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第15课《短文两篇 》精品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第15课《短文两篇 》精品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1.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4-02 11:52: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5 *短文两篇
1.积累文中出现的精辟句子。
2.学习文中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进行论证的方法。
3.认识读书的益处,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课文中出现的名言警句的体会学习。
难点: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等方法的运用。
【新课导入】
  同学们,“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十年寒窗,伴着馥郁的书香,我们一天天长大了。请你坦诚地告诉大家:你喜欢书吗?你读过哪些书?读书的过程中你有哪些感悟?你能说出几条关于读书方面的名言警句或名人读书的趣事吗?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谈谈读书。
【预习内容】
1.注音。
狡黠(xiá)   怡情(yí)   诘难(nàn)
嚼蜡(jiáo) 阐证(chǎn) 睾肾(gāo)
劝诫(jiè) 要诀(jué) 死抠(kōu)
2.解释下列词语。
(1)文采藻饰:修饰文词,使之富有文采
(2)傅彩:(给言辞)增添光彩
(3)味同嚼蜡:形容写文章或说话枯燥无味
(4)开卷有益:读书有益处,有收获
(5)不求甚解:只求知道个大概,不求彻底了解。常指学习或研究不认真、不深入。
3.填空。
(1)培根,英国哲学家、作家,著有《随笔》、《新工具》等。
(2)马南邨,原名邓拓,当代作家。《不求甚解》一文选自杂文集《燕山夜话》。
【探究内容】
1.《谈读书》开头部分中,作者首先指出人们常常存在哪几种不同类型的求知目的?重点是分析哪一种目的?
答案:怡情 傅彩 长才 求知与才干的关系。
2.作者在《谈读书》中讲到求知就要读书,对于不同的书如何读,课文提出了怎样的看法?
答案:一般的书:只读一部分;粗糙的书:只知梗概;好书:精读,细读,反复读。
3.“不求甚解”的读书方法好吗?课文是怎样论说的?
答案:这种读书方法值得提倡。课文为了反驳对方,列举了正反两个例子:(1)普列汉诺夫因为读书不能做到不求甚解,所以曲解了马克思的著作。
(2)诸葛亮能够不求甚解,所以知识更广泛,了解问题更全面。另外,还引用宋代理学家陆象山的话来佐证。
4.《不求甚解》一文中说的哪些读书方法类似于“不求甚解”?
答案:文中的“观其大略”、“未晓处且放过”跟“不求甚解”很相似。
《谈读书》
《不求甚解》
1.精读《不求甚解》,完成下面题目。
(1)作者是如何理解“不求甚解”的含义的?
答案:有两层:一是表示虚心,目的在于劝诫学者不要骄傲自负,以为什么书一读就懂,实际上不一定真正体会得了书中的真意,还是老老实实承认自己只是不求甚解为好;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
(2)作者说“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对此你有何看法?
答案:(示例)同意。因为读书的目的就在于领会书中的真意,形成人生的感悟。
(3)作者是如何证明“不能死读,而必须活读”这一观点的?
答案:先由列宁对普列汉诺夫的批评引出自己的观点,接着举三国诸葛亮观其大略的读书方法为例证说明这一观点,最后又补充说明“活读”并不是不认真读,而是着眼于全局。
2.你还知道哪些有关读书的名言?请写出两则。
答案:(1)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2)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3.请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横线上写一句话,表达你对读书作用的认识。
  读一本好书,犹如同一位高尚的人对话。读书,让我们体验生活的乐趣;读书,让我们拥有崭新的发现,读书,让我们感悟人生的真谛;读书,让我们懂得做人的道理。
【文体知识】
驳论文
(1)定义:驳论是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发表议论,批驳片面的、错误的甚至反动的见解或主张。以反驳为主的议论文叫驳论文。
(2)驳论点的三种方式:①直接驳论点;②通过驳论据来驳论点;③通过驳论证来驳论点。
【走进名家】
培根(1561—1626),英国哲学家、作家,《随笔》是其文学方面的主要著作,他开创了英国随笔这种特有的体裁。
马南邨(1912—1966),邓拓的笔名,当代作家。著作有杂文集《燕山夜话》《三家村札记》以及《邓拓散文》《邓拓诗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