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60张PPT)
25 古人谈读书
顾炎武读破万卷书
欧阳修借阅典籍
宋濂深夜苦读
车胤勤学不辍
孙敬苏秦悬梁刺股
同学们,你们还知道哪些古人读书的故事?谁来给我们讲一讲?古人不仅喜欢读书,又把自己的读书方法和学习态度写下来,供后世参考。今天,我们就学习《古人谈读书》这篇文章,去看看古人是如何对待学习的。
耻
诲
谓
诵
岂
恒
窥
皆
缺
我会写
chǐ huì wèi sòng qǐ
héng kuī jiē quē
岂
qǐ
巧记:自己背山。
不要封口
易写错
窥
kuī
“穴”不要写成“宀”。
窥探
论语
《论语》 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与《孟子》《大学》《中庸》合称“四书”
孔子 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
第一课时
自由朗读第一部分:
1.找出不理解的词语,并试着翻译文章大意。
2.想一想:这三句话,告诉了我们哪方面的道理?
互动课堂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理解词语
聪敏
喜好
以……为耻
向地位、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学习态度
句子翻译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理解词语
知道
就是
这
同“智”,智慧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是智慧的。
学习态度
句子翻译
求实
理解词语
zhì,记住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满足
教诲
疲倦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默默地记住知识,学习不感到满足,教诲别人不知道疲倦。
学习方法
学习态度
教的态度
句子翻译
勤奋
默而识之
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说一说:通过阅读这段文章,你得到了哪些收获呢?
一、说说第一部分都有什么哪些成语?
课堂演练
学而不厌
敏而好学
不耻下问
诲人不倦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二、说一说下面加点的字分别是什么意思。
.
.
第一个加点的“知”是知道的意思。
第二个加点的“知”,同“智”,智慧。
第二课时
朱熹 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世称朱子,是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自由朗读第二部分:
1.找出不理解的地方,并试着翻译文章大意。
2.朱熹告诉我们读书需要注意什么?重点是什么?
互动课堂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朗读指导
古文中“亦”“岂”前面一般是需要断句的。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理解词语
曾经
说
我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那就是心到、眼到、口到。
句子翻译
理解词语
这里
那么
既然
随意
一定
也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
心不在这里,那么眼睛就不会看仔细,心和眼要是不集中,就只能随意诵读,那一定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记长久。
句子翻译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理解词语
要紧
了
难道
吗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三到之中,心到最重要 。心既然已经到了,眼和口难道会不到吗?
句子翻译
再读课文,想一下,朱熹告诉我们读书要注意什么?
口到
眼到
最重要的是哪一方面?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三到
心到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
通过 “读书有三到”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读书有三到,也就是心到、眼到、口到。其中心到是最重要的,说明我们再读书学习的时候不仅要仔细看、认真读,更重要的是要用心去学习,把学习态度放到第一位。
读书三有
曾国藩 我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四大名臣”。是我国近代化建设的开拓者之一。
自由朗读第三部分:
1.找出不理解的地方,并试着翻译文章大意。
2.曾国藩告诉我们读书需要注意什么?重点是什么?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朗读指导
古文中,“盖”在句首,后面一般需要断句。
理解词语
句首语气词,不翻译
读书人
志向
见识
恒心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山登绝顶我为峰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向,第二要有见识,第三要有恒心。
句子翻译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总说
志向
见识
恒心
有志则不甘为下流;
理解词语
下等,劣等
有志则不甘为下流;
有志向就不甘心成为下等;
句子翻译
东汉的儒学大师孙敬小时候,读书十分刻苦,经常读书至深夜。他害怕自己睡着,就用绳子把头发系在屋梁上。
战国时期的纵横家苏秦,为出人头地而发愤读书。深夜,当他打瞌睡时,就用铁锥刺一下大腿来提神。
理解词语
因为
自我满足
就
像
观,看
全,都
……的人
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
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
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
有见识就知道学无止境,不敢稍有心得就自满自足,像河伯观海,井蛙观天,这都是没有见识的人;
句子翻译
黄河波涛汹涌,浩瀚澎湃,河伯(黄河之神)觉得天下的至美都在他一身,再也没有比他更加气势雄浑的了。他乘势东游,要去跟大海一较高低。河伯一路东进,卷着滔滔大浪冲进渤海。啊 这是个什么所在?他竭力向东瞭望,只见海天一片,茫茫无际,不知有几千里那么辽远。自己一路叫嚣着、张狂着,多么不可一世;可是看看大海呢,那么平静安详,却不知比自己深邃宽广多少倍!
河伯观海
黄河
大海
井蛙窥天
联系前面,说一说:河伯观海和坐井观天这两个典故说明了什么道理?
有见识则知道学无止境,不敢稍有心得就自满自足,否则,都是没有见识的人。
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
理解词语
决然,绝对
现在常用的意义是长东西折成两截
你知道吗?
我们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国家。在漫长的岁月里,有些词语的意思发生了变化。可能以前常用的意思变得不常用了,而不常用的意思变得常用了。比如本课中的“急”“断”,再比如:走,我们现在的常用的意思是步行,在过去指的是“跑”。
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
有恒心就绝对没有成不了的事情。
句子翻译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白怪而问之,媪曰:“欲做针。”白曰:“铁杵成针,得乎?”曰:“但需工深!”太白感其意,还而终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铁杵成针
媪(ǎo):老太太
铁杵(chǔ):铁棒
此三者缺一不可。
理解词语
代指上文说的几件事
者,用在一、二、三这样的数词前,指代前面出现的事物
此三者缺一不可。
这三者(志向、见识、恒心)缺一不可。
理解词语
总结:作者认为读书人读书需要什么?用原文回答。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再读文章,说一说你受到什么启发?
我知道了要想成功,既要既要有志向,又要有见识,还要有毅力!
以后学习遇到困难,我不能再轻易说我不会,要去思考解决办法!
想一想:“读书有三到”和“读书三有”各点明了读书需要哪几种态度?重点各是什么?
心到
眼到
口到
志向
见识
恒心
心到最重要
缺一不可
1.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2.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3.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4.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6.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7.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8.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拓展延伸
不耻下问:
一、说说下面成语的意思。
课堂练习
诲人不倦:
不以向地位、学问较自己低的人请教为可耻,形容谦虚好学。
教导人特别耐心,从不厌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是周恩来在少年时代立下的宏伟志向,表现了为国家和民族而奋斗终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就是要博览群书,全面发展,求真务实,勇于创新,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高素质人才,努力增强自身的文化修养,为富国强民而不懈努力。
三、讲讲名人读书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