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上期八年级下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
试卷说明:本卷共三大题28小题,共计120分,时量120分钟
考生注意:
1、本学科试题卷共 8 页,26道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量120分钟。
2、请将姓名、学号、答案填写在指定区域。
一、积累与运用(28分)
1、选择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 )(3分)
A.狼藉 (jí) 奔丧(sāng) 轻蔑((miè) 脸颊(jiá)
B.讪笑(shàn ) 铠甲(kǎi) 蔽舆(yú) 懵懵懂懂(měng)
C.狗窦(dòu) 间隔(jiàn) 颓唐(tuí) 琐屑(xiāo)
D.陨落(yǔn) 骁健(xiāo) 颠簸(bǒ) 曩 (nǎng)者
2、下列字形书写无误的一项( )(3分)
孤注一掷 截然不同 闻鸡起舞 刮目相看
B、门廷若市 望风响应 仓皇逃窜 唾手可得
C、立椎之地 背乡离井 触目伤怀 俯拾皆是
D、步履蹒跚 喋喋不休 肆无忌惮 寄人离下
3.加点成语的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天地如此之大,难道竟连一个十八岁的女孩子的立锥之地都没有?。
B. 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的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C.元旦联欢会上,全校师生欢聚一堂,共享天伦之乐。
D.每当看到《我是歌手》节目的感人之处,她总是泪眼婆娑,不能自已。
4、下列对课文理解的表述有误的一项。( )(3分)
A、《公输》一文运用比喻说理的写法记叙了墨子说服楚王停止攻打宋国的故事,表现了墨子机智勇敢和“非攻”(反对侵略)的思想。
B、陆游与辛弃疾均为南宋时期的爱国诗(词)人,两人的爱国诗作中都阐发了自己要求主动打击敌人,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伟大抱负。
C、《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史书,该书由北宋的政治家、历史学家司马光主编。
D、《朝天子·咏喇叭》表面是一首吟咏喇叭的散曲,实际上是怀古之作,讽刺和揭露了清代宦官狐假虎威,残害百姓的罪恶行径,表达了人民的痛恨情绪。
5、根据要求默写诗文。(8分,每句1分)
(1)、出门东向看, (《十五从军征》)
(2)、 ,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3)、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__________ _。(《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4)、 ,英雄末路当折磨。莽红尘、 ,青衫湿!(《秋瑾《满江红》)
(5)、《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中,形容群 ( http: / / www.21cnjy.com )臣进谏热闹场面的成语是 _______________;文中写齐王纳谏达到了“国家不战而屈人之”的效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3分)
6、名著阅读(2分)
①保尔 柯察全是《 》书中的主人公, 他具有有钢铁般的意志、顽强奋斗的精神,是无产阶级的英雄形象。
②《水浒传》中,一些极富个性的人物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及时雨”指的是 ( )
7、口语交际。(2分)
近年来,校园安全事故频发。父母经常给在外求学的小亮打电话,反复叮嘱他注意安全。请你代替小亮给小亮父母回复一条短信,好让他们放心。
8、综合性学习(4分)
1963年3月5日,毛泽东 ( http: / / www.21cnjy.com )同志亲笔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从此,雷锋,一个平凡而伟大的英雄人物,走进了千家万户。今年,全国上下又一次掀起了学习雷锋的高潮。学校团委请你参与“学习雷锋活动月”活动,请完成下面任务。
[对话雷锋]
在2012年的政协会议期间,新华社三位记者面对面与“八十年代新雷锋”张海迪对话。下面是两段对话材料。
材料一 张海迪:我们的社会是靠成千上 ( http: / / www.21cnjy.com )万默默无闻的劳动者支撑的,不是一个报告会、一次宣传活动支撑起中国的发展和进步。生活中平凡的劳动者才是坚实的大地,当年的雷锋也是这样的人物。
材料二 张海迪:质疑和恶意诋毁过去 ( http: / / www.21cnjy.com )时代的英模,是网络时代的一种怪现象。那些曾经为国家、为民族作出贡献的英雄有的只剩下远去的背影,还有很多在网上被无情地解构。董存瑞炸碉堡是假的,刘胡兰面对屠刀是假的……更有人专门找英雄所谓的“破绽”,然后群起而攻之。我为此深感遗憾。英雄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骄傲和象征。人们一味地否定英雄,其实也是否定我们自己。
(1)请归纳指出张海迪说话的主要内容。(2分)
①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
[微博互动]
(2)学生“无名”在微博中写道:雷锋离我们太远了,今天学雷锋,我觉得有点傻气,也不现实。
请你针对性地正面回复一则微博。(不超过50字,2分)
我的微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与鉴赏(43分 )
(一) 诉衷情(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9、“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塑造了一种怎样的人物形象?(2分 )
10.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 )(2分)
A.“当年”两句,抒写词人昔日投笔从戎,英勇抗敌的情景。
B.“尘暗”一句用苏秦故事诉说自己空怀理想不受重用,未能施展抱负的悲愤之情。
C.“胡未灭”三句寄托了诗人岁月不再、垂垂老矣、力不从心之感慨,也流露出宽慰自己“天山”有将士守边,要安心养老的平和心态。
D.“心在天山,身老沧洲。”表达了作者壮志难酬,报国不成的失望无奈之情。
(二) 细柳营(司马迁)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 ( http: / / www.21cnjy.com )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 ”
11 、本文出自《史记 》,属于( )(作品体例),作者是西汉时期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 )。(2分)
12、给句中加点的词释义。(4 分)
(1)军士吏被甲 被: (2) 天子且至 且:
(3)军中不得驱驰 驱驰: (4)介胄之士不拜 介胄:
1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将 将以下骑送迎 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
B、军 军细柳 上自劳军
C、之 已而之细柳军 称善者久之
D、使 使使持节诏将军 使人称谢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 分)
①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
②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15、下面对选文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2分)
A、选文通过描写文帝劳军这一场面,把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借助对比衬托的手法,鲜明地展现了人物的性格特征。
B、选文开头先写文帝到霸上和棘门军的情况,为下文写文帝在细柳营遭遇到的情况作铺垫。
C、文帝到霸上和棘门两处军 ( http: / / www.21cnjy.com )营时均可长驱直入,而到细柳营却是两次不得入,直至天子下诏书“亚夫乃传言开壁门”,足见细柳营军纪严明,周亚夫治军有方。
D、选文末借大臣的神态写出文帝劳军过程所经历的危险;借文帝之口将霸上、棘门军与周亚夫再作对比,进一步衬托出周亚夫“真将军”的风范。
(三) 背影(节选)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 ( http: / / www.21cnjy.com )”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 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 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 着上面,两脚再向上 ;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16.根据课文,文中横线上所缺的动词正确的选项应是( )(2分)
A、 探、 穿、 攀 、缩 B、探 、走、爬、缩
C 、探 、走、爬、 蹬 D、探 、迈、 爬、缩
17.请给文段拟一个小标题: (2分)
18.“蹒跚地走到铁道边”中的“蹒跚”能否换成“慢慢” 为什么 (2分)
19.(1)“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因为 ;(2)“我的眼泪又来了”是因为 。(3)透过“我”的泪水,你感受到了什么? (3分)
20.有人说,从动作足以体现父亲买橘子不易、爱子情感人了,因此,对父亲身材和穿着描写实在有些多余,你对此有何见解?(2分)
答:
。
(四) 总与一缕炊烟有关
写下这题目,仿佛又看到母亲从一缕炊 ( http: / / www.21cnjy.com )烟中走出来,用树皮般粗糙的双手,拍打掉衣服上的灰尘,理净发丛里的草渣。然后静默在老屋的矮檐下,像一只窝旁守候的老鸟,若有所待地张望着村前的小路。时间往往是黄昏,彩霞满天;或傍黑,薄暮冥冥。父亲还在田地里劳作。我和妹妹走在回家的路上。那时,最迫切的愿望,便是能望见自家屋顶上的炊烟――那甜暖的香,再远,也能点亮了我们的眼睛和脸庞。
母亲等饭熟了,就在夕光薄岚里,在飘散的几缕炊烟中,默默地守望着。
其实,母亲所能煮的,也就是“饭”而已。自 ( http: / / www.21cnjy.com )每年春三月下秧,到秋八月才有新谷入仓。在这段漫长的青黄不接的日子里,一天三顿,都只是红苕稀粥,或稀粥红苕。有时,就忍不住要冲母亲撒气。每到这时,母亲总是默然无语,仿佛她真是不该只煮出这样的饭食。
虽然如此,粮食却仍不够吃。吃饭时,母 ( http: / / www.21cnjy.com )亲总是先给我们盛上满满一大碗,再舀自己的。饭桌上,母亲也总是坐在靠近灶屋那“挂角”(方桌的四角)的位置上。①捧了碗,慢腾腾地举箸援筷,似乎在品尝美味,又似乎难以下咽。每当看到父亲或我们的碗空了,便抢着去给我们添饭。倘若锅里也没了,脸上就又是一丝愁苦和讪然,沉重得令人至今难忘。那时,母亲最大的快乐,或许也和我们一样,就是逢年过节。因为,她终于能给我们煮出一顿好吃的饭菜来。饭菜终于上桌了,母亲便会兴奋地宣布:“开饭啰,开饭啰!”那时,母亲总是很少动筷,而是凝望着我们,嘴里喃喃着,说:“真想天天都能这样!”
终于能够天天都这样了。我和妹妹,却不能 ( http: / / www.21cnjy.com )天天都吃到母亲做的饭菜了。我到外地求学了,然后工作了,成家了。妹妹也到异乡打工,然后出嫁了。母亲仍在老家,里里外外地忙碌着,一日三餐地烧火做饭。我们偶尔回家,母亲总要亲自下厨忙乎。②饭菜自然丰富多了,母亲脸上,却依旧常有黯淡和讪然。父亲来信讲,你妈每顿饭都要念叨,不知娃们吃饭了没。父亲又讲,家里杀了猪,心舌肚都留着。你妈说看啥时能回来,她做给你们吃。
“又见炊烟升起……”每听到这歌 ( http: / / www.21cnjy.com )声,都恍惚觉得,有一缕缕绵绵的炊烟,在眼前袅袅地飘升起来,那淡蓝淡蓝的烟里,满是最平常的人间气息,朴素、温暖而芳香,叫人莫名地感动、惆怅。眼睛里,也禁不住一阵潮湿,依稀看见,我苍老慈蔼的母亲,正站在老屋的矮檐下,站在一缕缕炊烟的背景前,远远地望我,暖暖地喊我。
那炊烟,我想,该就是母亲生命的光束了。而它,我知道,也正是我生命的初源。
21、文中先后两次写母亲的脸“讪然”,其含义有什么不同?(2分)
22.阅读全文,指出本文的线索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3分)
23.文中对母亲有多处精彩的描写,请从两个画线的句子中任选一句,结合语境作简要赏析。(2分)
第( )句赏析:
24.文章最后一段话的含义是什么?作用是什么?(3分)
三、作文(50分):
题目一:请以“亲人给了我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先把题目补充完整。(横线上可选填:“力量”、“支持”、“鼓励”、“安慰”………
题目二: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个孩子手持一个橘子,问:“妈妈 ( http: / / www.21cnjy.com ), 为什么橘子不能拿来就吃,而要剥皮呢?”“那是橘子在告诉你,你想要得到的东西,不是伸手就能得到,而是要付出相应的劳动。”“为什么橘子里的果肉是分成一小瓣一小瓣的,而不是一个完整的呢?”“那是橘子在告诉你,生活的甘甜和幸福,是用来慢慢享用的。还是为了告诉你,你手中的东西,不能独自占有,不能独自享用,而要懂得与人分享。”
请选择你感触最深的一点,自选角度,自拟题目,把你的故事或你的感悟写出来与大家分享吧。
要求:①任选一题,完成作文。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2016年第一次月考答案
参考试卷;
1、C 2、A 3、C ( http: / / www.21cnjy.com ) 4.D 5、略 6、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②宋江;7、提示:答案含有称呼,内容有针对性,语气委婉得体,语句通顺即可。(称呼1分,语气委婉得体、语句通顺1分)例:爸爸妈妈,请你们放心,我会时刻注意安全的!
8. (1)①平凡的劳动者才是坚实的大地。 ②否定英雄,其实也是否定我们自己。(意思相近即可,每小点1分)(2)虽然过去很久了,但雷锋精神并没远去,它时刻在我们身边闪光。今天学雷锋,不是“傻气”,而是新时代的需要。(言之有理即可)
9、有志报国的英雄形象(意近即可)
10、C 11、人物传记、司马迁 12、通“披”,穿; 将要 ; 纵马奔跑;穿戴; 13、D 14、略 15、D
16、A 17.父亲的背影 或 ( http: / / www.21cnjy.com )买橘送别 18.不能。“蹒跚”一词表明父亲步履不便,与“胖子”相照应。反映了父亲爱子深情。19.①望父买橘的艰难,因而感动地流泪。② 父子分别,惜别伤心之泪。③感受到儿子对父亲的感激和依依不舍。20.我觉得对父亲身材和穿着描写不多余,让我们看到了父亲憨厚朴实的形象,同时,也看到了父亲关注儿子的形象,感受到了儿子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21、第一个“讪然”表现了母亲无奈的情感。第二个“讪然”写出了母亲对儿女的思念。
22.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以一缕炊烟为线索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动记叙了母亲一生为儿女们的“吃”的忧与乐,表现了母亲无私、善良、仁爱的优秀品质。(评分标准:线索、内容、品质各给1分;)23.①句赏析:本句是对母亲动作(细节)描写(给1分),“慢腾腾”并非母亲天性动作缓慢,“似乎品尝”、“难以下咽”也是母亲并非挑吃、不想吃,而是在生活困难的时期想让给儿女吃,形象地表现出母亲的无私与慈爱、隐忍,也反映出当时农村生活困难,给母亲带来的一份忧伤。(给1分)②句赏析:本句是对母亲神态的细节描写(给1分),物质丰富了,生活富裕了,母亲的脸上本应挂满笑容,但她脸上依就“黯淡和讪然”,传神地展现出我们远离父母之后,母亲对我们生活牵挂和对儿女的思念,更加突出母亲伟大、无私。(给1分)24.因为“我”是看着屋顶的炊烟长大的,而那一缕炊烟是我童年对老屋和母亲做的饭的记忆(1分)。作用是:是全文的主旨句,起到总结全文,深化主题的作用(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