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教学课件(2024秋)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教学课件(2024秋)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2-12 13:37: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1张PPT)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通过了解西汉末到东汉的政治、社会
动荡,了解佛教传入和道教产生的背景。
素养目标
东汉建立与“光武中兴”
> 思考:结合材料说说西汉后期百姓生活状况怎样。
民不聊生,流离失所
> 导致状况的原因有哪些
赋税、徭役繁重
王莽称帝后,实行
“改 制”,结果改制彻底
失败了。王莽的施政不仅 没有缓和社会矛盾,反而
加剧了社会动荡,终于激
起了绿林赤眉农民大起义。
公元23年,赤眉绿林 军攻入长安,王莽被杀。
公元25年,西汉宗室刘秀称帝,后定都洛阳,
史称东汉,刘秀为光武帝。
东汉
公元25年,刘秀称 帝,定都洛阳,史 称东汉。刘秀就是 光武帝。
公元9年,外 戚王 莽夺取政权,建立 新朝,西汉灭亡。
王莽政权被农民起 义推翻。
外戚:皇帝的母族、妻族
西汉 新朝
东汉建立
材 料 :伏念天上离王莽之害久矣……祸孥未解,兵连不息,
刑法弥深,赋敛愈重……父子流亡,夫妇离散,庐落丘墟,田畴
芜秽……匹夫僮妇,咸怀怨怒。
> 根据下列材料,分析东汉建立初期面临的社会问题
有哪些。
合作探究
——《后汉书 · 列传 · 桓谭冯衍列传》
材 料 :王莽改制,每一条令下达后,必有苛刻的惩罚办法相
随。而其条令多不便于民,犯令者多,于是全国上下,自公卿至 百姓,陷于囹圄者不可胜数。
——李光霁《论王莽改制的历史背景和失败原因》
战乱不息、刑罚苛重、赋税繁重、 政治腐败、劳动力不足等。
措施
作用
经济 释放奴婢 减轻田租 减轻刑罚
增加了劳动力,缓和了阶级矛盾
政治 合并郡县裁减官员 加强监督惩处贪污
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统治,整
治了官场风气
民族关系 允许北方各族内迁
缓和民族矛盾
加强了民族团结
> 光武帝为了巩固统治,采取了哪些措施
起到了什么作用 光武中兴
解读:光武帝反对杀害奴婢的理由是他认为人的性 命最重要。光武帝为了巩固统治,采取了一系列稳 定社会局面的措施,如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 民的负担,减轻刑罚等。
(光武帝)诏曰: “天地之性人为贵。其杀奴婢,
不得减罪。” ……诏陇、蜀民被略为奴婢自讼者,及狱 官未报,一切免为庶人。
——《后汉书》
史料助学
光武中兴的含义:
① 衰落的汉朝重新振兴;
② 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
③ 天下出现兴盛局面。
东汉青釉刻花三足瓷樽
“文景之治”与“光武中兴”的相同点
都出现在新王朝建立初期;统治者 都吸取了前朝灭亡的教训。
都出现了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
安定的治世局面。
统治者都轻徭薄赋,鼓励发展农业
生产,注重减轻刑罚。
从结果 方面
从措施 方面
从背景 方面
东汉时期,社会经济继续发展的表现是什么
农业:二牛一人一犁的耕作方式,提高了农业生 产效率;王景治理黄河,使被淹没的土地变为良田。
手工业:发明水排,利用水力鼓风冶铁,提高了 冶铁的质量;青瓷烧制技术走向成熟,已出现质量较 高的瓷器。
这是出土于四川的东汉击鼓
说唱俑。查阅资料,试为这件陶 俑写一段解说词。
这件东汉击鼓说唱俑出土于四川成都, 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该人俑表情生动
活泼,线条简练,技法娴熟,表现了汉代 说唱表演艺术的流行,也从侧面反映了东 汉的民间生活气息和地方风貌。
东汉击鼓说唱俑
素养启示
统治者要重视民生,爱惜
民力,发展生产, 才能使社会
出现盛世局面。 光武大帝
东汉存在阶级对立和社会动乱的情形
陶院落的布局是东汉时
期豪强地主武装力量发展的 表现,说明东汉豪强大族把 住宅和防御设施紧密地结合 起 来 。
东汉中后期的政局动荡
陶院落(模型)
外戚是皇帝的母族、妻族,
也就是太后和皇后的家族。
宦官是指宫中服侍皇帝和 皇室家族的阉人。
材 料 :仲长统一针见血地指出,自光武帝以来,“不假后党
以权,数世而不行,盖亲疏之势异也”。汉朝历代任用外戚“辅 政”,但“所赖以治理者甚少,而所坐以危亡者甚众”。
——张子开著《仲长统:汉代杰出的政治批判家》
东汉中后期,帝王任人唯亲,重用外戚。 外戚有才能的少,危害社稷的多。
> 根据下面的材料,东汉后期出现了哪些统治危机
皇帝 和帝 殇帝 安帝 顺帝 冲帝 质帝 桓帝 灵帝 少帝
献帝
即位年龄 10 1 13 11 2 8 15 12 17
9
寿命(岁) 27 2 32 30 3 9 36 34 18
54
即位的皇帝大多年幼,无法主政。
平均即位年龄:9.8岁
平均寿命:24.5岁
东汉中后期10个皇帝的即位年龄及寿命
皇太后临朝
幼主继位
“ 怪 圈 ”
诛杀外戚
夺回君权
君权旁落
外戚专权
皇帝长大
依靠宦官
皇帝早逝
宦官得宠
把持朝政
东汉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示意图
外戚和宦官都是 利用君权作乱,并非 自身具有至高无上的 权力,因此出现外戚 宦官交替专权的根本 原因是专制主义中央 集 权 制。
> 这一历史现象的根源是什么
外戚宦官轮流把持朝政,任用亲信,诛杀异己,导致政治 腐朽不堪。正直的官员受到排挤陷害,社会混乱,人民遭殃。
汉顺帝末年,京都流传一首童谣:
“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
性格如弓弦般正直的人,最后曝尸荒野;而阿谀奉承的 奸人,欺世盗名,反倒封侯拜相,极尽荣华。
>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带来了什么后果
豪强大族势力膨胀的示意图
帮助刘秀建
立东汉政权
的豪强大族
> 根据下列材料,东汉后期出现了哪些社会问题
材料: (汉桓帝延熹)九年正月 ……比岁不登,民多饥穷, 又有水旱疾疫之困。盗贼征发,南州尤甚……三月 ……司隶、豫 州饥死者什四五,至有灭户者 ……
——《后汉书 · 本纪 · 孝桓帝纪》
黄巾起义
东汉后期,尤其是桓帝、灵帝时期,水旱、蝗虫、地震、 瘟疫等灾害频繁,而此时正是外戚和宦官势力极为猖獗之时, 政治的腐败更加重了自然灾害的破坏力,整个社会处于极度 的衰敝之中。
材料: (汉灵帝建宁)三年春正月,河内人妇食夫,河南人
夫食妇。
——《后汉书 · 本纪 · 孝灵帝纪》
>这是东汉后期的一首民谣。说说这首民谣反映出
当时民众什么样的情绪。
人民无法忍受东汉后期的黑暗统治,反抗的情 绪在民间蔓延。
材 料 :小民发如韭,剪复生;头如鸡,割复鸣。吏不必可畏,
—— 《太平御览 · 菜茹部》
从来必可轻。
天灾人祸使人民陷于水深
火热之中,腐败的统治,引起
了人民的反抗,最终激起了东 汉末年的农民大起义。
解读:这是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军使用的口号。这句话的 意思是汉朝即将灭亡,取代汉朝的将是黄巾军;起义的 时间就定在甲子年(184年),届时天下将会太平。
苍天 已死 ,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指汉王朝。 是指黄巾起义军。 — — 《后汉书》
史料助学
时间:184年
领导者:张 角等
起义军:起义军头裹黄巾, 被称为“黄巾军”
特点:一场有组织的大规 模农民起义
结果:历时9个月,最后被 镇压,其余部坚持 斗争了20多年
黄巾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其名存实亡。
释放奴婢,减轻田租
减轻刑罚;合并郡县,裁 减官员,惩处贪官污吏
允许北方各族内迁
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
豪强大族势力膨胀
黄巾起义的沉重打击
重点知识总结
东汉的 兴衰
东汉衰亡
『 光 武 中 兴 』
西汉休养生息政策
光武帝巩固统治
时间 西汉初期
东汉初期
人物 汉高祖、汉文帝、汉景帝
光武帝
背景 社会经济凋敝,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 措施 (1)汉高祖:①让部分士兵还乡务农, 释放奴婢;②采取轻徭薄赋的政策 (2)汉文帝、汉景帝:①以农为本,进 一步减轻赋税; ②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 侈浮华
①经济:释放奴婢,减轻田租; ②政
治:减轻刑罚,赦免囚犯;合并郡县, 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 贪官污吏;③民族关系:允许北方各
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
影响 使得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口增 长,人民生活安定,文景时期出现 “文景之治”的局面
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社会比较
安定,出现“光武中兴”的局面
重难考点突破
西汉休养生息政策与光武帝巩固统治的措施的比较
课堂练习
1. (山西中考改编)东汉初年,刘秀整顿吏治,合并 郡县;释放奴婢,减轻农民负担;减轻刑罚;允许 北方各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经济得到恢复和发 展,社会出现比较安定的局面。历史上称为 ( B )
A. “文景之治”
B. “光武中兴”
C. “百家争鸣”
D. “焚书坑儒”
( D )
A.皇帝联合外戚打击宦官 B.外戚利用宦官控制皇帝 C.宦官依靠外戚控制皇帝
2.如图漫画反映了东汉后期的政治特点是
D.外戚、宦官交替掌握政权
除掉梁冀。 该我们
家中有皇帝,
梁家好福气。
汉桓帝刘志
汉桓帝刘志
国舅梁冀
掌权了
宦 官
3. 《后汉书》记载,黄巾起义爆发后,起义军
“燔烧官府,劫略聚邑,州郡失据,长吏多逃 亡。旬日之间,天下向(响)应,京师震动”。 这主要表明,黄巾起义 ( B )
A.源于东汉朝政腐败
B.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
C.推翻了东汉的统治
D.遭到统治者的联合镇压
材料一 刘秀勤于政事,“每旦视朝,日仄乃罢,数引公卿、
郎、将讲论经理,夜分乃寐”。他在位期间,多次发布释放 奴婢和禁止残害奴婢的诏书。为减少贫民卖身成为奴婢,他 经常发救济粮,减少徭役,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他还 裁并郡县,精简官员。结果,裁并四百余县,官员十置其一。 其间国势昌隆,号称“建 武 盛 世”。
刘秀采取的其 即“光武中兴”的局面。
他治国措施。
史料实证
刘秀的统治措施。
光武中兴
(1)根据材料一,概括刘秀的为政之策。 “建武
答案来源能力要求 作答内容
盛世”的另一个名号是什么
作答内容
释放奴婢;救济贫民;减少徭役;兴修 水利;发展农业生产;裁并郡县,精简官员。 “光武中兴”。
材料二 东汉自冲帝以至桓帝的中叶都是外戚的天下。到 桓 帝中叶以后,宦官诛灭了外戚,大汉的天下又落到自己家奴 的手中。从外戚政治到宦官政治,其意义只是宣告贪官污吏 的换班而已。
——摘编自翦伯赞《秦汉史》
历史解释
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
东汉的衰亡
(2)材料二反映东汉中后期出现怎样的政治局面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政治局面产生的影响。
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导致政治腐朽不堪, 民生困苦,社会混乱;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 汉王朝走向衰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