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登泰山记》课件(共45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6.2《登泰山记》课件(共45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8.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2-12 13:54: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5张PPT)
姚鼐
一种文体,可以叙事、写景、状物,目的往往在于抒发作者的情怀和抱负,阐述作者的某些观点。
文体知识
古代刻在石碑上记叙人物生平事迹的文体。
是一种描写旅行见闻的散文体裁。
是古代因事见义,杂写所见所闻不多加议论的散文体裁。
字姬jī传,一字梦谷,室名惜抱轩xuān,人称惜抱先生,安徽桐城人。
主张文章必须以“考据”、“辞章”为手段,以阐扬儒家的“义理”,并以阳刚、阴柔区别文章的风格。为“桐城派”主要作家。与方苞、刘大櫆并称“桐城三祖”。
了解作者
乾隆三十九年(1774),《四库全书》初稿完成。姚鼐以自己病羸、养亲为名,告归田里。道经泰安与挚友泰安知府朱孝纯(字子颍)于此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傍晚同上泰山山顶,第二天即除夕五更时分至日观峰的日观亭,观赏日出,写下了这篇游记。
表示辞官:告老、解官、乞骸骨、请老、乞身、移病、谢病(托病引退或谢绝宾客)。
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
古人退休年龄一般是70岁。
写作背景
结合书本注释和工具书,小组合作翻译全文,梳理重点字词句。
文学文字梳理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第一段
口诀:山南水北为阳 山北水南为阴
南面
名作状,向西
北面
名作状,向东
山的南面山谷的水
山的北面山谷的水

分界
判断句
明确:泰山的南面,汶水向西流;它的北面,济水向东流。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汶水,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济水。在那南北山谷分界的地方,是古长城。最高处的日观峰,在古长城以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
第二段


界限
到达

山脚
台阶
沿着


山顶
明确:我在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从京城冒着风雪启程,经过齐河、长清两县,穿过泰山西北面的山谷,越过长城的界限,到达泰安。这月丁未日,我同知府朱孝纯字子颍的从南面的山脚上山。四十五里长的路上,都是石头砌的台阶,有七千多级。泰山正南面有三个山谷。(其中)中谷的水环绕泰安城,这就是郦道元书中所说的环水。我起初沿着中间的山谷进山,走了一小半段,越过中岭,又沿着西面的山谷走,就到了山顶。
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第二段

像门槛一样
判断句
横,挡
石阶
已经
几乎
覆盖
照亮
停留
明确:古时候登泰山,是沿着东面的山谷进去,路上有个天门。这东边的山谷,古时候称它为“天门溪水”,我没有到过那里。现在(我)经过的中岭和山顶,有像门槛一样横在路上的山崖,人们都叫它天门。一路上大雾弥漫、冰冻溜滑,石阶几乎无法攀登。等到已经登上山顶,只见青山上覆盖着白雪,(雪)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临近傍晚,夕阳映照着泰安城,汶水、徂徕山就像是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停留在半山腰处的云雾,又像是一条舞动的飘带似的。
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第三段
月底
朔 阴历每月第一天
晦 阴历每月最后一天
望 阴历每月十五
既望 阴历每月十六
等待
弥漫
逐渐
天边尽头
一会儿
五颜六色
升起
承托
有的人
有的
或红或白
判断句
判断句
明确:戊申这一天是月底,五更的时候,(我)和子颖坐在日观亭里,等待日出。这时大风扬起的积雪扑面打来。日观亭东面从脚底往下一片云雾弥漫,逐渐可见云中几十个白色的像骰子似的东西,那是山峰。天边(尽头)的云彩形成一条线(呈现出)奇异的颜色,一会儿又变成五颜六色的。太阳升起来了,红的像朱砂一样,下面有红光晃动摇荡着托着它。有人说,这是东海。回头看日观峰以西的山峰,有的被日光照到,有的没照到,或红或白,颜色错杂,都像弯腰曲背鞠躬致敬的样子。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第四段

模糊或缺失
偏僻
赶不上

明确:日观亭西面有一座东岳大帝庙,又有一座碧霞元君庙。皇帝的行宫就在碧霞元君庙的东面。这天看见途中路两旁刻写的石碑。是从唐显庆年间以来的;那些更古老的石碑都磨灭不清了。至于偏僻不在路边的石碑,都没来得及去看。
第五六段
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yuán)。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桐城姚鼐记。
青黑色
平形的、方形的
圆形的
缝隙
声音和踪迹

明确:山上石头多,泥土少。山石都呈青黑色,大多是平整的、方正的,很少圆形的。杂树很少,多是松树,松树都生长在石头的缝隙里,树顶是平的。到处是冰雪,没有瀑布溪水,也没有飞鸟走兽的声音和踪迹。到日观峰几里以内没有什么树木,积雪厚得同人的膝盖一样平齐。
语文不仅读文章,也要读“自然”。读《登泰山记》后,建议大家重走姚鼐的路,深刻感受泰山的风采、古人的风采。
梳理文章内容
子任务一
请你以导游的身份,根据文章给同学们设计一下路线。
(二)登泰山:泰山南麓、中谷、中岭、西谷、泰山巅
第一天:从泰安城出发,登山至南天门,观赏泰山晚霞夕照,宿山顶。
第二天:五鼓起身,在日观亭看泰山日出,上午游岱祠、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下午返程途中观道中石刻及泰山松。
(一)去泰安:京师(起点)、齐河、长清、泰山西北谷、长城之限、泰安
以作者的游踪为线索


复循
遂至



穿

走过姚鼐走过的路,也一定会看到姚鼐看到的风景,请你为同学们解说一下姚鼐看到的风景图。
作者描写这两幅图景时运用了哪些手法?
“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动静结合、拟人、比喻手法:
“负”字以动写静,显出雪的厚度,又以拟人手法,使雪山奕奕传神。
“烛”字名词活用为动词,显出雪光的亮度,写出日光和雪光相映的奇景。
“居雾”以静写动,写出雾的轻,呈停聚不动的状态。
“若带”以小喻大,写出云雾的具体形状,烘托出泰山的高峻雄伟。
第三段主要运用了哪些手法来描写泰山日出胜景?
时间顺序:待日出——稍见——须臾——日上——回视
日出前
日出时
日出后
“白若摴蒱”
“正赤如丹”
“绛皓驳色”
“而皆若偻”
以拟人手法烘托出日观峰凌驾于群峰之上的雄伟气势
比喻、拟人手法
日出的景象瞬时变幻,难以描摹。但姚鼐把日出的场面描写得十分壮观,达到了应有的艺术高度。
岱祠
岱祠碧霞元君祠
皇帝行宫
道中石刻
表现泰山的古老风貌和悠久的历史,突出其作为文化宝库的作用。
人文景观
1.突出泰山苍劲峻峭的面貌
2.泰山之冬的静美
多石
多平方
多松
少土
少圜
少杂树
无瀑水
无鸟兽音迹
无树
以极平实简练的语句,将景物进行对比,写出泰山有别于其他名山的特征。虽无细部刻画,却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语言简练,准确生动,紧扣时令特点,体现了桐城派文章“雅洁”的特点。
1.泰山的最高峰是“日观峰”吗?
2.姚鼐为何要在除夕登山?
3.姚鼐为何要选择朱孝纯陪同
4.“记在于抒发作者的情怀和抱负”,文中有直接抒发作者情感的句子吗?
……
思考:
平凡的文字背后有何深意与魅力?
漫溯文本深处,
探特殊之行,品内隐之情
1.这场登山之行有何特殊之处?
相关语句 特殊之处
时间
友人
路线
环境
意义
雪中登山 特殊之行
京师出发——“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
开始登山——“是月丁未”腊月二十八日
登日观亭——“戊申晦”腊月二十九日
岁序更替、辞旧迎新
解特殊时间
除夕
1.这场登山之行有何特殊之处?小组合作探究,结合关键词完成表格。
相关语句 特殊之处
时间 1、“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 2、“是月丁未”3、“戊申晦” 岁序更替、辞旧迎新
友人
路线
环境
意义
雪中登山 特殊之行
注释:泰安府的知府
心心相印、志趣相投
姚鼐《海愚诗钞序》:“鼐年二十二,接子颍于京师,即知其为天下绝特之雄才。自是相知数十年,数有离合。”
解特殊友人
刘大櫆《朱子颍诗序》:“友人姚君姬传过余邸舍,一见而心折,以为己莫能为也,遂往造其庐而定交焉。姬传以文章名一世,而其爱慕子颍者如此。”
相关语句 特殊之处
时间 1、“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 2、“是月丁未” 岁序更替、辞旧迎新
友人
路线
环境
意义
“知府朱孝纯子颍”
心心相印、志趣相投
雪中登山 特殊之行
读一读 找一找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桐城姚鼐记。
登山路线
相关语句 特殊之处
时间 1、“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 2、“是月丁未” 岁序更替、辞旧迎新
友人
路线 “南麓”——“中谷”——“中岭”——“西谷”——“至其巅” 特立独行、与众不同
环境
意义
“知府朱孝纯子颍”
心心相印、志趣相投
雪中登山 特殊之行
天寒地冻、环境艰难
“无瀑水,无鸟兽音迹”
“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
VS
“四十五里”“级七千有余”
解特殊环境
相关语句 特殊之处
时间 1、“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 2、“是月丁未” 岁序更替、辞旧迎新
友人
路线 “南麓”——“中谷”——“中领”——“西谷”——“至其巅” 特立独行、与众不同
环境 1、“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 2、“四十五里”“级七千有余” 3、“无瀑水,无鸟兽音迹” 天寒地冻、环境艰难
意义
“知府朱孝纯子颍”
心心相印、志趣相投
雪中登山 特殊之行
文化圣山、政治色彩
《尚书今古文注疏》:“泰山尊曰岱宗。岱者,始也。宗者,长也,万物之始,阴阳交代。”
泰山别名“天孙”,意为天地之孙,主招魂,知人生命之长短。
《史记》援引《管子·封禅篇》说,上古之时,封禅泰山的就有七十二家帝王。后来,历代帝王几乎无不封禅泰山。
解特殊意义
相关语句 特殊之处
时间 1、“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 2、“是月丁未” 岁序更替、辞旧迎新
友人
路线 “南麓”——“中谷”——“中领”——“西谷”——“至其巅” 特立独行、与众不同
环境 1、“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 2、“四十五里”“级七千有余” 3、“无瀑水,无鸟兽音迹” 天寒地冻、环境艰难
意义 “岱祠”“碧霞元君祠” “皇帝行宫”“道中石刻” 文化圣山、政治色彩
“知府朱孝纯子颍”
心心相印、志趣相投
雪中登山 特殊之行
登泰山
特殊的时间
知心的友人
独特的路线
艰难的环境
独特的泰山
特殊的情感?
披文入情 虽幽必显
1750年,姚鼐考中举人,应会试落第。
1752年,姚鼐二次应礼部试又落第。
1754年,姚鼐三次应礼部会试仍落第。
1757年,姚鼐四次应礼部会试又不第。
1763年,姚鼐五次应礼部试,姚鼐中试,殿试名列二甲,授庶吉士。
1766年,姚鼐被分配为兵部主事,不久又改任补礼部仪制司主事。
1767年,姚鼐充任山东乡试副考官。
1770年,姚鼐充任湖南乡试副考官。
1772年,姚鼐升任刑部郎中。
1773年,清廷开四库全书馆,姚鼐被荐入馆充纂修官。
1774年秋,《四库全书》修成后,时年四十四岁的姚鼐辞官。
思维支架:知人论世
姚鼐《赠程鱼门序》:“夫士处世难矣!群所退而独进,其进,罪也;群所进而独退,其退,亦罪也。”
姚鼐:“古之君子,仕非苟焉而已,将度其志可行于时,其道可济于众”
新的方式“济众”:辞去官职、回归故里
除夕登山:理想的“辞旧迎新”
思维支架:知人论世——辞官
批文入情,虽幽必显
文中语句/字词 自然之景 内隐之情
“乘”“历”“穿”“越”“至”一连串动词 远赴泰安之景 迫切期待
1.选择“由南麓登”“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 2.“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 泰山沿途之景 坚定决绝
“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泰山落日之景 喜悦希望
由“大风扬积雪击面”到“正赤如丹”再到“绛皓驳色” 泰山日出之景 茫然到释然
1.三个动词“有”“在”构成的典型的“存现句”;2.“观”“往”与“有”的区别 泰山人文之景 平静淡然
“三有三无”,多短句,无虚词 泰山自然之景 平静坦然
前往泰安
前往泰安之前:《晴雪楼记》:“浮览山川景物以消其沉忧”
登完泰山之后:《姚鼐年谱》:“四十年乙未,先生年四十五岁,春正月,自泰安还京,旋即南归。”
见到挚友、登上泰山、领略美景
“旋即南归”
忧思
散去沉忧
内心释然
消其沉忧 心灵远游
男儿自负乔岳身,胸有大海光明暾。
即今同立岱宗顶,岂复犹如世上人。
——《岁除日与子颍登日观观日出作歌》
登泰山
特殊的时间
知心的友人
独特的路线
艰难的环境
独特的泰山
辞旧迎新 消其沉忧
辞旧迎新 心灵远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