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归去来兮辞(并序)》课件(共3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0.2《归去来兮辞(并序)》课件(共3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2-12 14:55: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归去来兮辞 (并序)
陶渊明
世界那么大,我要去种菊花
“横” 载,文言助词,一边 幼儿 代指隐士所居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
形作名,儿童 盛满 拿着 表目的,来 树枝
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
形作名,傲然自得的心情 取独
表 顺 承 / 修 饰 连词,表修饰 设而 常 关 。策 扶 老以 流 憩 ,时矫首而 遐观。
连词,表转折 策,拄着;扶老,拐杖 举
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连词,表顺承 日光 连词,表修饰 连词,表修饰
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
连词,表修饰
云无 心以 出 岫 连词,表修饰
怡,使愉快 表目的,来 审,深知;容膝,动作名
随便看看 表目的,来
#
,
归家后的日常生活怡然自得
1、作者抵家后有哪些活动 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理解第2段
欣喜若狂
舒适安逸
留连忘返
乃瞻衡宇 载欣载奔
引壶觞 以自酌
园日涉 以成趣
抵家
居 室
涉 园
①亲情之乐:僮仆欢迎,稚子候门
②饮酒之乐: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
③赏菊之乐:松菊犹存
④游园之乐: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
2.到家后诗人享受了有哪些乐趣
精读第2段
3.从第2段中找出表现作者高尚情操的语句,仔细品味。
①三 径 就 荒 , 松 菊 犹 存 。“松菊”是作者孤傲而又淡泊的人格的象征。 陶渊明归来时,见庭院仍有傲霜独立的青松,历寒而愈秀的秋菊,顿感无 限欣慰——世事变迁,世态炎凉,惟我不变。 喻指自己高洁的品格仍在。
②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虽是陋室,却怡然自得,有淡泊明志之意。
③ 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出则无心归则有意,正是作者出仕和辞官情形的写照。
④ 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孤松”示孤高坚贞之志,托物言志。
精读第2段
归去之乐
第2段
描写初进家门时的情景,内心是欣喜若狂; 归家后的生活乐趣 (室内、园中、室外) , 内 心是舒适安逸。
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
有时 名作动,划桨 连词,表修饰 连词,表修饰
引申为源头 取独 行将结束
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连词,表修饰 连词,表修饰 形作动,欢喜羡慕

连 词 , 表 并 列 背 离 驾 车 疑问代词,什么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
意动,认 助 词
意动,认为.….愉悦 为. …快乐 连词,表目的,来 把
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
指耕种之事
幽深曲折的样子
名作动 , 弹琴读书
知心话
归家后的乡村生活


有人说“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表现了 作者乐尽哀来之悲。你对这两句是如何理解的
由物哀人,自然生出人生短暂之伤感;由春来万 物复苏,体会到大自然的生生不息,同时想到人 生的短暂与仓促。这两句虽有些沉郁,但基调还
合作 ·探讨
是静谧而愉悦的。
写定居后农村生活的乐趣。跟乡里故人和农民的
交往,游中所见的景象。
表达了作者人生短暂的感叹。
中国士大夫写劳动,都是倡导别人去劳动。自己是旁观者,
而 陶潜是中国士大夫中第一个劳动实践者,此乃其躬耕田园,
诗酒琴的隐士情怀之表露。
第3段
算了吧 寄生 天地之间 何 从心所欲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 曷不委心任去留 胡为乎遑遑
指生死
什 么 神仙居住的地方 立,扶着
欲何之 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
往 希 望 , 留恋 连词,表修饰
连词,表修饰 连词,表目的/修饰 企及 爱惜
而耘籽。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
耘,除草; 放 连词,表修饰 姑且 连词,表顺承/修饰
籽,培苗
夫天命复奚疑!
疑虑什么


2 > 上
x
1
良辰、执杖耕耘、
舒啸、临清赋诗
乐天安命
委心任去留
遑遑欲何之
不求富贵,不求成仙
承上而问
自我解答
卒章显志
顺其自然、乐天安命
挣脱名利的羁绊,摆脱生死的束缚,达到淡泊、平静、 自由的境界。
抒发对人生、宇宙的感想,当乐天安命,追求精神、 自 由 。
第4段
面对如此惬意的生活,作者发出了什么感 叹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归去之悟
陶潜顺应自然,乐夫天命超生死,有别于“立德”“立 功”留名于世的儒学家,也有别于炼丹学道求长生的道学家, 这里有他乐天安命的思想,遗世独立、超脱生死的旷达乐观 精神,也流露出他无可奈何、听天由命的思想情绪,这是他 欲冲破黑暗而不能的保身之计,是他人性减弱的一种表现。
反映了诗人归隐田园的复杂心情
卒章显志
有人认为“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 包含着作者 消极悲观的思想,谈谈你的看法。
古代出仕是文人志士必然的价值取向,在封建专制独裁统治下,他 们只能在无条件服从与维护自身尊严、保持独立人格的矛盾中苦苦挣扎。
陶渊明早年曾有“大济苍生”的抱负和壮志,但由于东晋当时的士 族门阀制度相当严酷,陶渊明非士族出身,因而很难有通过做官来伸展 志向实现抱负的机会。
从字里行间我们也体味到陶渊明济世不得的痛苦与回归田园的无奈。
有人认为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 包含着作 者消极悲观的思想,谈谈你的看法。
看一个人生活得是否积极,关键看他有没有理想。诗人回归田 园,崇尚自然,这里“自 然”指人的质朴真 实、率性而行的本性。
他无法忍受官场对人的本性的扭曲,追求“本我” “真我”,不一 味趋同,以求保存他的社会政治理想和人格价值,所以不能说他意 志消沉,消极处世。官场的庸俗,平民生活的质朴自由,使作者看 到在大自然中才是生命正途。这种率真愤激不同于那种高谈玄理, 自命清高的假隐士。
叙事线索
辞官归田
(第1段)
田园生活
(第2,3段)
乐天安命 乐天安命
(第4段)
抵家之乐 居室之乐 庭院之乐
邻里之乐 劳作之乐 出游之乐
合作探究
总结全文
感情线索
自责自安
归去来兮辞
怡然自得
通过对田园生活的赞美,表明他
对仕宦生活的不满和否定,反映了 他安贫乐道与崇尚自然的高尚情操。 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和隐居生活的 向往和热爱。
探究主旨
《兰亭集序》与《归去来兮辞》 对比阅读
拓展探究
1、乐 之 异 同 (自 然 观)
王羲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欣赏陶醉审美 之乐,他是审视观察自然山水,由外而内,
与景物有距离感,景物更是崇高的审视客体。
感发性弱,有 我之 境 。
· 两人都有乐与悲,二者的乐与悲有何异同吗 请 结合文本分析。
1、乐之异同(自然观)
陶渊明:归隐,天伦,安居,交游,山 水、田园之乐,自然、处事皆乐,对景、 事、人,无一不欣喜。他沉浸于田园山 水 ,由内而外,人俨然是田园山水的一 部分。景情融合,无我之境。
· 两人都有乐与悲,二者的乐与悲有何异同吗 请
结合文本分析。
2.悲之异同(生 命 观)
王羲之:美好易逝、情随事迁、生命短暂, 进而转入个人之痛。 欲有为而不为的苦闷, 对现世的执着而囿于造化弄人的无奈,悲 生悯死,抨击一死生的消极。
· 两人都有乐与悲,二者的乐与悲有何异同吗 请 结合文本分析。
2.悲之异同(生命观)
陶渊明:乐天安命 (万物得时,吾生将休, 委心任去留,不戚戚生死,不汲汲富贵), 乐观豁达,一念放下,万般从容之感。
· 两人都有乐与悲,二者的乐与悲有何异同吗 请 结合文本分析。
· 两者同为名士,为何如此迥异
1、人生轨迹。他们都经历了入仕——辞官— —归隐。王羲之受道家影响,走上修仙之路 ,陶兼取释道,有顺天应时之悟。
2、社会政局。魏晋名士,少有全者。王羲之 投向山水,求仙问道;陶渊明固穷任真,寿 终田园。
3、家 学 文 化。王羲之江左望族,家世显赫。 陶渊明曾祖显赫,囿于庶族,有猛志而难申
O
1.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起笔二句
“ 归去来兮 田园将芜胡不归 ”表达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2.我们经常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
6 悟 已 往 之 不 谏 知 来 者 之 可 追 ”两句来表达过去不可挽回,未 来则可把握。
3.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回顾当初为了谋生而出仕,而今感到悲哀,自责之词 是 : 既自以心为形役 ,奚惆怅而独悲 _
4. 《归去来兮辞》诗中陶渊明用“ 实迷途其未远 ,觉今是而昨非
O
是对历史和现状的对比否定了过去肯定了现在。
5.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 问征夫以前路 ,恨 晨 光 之 熹 微 _ " 两 句
写诗人问道于行人,恨晨光微弱,不见前路,表现作者归心似箭。
6. 《归去来兮辞》用“ 舟 遥 遥 以 轻 肠 ,风 飘 飘 而 吹 衣 _ ”表现归程的 轻松愉快,心灵得到了极大的释放。
99
情境默写
背诵第一段
1. 《归去来兮辞》中表现诗人自斟自酌,享受室中之乐,心情很愉快的句子 是: _ 引 壶 觞 以 自 酌, 眄 庭 柯 以 怡 颜 。这是真正的隐士之乐.
2. 《归去来兮辞》中“ 倚南窗以寄傲 , 审容膝之易安 。”两句形
成了鲜明的对比,即精神上的富足、孤高与物质生活的清贫之间的对比。
3.《归去来兮辞》中“ 园日涉以成趣 , 门虽设而常关 。”两句写作
者在庭园中的散步,情景交融,作者似已悠然与自然融为一体,悠然地享受涉足庭园 的 乐 趣 。
4.《归去来兮辞》中“ 云 无 心 以 出 岫, 鸟 倦 飞 而 知 还 。”两句以云 鸟自喻,表现诗人过去做官出自无心,如今归田恰如鸟倦飞而知还。
5.《归去来兮辞》中“ 景 翳 翳 以 将 入, 抚 孤 松 而 盘 桓 。”两句写天 色已晚,作者还手抚孤松不愿离去,因为作者想借孤松以咏怀,喻自己卓然独立的坚 贞气节 。
情境默写
背诵第二段
1.《归去来兮辞》中写诗人跟乡里故人和农民的交往的句子
是 : 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 事于西畴。 O
2. 《归去来兮辞》中写诗人驾车出游。表现出游方式的句子
是: 或 命 巾 车 ,或棹孤舟。 。表现游历经过的句子
是 : 既 窈 窕 以 寻 壑 亦崎岖而经丘 。表现游中所见的句子
是: 木 欣 欣 以 向 荣 泉涓涓而始流 。表现游中所感的
句 子 是 : 善 万 物 之 得 时 感吾生之行体 0
3. 《归去来兮辞》中用形象化的手段表现自己快然自足于隐居生活,与亲戚
们愉快地谈心,怡然自得地读书弹琴的句子
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是:
o
情境默写
背诵第三段
1. 《归去来兮辞》中写诗人自己问自己为什么心神不定,不知道要到哪儿去,表现诗 人不奢求富贵与仙境的人生态度的句子
是 :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富贵非吾愿 帝乡不可期 _o
2. 《归去来兮辞》中描写作者登山临河长啸赋诗的诗句是
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3. 《归去来兮辞》中“ 聊 乘 化 以 归 尽 乐太天命复奚疑 !”表
现了作者乐天安命,顺随自然的变化走到生命的尽头的思想。
4. 《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用“ 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 ”
两句表明人生短暂要随顺自然的人生态度
5.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
66 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籽 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几句描写了诗人的理想人生:天好则出游,农忙则耕种,登高则长啸,临水则赋诗。
66
情境默写
背诵第三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