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辽阳市二中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12月月考七年级历史试卷(文字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辽宁省辽阳市二中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12月月考七年级历史试卷(文字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2-12 14:29: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度上学期七年级阶段练习(二)
历史
(范围:第6课—15课)满分70分
注意事项:
1.同学们须用0.5mm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在本练习题规定位置填写自己的班级、姓名及练习号;
2.须在答题卡上作答;
3.本练习题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包括2道大题,19道小题,共8页。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30分)
本部分共包括15小题,每小题2分。下列每小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
1.下方示意图中①处应为( )
A.王室衰微礼崩乐坏 B.战国时期社会变化
C.百家争鸣流派众多 D.商品贸易逐渐活跃
2.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在经济领域的核心任务,是围绕“耕战”目标,推行重农政策,强化国家经济汲取力与社会动员力。比如,商鞅变法中的“废井田、开阡陌”措施,就体现了这一任务。据此判断,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 )
A.意图平衡各国实力 B.着眼于改变经济结构
C.旨在实现富国强兵 D.以重构大一统为目标
3.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宣讲活动中,七年级(2)班同学选择的宜讲人物是春秋后期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结合所学推断其宣讲的主要内容应该有( )
A.“无为而治” B.为政以德 C.“兼爱”“非攻” D.以法治国
4.下图是我国发行的邮票《段代铜器》,由此可知该时期青铜器的突出特点是( )
A.种类丰富 B.功能单一 C.工艺粗糙 D.象征王权
5.某作品的内容形象地反映了西周至春秋时期中国的社会生活风貌。其中有对先祖创业的歌颂,也有对劳动者勤劳勇敢的描写,以及对美好爱情和高尚情操的赞美。这部作品是( )
A.《孟子》 B.《韩非子》 C.《孙子兵法》 D.《诗经》
6.秦始皇命李斯等人制定笔画规整的小篆(如下图),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该措施( )
A.有利于政令的推行 B.结束了争战的局面
C.拓展了秦朝的疆域 D.便利了交通的往来
7.《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一法度衡石丈尺。”以下可以印证这一措施的文物是( )
A.二里头遗址的铜鼎 B.殷墟的甲骨
C.战国时期的铁雷 D.秦朝的铜权
8.成语“斩木为兵”“揭竿为旗”比喻武装起义。秦末为反抗秦的暴政,首创农民起义之风,鼓舞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统治的两位农民运动领袖是( )
A.项羽和刘邦 B.陈胜和吴广 C.韩信和张良 D.刘秀和朱元璋
9.“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遵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周云成康,汉言文景,美矣!”《汉书》中记载的这一时期史称( )
A.开元盛世 B.光武中兴 C.文景之治 D.康乾盛世
10.前伯赞在《中国史十五讲》中提到,“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带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壤……”针对“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保,汉武帝采取的举措是( )
A.北击匈奴 B.设置刺史 C.实行推恩 D.尊崇儒术
11.近代历史学家蔡东藩评论:“汉武诸将,首推卫霍,一男一甥,其出身相同,其立功又同,亦汉史中之一奇也。”卫、霍二人相同的“立功”是( )
A.平定诸侯叛乱 B.统一漠北草原
C.率军北击匈奴 D.打压地方豪强
12.下列图片内容能够反映东汉的民间生活气息和地方风貌的是( )
A.空心砖 B.击鼓说唱俑 C.满城汉墓出土 D.秦始皇陵兵马俑
的长信宫灯
13.他是一名普通的郎官,却凭借坚韧不拔的勇气和毅力,忍受大漠的孤寂、落日的苍凉,不畏艰险、勇于开拓,历经13年完成了“凿空”的壮举。这一“壮举”,沟通了 ()
A.欧亚的陆上交通要道 B.中日的海上交通要道
C.亚非之间的陆上通道 D.南北地区的水上通道
14.如图,与图示中历史时期①相对应的史实是( )
A.确立分封制 B.创立中央集权制度
C.蔡伦改进造纸工艺 D.张骞通西域
15.东汉时出现的数学专著《九章算术),汇集246道数学应用题及解算方法,涉及开平方、开立方、三次方程和联立一次方程解法,并提出负数概念。这表明我国古代数学( )
A.体系完整 B.成就显著 C.领先世界 D.计算精准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40分)
本部分共包括4小题
16.中国历史是一个连绵不断的演进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域,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
(1)材料一反映历史上的哪一次改革 (1分)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此次改革产生的影响。(2分)
材料二:这是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进行“治国主张”的研究性学习任务表
(2)请将材料二中①②处补充完整。(2分)

学派 代表人物 主要治国主张
儒家 孔子 ①
孟子 实行“仁政”;民责君轻
道家 ② “无为而治”,顺应自然
法家 韩非 强调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材料三:秦统一后,赢政首先从体制改革入手,将全国分为三十六郡、郡下设县,郡县二级的行政长官(郡守、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命。这种地方行政制度的建立,打破了以血缘为基础的分封制,确保中央集权的进一步强化。
——摘编自纪录片《中国第一位始皇帝》
(3)材料三中的“这种地方行政制度”指的是什么制度 (1分)结合所学,回答秦朝在中央推行什么官制来实行中央集权制 (1分)
材料四: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对比。
(4)材料四反映了西汉初期中央政府面临的什么问题 (2分)汉武帝采取了什么措施解决这一问题 (1分)
17.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是多种因素互动的结果。阅读材料,完成下列探究任务。(10分)
材料一:
(1)依据材料一概括西周至战国时期农业发展的表现。(4分)
时间 生产工具 农业技术
西周 耒、耜、缚、铚等,绝大部分用木石、兽骨和蚌壳制成 在耕作、灌溉、施肥、选种、除虫等方面具有相当高的技术知识
战国 耒、耜、犁、锄、铫等铁制农具,牛耕推广 深耕技术普遍推行,施肥、选种等技术进一步发展,修建都江堰等水利工程
材料二:将军蒙恬率大军三十万人北击匈奴,取河南地(河套及甘肃省黄河以南),筑四十四个县城,徙内地罪人去居住。汉族文化和先进生产技术被带到游牧地区,变牧地为耕地,扩大了北方边境。又征发曾犯逃亡罪的人及赘婚、小商贾为兵,取南方桂林、南海等郡,又发五十万人守五岭,与土著杂居。汉族文化技术传入南方,岭南开始成为中国的领土。
——范文澜《中国通史》
(2)根据材料二,指出该人口迁徙现象出现的朝代和影响。(影响写出一点即可,3分)
材料三:汉初,统治者认识到只有与民休息、尽快恢复社会经济,才是兴邦之路……汉文帝时下诏连续十二年租税减半,汉景帝时“三十而税一”。文景之时,先后“除肉刑”,减轻笞刑。经过汉初七十余年的休养,西汉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摘编自马卫东《中国古代三大治世的历史成因》
(3)材料三中汉初统治者认为“兴邦之路”是什么 (1分)请归纳他们为此采取的措施。(2分)
18.民族交融和中外交流都极大地丰富了中华文明。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8分)
材料一: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缫丝、织造丝绸、制作陶瓷器、种植茶叶的国家。可以说,丝绸、瓷器、茶叶是中国文明的符号。各色的丝绸织品、瓷器、茶叶成为丝绸之路上最具中国特色的交换货品。由于大宗的中国陶瓷制品后来都经海道外销到亚、非、欧,因此,海上丝绸之路也被称为“陶瓷之路”。中国的瓷器备受西方贵族的青睐,被认为是奢侈品。
(1)依据材料一回答,丝绸之路上最具中国特色的商品包括哪些 (写出一种即可,1分)西汉时谁率使团出使西域为丝绸之路开通奠定了基础 (1分)
材料二:
图1永光五年康居王使者自言献驼直不如实册(甘肃省敦煌汉代悬泉置遗址出土)记载的是公元前39年康居(中亚古国)王使者五人从敦煌人关后贡献骆驼之事。 图2东罗马神人纹鎏金银盘(甘肃靖远县北滩出土)此盘原产于公元2至3世纪东罗马帝国,3至4世纪出口到中亚,4至6世纪经天山南路传入中国甘肃。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说出两件文物共同见证的历史事件。并说出这一历史事件的影响。(3分)
材料三:
图3西汉屯戍人物图 汉王朝在西域进行屯田,为汉朝开拓与控制西域提供了重要保障。 图4敦煌汉长城遗址 汉朝在河西修筑长城,并在长城沿线置烽燧亭障,保障河西地区的安全。
(3)请给材料三概括一个主题并加以说明。(3分)
19.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璀璨,前人取得的成就至今仍闪烁着耀眼的光辉。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近并感受他们。(12分)
【任务一:了解成就】
材料一: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推选出“中国古代重要科技发明创造”85项,分为科学发现与创造、技术发明、工程成就三类。推选条件:一是突出原创性;二是反映古代科技发展的先进水平;三是对世界文明有重要影响。
——摘编自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中国古代重要科技发明创造》
(1)根据材料一,将以下科技发明创造分别填入相应类别。(写序号即可,2分)任选一项成就,结合一个推选条件,说明其入选理由。(2分)
①都江堰 ②造纸术
【说明示例】
二十四节气:符合第一个推选条件,即突出原创性。相传夏朝时就有了历法,到商朝时,历法逐渐完备。战国时期,人们已经把一年分为二十四个节气。二十四节气是指二十四个时节和气候,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中华民族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积累的成果和智慧的结晶。因此,二十四节气入选。
类别 科学发现与创造 技术发明 工程成就
成就 二十四节气
【任务二:感受成就】
材料二:如图
商代甲骨卜辞 利簋及铭文 居延汉简 马王堆汉墓帛书
(2)分析材料二中这组图片从左到右排列的依据。(2分)
【任务三:宣传人物】
材料三:
图1 李冰石像 图2 张仲景
(3)请从材料三中任选一位历史人物,将其宣传名片的内容填写完整。(4分)
(4)探究了上述问题,你有何感受 (2分)
2024—2025学年度上学期七年级阶段练习(二)
历史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3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B C B A D A D A C D C B A C B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40分)
16.(1)改革:商鞅变法。影响:商鞅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增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使秦国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2)①以德治国②老子
(3)制度:郡县制 官制:三公九卿制度
(4)问题:地方诸侯国实力超过中央,威胁到中央政权的统治措施:颁布“推恩令”。(1分)
17.(1)表现:生产工具进步,由原始农具发展为铁犁牛耕;农业技术进步,精耕细作。
(2)朝代:秦朝。影响:促进边疆地区的开发;扩大了秦朝的疆域;加强了秦朝对边疆的治理;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促进民族交融)。(写出其中任意一点即可)
(3)兴邦之路:休养生息。措施:轻徭薄赋,与民休息;法律相对宽简。
18.(1)商品:丝织品、瓷器、茶叶。人物:张骞。
(2)历史事件:丝绸之路。影响: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3)主题:西汉丝绸之路的经营。说明:西汉政府出于管理西域的需要,在西域地区进行屯垦戍边,修建长城,使丝绸之路得以拓展与繁盛。
19.(1)技术发明:② 工程成就:①
示例:造纸术,符合第三个推选条件,即对世界文明有重要影响。东汉蔡伦改进造纸工艺,纸成为广泛使用的书写材料。世界各国的造纸术大都是从中国辗转流传过去的,造纸术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因此,造纸术入选。
(2)依据:书写载体的演变。
(3)示例一:李冰,战国时期,主持修建都江堰,贡献:都江堰是一座综合性的水利枢纽,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示例二:张仲景,东汉,写成《伤寒杂病论》,贡献: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总结了各种疾病的症候,提出在诊断上要辩证分析病情,然后对症治疗。他还发展了“治未病”的思想。是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为中医药学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任选一位即可)
(4)我国古代科技水平较高。(其他符合题意,言之有理也可)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