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安徽模式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卷(八)
考试时间:100分钟 满分:12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
1.榫卯拼接木艺是中国建筑的智慧结晶,仅靠木头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就可以让建筑或家具牢固、美观.下列榫卯拼接截面示意图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A.B.C. D.
2.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
A. B. C. D.
3.被誉为“中国天眼”的望远镜首次发现的毫秒脉冲星得到国际认证.新发现的脉冲星自转周期为秒,是至今发现的射电流量最弱的高能毫秒脉冲星之一.将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应为( )
A. B. C. D.
4.如图,直角三角形被挡住了一部分,小明根据所学知识很快就另外画出了一个与原来完全一样的三角形,这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依据是( )
A. B. C. D.
5.如果整式恰好是一个整式的平方,那么m的值是( )
A. B. C. D.
6.为方便劳动技术小组实践教学,需用篱笆围一块三角形空地,现已连接好三段篱笆,,这三段篱笆的长度如图所示,其中篱笆可分别绕轴和转动.若要围成一个三角形的空地,则在篱笆上接上新的篱笆的长度可以为( )
A. B. C. D.
7.多项式因式分解的结果是( )
A. B. C. D.
8.如图,已知点为三条内角平分线的交点,过作于,则等于( )
A. B. C. D.
9.若分式方程去分母后所得整式方程的解不是原分式方程的解,则实数a的取值是( )
A.4或8 B.4 C.8 D.0或2
10.小丽与爸爸、妈妈在公园里荡秋千,如图,小丽坐在秋千的起始位置处,与地面垂直,小丽两脚在地面上用力一蹬,妈妈在处接住她后用力一推,爸爸在处接住她.若点距离地面的高度为,点到的距离为,点距离地面的高度是,,则点到的距离为( )
A. B. C. D.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
11.点关于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 .
12.正n边形一个外角度数为,则这个正n边形一共有 条对角线.
13.若,,则的值为 .
14.如图.是的平分线上一点,点是射线上一点,于点于点,连接.若,则
(1)线段的长为 ;
(2)在射线上取一点,使得,则的长为 .
三、解答题
15.(1)计算:;(2)分解因式:.
16.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各顶点坐标分别为,,.
(1)画出关于轴对称的;
(2)直接写出点的对应点的坐标.
17.先化简代数式,然后选取一个使原式有意义的的值代入求值.
18.如图,,是五边形的三个外角,若,求的度数.
19.课本指出:公认的真命题称为公理,除了公理外,其他的真命题(如推论、定理等)的正确性都需要通过推理的方法证实.
(1)叙述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中的推论AAS;
(2)证明推论AAS.
要求:叙述推论用文字表达;用图形中的符号表达已知、求证,并证明,证明对各步骤要注明依据.
20.如图,∠1=∠2,∠A=∠B,AE=BE,点D在边AC上,AE与BD相交于点O.
(1)求证:△AEC≌△BED;
(2)若∠2=30°,求∠C的度数.
21.节能又环保的油电混合动力汽车,既可以用油做动力行驶,也可以用电做动力行驶,某品牌油电混合动力汽车从甲地行驶到乙地,若完全用油做动力行驶,则费用为80元;若完全用电做动力行驶,则费用为30元,已知汽车行驶中每千米用油费用比用电费用多0.5元.
(1)求汽车行驶中每千米用电费用是多少元?
(2)甲、乙两地的距离是多少千米?
(3)若汽车从甲地到乙地采用油电混合动力行驶,要使行驶总费用不超过60元,求至少需要用电行驶多少千米?
22.有些多项式不能直接运用提取公因式法分解因式,但它的某些项可以通过适当地结合(或把某项适当地拆分)成为一组,利用分组来分解多项式的因式,从而达到因式分解的目的,例如.根据上面的方法因式分解:
(1);
(2).
(3)已知a,b,c是的三边,且满足,判断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23.如图,点是等边内一点,是外的一点,,,,,连接.
(1)求证:是等边三角形;
(2)当时,试判断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3)当_________时,是等腰三角形.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B B B C D B A A D
1.C
【分析】本题考查了轴对称图形的识别.熟练掌握:平面内,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是解题的关键.
根据轴对称图形的定义进行判断即可.
【详解】解:A中不是轴对称图形,故不符合要求;
B中不是轴对称图形,故不符合要求;
C中是轴对称图形,故符合要求;
D中不是轴对称图形,故不符合要求;
故选:C.
2.B
【分析】根据同底数幂的乘法,积的乘方和单项式除以单项式的法则逐项计算即可.
【详解】解:A.,原式错误;
B.,计算正确;
C.,原式错误;
D.,原式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同底数幂的乘法,积的乘方和单项式除以单项式,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题的关键.
3.B
【分析】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小的数,一般形式为,其中,为整数.
【详解】解:.
故选:B.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小的数,一般形式为,其中,为由原数左边起第一个不为零的数字前面的的个数所决定,确定与的值是解题的关键.
4.B
【分析】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根据图形结合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求解即可.
【详解】解:根据图形,小明所画的三角形与原来三角形全等,
∴这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依据,
故选:B.
5.C
【分析】根据两平方项确定出这两个数,再根据乘积二倍项列式求解即可.
【详解】解:∵是一个完全平方式,
∴-mx=±2×3 x,
解得:m=±6.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完全平方式,两数的平方和,再加上或减去它们积的2倍,就构成了一个完全平方式.注意积的2倍的符号,避免漏解.
6.D
【分析】本题考查三角形三边关系,利用三边关系确定第三边的取值范围,设在篱笆上接上新的篱笆长度为,由,求出的取值范围,即可解答.
【详解】解:设在篱笆上接上新的篱笆长度为,
根据题意得:,
,即,
在篱笆上接上新的篱笆的长度可以为,
故选:D.
7.B
【分析】本题考查因式分解,利用十字相乘法求解即可.
【详解】,
故选:B.
8.A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外角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角平分线定义,先根据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得,再根据,可得,然后把用表示,再整理得出答案.
【详解】∵是三条角平分线,
∴.
∵,
∴.
∵是的外角,
∴,
∴,
∴,
∴.
故选:A.
9.A
【分析】方程的两边都乘以最简公分母,化分式方程为整式方程,求解整式方程,由于整式方程的解不是分式方程的解,即整式方程的解满足最简公分母为0,求出a即可.
【详解】解:去分母,得3x﹣a+x=2(x﹣2),
整理,得2x=a﹣4,
解得x=
当x(x﹣2)=0时,x=0或x=2,
当x=0时,=0,
所以a=4;
当x=2时,=2,
所以a=8.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分式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掌握分式方程产生增根的原因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10.D
【分析】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的应用,由证明得出,即可推出结果.
【详解】解:点距离地面的高度为,点距离地面的高度是,
点距离地面的高度为,点距离地面的高度是,
,
,
,
,
又由题意可知,,
,
,,
,
点到的距离为,
故选:D.
11.
【分析】本题考查了关于轴、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根据“关于轴对称的点,纵坐标相同,横坐标互为相反数”解答即可.
【详解】解:点关于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
故答案为:.
12.5
【分析】本题考查多边形的性质,由多边形外角和的求法,可求出n的值;再由多边形过一个顶点作对角线的条数与多边形顶点的关系,可以得出答案.
【详解】解:∵正n边形一个外角度数为,
∴,
∴这个正多边形的对角线一共有条,
故答案为:5.
13.12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同底数幂乘法的逆运算,根据进行求解即可.
【详解】解:∵,,
∴,
故答案为:12.
14. 9 7或11
【分析】本题考查角平分线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知识,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和证明,从而得到,证明,从而得到,继而得解,掌握是角平分线的性质解题的关键.
【详解】解:∵是的平分线上一点,于点于点,
∴,
∵,,
∴,
∴,
又∵,
∴,
作图如下:
,
∵,,
∴,
∴,
∴或11.
故答案为:9;7或11
15.(1);(2)
【分析】本题考查整式的乘法和因式分解,掌握相关法则和方法运算是解题的关键.
(1)运用多项式乘以多项式法则计算即可;
(2)先提取公因式,再运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即可.
【详解】解:(1)原式;
(2)原式.
16.(1)见解析
(2)
【分析】本题考查作图-轴对称变换,写出坐标系中点的坐标;
(1)根据轴对称的性质作图即可.
(2)由坐标系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1)解:如图所示,即为所求;
(2)解:根据坐标系可得,
17.,2.
【分析】原式括号中通分并利用同分母分式的加法法则计算,同时利用除法法则变形,约分得到最简结果,把的值代入计算即可求出值.
【详解】
,
当时,
原式.
【点睛】本题考查了分式的化简求值,分式的加减运算关键是通分,通分的关键是找最简公分母;分式的乘除运算关键是约分,约分的关键是找公因式,约分时分式分子分母出现多项式,应先将多项式分解因式后再约分.
18.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多边形的外角,解题的关键是熟知多边形的外角和为先求出与的外角和,再根据外角和进行求解
【详解】解:,,
19.解:(1)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中的推论AAS指的是:两边及其夹角分别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已知:在△ABC与△DEF中,∠A=∠D,∠C=∠F,BC=EF.
求证:△ABC≌△DEF.
证明:如图,在△ABC与△DEF中,∠A=∠D,∠C=∠F(已知),
∴∠A+∠C=∠D+∠F(等量代换).
又∵∠A+∠B+∠C=180°,∠D+∠E+∠F=180°(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B=∠E.
∴在△ABC与△DEF中,.
∴△ABC≌△DEF(ASA).
【详解】试题分析:(1)两边及其夹角分别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和全等三角形的判断定理ASA来证明.
20.(1)见解析;(2)75°.
【分析】(1)由“ASA”可证△AEC≌△BED;
(2)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DE=EC,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求解.
【详解】证明:(1)∵∠1=∠2
∴∠1+∠AED=∠2+∠AED,
即∠AEC=∠BED,
在△AEC和△BED中,
,
∴△AEC≌△BED(ASA);
(2)∵△AEC≌△BED,
∴DE=EC,
∴∠EDC=∠C,
∵∠1=∠2=30°,
∴∠C=75°.
【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灵活运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是本题的关键.
21.(1)每千米用电费用是0.3元
(2)甲、乙两地的距离是100千米
(3)至少需要用电行驶40千米
【分析】本题考查了分式方程的应用以及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找准等量关系列出分式方程或一元一次不等式.
(1)根据从甲地行驶到乙地的路程相等列出分式方程解答即可;
(2)根据(1)的答案和纯电费用30元,用除法计算即可;
(2)根据所需费用不超过60元列出不等式解答即可.
【详解】(1)解:设汽车行驶中每千米用电费用是x元,则每千米用油费用为元,
可得:,
解得:,
经检验是原方程的解,
答:汽车行驶中每千米用电费用是0.3元;
(2)∵汽车行驶中每千米用电费用是0.3元,完全用电做动力行驶费用为30元,
∴甲、乙两地的距离是千米,
答:甲、乙两地的距离是千米;
(3)依题意得:汽车行驶中每千米用油费用为元,
设汽车用电行驶,
可得:,
解得:,
所以至少需要用电行驶40千米.
22.(1)
(2)
(3)等腰三角形,理由见解析
【分析】(1)根据题干中的方法进行分组分解因式即可;
(2)根据题干中的方法进行分组分解因式即可;
(3)利用分组法分解因式,然后得出,即可判断三角形的形状.
【详解】(1)解:
;
(2)
(3)等腰三角形,理由如下:
∴
∴
∴
∴
∵a,b,c是的三边,
∴,
∴,
∴
∴是等腰三角形.
【点睛】题目主要考查分组分解因式及提公因式与公式法分解因式,等腰三角形的定义等,理解题意,深刻理解题干中的分组分解法是解题关键.
23.(1)见解析
(2)是直角三角形,理由见解析
(3)或或
【分析】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定义,熟练掌握以上知识点并灵活运用,采用分类讨论的思想是解此题的关键.
(1)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结合,即可得证;
(2)由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可得,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即可得出,从而得解;
(3)根据题意以及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分别计算出、、,再分三种情况讨论即可.
【详解】(1)证明:∵,
∴,
∵,
∴是等边三角形;
(2)解:是直角三角形,理由如下:
∵是等边三角形,
∴,
当时,
∵,
∴,
∴,
∴是直角三角形;
(3)解:∵是等边三角形,
∴,
∵,
∴,
∵,
∴,,
∴,
当时,,
解得:;
当时,,
解得:;
当时,,
解得:;
综上所述,当或或时,是等腰三角形.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