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罗斯福新政 课件 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3课 罗斯福新政 课件 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1.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2-12 10:31: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01-05
07-17
这是发生在本世纪三十年代初,一个美国煤矿工人家的场景:寒冷的北风呼啸着,一个身穿着单衣的小女孩蜷缩在屋子的角落里。“ 妈妈,天气这么冷,你为什么不生起火炉呢?”小女孩在瑟瑟发抖。妈妈叹了口气,说:“因为我们家里没有煤,你爸爸失业了,我们没有钱买煤。”“妈妈,爸爸为什么会失业呢?”“因为煤太多了。”
你能解开小女孩的疑惑么?
第13课 罗斯福新政
课程标准:通过了解经济大危机和罗斯福“新政”,初步理解国家干预政策对西方经济的影响。
第四单元 经济大危机和
第二次世界大战
学习目标
1.了解1929—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影响,认识罗斯福新政的背景;
2.掌握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
3.分析罗斯福新政的影响,认识罗斯福新政有助于美国经济的尽快恢复,但是新政没有也不可能解决经济危机的根源——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因而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危机。
4.学会运用历史辩证法客观、全面地分析认识资本主义的本质,理解改革是社会进步的推动力。
一.从繁荣到危机
1.20世纪20年代美国的繁荣:
现在我们美国人据最终战胜贫困是如此之近,历史上任何一个国家在这方面都无法与我们相比……
如果我当选总统,美国将消灭贫困,保证让每家锅里都有一只鸡,每间车库都有一辆车。
——胡佛1928年竞职演说
汇报自学任务一:20世纪20年代美国繁荣的表现。
资本家陶醉于
繁荣的
美梦中!
①经济空前繁荣,新兴产业迅猛发展;
②新产品开始进入大众家庭;
③汽车也不再是富人才能买得起的奢侈品。
市场
企业
民众
“繁荣”?
银行
生产
消费
贷款
信贷消费
生产
贷款
1929年,民主党全国委员会主席约翰观·J.拉斯科布:
“假使一个人每周拿15美元用来购买优质普通股,那么,按每月400美元的投资收益来计算,20年后他将至少坐拥80000美元,这种收益会让他富起来。我坚信,任何人都能富起来,而且也应该富起来。”
——[美]狄克逊·韦克特《大萧条:人类经济生活中最为凝重悲怆的画卷》
一.从繁荣到危机
2.审视繁荣:
材料一:买分期的概念越来越普遍,从1920年到1929年,分期付款类的消费增加了500%。到1929年,美国60%的汽车、大型电器和钢琴都是靠分期付款方式购买的。
市场
企业
民众
银行
生产
消费
贷款
信贷消费
生产
贷款
股市
投资
“繁荣”?
提供资金
生产
审视繁荣:
你能感觉出美国繁荣
背后隐藏的危机吗?
一.从繁荣到危机
材料二:清洁工停下了手中的活,两眼紧盯着自动报价机……一个能说会道的股市评论员正在讲述一个打杂工在股市里赚了20多万、一名护士用病人给的小费赚了3万。 一种普遍高涨的情绪把越来越多的迷糊人拉进了投资市场中,……寡妇、工厂的工人、擦鞋匠和招待。甚至那些并不十分渴望进入股市的人都冒险把他们全部积蓄投入到股票中,以获取转眼可得的财富。 ——[美]《仅仅是昨天:从大繁荣到大萧条》
全国性的股票投机活动。(直接原因)
3.繁荣背后隐藏的危机:
合作探究一:根据课本58页正文并结合材料,小组探究美国繁荣表象下存在着怎样的危机?
1920—1929年 生产产品增长比例与工人工资增长比例
材料一:
生产力不断提高,购买力不足,导致生产相对过剩。(具体原因)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根本原因)
1分钟
一.从繁荣到危机
自学任务二:经济危机爆发的时间、开始标志、首先出现的国家、领域、表现。
起止时间:
开始标志:
首先出现国家、领域:
1929-1933年
1929年10月下旬,美国股票暴跌
美国,金融领域
纽约证券交易市场前
4.经济危机爆发:
股票价格暴跌;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失业人数激增;
从经济危机的时间和表现来看本次经济危机有何特点?
“黑色星期四”
特点:波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力大
经济危机表现:
农业危机
金融业
工业
市场
企业
民众
银行
生产
消费
贷款
信贷消费
生产
股市
投资
“繁荣”?
生产
提供资金
贷款
亏损
崩盘
破 产
失业
无力偿还
无力偿还
萧 条
倒 闭
股票贬值
全面危机
股票崩盘后的连锁反应:
美国人流落街头,变卖家产
低价售卖汽车
倒牛奶
资本家销毁咖啡
材料:大危机中境况最惨的还是农业,农产品大量滞销,农民负债累累,农产品价格已跌到历史最低点,猪肉三分一磅,牛肉五分一磅,一只肥羊卖不到一元钱。
保持商品价格,维持利润。暴露资本主义制度的腐朽和罪恶。
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而不是绝对过剩。
美国穷人居住的“胡佛小屋”
②激化社会矛盾, 引发社会动乱,国人要求进行改革。
③德日走上了法西斯的道路,威胁世界和平
4.经济危机爆发的影响:
我会三项技能,我会说三国语言,我已经有三年工龄了,我有三个孩子,我已经失业三个月了,我现在仅仅需要一份工作。
①对资本主义经济造成严重破坏
二、罗斯福新政
1、胡佛反危机的失败
美国第31任总统
胡佛(1929--1933)
最好的经济是完全自由的市场经济,最好的政府是不干预经济的政府。
美国人民讽刺总统的无能,把各种衰败景象都以“胡佛”命名。
胡佛自由放任政策
加深危机
经济大危机时美国穷人居住的棚户区
胡佛
罗斯福
聚焦1932年美国大选
1575万票—2280万票
二、罗斯福新政
2、全国要求改革
合作探究二:请同学们根据罗斯福新政的具体措施并结合材料,分组讨论颁布这些措施有什么目的?(3分钟)(金融组材料一、工业组材料二、农业组材料三、就业组材料四)
作为下一届总统的竞选者,正在为我的誓言付出行动。我将为你们带来“新政”与自信。我所要建立的政府将是一个强有力的巨人,它将拥有战胜一切困难的力量。
——1932年罗斯福竞选演说
自主学习三:罗斯福为了应对这些经济危机出台了哪些新政项目?具体措施有哪些?
采取国家干预手段
自由放任
罗斯福新政特点:
①整顿金融体系
具体措施:通过《紧急银行法》,对银行业整顿
“我的朋友们,你们把钱存在银行里,银行并不是把这笔钱放在保险库里。银行是把你们的钱用于许多不同形式的投资,换句话说,银行把钱用来使工农业的轮子保持运转。……在正常情况下,把钱存在重新开业的银行里比放在褥子底下更安全。”
——1933.3.12罗斯福第一次“炉边谈话”
二、罗斯福新政
3、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
Reform改革
目的:恢复银行信用
②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中心措施)
A、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制订公平竞争法规,由政府协调各个工业部门的企业活动
法规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产品价格、销售市场的分配……凡是接受法规的企业,一律发给印有“我们尽我们的职责”的蓝鹰标志(左图)
规定雇员有组织起来谈判的权利,确定最低工资标准,限制工时;1935年通过《全国劳工关系法》,一定程度维护工人利益。
目的: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生产过剩
目的:缓和阶级矛盾
二、罗斯福新政
Recovery复兴工业
生产从无政府状态纳入到有控制的轨道,加强了政府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控制与调节,防止盲目竞争,促进了工业生产的复兴,提高工人购买力,缓和阶级矛盾。
B、
屠宰20多万头快要产仔的母猪和600多万头小猪。
政府给补贴
稳定农产品价格,防止农产品过剩,促进农业恢复。
二、罗斯福新政
具体措施:通过《农业调整法》,对全国农业生产和销售进行调节,限制产量。
Recovery复兴农业
③调整农业政策
材料:大危机中境况最惨的还是农业,农产品大量滞销,农民负债累累,农产品价格已跌到历史最低点,猪肉三分一磅,牛肉五分一磅,一只肥羊卖不到一元钱。
⑤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具体措施:通过《社会保障法》: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应急救济机构。利用过剩物资救济失业家庭。
二、罗斯福新政
材料四:“一个政府如果对老者和病人不能照顾,不能为壮者提供工作,不能把年轻人注入工业体系之中,听任无保障的阴影笼罩每个家庭,那就不是一个能够存在下去的政府” ——罗斯福
具体措施:兴建公共设施,
如水库、发电站、公路、运动场、公园、机场、桥梁等。
Relief救济
④推行社会“以工代赈”
目的:缓和阶级矛盾。
目的:通过投资兴建大量公共设施,为失业者提供就业机会。
二、罗斯福新政
1929年—1940年美国失业率变化图
1929年-1933年美国国民生产总值变化图
1929-1933年——美国股市崩盘,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20世纪70年代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危机,生产停止,通货膨胀;
1987年——“黑色星期一”,由于中东局势紧张,华尔街出现崩溃;
1994-1995年——墨西哥金融危机,震撼全球;
1996年——日本楼市泡沫,房价下跌50%;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
2007-2009年——美国次贷危机…
积极影响:①新政期间,美国经济开始缓慢复苏,工业生产有所恢复,就业人数逐步增加,人民生活得到改善。
到20世纪30年代末,各州政府明显必须服从于联邦政府。总统成为联邦政府的权威中心,国会再也不能像以前一样随意控制总统的权力。 ——(美)艾伦 布鲁克林《美国史(1492-1997)》
②新政增强了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恢复了美国人民的信心,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局限性:新政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作出的政策调整,它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无法解决美国社会的根本矛盾。
从这些措施推行的情况看“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知识拓展:比较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中国改革开放
新经济政策
罗斯福新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共同点:都对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符合当时本国国情;都把市场和计 划相结合;都促进了经济发展;都关注民生。
三种经济模式“新”在哪里?有何共同点?对我国经济建设有什么启示?
新经济政策:“新”在: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罗斯福新政:“新”在:国家干预经济
改革开放: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启示:不同国家的经济制度可以相互借鉴和学习
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改革是推动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动力
改革要从本国国情出发,实事求是
经济危机
1929—1933年
美国
生产相对过剩
范围广、时间长、破坏大
自由放任
(市场)
国家干预
(计划)
罗斯福新政
特点
国家干预
金融、工业、农业、“以工代赈”社会保障
维护资本主义前提下的调整
知识构建
知识架构·总结提升
经济复苏、
增强了政府宏观调控
1.(2023年甘肃定西)1930-1932年期间,美国农产品批发价格指数下降了54%,纽约的儿童餐厅提供的廉价午餐数量猛增,宾夕法尼亚和肯塔基乡村的人民靠挖野菜跟、嚼野葱头充饥……出现这一状况的原因是( )
A.农业调整法限制农业产量 B.内战对社会经济的破坏
C.经济危机的影响持续加深 D.联邦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2.(2023年四川广安)1929年爆发的经济大危机持续到20世纪30年代,各国政府纷纷采取措施应对。美国( )
A.应用最新科技成果,革新生产技术 B.推行马歇尔计划稳定资本主义制度
C.采用国家干预手段来扭转经济形势 D.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提高国际地位
3.(2023年四川达州)1933年,某国的领导人在就职演说中讲到:“我们最大的任务,是使人民有工作可以做。如果我们聪明而勇敢地对待,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为此,他推行了哪一措施( )
A.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 B.投资大量公共设施
C.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D.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
4.(2023年湖南郴州)1933年,美国国会通过法案,建立田纳西流域管理局,允许该局建造和管理田纳西河流域的水坝。田纳西流域管理局不仅解决了大量工人的就业问题,而且刺激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下列事件与之有关的是( )
A.新经济政策 B.罗斯福新政 C.赫鲁晓夫改革 D.戈尔巴乔夫改革
C
C
B
中考链接·课堂反馈
B
材料一:“我的朋友们,你们把钱存在银行里,银行并不是把这笔钱放在保险库里。银行是把你们的钱用于许多不同形式的投资,换句话说,银行把钱用来使工农业的轮子保持运转。……在正常情况下,把钱存在重新开业的银行里比放在褥子底下更安全。 ——1933.3.12罗斯福第一次“炉边谈话”
材料二:法规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产品价格、销售市场的分配……凡是接受法规的企业,一律发给印有“我们尽我们的职责”的蓝鹰标志。
规定雇员有组织起来谈判的权利,确定最低工资标准,限制工时;1935年通过《全国劳工关系法》,一定程度维护工人利益
材料四:“一个政府如果对老者和病人不能照顾,不能为壮者提供工作,不能把年轻人注入工业体系之中,听任无保障的阴影笼罩每个家庭,那就不是一个能够存在下去的政府” ——罗斯福
材料三:屠宰20多万头快要产仔的母猪和600多万头小猪。
政府给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