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2024版七上语文期末模拟测试卷02(原卷版+答案版+讲解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2024版七上语文期末模拟测试卷02(原卷版+答案版+讲解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2-12 15:45:34

文档简介

(共67张PPT)
人教七上语文同步精品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人教2024版七上语文 阶段性检测讲解课件
七上语文期末模拟测试卷
范围:第1-6单元
(建议用时:150分钟 满分:120分)
(满分:120分 时间:15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班级开展“我的语文学习收获”学习活动,小语和小文特邀你参与。
1.(2分)下面是小语展示的汉字的相关知识,请你完善。
汉字 偏旁图解 推断字义
朗 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煮熟的食物散 发着香味,让人觉得生活美好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茵 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 ___________ 草木茂盛,像垫着席子一
般,柔软舒适
皎洁的月光照亮了美好的生活
一个人舒服地平躺着
2.(2分)下面是小文整理的关于“博”字的资料卡片,请你在(1)(2)
处分别补充一个含“博”字的词语。
“博”的本义 “博”的引申义 含“博”字的词语
大 多,丰富 (1)______________
通晓 (2)__________________
取得 博取
【示例】渊博
【示例】博古通今
3.(2分)小语和小文想为此次活动创作一副对联,他们写了一部分。
请你根据对联的相关知识,选择合适的句子把这副对联补充完整,并
工整地抄写到相应位置。
取进求实韵海欢 习新问古书山乐
上联:勤奋好学,
下联:虚怀笃志,
4.(8分)小语在活动中编写了下面这段话,请你依据学过的古诗文将
这段话补充完整。
诗歌,是一种借景抒情言志的文学体裁,它用高度凝练的语言,
生动形象地表达了作者丰富的情感。“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
___________”(《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表达了李白对朋友的
担心与思念;“③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次北固山下》)
表达了王湾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夕阳西下,⑤______________”
(《天净沙·秋思》)流露出马致远羁旅途中的孤独、寂寞之情;“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断肠人在天涯
⑥________________,⑦________________”[《秋词》(其一)]抒
发了刘禹锡愈挫愈勇的豪情;“⑧________________,尚思为国戍轮台”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表达了陆游想要为国戍边的志愿。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僵卧孤村不自哀
5.(3分)小文搜集的门店招牌名(见下图)很有语文味,请你品一品,
说说你的发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①将“烧烤”这两个大字放置在招牌的右面,十分醒目,
突出了烧烤是特色;两字的“火”字旁,则设计成了火焰的形状,与“烧
烤”融合在了一起。 ②同时“烧烤”二字上方还点缀了几簇小火苗的形
状,构思巧妙。 ③“兄弟”二字应该是店的名字,它们被放置在招牌的
左上角,周围则画了许多菜品图案,让人很快了解到店里的菜品信息。
④整个招牌布局合理、设计独特、信息明确、醒目诱人。(每点1分,
任意答出三点即可)
6.(3分)小语梳理语文学习中常见的问题,列举了其中三类,请从每
类中选择一处修改。
(1)容易读错的字:A.炽(zhì)热 B.拈(zhān)轻怕重
(2)容易写错的词:A.翻来复去 B.喜出忘外
(3)容易说错的话: A.我到寒舍拜访,您不在。
B.连续下了好几天的大雨,造成街道因下水道堵
塞而积水成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A项,“炽”应读作“chì”,B项,“拈”应读作“niān”;
(2)A项,“复”应写作“覆”;B项,“忘”应写作“望”;
(3)A项,“寒舍”应改为“贵府”或“你家”,B项,改为“造成下水
道堵塞,街道积水成河”或“街道因下水道堵塞而积水成河”。
(每题任选一处作答即可)
二、阅读与鉴赏(45分)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7~8题。
江外思乡
韦 庄
年年春日异乡悲,杜曲黄莺可得知。
更被夕阳江岸上,断肠烟柳一丝丝。
7.(2分)本诗中“夕阳”是指傍晚时分的太阳很快就要落山,是生命衰
老的象征;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同样也写到了“夕阳”这一意象,抒发了诗人的感伤。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8.(2分)请你结合本诗和《天净沙·秋思》,分析一下两首诗歌在情
感表达上的相同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都表现出背井离乡、沦落天涯的悲凉(1分)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1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3题。
【甲】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
之。”(《述而》)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选自《〈论语〉十二章》)
【乙】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
至,然心乡往(A)。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
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低回 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
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
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 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B)!
(选自《史记·孔子世家》)
【注释】 ①低回:徘徊,流连。②六艺:这里指“六经”,即《诗》
《书》《礼》《乐》《易》《春秋》。
. .
. .
9.(4分)请参考“方法提示”,解释加点词语。
文言词句 方法提示 解释
人不知而不愠 根据语境推断 (1)愠:_______
______
思而不学则殆 查阅字典法:[殆]①危险; ②疑惑;③大概,恐怕 (《古代汉语词典》) (2)殆:____
(填序号)
虽不能至 课内迁移法:过中不至 (3)至:______
不能去云 联系成语:扬长而去 (4)去:______
生气,恼怒

到达
离开
10.(2分)请将“矣”“之”还原到文中括号内。
A.( ) B.( )


11.(2分)请为【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天 下 君 王 至 于 贤 人 众 矣 当 时 则 荣 没 则 已 焉
[答案] 天 下 君 王 至 于 贤 人 众 矣 / 当 时 则 荣 / 没 则 已 焉
12.(2分)请翻译【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孔子是一个平民,(他的学问思想)传了十几代,读书的人都尊崇他。
13.(4分)请结合【甲】【乙】两文说说学者们敬仰孔子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他学识渊博,传授了许多有益的学习方法;②有谦虚的学习态度;③有宽厚大度的待人胸怀;④有循循善诱的教育情怀。(每点1分)
[解析] 附【乙】文参考译文:
太史公说:《诗经》里有句话:“巍峨的高山让人仰望,宽广的大
道让人依循前进。”我虽然不能到达(这种境界),但是心中一直向往
它。我读孔子的书,可以大概了解他的为人。到了鲁国,(我)瞻仰
了孔子的祠堂、车子、衣服和礼器,(看到)众多的儒生按时在他家
学习礼仪,我徘徊流连,舍不得离开。天下的君王乃至历代贤达的人
是很多的,(他们大多是)在世时很荣耀,死后就默默无闻。孔子是
一个平民,(他的学问思想)传了十几代,读书的人都尊崇他。
从天子王侯,到全国研究“六经”的人,都以孔子的学说作为判断是非
的准则,孔子可以说是至高无上的圣人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16题。
你是排长我是兵
杜卫东
①总是想起老韩,《人民文学》的同事私下里也叫他“韩排”,因
为他在部队当过排长。
②我当兵那年,老韩已经是排长了。我的排长是山东人,和老韩
很是相像:皮肤黢(qū)黑,身量高挑,话也不多。排长日常和兵住
在一起,如果是大通铺,会睡在炕头或炕尾。他平常会斜挎一支带皮
套的五四式手枪,在兵眼里,非常威风。我对排长由衷的敬慕,和他
的这一英姿极为有关。
③怎么认识老韩的,记不清了,应该是在一次作家聚会上。反正,
一聊天就生出几分敬畏。他与排长都姓韩,神情举止又酷似。于是,
在我心里,一种距离一下子定格了:他是排长我是兵。
④那时,老韩是《人民文学》二编室主任,已是极有名的作家。
我也曾读过一篇他的散文,文采飞扬、大气磅礴。很少见老韩滔滔不
绝,一般作“嗯”“啊”的点头状,间或发几句宏论,自带气场,总是一
副很深沉的样子。
⑤我曾在一家刊物主事,刊物发行不好。为了扭转被动局面,我
策划了一个电视专题片进行营销,需请一位有影响力的作家出镜,为
刊物说几句好话。我立即想到了老韩。我很不好意思开口,因为一分
钱劳务费都没有,加之老韩性格一向高傲,我担心他会不情愿。
可急着录制,便向他讲了我们的窘况。“得,别说了,我去。”第二天
他很早就来到杂志社,录制完已近中午。我十分过意不去,说:“老韩,
中午请你吃饭吧。”老韩一笑:“穷得都叮当响了,请我吃什么饭呀,
给你们杂志社省俩钱吧!”说完,一偏腿,飞身跨上自行车,疾行而去。
⑥我对老韩敬重有加,除了他与我的排长在形象上重叠,让我有
一种先入为主的印象外,还有一个原因。那是1995年初冬的一天,天
朗气清。老韩突然给我打电话,电话里风轻云淡地说:“你写篇稿子
吧。”我喜出望外,立马投入采访,完成了报告文学《世纪之泣》。在
1996年7月的《人民文学》发表后不久,老韩告诉我作品获奖了。我永
远难忘那次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十分盛大的颁奖仪式。
过后和老韩闲聊,我说我有一个“世纪三部曲”写作计划,老韩听了点
点头,平静地说道:“你写吧,我都用。”他说话的语气波澜不惊,就
像我当年在连队当兵,排长在晚点名时肯定了我两句。
⑦我的眼前展开了一幅诱人的画卷,我像一只即将放飞的雏鹰,
对未来的世界心驰神往,跃跃欲试。
⑧这以后,又给过老韩几篇稿件,也无一退稿。现在回想起来,20
世纪90年代,是文学的黄金时代,各大名刊更是文学爱好者心中的圣地。
对于一个没什么名气的文学写作者来说,有“国刊”之誉的《人民文学》
会上门约稿,几次投稿都被采用,该是一份多么厚重的信任和荣幸!
⑨其实老韩牛得很。他有两句“名言”:一句是“《人民文学》发一
本也是大刊”;还有一句是“我从不轻易约稿,愿意写就给我,不愿意
写决不强求”。1997年我调入《人民文学》杂志社,和他在一个办公室,
更是有机会领略到了老韩的磊落和风骨。一次他接电话,只是简短的
几句对话,听得出对方是因为一篇稿子和他套近乎。老韩表情有些不
耐烦,应付了几句,见对方仍不挂电话,脸一下拉下来:“稿子用不用
有标准,质量不行,你说出大天也没用。”挂断电话他“嘁”了一声,眉
峰一挑:“一切以质量说话。行,发;不行,谁来了也白搭!”
⑩老韩退休后,依然风风火火,经常看到他出席各种活动的信息,
似乎更忙了。他就像一瓶陈年的老酒,岁月没有影响它的品质,反而
越来越显珍贵。后来得知他猝然离世,我心一颤,如同被风雪覆盖的
旷野,寒冷而凄凉。
我和老韩虽然不在一个部队服役,但在我的潜意识中,一直视
他为我的排长。我忘不了当年排长晚上为我盖被的情景,忘不了他白
天带我训练的情景,忘不了他在我窘困时鼓励我的情景。老韩与我排
长的形象又一次重叠,老韩是我的同事、兄长,更是我的战友。
在我心里,有一种关系永远不会改变:你是排长我是兵。
(选自《光明日报》2022年5月13日,有删改)
. .
. .
14.(2分)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D
A. 本文以“我”和老韩的交往过程为线索,记叙了“我”与老韩相识、相
知、相离的过程。
B. 第①段“总是想起老韩”为全文奠定感情基调,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引出下文。
C. 第 段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回忆当年的场景,
突出“我”对排长的感激之情。
D. 文章多次写“我”当兵时的排长,是为了与老韩形成鲜明对比,从而
塑造老韩的光辉形象。
[解析] D项,文章多次写“我”当兵时的排长,是为了衬托老韩,从而
塑造老韩的光辉形象,并非“对比”。
15.(3分)通读全文,把“我”对老韩的情感变化写在下面横线上。
①______→②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
敬畏
敬重有加
感激、怀念
16.(2分)文章描写了一个怎样的老韩?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老韩是一个热心的人,“我”请老韩帮忙做宣传,他不要劳务费
(退休后参加各种活动,发挥余热);②老韩慧眼识才,他向“我”约
稿,“我”的作品获奖;③老韩爱惜人才,认可“我”的才能,不断鼓励
“我”创作;④老韩磊落有风骨,讲原则,有人套近乎请托稿件,老韩
严词拒绝。(每点1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7~20题。
汉江四季
余佑学
①上班过一座桥,坐在办公室里临窗就看到一条江的南面,江水
悠悠,市井繁华。下班回到家,站在窗户前看着一条江的北面,生机
盎然,灯火辉煌。
②长年往返于一江南北,看清波东去,听渔舟唱晚,别有一番滋
味在心头。
③临窗看江,江河万里绵延,山峰高耸入云。江的南边有“保护水
资源,改善水环境”巨幅标语,江的北边安澜楼下“安宁康泰”四个大字
醒目,道出江岸人民守护一江清水的责任,也寄寓着人们祈望平安顺
利、幸福安康的心愿。
④江,叫汉江,穿城而过;城,叫安康,活力迸发。汉江长途跋
涉来到安康城区段,放慢脚步,水面变得开阔起来。江水把偌大的安
康城一分两半,走出一轮“上弦月”形状,护佑着南岸,滋润着北岸,
一江碧水绕山城。
⑤在“湖城一体,疏解江南,重心北移”建设思路指导下,江岸逐
步变成中心城区最重要的景观带和市民休憩娱乐的场地,小城安康成
为陕南山区独具魅力的宝地。
⑥临窗看汉江,四季不一样。春从河溪生,绿从江边长。岸边的水
草、田里的菜薹子、坡地上的豌豆尖儿、香椿的芽儿、枸杞的苗儿,争
先恐后报告春的讯息。窗里汉江清凌凌、瓦蓝蓝活泛起来,绿浪轻波唱
着欢快的歌儿,绕山峰涉险滩,带着无限希望一路奔来。岸上碧草如茵,
绿荫满道,树下蝶舞蜂飞,花香诱人。一江春水漫涨着、充盈着、奔腾
着,水形、水势、水容不停变换着花样,水滴精灵一般跳动着。
⑦汉江的夏天,花开满窗,绿植葱茏,禾苗旺盛。“三夏”大忙时
节,稻秧青青,麦浪翻滚,瓜蔓匍匐,果满枝头,田间地头到处都是
抢收抢种的劳动者身影。
⑧清晨,一轮红彤彤的太阳冉冉升起,在宽阔江面投射出耀眼的
金光,目之所及,水面上忽闪忽闪的,碧波有节奏、有起伏、有韵律
地涌动向前。江边的杨树、槐树、香樟等,撑起浓浓绿荫,山冈田园
生机一片。“天气炎热,五谷生成”,时令的乐章里,万物在蓬勃生长。
⑨端午前后,沿江地区会举办一年一度的汉江龙舟节。龙腾汉江,
逐浪欢歌,激荡起一江的热闹。不管是炎炎赤日,还是阴天下雨,都
阻挡不住山里人“缅怀先贤,爱山敬水”的执着。在万物生长的季节里,
乡民们纵情汉江,挥汗如雨,盼望着人间风调雨顺、大地五谷丰登。
⑩汉江的秋天,天空湛蓝,谷物成熟,遍野金黄。凭窗远眺,如
霞似锦。江边的树叶渐渐红起来、黄起来,慢慢地绿色少了、黄色多
了,大地上的色彩一天天不同。
岸边芦苇高过头顶,秋风摇摆着雪白的苇穗,不时有水鸟掠过
江面。江心沙洲上麻柳树叶子开始泛黄,远处,不时有鱼儿跃出水面,
玩着游戏,“扑通”入水,搅荡起一圈一圈的涟漪。
平时,江水清灵、恬淡,可一旦下起滂沱大雨,千沟万壑的洪
水如同疯狂不羁的黄骠马,蹄击着隆隆涛声,以势不可挡的姿态倾泻
而来,令人震撼。
汉江之冬,山头堆雪,潮湿阴冷。薄薄晨雾里,汉江升腾起一
缕一缕的水汽,或是一团一团灰白色的寒雾,它们一会儿聚在一起,
一会儿又散开,贴着微微江风与缓缓水流,不停变换着造型。一江寒
流挡不住冬泳健儿们搏击汉江的豪情,他们振臂烟波,挑战自我,让
人钦佩不已。
看千山读万水,汉江让人如痴如醉。窗前的汉江,讲述着源远
流长的山河故事:日子依然温和,岁月仍在流淌。悠哉,美哉。
(选自《人民日报》2023年10月16日,有删改)
17.(3分)品味第 段,从景物描写的角度体会其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雪白的苇穗”“麻柳树叶子开始泛黄”,色彩的搭配使用,描绘了
一幅美丽的汉江秋景图(1分);“水鸟掠过江面”“鱼儿跃出水面”,运
用动静结合的手法(1分),把秋季的汉江描写得生动有活力,表现了
作者对汉江美景的赞叹(1分)。
18.(3分)朗读要注意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注意语气和节奏的变化。
请你为下面这个句子设计朗读方案。
在“湖城一体,疏解江南,重心北移”建设思路指导下,江岸逐步
变成中心城区最重要的景观带和市民休憩娱乐的场地,小城安康成为
陕南山区独具魅力的宝地。
在朗读画波浪线部分时,重音应该落在“______”(1分)一词上,理由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2分)。
宝地
这句话赞誉小城安康是个“宝地”,朗读时应突出强调作者对安康深厚而强烈的赞美之情
. .
. .
19.(3分)选文第⑥段画线句,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调动我们的各
种感官,全面感受汉江春景。请结合原文从感官角度对画线句做简要
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画线句从视觉、听觉、嗅觉的角度描写汉江春景。(1分)“清凌
凌、瓦蓝蓝”从视觉角度描绘江水的清澈湛蓝,“绿浪轻波唱着欢快的
歌儿”从听觉角度描写波浪的活力,“花香诱人”从嗅觉角度写岸上花香
四溢,引发美妙的联想和想象,带给读者全方位的感受,表达了作者
对汉江春色的喜爱和赞美之情。(2分)
20.(3分)结合文章,说说你对第②段“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中“滋味”
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章描写了汉江春天昂扬、夏天盎然、秋天金黄、冬天梦幻的特
点,写出了作者对汉江美景的感受与品味(1分);第⑨段“乡民们纵
情汉江,挥汗如雨,盼望着人间风调雨顺、大地五谷丰登”,第 段
“一江寒流挡不住冬泳健儿们搏击汉江的豪情,他们振臂烟波,挑战自
我,让人钦佩不已”,写出了作者对汉江人和事的感悟与触动(1分)。
多种感受充溢心头,让人感触万千,所以说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1分)
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完成21~23题。
西游记(节选)
行者却弄神通,摇身一变,变得就如那女子一般,独自个坐在房
里等那妖精。不多时,一阵风来,真个是走石飞砂。……那阵狂风过
处,只见半空里来了一个妖精,果然生得丑陋:黑脸短毛,长喙大耳,
穿一领青不青、蓝不蓝的梭布直裰,系一条花布手巾。……即使个拿
法,托着那怪的长嘴,叫做个小跌。
漫头一料,扑的掼下床来。……行者道:“不是这等说。今日我的父母,
隔着墙,丢砖料瓦的,甚是打我骂我哩。”那怪道:“他打骂你怎的?”
行者道:“他说我和你做了夫妻,你是他门下一个女婿,全没些儿礼体。
这样个丑嘴脸的人,又会不得姨夫,又见不得亲戚,又不知你云来雾
去,端的是那里人家,姓甚名谁,败坏他清德,玷辱他门风,故此这
般打骂,所以烦恼。”
那怪道:“我虽是有些儿丑陋,若要俊,却也不难。我一来时,曾与他
讲过,他愿意方才招我,今日怎么又说起这话!我家住在福陵山云栈
洞。我以相貌为姓,故姓猪,官名叫做猪刚鬣。他若再来问你,你就
以此话与他说便了。”……行者道:“他说请一个五百年前大闹天宫姓
孙的齐天大圣,要来拿你哩。”那怪闻得这个名头,就有三分害怕道:
“既是这等说,我去了罢,两口子做不成了。”
朝花夕拾(节选)
我至今还记得,一个躺在父母跟前的老头子,一个抱在母亲手上
的小孩子,是怎样地使我发生不同的感想呵。他们一手都拿着“摇咕
咚”。这玩意儿确是可爱的,北京称为小鼓,盖即鼗也,朱熹曰:“鼗,
小鼓,两旁有耳;持其柄而摇之,则旁耳还自击,”咕咚咕咚地响起来。
然而这东西是不该拿在老莱子手里的,他应该扶一枝拐杖。现在这模
样,简直是装佯,侮辱了孩子。我没有再看第二回,一到这一页,便
急速地翻过去了。
那时的《二十四孝图》,早已不知去向了,目下所有的只是一本
日本小田海儇所画的本子,叙老莱子事云:“行年七十,言不称老,常
著五色斑斓之衣,为婴儿戏于亲侧。又常取水上堂,诈跌仆地,作婴
儿啼,以娱亲意。”大约旧本也差不多,而招我反感的便是“诈跌”。无
论忤逆,无论孝顺,小孩子多不愿意“诈”作,听故事也不喜欢是谣言,
这是凡有稍稍留心儿童心理的都知道的。
然而在较古的书上一查,却还不至于如此虚伪。……正如将“肉麻
当作有趣”一般,以不情为伦纪,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老莱子即
是一例,道学先生以为他白璧无瑕时,他却已在孩子的心中死掉了。
21.(2分)请你就《西游记》(节选)说说其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文叙述了孙悟空在高老庄降伏猪八戒的过程。
22.(3分)两篇选文都写出人物的丑陋:老莱子行为丑陋,猪八戒外
表丑陋。请你结合选段评一评老莱子的行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莱子行为丑陋。已是“应该扶一枝拐杖”之人,却“常著五色斑斓之衣,为婴儿戏于亲侧”,“我”觉得其行为是把“肉麻当作有趣”。
23.(3分)《朝花夕拾》和《西游记》都是我国经典的文学作品。请
结合选文内容探究《西游记》的主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叙述猪八戒强占高老庄庄主女儿,被孙悟空降伏的故事,讽刺和批判了现实社会的黑暗,歌颂了孙悟空敢于斗争、乐观向上的精神。
三、表达与交流(55分)
24.(5分)“我始终相信,我读过的所有书都不会白读,它总会在未来
日子的某一个场合帮助我表现得更出色。”请从下列两项任务中选择一
项完成。
【注】书上文字为“词典”“名著”。
任务一:“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在一次“读书的
意义与价值”主题班会中,某小组提供了右面这幅图。请仔细观察,用
简洁的语言介绍画面内容,并概括图中所蕴含的寓意。(8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图中有三个人站在同一面墙壁后,站在地面的人,眼前
只有墙;站在较高书堆上的人,越过了墙看到了黑暗;站在最高书堆
上的人,越过墙和黑暗,看到了太阳和光明。图中的书包括词典和名
著。(要描述清楚三个人所站的高度以及看到的范围)此图寓意为阅
读可以使人增长见识,开阔眼界。(意思相近即可)
任务二:请你从所展示的“阅读感受”词云图中任意选择一个词语,
表达自己在读书过程中的感受。(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不少于5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陶冶。读书,能够让我们远离尘世的喧嚣,享受心灵宁
静的快乐。每一本书就像一叶扁舟,载着我们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
让我们尽情享受知识带来的快乐。
25.(50 分)请从下面三项任务中选择一项,写一篇作文。
任务一:高尔基说:“我读的书愈多,就愈亲近世界,愈明了生活
的意义,愈觉得生活的重要。”对你来说,有没有一本书给你带来思考、
启发?请以《名著,我生活的教科书》为题,选择一本名著,写一篇
读后感。
任务二:很多故事和书有关。《朝花夕拾》里的阿长目不识丁,
却克服困难,给鲁迅买来了《山海经》,让鲁迅对她产生了空前的敬
意。你是否也有和书有关的故事呢?请写一篇文章,讲述自己和书有
关的故事,题目自拟。
任务三:古人读书的方法有很多,孔子提倡“温故知新”,诸葛亮
采用“观其大略”,韩愈推崇“提要钩玄”,你有什么独家的读书方法吗?
请以《我的读书方法》为题,写一篇文章,结合你的读书经验,向大
家分享你的读书方法。
要求:①将你选定或拟定的作文题写在作文格第一行;②作文不
少于500字,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
名;④认真书写,保持卷面整洁。
[答案] 作文略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语文学科
人教2024版七上语文期末模拟测试卷02
(满分:120分时间:15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班级开展“我的语文学习收获”学习活动,小语和小文特邀你参与。
1.(2分)下面是小语展示的汉字的相关知识,请你完善。
汉字 偏旁图解 推断字义
朗 良:煮熟的食物散发着香味, 让人觉得生活美好 ①皎洁的月光照亮了美好的生活
茵 因:②一个人舒服地平躺着 草木茂盛,像垫着席子一般,柔软舒适
2.(2分)下面是小文整理的关于“博”字的资料卡片,请你在(1)(2)处分别补充一个含“博”字的词语。
“博”的本义 “博”的引申义 含“博”字的词语
大 多,丰富 (1)【示例】渊博
通晓 (2)【示例】博古通今
取得 博取
3.(2分)小语和小文想为此次活动创作一副对联,他们写了一部分。请你根据对联的相关知识,选择合适的句子把这副对联补充完整,并工整地抄写到相应位置。
取进求实韵海欢习新问古书山乐
上联:勤奋好学,习新问古书山乐
下联:虚怀笃志,取进求实韵海欢
4.(8分)小语在活动中编写了下面这段话,请你依据学过的古诗文将这段话补充完整。
诗歌,是一种借景抒情言志的文学体裁,它用高度凝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表达了作者丰富的情感。“①我寄愁心与明月,②随君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表达了李白对朋友的担心与思念; ③乡书何处达,④归雁洛阳边”(《次北固山下》)表达了王湾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夕阳西下,⑤断肠人在天涯”(《天净沙·秋思》)流露出马致远羁旅途中的孤独、寂寞之情;⑥晴空一鹤排云上,⑦便引诗情到碧霄”[《秋词》(其一)]抒发了刘禹锡愈挫愈勇的豪情;⑧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表达了陆游想要为国戍边的志愿。
5.(3分)小文搜集的门店招牌名(见下图)很有语文味,请你品一品,说说你的发现。
【示例】①将“烧烤”这两个大字放置在招牌的右面,十分醒目,突出了烧烤是特色;两字的“火”字旁,则设计成了火焰的形状,与“烧烤”融合在了一起。②同时“烧烤”二字上方还点缀了几簇小火苗的形状,构思巧妙。③“兄弟”二字应该是店的名字,它们被放置在招牌的左上角,周围则画了许多菜品图案,让人很快了解到店里的菜品信息。④整个招牌布局合理、设计独特、信息明确、醒目诱人。(每点1分,任意答出三点即可)
6.(3分)小语梳理语文学习中常见的问题,列举了其中三类,请从每类中选择一处修改。
(1)容易读错的字:A.炽(zhì)热B.拈(zhān)轻怕重
(2)容易写错的词:A.翻来复去B.喜出忘外
(3)容易说错的话:A.我到寒舍拜访,您不在。B.连续下了好几天的大雨,造成街道因下水道堵塞而积水成河。
(1)A项,“炽”应读作“chì”,B项,“拈”应读作“niān”;
(2)A项,“复”应写作“覆”;B项,“忘”应写作“望”;
(3)A项,“寒舍”应改为“贵府”或“你家”,B项,改为“造成下水道堵塞,街道积水成河”或“街道因下水道堵塞而积水成河”。(每题任选一处作答即可)
二、阅读与鉴赏(45分)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7~8题。
江外思乡韦庄
年年春日异乡悲,杜曲黄莺可得知。更被夕阳江岸上,断肠烟柳一丝丝。
7.(2分)本诗中“夕阳”是指傍晚时分的太阳很快就要落山,是生命衰老的象征;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两句同样也写到了“夕阳”这一意象,抒发了诗人的感伤。
8.(2分)请你结合本诗和《天净沙·秋思》,分析一下两首诗歌在情感表达上的相同之处。
都表现出背井离乡、沦落天涯的悲凉(1分)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1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3题。
【甲】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选自《〈论语〉十二章》)
【乙】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A)。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低回①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②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B)!
(选自《史记·孔子世家》)
【注释】①低回:徘徊,流连。②六艺:这里指“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
9.(4分)请参考“方法提示”,解释加点词语。
文言词句 方法提示 解释
人不知而不愠 根据语境推断 (1)愠:生气,恼怒
思而不学则殆 查阅字典法:[殆]①危险;②疑惑;③大概,恐怕(《古代汉语词典》) (2)殆:②(填序号)
虽不能至 课内迁移法:过中不至 (3)至:到达
不能去云 联系成语:扬长而去 (4)去:离开
10.(2分)请将“矣”“之”还原到文中括号内。
A.(之)B.(矣)
11.(2分)请为【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
[答案]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
12.(2分)请翻译【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
孔子是一个平民,(他的学问思想)传了十几代,读书的人都尊崇他。
13.(4分)请结合【甲】【乙】两文说说学者们敬仰孔子的原因。
①他学识渊博,传授了许多有益的学习方法;②有谦虚的学习态度;
③有宽厚大度的待人胸怀;④有循循善诱的教育情怀。(每点1分)
[解析]附【乙】文参考译文:
太史公说:《诗经》里有句话:“巍峨的高山让人仰望,宽广的大道让人依循前进。”我虽然不能到达(这种境界),但是心中一直向往它。我读孔子的书,可以大概了解他的为人。到了鲁国,(我)瞻仰了孔子的祠堂、车子、衣服和礼器,(看到)众多的儒生按时在他家学习礼仪,我徘徊流连,舍不得离开。天下的君王乃至历代贤达的人是很多的,(他们大多是)在世时很荣耀,死后就默默无闻。孔子是一个平民,(他的学问思想)传了十几代,读书的人都尊崇他。
从天子王侯,到全国研究“六经”的人,都以孔子的学说作为判断是非的准则,孔子可以说是至高无上的圣人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16题。
你是排长我是兵杜卫东
①总是想起老韩,《人民文学》的同事私下里也叫他“韩排”,因为他在部队当过排长。
②我当兵那年,老韩已经是排长了。我的排长是山东人,和老韩很是相像:皮肤黢(qū)黑,身量高挑,话也不多。排长日常和兵住在一起,如果是大通铺,会睡在炕头或炕尾。他平常会斜挎一支带皮套的五四式手枪,在兵眼里,非常威风。我对排长由衷的敬慕,和他的这一英姿极为有关。
③怎么认识老韩的,记不清了,应该是在一次作家聚会上。反正,一聊天就生出几分敬畏。他与排长都姓韩,神情举止又酷似。于是,
在我心里,一种距离一下子定格了:他是排长我是兵。
④那时,老韩是《人民文学》二编室主任,已是极有名的作家。我也曾读过一篇他的散文,文采飞扬、大气磅礴。很少见老韩滔滔不绝,一般作“嗯”“啊”的点头状,间或发几句宏论,自带气场,总是一副很深沉的样子。
⑤我曾在一家刊物主事,刊物发行不好。为了扭转被动局面,我策划了一个电视专题片进行营销,需请一位有影响力的作家出镜,为刊物说几句好话。我立即想到了老韩。我很不好意思开口,因为一分钱劳务费都没有,加之老韩性格一向高傲,我担心他会不情愿。
可急着录制,便向他讲了我们的窘况。“得,别说了,我去。”第二天他很早就来到杂志社,录制完已近中午。我十分过意不去,说:“老韩,中午请你吃饭吧。”老韩一笑:“穷得都叮当响了,请我吃什么饭呀,
给你们杂志社省俩钱吧!”说完,一偏腿,飞身跨上自行车,疾行而去。
⑥我对老韩敬重有加,除了他与我的排长在形象上重叠,让我有一种先入为主的印象外,还有一个原因。那是1995年初冬的一天,天朗气清。老韩突然给我打电话,电话里风轻云淡地说:“你写篇稿子
吧。”我喜出望外,立马投入采访,完成了报告文学《世纪之泣》。在1996年7月的《人民文学》发表后不久,老韩告诉我作品获奖了。我永远难忘那次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十分盛大的颁奖仪式。
过后和老韩闲聊,我说我有一个“世纪三部曲”写作计划,老韩听了点点头,平静地说道:“你写吧,我都用。”他说话的语气波澜不惊,就像我当年在连队当兵,排长在晚点名时肯定了我两句。
⑦我的眼前展开了一幅诱人的画卷,我像一只即将放飞的雏鹰,对未来的世界心驰神往,跃跃欲试。
⑧这以后,又给过老韩几篇稿件,也无一退稿。现在回想起来,20世纪90年代,是文学的黄金时代,各大名刊更是文学爱好者心中的圣地。对于一个没什么名气的文学写作者来说,有“国刊”之誉的《人民文学》会上门约稿,几次投稿都被采用,该是一份多么厚重的信任和荣幸!
⑨其实老韩牛得很。他有两句“名言”:一句是“《人民文学》发一本也是大刊”;还有一句是“我从不轻易约稿,愿意写就给我,不愿意写决不强求”。1997年我调入《人民文学》杂志社,和他在一个办公室,更是有机会领略到了老韩的磊落和风骨。一次他接电话,只是简短的几句对话,听得出对方是因为一篇稿子和他套近乎。老韩表情有些不耐烦,应付了几句,见对方仍不挂电话,脸一下拉下来:“稿子用不用有标准,质量不行,你说出大天也没用。”挂断电话他“嘁”了一声,眉峰一挑:“一切以质量说话。行,发;不行,谁来了也白搭!
⑩老韩退休后,依然风风火火,经常看到他出席各种活动的信息,似乎更忙了。他就像一瓶陈年的老酒,岁月没有影响它的品质,反而越来越显珍贵。后来得知他猝然离世,我心一颤,如同被风雪覆盖的旷野,寒冷而凄凉。
我和老韩虽然不在一个部队服役,但在我的潜意识中,一直视他为我的排长。我忘不了当年排长晚上为我盖被的情景,忘不了他白天带我训练的情景,忘不了他在我窘困时鼓励我的情景。老韩与我排
长的形象又一次重叠,老韩是我的同事、兄长,更是我的战友。
在我心里,有一种关系永远不会改变:你是排长我是兵。
(选自《光明日报》2022年5月13日,有删改)
14.(2分)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本文以“我”和老韩的交往过程为线索,记叙了“我”与老韩相识、相知、相离的过程。
B.第①段“总是想起老韩”为全文奠定感情基调,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下文。
C.第 段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回忆当年的场景,突出“我”对排长的感激之情。
D.文章多次写“我”当兵时的排长,是为了与老韩形成鲜明对比,从而塑造老韩的光辉形象。
[解析]D项,文章多次写“我”当兵时的排长,是为了衬托老韩,从而塑造老韩的光辉形象,并非“对比”。
15.(3分)通读全文,把“我”对老韩的情感变化写在下面横线上。
①敬畏→②敬重有加→③感激、怀念
16.(2分)文章描写了一个怎样的老韩?请简要分析。
①老韩是一个热心的人,“我”请老韩帮忙做宣传,他不要劳务费 (退休后参加各种活动,发挥余热);②老韩慧眼识才,他向“我”约 稿,“我”的作品获奖;③老韩爱惜人才,认可“我”的才能,不断鼓励“我”创作;④老韩磊落有风骨,讲原则,有人套近乎请托稿件,老韩严词拒绝。(每点1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7~20题。
汉江四季余佑学
①上班过一座桥,坐在办公室里临窗就看到一条江的南面,江水悠悠,市井繁华。下班回到家,站在窗户前看着一条江的北面,生机盎然,灯火辉煌。
②长年往返于一江南北,看清波东去,听渔舟唱晚,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③临窗看江,江河万里绵延,山峰高耸入云。江的南边有“保护水资源,改善水环境”巨幅标语,江的北边安澜楼下“安宁康泰”四个大字醒目,道出江岸人民守护一江清水的责任,也寄寓着人们祈望平安顺利、幸福安康的心愿。
④江,叫汉江,穿城而过;城,叫安康,活力迸发。汉江长途跋涉来到安康城区段,放慢脚步,水面变得开阔起来。江水把偌大的安康城一分两半,走出一轮“上弦月”形状,护佑着南岸,滋润着北岸,一江碧水绕山城。
⑤在“湖城一体,疏解江南,重心北移”建设思路指导下,江岸逐步变成中心城区最重要的景观带和市民休憩娱乐的场地,小城安康成为陕南山区独具魅力的宝地。
⑥临窗看汉江,四季不一样。春从河溪生,绿从江边长。岸边的水草、田里的菜薹子、坡地上的豌豆尖儿、香椿的芽儿、枸杞的苗儿,争先恐后报告春的讯息。窗里汉江清凌凌、瓦蓝蓝活泛起来,绿浪轻波唱着欢快的歌儿,绕山峰涉险滩,带着无限希望一路奔来。岸上碧草如茵,绿荫满道,树下蝶舞蜂飞,花香诱人。一江春水漫涨着、充盈着、奔腾着,水形、水势、水容不停变换着花样,水滴精灵一般跳动着。
⑦汉江的夏天,花开满窗,绿植葱茏,禾苗旺盛。“三夏”大忙时节,稻秧青青,麦浪翻滚,瓜蔓匍匐,果满枝头,田间地头到处都是抢收抢种的劳动者身影。
⑧清晨,一轮红彤彤的太阳冉冉升起,在宽阔江面投射出耀眼的金光,目之所及,水面上忽闪忽闪的,碧波有节奏、有起伏、有韵律地涌动向前。江边的杨树、槐树、香樟等,撑起浓浓绿荫,山冈田园生机一片。“天气炎热,五谷生成”,时令的乐章里,万物在蓬勃生长。
⑨端午前后,沿江地区会举办一年一度的汉江龙舟节。龙腾汉江,逐浪欢歌,激荡起一江的热闹。不管是炎炎赤日,还是阴天下雨,都阻挡不住山里人“缅怀先贤,爱山敬水”的执着。在万物生长的季节里,乡民们纵情汉江,挥汗如雨,盼望着人间风调雨顺、大地五谷丰登。
⑩汉江的秋天,天空湛蓝,谷物成熟,遍野金黄。凭窗远眺,如霞似锦。江边的树叶渐渐红起来、黄起来,慢慢地绿色少了、黄色多了,大地上的色彩一天天不同。
岸边芦苇高过头顶,秋风摇摆着雪白的苇穗,不时有水鸟掠过江面。江心沙洲上麻柳树叶子开始泛黄,远处,不时有鱼儿跃出水面,玩着游戏,“扑通”入水,搅荡起一圈一圈的涟漪。
平时,江水清灵、恬淡,可一旦下起滂沱大雨,千沟万壑的洪水如同疯狂不羁的黄骠马,蹄击着隆隆涛声,以势不可挡的姿态倾泻而来,令人震撼。
汉江之冬,山头堆雪,潮湿阴冷。薄薄晨雾里,汉江升腾起一缕一缕的水汽,或是一团一团灰白色的寒雾,它们一会儿聚在一起,一会儿又散开,贴着微微江风与缓缓水流,不停变换着造型。一江寒流挡不住冬泳健儿们搏击汉江的豪情,他们振臂烟波,挑战自我,让人钦佩不已。
看千山读万水,汉江让人如痴如醉。窗前的汉江,讲述着源远流长的山河故事:日子依然温和,岁月仍在流淌。悠哉,美哉。
(选自《人民日报》2023年10月16日,有删改)
17.(3分)品味第 段,从景物描写的角度体会其表达效果。
“雪白的苇穗”“麻柳树叶子开始泛黄”,色彩的搭配使用,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汉江秋景图(1分);“水鸟掠过江面”“鱼儿跃出水面”,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1分),把秋季的汉江描写得生动有活力,表现了作者对汉江美景的赞叹(1分)。
18.(3分)朗读要注意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注意语气和节奏的变化。请你为下面这个句子设计朗读方案。
在“湖城一体,疏解江南,重心北移”建设思路指导下,江岸逐步变成中心城区最重要的景观带和市民休憩娱乐的场地,小城安康成为陕南山区独具魅力的宝地。
在朗读画波浪线部分时,重音应该落在“宝地”(1分)一词上,理由是这句话赞誉小城安康是个“宝地”,朗读时应突出强调作者对安康深厚而强烈的赞美之情(2分)。
19.(3分)选文第⑥段画线句,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调动我们的各种感官,全面感受汉江春景。请结合原文从感官角度对画线句做简要分析。
画线句从视觉、听觉、嗅觉的角度描写汉江春景。(1分)“清凌凌、瓦蓝蓝”从视觉角度描绘江水的清澈湛蓝,“绿浪轻波唱着欢快的歌儿”从听觉角度描写波浪的活力,“花香诱人”从嗅觉角度写岸上花香四溢,引发美妙的联想和想象,带给读者全方位的感受,表达了作者对汉江春色的喜爱和赞美之情。(2分)
20.(3分)结合文章,说说你对第②段“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中“滋味”的理解。
文章描写了汉江春天昂扬、夏天盎然、秋天金黄、冬天梦幻的特点,写出了作者对汉江美景的感受与品味(1分);第⑨段“乡民们纵情汉江,挥汗如雨,盼望着人间风调雨顺、大地五谷丰登”,第 段“一江寒流挡不住冬泳健儿们搏击汉江的豪情,他们振臂烟波,挑战自我,让人钦佩不已”,写出了作者对汉江人和事的感悟与触动(1分)。多种感受充溢心头,让人感触万千,所以说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1分)
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完成21~23题。
西游记(节选)
行者却弄神通,摇身一变,变得就如那女子一般,独自个坐在房里等那妖精。不多时,一阵风来,真个是走石飞砂。……那阵狂风过处,只见半空里来了一个妖精,果然生得丑陋:黑脸短毛,长喙大耳,穿一领青不青、蓝不蓝的梭布直裰,系一条花布手巾。……即使个拿法,托着那怪的长嘴,叫做个小跌。
漫头一料,扑的掼下床来。……行者道:“不是这等说。今日我的父母,隔着墙,丢砖料瓦的,甚是打我骂我哩。”那怪道:“他打骂你怎的? 行者道:“他说我和你做了夫妻,你是他门下一个女婿,全没些儿礼体。这样个丑嘴脸的人,又会不得姨夫,又见不得亲戚,又不知你云来雾去,端的是那里人家,姓甚名谁,败坏他清德,玷辱他门风,故此这般打骂,所以烦恼。”
那怪道:“我虽是有些儿丑陋,若要俊,却也不难。我一来时,曾与他讲过,他愿意方才招我,今日怎么又说起这话!我家住在福陵山云栈洞。我以相貌为姓,故姓猪,官名叫做猪刚鬣。他若再来问你,你就以此话与他说便了。”……行者道:“他说请一个五百年前大闹天宫姓孙的齐天大圣,要来拿你哩。”那怪闻得这个名头,就有三分害怕道:“既是这等说,我去了罢,两口子做不成了。”
朝花夕拾(节选)
我至今还记得,一个躺在父母跟前的老头子,一个抱在母亲手上的小孩子,是怎样地使我发生不同的感想呵。他们一手都拿着“摇咕咚”。这玩意儿确是可爱的,北京称为小鼓,盖即鼗也,朱熹曰:“鼗,小鼓,两旁有耳;持其柄而摇之,则旁耳还自击,”咕咚咕咚地响起来。然而这东西是不该拿在老莱子手里的,他应该扶一枝拐杖。现在这模样,简直是装佯,侮辱了孩子。我没有再看第二回,一到这一页,便急速地翻过去了。
那时的《二十四孝图》,早已不知去向了,目下所有的只是一本日本小田海儇所画的本子,叙老莱子事云:“行年七十,言不称老,常著五色斑斓之衣,为婴儿戏于亲侧。又常取水上堂,诈跌仆地,作婴儿啼,以娱亲意。”大约旧本也差不多,而招我反感的便是“诈跌”。无论忤逆,无论孝顺,小孩子多不愿意“诈”作,听故事也不喜欢是谣言,这是凡有稍稍留心儿童心理的都知道的。
然而在较古的书上一查,却还不至于如此虚伪。……正如将“肉麻当作有趣”一般,以不情为伦纪,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老莱子即是一例,道学先生以为他白璧无瑕时,他却已在孩子的心中死掉了。
21.(2分)请你就《西游记》(节选)说说其主要内容。
选文叙述了孙悟空在高老庄降伏猪八戒的过程。
22.(3分)两篇选文都写出人物的丑陋:老莱子行为丑陋,猪八戒外表丑陋。请你结合选段评一评老莱子的行为。
老莱子行为丑陋。已是“应该扶一枝拐杖”之人,却“常著五色斑斓之衣,为婴儿戏于亲侧”,“我”觉得其行为是把“肉麻当作有趣”。
23.(3分)《朝花夕拾》和《西游记》都是我国经典的文学作品。请结合选文内容探究《西游记》的主旨。
通过叙述猪八戒强占高老庄庄主女儿,被孙悟空降伏的故事,讽刺和批判了现实社会的黑暗,歌颂了孙悟空敢于斗争、乐观向上的精神。
三、表达与交流(55分)
24.(5分)“我始终相信,我读过的所有书都不会白读,它总会在未来日子的某一个场合帮助我表现得更出色。”请从下列两项任务中选择一项完成。
【注】书上文字为“词典”“名著”。
任务一:“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在一次“读书的意义与价值”主题班会中,某小组提供了右面这幅图。请仔细观察,用简洁的语言介绍画面内容,并概括图中所蕴含的寓意。(80字左右)
【示例】图中有三个人站在同一面墙壁后,站在地面的人,眼前只有墙;站在较高书堆上的人,越过了墙看到了黑暗;站在最高书堆上的人,越过墙和黑暗,看到了太阳和光明。图中的书包括词典和名著。(要描述清楚三个人所站的高度以及看到的范围)此图寓意为阅读可以使人增长见识,开阔眼界。(意思相近即可)
任务二:请你从所展示的“阅读感受”词云图中任意选择一个词语,表达自己在读书过程中的感受。(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不少于50字)
“阅读感受”词云图
【示例】陶冶。读书,能够让我们远离尘世的喧嚣,享受心灵宁静的快乐。每一本书就像一叶扁舟,载着我们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让我们尽情享受知识带来的快乐。
25.(50分)请从下面三项任务中选择一项,写一篇作文。
任务一:高尔基说:“我读的书愈多,就愈亲近世界,愈明了生活的意义,愈觉得生活的重要。”对你来说,有没有一本书给你带来思考、启发?请以《名著,我生活的教科书》为题,选择一本名著,写一篇读后感。
任务二:很多故事和书有关。《朝花夕拾》里的阿长目不识丁,却克服困难,给鲁迅买来了《山海经》,让鲁迅对她产生了空前的敬意。你是否也有和书有关的故事呢?请写一篇文章,讲述自己和书有关的故事,题目自拟。
任务三:古人读书的方法有很多,孔子提倡“温故知新”,诸葛亮采用“观其大略”,韩愈推崇“提要钩玄”,你有什么独家的读书方法吗?请以《我的读书方法》为题,写一篇文章,结合你的读书经验,向大家分享你的读书方法。
要求:①将你选定或拟定的作文题写在作文格第一行;②作文不少于500字,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④认真书写,保持卷面整洁。
[答案]作文略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语文学科
人教2024版七上语文期末模拟测试卷02
(满分:120分时间:15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班级开展“我的语文学习收获”学习活动,小语和小文特邀你参与。
1.(2分)下面是小语展示的汉字的相关知识,请你完善。
汉字 偏旁图解 推断字义
朗 良: 煮熟的食物散发着香味, 让人觉得生活美好 ①皎洁的月光照亮了美好的生活
茵 因: ②一个人舒服地平躺着 草木茂盛,像垫着席子一般,柔软舒适
2.(2分)下面是小文整理的关于“博”字的资料卡片,请你在(1)(2)处分别补充一个含“博”字的词语。
“博”的本义 “博”的引申义 含“博”字的词语
大 多,丰富 (1)【示例】渊博
通晓 (2)【示例】博古通今
取得 博取
3.(2分)小语和小文想为此次活动创作一副对联,他们写了一部分。请你根据对联的相关知识,选择合适的句子把这副对联补充完整,并工整地抄写到相应位置。
取进求实韵海欢习新问古书山乐
上联:勤奋好学,习新问古书山乐
下联:虚怀笃志,取进求实韵海欢
4.(8分)小语在活动中编写了下面这段话,请你依据学过的古诗文将这段话补充完整。
诗歌,是一种借景抒情言志的文学体裁,它用高度凝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表达了作者丰富的情感。“①我寄愁心与明月,②随君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表达了李白对朋友的担心与思念; ③乡书何处达,④归雁洛阳边”(《次北固山下》)表达了王湾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夕阳西下,⑤断肠人在天涯”(《天净沙·秋思》)流露出马致远羁旅途中的孤独、寂寞之情;⑥晴空一鹤排云上,⑦便引诗情到碧霄”[《秋词》(其一)]抒发了刘禹锡愈挫愈勇的豪情;⑧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表达了陆游想要为国戍边的志愿。
5.(3分)小文搜集的门店招牌名(见下图)很有语文味,请你品一品,说说你的发现。
【示例】①将“烧烤”这两个大字放置在招牌的右面,十分醒目,突出了烧烤是特色;两字的“火”字旁,则设计成了火焰的形状,与“烧烤”融合在了一起。②同时“烧烤”二字上方还点缀了几簇小火苗的形状,构思巧妙。③“兄弟”二字应该是店的名字,它们被放置在招牌的左上角,周围则画了许多菜品图案,让人很快了解到店里的菜品信息。④整个招牌布局合理、设计独特、信息明确、醒目诱人。(每点1分,任意答出三点即可)
6.(3分)小语梳理语文学习中常见的问题,列举了其中三类,请从每类中选择一处修改。
(1)容易读错的字:A.炽(zhì)热B.拈(zhān)轻怕重
(2)容易写错的词:A.翻来复去B.喜出忘外
(3)容易说错的话:A.我到寒舍拜访,您不在。B.连续下了好几天的大雨,造成街道因下水道堵塞而积水成河。
(1)A项,“炽”应读作“chì”,B项,“拈”应读作“niān”;
(2)A项,“复”应写作“覆”;B项,“忘”应写作“望”;
(3)A项,“寒舍”应改为“贵府”或“你家”,B项,改为“造成下水道堵塞,街道积水成河”或“街道因下水道堵塞而积水成河”。(每题任选一处作答即可)
二、阅读与鉴赏(45分)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7~8题。
江外思乡韦庄
年年春日异乡悲,杜曲黄莺可得知。更被夕阳江岸上,断肠烟柳一丝丝。
7.(2分)本诗中“夕阳”是指傍晚时分的太阳很快就要落山,是生命衰老的象征;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两句同样也写到了“夕阳”这一意象,抒发了诗人的感伤。
8.(2分)请你结合本诗和《天净沙·秋思》,分析一下两首诗歌在情感表达上的相同之处。
都表现出背井离乡、沦落天涯的悲凉(1分)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1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3题。
【甲】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选自《〈论语〉十二章》)
【乙】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A)。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低回①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②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B)!
(选自《史记·孔子世家》)
【注释】①低回:徘徊,流连。②六艺:这里指“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
9.(4分)请参考“方法提示”,解释加点词语。
文言词句 方法提示 解释
人不知而不愠 根据语境推断 (1)愠:生气,恼怒
思而不学则殆 查阅字典法:[殆]①危险;②疑惑;③大概,恐怕(《古代汉语词典》) (2)殆:②(填序号)
虽不能至 课内迁移法:过中不至 (3)至:到达
不能去云 联系成语:扬长而去 (4)去:离开
10.(2分)请将“矣”“之”还原到文中括号内。
A.(之)B.(矣)
11.(2分)请为【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
12.(2分)请翻译【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
孔子是一个平民,(他的学问思想)传了十几代,读书的人都尊崇他。
13.(4分)请结合【甲】【乙】两文说说学者们敬仰孔子的原因。
①他学识渊博,传授了许多有益的学习方法;②有谦虚的学习态度;
③有宽厚大度的待人胸怀;④有循循善诱的教育情怀。(每点1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16题。
你是排长我是兵杜卫东
①总是想起老韩,《人民文学》的同事私下里也叫他“韩排”,因为他在部队当过排长。
②我当兵那年,老韩已经是排长了。我的排长是山东人,和老韩很是相像:皮肤黢(qū)黑,身量高挑,话也不多。排长日常和兵住在一起,如果是大通铺,会睡在炕头或炕尾。他平常会斜挎一支带皮套的五四式手枪,在兵眼里,非常威风。我对排长由衷的敬慕,和他的这一英姿极为有关。
③怎么认识老韩的,记不清了,应该是在一次作家聚会上。反正,一聊天就生出几分敬畏。他与排长都姓韩,神情举止又酷似。于是,
在我心里,一种距离一下子定格了:他是排长我是兵。
④那时,老韩是《人民文学》二编室主任,已是极有名的作家。我也曾读过一篇他的散文,文采飞扬、大气磅礴。很少见老韩滔滔不绝,一般作“嗯”“啊”的点头状,间或发几句宏论,自带气场,总是一副很深沉的样子。
⑤我曾在一家刊物主事,刊物发行不好。为了扭转被动局面,我策划了一个电视专题片进行营销,需请一位有影响力的作家出镜,为刊物说几句好话。我立即想到了老韩。我很不好意思开口,因为一分钱劳务费都没有,加之老韩性格一向高傲,我担心他会不情愿。
可急着录制,便向他讲了我们的窘况。“得,别说了,我去。”第二天他很早就来到杂志社,录制完已近中午。我十分过意不去,说:“老韩,中午请你吃饭吧。”老韩一笑:“穷得都叮当响了,请我吃什么饭呀,
给你们杂志社省俩钱吧!”说完,一偏腿,飞身跨上自行车,疾行而去。
⑥我对老韩敬重有加,除了他与我的排长在形象上重叠,让我有一种先入为主的印象外,还有一个原因。那是1995年初冬的一天,天朗气清。老韩突然给我打电话,电话里风轻云淡地说:“你写篇稿子
吧。”我喜出望外,立马投入采访,完成了报告文学《世纪之泣》。在1996年7月的《人民文学》发表后不久,老韩告诉我作品获奖了。我永远难忘那次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十分盛大的颁奖仪式。
过后和老韩闲聊,我说我有一个“世纪三部曲”写作计划,老韩听了点点头,平静地说道:“你写吧,我都用。”他说话的语气波澜不惊,就像我当年在连队当兵,排长在晚点名时肯定了我两句。
⑦我的眼前展开了一幅诱人的画卷,我像一只即将放飞的雏鹰,对未来的世界心驰神往,跃跃欲试。
⑧这以后,又给过老韩几篇稿件,也无一退稿。现在回想起来,20世纪90年代,是文学的黄金时代,各大名刊更是文学爱好者心中的圣地。对于一个没什么名气的文学写作者来说,有“国刊”之誉的《人民文学》会上门约稿,几次投稿都被采用,该是一份多么厚重的信任和荣幸!
⑨其实老韩牛得很。他有两句“名言”:一句是“《人民文学》发一本也是大刊”;还有一句是“我从不轻易约稿,愿意写就给我,不愿意写决不强求”。1997年我调入《人民文学》杂志社,和他在一个办公室,更是有机会领略到了老韩的磊落和风骨。一次他接电话,只是简短的几句对话,听得出对方是因为一篇稿子和他套近乎。老韩表情有些不耐烦,应付了几句,见对方仍不挂电话,脸一下拉下来:“稿子用不用有标准,质量不行,你说出大天也没用。”挂断电话他“嘁”了一声,眉峰一挑:“一切以质量说话。行,发;不行,谁来了也白搭!
⑩老韩退休后,依然风风火火,经常看到他出席各种活动的信息,似乎更忙了。他就像一瓶陈年的老酒,岁月没有影响它的品质,反而越来越显珍贵。后来得知他猝然离世,我心一颤,如同被风雪覆盖的旷野,寒冷而凄凉。
我和老韩虽然不在一个部队服役,但在我的潜意识中,一直视他为我的排长。我忘不了当年排长晚上为我盖被的情景,忘不了他白天带我训练的情景,忘不了他在我窘困时鼓励我的情景。老韩与我排
长的形象又一次重叠,老韩是我的同事、兄长,更是我的战友。
在我心里,有一种关系永远不会改变:你是排长我是兵。
(选自《光明日报》2022年5月13日,有删改)
14.(2分)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本文以“我”和老韩的交往过程为线索,记叙了“我”与老韩相识、相知、相离的过程。
B.第①段“总是想起老韩”为全文奠定感情基调,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下文。
C.第 段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回忆当年的场景,突出“我”对排长的感激之情。
D.文章多次写“我”当兵时的排长,是为了与老韩形成鲜明对比,从而塑造老韩的光辉形象。
15.(3分)通读全文,把“我”对老韩的情感变化写在下面横线上。
①敬畏→②敬重有加→③感激、怀念
16.(2分)文章描写了一个怎样的老韩?请简要分析。
①老韩是一个热心的人,“我”请老韩帮忙做宣传,他不要劳务费 (退休后参加各种活动,发挥余热);②老韩慧眼识才,他向“我”约 稿,“我”的作品获奖;③老韩爱惜人才,认可“我”的才能,不断鼓励“我”创作;④老韩磊落有风骨,讲原则,有人套近乎请托稿件,老韩严词拒绝。(每点1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7~20题。
汉江四季余佑学
①上班过一座桥,坐在办公室里临窗就看到一条江的南面,江水悠悠,市井繁华。下班回到家,站在窗户前看着一条江的北面,生机盎然,灯火辉煌。
②长年往返于一江南北,看清波东去,听渔舟唱晚,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③临窗看江,江河万里绵延,山峰高耸入云。江的南边有“保护水资源,改善水环境”巨幅标语,江的北边安澜楼下“安宁康泰”四个大字醒目,道出江岸人民守护一江清水的责任,也寄寓着人们祈望平安顺利、幸福安康的心愿。
④江,叫汉江,穿城而过;城,叫安康,活力迸发。汉江长途跋涉来到安康城区段,放慢脚步,水面变得开阔起来。江水把偌大的安康城一分两半,走出一轮“上弦月”形状,护佑着南岸,滋润着北岸,一江碧水绕山城。
⑤在“湖城一体,疏解江南,重心北移”建设思路指导下,江岸逐步变成中心城区最重要的景观带和市民休憩娱乐的场地,小城安康成为陕南山区独具魅力的宝地。
⑥临窗看汉江,四季不一样。春从河溪生,绿从江边长。岸边的水草、田里的菜薹子、坡地上的豌豆尖儿、香椿的芽儿、枸杞的苗儿,争先恐后报告春的讯息。窗里汉江清凌凌、瓦蓝蓝活泛起来,绿浪轻波唱着欢快的歌儿,绕山峰涉险滩,带着无限希望一路奔来。岸上碧草如茵,绿荫满道,树下蝶舞蜂飞,花香诱人。一江春水漫涨着、充盈着、奔腾着,水形、水势、水容不停变换着花样,水滴精灵一般跳动着。
⑦汉江的夏天,花开满窗,绿植葱茏,禾苗旺盛。“三夏”大忙时节,稻秧青青,麦浪翻滚,瓜蔓匍匐,果满枝头,田间地头到处都是抢收抢种的劳动者身影。
⑧清晨,一轮红彤彤的太阳冉冉升起,在宽阔江面投射出耀眼的金光,目之所及,水面上忽闪忽闪的,碧波有节奏、有起伏、有韵律地涌动向前。江边的杨树、槐树、香樟等,撑起浓浓绿荫,山冈田园生机一片。“天气炎热,五谷生成”,时令的乐章里,万物在蓬勃生长。
⑨端午前后,沿江地区会举办一年一度的汉江龙舟节。龙腾汉江,逐浪欢歌,激荡起一江的热闹。不管是炎炎赤日,还是阴天下雨,都阻挡不住山里人“缅怀先贤,爱山敬水”的执着。在万物生长的季节里,乡民们纵情汉江,挥汗如雨,盼望着人间风调雨顺、大地五谷丰登。
⑩汉江的秋天,天空湛蓝,谷物成熟,遍野金黄。凭窗远眺,如霞似锦。江边的树叶渐渐红起来、黄起来,慢慢地绿色少了、黄色多了,大地上的色彩一天天不同。
岸边芦苇高过头顶,秋风摇摆着雪白的苇穗,不时有水鸟掠过江面。江心沙洲上麻柳树叶子开始泛黄,远处,不时有鱼儿跃出水面,玩着游戏,“扑通”入水,搅荡起一圈一圈的涟漪。
平时,江水清灵、恬淡,可一旦下起滂沱大雨,千沟万壑的洪水如同疯狂不羁的黄骠马,蹄击着隆隆涛声,以势不可挡的姿态倾泻而来,令人震撼。
汉江之冬,山头堆雪,潮湿阴冷。薄薄晨雾里,汉江升腾起一缕一缕的水汽,或是一团一团灰白色的寒雾,它们一会儿聚在一起,一会儿又散开,贴着微微江风与缓缓水流,不停变换着造型。一江寒流挡不住冬泳健儿们搏击汉江的豪情,他们振臂烟波,挑战自我,让人钦佩不已。
看千山读万水,汉江让人如痴如醉。窗前的汉江,讲述着源远流长的山河故事:日子依然温和,岁月仍在流淌。悠哉,美哉。
(选自《人民日报》2023年10月16日,有删改)
17.(3分)品味第 段,从景物描写的角度体会其表达效果。
“雪白的苇穗”“麻柳树叶子开始泛黄”,色彩的搭配使用,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汉江秋景图(1分);“水鸟掠过江面”“鱼儿跃出水面”,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1分),把秋季的汉江描写得生动有活力,表现了作者对汉江美景的赞叹(1分)。
18.(3分)朗读要注意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注意语气和节奏的变化。请你为下面这个句子设计朗读方案。
在“湖城一体,疏解江南,重心北移”建设思路指导下,江岸逐步变成中心城区最重要的景观带和市民休憩娱乐的场地,小城安康成为陕南山区独具魅力的宝地。
在朗读画波浪线部分时,重音应该落在“宝地”(1分)一词上,理由是这句话赞誉小城安康是个“宝地”,朗读时应突出强调作者对安康深厚而强烈的赞美之情(2分)。
19.(3分)选文第⑥段画线句,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调动我们的各种感官,全面感受汉江春景。请结合原文从感官角度对画线句做简要分析。
画线句从视觉、听觉、嗅觉的角度描写汉江春景。(1分)“清凌凌、瓦蓝蓝”从视觉角度描绘江水的清澈湛蓝,“绿浪轻波唱着欢快的歌儿”从听觉角度描写波浪的活力,“花香诱人”从嗅觉角度写岸上花香四溢,引发美妙的联想和想象,带给读者全方位的感受,表达了作者对汉江春色的喜爱和赞美之情。(2分)
20.(3分)结合文章,说说你对第②段“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中“滋味”的理解。
文章描写了汉江春天昂扬、夏天盎然、秋天金黄、冬天梦幻的特点,写出了作者对汉江美景的感受与品味(1分);第⑨段“乡民们纵情汉江,挥汗如雨,盼望着人间风调雨顺、大地五谷丰登”,第 段“一江寒流挡不住冬泳健儿们搏击汉江的豪情,他们振臂烟波,挑战自我,让人钦佩不已”,写出了作者对汉江人和事的感悟与触动(1分)。多种感受充溢心头,让人感触万千,所以说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1分)
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完成21~23题。
西游记(节选)
行者却弄神通,摇身一变,变得就如那女子一般,独自个坐在房里等那妖精。不多时,一阵风来,真个是走石飞砂。……那阵狂风过处,只见半空里来了一个妖精,果然生得丑陋:黑脸短毛,长喙大耳,穿一领青不青、蓝不蓝的梭布直裰,系一条花布手巾。……即使个拿法,托着那怪的长嘴,叫做个小跌。
漫头一料,扑的掼下床来。……行者道:“不是这等说。今日我的父母,隔着墙,丢砖料瓦的,甚是打我骂我哩。”那怪道:“他打骂你怎的? 行者道:“他说我和你做了夫妻,你是他门下一个女婿,全没些儿礼体。这样个丑嘴脸的人,又会不得姨夫,又见不得亲戚,又不知你云来雾去,端的是那里人家,姓甚名谁,败坏他清德,玷辱他门风,故此这般打骂,所以烦恼。”
那怪道:“我虽是有些儿丑陋,若要俊,却也不难。我一来时,曾与他讲过,他愿意方才招我,今日怎么又说起这话!我家住在福陵山云栈洞。我以相貌为姓,故姓猪,官名叫做猪刚鬣。他若再来问你,你就以此话与他说便了。”……行者道:“他说请一个五百年前大闹天宫姓孙的齐天大圣,要来拿你哩。”那怪闻得这个名头,就有三分害怕道:“既是这等说,我去了罢,两口子做不成了。”
朝花夕拾(节选)
我至今还记得,一个躺在父母跟前的老头子,一个抱在母亲手上的小孩子,是怎样地使我发生不同的感想呵。他们一手都拿着“摇咕咚”。这玩意儿确是可爱的,北京称为小鼓,盖即鼗也,朱熹曰:“鼗,小鼓,两旁有耳;持其柄而摇之,则旁耳还自击,”咕咚咕咚地响起来。然而这东西是不该拿在老莱子手里的,他应该扶一枝拐杖。现在这模样,简直是装佯,侮辱了孩子。我没有再看第二回,一到这一页,便急速地翻过去了。
那时的《二十四孝图》,早已不知去向了,目下所有的只是一本日本小田海儇所画的本子,叙老莱子事云:“行年七十,言不称老,常著五色斑斓之衣,为婴儿戏于亲侧。又常取水上堂,诈跌仆地,作婴儿啼,以娱亲意。”大约旧本也差不多,而招我反感的便是“诈跌”。无论忤逆,无论孝顺,小孩子多不愿意“诈”作,听故事也不喜欢是谣言,这是凡有稍稍留心儿童心理的都知道的。
然而在较古的书上一查,却还不至于如此虚伪。……正如将“肉麻当作有趣”一般,以不情为伦纪,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老莱子即是一例,道学先生以为他白璧无瑕时,他却已在孩子的心中死掉了。
21.(2分)请你就《西游记》(节选)说说其主要内容。
选文叙述了孙悟空在高老庄降伏猪八戒的过程。
22.(3分)两篇选文都写出人物的丑陋:老莱子行为丑陋,猪八戒外表丑陋。请你结合选段评一评老莱子的行为。
老莱子行为丑陋。已是“应该扶一枝拐杖”之人,却“常著五色斑斓之衣,为婴儿戏于亲侧”,“我”觉得其行为是把“肉麻当作有趣”。
23.(3分)《朝花夕拾》和《西游记》都是我国经典的文学作品。请结合选文内容探究《西游记》的主旨。
通过叙述猪八戒强占高老庄庄主女儿,被孙悟空降伏的故事,讽刺和批判了现实社会的黑暗,歌颂了孙悟空敢于斗争、乐观向上的精神。
三、表达与交流(55分)
24.(5分)“我始终相信,我读过的所有书都不会白读,它总会在未来日子的某一个场合帮助我表现得更出色。”请从下列两项任务中选择一项完成。
【注】书上文字为“词典”“名著”。
任务一:“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在一次“读书的意义与价值”主题班会中,某小组提供了右面这幅图。请仔细观察,用简洁的语言介绍画面内容,并概括图中所蕴含的寓意。(80字左右)
【示例】图中有三个人站在同一面墙壁后,站在地面的人,眼前只有墙;站在较高书堆上的人,越过了墙看到了黑暗;站在最高书堆上的人,越过墙和黑暗,看到了太阳和光明。图中的书包括词典和名著。(要描述清楚三个人所站的高度以及看到的范围)此图寓意为阅读可以使人增长见识,开阔眼界。(意思相近即可)
任务二:请你从所展示的“阅读感受”词云图中任意选择一个词语,表达自己在读书过程中的感受。(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不少于50字)
“阅读感受”词云图
【示例】陶冶。读书,能够让我们远离尘世的喧嚣,享受心灵宁静的快乐。每一本书就像一叶扁舟,载着我们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让我们尽情享受知识带来的快乐。
25.(50分)请从下面三项任务中选择一项,写一篇作文。
任务一:高尔基说:“我读的书愈多,就愈亲近世界,愈明了生活的意义,愈觉得生活的重要。”对你来说,有没有一本书给你带来思考、启发?请以《名著,我生活的教科书》为题,选择一本名著,写一篇读后感。
任务二:很多故事和书有关。《朝花夕拾》里的阿长目不识丁,却克服困难,给鲁迅买来了《山海经》,让鲁迅对她产生了空前的敬意。你是否也有和书有关的故事呢?请写一篇文章,讲述自己和书有关的故事,题目自拟。
任务三:古人读书的方法有很多,孔子提倡“温故知新”,诸葛亮采用“观其大略”,韩愈推崇“提要钩玄”,你有什么独家的读书方法吗?请以《我的读书方法》为题,写一篇文章,结合你的读书经验,向大家分享你的读书方法。
要求:①将你选定或拟定的作文题写在作文格第一行;②作文不少于500字,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④认真书写,保持卷面整洁。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