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十课: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导学案
命制学校: 沙市五中 命制: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赫鲁晓夫改革 背景:20世纪50年代,赫鲁晓夫担任领导人以后开始改革。
目的:改革斯大林时期的一些弊端。
内容:经济(主要针对经济管理体制)、政治。
作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并未从根本上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结果:矛盾突出,赫鲁晓夫下台。
苏联解体 戈尔巴乔夫改革 原因:苏联经济发展面临停滞。
内容:先以经济改革作为重点,后又进行政治改革。
结果:经济方面没有成效。政治方面:政治体制发生急剧变化,一党制转变为多党制,国家权力分散。出现各加盟共和国脱离苏联的趋势。
苏苏联解体 1.各加盟共和国脱离苏联的趋势增强。2.1991年的“八一九事件”,试图通过政变来摆脱危机,结果失败。戈尔巴乔夫实际上失去了领导者的威望和权力。3.1991年底,苏联解体。
一.赫鲁晓夫的改革
1.改革背景:
2.内容和措施:政治和经济领域(书P61)
3.改革的结果:他的改革虽然 ,但是
二.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后开始改革。先进 ( http: / / www.21cnjy.com )行 改革,没有取得成果;后转到 改革,苏联的政治体制发生急剧变化, 制转为多党制,国家权力分散。
三.苏联解体
1.八一九事件:苏联高级官员为使苏联 ( http: / / www.21cnjy.com )尽快摆脱危机而发动的政变。事件之后,戈尔巴乔夫失去了领导权, 控制了全局。(书P62动脑筋)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苏联解体:1991年底(书P60导言)
思考:(1)如何评价八一九事件?
(2)苏联解体是哪些因素的综合作用?其根本原因是什么?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十一课: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导学案
命制学校: 沙市五中 命制: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社会主义由一国到多国 二战后,欧亚一些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大都按照苏联模式进行经济建设。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 目的:推动经济发展。
内容:匈牙利改革最为突出。1968年捷克斯洛伐克的改革被苏联镇压。
结果:成效不大。
匈牙利改革 性质:政治经济体制改革进行了局部改革和调整。
内容 政治:改善党的领导,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法制,稳定政治局势。
经济 优先发展农业和轻工业,调整国民经济比例。
调整农业政策,利用经济手段调节。
管理体制的改革。
东欧剧变 原因 80年代,东欧面临严重的经济困难。
经济困难,导致了严重的社会危机。
苏联放松对东欧的控制。
性质 社会制度发生变化。
版图变化 南斯拉夫一分为五;捷克斯洛伐克一分为二;民主德国与联邦德国合并,实现统一。
一.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和发展
发展: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大都 ( http: / / www.21cnjy.com )按照 模式进行经济建设,走了不少弯路。它们先后进行了改革,以推动经济发展。其中, 较为突出。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二.匈牙利改革
1.背景:匈牙利事件(1956年)
2. 匈牙利 总结了匈牙利事件发生的原因和教训,对 进行了局部改革和调整。21教育网
3.措施:(参见课本)
4.结果:
三.1968年,试图摆脱苏联控制的 ,被苏联镇压。
四.东欧剧变
历史根源:
原因:内部原因:
外部原因: ,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
剧变表现:东欧各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丧失政权,社会制度发生变化。
其中, 一分为五, 一分为二, 和 实现了统一。
剧变实质:社会主义演变成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变化)
启示:书P66动脑筋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