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8张PPT。 第二十七章 相似
27.2 相似三角形
第三课时 27.2.1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张作忠一、新课引入 相似多边形的主要特征是什么?解:相似多边形的对应角相等,
对应边相等.二、学习目标 三、研读课文 认真阅读课本第40至41页的内容,
完成练习并体验知识点的形成过程.三、研读课文 知识点一在相似多边形中,最简单的就是
相似三角形.在△ABC与△A′B′C′中,如果∠A=∠A′, ∠B=∠B′,∠C=∠C′,
. 我们就说△ABC与△A′B′C′______,记作____________,△ABC与△A′B′C′相似比是k,△A′B′C′与△ABC的相似比
是____.三、研读课文 知识点一相似△ABC∽△A′B′C′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反之如果△ABC∽△A′B′C′,则有∠A=_____, ∠B=_____,∠C=____,
且 . 三、研读课文 知识点一∠A′∠B′∠C′ 问题 如果k=1,这两个三角形有怎样的关系?_______.全等 如图,△ABC∽△AED,其中∠ADE=∠B,找出对应角并写出对应边的比例式.三、研读课文 解:对应角为:
∠AED=∠C,∠A=∠A;
对应边的比例式为:
练一练三、研读课文 知识点二 如图27·2-1,
(1)任意画两条直线 ,再画三条与 相交的平行线 .分别量度 .在 上截得的两条线段AB, BC和在 上截得的两条线段DE, EF的长度, AB︰BC 与DE︰EF相等吗?任意平移 , 再量度AB, BC, DE, EF的长度, AB︰BC 与DE︰EF相等吗?探 究 三、研读课文 知识点一平行线对应相等AFEF三、研读课文 练一练答:所得的对应线段的比会相等.
依据是: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三、研读课文 练一练答:所得的对应线段的比会相等.
依据是: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三、研读课文 知识点二(3)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延长线),所得的_______线段的比______.
注:用这个结论可以证明三角形中的对应线段的比______对应相等相等三、研读课文 1、如图,在△ABC中,DE∥BC,AC=4 ,AB=3,EC=1.
则AD的长为 ( )
(A) (B)2
(C)3 (D)D6
2、如图,△ABC中,DE∥BC,
若 ,DE=2,则BC= .
练一练1、△ABC与△A′B′C′相似,记作_______________,
△ABC与△A′B′C′相似比是k,△A′B′C′与△ABC的相似比是_____.
2、三条______截两条直线,所得的____线段的比____.
3、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推论: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延长线),所得的_______线段的比______.
4、学习反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归纳小结 平行线对应相等△ABC∽△A′B′C′对应相等五、强化训练 1、如图,E是平行四边形ABCD的边BC的延长线上的一点,连结AE交CD于F,则图中共有相似三角形( )A、1对 B、2对
C、3对 D、4对C五、强化训练 2、如图△ABC∽△DCA,AD∥BC,∠B=∠DCA.
(1)写出对应边的比例式;
(2)写出所有相等的角;
(3)若AB=10,BC=12,CA=6.
求AD、DC的长.解:(1)(2)∠BAC=∠CDA,∠B=∠DCA,∠ACB=∠DAC;(3)∵又AB=10,BC=12,CA=6五、强化训练
解:∵AD∥BC,EF∥BC
∴AD∥EF∥BC
又∵AE=FC∴AE=6.课件15张PPT。第二十七章 相似
27.2 相似三角形
第四课时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2)课件制作:张作忠一、新课引入 SSS、SAS、ASA、AAS(1)定义;(2)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的比相等全等三角形一定是相似三角形,相似三角形不一定是全等三角形。二、学习目标 三、研读课文 知识点一认真阅读课本第41至43页的内容,完成下面练习并体验知识点的形成过程.判
定
三
角
形
相
似
的
定
理===三、研读课文 知识点一判
定
三
角
形
相
似
的
定
理AECE∽≌讨论 改变点D在AB上的位置,继续观察图形,?ADE和△ABC还相似吗?三、研读课文 知识点一判
定
三
角
形
相
似
的
定
理三、研读课文 知识点一判
定
三
角
形
相
似
的
定
理练一练C∴梯子长AB=AD+BD=385+55=440cm∽?ABC三、研读课文 知识点二相
似
三
角
形
的
判
定
定
理
一相似三、研读课文 知识点二相
似
三
角
形
的
判
定
定
理
一证明:在线段A'B'(或延长线)上截取A'D=AB, 过点D作DE∥B'C'交A'C'于点E.根据前面的定理可得△A'DE∽△A'B'C
∴△A`B`C`∽△ABC ∴△ADE≌△A`B`C`三、研读课文 知识点二相
似
三
角
形
的
判
定
定
理
一三组对应边的比∴△ABC∽△A'B'C'三、研读课文 知识点二相
似
三
角
形
的
判
定
定
理
一温馨提示:三、研读课文 知识点二相
似
三
角
形
的
判
定
定
理
一练一练
相似A三组对应边的比相等四、归纳小结 平行2、如果两个三角形的______________相等,
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三组对应边的比3、学习反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强化训练 DC五、强化训练 ∴△ABC∽△EFD课件13张PPT。
第二十七章 相似
27.2 相似三角形
第五课时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3)课件制作:张作忠一、新课引入 1、两个三角形全等有哪些判定方法?
2、我们学习过哪些判定三角形相似的方法?
SSS、SAS、ASA、AAS、HL1、通过定义(三边对应成比例,三角相等)
2、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
3、三边对应成比例二、学习目标 会运用“两组对应边的比相等且对应的夹角相等”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三、研读课文 知识点一认真阅读课本第44至45页的内容,完成下面练习并体验知识点的形成过程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2探究3 任意画一个三角形,再画一个三角形,使它的各边长都是原来三角形各边长的k倍,度量这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角,它们相等吗?这两个三角形相似吗?与同学交流一下,看看是否有同样的结论.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2:
如果两个三角形的 相等且____________相等, 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两组对应边的比相应的夹角探讨 可否用类似于判定三角形全等的SAS方法,能否通过两个三角形的两组对应边的比相等和它们对应的夹角相等,来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呢?三、研读课文 知识点一练一练1、在△ABC 和△A′B′C′中,如果∠A=34°,AC=5cm,AB=4cm,∠A′=34°,A′C′=2cm,A′B′=1.6cm,那么这两个三角形能否相似的结论是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如图所示,△ABC∽△ACD的条件是( )相似两组对应边的比相等且相应的夹角相等D三、研读课文 知识点二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2的应用例1 根据下列条件,判断△ABC与△A′B′C′是否相似,并说明理由:(2) AB=4cm ,BC=6cm ,AC=8cm
A′B′=12cm ,B′C′=18cm ,A′C′=21cm∽(1)∠A=120°,AB=7cm,AC=14cm,
∠A′=120°,A′B′=3cm,A′C′=6cm,三、研读课文 知识点二练一练??1.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B=10,AD=6,E是AD的中点,在AB上取一点F,使△CBF∽△CDE,则BF
的长是____________.三、研读课文 ??2、如图,△ABC与△ADE都是等腰三角形,AD=AE,
AB=AC,∠DAB=∠CAE.求证:△ABC∽△ADE.
△ABC∽△ADE四、归纳小结 1、如果两个三角形的 相等___________相等, 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2、学习反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两组对应边的比相应的夹角五、强化训练 1、在△ABC和△DEF中,AB=2DE,AC=2DF,∠A=∠D.那么这两个三角形能否相似的结论是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相似两组对应边的比相等且相应的夹角相等五、强化训练 △ABC∽△DCA2、已知: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B=∠ACD,AB=6,BC=4,AC=5,CD= ,求AD的长.五、强化训练 3、如图,AB?AE=AD?AC,且∠1=∠2,
?求证:△ABC∽△AED.
△ABC∽△AEDThank you!谢谢同学们的努力!课件15张PPT。
第二十七章 相似
第6课时 27.2.1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4)
课件制作:张作忠数学是打开科学大门的钥匙,轻视数学将造成对一切知识的危害。
——培根我们学过哪些判定三角形相似的方法? 一、新课引入 方法1:通过定义(不常用)方法2:通过平行线方法3:三边对应成比例方法4: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12二、学习目标 掌握“两角对应相等,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能够运用三角形相似的条件解决简单的问题。 三、研读课文 认真阅读课本第45至48页的内容,完成下面练习并体验知识点的形成过程 。 三、研读课文
知识点一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3如图,△ABC与△A′B′C′中,∠A=∠A′, ∠B=∠B′,探究下列问题:
(1)你认为∠C和∠C′相等吗?
(2)请你借助刻度尺度量AB,BC,AC, A′B′, B′C′, A′C′的长,并计算出的比值是否等?
(3)试证明△ABC∽△A′B′C′. 解:(1)在△ABC中,∠C=180°- ∠A- ∠B
在△A′B′C′中,∠C′=180°- ∠A′- ∠B′
∵ A=∠A′, ∠B=∠B′
∴ ∠C= ∠C′ 三、研读课文
知识点一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3(2)借助刻度尺度量发现,(3)证明:在△ABC的边AB(或延长线)上,截取AD=A′B′,
过点D作DE//BC,交AC于点E,则有△ADE∽△ABC
∵∠ADE=∠B, ∠B=∠B′
∴∠ADE=∠B′
又∵∠A=∠A′,AD=A′B′
∴△ADE≌△A′B′C′
∴△A′B′C′∽△ABC
归纳 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3:
如果一个三角形的________与另一个三角形的 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三、研读课文 知识点一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3两个角两个角对应练一练
1、如图1,点D在AB上,当∠ =∠ 时, △ACD∽△ABC.
2、如图2,已知点E在AB上,若点D在AC上,则满足条件 ,就可以使△ADE与△ABC相似.
图1 图2 三、研读课文 知识点一ADCACB∠ACD= ∠B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3∠ADE= ∠B或∠AED= ∠C 例 如图,弦AB和CD相交于⊙O内
一点P,求证:PA·PB=PC·PD
证明:连接AC,DB.
∵∠A和∠D都是弧CB所对的圆周角
∴ ∠A= _______
同理 ∠C= _______
∴ △PAC ∽ △PDB
∴______ 即PA·PB=PC·PD 三、研读课文 知识点二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3的应用∠D∠B已知: 在Rt△ABC和Rt△A′B′C′中,∠C=90°,∠C′=90°,
求证: Rt△ABC∽Rt△A′B′C′.
证明:设____________= .
由 ,得
∴
∴______
∴Rt △ABC∽Rt △A′B′C′.
思考 对于两个直角三角形,我们还可以用“HL”判定它们全等,那么,满足斜边的比等于一组直角边的比的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吗? 三、研读课文 勾股定理 练一练
1、如图,D为△ABC边AB上一点,
且AB=4.AD=3,∠ABC=∠ACD,
则AC长为_____.
2、如图,△ABC中, DE∥BC,EF∥AB,试说明△ADE∽△EFC. 三、研读课文 知识点二解:∵ DE∥BC
∴ ∠ADE= ∠B, ∠AED= ∠C
∵ EF∥AB
∴ ∠EFC= ∠B,则∠ADE= ∠EFC
在△ADE 和△EFC 中
∠AED= ∠C
∠ADE= ∠EFC
∴ △ADE∽△EFC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3的应用四、归纳小结 1、如果一个三角形的________与另一个三角形的________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2、学习反思:______ 。两个角两个角对应 五、强化训练 1、判断题:
⑴所有的直角三角形都相似.( )
⑵所有的等边三角形都相似.( )
⑶所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都相似.( )
⑷有一个角相等的两等腰三角形相似( )×√√× 五、强化训练 2、已知:如图,∠1=∠2=∠3,
求证:△ABC∽△ADE.
证明: ∠BAC= ∠1+ ∠DAC , ∠DAE= ∠3+ ∠DAC
∵ ∠1=∠3
∴ ∠BAC=∠DAE
∵ ∠C=180°-∠2-∠DOC ,∠E=180°-∠3-∠AOE
又∵ ∠DOC =∠AOE(对顶角相等)
∴ ∠C= ∠E
在△ABC和△ ADE中 ∠BAC=∠DAE
∠C= ∠E
∴ △ABC∽△ADE
证明: ∵ △ABC 的高AD、BE交于点F
∴ ∠FEA=∠FDB=90°,∠AFE =∠BFD(对顶角相等)
在△ FDB和△FEA中 ∠FEA=∠FDB
∠AFE =∠BFD
∴ △FEA ∽ △ FDB
∴ 五、强化训练 3、已知:如图,△ABC 的高AD、BE交于点F.
求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