
【详解】(1) AB∥CD(已知),
∠2=∠3(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1=∠2,∠3=∠4(已知),
1=∠2=∠3=∠4(等量代换),
180°-∠1-∠2=180°-∠3-∠4,
即:∠5=∠6(等量代换),
m∥n(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理由如下,如图
m//n,
∠EAC+ ∠FCA=180°,
∠1+∠2+∠EAC+∠3+∠4+∠FCA=180°+180°=360°,
∠1+∠2+∠3+∠4=180°,
∠1=∠2,∠3=∠4(已知),
2(∠2+∠3)=180°,
∠2+∠3=90°,
∠ABC+∠2+∠3=180°,
∠ABC=180°-∠2-∠3=180°-90°=90°
【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掌握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是解题的关键.
23.【探究】AM+BN=MN,证明见解析;(1)AM+BN=MN,证明见解析;(2)BN AM=MN,证明见解析
【分析】探究:延长CB到E,使BE=AM,证△DAM≌△DBE,推出∠BDE=∠MDA,DM=DE,证△MDN≌△EDN,推出MN=NE即可;
(1)延长CB到E,使BE=AM,证△DAM≌△DBE,推出∠BDE=∠MDA,DM=DE,证△MDN≌△EDN,推出MN=NE即可;
(2)在CB截取BE=AM,连接DE,证△DAM≌△DBE,推出∠BDE=∠MDA,DM=DE,证△MDN≌△EDN,推出MN=NE即可.
【详解】探究:AM+BN=MN,
证明:延长CB到E,使BE=AM,
∵∠A=∠CBD=90°,
∴∠A=∠EBD=90°,
在△DAM和△DBE中
∴△DAM≌△DBE,
∴∠BDE=∠MDA,DM=DE.
∵∠MDN=∠ADC=60°,
∴∠ADM=∠NDC,
∴∠BDE=∠NDC,
∴∠MDN=∠NDE.
在△MDN和△EDN中,
∴△MDN≌△EDN,
∴MN=NE.
∵NE=BE+BN=AM+BN,
∴AM+BN=MN.
解:(1)AM+BN=MN.
证明:延长CB到E,使BE=AM,连接DE,
∠ACD=45°,,。
∠MDN+∠ACD=90°,
∵∠A=∠CBD=90°,
∴∠A=∠DBE=90°.
∵∠CDA+∠ACD=90°,∠MDN+∠ACD=90°,
∴∠MDN=∠CDA.
∵∠MDN=∠BDC,
∴∠MDA=∠CDN,∠CDM=∠NDB.
在△DAM和△DBE中,
∴△DAM≌△DBE,
∴∠BDE=∠MDA=∠CDN,DM=DE.
∵∠MDN+∠ACD=90°,∠ACD+∠ADC=90°,
∴∠NDM=∠ADC=∠CDB,
∴∠ADM=∠CDN=∠BDE.
∵∠CDM=∠NDB
∴∠MDN=∠NDE.
在△MDN和△EDN中,
∴△MDN≌△EDN,
∴MN=NE.
∵NE=BE+BN=AM+BN,
∴AM+BN=MN.
解:(2)BN AM=MN,
证明:在CB截取BE=AM,连接DE,
∠ACD=45°,,
∠MDN+∠ACD=90°.
∵∠CDA+∠ACD=90°,∠MDN+∠ACD=90°,
∴∠MDN=∠CDA.
∵∠ADN=∠ADN,
∴∠MDA=∠CDN.
∵∠B=∠CAD=90°,
∴∠B=∠DAM=90°.
在△DAM和△DBE中
∴△DAM≌△DBE,
∴∠BDE=∠ADM=∠CDN,DM=DE.
∵∠ADC=∠BDC=∠MDN,
∴∠MDN=∠EDN.
在△MDN和△EDN中,
∴△MDN≌△EDN,
∴MN=NE.
∵NE=BN BE=BN AM,
∴BN AM=MN.
【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的应用,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性质进行推理的能力,可先利用旋转,把其中的两条线段“接起来”,再通过证明两三角形全等是解题的关键.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