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68张PPT)
屈原列传
◆两千多年前,他生活在楚国。
◆两千多年后,他生活在中学生的课本里, 中学生的作文里。
◆到底是什么样的人物 竟然能在考场上 一统中学生作文 我们今天誓要探出奥 秘!
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字子长,生
于龙门(西汉夏阳、即今陕西省韩城市,另说 今山西省河津市),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 想 家 。司马谈之子,元封三年任太史令,后因 替李陵辩解,得罪下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 书 令 ,发愤继续完成所著史籍。人称其书《太 史公书》,后称《史记》,对后代史学有深远的 影 响 。
司马迁
作者简介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
帝到汉武帝太初年间共三千余年的史事,全书一百三十篇,
包括十二本纪(记帝王《项羽本纪》)、三十世家(述诸侯《陈涉世 家 》)、七十列传(叙人臣《屈原列传》)、十表(各个历史时期的简 单大事记)、八书(记载典章制度,天文地理) 。是我国二十四史中
的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
骚 。 ” 《史记》与《资治通鉴》并称“史学双壁”
作品简介
①编年体: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的史书,如《春秋》 《左传》《资治通鉴》。
②国别体: 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的历史,如《国语》《战国 策 》。
③纪传体: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如《史记》;我国著名的 二十四史都是纪传体史书。
④纪事本末体: 以事件为主线将有关专题材料集中在一起。首创于 南宋袁枢,如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
知识链接
(1)古代史书体例
⑤通史: 连贯地记叙各个时代的史实的史书,如《史记》。
⑥断代史: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史的史书,如《汉书》。
(2)古代官职
①左徒:战国时楚国的官职,主要职责是规谏君主、举荐人才。
②大夫:西周以后先秦诸侯国中,在国君之下设卿、大夫、士三级。 秦汉以后,有谏议大夫、光禄大夫等官职。
③令尹:春秋战国时期楚国所设,为最高官职,执掌军政大权。
④三闾大夫:战国时楚国特设的官职,是主持宗庙祭祀,兼管贵族 屈、景、昭三大氏子弟教育的闲差事。
3)表示官职升降的词语
①绌:同“黜”,贬退、罢免或降职。如“屈平既绌”。
②迁:晋升或调动官职。通常“右迁”指升官,“左迁”指贬官。 单独用时,常偏指左迁,即贬谪、放逐。如“顷襄王怒而迁之”。
③放:驱逐、流放。由京官改任地方官。如“举世混浊而我独清, 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④去:离官去职。如“同死生,轻去就”。
屈原(约公元前340年---公元前278年)战国时期楚国爱国诗人、政治
家。芈姓,屈氏,名平,字原。 约公元前340年出生于楚国丹阳(今湖北秭 归),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 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被誉为“中华诗祖”、“辞赋之祖”。屈 原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他 被后人称为"诗魂"。他创作了《 离 骚 》 《九章》等不朽诗篇。其中,《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 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楚辞》与《诗经》并称为“风、
骚 ”“ 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
屈原介绍
(9)濯淖( zhuó )( nào )
(10)嚼然泥而不滓(jiào)(niè)(zǐ)
(11)既绌(chù )
(12)眷顾( juàn )
(13)被发( pī )
(14)铺其糟(bū )
(15)啜其酶(chuò )(lí )
(16)温蠖( huò )
(1)属草稿( zhǔ )
(2)惨怛( dá )
(3)帝喾( kù )
(4)谗谄(chán )
(5)靡不毕见(mǐ )
(6)浊秽(huì)
(7)蝉蜕( tuì )
(8)滋垢( gòu )
读准字音
1.疏通全文的字、
词、句、意
2.整理屈原经历
1-2 、4-11
课 时 1
活动一 屈原“见任”与“见疏”1-2
(第1段)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②, 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
客 ,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⑤辞 令 :应对的言辞
⑥图议:谋划计议
⑦接遇:接 待
⑧应对:应 酬
①闻:学 识
②志 :记
③明: 明晓
④娴:熟练,熟悉
(第2段)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
令 ,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 之,屈平不与。因谗O之 曰 :
“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 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
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①列 :朝列,班列
②害:嫉妒
③宪令:国家法令
④属:撰 写
⑤夺:强 取
⑥谗:作动词,谗毁
⑦伐:自 夸, 炫 耀
答 案 (1)受楚怀王信任的原因:①楚之同姓:屈原的祖先屈瑕是楚武王
的儿子,受封于屈,因此以屈为氏,是楚国王族中的一支。②才能出众: 屈原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无论是内政还是外交,屈原都处 理得井井有条,堪为楚王的肱股之臣。
(2)屈原遭疏远的直接原因是上官大夫“谗之”,根源却在于上官大夫 “争宠而心害其能”。而最隐晦的原因却是楚怀王害怕屈原功高震主。
王信任 又为何会遭疏远
2.结合前面“知识铺垫”中的“人物知识”,思考:屈原为何会受楚怀
活动二 屈原“见绌”与“见迁”4-9
(第4段)屈平既绌 °,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惠王患之,乃令 张仪详 °去秦,厚币委质 °事楚,曰:“秦甚憎齐,齐与楚从亲,楚诚能 绝齐,秦愿献商於之地六百里。”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
①绌: 同“黜”,指被罢免官职
②从: 同“纵”,合纵,联合抗秦
③详: 同“佯”,假装
④厚币:丰厚的礼物
⑤委:呈 献
⑥质:同 “ 贽 ”, 见面礼
使使如°秦受地。张仪诈之曰:“仪与王约六里,不闻六百里。”楚使怒
去,归告怀王。怀王怒,大兴师伐秦。秦发兵击之,大破楚师于丹、淅,
斩首八万,虏楚将屈匀,遂取楚之汉中地。怀王乃悉°发国中兵,以深入
击秦,战于蓝田。魏闻之,袭楚至邓。楚兵惧,自秦归。而齐竟怒不救
楚,楚大困。
⑦如:到
⑧悉:尽,全部
(第5段)明年 °,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楚王曰:“不愿得地,愿得张
仪 而甘 心焉。”张仪闻,乃曰:“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 如楚,又因 厚 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
听郑袖,复释去张仪。是时屈平既疏,不复在位,使于齐,顾反 °,谏怀王
曰:“何不杀张仪 ”怀王悔,追张仪,不及。
①明年:第 二 年
②甘心:快 意,心里舒服
③当 :相 抵,抵得上
④因 :趁 机
⑤用 事 :当 权
⑥设诡辩:说 假 话
⑦顾反:回 来
(第6段)其后诸侯共击楚,大破之,杀其将唐眛。
(第7段)时秦昭王与楚婚,欲与怀王会。怀王欲行,屈平曰:“ 秦 , 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毋行。”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 奈 何 绝 秦欢
② ”怀王卒行。入武关,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怀王 怒,不听 。亡走赵,赵不内s。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
①稚子:小 儿 子
②欢 :友 好
③卒 :终 于, 最 终
④听:听从,接受
⑤内:同“纳”,接纳
(第8段)长子顷襄王立,以其弟子兰为令尹。楚人既咎 °子兰以劝怀王
入秦而不反也。屈平既嫉°之,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 反 ,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
三致志焉。然终无可奈何,故不可以反。卒以此见怀王之终不悟也。
①咎:怪罪,责怪
②嫉 :恨
③ 系 心 : 系挂心,挂念
④冀幸:希 望
⑤存:思 念。 一说,保全
⑥反覆:回 归
⑦致 志 :表达意愿
(第9段)令尹子兰闻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 屈原于顷襄王,顷襄
王怒而迁 °之。
①短:诋 毁
②迁:放 逐
答案 ①楚怀王受骗于张仪而绝齐,兵败于丹、淅,从蓝田退兵,楚陷
入困境。
②楚怀王受骗于郑袖,放走张仪;诸侯攻打并大败楚,唐眛被杀。
③楚怀王受骗于秦昭王和子兰,赴秦后被扣留,最终死在秦国。
4.在屈原被黜以后,作者重点记叙了楚国日渐衰弱的历史事实,叙述了
楚怀王上当受骗的经历。请简要概括楚怀王和楚国经历的三次受骗事件, 并说明结果如何。
活动三 屈原死前与渔夫的辩论、屈原的死亡
(第10段)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 色 憔 悴,形容枯槁 °。 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 何故而至此 ”屈原曰:“举世 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
①颜色:脸色,面容 ③形容:外貌,模样。形,身形。容,面容
②憔悴:忧愁困顿的样子 ④枯槁:干 枯, 消 瘦
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 众人皆
醉,何不 馆其糟而啜其 酶9 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屈原曰: “吾闻之,新沐者必弹 冠,新浴者必振衣。
⑤凝滞: 拘泥,执着
⑥随其流而扬其波: 随从世俗,与之同流
铺:吃
⑧啜 :喝
酶: 薄酒
⑩怀瑾握瑜: 比喻保持
高洁美好的节操志向。 瑾、瑜,都是美玉
弹冠:弹去帽子上的灰尘
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 汶者乎 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
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温蠖乎 ”乃作《怀沙》之赋。 ……于 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
察察:洁净的样子
③汶汶:浑浊的样子
④皓皓之白:比喻品德的高尚纯洁。皓,同“皓”。皓皓,皎洁的样子
⑤温蠖: 尘 垢
(第11段)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 而
以赋见称;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其后楚日以削,数 十年,竟为秦所灭。……
①辞 :文辞,这里指文学
②祖:效 法,继承
③从容辞令:文 辞 委 婉 得 体
活动四
屈原死后
答 案 (1)两个方面:文 学 上 ,屈原的楚辞诗体后继有人;政治上,屈 原
死后,楚为秦所灭。
(2)作用:通过对比,写出了屈原无可比拟的崇高伟大,以及不可估量的 巨大影响力;突出了屈原对楚国的重要性。
◆屈原自沉后,作者从几个方面叙述了屈原对后世的影响 这样写有何
作用
1.对于“列传”二字,张守杰在《史记正义》中解释为:“其人行迹可
序列,故云列传。"这是司马迁首创的人物传记体例,后世多沿用之。
请跳读课文,屈原的命运有哪些人有关 用5个字总结屈原人生际遇,
并尽量用原文概括屈原所做之事。
梳理屈子所为
人生际遇 所做之事 任 ①图议国事,以出号令;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疏 ②写作《离骚》 绌 进谏怀王,请杀张仪,勿会秦王;眷顾楚国,系心怀王, 一 篇之中三致志 迁 ③
行吟泽畔,自投汨罗
死 从容辞令,影响后世
2.除了自杀殉国,屈原有没有路可以走 章及课外资料中找到答案。
梳理屈子所为
(第10段)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 色 憔 悴°,形 容 枯 槁。
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 何故而至此 ”屈原曰:“举世 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夫 圣人者,
①颜色:脸 色, 面 容 ③形容:外貌,模样。形,身形。容,面容
②憔悴:忧愁困顿的样子 ④枯槁:干枯,消瘦
活动五
辨渔父之言
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 众人皆
醉,何不价其糟而啜其酶O 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屈原曰: “吾闻之,新沐者必弹 冠,新浴者必振衣。
⑤ 凝滞: 拘泥,执着
⑥随其流而扬其波:随从世俗,与之同流
⑦铺 :吃
⑧啜 :喝
⑨酸 :薄 酒
⑩怀瑾握瑜: 比喻保持
高洁美好的节操志向。 瑾、瑜,都是美玉
弹冠:弹去帽子上的灰尘
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 汶者乎 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
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温蠖乎 ”乃作《怀沙》之赋。 ……于 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
察察:洁净的样子
③汶汶:浑浊的样子
④皓皓之白:比喻品德的高尚纯洁。皓,同“皓”。皓皓,皎洁的样子
⑤温蠖: 尘 垢
(第12段)太史公曰:“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
悲其志。适 长沙,观屈原所自沉渊,未尝不垂涕°,想见其为人。及见 贾生吊之,又怪屈原以彼其材,游诸侯,何国不容,而自令若是!读 《服鸟赋》,同死生,轻去 就 ,又爽然自失 °矣。”
⑤同 :将……同等看待
⑥去就:离官去职或在朝任职
⑦爽然自失:茫然若有所失
①适:到某地去
②垂涕:落泪,哭泣
③吊 :凭 吊
④怪:以 …… 为 怪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离骚》)
· 陟升皇之赫戏兮,忽临睨夫旧乡。仆夫悲余马怀兮, 蜷局顾而不行。 (《离骚》)
国君、臣子、宠姬、策士、隐者等各种人物或直 接作用于屈原的个人遭际,或导致了楚国的日趋衰败。 而屈原的命运则始终与楚国的命运相关联。他既不肯 同流合污,又不肯离开楚国,最终选择以死来完成对 自我人格的塑造。
渔夫建议:能与世推移
贾谊建议:以彼其材,游诸侯
庄子建议:同死生,轻去就
活
女绥、灵氛、巫咸的劝说
· 汝何博謇而好修兮,纷独有此妗节。(《离骚》) · 思九州之博大兮,岂惟是其有女 (《离骚》)
·勉升降以上下兮,求矩篾之所同。(《离骚》)
·历九州而相其君兮,何必怀此都也 凤凰翔于千仞 兮,览德辉而下之。见细德之险征兮,遥增击而去 之。彼寻常之污渎兮,岂容吞舟之巨鱼 横江湖之 鲸兮,固将制于蝼蚁。(贾谊《吊屈原赋》)
橘颂
屈原〔先秦〕
后皇嘉树,橘徕服兮。
受命不迁,生南国兮。
深固难徙,更壹志兮。
绿叶素荣,纷其可喜兮。 曾枝剡棘,圆果抟兮。
青黄杂糅,文章烂兮。
精色内白,类任道兮。(类任 纷组宜修,而不丑兮。(修 嗟尔幼志,有以异兮。
独立不迁,岂不可喜兮。 深固难徙,廓其无求兮。 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
闭心自慎,终不失过兮。(终 秉德无私,参天地兮。
愿岁并谢,与长友兮。
淑离不淫,梗其有理兮。 年岁虽少,可师长兮。
行比伯夷,置以为像兮。
答案 (1)作用:第一次对话揭示了屈原的悲剧是由时代造成的,“举世
混浊”“众人皆醉”,“清”者、“醒”者必然惨遭厄运。第二次对话突 出了屈原高洁的品格和坚定的操守,表现了他矢志不渝、以死明志的品质。
(2)差异:通过屈原与渔父的对话,可以看出二人代表着两种不同的人生 哲学、两种不同的品格操守、两种不同的价值取向。 一种是矢志不渝、以 死明志,一种是随波逐流、明哲保身。
(3)感情:从对话中可看出作者对屈原人格的赞扬和景仰,以及同情、惋 惜之情,也表现出他对黑暗势力的强烈愤慨。
◆课文中记叙屈原与渔父的两次对话各有什么作用 从中可以看出二人
的思想有何差异 这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案 司马迁的这一矛盾说法反映了写史和评史的不同出发点。
①写史是从人物的客观实际出发,屈原所处时代的历史条件以及他在楚 国的地位决定了他不可能离开楚国,司马迁肯定这一点,是尊重客观事实。
②评史则是从作者所处时代的思想高度出发,司马迁从汉初“大一统” 的观点看待战国历史,便觉得屈原事秦事楚都无所谓,重要的是让贤才 发挥作用。
◆从文中来看,屈原至死不离楚国,司马迁对此表示同情和肯定;但文
末的点评却说屈原完全可以“以彼其材,游诸侯",如此“何国不 容”,屈原又何必“自令若是”。你怎样看待司马迁这种矛盾的说法
万人都要将火熄灭,我一人独将此火高高举起。
-- 海子
梳理屈原
人物形象
课 时 1
(第3段)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
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 忧°也。 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
①疾:痛 心 ⑤ 邪 曲 : 品行不正的小人
②聪:明 察 ⑥方正:端方正直的人
③谗谄:说人坏话、奉承献媚的小人⑦离忧::遭遇忧患。离,同“罹”,遭受
④蔽明:蒙蔽眼光 ⑧极:疲 困
活动六
品《离骚》之议
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
以事其君,谗人间 °之,可谓穷矣。信①而见②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国风》好色而不淫 ,《小雅》怨 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上称④帝喾,下道齐桓,中述 汤、武,以刺世事。明⑤道德之广崇⑥;治乱之条贯⑩, 靡 不毕8见。
信:诚实不欺
见 :被
③淫 :过度,无节制
⑥广崇:广大崇高
条贯:条 理
⑧毕:全 部
⑨惨 怛 :忧伤,悲痛
⑩间 :离 间
④称:称 述,称说
明:阐 明
其文约⑨,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②。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
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 泥②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②垢,嚼然泥而 不滓②者也。推 0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濯淖污泥:污浊
26获:辱 , 被 辱
27滋:黑
28嚼:清 白, 洁 净
2 9 滓 : 污染
③0推:推 赞, 推许
约:简 约
0微:含蓄隐晦
正直,方正
同“旨”,意旨
23类:事 物
2 4 迩 :近
②1 廉 :
2 ② 指 :
《离骚》题目含义 犹离忧也
创作缘由 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盖自怨生也
内容 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 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
风格特点 《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 其文约,其辞微;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课文在叙述屈原遭嫉蒙谗、被楚怀王疏远后,又用大段文字赞扬了屈 原的伟大作品《离骚》,介绍了《离骚》的创作缘由、命名、思想内 容和风格特点。请用表格总结。
(第8段)长子顷襄王立,以其弟子兰为令尹。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
入秦而不反也。屈平既嫉 °之,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 反 ,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 三致志°焉 。然终无可奈何,故不可以反。卒以此见怀王之终不悟也。
①咎:怪罪,责怪
②嫉 :恨
③ 系 心 : 系挂心,挂念
④冀幸:希 望
⑤存:思 念。 一说,保全
⑥反覆:回 归
⑦致志:表达意愿
活动七
听君臣之论
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 佐;/然亡国
破家相随属①,而圣君治国②累世而不见者,其 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 贤者不贤也。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④,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疏 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 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祸也。……
⑧无:无 论
⑨自为:帮助自己
⑩自佐:辅佐自己
相随属:接 连 出 现
治国:安定太平的国家
其:副词,大概、 或许
④分:职 分, 资 质
◆结合上面的表格和课文内容,分析屈原在政治和文学上的才能主
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课文塑造了屈原怎样的形象。
答案 (1①政治才能: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内政上,与王
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外交上,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看穿张仪的阴谋, 劝怀王杀张仪;恨子兰劝怀王入秦而不返。②文学才能:主要著作有 《离骚》《怀沙》《天问》《招魂》《哀郢》。《离骚》是屈原的代表 作,是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浪漫抒情诗,抒发了屈原的崇高理想和炽热 感 情 。
(2)形象:屈 原才能卓越,清高自守,矢志不渝,心忧祖国,坚持自己的 政治主张和人生信念,是一个殉道者的形象。
◆如果你是后世的文人大夫,你在什么时候最容易理解屈原
活动八 品味叙事艺术,学习写作手法
◆一般认为,《屈原列传》 一文与《史记》中的其他传记在叙事内容上
有很大不同。 一般传记重点讲述传主的事迹,而本文是为屈原作传,
但作者却用大量笔墨描写当时楚国的情况,其用意是什么
答案 ①凸显屈原对于楚国的价值和意义。作者将屈原的命运置于社会 历史的大背景下进行展现,通过叙述一系列重大的历史事件,表现了人 物的个人遭遇与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表现了屈原这样的优秀人物在历 史的滚滚车轮下的无力感,寄寓着浓重的悲剧意味。
②衬托屈原的人物形象。楚国内外交困的局面是楚怀王的昏聩贪婪及靳 尚、郑袖、子兰等人的谄媚奸邪造成的。他们与屈原构成对比,从侧面 烘托出屈原的才能、智慧与爱国精神。
③为下文的议论张本。张仪受秦王重用,凭借三寸不烂之舌,胜过百万 雄兵,这也凸显出屈原这样的忠臣贤者对国家的重要价值,也为下文的 议论张本。
◆传记通常的表达方式是客观记述,而有人称此文是“史太公之变调”,
即史传中的“变体”。请结合课文内容,简要分析其表达方式上的艺
术特点。
答 案 (1)夹叙夹议,一唱三叹。本文在叙述的基础上,有三处较为集中 的议论:第一处是评价《离骚》,目的是赞美屈原的志向“与日月争光 可也";第二处是强调屈原的忠诚,分析楚怀王客死他乡的原因;第三 处是屈原与渔父的对话,既是屈原自述其志,又是太史公借转述以表达 赞美和礼敬,寓评于叙。这三处在记叙基础上的议论,一唱三叹,回环 往复,带有明显的咏叹笔调,使感情的抒发淋漓尽致。
(2)浓厚的抒彩。司马迁在屈原身上寄托了自己的身世之叹:屈原由
于正道直行而被疏远、流放,自沉汨罗江;司马迁由于敢于直言而被处
以宫刑。司马迁以最真挚的情感歌颂了屈原的崇高人格,以最大的怨愤
揭露了统治者的昏庸不察;叙中有情,倾向鲜明,议中有情,直抒胸臆。
作品还运用了对比、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语言的表达效果。
答案 (示例一)屈原选择了死亡,司马迁则选择了奋斗。面对两次遭流放的打
击,屈原选择了一条决不妥协之路,终于无路可走,只有以死明志,杀身成仁。 对于他的反抗,我们只能表示叹服与钦敬。而司马迁选择了另一条道路。遭受 宫刑之后,他或许想到了死,但他觉得那样默默无闻地死去是毫无价值的。他 想到未成之作,就有了活下去的动力和勇气,最终忍辱负重,完成了父亲留下 的修史重任。他虽忍辱苟活,却活出了自己的价值。
活动九 探究不同选择,致敬同样坚守
◆屈原遭受奸佞小人的陷害,不愿苟活,最终投江而死;司马迁遭受宫刑,
却“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最终著成《史记》。一个毅然赴
死,一个忍辱而生。你怎样看待这两人的生死抉择
(示例二)屈原之死,是以死明志,而司马迁,未死志亦明。究其原因,两
人志向不同,应对苦难的方式也不同。屈原志在辅国安民,政治理想是 他的精神支柱,当政治生命结束的时候,他自己的生命也就结束了。而 司马迁志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在于完成《史 记》,在于史有所传。所以面对苦难,他最大的任务就是活下来,写下 去。屈原的死是一种壮烈,而司马迁若选择死,则是一种屈服,徒增他 的屈辱与软弱。
(示例三)生死抉择依赖于信念和勇气,心中有念则求生会更强烈,反之,
生无可念则求速死。当然,无论生与死,都需要很大的勇气。 闾大夫 的沉江,是他作为政治家面对失败时唯一的坚持。屈原认为,他如果随 波逐流,就是羞辱楚国,羞辱他的“皓皓之白”,所以他宁肯选择死亡。 司马迁不过是替李陵说了句公道话,就受到汉武帝的严惩,但他选择了 含垢忍辱,其原因也是他心中有所念——完成他本人及其父亲的梦想。
正是背负着父亲的重托,他选择了生,以生践志。
◆作业:
◆那么多爱国诗人,为什么只 有屈原影响最大 请表述你 的理解。300字左右。
例句
解析
①“离骚”者,犹离忧也
同“罹”,遭受
②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同“旨”,意旨
③嚼然泥而不滓者也
同“涅”,染黑
④屈平既绌
同“黜”,指被罢免官职
⑤齐与楚从亲
同“纵”,合纵,联合抗秦
附表
文言基础知识
1.通假字
例句
解析
⑥乃令张仪详去秦
同“佯”,假装
⑦厚币委质事楚
同“贽”,见面礼
⑧使于齐,顾反
司“返”,返回
9亡走赵,赵不内
司“纳”,接纳
词语 例句
解析
①明年 明年,秦割汉 中地与楚以和
古 义 :第二年
今义:今年的下一年
②颜色 颜色憔悴
古 义 :脸色,面容
今义:由物体发射、反射或透过的光波通过 视觉所产生的印象
③形容 形容枯槁
古 义 :外貌,模样
今义:对事物的形象或性质加以描述
2.古今异义词
词语 例句
解析
④从容 然皆祖屈原之 从容辞令
古 义 :委婉得体
今义:不慌不忙,镇静,沉着;(时间或经济) 宽裕
⑤诡辩 而设诡辩于怀 王之宠姬郑袖
古 义 :假话
今义:无理狡辩
词语 例句
解析
(1)志 ①博闻强志
动词,记
②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名词,志向
③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名词,意愿
(2)闻 ①博闻强志
名词,学识
②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动词,听到
③闻寡人之耳者
动词,使……听到
④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动词,知道、懂得
3.一词多义
词语 例句
解析
(3)与 ①入则与王图议国事
介词,跟
②屈平不与
动词,给
③齐与楚从亲
连词,和
④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动词,亲附、亲近
(4)举 ①举类迩而见义远
动词,列举
②举贤以自佐
动词,提拔、推举
③举世混浊而我独清
副词,皆、全
词语 例句
解析
(5)属 1屈平属草稿未定
动词,撰写
②然亡国破家相随属
动词,连接
③属予作文以记之
动词,请托、嘱托
④名属教坊第一部
动词,归属、隶属
5吾属今为之虏矣
名词,类、辈
⑥神情与苏、黄不属
动词,类似
(6)疏 ①王怒而疏屈平
动词,疏远
②以金笼进上,细疏其能
动词,分条陈述
③谏太宗十思疏
名词,呈给皇帝的奏章
词语 例句
解析
(7)害 ①争宠而心害其能
动词,嫉妒
②邪曲之害公也
动词,损害
(8)以 ①竭忠尽智以事其君
连词,表目的,相当于“来”
②卒以此见怀王之终不悟也
介词,依、由
③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 惑于郑袖
介词,因为
④其后楚日以削
连词,表修饰
活用类型 例句
解析
(1)动词的 活用 ①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动词作名词,听觉
②谗谄之蔽明也
动词作名词,说人坏话、奉承献 媚的小人
③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振兴
(2)形容词 的活用 ①邪曲之害公也
形容词作名词,品行不正的小人
②方正之不容也
形容词作名词,端方正直的人
③明道德之广崇
形容词作动词,阐明
4.词类活用
活用类型 例句
解析
(2)形容词 的活用 ④蝉蜕于浊秽
形容词作名词,污秽的境地
⑤莫不欲求忠以自为, 举贤以自佐
形容词作名词,忠,忠诚之士; 贤,贤良之人
⑥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 于顷襄王
形容词作动词,诋毁
活用类型 例句
解析
(3)名词的 活用 ①蝉蜕于浊秽
名词作状语,像蝉脱壳那样
②厚币委质事楚
名词作动词,拿着丰厚的礼物
③时秦昭王与楚婚
名词作动词,通婚
④ 秦 ,虎狼之国
名词作状语,像虎狼一样
⑤故内惑于郑袖,外 欺于张仪
名词作状语,内,在内;外,在外
⑥其后楚日以削
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
句式 例句
解析
(1)判断句 ①“离骚”者,犹离忧也
“……者, ……也”表判断
②秦,虎狼之国
无标志词,译为“秦国是像 虎狼一样的国家”
3此不知人之祸也
“……也”表判断
(2)被动句 ①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见"“被”表被动
②为天下笑
“为”表被动
③方正之不容也
无标志词,“容"译为“为 ……所容"
5.特殊句式
句式 例句
解析
(2)被动句 ④不凝滞于物
“于”表被动
5是以见放
“见”表被动
(3)宾语前置句 莫不欲求忠以自为, 举贤以自佐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 分别是“为自"和“佐自”
(4)状语后置句 ①卒使上官大夫短屈 原于顷襄王
标志词“于”,正常语序为“于 顷襄王短屈原”
句式 例句
解析
(4)状语 后置句 ②被发行吟泽畔
无标志词,省略了“于”,正常语 序为“于泽畔被发行吟”
③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标志词“于",正常语序为“于治 乱明,于辞令娴"
(5)定语 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
标志词“之",“察察”“汶汶”
后置句 受物之汶汶者乎
分别是“身”和“物”的定语
(6)固定 句式 ①奈何绝秦欢
“奈何……”,译为“怎么可以 ……”
②又安能以皓皓之白, 而蒙世俗之温蠖乎
“安……乎”,译为“哪能……呢”
谢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