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过秦论》课件(共3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1.1《过秦论》课件(共3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2-12 15:01: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6张PPT)
贾生才调世无伦,哭泣情怀吊屈文。
梁王坠马寻常事,何需哀伤付 一 生。
毛 泽 东 很 赞 赏 贾 谊 非 凡 的 才 能 和 政 治 理 想,写了两首关于贾谊的诗,这首诗便是其 中一首,表达自己对贾谊壮志未酬的不幸遭 遇 的 同 情 和 对 他 因 自 责 而 哀 伤 至 死 的 惋 惜 之
情,毛泽东爱才、惜才的心理展露无遗,曾 说过: “年少峥嵘屈贾才。”
《贾谊》毛泽东
飞的凑庭避些器曲上
茂磁國熟用同白是
源 供 路 德 兴
民 酷 血 强 战 谓
比國寂裂聊

李商隐《贾生》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论。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汉文帝渴求贤臣,坐在宣室里征求贾谊的意 见,贾谊的政治才干无与伦比。可惜文帝空自夜 半虚前席,不向贾谊征求社稷大计却问及鬼魅神 仙。此诗选取宣室召见、夜半前席两个细节,揭 示出贾谊似受恩遇实则不遇的实质。
过 秦 论
贾 谊
第一、二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作家作品及背景知识。
2.理解并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文言基础知识。
过:错误,过失。 名作动,指出错误、过失。
过秦:指出秦的过失。
论:分两种,一日史论,二日政论,本文是一篇史论文。 《过秦论》是贾谊史论散文的代表作,分上、中、下三篇。课
文是上篇,中篇和下篇分论秦二世(胡亥)、秦三世(子婴) 的过失。着重叙述秦王朝的兴亡过程,揭露秦始皇的暴虐无道。
解 题
论辨文是古代的一种论文文体,有
“……论”“……辩”等文题形式。这种文 体是作者对某种理论主张、政治制度或社会 习俗等,从根本上进行考查、探讨,辨是非, 别真伪,表明观点,澄清对错的文体。写作时
一般援事引例,引经据典,或论其事实,或批 驳谬误,语言富有论辩力,逻辑性强,又颇具 文 采 。
【知识链接】
论辨文
【 知 人 论 世 】
贾谊,西汉初期著名政论家、文学家,世称贾生。贾谊 少有才名,十八岁时,以善文为郡人所称。文帝时任博士,掌 管文献典籍,迁太中大夫,受大臣周勃、灌婴排挤,谪为长 沙王太傅,故后世亦称贾长沙、贾太傅。三年后被召回长安, 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坠马而死,贾谊深自歉疚,抑郁而亡, 时仅33岁。 司马迁对屈原、贾谊都寄予同情,为二人写了一 篇合传《屈原贾生列传》,后世因而往往把贾谊与屈原并称 为“屈贾”。
贾谊著作主要有散文和辞赋两类,深受庄子与列子的影 响。散文的主要文学成就是政论文,评论时政,风格朴实峻 拔,雄辩有力,颇有文采,针砭时弊,酣畅淋漓,对后世有很大 影响,鲁迅称之为“西汉鸿文”,代表作有《过秦论》《论 积贮疏》《陈政事疏》等。其辞赋皆为骚体,形式趋于散体 化,是汉赋发展的先声,以《吊屈原赋》《鹏鸟赋》最为著
名。
强大,他目睹现实,深感忧虑。
写作《过秦论》,名为“过秦”,实为“规汉”,希望汉朝统 治者以秦为鉴,施行仁政,改革政治,缓和矛盾,避免社会危机。
西汉文帝时代,是汉代所谓的“太平盛世”。许多人认为当 时天下“已安已治”了,但实际上却是矛盾重重,危机四伏。按 照贾谊的说法是“抱火厝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治安
策》)。由于大地主大商人势倾王侯,土地高度集中,农民大批逃 亡,农业生产遭到破坏,阶级矛盾日益加深。作为一个具有远见
【 背 景 简 介 】
卓识的政治家,贾谊从秦灭亡的历史教训中,认识到人民力量的
【文化常识】
1.一夫作难而七庙隳/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入于太庙,还矢先王
· 宗庙是天子或诸侯祭祀祖先的场所。帝王的宗庙制是天子七庙,诸侯 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庶人不准设庙。七庙,天子七庙本指四亲 (父、祖、曾祖、高祖)庙、二祧(高祖的父和祖父)庙和始祖庙。 后世以“七庙”作为王朝的代称。
· 太庙在夏朝时称为“世室”,殷商时称为“重屋”,周称为“明堂”, 秦汉时起称为“太庙”。最早太庙只是供奉皇帝先祖的地方。后来皇 后和功臣的神位在皇帝的批准下也可以被供奉在太庙。
· 庙号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太祖、高祖、世
祖、圣祖、太宗、高宗、显宗、肃宗等。
【文化常识】
2.宇内、四海、八荒、六合:都是“天下”的意思。宇内,宇宙之内,天地 之间。四海,四方,天下。八荒,原指八方最边远的地方。六合,天地 四方,泛指天下或宇宙。
3.孟尝、平原、春申、信陵:孟尝,指齐国孟尝君,齐国贵族,姓田名文。 平原,指赵国平原君,赵国贵族,姓赵名胜。春申,指楚国春申君,楚国 贵族,姓黄名歇。信陵,指魏国信陵君,魏国贵族,姓魏名无忌。他们 是战国时有名的“四公子”,皆以招揽宾客著称。
4.黔首:秦朝对百姓的称呼。黔,黑色。秦朝百姓用黑色头巾包头,故名。 5.山东:崤山以东,代指东方诸国。
6.阡陌:田间小路。田间南北向的小路为“阡”,东西向的小路为“陌”。
7. 敲扑:行刑用的棍杖,短的叫“敲”,长的叫“扑”。
五、【预习检测】
一.书声琅琅,熟读课文。
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孝公既没
召滑
逡 巡
俯首系颈
瓮 牖 绳 枢 行伍
度长絜大
崤函
杜赫
翟景
黔首
劲 弩
阡陌
钩戟长铩
甯越
陈轸
鞭笞
锋镝
蹑足
万乘之势
膏 腴
合从
漂橹
隳名城
猗顿
锄棱棘矜
昭 襄
倪良
亡 矢 遗镞 蒙恬
氓隶

崤 (xiáo) 函 孝公既没 (mò) 昭襄 (zhāo xiāng) 膏腴 (yú)
甯 (nìng) 越 杜赫 (hè) 召 (shào) 滑 倪 (ní) 良
合从 (zòng) 陈 轸 (zhěn) 翟 (zhái) 景 逡巡 (qūn xún)
亡矢遗镞 (zú) 漂橹 (lǔ) 鞭笞 (chī) 黔 (qián) 首
俯首系颈(xì jǐng) 蒙恬 (tián) 隳 (huī) 名城
行 (háng) 伍 钴 (xiān)
锄棱棘矜 (yōu jí qín) 钩戟 (jǐ) 长 铩 (shā)
藩 (fān) 篱
万乘 (shèng) 之势
度 (duó) 长 絜 (xié) 大
劲弩 (jìng nǔ) 猗 (yī) 顿
氓 (méng) 隶 蹑 (niè) 足
瓮牖 (wèng yǒu)
阡 (qiān) 陌
锋镝 (dí)
绳枢 (shū)
3.解释下列词语和成语
席卷天下:形容占有四面八方,包揽无余。
追亡逐北:追逐败逃的军队。
瓮牖绳枢:用瓮做窗户,用草绳系门窗。形容家里穷。
俯首系颈:低下头,颈上系绳,表示愿意降服。
斩木揭竿:砍下树木当兵器,举起竹竿作军旗。指发动武装起义。
同年而语:犹言相提并论。指把不同的事物或情况放到一起谈论或看待。 比权量力: 比较衡量两方面的权力和力量。也用来指衡量两方面的轻重。
席、包、囊:名 词作状语
佐:辅佐 立:订立 法度:法规制度 务:从事
修:修治 守战:防守进攻
连衡:名 作 动 ,实行连衡的策略
斗:使 动 ,使……争斗
拱手:形容毫不费力。又称作揖,是古代汉民 族的相见礼。行礼时,双手互握合于胸前。当代一 般右手握拳在内,左手在外;若为丧事行拱手礼, 则正好相反。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 ,拥 雍
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 室,有席卷天下,包 举宇内, 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 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 之,内立法度, 务耕织,
修守战之具,外连 衡而斗 诸侯。于是秦人拱 手而 取 西河之外。
据:占据 固:形作名,险固的地势 固守:牢固地守着
拥:拥有
窥:窥视
地利——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
人和——君臣固守
雄心——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
并吞八荒之心。
政通——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
成果——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秦国能够崛起的原因有哪些
既:已经。 没:殁,去世。
蒙:继承。 因:沿袭。
南:名 作 状,向南。
举:攻取、攻占。
割:割取。 膏腴:肥沃。
收:占领。 要 害:非常重要。
会盟:会聚结盟。 弱:形 作 动 ,削弱。
爱:吝惜。 以:用来。
致:招引、招致。
合 从:名 作 动 ,采用合纵的策略
相与为 一:互相援 助,成为 一体。
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
蒙故 业 ,因遗 策 ,南 取汉中, 西举巴 蜀 ,东割膏腴之地,
北收要害之郡。诸侯恐惧,
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 宝肥饶之地,以 致天下之士, 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
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 君者,
皆明 智而忠 信,宽 厚而爱人,尊贤
而重士 ,约 从离衡 ,兼 韩、魏、燕、 楚、齐、赵、宋、卫、中山之众。
于是六国之士,有甯越、徐尚、苏 秦、杜赫之属为之谋;齐明、周最、 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 乐毅之徒通其意;吴起、孙膑、带 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 奢之伦制其兵。
战国四公子:是指孟尝君田文、平
原君赵胜、春申君黄歇、信陵君魏 无忌 。
明智:明理多智。忠 信:忠诚守信。
宽厚:宽仁厚道。贤:贤能的人。
重: 敬 重 。 约 从:结为合纵。
离: 击 破 。 兼:联合。
众 : 军 队 。
之属、之徒、之伦:这类人。
制:统率,率领。
尝:曾经。
尝以十倍之地:省 略 句 ,曾经以十倍(于秦大)之地。
叩:攻打。 开关:古今异义,打开关门。
延:迎击。
逡巡:有所顾虑而徘徊不敢前进。
亡矢遗镞:丢失箭头,代指一兵一卒。
费:消耗。 困:窘迫不堪。
从散约败:纵约解散。
制其弊:利用他们的弱点制服他们,弊:弱点。
追亡逐北:追逐败逃的军队。 亡 、 北:动 作 名。
漂:使 动 用 法 ,使...漂浮。 橹:大盾牌。
因利乘便:互 文 ,凭着有利形势。因、乘:趁着。
分裂:划分。 请服:表示臣服。
延及:待到、等到。
享国之日浅:在位时间不长。事:战事。
尝以十倍之地 ,百万之众,
叩关而攻秦。秦人开 关延敌 , 九国之师,逡 巡而不敢进。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 诸 侯 已困 矣。于是从 散 约 败, 争割地而赂秦。秦有余力而 制 其 弊,追亡 逐北,伏尸百万, 流血漂橹 ;因利乘便,宰割天 下 ,分裂山河。强国请服,弱 国入朝。延及孝文王、庄襄 王,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
概括第二段主要内容 秦国势力的进一步扩展
1.秦地盘扩大——南、西、东、北 秦国力日强,诸侯恐惧
目的:用九国联合阵线的强大、失败的惨重和秦国取胜的容易,反衬
了秦国的强盛,为后文秦始皇统一六国的磅礴气势做了铺垫
人才云集
十倍之地
百万之师
开关延敌
无亡矢遗镞之费 天下诸侯已困矣 请服、请朝
2.九国:合纵缔交
约纵离横
3 . 秦 :开关迎敌
纵散约败
叩关攻秦
争割地而赂秦
对比 反衬
奋:奋力发展。
余 烈:六世遗留下来的功业。
振:举起。 御:驾驭,统治。
亡:消灭。 履:名 作 动 ,登上。
敲 扑:行刑用的棍杖。短的叫敲,长的叫扑。
鞭 笞:奴役。 振:通“震”,震慑。
以 为:设置。
系颈:颈上系绳,表示投降。
委:交给。 下吏:狱官。
北:名 作 状 ,到北方。
藩篱:边疆上的屏障。
却:使 动 ,使...退却。
弯:使 动 ,使…弯曲。
及至始皇,奋 六世 之余 烈,振长 策
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 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 笞天下, 威振四海。南 取百越之地,以 为 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 颈,委 命 下 吏。乃使蒙恬北筑 长 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 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 报 怨 。
道:治世之道。
百家之言:各学派的著作。
愚:使 动,使 ...愚笨。
黔 首:文 学 常 识 ,老百姓。
隳:毁坏。 名城:著名的城池。
收:收缴。 兵:武器。
销:销毁。
锋 镝:文 学 常 识。锋:兵刃。镝:箭头。
金人十二:定 语 后 置。
弱:使 动 ,使 … 变弱。
践:据守。 因:凭借。
信臣精卒:可靠的大臣,精锐的士兵。
谁何:盘诘查问。
金 城:坚固的城池。
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
以愚黔首;隳 名 城,杀豪杰;收 天 下之兵 ,聚 之 咸 阳 ,销锋镝,铸以 为金 人十二,以 弱天下之民。然 后践华为城,因 河为池,据亿丈 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 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 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 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 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
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统一天下】南取百越之地,以为
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扩大版图】乃使蒙恬北筑
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抵御外敌】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愚民政策】;隳 名
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弱民政策】。然 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良 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防民政策】天下已定 . 始 皇 之 心 ,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统一天下:奋余烈、履至尊、吞二周、亡诸侯
扩大版图:取百越、却匈奴 威力之猛
修筑长城: 北筑长城
愚 民 政 策 :废道焚言
弱 民 政 策 : 杀豪杰,收兵器 防范之严
防民政策:守要害,陈利兵
设 想 : 据高城;临深渊;守要害;传万世
写秦始皇统一天下,阐明秦的强盛达到极点,秦的骄横暴虐也
前期 :
(攻天下)
后期 :
(守天下)
概括第三段主要内容
秦王朝的极盛
人 — 人 人
达 到 极 点。
殊俗:不同的风俗,指边远的地方。
瓮、绳:名 作 动。用破瓮做,用草绳系。 牖、枢:窗户,门板。
氓隶:下层人民。
迁徙之徒:被征发的人。
中人:平常的人。
蹑足行伍:置身于戍卒的队伍。
阡 陌: 田 野 ,文 学 常 识 ,南北为阡,东西为陌。
疲弊:疲劳困乏。 将:率领。
斩 木:砍下树木。
兵:兵器。 揭:举起。
云:名作状 ,像云一样。
响:名 作 状 ,像回声一样。
赢:担负。
景: 名作状 , 通“影” ,像影子一样。
山 东:东方诸国。 并 起:一起起义。
亡:灭亡。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 俗。然
而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 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 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
陶朱、猗顿之富;蹑 足行伍之 间,而倔起阡 陌之中,率疲弊 之 卒 ,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 斩木为兵,揭 竿为旗,天下云 集 而响应 ,赢 粮而景从。山 东 豪 俊 遂并 起而亡 秦 族 矣 。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而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
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出身】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 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才能】蹑足行伍之间, 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兵力】转 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武器】天下云集而响应, 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用意:写陈涉反衬起义影响之广泛和灭秦之轻易,与上文
秦国的力量作对比,为下文的议论作铺垫。
出身卑微一迁徙之徒 才能平庸一不及中人 兵力薄弱一数百疲敝 武器粗劣一斩木为兵
结 果 天下响应,并起亡秦
始皇 — —余威震于殊俗
灭亡
陈涉
自 若:宾 语 前 置 ,像是原来的样子。
锄覆棘矜:农具木棍。
钴:锋利。 钩戟长铩:钩戟长矛。
谪戍:因有罪被征调去守边。
抗:匹敌,相当。 道:策略。
及:比得上 乡时:先前, 乡,同“向”
成败异变:条件好的失败,条件差的成功。
度长絜大:量量长短,比比大小。
比、量:比较,衡量。
以:凭借。 致:达到。
万 乘:万辆兵车,形容军事力量大。
序:名 作 动 ,安置使有序。
朝:动词使动, 使……朝见。
有:通 假 字 ,通“又”。
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
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稷棘矜,
非钴于钩戟长铩也;谪 戍之众,非抗于九国 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乡时 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 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 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
万乘之 势 ,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
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
庙 隳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 何也 仁 义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 小 弱:形 作 动 ,减小变弱。
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比较对象 出身地位 军队数量 军队素质 武器装备
才能
陈涉 瓮牖绳枢之子 氓隶之人,迁徙之徒 数百之众 疲弊之卒 锄覆棘矜
不及中人
九 国 君主 百万之众 名将统率 钩戟长铩
深谋远虑
秦国 国力:致万乘势,百又余年,六合为家,崤函为宫 秦朝 结局: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
· 陈涉 < 九 国 < 秦国 < 秦朝 结果:最弱灭最强
· 层层对比揭秦过: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陈涉与九国的比较
①秦崛起(雄心勃勃)
② 秦发展(所向披靡)
③ 秦统一(势如破竹)
④ 秦灭亡(一败涂地)
⑤ 秦教训(不施仁政)
梳理文章思路
兴亡过程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感受铺陈渲染的语言特色。 2.领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反对暴政、提倡仁政的思想观点。
学习任务三:思考西汉人贾谊指出秦过错的原因,试 分析其写作意图。
学习任务 一 :整体感知,梳理文章的行文思路,划分
段落层次,概括每部分的主要内容。
思、议
学习任务二:本文在论证上有什么特点 请结合具体
内容分析。
学习任务一:整体感知,概括每部分的主要内容,
梳理文章的行文思路。
中 心 论 点: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本文使用了递进式的论证结构。(先说明论证结构,再梳理思路)
①首先开篇交代了秦孝公任用商鞅使秦国强盛起来,接着写秦惠文王等使国势日强, 为下文陈涉与六国之师对比和揭示观点做铺垫。
②接着写秦始皇统一天下,国势强盛到极点,也暴虐到极点,为下文“仁义不施” 做铺垫。
③最 后写“金城千里”的秦被“瓮牖绳枢之子”所灭,分析秦亡原因,得出结论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学习任务二:本文在论证上有什么特点 请结合具体
内容分析。
1. 论证结构:运用层递式的论证结构。先叙述秦一步步强盛并最终取得天下,再写秦始 皇守天下“执敲扑而鞭笞天下”“隳名城,杀豪杰”,最后以陈涉与九国、秦作对比, 渲染九国、秦朝之强大,陈涉之弱小,最后得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的观点。 前四段的叙述都是在为第五段的议论蓄势,层层递进,水到渠成。
2.论 证方法:主要运用对比论证、事实论证的论证方法。 第五段中通过写陈涉与山东之 国的力量对比,九国与秦的对比,秦与陈涉的对比,写出了强秦被弱民所灭,在于“仁 义不施”。第二段中事实论证,旨在营造九国盛大的气势,通过写九国惨败衬托秦兵力 强大,为下文陈涉首义后秦速败张本。
3.论证语言:辞采华丽,多用对偶、排比,铺陈渲染,衔接流畅,富有气势。如“席卷 天下” “包举宇内”“囊括四海”“并吞八荒”,反复渲染秦孝公之雄心,富有气势。
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为了享受而横征暴敛;为了修
城造宫而滥征民力;为了钳制思想而焚书坑儒;为了 防止人民反抗而实行严酷的刑罚,终于导致农民大起 义,秦朝迅速灭亡。
西汉初期,经历了春秋战乱到楚汉战争,社会经济遭
到了极大的破坏,土地荒芜,人民流亡,人口减少, 经济凋敝。为此,贾谊极力主张施行“仁政”以“安 民”,民安方得维持汉王朝统治。
写作意图
贾谊的《过秦论》正
是针对当时的现实而
写。他希望汉统治者
能吸取秦灭亡的教训,
推行“仁政”以求经济
发展,社会安定。即所
谓“前 事不 忘后事之师” 也。
名为“过秦”,
实是“戒汉”。
学习任务三:思考西汉人贾谊指出秦过错的原因,试分析其写作意图。
作 者
论史以讽今
贾谊认为,秦朝灭亡的原因是“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
也”。从文中你还能读出秦朝灭亡的其他原因吗 请结合文本 加以探究。
【观点一】滥用武力是主因。秦朝在统一过程中,依靠自身的武力,大肆征伐;在 统一天下之后,又北征匈奴,南征百越。久战力竭,顾外而不顾内,是其灭亡主因。
【观点二】滥用民力是主因。秦朝在统一天下之后,筑长城,建阿房,修骊宫,劳 民而伤财,百姓得不到休养生息,农业得不到大力发展,这是主要原因。
【观点三】骄傲自大是主因。秦朝在统一天下之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自以为 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骄傲自大使其失去天下。
文采斐然的铺排渲染
贾谊是汉赋的早期作家,这篇文章不是赋,却带有赋的特色。
它讲究铺排渲染,例如开头写秦孝公的雄心,连用“席卷天下”“包 举宇内”等四个短语;中间写九国之师攻秦,四君、六国、谋臣、策士、 武将,一一列名,显得很有气势。行文多用骈偶,朗朗上口。它的骈偶不 同于后来的骈体文以“四六句”为基本形式,而是非常灵活,有时字数不 完全相等,如“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有时骈语包含在 散句之中,如“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 为固”。如此变化多端,不显得单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