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新思维】1.4常见的化合物--2025年中考科学一轮复习学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新课标·新思维】1.4常见的化合物--2025年中考科学一轮复习学案(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12-12 23:43:50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4常见的化合物
考点分布 考查频率 课标要求
考点1酸的性质与用途 ☆☆☆☆ 1.认识酸和碱的主要性质,举例说明酸和碱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及其对人类的影响;知道酸、碱使用的注意事项。
2.了解某些常见的盐(如氯化钠、纯碱、小苏打、碳酸钙等)的性质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3.初步学会用酸碱指示剂和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4.了解生活中一些重要的有机物(如淀粉、脂肪、蛋白质、天然气、石油、煤、塑料、橡胶、纤维等),知道它们对生命活动的意义,以及对经济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考点2碱的性质与用途 ☆☆☆☆
考点3酸和碱的使用注意事项 ☆☆
考点4酸碱之间的反应 ☆☆☆
考点5常见的盐的性质与用途 ☆☆☆
考点6酸碱指示剂与pH试纸的使用 ☆☆
考点7常见有机物及其用途 ☆
■考点①酸的性质与用途
一、盐酸(HCl)
(一)浓盐酸的物理性质
纯净的浓盐酸是无色的液体,有刺激性气味,具有挥发性(故需要密封保存)。打开瓶塞后能在空气中形成白雾。工业盐酸因含有Fe3+而呈黄色。
(1)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遇到空气中的水蒸气又形成盐酸的小液滴,故出现白雾现象。
(2)如果浓盐酸敞口放置,由于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溶质HCl,会导致溶液质量和溶质的质量分数都减小,故浓盐酸要密封保存。
稀盐酸的化学性质
盐酸的化学性质 与盐酸反应的物质 反应现象 化学方程式
与指示剂作用 石蕊试液、酚酞试液 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
与活泼金属反应 铁钉 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 Fe+2HCl=FeCl2+H2↑
与金属氧化物反应 生锈的铁钉(铁锈的主要成分Fe2O3) 红棕色的铁锈逐渐溶解,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 Fe2O3+6HCl=2FeCl3+3H2O
氧化铜 黑色的氧化铜粉末逐渐溶解,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CuO+2HCl=CuCl2+H2O
与碱反应 氢氧化铜 蓝色的氢氧化铜逐渐溶解,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Cu(OH)2+2HCl=CuCl2+2H2O
与某些盐反应 鸡蛋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 产生大量的气泡,生成的气体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 CaCO3+2HCl=CaCl2+H2O+CO2↑
硝酸银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滴加稀硝酸沉淀不溶解 HCl+AgNO3=AgC1↓+HNO3
【能力拓展】
(1)盐酸是氯化氢气体的水溶液,属于混合物。
(2)氯化氢的水溶液和液态氯化氢的区别:
①氯化氢的水溶液是混合物,液态氯化氢是纯净物。
②氯化氢的水溶液含有H+、Cl-、H2O三种粒子,液态氯化氢由氯化氢(HCl)分子构成。
稀盐酸与这些物质的反应都是化学变化,其中的颜色改变、生成气体或沉淀都是物质变化的证据。
由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阴离子构成的化合物称为盐,如NaCl、FeCl3、CuCl2、CuSO4、CaCO3、NH4NO3等。AgC1是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因此硝酸银溶液可以用于检验盐酸或氯离子的存在。
二、硫酸(H2SO4)
(一)稀硫酸的化学性质
硫酸的化学性质 与硫酸反应的物质 反应现象 化学方程式
与指示剂作用 石蕊试液、酚酞试液 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
与活泼金属反应 锌粒 有气泡产生 Zn+H2SO4=ZnSO4+H2↑
与金属氧化物反应 生锈的铁钉(铁锈的主要成分Fe2O3 红棕色的铁锈逐渐溶解,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 Fe2O3+3H2SO4=Fe2(SO4)3+3H2O
氧化铜 黑色的氧化铜粉末逐渐溶解,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CuO+H2SO4=CuSO4+H2O
与碱反应 氢氧化铜 蓝色的氢氧化铜逐渐溶解,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Cu(OH)2+H2SO4=CuSO4+2H2O
与某些盐反应 碳酸钠 产生大量的气泡,生成的气体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 Na2CO3+H2SO4=Na2SO4+H2O+CO2↑
氯化钡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滴加稀硝酸沉淀不溶解 BaCl2+H2SO4=BaSO4↓+2HCl
(二)浓硫酸
(1)浓硫酸是无色、黏稠、油状的液体,难挥发,密度比水大(物理性质)。
(2)浓硫酸具有以下特性(“三性”)
①强腐蚀性(化学性质)。浓硫酸对皮肤、衣服等有强烈的腐蚀作用。如果浓硫酸不慎溅到皮肤上,要先用干布拭去,然后用大量清水冲洗,最后用小苏打溶液冲洗,严重时应立即送医院。O2、H2、CO2、SO2等气体可用浓硫酸进行干燥,但是能与其反应的NH3等碱性气体不可用它干燥。
②吸水性(物理性质)。能直接吸收空气中的水分(故需要密封保存),所以常作为某些气体的干燥剂。
③脱水性(化学性质)。能把由C、H、0等元素组成的化合物里的H、O元素按原子个数比2:1的比例从化合物中“脱出”结合成水,因而具有脱水性。
(三)盐酸与硫酸的用途比较
酸 用途
盐酸(HCl) 重要化工产品,用于金属表面除锈、制造药物(如盐酸麻黄素氯化锌)等;人体胃液中含有盐酸,可帮助消化
硫酸(H2SO4) 重要化工原料,用于生产化肥、农药、火药、染料以及冶炼金属、精炼石油和金属除锈等。浓硫酸有吸水性,在实验室中常用它做干燥剂
【能力拓展】
浓硝酸和浓盐酸、浓硫酸一样具有强烈的腐蚀性。硝酸具有挥发性,且见光易分解,所以需要密封保存在棕色的试剂瓶中。
三、酸的通性
酸的通性 反应情况 化学方程式
与指示剂作用 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
与活泼金属反应 生成盐和氢气 Zn+H2SO4=ZnSO4+H2↑ Fe+2HCl=FeCl2+H2↑
与金属氧化物反应 生成盐和水 Fe2O3+3H2SO4=Fe2(SO4)3+3H2O Fe2O3+6HCl=2FeCl3+3H2O CuO+H2SO4=CuSO4+H2O CuO+2HCl=CuCl2+H2O
与碱反应 生成盐和水 Cu(OH)2+H2SO4=CuSO4+2H2O Mg(OH)2+2HCl=MgCl2+2H2O
与某些盐反应 生成新盐和新酸 Na2CO3+H2SO4=Na2SO4+H2O+CO2↑ HCl+AgNO3=AgC1↓+HNO3 BaCl2+H2SO4=BaSO4↓+2HCl
【能力拓展】
不同的酸在水溶液中都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H+,所以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由于酸根离子不同,不同酸也有各自的特性,如稀硫酸与BaCl2溶液的反应,稀盐酸与AgNO3溶液的反应。
浓硫酸、硝酸有很强的氧化性,与金属反应不能生成H2,而是生成水。所以酸的通性通常指的是盐酸和稀硫酸,而不是指浓硫酸和硝酸。
四、Cl-和SO42-两种离子的检验
Cl-:先向待测液中滴加AgNO3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后再滴加稀HNO3,沉淀不消失。
相关的化学方程式:HCl+AgNO3=AgCl↓+HNO3(以HCl为例)。
SO42-:先向待测液中滴加Ba(NO3)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后再滴加稀HNO3,沉淀不消失。
相关的化学方程式:H2SO4+Ba(NO3)2=BaSO4↓+2HNO3(以H2SO4为例)。
【能力拓展】
因为Ag2CO3和BaCO3均为难溶于水的白色沉淀,所以在检验Cl-和SO42-时,要先排除CO32-的干扰,故应在出现白色沉淀后再滴加稀HNO3,沉淀不消失,说明溶液中无CO32-。
■考点②碱的性质与用途
一、碱的性质
(一)碱溶液与酸碱指示剂的反应
碱的水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二)某些碱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1)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的反应
①化学方程式:Ca(OH)2+CO2=CaCO3↓+H2O
②应用:这一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现象明显,可用来检验二氧化碳的存在。
(2)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
①化学方程式:2NaOH+CO2=Na2CO3+H2O
②应用:这一反应常用来吸收二氧化碳,因为氢氧化钠极易溶于水,能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
(3)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硫的反应
①化学方程式:2NaOH+SO2=Na2SO3+H2O
(亚硫酸钠)
②应用:大量使用化石燃料(主要是煤、石油)的工厂产生的废气中含有二氧化硫,会污染空气,可用氢氧化钠溶液来吸收二氧化硫。
(4)二氧化硅和氢氧化钠反应
①化学方程式:2NaOH+SiO2=Na2SiO3+H2O
②应用:盛放氢氧化钠溶液的试剂瓶不能用玻璃塞,应用橡皮塞或木塞。
(三)碱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如氢氧化钠溶液可与盐酸反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OH+HC1=NaCl+H2O
(四)某些碱与某些盐反应生成新碱和新盐
(1)生成碱沉淀的反应。如FeCl3、CuCl2与NaOH反应。
(2)生成盐沉淀的反应,如Na2CO3与Ca(OH)2的反应:Na2CO3+Ca(OH)2=CaCO3↓+2NaOH。
常见的不溶性碱有Mg(OH)2、Al(OH)3、Zn(OH)2、Fe(OH)3、Cu(OH)2,它们不能使加入的指示剂变色。Mg(OH)2、Al(OH)3、Zn(OH)2是白色沉淀,Fe(OH)3是红褐色沉淀,Cu(OH)2是蓝色絮状沉淀。
【能力拓展】
能够生成盐和水的化学反应有很多,如酸与某些金属氧化物的反应、碱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的反应、酸与碱的反应等。
二、碱的个性
(一)氢氧化钠(NaOH)
(1)俗名:烧碱、火碱、苛性钠。
(2)物理性质:常态下为白色固体,易潮解(暴露在空气中容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表面潮湿而逐步溶解),极易溶于水且放出大量的热,水溶液有滑腻感、有涩味。
(3)化学性质:具有较强的腐蚀性,能腐蚀兔毛或全毛绒线;具有碱的通性。
(4)用途:重要的化工原料,应用于造纸制铝、制皂精炼石油等工业;生活中可用来除油污等。
(二)氢氧化钙[Ca(OH)2]
(1)俗名:熟石灰、消石灰。
(2)物理性质:常态下为白色粉末状固体,微溶于水(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3)化学性质
①具有较强的腐蚀性。
②能与CO2、SO2等反应,如CO2+Ca(OH)2=CaCO3↓+H2O,这一反应常用于检验CO2
③能与酸反应,反应过程无明显现象,如Ca(OH)2与HCI和H2SO4的反应如下:
Ca(OH)2+2HC1=CaCl2+2H2O
Ca(OH)2+H2SO4=CaSO4+2H2O
④能与部分盐反应,生成沉淀,如:
2FeCl3+3Ca(OH)2=2Fe(OH)3↓+3CaCl2
Ca(OH)2+Na2CO3=CaCO3↓+2NaOH
Fe(OH)3为红褐色沉淀,CaCO3为白色沉淀。
(4)用途:重要的建筑材料,也是一种工业原料。如用来制取漂白粉,农业上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等。
(5)氢氧化钙的制取:将生石灰(CaO)溶于水(剧烈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
三、碱的通性
(一)碱的通性
碱的通性 反应情况 示例
能使指示剂变色 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NaOH、Ca(OH)2等可溶性碱均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能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 生成盐和水 2NaOH+SO2=Na2SO3+H2O Ca(OH)2+CO2=CaCO3↓+H2O
能与酸反应 生成盐和水 NaOH+HCl=NaCl+H2O Ca(OH)2+2HCl=CaCl2+2H2O
能与某些盐反应 生成新盐和新碱 3NaOH+FeCl3=Fe(OH)3↓+3NaCl Ca(OH)2+Na2CO3=CaCO3↓+2NaOH
【能力拓展】
碱具有通性的原因是可溶性碱在水溶液里能电离出相同的阴离子一一OH-”。不同的碱溶液中所含的阳离子(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不同,因此不同的碱也表现出一些不同的性质。
因为难溶性碱放入水中几乎不能产生OH-,所以碱的通性中使指示剂变色、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以及与某些盐反应,是可溶性碱才具有的性质。难溶性碱只有与酸反应的性质。
■考点③酸和碱的使用注意事项
(一)浓硫酸的稀释
由于浓硫酸溶于水时放出大量的热,因而在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把浓硫酸沿着器壁慢慢地注人水里,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使产生的热量迅速扩散,切不可把水直接倒人浓硫酸中。操作如图所示。
不可把水倒入浓硫酸中稀释的原因:水的密度比浓硫酸小,若把水倒入浓硫酸中,水浮在浓硫酸表面,浓硫酸溶于水时放出的热会使水立刻沸腾,使硫酸液滴向四周飞溅,造成危险。
(二)碱的使用注意点
氢氧化钠相关:
(1)氢氧化钠暴露在空气中,不仅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潮解,而且还易跟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发生反应而变质。故应保存在密闭干燥的地方。
(2)氢氧化钠溶液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发生了化学变化,溶液质量变大。
(3)利用固体氢氧化钠易潮解的性质,固体氢氧化钠可以做某些气体(如氧气、氢气)的干燥剂,但是能与NaOH反应的气体,如CO、SO2等酸性气体则不可用固体NaOH干燥,一般选用浓硫酸干燥。
(4)称量氮氧化钠固体时,要将其放在玻璃器皿中,不能放在纸上,以免其潮解后腐蚀天平的托盘。
(5)氢氧化钠有强烈腐蚀性,如果不慎将氢氧化钠溶波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氨水相关:
(1)氨水是氨气的水溶液,主要成分为NH3.H2O或NH4OH
(2)物理性质:常态下为无色透明液体,有刺激性气味、易挥发。
(3)化学性质:具有碱的通性,如氨水显碱性,能使指示剂变色,与酸反应生成铵盐可以用来制氮肥。
氢氧化钙相关:
(1)因为氢氧化钙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而变质,所以氢氧化钙溶液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发生化学变化,生成碳酸钙,溶液质量减小。
(2)利用生石灰能与水反应的性质,生石灰可以做某些气体的干燥剂,但不能干燥酸性气体。
■考点④酸碱之间的反应
(一)酸碱反应实验
向盛有氢氧化钠的烧杯中滴人几滴酚酞试液,溶液变红,向变红的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或稀硫酸),边滴边振荡,溶液颜色变浅直至消失,说明溶液由碱性变为中性或酸性,氢氧化钠和酸发生了反应。
实验过程中溶液中溶质、pH以及颜色的变化
反应进程 溶质 PH 颜色
未滴加稀盐酸 NaOH pH>7 红色
滴加少量稀盐酸(氢氧化钠过量) NaOH+NaCl pH>7 红色
滴加适量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NaCl pH=7 无色(红色刚好褪去)
滴加过量稀盐酸 NaCl+HCl pH<7 无色
(1)酸、碱反应实验选用的指示剂是酚酞溶液。如果使用石蕊溶液,溶液由蓝色变为紫色,颜色变化不明显。
(2)实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可以使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充分接触,反应迅速、完全。
(3)实验时用胶头滴管慢慢滴入,便于控制加入酸的量,同时也为了清楚地看出指示剂颜色的变化,当溶液由红色恰好变为无色时,应立即停止滴加,防止盐酸过量。
(二)酸碱反应原理
酸和碱之间发生反应能生成盐和水。如:
HCl+NaOH=NaCl+H2O
H2SO4+2NaOH=Na2SO4+2H2O
(三)酸碱反应的实质
酸中的H+和碱中的OH-结合生成水,即H++OH-=H2O。
【能力拓展】
大多数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时,我们观察不到明显的外观现象(H2SO4+Ba(OH)2=BaSO4↓+2H2O等除外]。探究酸和碱之间发生反应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指示剂法。先在NaOH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显红色,然后再逐滴滴加稀盐酸,若观察到红色逐渐消失,则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化学反应。
(2)pH试纸法。先用pH试纸测定NaOH溶液的pH,再向NaOH溶液中逐滴滴加稀盐酸,不断振荡溶液使其充分接触,同时多次测定混合溶液的pH,若测得溶液的pH逐渐减小且小于7,则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化学反应。
(3)热量变化法。化学反应通常伴随着能量的变化,所以可借助反应前后的温度变化来判断反应的发生。酸与碱的反应是放热反应,如果NaOH溶液与稀盐酸混合前后温度有变化,则证明NaOH溶液和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而且氢氧化钠和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放出的热量最多、温度最高。
(4)验证反应物的消失。如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反应完全时,可向溶液中滴加CuSO4溶液,不再出现蓝色沉淀,说明NaOH已完全参加反应,反应发生。
二、酸碱(中和)反应的应用
(一)酸碱反应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植物适宜在接近中性(pH在6.5~7.5)的土壤里生长,酸性太强(pH<4或碱性太强(pH>8)的土壤,都不适宜植物生长。因此利用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在酸(碱)性土壤中加人适量的碱(酸),调节土壤的酸碱性。如农业上常施加熟石灰[主要含Ca(OH)2]来降低土壤的酸性。
注意:改良酸性土壤常使用熟石灰,而不使用碱性、腐蚀性很强的氢氧化钠。
(二)酸碱反应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1)处理工业废水,解决环保问题。
工业生产中产生大量的废水,其中常含有酸性或碱性物质,不经处理、任意排放,就会造成环境污染。因此利用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根据不同污水的酸碱性,加人适宜的物质,去除污水的酸碱性,使之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
(2)精制石油时,可用氢氧化钠来中和过量的酸。
(三)酸碱反应在医药方面的应用
人体胃液中含有盐酸,如果胃酸过多,会引起胃痛等病症,医疗上常用能与酸反应的碱性物质作为药品降低胃液的pH,使之达到正常范围,减少胃酸常用的药剂有Al(OH)3,其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Al(OH)3+3HCl=AlCl3+3H2O。
【能力拓展】
蚊虫叮咬是因为蚊虫分泌的酸性物质进入肌肉,使肌肉酸痛。利用酸碱反应的原理,涂上碱性物质如纯碱溶液、肥皂水等以减轻痛痒。
■考点⑤常见的盐的性质与用途
一、几种盐的性质
(一)碳酸钠(Na2CO3)
(1)俗名:纯碱、苏打。
(2)物理性质:白色粉末,易溶于水。
(3)化学性质:
①水溶液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
②能和酸反应生成新盐和新酸(如Na2CO3+2HCl=2NaCl+H2O+CO2↑,H2O和CO2是H2CO3分解的产物)。
③能和某些碱反应生成新盐和新碱[如Na2CO3+Ca(OH)2=CaCO3↓+2NaOH]。
④能和某些盐反应生成两种新盐(如Na2CO3+BaCl2=2NaCl+BaCO3↓)
(4)用途:重要的化工原料,可用来制造玻璃、肥皂,去油污等。
(二)碳酸钙(CaCO3)
碳酸钙是一种难溶的盐,是碳酸(H2CO3)和氢氧化钙发生中和反应产物:Ca(OH)2+H2CO3==CaCO3↓+2H2O。
(1)存在:大理石、石灰石、汉白玉、鸡蛋壳等物质的主要成分都是碳酸钙。
(2)物理性质:白色固体,难溶于水。
(3)化学性质:
①加强热能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生石灰(CaCO3高温CaO+CO2↑)。
②与酸反应生成新盐和新酸(如CaCO3+2HC1=CaCl2+H2O+CO2↑,H2O和CO2是H2CO3分解的产物)。
(4)用途:重要的建筑原料,可用来制水泥、炼钢、制生石灰等。
(三)氯化钠(NaCl)
(1)俗名:食盐。
(2)物理性质:白色固体,易溶于水,有咸味。溶解度受外界温度变化影响不大。
(3)化学性质:能与某些盐反应生成两种新盐(NaCl+AgNO3=AgCl↓+NaNO3)。
(4)用途:重要的调味品,用来腌渍蔬菜;可用来制取烧碱、金属钠、氯气等;医疗上用氯化钠配制生理盐水(溶质质量分数为0.9%);浓的食盐溶液会使细胞内的水渗出,使蛋白质凝固,具有杀菌作用;农业上用定浓度的氯化钠溶液来选种等。
【能力拓展】
(1)NaHCO3
还有一种盐与Na2CO3类似,它俗称小苏打,化学式为NaHCO3溶液显碱性,是焙制糕点所用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也是治疗胃酸过多的一种药剂。
(2)氢氧化钠固体露置在空气中与CO2反应生成Na2CO3。
(1)证明NaOH是否变质只需验证固体中产生了Na2CO3即可,选择的试剂及现象:
①加入盐酸,现象是有气泡产生,
②加入澄清石灰水,现象是出现白色沉淀,
③加入CaCl2溶液(或BaCl2溶液),现象是出现白色沉淀。
这三种方法都可鉴定Na2CO3的存在。
(2)氢氧化钠变质分为部分变质和完全变质,证明NaOH是否完全变质,需分两步分别检验NaOH、Na2CO3的存在。
①首先向溶液中加入过量CaCl2溶液(或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然后过滤,向滤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若溶液变红,则有NaOH,说明NaOH部分变质;若溶液仍为无色,说明NaOH溶液全部变质。
②首先向溶液中加入无色酚酞溶液,再加入过量CaCl2溶液(或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若溶液仍变红,则有NaOH,说明NaOH部分变质;若溶液为无色,说明NaOH溶液全部变质。
(3)食盐对生命活动的影响
我们每人每天都要摄取一定量的食盐来维持体内氯化钠的正常浓度。人体内多余的氯化钠通过汗液、尿液和粪便排出体外,如果人体由于腹泻、呕吐和大量出汗而失盐过多,就要注射生理盐水或口服盐开水,以维持体内的盐分。摄入过多的食盐,容易引起高血压等疾病。
三、盐的制取
(一)盐的分类(盐的分类方法有很多,常见的分类方法有以下两种)
(1)按照具有的相同离子分类
①阳离子相同,如氯化钠(NaCl)、碳酸钠(Na2CO3)硫酸钠(Na2SO4)和硝酸钠(NaNO3)等称为钠盐。
②阴离子相同,如碳酸钠(Na2CO3)碳酸钾(K2CO3)、碳酸钙(CaCO3)和碳酸钡(BaCO3)等称为碳酸盐。
(2)按照盐的溶解性分类
①可溶性盐,如碳酸钠(Na2CO3)、硫酸钾(K2SO4)硝酸银(AgNO3)和氯化铵(NH4Cl)等。
②不溶性盐,如硫酸钡(BaSO4)、氯化银(AgCl)、碳酸钙(CaCO3)等。
③还有些盐是微溶于水的,如CaSO4、Ag2SO4、MgCO3等。
规律总结2:盐的溶解性记忆口诀
钾钠铵硝溶于水,盐酸盐除氯化银;硫酸盐除硫酸钡,碳酸盐溶钾钠铵;微溶盐类有三种,硫酸钙银碳酸镁。
(二)盐的制取
人们常利用一些盐的溶解性来实现盐的制取提纯和鉴别,盐的制取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有些盐是天然存在的,通过物理方法提取,如可从海水盐湖或盐井中提取食盐。
(2)用化学方法制取,如用Na2CO3和CaCl2制取CaCO3和NaCl,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aCl2=CaCO3↓+2NaCl;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对制碱工业有重大贡献,他发明了“侯氏制碱法”,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中,其原理为NH3+CO2+H2O+NaCl==NaHCO3+NH4Cl、2NaHCO3△Na2CO3+H2O+CO2↑。
(三)盐的化学性质
反应 反应发生的条件
盐+金属→新盐+新金属(将在第2章学习) ①盐要溶于水; ②金属的活动性排在盐溶液中金属的前面; ③K、Ca、Na除外
盐+酸→新盐+新酸 生成物符合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盐+碱→新盐+新碱 ①反应物都溶于水; ②生成物符合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盐+盐→新盐+新盐 ①反应物都溶于水; ②生成物符合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能力拓展】
(1)一些常见的有色溶液。
蓝色溶液:含Cu2+的溶液,如CuSO4溶液、CuCl2溶液;
黄色溶液:含Fe3+的溶液,如FeCl3溶液、Fe2(SO4)3溶液;
浅绿色溶液:含Fe2+的溶液,如FeSO4溶液、FeCl2溶液;
紫红色溶液:如高锰酸钾溶液。
(2)一些常见的沉淀的颜色。
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AgCl、BaSO4;
不溶于水,能溶于酸,且产生大量气泡,产生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白色沉淀:CaCO3、BaCO3等;
不溶于水,能溶于酸,但没有气泡产生的白色沉淀:Mg(OH)2等;蓝色沉淀:Cu(OH)2;红褐色沉淀:Fe(OH)3
四、盐与化肥
来自自然界的一些物质及一些人工合成的盐,它们能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养料,被称为化学肥料。
(一)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
化肥的种类 常见化肥 在植物生长中的作用 缺乏时的表现
氮肥(含有氮元素的化肥) 常见的氮肥有NHNO3CO(NH2)2和NHHCO3等 氮肥含有组成叶绿素的重要元素,能促使农作物的茎叶生长茂盛 植物缺氮元素时叶片发黄,生长缓慢,光合作用减慢
钾肥(含有钾元素的化肥) 常见的钾肥有K2CO3、K2SO4和KCl等 能促进农作物生长旺盛,茎秆粗壮,增强抗病虫害能力,促进糖和淀粉生成 植物缺钾元素时茎细小,叶片有褐斑,易倒伏
磷肥(含有磷元素的化肥) 常见的磷肥有过磷酸钙[CaSO4和Ca(H2PO4)2的混合物] 能促进农作物根系发达,增强吸收养分和抗寒抗旱能力,促进作物穗数增多,籽粒饱满 植物缺磷元素时根短小,叶片暗绿带红。过量会引起作物贪青晚熟
复合肥(含N、P、K三种元素中两种或三种) KNO3、K3PO4、(NH4)3PO4等 具有氮肥、磷肥、钾肥的两重或多重功效
(二)铵盐的制取
工业上用酸与氨气反应制氮肥(铵盐)
NH3+H2O+CO2=NH4HCO3(碳铵)
2NH3+H2SO4=(NH4)2SO4(硫铵)
(三)合理使用化肥
虽然化肥有助于植物生长,但长期使用化肥往往使土壤板结,破坏土壤结构,因此通常需施一些农家肥料(有机肥),农家肥中含有大量有机物和多种营养元素,有利于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
【能力拓展】
(1)盐的组成中,所含的阳离子不一定都是金属阳离子,也可以是由多种元素的原子形成的复杂阳离子(带电原子团),如NH4+
(2)我们把作氨肥的铵盐叫做铵态氨肥。铵盐能与碱反应,放出氨气,因此铵态氨肥不能与碱性的物质混合使用,否则会降低肥效。
(3)铵盐的检验
①原理:铵盐与碱混合(必要时加热),发生复分解反应,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氨气是碱性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
NH4HCO3+Ca(OH)2=CaCO3↓+2H2O+NH3↑
(NH4)2SO4+2NaOH=Na2SO4+2H2O+2NH3↑
②检验方法:取样品与碱溶液混合加热,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放出的气体,如果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证明有铵根离子存在。
■考点⑥酸碱指示剂与pH试纸的使用
一、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
(一)电离
(1)概念:物质溶解于水或受热熔化而形成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
在溶液里,所有的阳离子带的正电荷总数和所有阴离子带的负电荷总数相等,溶液不显电性。
(2)电离方程式:用化学式和离子符号来表示物质电离的式子。书写时,等号左边是物质的化学式,右边是构成物质的离子的符号。如NaCl溶于水的电离方程式为NaCl==Na++Cl-
(二)酸
(1)概念: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都是氢离子(H+)的化合物。
某种酸电离产生的阴离子叫做这种酸的酸根离子,如SO42-是H2SO4的酸根。其他常见酸根有CO32-、NO3-、Cl-
(2)常见酸的电离方程式:H2SO4==2H++SO42-;HC1==H++Cl-;HNO3==H++NO3-
(3)生活中常见的酸:盐酸(HCl)、硫酸(H2SO4)、硝酸(HNO3)、碳酸(H2CO3)、醋酸(CH3COOH)等。
(三)碱
(1)概念: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都是氢氧根离子(OH-)的化合物。
(2)常见碱的电离方程式:NaOH==Na++OH-;Ca(OH)2==Ca2++2OH-;KOH==K++OH-
(3)生活中常见的碱:烧碱(氢氧化钠)、熟石灰(氢氧化钙)、氢氧化钾、氢氧化钡、氨水(NH3的水溶液)等。
【能力拓展】
书写电离方程式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不必写条件。
(2)配平,使正、负电荷数相等。
(3)原子团不能拆开书写。
一些物质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含有H+但并不是酸,原因是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除H+之外,还有其他的阳离子。如硫酸氢钠电离:NaHSO4=Na++H++SO42-,所以NaHSO4不是酸。
二、酸碱指示剂
(一)酸碱指示剂
在酸性或碱性溶液里能显示出不同颜色的物质,叫做酸碱指示剂,通常简称指示剂。
(二)常用的酸碱指示剂在酸性和碱性溶液中的变色情况
指示剂 酸性溶液 碱性溶液
石蕊试液(紫色) 变红色 变蓝色
酚酞试液(无色) 不变色 变红色
蓝色石蕊试纸 变红色 不变色
红色石蕊试纸 不变色 变蓝色
(三)自制酸碱指示剂
许多植物的花、果茎、叶中都含有某些显色的物质,它们在酸性溶液或碱性溶液里会显示不同的颜色。如果你有兴趣,可以取这些植物的花果茎、叶切碎捣烂,用酒精浸制,所得的浸出液可以作为酸碱指示剂,如下表所示。
【能力拓展】
若用试纸检测气体,需将试纸湿润后再检验。
(1)酸性或碱性溶液与指示剂作用时,变色的是指示剂,并不是酸性或碱性溶液,故不能说指示剂(石蕊或酚酞)使酸性或碱性溶液变色(或酸性、碱性溶液遇指示剂变色)。酸碱指示剂与酸性或碱性溶液的反应是化学变化。
(2)蓝色石蕊试纸常用来检验酸性溶液或气体,蓝色石蕊试纸能变红;红色石蕊试纸常用来检验碱性溶液或气体,红色石蕊试纸能变蓝。
注意:不溶性的酸或碱不能使指示剂变色,因为溶液中没有自由移动的H+或OH-,如Cu(OH)2。
三、溶液酸碱性的强弱程度
(一)溶液的酸碱度
不同酸溶液的酸性强弱不同,不同碱溶液的碱性强弱也不同。酸碱指示剂只能测量溶液的酸碱性,无法衡量酸碱性强弱的程度。用酸度、碱度来表示溶液酸性或碱性强弱的程度
(1)pH:用来表示溶液酸碱性的强弱程度
(2)取值范围通常为0~14
(3)溶液酸碱性的强弱程度与pH的关系如图所示。
(二)测定溶液pH的方法
(1)测定溶液酸碱性强弱最常用、最简单的方法是使用pH试纸。
(2)pH的测定方法: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被测试的溶液,滴在pH试纸上,将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看与哪种颜色最接近,从而确定被测溶液的pH。根据pH便可判断溶液的酸碱性强弱。
注意:
(1)用pH试纸测溶液pH时,pH试纸不能预先用蒸馏水润湿,否则会导致测量结果不准确,常见的情况如下:
①溶液为酸性时,酸性变弱,pH偏大。
②溶液为中性时,pH不变。
③溶液为碱性时,碱性变弱,pH偏小。
(2)不能将pH试纸直接放入待测试的溶液中,否则会污染试剂。
【能力拓展】
酸溶液显酸性,但酸性溶液不一定是酸溶液,有些盐的溶液显酸性,如NaHSO4溶液显酸性但不是酸溶液;
碱溶液显碱性,但碱性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有些盐的溶液显碱性,如Na2CO3溶液显碱性但不是碱溶液。
(1)酸性溶液的pH<7;碱性溶液的pH>7;中性溶液的pH=7。
(2)pH<7时,pH越低,酸性越强;
pH>7时,pH越高,碱性越强。
pH试纸只能粗略地测定溶液的酸碱度,用pH试纸只能测出溶液酸碱度为0~14的整数值,例如pH=5.6、pH=8.3等则无法用pH试纸测出,精确测量溶液的pH可使用一种称为酸度计的仪器。
四、溶液酸碱性与生命活动的关系
(一)溶液酸碱性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人体胃液的正常pH为0.9~1.5。如果胃酸分泌过多,使胃液pH下降,容易出现胃痛等症状。人体血液的pH为7.35~7.45。血液的pH降到7.0以下或升到7.8以上,人就有生命危险。
(二)溶液酸碱性与生活的关系
(1)人的汗液的pH为5.5~6.6。洗衣皂香皂药皂的pH也有所不同。洗衣皂的pH高,碱性强,适用于洗衣物;香皂、药皂的pH低,适用于洗脸、洗澡。
(2)牛奶的pH通常小于7,酱油的pH为4.8左右,番茄的pH≤4.5;生鲜肉的pH为7.0~7.4,生肉久放后,由于微生物作用产生酸性物质,pH变为5.4~5.5。
(3)食醋里含有醋酸,它的pH为3左右。
(三)溶液酸碱性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土壤的酸碱性的强弱对农作物生长有很大的影响,各种农作物对pH有一定的适应性。一般来说,中性土壤最适宜于微生物生长繁殖,有利于土壤中有机质向有效养分转化,促进农作物生长。pH为4~6的土壤会使农作物根系发黑;pH为8以上的土壤会腐蚀农作物并板结成块,盐碱地的pH多在9以上,草木难生。
(四)溶液酸碱性与环境的关系
雨水因溶有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而略显酸性,正常雨水的pH≈5.6。某些地区因工业生产产生的酸性气体(二氧化硫、氮的氧化物等)直接向空气中排放而导致雨水的酸性增强。通常把pH小于5.6的降水称为酸雨。
【能力拓展】
人在通风不良的环境中时间过长,吸入的二氧化碳过受,血液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大,酸性增强,会引起恶心、头晕等现象。
酸性环境可抑制细菌的繁殖,所以人们喜欢在一些食物中加入少许食醋,这样既能使食品不易变质,又可增加风味。
酸西的危害极大,不但可以酸化湖泊、河流、土壤,对很受植物的生长不利,而且还会破坏建筑物、文物等。随时监测两水的pH,可以了解空气的污染情况,以便采取必要的措施。
■考点⑦常见有机物及其用途
一、简单的有机物
(一)有机物的概念
含碳的化合物(碳的氧化物、碳酸、碳酸盐等除外)叫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大多含有C、H、O、N等元素。有机物是有机化合物的简称,所有的有机物都含有碳元素。但并非所有含碳的化合物都是有机化合物,如CO、CO2、H2CO3、CaCO3等,它们虽然含有碳元素,但由于它们在结构、组成、性质上都跟无机化合物相似,所以通常把它们归为无机物。
(二)甲烷
最简单的有机物,化学式为CH4。稻草及动物粪便经过发酵会产生大量的沼气,农村里常用作燃料供热。沼气、瓦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都是甲烷。火星的大气层中也发现有很多的甲烷。
(1)结构:1个甲烷分子是由1个碳原子和4个氢原子构成的,如图所示。
(2)物理性质:通常状况下,甲烷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难溶于水。
(3)化学性质:甲烷具有可燃性,纯净的甲烷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蓝色火焰,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如图所示,烧杯内壁产生一层白膜。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点燃CO2+2H2O由于甲烷气体与空气或氧气混合点燃时,易发生爆炸,故点燃甲烷前要检验甲烷气体的纯度。在家庭中使用招气或天然气作燃料时要注意安全。
(三)丁烷
打火机内液体的主要成分,化学式为C4H10家用液化气的主要成分也是丁烷。气态的丁烷经压缩后变成液态,灌装在容器中贮存,使用时经减压,使液态丁烷汽化。丁烷容易被液化,具有可燃性,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C4H10+13O2点燃8CO2+10H2O。
(四)乙炔
化学式为C2H2,具有可燃性,在氧气中燃烧时能产生3000℃以上的高温,可以用于焊接和切割金属,燃烧的化学方程式2C2H2+5O2点燃4CO2+2H2O
(五)有机物特性
(1)大部分有机物熔点较低,受热易分解,易挥发,易燃烧,不易导电等。所以保存时一定要密封,做实验时一定要远离明火,防止着火或爆炸。
(2)绝大多数有机物难溶于水,易溶于汽油酒精、苯等有机溶剂。
(3)许多有机物,如酒精、汽油、乙醚、苯、氯仿等都是常见的、很好的溶剂。如衣服沾上油渍时,常用汽油来清洗,就是利用这些有机物是很好的溶剂这一特性。
【能力拓展】
常见有机物的用途
(1)甲烷是常见的清洁燃料。
(2)乙炔燃烧产生的高温用来切割或焊接金属。
(3)乙烯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4)酒精用于消毒和作燃料。
(5)乙酸用来做食醋。
(6)氯仿是化工原料和很好的溶剂。
(7)乙酸乙酯作溶剂、香精和黏合剂。
二、生物体中的有机物
(一)有机物是生物体各组织的主要成分人体的生长发育和体内各组织的新陈代谢,都需要各种有机物的参与。
(二)人体内最基本的有机物有糖类、蛋白质、脂肪等
(1)糖类:是人体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是合成人体中许多重要化合物的原料。糖类由C、H、O元素组成。一些食物,如面包、面条、米饭等主要含有糖类物质,这些糖类物质在人体内水解后会生成葡萄糖。
(2)蛋白质:是构成生命体的基本物质,是细胞生长及修补组织的主要原料,占人体细胞干重的50%以上,可以说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是细胞结构里最复杂多变的一类大分子。相对分子质量很大,从几万到几千万。蛋白质灼烧时,有烧焦羽毛的气味,同时冒黑烟,而棉花纤维等非蛋白质类物质灼烧,有烧焦纸片的气味。
(3)脂肪:是生物体内贮藏能量的物质,随时供人体代谢的需要,由C、H、0三种元素组成。脂肪不溶于水,可溶于有机溶剂。
(三)有机物的转化
食物中的有机物消化、转化、贮存、转化人体中的有机物
三、有机合成材料
有机合成材料的主要成分是用人工合成的方法制得的高分子化合物,三大合成材料:合成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
(一)塑料
(1)塑料的种类和用途
常见的塑料有聚乙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有机玻璃和电木塑料等。它们可以被制成薄膜、日用品、管道、塑料板材、泡沫包装材料、电器绝缘部件和外壳等。
(2)塑料的性能
优点:
①塑料具有可塑性,如果把它加热到一定的温度,就能熔化成黏稠状的液体,趁热把它注人不同的模具里,冷却后就会形成各种形状的制品。
②塑料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电器外壳大多用塑料制成。
③塑料轻而结实且易加工,柔韧性高,用于制鞋底拖鞋凉鞋等。
④塑料绝热性能佳,常作保温器材的外壳。
⑤塑料一般不与化学物质发生反应,常用于制造试剂瓶。
缺点:不易分解,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白色污染”。
(二)合成纤维
合成纤维是以石油化工产品等为主要原料人工合成制得的。不同品种的合成纤维具有各自独特的性能,例如,聚酰胺纤维(锦纶)的耐磨性、聚酯纤维(涤纶)的挺括耐摺性、聚丙烯腈纤维(腈纶)的保暖性和良好手感。合成纤维因其具有特殊性能,被广泛用于制造航天器、飞机、火箭、导弹的绝缘材料特殊防护材料、增强材料以及人造心脏瓣膜外科缝线等。
(三)合成橡胶
合成橡胶是以煤石油、天然气为主要原料人工合成的高弹性聚合物,具有高弹性、绝缘性、气密性、耐油、耐高温或低温等性能,因而广泛应用于工农业、国防、交通及日常生活中。
(四)合成材料与环境污染
(1)有机合成材料在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了影响。填埋作业是目前处理城市垃圾的一个主要办法,但混在垃圾中的塑料制品是一种不能被微生物分解的材料,埋在土里经久不烂,长此下去会破坏土壤结构,降低土壤肥效,污染地下水;如果焚烧废弃塑料,尤其是含氯塑料会严重污染环境,废弃塑料对海洋的污染已经成为国际性问题。
(2)“白色污染”是指不可降解的废弃塑料制品给环境带来的污染,常见的有塑料袋、塑料包装、一次性聚丙烯快餐盒,塑料餐具杯盘以及电器充填发泡填塞物等。这些塑料以软塑料为主,又多是白色,它们使用后废弃在环境中很难被微生物分解,如果把它们堆在树坑里或草丛中,它们会静静地躺在那里几十年,并且因其不透气、不透水而破坏土质,影响植物生长。留在土壤中的废弃地膜会使农作物减产30%,给农民带来经济损失。另外,塑料制品如果被动物误食,会使动物染病甚至死亡。因此,“白色污染”是一种十分有害的污染。
【能力拓展】
塑料的分类:
从受热情况区分,塑料有热塑性塑料和热固性塑料两大类。如果把它加热到一定的温度,就能熔化成黏稠状的液体,趁热把它注入不同的模具里,冷却后形成各种形状的制品,这样的塑料属于热塑性塑料,如聚乙烯、聚氯乙烯、聚丙烯等。受热时软化成型,冷却后固化,但一经固化后,就不能再用加热的方法使之软化的塑料,属于热固性塑料,如酚醛树脂等。
消除“白色污染”需要全社会的关心和参与,要解决“白色污染”,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减少使用不必要的塑料制品;
(2)重复使用某些塑料制品;
(3)使用一些新型的、可降解的塑料;
(4)回收各种废弃塑料。
■考点1酸的性质与用途
[典例1] 1.(2024九上·鄞州期中)稀HCl和NaOH溶液混合后无明显现象,要证明两者已发生化学反应,下列操作及实验现象(或结果),不能证明反应发生的是(  )
A.在混合液中加金属Zn,无气泡产生
B.在混合液中加无色酚酞,溶液呈无色
C.在混合液中加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
D.用pH试纸测混合液的pH,测得pH等于7
【答案】C
【知识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酸的化学性质
◆变式训练
1.(2024九上·鄞州期中)化学使世界变得绚丽多彩。如图是物质之间发生化学反应时的颜色变化。
(1)编号②处的物质是   。
(2)编号①指示剂可以为   。
(3)若编号④的选用的物质是氢氧化钡,请你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答案】(1)铁
(2)紫色石蕊试液
(3)Ba(OH)2+H2SO4=BaSO4↓+2H2O
【知识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酸的通性,结合常见物质的颜色分析解答。
【解答】稀硫酸能够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稀硫酸与单质铁反应,生成浅绿色的硫酸亚铁溶液;稀硫酸与氧化铜反应,生成蓝色的氢氧化铜溶液;稀硫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白色的碳酸钙沉淀和硫酸钠。
(1)编号②处的物质是铁。
(2)编号①指示剂可以为紫色石蕊试液。
(3)氢氧化钡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则反应的方程式为: Ba(OH)2+H2SO4=BaSO4↓+2H2O 。
■考点2碱的性质与用途
[典例2](2024九上·鹿城期中)归纳总结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小明同学用图总结了NaOH的四条化学性质(即NaOH与四类物质能够发生化学反应)。
(1)为了验证反应①,小科将无色酚酞试液滴入NaOH溶液中,溶液变成   色。
(2)依据反应②说明NaOH必须密封保存,否则在空气中会变质,其化学方程式为   。
(3)为了验证反应④能够发生,你选择的物质是________(填字母)。
A.Na2CO3 B.CuSO4 C.NaCl
【答案】(1)红
(2)2NaOH+CO2=Na2CO3+H2O
(3)B
【知识点】碱的化学性质
◆变式训练
1.(2024九上·柯城期中)为探究一瓶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样品是否全部变质?小柯取少量样品配制成溶液,再取少量溶液分别装入两支试管中,分别进行了甲、乙两图所示实验。(注:氯化钡溶液呈中性)
(1)小柯认为“甲图实验说明了氢氧化钠固体没有变质”。你认为小柯的观点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
(2)小柯通过乙图实验确定了样品是部分变质,实验过程中滴加的氯化钡必须足量,其目的是   。
(3)下列溶液能代替乙图实验中的氯化钡溶液,起到相同的作用的有________。(可多选)
A.氢氧化钡 B.硝酸钡 C.硝酸钙 D.氯化钙
(4)小柯认为,图乙中如不滴加酚酞等指示剂,也能检验出氢氧化钠部分变质,请写出能代替指示剂的物质是   。
【答案】(1)不正确,无论氢氧化钠是否全部变质,都能让无色酚酞变红色
(2)检验并除去碳酸钠
(3)B;C;D
(4)CuCl2溶液(合理即可)
【知识点】盐的性质及用途;碱的化学性质
■考点3酸和碱的使用注意事项
[典例3](2024九上·鄞州期中)规范操作是科学实验成功的关键,下列操作符合实验规范的是(  )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制取氧气的装置、步骤、收集与注意事项;pH值的测量及方法;浓硫酸的稀释
【解析】【分析】倾倒液体时,标签向手心,塞子倒放。
【解答】A、为了防止污染,细口瓶的塞子应该要倒放,故A不符合题意;
B、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浓硫酸倒入水中,故B错误;
C、测量液体的pH值时,应用玻璃棒蘸取液体,滴在pH试纸上,不能将试纸浸入液体中,故C不符合题意;
D、检测装置是否漏气时,用手握住试管,若装置气密性良好,导管口会有气泡冒出,试管冷却后导管中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变式训练
1. 下列有关硫酸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可用来干燥气体
B.硫酸和盐酸中都含有H+,因此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
C.在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把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
D.稀硫酸滴加到氢氧化钡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即可说明反应已经发生
【答案】A
【知识点】浓硫酸的稀释;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A、根据浓硫酸的吸水性分析;
B、根据酸的溶液中都含氢离子分析;
C、根据浓硫酸稀释酸入水中分析;
D、根据稀硫酸滴加到氢氧化钡溶液中,二者反应产生硫酸钡沉淀分析。
【解答】A、浓硫酸用来干燥气体是由于具有吸水性 ,符合题意;
B、 硫酸和盐酸中都含有H+,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 ,不符合题意;
C、 因浓硫酸溶解放热,在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把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 ,不符合题意;
D、 稀硫酸滴加到氢氧化钡溶液中,二者反应产生硫酸钡沉淀,会观察到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反应已经发生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考点4酸和碱之间的反应
[典例4](2024九上·萧山期中)右图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的微观示意图,由此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
A.反应结束时溶液的pH=7
B.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没有变化
C.反应后溶液中存在的粒子只有Na+和Cl-
D.该反应的实质是H+和OH-结合生成H2O分子
【答案】C
【知识点】酸与碱的反应及用途;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中和反应的实质考虑,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Na+、OH-和H2O,盐酸中含有H+、Cl-和H2O,氢氧化钠和盐酸的反应为中和反应,反应的实质是酸中的H+和碱中的OH-结合生成了水分子。
【解答】A、酸碱中和生成盐和水,反应后溶液中的H+和OH-没有剩余,溶液呈中性,此项正确;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此项正确;
C、反应后溶液中存在的粒子有Na+和Cl-和H2O,此项错误;
D、氢氧化钠和盐酸的反应为中和反应,反应的实质是酸中的氢离子和碱中的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了水分子,此项正确。
故答案为:C
◆变式训练
1.(2024九上·越城期中)学习酸碱中和反应时,很多同学对其产生探究兴趣。
(1) 甲同学将固体氢氧化钠放入装有稀硫酸的试管中并振荡,试管壁发烫,于是他得出酸碱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的结论。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推理不合理,理由是    。
(2)乙同学为了验证甲同学的结论,将实验加以改进:将稀硫酸慢慢滴入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氢氧化钠溶液的温度随着加入的稀硫酸质量的变化曲线如下图所示:
①由该图知,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的反应是   (填“放热”或“吸热”)反应,B点表示的含义是   。
②A→B, 烧杯中溶液的 pH 逐渐   。
(3) 丙同学认为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混合没有明显现象,于是他想借助下列溶液来验证反应是否真的发生,不可行的是 (  )
A.无色酚酞试液 B.FeCl3
C.BaCl2 D.KNO3
【答案】(1)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也放出大量的热
(2)放热;氢氧化钠与稀硫酸刚好完全反应;变小
(3)C;D
【知识点】酸与碱的反应及用途;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碱的物理性质及用途;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1)探究反应吸放热时,要排除其它物质的干扰。
(2)反应恰好完全时,溶液的温度最高,之后继续滴加冷的稀硫酸,溶液的温度逐渐降低。
(3)验证反应能否发生时,用于检验的物质不能同时与反应物和生成物发生现象一样的反应。
【解答】(1)氢氧化钠固态溶于水也放出热量,会对实验造成干扰,所以不能说明酸碱反应是放热反应。
(2)由图可知,随着稀硫酸的加热,溶液的温度逐渐升高,说明反应是放热反应。B点时稳温度最高,说明此时恰好完全反应。
从A到B氢氧化钠逐渐被消耗,溶液的碱性减弱,pH逐渐变小。
(3)A、将无色酚酞加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溶液呈红色,加入稀硫酸,若溶液最终变为无色说明氢氧化钠能与稀硫酸反应,故A不符合题意;
B、氯化铁与氢氧化钠会发生反应,产生红褐色絮状沉淀,所以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氯化铁,若没有出现红褐色絮状沉淀,说明氢氧化钠能与稀硫酸反应,故B不符合题意;
C、氢氧化钠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稀硫酸和硫酸钠都能与反应产生白色沉淀,所以不能说明氢氧化钠能与稀硫酸反应,故C符合题意;
D、与氢氧化钠和稀硫酸均不能发生反应,所以不能说明氢氧化钠与稀硫酸是否发生反应,故D符合题意。
故选CD。
■考点5常见的盐的性质与用途
[典例5](2024九上·鄞州期中)汽泡爽是一种冲调饮料。其主要原料为柠檬酸(C6H8O7)和小苏打(NaHCO3);使用时将一包汽泡爽粉末倒入玻璃杯中,加入200 mL冷水,看到有大量气泡快速生成,待粉末完全溶解,就得到一杯果味饮料。
(1)小苏打(NaHCO3),从组成上看,它属于一种______。
A.酸 B.碱 C.盐 D.氧化物
(2)一个柠檬酸分子(C6H8O7)是由   个原子组成,
(3)该物质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答案】(1)C
(2)21
(3)37.5%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盐的性质及用途
【解析】【分析】(1)盐是指由金属阳离子(NH4+)和酸根阴离子构成的化合物,根据概念判断选项;(2)化学式表示物质的微观构成,可从化学式得到原子数量;(3)化学式中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表示各元素组成的质量之比,可利用化学式求出碳元素的质量分数。
【解答】(1)从组成上看小苏打(NaHCO3)属于盐;(2)由柠檬酸分子式(C6H8O7)可知,一个柠檬酸分子有6个C原子,8个H原子,7个O原子构成的,所以一个柠檬酸分子是由21个原子组成;(3)C%= ×100%= ×100%=37.5%。
故答案为:(1)C;(2)21;(3)37.5%
◆变式训练
1.(2024九上·兰溪期中)“低钠盐”(如图)是在精盐中加入适量的食用氯化钾,以降低食盐中钠元素的含量。生产厂家为改善“低钠盐”的味道会添加少量食用硫酸镁。
(1)小科欲测定“低钠盐”中硫酸镁的质量分数:取40g样品于烧杯中加入适量蒸馏水,使其完全溶解;将100g10%的氯化钡溶液分五次加入烧杯中,生成的沉淀经过洗涤、过滤、烘干后称量,沉淀质量如下表(“低钠盐”中其他成分都能溶于水且不参与反应)。
实验次数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加入的氯化钡溶液质量/g 20 20 20 20 20
沉淀总质量/g 2.24 m 6.72 6.99 6.99
①上表中m的值为 ▲ 。
②样品中硫酸镁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2)测量后,小科反思:实验过程中如果沉淀洗涤不干净,会使测量结果偏大。要判断沉淀是否洗涤干净,下列试剂可用来检验的是____。
A.NaOH B.Na2CO3 C.AgNO3 D.Na2SO4
【答案】(1)解:①4.48;
②设样品中硫酸镁的质量为
(2)A;B;C;D
【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盐的性质及用途
【解析】【分析】(1)①根据表中数据来分析;
②根据硫酸钡沉淀的质量和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来分析;
(2)A、根据NaOH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来分析;
B、根据Na2CO3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的碳酸钡沉淀来分析;
C、根据AgNO3和氯化钠、氯化钾、氯化钡、氯化镁反应都生成氯化银沉淀来分析;
D、根据Na2SO4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来分析;
【解答】(1)①由表中数据可知,第1次生成沉淀的质量为2.24g,第2次生成沉淀的质量为:2.24g,则上表中m的值为 4.48 。
(2)低钠盐中含有氯化钠、氯化钾,加入了过量的氯化钡,反应会生成氯化镁,实验过程中如果沉淀洗涤不干净,则最后一次的洗涤液中会有氯化钠、氯化钾、氯化钡、氯化镁,
A、NaOH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取最后一次的洗涤液,加入氢氧化钠,如果有沉淀生成,则洗涤不干净,故选项正确;
B、Na2CO3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取最后一次的洗涤液,加入碳酸钠,如果有沉淀生成,则洗涤不干净,故选项正确;
C、AgNO3和氯化钠、氯化钾、氯化钡、氯化镁反应都生成氯化银沉淀,取最后一次的洗涤液,加入硝酸银,如果有沉淀生成,则洗涤不干净,故选项正确;
D、Na2SO4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取最后一次的洗涤液,加入硫酸钠,如果有沉淀生成,则洗涤不干净,故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ABCD。
■考点6酸碱指示剂与pH试纸的使用
[典例6](2024九上·杭州期中)甲基橙是一种常用的酸碱指示剂。当pH<3.1时,甲基橙显红色;pH>4.4时,甲基橙显黄色;pH在3.1~4.4范围内,甲基橙显橙色。某同学利用甲基橙进行“溶液酸碱性检验”的探究实验,实验现象记录如下:
溶液 白醋 稀盐酸 肥皂水 石灰水
加入甲基橙后溶液的颜色 红色 红色 黄色 黄色
下列结论或推论错误的是(  )
A.溶液的pH:肥皂水>白醋
B.甲基橙显橙色的溶液一定显酸性
C.将等体积的盐酸与石灰水混合,溶液pH可能等于7
D.甲基橙可以鉴别氯化钠和氢氧化钠
【答案】D
【知识点】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pH值的测量及方法
【解析】【分析】 根据当pH<3.1时,甲基橙显红色;pH>4.4时,甲基橙显黄色;pH在3.1~4.4范围内,甲基橙显橙色,以及常见物质的酸碱性分析。
【解答】A.根据题目信息,当pH<3.1时,甲基橙显红色;pH>4.4时,甲基橙显黄色。由于白醋
和稀盐酸加入甲基橙后都显红色,说明它们的pH都小于3.1;而肥皂水加入甲基橙后显黄色,说
明其pH大于4.4。因此,可以推断出肥皂水的pH大于白醋的/pH,故A正确。
B.甲基橙在pH为3.1~4.4的范围内显橙色。这个范围内的溶液实际上是显酸性的,因为pH小于7的溶液都被定义为酸性溶,“甲基橙显橙色的溶液一定显酸性”是正确的,故B正确。
C.盐酸是强酸,石灰水是强碱。当它们以等体积混合时,如果它们的浓度相同,那么混合后
的溶液pH应该等于7,即中性。即使它们的浓度不同,通过调整混合比例,也有可能得到pH等
于7的溶液。故C正确。
D.选项:氯化钠溶液是中性的,其pH接近7;而氢氧化钠溶液是强碱性的,其/pH大于7。但是,
根据甲基橙的变色范围,当pH在3.1~4.4之间时显橙色,而当pH大于4.4时显黄色。因此,无论
是氯化钠溶液还是氢氧化钠溶液,加入甲基橙后都会显黄色,无法区分两者。故D错误。
故答案为:D。
◆变式训练
1.(2024九上·鄞州期中)推理是科学学习的一种思维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
A.碱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的溶液一定是碱溶液
B.pH<7的溶液呈酸性,则pH<7的雨水是酸雨
C.单质只含一种元素,则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D.复分解反应只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则复分解反应一定没有改变元素化合价
【答案】D
【知识点】酸、碱的概念;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解析】【分析】复分解反应所有元素化合价均不会发生改变,且反应必须要有气体、水或者沉淀生成。
【解答】A、碱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的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例如碳酸钠属于盐,碳酸钠的水溶液也能使紫色石蕊变蓝,故A错误;
B、pH<7的溶液呈酸性,而pH<5.6的雨水是酸雨,故B错误;
C、单质只含一种元素,则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例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也只含有一种元素,只含一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故C错误;
D、复分解反应只是交换成分,在反应中所有元素的化合价都不会发生改变,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考点7常见有机物及其用途
[典例7](2024九上·杭州期中)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可以抵御疟疾感染而获得诺贝尔奖。屠呦呦使用有机溶剂乙醚浸取青蒿素,创制出新型抗疟药青蒿素。青蒿素的分子式为C15H22O5,下列推测正确的是(  )
A.青蒿素是无机物 B.青蒿素难溶于有机溶剂
C.青蒿素是人工合成的有机物 D.青蒿素可能具有可燃烧性
【答案】D
【知识点】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解析】【分析】含有碳、氢元素的有机物通常具有可燃性,有机物是含碳的化合物,除了碳的氧化物、碳酸、碳酸盐等。
【解答】A.青蒿素的分子式为 C15H22O5 ,从分子式可以看出,青蒿素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根据 有机物的定义(含碳的化合物,除了碳的氧化物、碳酸、碳酸盐等),青蒿素应属于有机物,而非 无机物。因此,A选项错误。
B.青蒿素作为有机物,根据相似相溶原理,通常易溶于有机溶剂。因此,B选项“青蒿素难溶 于有机溶剂”的说法是错误的。
C.青蒿素是从黄花蒿茎叶中提取的无色针状晶体,是天然有机物,而非人工合成的。因此,
C选项错误。
D.青蒿素含有碳、氢元素,根据有机物的性质,含有碳、氢元素的有机物通常具有可燃性。因此,D选项“青蒿素可能具有可燃烧性”的说法是正确的。
故答案为:D。
◆变式训练
1.(2024九上·金华期中)《易经》记载:“泽中有火”“上火下泽”。这是对甲烷气体在湖泊池沼水面上起火现象的描述。下列有关甲烷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烷的化学式为C2H4
B.甲烷属于有机物
C.甲烷燃烧只生成水
D.甲烷与空气的混合物遇火一定不会发生爆炸
【答案】B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解析】【分析】根据甲烷化学式为CH4 ,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易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易发生爆炸分析。
【解答】A、 甲烷的化学式为CH4 ,不符合题意;
B、 甲烷含碳元素,属于有机物 ,符合题意;
C、 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不符合题意;
D、 甲烷与空气的混合物遇火燃烧可能会发生爆炸 ,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2023·温州)向氯化铁溶液中滴入几滴氢氧化钠溶液,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氯化铁溶液呈黄色,氯化铁与氢氧化钠反应产生氢氧化铁沉淀分析。
【解答】 向氯化铁溶液中滴入几滴氢氧化钠溶液 ,氯化铁与氢氧化钠反应产生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钠,则观察到有红褐色沉淀产生,氢氧化钠少量,则氯化铁有剩余,溶液呈黄色;
故选A。
2.(2019·湖州)等质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混合后,若所得溶液pH=7,则(  )
A.所用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B.混合溶液中钠离子与氯离子个数相等
C.混合前后水分子总数不变
D.混合前后阳离子总数不变
【答案】B
【知识点】酸与碱的反应及用途
【解析】【分析】根据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的实质及反应中二者的质量关系分析。
【解答】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的质量比为40:36.5, 等质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混合后,若所得溶液pH=7,则
A、 所用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大于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错误;
B、 混合溶液中溶质为氯化钠,钠离子与氯离子个数相等,正确;
C、 混合后有水分子生成,总数变大,错误;
D、 混合前阳离子有氢离子,混合物氢离子变成水分子,阳离子总数减少,错误;
故答案为:B。
3.(2023·杭州)将过量盐酸加入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充分反应后得到溶液X。下列现象或事实描述不合理的是(  )
A.溶液X显酸性
B.向X滴加少量硝酸银溶液无沉淀生成
C.向X滴加少量硫酸铜溶液无沉淀生成
D.向X加入锌粒有气体生成
【答案】B
【知识点】酸与碱的反应及用途
【解析】【分析】根据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盐酸和氯化钠与硝酸银反应产生氯化银白色沉淀及硫酸铜的性质分析。
【解答】A、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盐酸过量,则反应后溶液X呈酸性,不符合题意;
B、向X中滴加少量硝酸银溶液,盐酸和氯化钠都会与硝酸银反应产生氯化银白色沉淀,符合题意;
C、X中溶质为氯化钠和氯化氢,向X中加少量硫酸铜溶液,不会发生反应,无沉淀生成,不符合题意;
D、X中有盐酸,加入锌粒会产生氢气,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2023·杭州)长征七号火箭采用无毒无污染的液氧、煤油作为推进剂,煤油的成分之一可用CH3(CH2)10CH3表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液氧属于混合物
B.CH3(CH2)10CH3 属于无机物
C.保持液氧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氧分子
D.CH3(CH2)10CH3 可以燃烧,具有助燃性
【答案】C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A、根据由一种物质组成的为纯净物,由多种物质组成的为混合物分析;B、根据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为有机物分析;根据分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分析;根据可以燃烧的物质具有可燃性分析。
【解答】A、液氧为氧气的液态,属于纯净物,不符合题意;
B、CH3(CH2)10为含碳化合物,属于有机物,不符合题意;
C、保持液氧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为氧分子,符合题意;
D、CH3(CH2)10可以燃烧,具有可燃性,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2021·宁波)如图是物质甲和乙反应生成丙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甲、乙、丙都是有机物
C.该反应中参加反应的甲和乙质量比为1:1
D.该反应在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
【答案】A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解析】【分析】(1)多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2)有机物一般指有机化合物,狭义上的有机化合物主要是指由碳元素、氢元素组成,一定是含碳的化合物,但是不包括碳的氧化物和硫化物、碳酸、碳酸盐、氰化物、硫氰化物、氰酸盐、碳化物、碳硼烷、羰基金属、不含M-C键的金属有机配体配合物;
(3)根据示意图确定分子的组成,进而计算出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之比;
(4)根据示意图分析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是否改变即可。
【解答】A.该反应反应物有两种,生成物只有一种,为化合反应,故A正确;
B.根据示意图可知,乙中不含碳元素,肯定不是有机物,故B错误;
C.甲的化学式为C2H4,乙的化学式为H2O,则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之比为:(12×2+1×4):(1×2+16)=28:18,故C错误;
D.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都是三种,故D错误。
故选A。
6.(2022·温州)物质的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下列物质的结构、性质和用途之间匹配正确的是(  )
选项 结构 性质 用途
A 稀盐酸中含有氢离子 具有酸性 具有酸性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银离子
B 稀盐酸中含有氯离子 具有酸性 具有酸性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银离子
C 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钠离子 具有碱性 具有碱性吸收二氧化硫气体
D 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氢氧根离子 具有碱性 具有碱性吸收二氧化硫气体
A.A B.B C.C D.D
【答案】D
【知识点】酸、碱的概念;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酸和碱的化学性质,结合结构、性质和用途的关系进行分析判断。【解答】A.稀盐酸中含有氢离子,具有酸性,与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银离子无关,故A错误;
B.稀盐酸中含有氯离子,可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银离子,与具有酸性无关,故B错误;
C.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钠离子,与具有碱性无关,具有碱性是因为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氢氧根离子,故C错误;
D.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氢氧根离子,具有碱性,可用于吸收二氧化硫气体,故D正确。
故选D。
7.(2022·金华)科学以实验为基础,规范操作是科学实验取得成功的关键。下列实验操作规范的是(  )
A.加热液体 B.测溶液pH C.盖盖玻片 D.检查气密性
【答案】D
【知识点】常见实验操作;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解析】【分析】A、根据加热试管中液体时药品不能超三分之一分析;
B、根据pH试纸的使用方法分析;
C、根据盖盖玻片的操作方法分析;
D、根据热胀冷缩原理检查装置气密性方法分析。
【解答】A、加热试管中液体,药品不能超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不符合题意;
B、测溶液pH时不能将试纸浸入待测液中,应用玻璃棒蘸取少量液体滴在试纸上测定,不符合题意;
C、盖盖玻片以45°角倾斜缓慢盖上,不符合题意;
D、检查装置气密性,导管放入水中,手握试管,看导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符合题意;
故选D。
8.(2020·舟山)学习了物质分类与转化规律后,某同学绘制了部分物质间相互反应的关系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相邻两类物质的反应,其中不能用于制取ZnCl2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C
【知识点】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酸和碱的通性进行判断。
【解答】A.氢氧化锌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水,故A不合题意;
B.锌单质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故B不合题意;
C.碱和盐反应时,必须是可溶性碱,而氢氧化锌不溶于水,所以不能制取氯化锌,故C符合题意;
D.锌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锌和铜单质,故D不合题意。
故选C。
9.(2020·金华·丽水)通过观察和实验等方法,人们找到物质变化的证据。下列四组研究化学反应快慢的对比实验中,各组所用溶液浓度相同且适宜、所用固体表面积相同,其中现象最不明显的一组是(  )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对各组中反应的现象进行描述,哪组中现象最不明显,哪组就是正确选项。
【解答】A.镁的活动性比铁强,因此在相同时间内,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的气泡比铁生成的气泡要多,故A不合题意;
B.大理石与稀硫酸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硫酸钙,会覆盖在大理石表面阻止反应进行;而大理石和稀盐酸的反应能够持续进行,因此相同时间内,后者产生的气泡多,剩余的固体少,故B不合题意;
C.在相同时间内,有二氧化锰做催化剂的过氧化氢溶液中,生成氧气的气泡明显比没有二氧化锰的多,故C不合题意;
D.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稀盐酸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氯化钡和水,由于没有气泡和沉淀生成,也没有颜色变化,所以现象最不明显,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0.(2023·舟山)如图是稀硫酸与甲、乙、丙、丁、戊五种常见物质反应出现的不同现象。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可能是无色酚酞试液
B.乙、戊一定是金属单质
C.稀硫酸与丙生成的白色沉淀不可能属于盐
D.稀硫酸与丁的反应类型可能是置换反应
【答案】D
【知识点】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硫酸可以碱,活泼金属,盐,金属氧化物,酸碱指示剂反应。
【解答】A.甲可能是紫色石蕊试液;
B.可能是金属氧化物;
C.生成物可能是硫酸钡;
D.丁为活泼金属,故其为置换反应;
故答案为:D.
11.(2023·湖州)实验室用水吸收HCl气体时,若用导管直接将HCl气体通入水中,由于它溶解快、溶解度大,会造成导管内外压强差,形成倒吸(如图1),带来实验安全问题。图2装置用水吸收HCl气体时,可以防止发生倒吸。
(1)结合图2装置中液体分层情况,可得液体A的密度   水的密度。(选填“大于”、“等于”或者“小于”)
(2)用图2装置吸收HCI气体可以防止发生倒吸,请分析选择的液体A还应该具有   的性质。
【答案】(1)大于
(2)不易溶解HCl气体,不与HCl气体反应
【知识点】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解析】【分析】HCl气体极易溶于水,溶于水后形成盐酸溶液
【解答】(1)液体A在水的下层,说明液体A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
(2)图2为了防止倒吸现象,要求液体A应具有不易溶解HCl气体,且不与HCl气体发生反应;如果液体A能溶解HCl气体或者与HCl气体反应,那么HCl溶解在液体A后会使得导管内外有压强差,形成倒吸。
故答案为(1)大于 (2) 不易溶解HCl气体,不与HCl气体反应
12.(2024·浙江)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和脱水性。老师演示了如下实验:在一定量的饱和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浓硫酸,可以观察到液体上部呈蓝色、下部为无色,出现白色固体沉积(如图1所示),试管壁发烫。经检测白色固体是无水硫酸铜。请回答:
(1)试管壁发烫的原因是浓硫酸与水混合   (填“吸热”或“放热”)。
(2)无色液体在下部的原因是   。(图1)
(3)进一步实验:
①取出白色固体置于烧杯A中,配制成饱和溶液,将A、B两个烧杯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如图2所示),一段时间后,烧杯A中出现蓝色晶体。
②取出烧杯A中的晶体,在该晶体中加入浓硫酸,又出现白色固体。
根据以上实验推测,如果老师在图1试管中继续加入浓硫酸,可观察到的变化是   。
(4)老师提醒同学们,浓硫酸除以上实验中表现出的性质之外,还有腐蚀性,(图2)做实验时务必规范操作。写出一条在使用浓硫酸时的注意事项:   。
【答案】(1)放热
(2)浓硫酸的密度大于硫酸铜溶液的密度
(3)液体上部蓝色逐渐褪去、白色固体增多
(4)不能滴到手上
【知识点】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 (1)根据浓硫酸特性分析;
(2)根据浓硫酸密度大分析;
(3)根据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和脱水性分析;
(4)根据浓硫酸有腐蚀性分析。
【解答】 (1)浓硫酸溶于水放热,温度升高,试管壁发烫,故答案为:放热;
(2)浓硫酸密度比硫酸铜溶液大,因此蓝色硫酸铜溶液在上部,故答案为:浓硫酸密度比硫酸铜溶液大;
(3)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吸收饱和硫酸铜溶液中的水,饱和硫酸铜溶液中析出蓝色硫酸铜晶体;浓硫酸又有脱水性,使蓝色硫酸铜晶体失去水变成白色无水硫酸铜。i故答案为:先出现蓝色晶体,然后又变成白色固体;
(4)浓硫酸有腐蚀性,在使用浓硫酸时注意不能滴到手上,故答案为:不能滴到手上。
13.(2023·台州)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敞口放置于空气中,溶质质量分数变小。稀盐酸会发生同样的变化吗?
某同学通过如下步骤进行探究:
①取两个烧杯,各倒入40毫升3%的稀盐酸,分别标为甲和乙。
②甲密封,液体体积不变。乙敞口放置于空气中至液体体积变为20毫升。(溶液密度变化忽略不计)
③向甲、乙中滴加几滴石蕊试液,再分别缓慢滴加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的氢氧化钠溶液体积分别为30毫升、26毫升。
(1)实验中,“恰好完全反应”的判断依据是:溶液颜色   。
(2)乙烧杯中的稀盐酸敞口放置后,溶质质量分数变大,依据是   。
(3)为了确定稀盐酸口放置于空气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会变大,请简要闸述应补充的实验。   
【答案】(1)恰好由红色变成紫色
(2)稀盐酸的体积变成一半,所消耗的氢氧化钠溶液体积大于一半
(3)换用不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多次重复实验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解析】【分析】(1)盐酸会与氢氧化钠反应,酸碱中和生成盐和水;
(2)(3)稀盐酸具有一定的挥发性;
【解答】(1)往盐酸中滴加石蕊后颜色为红色,滴入氢氧化钠的过程中,酸逐渐被中和,恰好反应时 溶液颜色恰好由红色变成紫色;
(2)若只挥发掉其中的溶质,则质量分数应减小,但现在变大是由于:稀盐酸的体积变成一半,所消耗的氢氧化钠溶液体积大于一半 ;
(3) 为了确定稀盐酸口放置于空气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会变大 ,应换用不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多次重复实验。
14.(2022·衢州)某学习小组在探究“酸碱反应"时,向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盐酸并振荡,观察到红色消失。他们认为“红色消失”可能有2种原因:①可能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了;②可能酚酞和盐酸反应了。所以不能根据“红色消失"得出“氢氧化钠和盐酸能反应"的结论。
于是,他们继续进行探究:检验反应后的溶液中是否存在氢氧化钠、酚酞。
[实验过程]
实验步骤 具体操作 实验现象 分析并得出结论
第一步 将反应后的A溶液分成B和C两等份 / A溶液中不存在   ,说明氢氧化钠和盐酸发生了反应
第二步 在B中滴加酚酞,振荡 溶液不变红
第三步 在C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振荡 溶液变红
[交流反思]小科认为要得出“酸和碱能反应”的普遍规律,还需进行的实验是   。
小科按自己的想法继续实验后得出“酸和碱能反应”。小科通过进一步 学习,知道酸和碱反应有水生成。那怎么验证酸和碱反应有水生成呢?
[资料补充]①硅胶固体遇水会变色。②冰醋酸为纯净物。
[实验设计]
[实验分析]实验中出现   现象,说明冰醋酸和氢氧化钠反应有水生成。
【答案】NaOH (或氢氧化钠);再用其他不同种类的酸与碱进行多次实验;甲、乙试管中硅胶固体不变色,丙试管中硅胶固体变色
【知识点】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酸与碱的反应及用途
【解析】【分析】根据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能使酚酞变红, 硅胶固体遇水会变色及得出普遍规律需进行多次实验分析。
【解答】 [实验过程] B中滴加酚酞,溶液不变红色,因氢氧化钠溶液能使酚酞变红,说明A溶液中不存在氢氧化钠;
[交流反思]小科认为要得出“酸和碱能反应”的普遍规律,还需进行多次不同实验,即需再用其他不同种类的酸与碱进行多次实验 ;
[实验分析] 硅胶固体遇水会变色 ,氢氧化钠固体和冰醋酸中不含水,而实验中出现甲、乙试管中硅胶固体不变色,丙试管中硅胶固体变色 ,可说明冰醋酸和氢氧化钠反应有水生成。
故答案为:NaOH (或氢氧化钠);再用其他不同种类的酸与碱进行多次实验;甲、乙试管中硅胶固体不变色,丙试管中硅胶固体变色 。
15.(2021·丽水)为探究“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及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小科按图甲连接好实验装置,往盛有一种溶液的烧杯中滴人另一种初温相同的溶液、同时用玻璃棒搅拌、数字采集器和计算机实时显示数据和曲线(如图乙):横坐标表示时间,左边纵坐标表示pH,右边纵坐标表示溶液的温度。结合反应过程并分析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胶头滴管中的试剂是    ,150秒时烧杯中溶液含有的溶质是   ;
(2)烧杯中溶液的温度升高的原因是   。
【答案】(1)稀盐酸;NaCl和HCl
(2)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放出热量,溶液温度逐渐上升,完全反应时,溶液温度升到最高
【知识点】酸与碱的反应及用途
【解析】【分析】根据图示中溶液pH的变化确定该反应是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稀盐酸,结合反应过程中pH确定各点溶液中溶质种类分析。
【解答】(1)由图示可知,该反应是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稀盐酸,胶头滴管中液体为稀盐酸,150秒时烧杯中溶液pH小于7,则含有的溶质是 NaCl和HCl ;
(2) 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放出热量,烧杯内溶液温度逐渐上升,完全反应时,溶液温度升到最高 ;
故答案为:(1)稀盐酸; (2) NaCl和HCl ;(3)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放出热量,溶液温度逐渐上升,完全反应时,溶液温度升到最高 。
16.(2023·丽水)思维模型是依据事物发展内在规律建立的解决问题的基本框架,能引导有序思维、增进深度理解,促进问题解决。小科建构了“物质除杂”的思维模型(如图)。
(1)铜粉中混有少量的铁粉,用磁铁吸引除去。该方法属于上述模型中的   (填“分离转移”或“反应转化”);
(2)根据“性质差异”,铜粉中混有少量的氧化铜可用足量稀盐酸除去,原因是   能与稀盐酸反应;
(3)上述模型中“不增不减”是除杂原则,“不增”是指不增加新杂质,“不减”是指不减少目标物质质量。除去氯化钠中的杂质氨化钡.小科采用反应转化的方法,原理是BaCl2+K2SO4=BaSO4↓+2KCl,从反应的生成物有KCl可知,这种方法是不正确的,原因是不符合除杂中的   原则(填“不增 ”或“不减"),
(4)将氧化钠中的杂质BaCl2 除去,实质上是除去钡离子。2.08克BaCl2中钡元素的质量为  克。
【答案】(1)分离转移
(2)氧化铜(CuO)
(3)不增
(4)1.37
【知识点】物质除杂或净化;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物质除杂的知识,根据物质所具有的特性,一般可分为物理除杂和化学除杂;常见的物理除杂有过滤,蒸发等方法,化学除杂一般引入新的物质进行反应。
【解答】(1)铜粉中混有少量的铁粉,用磁铁吸引除去 ,属于物理除杂,即分离转移;
(2)铜粉中混有少量的氧化铜可用足量稀盐酸除去 ,原因是铜不与稀酸反应,而氧化铜与稀酸反应;
(3)反应中有新物质氯化钾生成,故不符合不增原则;
(4);
故答案为:(1)分离转移;(2)氧化铜(CuO) ;(3)不增;(4)1.37
17.(2022·温州)实验室取二氧化碳时,选择合适溶质质量分数的盐酸,有利于减少盐酸浪费。小明分别取40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7.3%、14.6%、21.9%的盐酸与足量的石灰石反应,进行A、B、C三组实验,产生二氧化碳的快慢与时间关系如图所示,算得盐酸利用率如表(盐酸利用率是指收集到的气体体积理论上所需要的盐酸量与实际消耗的盐酸总量的比值)。
盐酸利用率与盐酸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
组别 A B C
盐酸溶质质量分数 7.3% 14.6% 21.9%
盐酸利用率 82.5% 81.5% 72.1%
(1)小明在实验过程中发现,发生装置中的锥形瓶外壁发烫。推测图中c组在第5~10分钟时反应快速变慢的主要原因是   。
(2)小明用400克盐酸进行A组实验,可收集到二氧化碳气体约多少升?(盐酸与石灰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Cl+CaCO3=CaCl2+H2O+CO2↑,常温常压下二氧化碳的密度约为2克/升)
(3)实验中,小明想在10分钟内制取10升二氧化碳气体,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选用哪种溶质质量分数的盐酸更合适,并说明理由。   
【答案】(1)盐酸溶质质量分数越大,越易挥发;反应速度越快,消耗的盐酸越多;温度升高加快盐酸挥发。上述结果引起盐酸溶质质量分数快速减小,故反应快速变慢。
(2)解:参加反应的稀盐酸溶质质量:m=400克×7.3%×82.5%=24.09克
设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
2HCl+CaCO3=CaCl2+H2O+ CO2↑
73 44
24.09克 x
=
解得:x=14.52克
V= = =7.26升
答:可收集到二氧化碳气体7.26升。
(3)选B,前10分钟反应快慢适中,盐酸利用率较高,能满足收集10升二氧化碳。
【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1)反应速率变小,肯定是反应物的溶质质量分数减小所致,而稀盐酸本身容易挥发,且它的浓度随反应的进行而减小,据此分析解答;
(2)首先用稀盐酸的质量×溶质质量分数×盐酸利用率计算出参加反应的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再根据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的方程式计算出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最后根据密度公式 计算二氧化碳的体积。
(3)根据图像,从反应速率大小和盐酸利用率的角度分析哪种盐酸更合适即可。
18.(2023·宁波)古籍中有记载制烧碱的方法,其核心反应可表示为:Na2CO3+Ca(OH)2=2NaOH+CaCO3↓
小宁模仿古法,以实验室中的Na2CO3、Ca(OH)2固体为原料,制备4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用于制作叶脉书签。
(1)制作叶脉书签时,用NaOH溶液去除叶肉,是利用了NaOH的   性。
(2)4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中,含NaOH的质量为  g,水的质量为   g。
(3)需称取Na2CO3、Ca(OH)2的质量各为多少?
【答案】(1)腐蚀
(2)40;360
(3)解:设反应需要Na2CO3的质量为x,Ca(OH)2的质量为y
Na2CO3+ Ca(OH)2= 2NaOH+CaCO3↓
106 74 80
x y 40g
x=53g y=37g
答:需称取Na2CO3的质量为53g,Ca(OH)2的质量为37g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1)根据氢氧化钠的腐蚀性分析;
(2)根据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分析;
(3)根据生成氢氧化钠质量及方程式中物质间质量关系计算碳酸钠和氢氧化钙质量分析。
【解答】(1) 制作叶脉书签时,用NaOH溶液去除叶肉,是利用了NaOH的腐蚀性;
(2) 4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中,含NaOH的质量为400g×10%=40g,水的质量为400g-40g=360g;
故答案为:(1)腐蚀;(2)40;360;(3) Na2CO3的质量为53g,Ca(OH)2的质量为37g 。
19.(2019·绍兴)为了探究氢氧化钡溶液和硫酸钠溶液反应后所得滤液X的成分,同学们做了以下实验;取50克滤液于烧杯中,天向烧杯中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硫酸镁溶液20克,接着烧杯中滴加稀硫酸。加入溶液的质量与烧杯内沉淀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1)滤液X的pH   7(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2)CD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滤液X中含有的溶质是   。
(4)滴加入30克稀硫酸时,烧杯中沉淀的质量m2的值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1)大于
(2)Mg(OH)2+H2SO4=MgSO4+2H2O
(3)Ba(OH)2和NaOH
(4)解:设加入20克硫酸镁溶液时,生成Mg(OH)2沉淀的质量为x。
Ba(OH)2+ MgSO4=BaSO4↓+ Mg(OH)2↓
  120 58
  20克×6% x
120:58=1.2克:x
解得x=0.58克
M2=4.66克+0.58克=5.24克
【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盐的性质及用途;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1)根据溶液中含有碱pH大于7分析;
(2)根据氢氧化镁沉淀溶于硫酸,硫酸钡沉淀不溶于酸分析;
(3)根据加入硫酸沉淀质量增加分析;
(4)根据方程式计算的方法步骤分析,利用反应的硫酸镁的质量计算出生成氢氧化镁质量,再根据图像中所给数据计算最终产生沉淀质量。
【解答】(1)加入稀硫酸沉淀增加,说明氢氧化钡有剩余,且氢氧化钡与硫酸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则滤液XpH大于7;
(2) CD段沉淀减少,为氢氧化镁与硫酸的反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Mg(OH)2+H2SO4=MgSO4+2H2O ;
(3) 滤液X中含有的溶质是Ba(OH)2和NaOH ;
故答案为:(2) Mg(OH)2+H2SO4=MgSO4+2H2O;(3) Ba(OH)2和NaOH ;(4) 5.24克 。
1.(2024·宁波一模)不同的水果有不同的酸碱性,下表是四种水果汁液的pH,其中酸性最强的是(  )
水果名称 杨梅 蜜桔 文旦 西瓜
汁液的pH 2.5~3.5 4.0~5.0 4.5~5.5 5.5~6.5
A.杨梅 B.蜜桔 C.文旦 D.西瓜
【答案】A
【知识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解析】【分析】根据溶液pH与酸碱性关系分析,溶液pH<7时,呈酸性,且越小酸性越强,溶液pH>7时,呈碱性,且越大碱性越强,溶液pH=7时,呈中性。
【解答】溶液pH<7时,呈酸性,且越小酸性越强,所给水果中杨梅pH最小,酸性最强;
故选A。
2.正确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和人身安全的重要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常见实验操作;pH值的测量及方法;浓硫酸的稀释
【解析】【分析】稀释浓硫酸时,沿烧杯内壁将浓硫酸慢慢加入水中,并不断搅拌。
【解答】A.向试管内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不能伸入试管内且应垂直,错误;
B.,过滤操作中应注意“一贴、二低、三靠”,图示操作未用玻璃棒引流,且漏斗下端管口没有紧靠烧杯内壁,错误:
C.测溶液的pH时应用干燥的玻璃棒蘸取(或用胶头滴管吸取)少量待测溶液,滴在pH试纸上,再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出pH,错误;
D.稀释浓硫酸时,沿烧杯内壁将浓硫酸慢慢加入水中,并不断搅拌,使热量及时散失,正确。
故答案为:D。
3.(2024·拱墅二模)通过监测溶液pH 和温度的变化情况可探究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如图甲所示为反应过程中溶液 pH的变化曲线,如图乙所示为反应过程电溶液温度的变化曲线。下列说法正确( )
A.d点所示溶液,其中的阳离子贝有 Na+
B.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稀盐酸的体积为40mL
C.f 点对应溶液的pH为7
D.c点和g点对应溶液蒸发结晶后,得到固体成分不相同
【答案】C
【知识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酸与碱的反应及用途
【解析】【分析】A、根据d点溶液盐酸过量分析;
B、根据 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pH=7分析;
C、根据酸碱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温度最高分析;
D、根据两点对应溶液的溶质种类分析。
【解答】A、d点中溶质为氯化钠和氯化氢,阳离子为氢离子和钠离子,不符合题意;
B、 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pH=7,消耗稀盐酸的体积为20mL ,不符合题意;
C、 f 点温度最高,恰好完全反应,对应溶液的pH为7 ,符合题意;
D、 c点中溶质为氢氧化钠,g点溶液中溶质为氯化钠和氯化氢,对应溶液蒸发结晶后,得到固体成分不相同 ,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2024·镇海区模拟)推理论证是一种重要的科学思维能力,如图曲线能正确反映下列化学变化中y与x变化关系的是(  )
A.黄铜(铜锌合金)中滴入稀硫酸:y代表氢气的质量
B.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混合溶液中通入气体:y代表沉淀的质量
C.稀盐酸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y代表混合溶液的pH
D.硫酸铜和稀硫酸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y代表沉淀的质量
【答案】D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A、根据铜不与硫酸反应,锌与硫酸反应,气体从原点起分析;
B、根据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沉淀质量从原点起增加分析;
C、根据盐酸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pH增加分析;
D、根据硫酸铜和硫酸中加入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先与盐酸反应,再与硫酸铜反应分析。
【解答】A、 黄铜(铜锌合金)中滴入稀硫酸,氢气质量应从原点开始增加,不符合题意;
B、 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混合溶液中通入气体,沉淀质量从原点起增加,不符合题意;
C、 稀盐酸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溶液pH从小于7增加至等于7,再大于7,不符合题意;
D、 硫酸铜和稀硫酸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先与硫酸反应,然后再与硫酸铜反应,沉淀的质量在加入一定氢氧化钠之后增加 ,符合题意;
故选D。
5.(2024·浙江模拟)如图为实验室危化品使用记录本中某种药品几年间的使用记录,据数据分析,它可能是下列选项中的(  )
序号 出库凭证号 77011-01
出库日期 领用前质量(克) 领用后质量(克) 教学使用质量(克)
1 2021.09.13 448.5 448.4 0.1
2 2023.09.07 443.0 443.0 0
3 2024.03.06 4425 325 116.5
A.浓盐酸 B.浓硫酸 C.氢氧化钠 D.镁条
【答案】A
【知识点】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解析】【分析】根据表格中第一次领用后和第二领用前、第二领用后和第三次领用前药品的质量进行解答。
【解答】从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看出,第一次领用后药品质量为448.4g,而第二次用前质量为443.0g,质量减少,而第二次领用后质量为443.0g,而第三次领用前质量为442.5g,质量减少;
A.浓盐酸具有挥发性,长期放置质量会减少,符合题意;
B.浓硫酸具有吸水性,长期放置质量会增加,不符合题意;
C.氢氧化钠易潮解,并且能够与二氧化碳反应,长期放置质量会增加,不符合题意;
D.镁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长期放置能够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4常见的化合物
考点分布 考查频率 课标要求
考点1酸的性质与用途 ☆☆☆☆ 1.认识酸和碱的主要性质,举例说明酸和碱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及其对人类的影响;知道酸、碱使用的注意事项。
2.了解某些常见的盐(如氯化钠、纯碱、小苏打、碳酸钙等)的性质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3.初步学会用酸碱指示剂和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4.了解生活中一些重要的有机物(如淀粉、脂肪、蛋白质、天然气、石油、煤、塑料、橡胶、纤维等),知道它们对生命活动的意义,以及对经济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考点2碱的性质与用途 ☆☆☆☆
考点3酸和碱的使用注意事项 ☆☆
考点4酸碱之间的反应 ☆☆☆
考点5常见的盐的性质与用途 ☆☆☆
考点6酸碱指示剂与pH试纸的使用 ☆☆
考点7常见有机物及其用途 ☆
■考点①酸的性质与用途
一、盐酸(HCl)
(一)浓盐酸的物理性质
纯净的浓盐酸是 的液体,有 ,具有 (故需要密封保存)。打开瓶塞后能在空气中形成 。工业盐酸因含有Fe3+而呈黄色。
(1)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遇到空气中的水蒸气又形成盐酸的小液滴,故出现白雾现象。
(2)如果浓盐酸敞口放置,由于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溶质HCl,会导致溶液质量和溶质的质量分数都 ,故浓盐酸要密封保存。
稀盐酸的化学性质
盐酸的化学性质 与盐酸反应的物质 反应现象 化学方程式
与指示剂作用 石蕊试液、酚酞试液 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 ,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
与活泼金属反应 铁钉 有 产生,溶液由无色变为 。 Fe+2HCl=FeCl2+H2↑
与金属氧化物反应 生锈的铁钉(铁锈的主要成分Fe2O3) 的铁锈逐渐溶解,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 Fe2O3+6HCl=2FeCl3+3H2O
氧化铜 的氧化铜粉末逐渐溶解,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CuO+2HCl=CuCl2+H2O
与碱反应 氢氧化铜 蓝色的氢氧化铜逐渐溶解,溶液由无色变为 。 Cu(OH)2+2HCl=CuCl2+2H2O
与某些盐反应 鸡蛋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 产生大量的 ,生成的气体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 CaCO3+2HCl=CaCl2+H2O+CO2↑
硝酸银溶液 产生 ,滴加稀硝酸沉淀不溶解 HCl+AgNO3=AgC1↓+HNO3
【能力拓展】
(1)盐酸是氯化氢气体的水溶液,属于混合物。
(2)氯化氢的水溶液和液态氯化氢的区别:
①氯化氢的水溶液是 ,液态氯化氢是 。
②氯化氢的水溶液含有H+、Cl-、H2O三种粒子,液态氯化氢由 构成。
稀盐酸与这些物质的反应都是化学变化,其中的颜色改变、生成气体或沉淀都是物质变化的证据。
由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阴离子构成的化合物称为盐,如NaCl、FeCl3、CuCl2、CuSO4、CaCO3、NH4NO3等。AgC1是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因此硝酸银溶液可以用于检验盐酸或氯离子的存在。
二、硫酸(H2SO4)
(一)稀硫酸的化学性质
硫酸的化学性质 与硫酸反应的物质 反应现象 化学方程式
与指示剂作用 石蕊试液、酚酞试液 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 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
与活泼金属反应 锌粒 有 产生 Zn+H2SO4=ZnSO4+H2↑
与金属氧化物反应 生锈的铁钉(铁锈的主要成分Fe2O3 的铁锈逐渐溶解,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 Fe2O3+3H2SO4=Fe2(SO4)3+3H2O
氧化铜 的氧化铜粉末逐渐溶解,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CuO+H2SO4=CuSO4+H2O
与碱反应 氢氧化铜 蓝色的氢氧化铜逐渐溶解,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Cu(OH)2+H2SO4=CuSO4+2H2O
与某些盐反应 碳酸钠 产生大量的 ,生成的气体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 Na2CO3+H2SO4=Na2SO4+H2O+CO2↑
氯化钡溶液 产生 ,滴加稀硝酸沉淀不溶解 BaCl2+H2SO4=BaSO4↓+2HCl
(二)浓硫酸
(1)浓硫酸是无色、黏稠、油状的液体,难挥发,密度比水大(物理性质)。
(2)浓硫酸具有以下特性(“三性”)
① (化学性质)。浓硫酸对皮肤、衣服等有强烈的腐蚀作用。如果浓硫酸不慎溅到皮肤上,要先用干布拭去,然后用大量清水冲洗,最后用小苏打溶液冲洗,严重时应立即送医院。O2、H2、CO2、SO2等气体可用浓硫酸进行干燥,但是能与其反应的NH3等碱性气体不可用它干燥。
② (物理性质)。能直接吸收空气中的水分(故需要密封保存),所以常作为某些气体的干燥剂。
③ (化学性质)。能把由C、H、0等元素组成的化合物里的H、O元素按原子个数比2:1的比例从化合物中“脱出”结合成水,因而具有脱水性。
(三)盐酸与硫酸的用途比较
酸 用途
盐酸(HCl) 重要化工产品,用于金属表面除锈、制造药物(如盐酸麻黄素氯化锌)等;人体胃液中含有盐酸,可帮助消化
硫酸(H2SO4) 重要化工原料,用于生产化肥、农药、火药、染料以及冶炼金属、精炼石油和金属除锈等。浓硫酸有吸水性,在实验室中常用它做干燥剂
【能力拓展】
浓硝酸和浓盐酸、浓硫酸一样具有强烈的腐蚀性。硝酸具有 ,所以需要密封保存在 的试剂瓶中。
三、酸的通性
酸的通性 反应情况 化学方程式
与指示剂作用 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
与活泼金属反应 生成盐和氢气 Zn+H2SO4=ZnSO4+H2↑ Fe+2HCl=FeCl2+H2↑
与金属氧化物反应 生成盐和水 Fe2O3+3H2SO4=Fe2(SO4)3+3H2O Fe2O3+6HCl=2FeCl3+3H2O CuO+H2SO4=CuSO4+H2O CuO+2HCl=CuCl2+H2O
与碱反应 生成盐和水 Cu(OH)2+H2SO4=CuSO4+2H2O Mg(OH)2+2HCl=MgCl2+2H2O
与某些盐反应 生成新盐和新酸 Na2CO3+H2SO4=Na2SO4+H2O+CO2↑ HCl+AgNO3=AgC1↓+HNO3 BaCl2+H2SO4=BaSO4↓+2HCl
【能力拓展】
不同的酸在水溶液中都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H+,所以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由于酸根离子不同,不同酸也有各自的特性,如稀硫酸与BaCl2溶液的反应,稀盐酸与AgNO3溶液的反应。
浓硫酸、硝酸有很强的氧化性,与金属反应不能生成H2,而是生成水。所以酸的通性通常指的是盐酸和稀硫酸,而不是指浓硫酸和硝酸。
四、Cl-和SO42-两种离子的检验
Cl-:先向待测液中滴加 溶液,出现 再滴加 。
相关的化学方程式:HCl+AgNO3=AgCl↓+HNO3(以HCl为例)。
SO42-:先向待测液中滴加 溶液,出现 再滴加 。
相关的化学方程式:H2SO4+Ba(NO3)2=BaSO4↓+2HNO3(以H2SO4为例)。
【能力拓展】
因为Ag2CO3和BaCO3均为难溶于水的白色沉淀,所以在检验Cl-和SO42-时,要先排除CO32-的干扰,故应在出现白色沉淀后再滴加稀HNO3,沉淀不消失,说明溶液中无CO32-。
■考点②碱的性质与用途
一、碱的性质
(一)碱溶液与酸碱指示剂的反应
碱的水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 ,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二)某些碱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1)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的反应
①化学方程式: 。
②应用:这一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现象明显,可用来 。
(2)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
①化学方程式: 。
②应用:这一反应常用来 ,因为氢氧化钠极易溶于水,能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
(3)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硫的反应
①化学方程式:2NaOH+SO2=Na2SO3+H2O
(亚硫酸钠)
②应用:大量使用化石燃料(主要是煤、石油)的工厂产生的废气中含有二氧化硫,会污染空气,可用氢氧化钠溶液来吸收二氧化硫。
(4)二氧化硅和氢氧化钠反应
①化学方程式:2NaOH+SiO2=Na2SiO3+H2O
②应用:盛放氢氧化钠溶液的试剂瓶不能用 ,应用橡皮塞或木塞。
(三)碱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如氢氧化钠溶液可与盐酸反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四)某些碱与某些盐反应生成新碱和新盐
(1)生成碱沉淀的反应。如FeCl3、CuCl2与NaOH反应。
(2)生成盐沉淀的反应,如Na2CO3与Ca(OH)2的反应:Na2CO3+Ca(OH)2=CaCO3↓+2NaOH。
常见的不溶性碱有Mg(OH)2、Al(OH)3、Zn(OH)2、Fe(OH)3、Cu(OH)2,它们不能使加入的指示剂变色。Mg(OH)2、Al(OH)3、Zn(OH)2是白色沉淀,Fe(OH)3是 沉淀,Cu(OH)2是 沉淀。
【能力拓展】
能够生成盐和水的化学反应有很多,如酸与某些金属氧化物的反应、碱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的反应、酸与碱的反应等。
二、碱的个性
(一)氢氧化钠(NaOH)
(1)俗名: 。
(2)物理性质:常态下为白色固体,易 (暴露在空气中容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表面潮湿而逐步溶解),极易溶于水且 ,水溶液有滑腻感、有涩味。
(3)化学性质:具有较强的腐蚀性,能腐蚀兔毛或全毛绒线;具有碱的通性。
(4)用途:重要的化工原料,应用于造纸制铝、制皂精炼石油等工业;生活中可用来除油污等。
(二)氢氧化钙[Ca(OH)2]
(1)俗名: 。
(2)物理性质:常态下为白色粉末状固体,微溶于水(溶解度 )。
(3)化学性质
①具有较强的腐蚀性。
②能与CO2、SO2等反应,如CO2+Ca(OH)2=CaCO3↓+H2O,这一反应常用于检验CO2
③能与酸反应,反应过程 ,如Ca(OH)2与HCI和H2SO4的反应如下:
Ca(OH)2+2HC1=CaCl2+2H2O
Ca(OH)2+H2SO4=CaSO4+2H2O
④能与部分盐反应,生成沉淀,如:
2FeCl3+3Ca(OH)2=2Fe(OH)3↓+3CaCl2
Ca(OH)2+Na2CO3=CaCO3↓+2NaOH
Fe(OH)3为红褐色沉淀,CaCO3为白色沉淀。
(4)用途:重要的建筑材料,也是一种工业原料。如用来制取漂白粉,农业上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等。
(5)氢氧化钙的制取:将生石灰(CaO)溶于水(剧烈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
三、碱的通性
(一)碱的通性
碱的通性 反应情况 示例
能使指示剂变色 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 ,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NaOH、Ca(OH)2等可溶性碱均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能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 生成盐和水 2NaOH+SO2=Na2SO3+H2O Ca(OH)2+CO2=CaCO3↓+H2O
能与酸反应 生成盐和水 NaOH+HCl=NaCl+H2O Ca(OH)2+2HCl=CaCl2+2H2O
能与某些盐反应 生成新盐和新碱 3NaOH+FeCl3=Fe(OH)3↓+3NaCl Ca(OH)2+Na2CO3=CaCO3↓+2NaOH
【能力拓展】
碱具有通性的原因是可溶性碱在水溶液里能电离出相同的阴离子--- ”。不同的碱溶液中所含的阳离子(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不同,因此不同的碱也表现出一些不同的性质。
因为难溶性碱放入水中几乎不能产生OH-,所以碱的通性中使指示剂变色、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以及与某些盐反应,是可溶性碱才具有的性质。难溶性碱只有与酸反应的性质。
■考点③酸和碱的使用注意事项
(一)浓硫酸的稀释
由于浓硫酸溶于水时放出 ,因而在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把 沿着器壁慢慢地注人 ,并用玻璃棒 ,使产生的热量迅速扩散,切不可把水直接倒人浓硫酸中。操作如图所示。
不可把水倒入浓硫酸中稀释的原因: 。
(二)碱的使用注意点
氢氧化钠相关:
(1)氢氧化钠暴露在空气中,不仅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潮解,而且还易跟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发生反应而变质。故应保存在密闭干燥的地方。
(2)氢氧化钠溶液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发生了化学变化,溶液质量变大。
(3)利用固体氢氧化钠易潮解的性质,固体氢氧化钠可以做某些气体(如氧气、氢气)的干燥剂,但是能与NaOH反应的气体,如CO、SO2等酸性气体则不可用固体NaOH干燥,一般选用浓硫酸干燥。
(4)称量氮氧化钠固体时,要将其放在玻璃器皿中,不能放在纸上,以免其潮解后腐蚀天平的托盘。
(5)氢氧化钠有强烈腐蚀性,如果不慎将氢氧化钠溶波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氨水相关:
(1)氨水是氨气的水溶液,主要成分为NH3.H2O或NH4OH
(2)物理性质:常态下为无色透明液体,有刺激性气味、易挥发。
(3)化学性质:具有碱的通性,如氨水显碱性,能使指示剂变色,与酸反应生成铵盐可以用来制氮肥。
氢氧化钙相关:
(1)因为氢氧化钙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而变质,所以氢氧化钙溶液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发生化学变化,生成碳酸钙,溶液质量减小。
(2)利用生石灰能与水反应的性质,生石灰可以做某些气体的干燥剂,但不能干燥酸性气体。
■考点④酸碱之间的反应
(一)酸碱反应实验
向盛有氢氧化钠的烧杯中滴人几滴酚酞试液,溶液变红,向变红的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或稀硫酸),边滴边振荡,溶液颜色 ,说明溶液由碱性变为中性或酸性,氢氧化钠和酸发生了反应。
实验过程中溶液中溶质、pH以及颜色的变化
反应进程 溶质 PH 颜色
未滴加稀盐酸 NaOH pH>7 红色
滴加少量稀盐酸(氢氧化钠过量) NaOH+NaCl pH>7 红色
滴加适量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NaCl pH=7 无色(红色刚好褪去)
滴加过量稀盐酸 NaCl+HCl pH<7 无色
(1)酸、碱反应实验选用的指示剂是酚酞溶液。如果使用石蕊溶液,溶液由蓝色变为紫色,颜色变化不明显。
(2)实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可以使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充分接触,反应迅速、完全。
(3)实验时用胶头滴管慢慢滴入,便于控制加入酸的量,同时也为了清楚地看出指示剂颜色的变化,当溶液由红色恰好变为无色时,应立即停止滴加,防止盐酸过量。
(二)酸碱反应原理
酸和碱之间发生反应能生成盐和水。如:
HCl+NaOH=NaCl+H2O
H2SO4+2NaOH=Na2SO4+2H2O
(三)酸碱反应的实质
酸中的H+和碱中的OH-结合生成水,即 。
【能力拓展】
大多数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时,我们观察不到明显的外观现象(H2SO4+Ba(OH)2=BaSO4↓+2H2O等除外]。探究酸和碱之间发生反应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指示剂法。先在NaOH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显红色,然后再逐滴滴加稀盐酸,若观察到红色逐渐消失,则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化学反应。
(2)pH试纸法。先用pH试纸测定NaOH溶液的pH,再向NaOH溶液中逐滴滴加稀盐酸,不断振荡溶液使其充分接触,同时多次测定混合溶液的pH,若测得溶液的pH逐渐减小且小于7,则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化学反应。
(3)热量变化法。化学反应通常伴随着能量的变化,所以可借助反应前后的温度变化来判断反应的发生。酸与碱的反应是放热反应,如果NaOH溶液与稀盐酸混合前后 ,则证明NaOH溶液和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而且氢氧化钠和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 。
(4)验证反应物的消失。如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反应完全时,可向溶液中滴加CuSO4溶液, ,说明NaOH已完全参加反应,反应发生。
二、酸碱(中和)反应的应用
(一)酸碱反应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植物适宜在接近中性(pH在6.5~7.5)的土壤里生长,酸性太强(pH<4或碱性太强(pH>8)的土壤,都不适宜植物生长。因此利用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在酸(碱)性土壤中加人适量的碱(酸),调节土壤的酸碱性。如农业上常施加 来降低土壤的酸性。
注意:改良酸性土壤常使用熟石灰,而不使用碱性、腐蚀性很强的氢氧化钠。
(二)酸碱反应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1)处理工业废水,解决环保问题。
工业生产中产生大量的废水,其中常含有酸性或碱性物质,不经处理、任意排放,就会造成环境污染。因此利用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根据不同污水的酸碱性,加人适宜的物质,去除污水的酸碱性,使之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
(2)精制石油时,可用氢氧化钠来中和过量的酸。
(三)酸碱反应在医药方面的应用
人体胃液中含有 ,如果胃酸过多,会引起胃痛等病症,医疗上常用能与酸反应的碱性物质作为药品降低胃液的pH,使之达到正常范围,减少胃酸常用的药剂有Al(OH)3,其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Al(OH)3+3HCl=AlCl3+3H2O。
【能力拓展】
蚊虫叮咬是因为蚊虫分泌的酸性物质进入肌肉,使肌肉酸痛。利用酸碱反应的原理,涂上碱性物质如纯碱溶液、肥皂水等以减轻痛痒。
■考点⑤常见的盐的性质与用途
一、几种盐的性质
(一)碳酸钠(Na2CO3)
(1)俗名: 。
(2)物理性质:白色粉末,易溶于水。
(3)化学性质:
①水溶液显 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 ,使紫色石蕊试液变 。
②能和酸反应生成新盐和新酸(如Na2CO3+2HCl=2NaCl+H2O+CO2↑,H2O和CO2是H2CO3分解的产物)。
③能和某些碱反应生成新盐和新碱[如Na2CO3+Ca(OH)2=CaCO3↓+2NaOH]。
④能和某些盐反应生成两种新盐(如Na2CO3+BaCl2=2NaCl+BaCO3↓)
(4)用途:重要的化工原料,可用来制造玻璃、肥皂,去油污等。
(二)碳酸钙(CaCO3)
碳酸钙是一种 的盐,是碳酸(H2CO3)和氢氧化钙发生中和反应产物:Ca(OH)2+H2CO3==CaCO3↓+2H2O。
(1)存在:大理石、石灰石、汉白玉、鸡蛋壳等物质的主要成分都是碳酸钙。
(2)物理性质:白色固体,难溶于水。
(3)化学性质:
①加强热能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生石灰(CaCO3高温CaO+CO2↑)。
②与酸反应生成新盐和新酸(如CaCO3+2HC1=CaCl2+H2O+CO2↑,H2O和CO2是H2CO3分解的产物)。
(4)用途:重要的建筑原料,可用来制水泥、炼钢、制生石灰等。
(三)氯化钠(NaCl)
(1)俗名: 。
(2)物理性质:白色固体,易溶于水,有咸味。溶解度受外界温度变化影响不大。
(3)化学性质:能与某些盐反应生成两种新盐(NaCl+AgNO3=AgCl↓+NaNO3)。
(4)用途:重要的调味品,用来腌渍蔬菜;可用来制取烧碱、金属钠、氯气等;医疗上用氯化钠配制生理盐水(溶质质量分数为0.9%);浓的食盐溶液会使细胞内的水渗出,使蛋白质凝固,具有杀菌作用;农业上用定浓度的氯化钠溶液来选种等。
【能力拓展】
(1)NaHCO3
还有一种盐与Na2CO3类似,它俗称小苏打,化学式为NaHCO3溶液显 ,是焙制糕点所用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也是治疗胃酸过多的一种药剂。
(2)氢氧化钠固体露置在空气中与CO2反应生成Na2CO3。
(1)证明NaOH是否变质只需验证固体中产生了Na2CO3即可,选择的试剂及现象:
①加入盐酸,现象是有气泡产生,
②加入澄清石灰水,现象是出现白色沉淀,
③加入CaCl2溶液(或BaCl2溶液),现象是出现白色沉淀。
这三种方法都可鉴定Na2CO3的存在。
(2)氢氧化钠变质分为部分变质和完全变质,证明NaOH是否完全变质,需分两步分别检验NaOH、Na2CO3的存在。
①首先向溶液中加入过量CaCl2溶液(或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然后过滤,向滤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若溶液变红,则有NaOH,说明NaOH部分变质;若溶液仍为无色,说明NaOH溶液全部变质。
②首先向溶液中加入无色酚酞溶液,再加入过量CaCl2溶液(或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若溶液仍变红,则有NaOH,说明NaOH部分变质;若溶液为无色,说明NaOH溶液全部变质。
(3)食盐对生命活动的影响
我们每人每天都要摄取一定量的食盐来维持体内氯化钠的正常浓度。人体内多余的氯化钠通过汗液、尿液和粪便排出体外,如果人体由于腹泻、呕吐和大量出汗而失盐过多,就要注射生理盐水或口服盐开水,以维持体内的盐分。摄入过多的食盐,容易引起高血压等疾病。
三、盐的制取
(一)盐的分类(盐的分类方法有很多,常见的分类方法有以下两种)
(1)按照具有的相同离子分类
①阳离子相同,如氯化钠(NaCl)、碳酸钠(Na2CO3)硫酸钠(Na2SO4)和硝酸钠(NaNO3)等称为钠盐。
②阴离子相同,如碳酸钠(Na2CO3)碳酸钾(K2CO3)、碳酸钙(CaCO3)和碳酸钡(BaCO3)等称为碳酸盐。
(2)按照盐的溶解性分类
①可溶性盐,如碳酸钠(Na2CO3)、硫酸钾(K2SO4)硝酸银(AgNO3)和氯化铵(NH4Cl)等。
②不溶性盐,如硫酸钡(BaSO4)、氯化银(AgCl)、碳酸钙(CaCO3)等。
③还有些盐是微溶于水的,如CaSO4、Ag2SO4、MgCO3等。
规律总结2:盐的溶解性记忆口诀
钾钠铵硝溶于水,盐酸盐除氯化银;硫酸盐除硫酸钡,碳酸盐溶钾钠铵;微溶盐类有三种,硫酸钙银碳酸镁。
(二)盐的制取
人们常利用一些盐的溶解性来实现盐的制取提纯和鉴别,盐的制取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有些盐是天然存在的,通过物理方法提取,如可从海水盐湖或盐井中提取食盐。
(2)用化学方法制取,如用Na2CO3和CaCl2制取CaCO3和NaCl,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aCl2=CaCO3↓+2NaCl;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对制碱工业有重大贡献,他发明了“侯氏制碱法”,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中,其原理为NH3+CO2+H2O+NaCl==NaHCO3+NH4Cl、2NaHCO3△Na2CO3+H2O+CO2↑。
(三)盐的化学性质
反应 反应发生的条件
盐+金属→新盐+新金属(将在第2章学习) ①盐要溶于水; ②金属的活动性排在盐溶液中金属的前面; ③K、Ca、Na除外
盐+酸→新盐+新酸 生成物符合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盐+碱→新盐+新碱 ①反应物都溶于水; ②生成物符合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盐+盐→新盐+新盐 ①反应物都溶于水; ②生成物符合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能力拓展】
(1)一些常见的有色溶液。
蓝色溶液:含Cu2+的溶液,如 溶液、CuCl2溶液;
黄色溶液:含Fe3+的溶液,如FeCl3溶液、 溶液;
浅绿色溶液:含Fe2+的溶液,如FeSO4溶液、 溶液;
紫红色溶液:如高锰酸钾溶液。
(2)一些常见的沉淀的颜色。
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 ;
不溶于水,能溶于酸,且产生大量气泡,产生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白色沉淀:CaCO3、BaCO3等;
不溶于水,能溶于酸,但没有气泡产生的白色沉淀:Mg(OH)2等;蓝色沉淀:Cu(OH)2;红褐色沉淀:Fe(OH)3
四、盐与化肥
来自自然界的一些物质及一些人工合成的盐,它们能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养料,被称为化学肥料。
(一)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
化肥的种类 常见化肥 在植物生长中的作用 缺乏时的表现
氮肥(含有氮元素的化肥) 常见的氮肥有NHNO3CO(NH2)2和NHHCO3等 氮肥含有组成叶绿素的重要元素,能促使农作物的茎叶生长茂盛 。
钾肥(含有钾元素的化肥) 常见的钾肥有K2CO3、K2SO4和KCl等 能促进农作物生长旺盛,茎秆粗壮,增强抗病虫害能力,促进糖和淀粉生成 。
磷肥(含有磷元素的化肥) 常见的磷肥有过磷酸钙[CaSO4和Ca(H2PO4)2的混合物] 能促进农作物根系发达,增强吸收养分和抗寒抗旱能力,促进作物穗数增多,籽粒饱满 。
复合肥(含N、P、K三种元素中两种或三种) KNO3、K3PO4、(NH4)3PO4等 具有氮肥、磷肥、钾肥的两重或多重功效
(二)铵盐的制取
工业上用酸与氨气反应制氮肥(铵盐)
NH3+H2O+CO2=NH4HCO3(碳铵)
2NH3+H2SO4=(NH4)2SO4(硫铵)
(三)合理使用化肥
虽然化肥有助于植物生长,但长期使用化肥往往使土壤板结,破坏土壤结构,因此通常需施一些农家肥料(有机肥),农家肥中含有大量有机物和多种营养元素,有利于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
【能力拓展】
(1)盐的组成中,所含的阳离子不一定都是金属阳离子,也可以是由多种元素的原子形成的复杂阳离子(带电原子团),如NH4+
(2)我们把作氨肥的铵盐叫做铵态氨肥。铵盐能与碱反应,放出氨气,因此铵态氨肥不能与碱性的物质混合使用,否则会降低肥效。
(3)铵盐的检验
①原理:铵盐与碱混合(必要时加热),发生复分解反应,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氨气是碱性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
NH4HCO3+Ca(OH)2=CaCO3↓+2H2O+NH3↑
(NH4)2SO4+2NaOH=Na2SO4+2H2O+2NH3↑
②检验方法: 。
■考点⑥酸碱指示剂与pH试纸的使用
一、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
(一)电离
(1)概念:物质 而形成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
在溶液里,所有的阳离子带的正电荷总数和所有阴离子带的负电荷总数相等,溶液不显电性。
(2)电离方程式:用化学式和离子符号来表示物质电离的式子。书写时,等号左边是物质的化学式,右边是构成物质的离子的符号。如NaCl溶于水的电离方程式为NaCl==Na++Cl-
(二)酸
(1)概念: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都是 的化合物。
某种酸电离产生的阴离子叫做这种酸的酸根离子,如SO42-是H2SO4的酸根。其他常见酸根有CO32-、NO3-、Cl-
(2)常见酸的电离方程式:H2SO4==2H++SO42-;HC1==H++Cl-;HNO3==H++NO3-
(3)生活中常见的酸:盐酸(HCl)、硫酸(H2SO4)、硝酸(HNO3)、碳酸(H2CO3)、醋酸(CH3COOH)等。
(三)碱
(1)概念: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都是 的化合物。
(2)常见碱的电离方程式:NaOH==Na++OH-;Ca(OH)2==Ca2++2OH-;KOH==K++OH-
(3)生活中常见的碱:烧碱(氢氧化钠)、熟石灰(氢氧化钙)、氢氧化钾、氢氧化钡、氨水(NH3的水溶液)等。
【能力拓展】
书写电离方程式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不必写条件。
(2)配平,使正、负电荷数相等。
(3)原子团不能拆开书写。
一些物质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含有H+但并不是酸,原因是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除H+之外,还有其他的阳离子。如硫酸氢钠电离:NaHSO4=Na++H++SO42-,所以NaHSO4不是酸。
二、酸碱指示剂
(一)酸碱指示剂
在酸性或碱性溶液里能显示出不同颜色的物质,叫做酸碱指示剂,通常简称指示剂。
(二)常用的酸碱指示剂在酸性和碱性溶液中的变色情况
指示剂 酸性溶液 碱性溶液
石蕊试液(紫色) 。 变蓝色
酚酞试液(无色) 不变色 。
蓝色石蕊试纸 变红色 不变色
红色石蕊试纸 不变色 变蓝色
(三)自制酸碱指示剂
许多植物的花、果茎、叶中都含有某些显色的物质,它们在酸性溶液或碱性溶液里会显示不同的颜色。如果你有兴趣,可以取这些植物的花果茎、叶切碎捣烂,用酒精浸制,所得的浸出液可以作为酸碱指示剂,如下表所示。
【能力拓展】
若用试纸检测气体,需将试纸湿润后再检验。
(1)酸性或碱性溶液与指示剂作用时,变色的是指示剂,并不是酸性或碱性溶液,故不能说指示剂(石蕊或酚酞)使酸性或碱性溶液变色(或酸性、碱性溶液遇指示剂变色)。酸碱指示剂与酸性或碱性溶液的反应是化学变化。
(2)蓝色石蕊试纸常用来检验酸性溶液或气体,蓝色石蕊试纸能变红;红色石蕊试纸常用来检验碱性溶液或气体,红色石蕊试纸能变蓝。
注意:不溶性的酸或碱不能使指示剂变色,因为溶液中没有自由移动的H+或OH-,如Cu(OH)2。
三、溶液酸碱性的强弱程度
(一)溶液的酸碱度
不同酸溶液的酸性强弱不同,不同碱溶液的碱性强弱也不同。酸碱指示剂只能测量溶液的酸碱性,无法衡量酸碱性强弱的程度。用酸度、碱度来表示溶液酸性或碱性强弱的程度
(1)pH:用来表示溶液酸碱性的强弱程度
(2)取值范围通常为0~14
(3)溶液酸碱性的强弱程度与pH的关系如图所示。
(二)测定溶液pH的方法
(1)测定溶液酸碱性强弱最常用、最简单的方法是使用pH试纸。
(2)pH的测定方法: 。根据pH便可判断溶液的酸碱性强弱。
注意:
(1)用pH试纸测溶液pH时,pH试纸不能预先用蒸馏水润湿,否则会导致测量结果不准确,常见的情况如下:
①溶液为酸性时,酸性变弱,pH偏大。
②溶液为中性时,pH不变。
③溶液为碱性时,碱性变弱,pH偏小。
(2)不能将pH试纸直接放入待测试的溶液中,否则会污染试剂。
【能力拓展】
酸溶液显酸性,但酸性溶液不一定是酸溶液,有些盐的溶液显酸性,如NaHSO4溶液显酸性但不是酸溶液;
碱溶液显碱性,但碱性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有些盐的溶液显碱性,如Na2CO3溶液显碱性但不是碱溶液。
(1)酸性溶液的pH<7;碱性溶液的pH>7;中性溶液的pH=7。
(2)pH<7时,pH越低,酸性越强;
pH>7时,pH越高,碱性越强。
pH试纸只能粗略地测定溶液的酸碱度,用pH试纸只能测出溶液酸碱度为0~14的整数值,例如pH=5.6、pH=8.3等则无法用pH试纸测出,精确测量溶液的pH可使用一种称为酸度计的仪器。
四、溶液酸碱性与生命活动的关系
(一)溶液酸碱性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人体胃液的正常pH为0.9~1.5。如果胃酸分泌过多,使胃液pH下降,容易出现胃痛等症状。人体血液的pH为7.35~7.45。血液的pH降到7.0以下或升到7.8以上,人就有生命危险。
(二)溶液酸碱性与生活的关系
(1)人的汗液的pH为5.5~6.6。洗衣皂香皂药皂的pH也有所不同。洗衣皂的pH高,碱性强,适用于洗衣物;香皂、药皂的pH低,适用于洗脸、洗澡。
(2)牛奶的pH通常小于7,酱油的pH为4.8左右,番茄的pH≤4.5;生鲜肉的pH为7.0~7.4,生肉久放后,由于微生物作用产生酸性物质,pH变为5.4~5.5。
(3)食醋里含有醋酸,它的pH为3左右。
(三)溶液酸碱性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土壤的酸碱性的强弱对农作物生长有很大的影响,各种农作物对pH有一定的适应性。一般来说,中性土壤最适宜于微生物生长繁殖,有利于土壤中有机质向有效养分转化,促进农作物生长。pH为4~6的土壤会使农作物根系发黑;pH为8以上的土壤会腐蚀农作物并板结成块,盐碱地的pH多在9以上,草木难生。
(四)溶液酸碱性与环境的关系
雨水因溶有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而略显酸性,正常雨水的pH≈5.6。某些地区因工业生产产生的酸性气体(二氧化硫、氮的氧化物等)直接向空气中排放而导致雨水的酸性增强。通常把pH小于5.6的降水称为酸雨。
【能力拓展】
人在通风不良的环境中时间过长,吸入的二氧化碳过受,血液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大,酸性增强,会引起恶心、头晕等现象。
酸性环境可抑制细菌的繁殖,所以人们喜欢在一些食物中加入少许食醋,这样既能使食品不易变质,又可增加风味。
酸西的危害极大,不但可以酸化湖泊、河流、土壤,对很受植物的生长不利,而且还会破坏建筑物、文物等。随时监测两水的pH,可以了解空气的污染情况,以便采取必要的措施。
■考点⑦常见有机物及其用途
一、简单的有机物
(一)有机物的概念
含碳的化合物( )叫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大多含有C、H、O、N等元素。有机物是有机化合物的简称,所有的有机物都含有碳元素。但并非所有含碳的化合物都是有机化合物,如CO、CO2、H2CO3、CaCO3等,它们虽然含有碳元素,但由于它们在结构、组成、性质上都跟无机化合物相似,所以通常把它们归为无机物。
(二)甲烷
最简单的有机物,化学式为 。稻草及动物粪便经过发酵会产生大量的沼气,农村里常用作燃料供热。沼气、瓦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都是甲烷。火星的大气层中也发现有很多的甲烷。
(1)结构:1个甲烷分子是由1个碳原子和4个氢原子构成的,如图所示。
(2)物理性质:通常状况下,甲烷是 的气体,密度比空气 ,极难溶于水。
(3)化学性质:甲烷具有 ,纯净的甲烷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 ,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如图所示,烧杯内壁产生一层白膜。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点燃CO2+2H2O由于甲烷气体与空气或氧气混合点燃时,易发生爆炸,故点燃甲烷前要检验甲烷气体的纯度。在家庭中使用招气或天然气作燃料时要注意安全。
(三)丁烷
打火机内液体的主要成分,化学式为C4H10家用液化气的主要成分也是丁烷。气态的丁烷经压缩后变成液态,灌装在容器中贮存,使用时经减压,使液态丁烷汽化。丁烷容易被液化,具有可燃性,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C4H10+13O2点燃8CO2+10H2O。
(四)乙炔
化学式为C2H2,具有可燃性,在氧气中燃烧时能产生3000℃以上的高温,可以用于焊接和切割金属,燃烧的化学方程式2C2H2+5O2点燃4CO2+2H2O
(五)有机物特性
(1)大部分有机物熔点较低,受热易分解,易挥发,易燃烧,不易导电等。所以保存时一定要密封,做实验时一定要远离明火,防止着火或爆炸。
(2)绝大多数有机物难溶于水,易溶于汽油酒精、苯等有机溶剂。
(3)许多有机物,如酒精、汽油、乙醚、苯、氯仿等都是常见的、很好的溶剂。如衣服沾上油渍时,常用汽油来清洗,就是利用这些有机物是很好的溶剂这一特性。
【能力拓展】
常见有机物的用途
(1)甲烷是常见的清洁燃料。
(2)乙炔燃烧产生的高温用来切割或焊接金属。
(3)乙烯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4)酒精用于消毒和作燃料。
(5)乙酸用来做食醋。
(6)氯仿是化工原料和很好的溶剂。
(7)乙酸乙酯作溶剂、香精和黏合剂。
二、生物体中的有机物
(一)有机物是生物体各组织的主要成分人体的生长发育和体内各组织的新陈代谢,都需要各种有机物的参与。
(二)人体内最基本的有机物有 等
(1)糖类:是人体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是合成人体中许多重要化合物的原料。糖类由C、H、O元素组成。一些食物,如面包、面条、米饭等主要含有糖类物质,这些糖类物质在人体内水解后会生成葡萄糖。
(2)蛋白质:是构成生命体的基本物质,是细胞生长及修补组织的主要原料,占人体细胞干重的50%以上,可以说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是细胞结构里最复杂多变的一类大分子。相对分子质量很大,从几万到几千万。蛋白质灼烧时,有烧焦羽毛的气味,同时冒黑烟,而棉花纤维等非蛋白质类物质灼烧,有烧焦纸片的气味。
(3)脂肪:是生物体内贮藏能量的物质,随时供人体代谢的需要,由C、H、0三种元素组成。脂肪不溶于水,可溶于有机溶剂。
(三)有机物的转化
食物中的有机物消化、转化、贮存、转化人体中的有机物
三、有机合成材料
有机合成材料的主要成分是用人工合成的方法制得的高分子化合物,三大合成材料: 。
(一)塑料
(1)塑料的种类和用途
常见的塑料有聚乙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有机玻璃和电木塑料等。它们可以被制成薄膜、日用品、管道、塑料板材、泡沫包装材料、电器绝缘部件和外壳等。
(2)塑料的性能
优点:
①塑料具有可塑性,如果把它加热到一定的温度,就能熔化成黏稠状的液体,趁热把它注人不同的模具里,冷却后就会形成各种形状的制品。
②塑料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电器外壳大多用塑料制成。
③塑料轻而结实且易加工,柔韧性高,用于制鞋底拖鞋凉鞋等。
④塑料绝热性能佳,常作保温器材的外壳。
⑤塑料一般不与化学物质发生反应,常用于制造试剂瓶。
缺点:不易分解,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
(二)合成纤维
合成纤维是以石油化工产品等为主要原料人工合成制得的。不同品种的合成纤维具有各自独特的性能,例如,聚酰胺纤维(锦纶)的耐磨性、聚酯纤维(涤纶)的挺括耐摺性、聚丙烯腈纤维(腈纶)的保暖性和良好手感。合成纤维因其具有特殊性能,被广泛用于制造航天器、飞机、火箭、导弹的绝缘材料特殊防护材料、增强材料以及人造心脏瓣膜外科缝线等。
(三)合成橡胶
合成橡胶是以煤石油、天然气为主要原料人工合成的高弹性聚合物,具有高弹性、绝缘性、气密性、耐油、耐高温或低温等性能,因而广泛应用于工农业、国防、交通及日常生活中。
(四)合成材料与环境污染
(1)有机合成材料在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了影响。填埋作业是目前处理城市垃圾的一个主要办法,但混在垃圾中的塑料制品是一种不能被微生物分解的材料,埋在土里经久不烂,长此下去会破坏土壤结构,降低土壤肥效,污染地下水;如果焚烧废弃塑料,尤其是含氯塑料会严重污染环境,废弃塑料对海洋的污染已经成为国际性问题。
(2)“白色污染”是指不可降解的废弃塑料制品给环境带来的污染,常见的有塑料袋、塑料包装、一次性聚丙烯快餐盒,塑料餐具杯盘以及电器充填发泡填塞物等。这些塑料以软塑料为主,又多是白色,它们使用后废弃在环境中很难被微生物分解,如果把它们堆在树坑里或草丛中,它们会静静地躺在那里几十年,并且因其不透气、不透水而破坏土质,影响植物生长。留在土壤中的废弃地膜会使农作物减产30%,给农民带来经济损失。另外,塑料制品如果被动物误食,会使动物染病甚至死亡。因此,“白色污染”是一种十分有害的污染。
【能力拓展】
塑料的分类:
从受热情况区分,塑料有热塑性塑料和热固性塑料两大类。如果把它加热到一定的温度,就能熔化成黏稠状的液体,趁热把它注入不同的模具里,冷却后形成各种形状的制品,这样的塑料属于热塑性塑料,如聚乙烯、聚氯乙烯、聚丙烯等。受热时软化成型,冷却后固化,但一经固化后,就不能再用加热的方法使之软化的塑料,属于热固性塑料,如酚醛树脂等。
消除“白色污染”需要全社会的关心和参与,要解决“白色污染”,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减少使用不必要的塑料制品;
(2)重复使用某些塑料制品;
(3)使用一些新型的、可降解的塑料;
(4)回收各种废弃塑料。
■考点1酸的性质与用途
[典例1] 1.(2024九上·鄞州期中)稀HCl和NaOH溶液混合后无明显现象,要证明两者已发生化学反应,下列操作及实验现象(或结果),不能证明反应发生的是(  )
A.在混合液中加金属Zn,无气泡产生
B.在混合液中加无色酚酞,溶液呈无色
C.在混合液中加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
D.用pH试纸测混合液的pH,测得pH等于7
◆变式训练
1.(2024九上·鄞州期中)化学使世界变得绚丽多彩。如图是物质之间发生化学反应时的颜色变化。
(1)编号②处的物质是   。
(2)编号①指示剂可以为   。
(3)若编号④的选用的物质是氢氧化钡,请你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考点2碱的性质与用途
[典例2](2024九上·鹿城期中)归纳总结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小明同学用图总结了NaOH的四条化学性质(即NaOH与四类物质能够发生化学反应)。
(1)为了验证反应①,小科将无色酚酞试液滴入NaOH溶液中,溶液变成   色。
(2)依据反应②说明NaOH必须密封保存,否则在空气中会变质,其化学方程式为   。
(3)为了验证反应④能够发生,你选择的物质是________(填字母)。
A.Na2CO3 B.CuSO4 C.NaCl
◆变式训练
1.(2024九上·柯城期中)为探究一瓶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样品是否全部变质?小柯取少量样品配制成溶液,再取少量溶液分别装入两支试管中,分别进行了甲、乙两图所示实验。(注:氯化钡溶液呈中性)
(1)小柯认为“甲图实验说明了氢氧化钠固体没有变质”。你认为小柯的观点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
(2)小柯通过乙图实验确定了样品是部分变质,实验过程中滴加的氯化钡必须足量,其目的是   。
(3)下列溶液能代替乙图实验中的氯化钡溶液,起到相同的作用的有________。(可多选)
A.氢氧化钡 B.硝酸钡 C.硝酸钙 D.氯化钙
(4)小柯认为,图乙中如不滴加酚酞等指示剂,也能检验出氢氧化钠部分变质,请写出能代替指示剂的物质是   。
■考点3酸和碱的使用注意事项
[典例3](2024九上·鄞州期中)规范操作是科学实验成功的关键,下列操作符合实验规范的是(  )
A. B.
C. D.
◆变式训练
1. 下列有关硫酸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可用来干燥气体
B.硫酸和盐酸中都含有H+,因此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
C.在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把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
D.稀硫酸滴加到氢氧化钡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即可说明反应已经发生
■考点4酸和碱之间的反应
[典例4](2024九上·萧山期中)右图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的微观示意图,由此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
A.反应结束时溶液的pH=7
B.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没有变化
C.反应后溶液中存在的粒子只有Na+和Cl-
D.该反应的实质是H+和OH-结合生成H2O分子
◆变式训练
1.(2024九上·越城期中)学习酸碱中和反应时,很多同学对其产生探究兴趣。
(1) 甲同学将固体氢氧化钠放入装有稀硫酸的试管中并振荡,试管壁发烫,于是他得出酸碱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的结论。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推理不合理,理由是    。
(2)乙同学为了验证甲同学的结论,将实验加以改进:将稀硫酸慢慢滴入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氢氧化钠溶液的温度随着加入的稀硫酸质量的变化曲线如下图所示:
①由该图知,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的反应是   (填“放热”或“吸热”)反应,B点表示的含义是   。
②A→B, 烧杯中溶液的 pH 逐渐   。
(3) 丙同学认为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混合没有明显现象,于是他想借助下列溶液来验证反应是否真的发生,不可行的是 (  )
A.无色酚酞试液 B.FeCl3
C.BaCl2 D.KNO3
■考点5常见的盐的性质与用途
[典例5](2024九上·鄞州期中)汽泡爽是一种冲调饮料。其主要原料为柠檬酸(C6H8O7)和小苏打(NaHCO3);使用时将一包汽泡爽粉末倒入玻璃杯中,加入200 mL冷水,看到有大量气泡快速生成,待粉末完全溶解,就得到一杯果味饮料。
(1)小苏打(NaHCO3),从组成上看,它属于一种______。
A.酸 B.碱 C.盐 D.氧化物
(2)一个柠檬酸分子(C6H8O7)是由   个原子组成,
(3)该物质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变式训练
1.(2024九上·兰溪期中)“低钠盐”(如图)是在精盐中加入适量的食用氯化钾,以降低食盐中钠元素的含量。生产厂家为改善“低钠盐”的味道会添加少量食用硫酸镁。
(1)小科欲测定“低钠盐”中硫酸镁的质量分数:取40g样品于烧杯中加入适量蒸馏水,使其完全溶解;将100g10%的氯化钡溶液分五次加入烧杯中,生成的沉淀经过洗涤、过滤、烘干后称量,沉淀质量如下表(“低钠盐”中其他成分都能溶于水且不参与反应)。
实验次数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加入的氯化钡溶液质量/g 20 20 20 20 20
沉淀总质量/g 2.24 m 6.72 6.99 6.99
①上表中m的值为 ▲ 。
②样品中硫酸镁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2)测量后,小科反思:实验过程中如果沉淀洗涤不干净,会使测量结果偏大。要判断沉淀是否洗涤干净,下列试剂可用来检验的是____。
A.NaOH B.Na2CO3 C.AgNO3 D.Na2SO4
■考点6酸碱指示剂与pH试纸的使用
[典例6](2024九上·杭州期中)甲基橙是一种常用的酸碱指示剂。当pH<3.1时,甲基橙显红色;pH>4.4时,甲基橙显黄色;pH在3.1~4.4范围内,甲基橙显橙色。某同学利用甲基橙进行“溶液酸碱性检验”的探究实验,实验现象记录如下:
溶液 白醋 稀盐酸 肥皂水 石灰水
加入甲基橙后溶液的颜色 红色 红色 黄色 黄色
下列结论或推论错误的是(  )
A.溶液的pH:肥皂水>白醋
B.甲基橙显橙色的溶液一定显酸性
C.将等体积的盐酸与石灰水混合,溶液pH可能等于7
D.甲基橙可以鉴别氯化钠和氢氧化钠
◆变式训练
1.(2024九上·鄞州期中)推理是科学学习的一种思维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
A.碱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的溶液一定是碱溶液
B.pH<7的溶液呈酸性,则pH<7的雨水是酸雨
C.单质只含一种元素,则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D.复分解反应只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则复分解反应一定没有改变元素化合价
■考点7常见有机物及其用途
[典例7](2024九上·杭州期中)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可以抵御疟疾感染而获得诺贝尔奖。屠呦呦使用有机溶剂乙醚浸取青蒿素,创制出新型抗疟药青蒿素。青蒿素的分子式为C15H22O5,下列推测正确的是(  )
A.青蒿素是无机物 B.青蒿素难溶于有机溶剂
C.青蒿素是人工合成的有机物 D.青蒿素可能具有可燃烧性
◆变式训练
1.(2024九上·金华期中)《易经》记载:“泽中有火”“上火下泽”。这是对甲烷气体在湖泊池沼水面上起火现象的描述。下列有关甲烷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烷的化学式为C2H4
B.甲烷属于有机物
C.甲烷燃烧只生成水
D.甲烷与空气的混合物遇火一定不会发生爆炸
1.(2023·温州)向氯化铁溶液中滴入几滴氢氧化钠溶液,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A. B. C. D.
2.(2019·湖州)等质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混合后,若所得溶液pH=7,则(  )
A.所用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B.混合溶液中钠离子与氯离子个数相等
C.混合前后水分子总数不变
D.混合前后阳离子总数不变
3.(2023·杭州)将过量盐酸加入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充分反应后得到溶液X。下列现象或事实描述不合理的是(  )
A.溶液X显酸性
B.向X滴加少量硝酸银溶液无沉淀生成
C.向X滴加少量硫酸铜溶液无沉淀生成
D.向X加入锌粒有气体生成
4.(2023·杭州)长征七号火箭采用无毒无污染的液氧、煤油作为推进剂,煤油的成分之一可用CH3(CH2)10CH3表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液氧属于混合物
B.CH3(CH2)10CH3 属于无机物
C.保持液氧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氧分子
D.CH3(CH2)10CH3 可以燃烧,具有助燃性
5.(2021·宁波)如图是物质甲和乙反应生成丙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甲、乙、丙都是有机物
C.该反应中参加反应的甲和乙质量比为1:1
D.该反应在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
6.(2022·温州)物质的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下列物质的结构、性质和用途之间匹配正确的是(  )
选项 结构 性质 用途
A 稀盐酸中含有氢离子 具有酸性 具有酸性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银离子
B 稀盐酸中含有氯离子 具有酸性 具有酸性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银离子
C 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钠离子 具有碱性 具有碱性吸收二氧化硫气体
D 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氢氧根离子 具有碱性 具有碱性吸收二氧化硫气体
A.A B.B C.C D.D
7.(2022·金华)科学以实验为基础,规范操作是科学实验取得成功的关键。下列实验操作规范的是(  )
A.加热液体 B.测溶液pH C.盖盖玻片 D.检查气密性
8.(2020·舟山)学习了物质分类与转化规律后,某同学绘制了部分物质间相互反应的关系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相邻两类物质的反应,其中不能用于制取ZnCl2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9.(2020·金华·丽水)通过观察和实验等方法,人们找到物质变化的证据。下列四组研究化学反应快慢的对比实验中,各组所用溶液浓度相同且适宜、所用固体表面积相同,其中现象最不明显的一组是(  )
A. B.
C. D.
10.(2023·舟山)如图是稀硫酸与甲、乙、丙、丁、戊五种常见物质反应出现的不同现象。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可能是无色酚酞试液
B.乙、戊一定是金属单质
C.稀硫酸与丙生成的白色沉淀不可能属于盐
D.稀硫酸与丁的反应类型可能是置换反应
11.(2023·湖州)实验室用水吸收HCl气体时,若用导管直接将HCl气体通入水中,由于它溶解快、溶解度大,会造成导管内外压强差,形成倒吸(如图1),带来实验安全问题。图2装置用水吸收HCl气体时,可以防止发生倒吸。
(1)结合图2装置中液体分层情况,可得液体A的密度   水的密度。(选填“大于”、“等于”或者“小于”)
(2)用图2装置吸收HCI气体可以防止发生倒吸,请分析选择的液体A还应该具有  的性质。
12.(2024·浙江)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和脱水性。老师演示了如下实验:在一定量的饱和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浓硫酸,可以观察到液体上部呈蓝色、下部为无色,出现白色固体沉积(如图1所示),试管壁发烫。经检测白色固体是无水硫酸铜。请回答:
(1)试管壁发烫的原因是浓硫酸与水混合   (填“吸热”或“放热”)。
(2)无色液体在下部的原因是   。(图1)
(3)进一步实验:
①取出白色固体置于烧杯A中,配制成饱和溶液,将A、B两个烧杯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如图2所示),一段时间后,烧杯A中出现蓝色晶体。
②取出烧杯A中的晶体,在该晶体中加入浓硫酸,又出现白色固体。
根据以上实验推测,如果老师在图1试管中继续加入浓硫酸,可观察到的变化是   。
(4)老师提醒同学们,浓硫酸除以上实验中表现出的性质之外,还有腐蚀性,(图2)做实验时务必规范操作。写出一条在使用浓硫酸时的注意事项:   。
13.(2023·台州)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敞口放置于空气中,溶质质量分数变小。稀盐酸会发生同样的变化吗?
某同学通过如下步骤进行探究:
①取两个烧杯,各倒入40毫升3%的稀盐酸,分别标为甲和乙。
②甲密封,液体体积不变。乙敞口放置于空气中至液体体积变为20毫升。(溶液密度变化忽略不计)
③向甲、乙中滴加几滴石蕊试液,再分别缓慢滴加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的氢氧化钠溶液体积分别为30毫升、26毫升。
(1)实验中,“恰好完全反应”的判断依据是:溶液颜色   。
(2)乙烧杯中的稀盐酸敞口放置后,溶质质量分数变大,依据是   。
(3)为了确定稀盐酸口放置于空气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会变大,请简要闸述应补充的实验。   
14.(2022·衢州)某学习小组在探究“酸碱反应"时,向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盐酸并振荡,观察到红色消失。他们认为“红色消失”可能有2种原因:①可能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了;②可能酚酞和盐酸反应了。所以不能根据“红色消失"得出“氢氧化钠和盐酸能反应"的结论。
于是,他们继续进行探究:检验反应后的溶液中是否存在氢氧化钠、酚酞。
[实验过程]
实验步骤 具体操作 实验现象 分析并得出结论
第一步 将反应后的A溶液分成B和C两等份 / A溶液中不存在   ,说明氢氧化钠和盐酸发生了反应
第二步 在B中滴加酚酞,振荡 溶液不变红
第三步 在C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振荡 溶液变红
[交流反思]小科认为要得出“酸和碱能反应”的普遍规律,还需进行的实验是   。
小科按自己的想法继续实验后得出“酸和碱能反应”。小科通过进一步 学习,知道酸和碱反应有水生成。那怎么验证酸和碱反应有水生成呢?
[资料补充]①硅胶固体遇水会变色。②冰醋酸为纯净物。
[实验设计]
[实验分析]实验中出现   现象,说明冰醋酸和氢氧化钠反应有水生成。
15.(2021·丽水)为探究“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及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小科按图甲连接好实验装置,往盛有一种溶液的烧杯中滴人另一种初温相同的溶液、同时用玻璃棒搅拌、数字采集器和计算机实时显示数据和曲线(如图乙):横坐标表示时间,左边纵坐标表示pH,右边纵坐标表示溶液的温度。结合反应过程并分析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胶头滴管中的试剂是    ,150秒时烧杯中溶液含有的溶质是   ;
(2)烧杯中溶液的温度升高的原因是   。
16.(2023·丽水)思维模型是依据事物发展内在规律建立的解决问题的基本框架,能引导有序思维、增进深度理解,促进问题解决。小科建构了“物质除杂”的思维模型(如图)。
(1)铜粉中混有少量的铁粉,用磁铁吸引除去。该方法属于上述模型中的   (填“分离转移”或“反应转化”);
(2)根据“性质差异”,铜粉中混有少量的氧化铜可用足量稀盐酸除去,原因是   能与稀盐酸反应;
(3)上述模型中“不增不减”是除杂原则,“不增”是指不增加新杂质,“不减”是指不减少目标物质质量。除去氯化钠中的杂质氨化钡.小科采用反应转化的方法,原理是BaCl2+K2SO4=BaSO4↓+2KCl,从反应的生成物有KCl可知,这种方法是不正确的,原因是不符合除杂中的   原则(填“不增 ”或“不减"),
(4)将氧化钠中的杂质BaCl2 除去,实质上是除去钡离子。2.08克BaCl2中钡元素的质量为 克。
17.(2022·温州)实验室取二氧化碳时,选择合适溶质质量分数的盐酸,有利于减少盐酸浪费。小明分别取40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7.3%、14.6%、21.9%的盐酸与足量的石灰石反应,进行A、B、C三组实验,产生二氧化碳的快慢与时间关系如图所示,算得盐酸利用率如表(盐酸利用率是指收集到的气体体积理论上所需要的盐酸量与实际消耗的盐酸总量的比值)。
盐酸利用率与盐酸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
组别 A B C
盐酸溶质质量分数 7.3% 14.6% 21.9%
盐酸利用率 82.5% 81.5% 72.1%
(1)小明在实验过程中发现,发生装置中的锥形瓶外壁发烫。推测图中c组在第5~10分钟时反应快速变慢的主要原因是   。
(2)小明用400克盐酸进行A组实验,可收集到二氧化碳气体约多少升?(盐酸与石灰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Cl+CaCO3=CaCl2+H2O+CO2↑,常温常压下二氧化碳的密度约为2克/升)
(3)实验中,小明想在10分钟内制取10升二氧化碳气体,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选用哪种溶质质量分数的盐酸更合适,并说明理由。   
18.(2023·宁波)古籍中有记载制烧碱的方法,其核心反应可表示为:Na2CO3+Ca(OH)2=2NaOH+CaCO3↓
小宁模仿古法,以实验室中的Na2CO3、Ca(OH)2固体为原料,制备4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用于制作叶脉书签。
(1)制作叶脉书签时,用NaOH溶液去除叶肉,是利用了NaOH的   性。
(2)4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中,含NaOH的质量为  g,水的质量为  g。
(3)需称取Na2CO3、Ca(OH)2的质量各为多少?
19.(2019·绍兴)为了探究氢氧化钡溶液和硫酸钠溶液反应后所得滤液X的成分,同学们做了以下实验;取50克滤液于烧杯中,天向烧杯中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硫酸镁溶液20克,接着烧杯中滴加稀硫酸。加入溶液的质量与烧杯内沉淀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1)滤液X的pH   7(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2)CD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滤液X中含有的溶质是   。
(4)滴加入30克稀硫酸时,烧杯中沉淀的质量m2的值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1.(2024·宁波一模)不同的水果有不同的酸碱性,下表是四种水果汁液的pH,其中酸性最强的是(  )
水果名称 杨梅 蜜桔 文旦 西瓜
汁液的pH 2.5~3.5 4.0~5.0 4.5~5.5 5.5~6.5
A.杨梅 B.蜜桔 C.文旦 D.西瓜
2.正确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和人身安全的重要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B. C. D.
3.(2024·拱墅二模)通过监测溶液pH 和温度的变化情况可探究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如图甲所示为反应过程中溶液 pH的变化曲线,如图乙所示为反应过程电溶液温度的变化曲线。下列说法正确( )
A.d点所示溶液,其中的阳离子贝有 Na+
B.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稀盐酸的体积为40mL
C.f 点对应溶液的pH为7
D.c点和g点对应溶液蒸发结晶后,得到固体成分不相同
4.(2024·镇海区模拟)推理论证是一种重要的科学思维能力,如图曲线能正确反映下列化学变化中y与x变化关系的是(  )
A.黄铜(铜锌合金)中滴入稀硫酸:y代表氢气的质量
B.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混合溶液中通入气体:y代表沉淀的质量
C.稀盐酸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y代表混合溶液的pH
D.硫酸铜和稀硫酸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y代表沉淀的质量
5.(2024·浙江模拟)如图为实验室危化品使用记录本中某种药品几年间的使用记录,据数据分析,它可能是下列选项中的(  )
序号 出库凭证号 77011-01
出库日期 领用前质量(克) 领用后质量(克) 教学使用质量(克)
1 2021.09.13 448.5 448.4 0.1
2 2023.09.07 443.0 443.0 0
3 2024.03.06 4425 325 116.5
A.浓盐酸 B.浓硫酸 C.氢氧化钠 D.镁条
6.(2024·瑞安模拟) 如图所示,小科在实验室分别完成①②两个实验后,依次将①②反应后的废液缓慢倒入同一洁净的废液缸,当②的废液倒入时观察到废液缸中先有气泡产生,然后又出现了白色沉淀。则下列分析错误()
A.若向①反应后的废液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石蕊试液会变红
B.若向②反应后的废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酚酞试液会变红
C.废液缸中最终的废液里一定含氯离子,一定不含氢离子
D.废液缸中最终的废液里一定含钠离子,一定不含钙离子
7.HCl气体通入水中可得到盐酸,室温下,将HCl气体通入盛有NaOH溶液的试管中,直至溶液的pH=7。回答问题:
(1)3517Cl和3717Cl的中子个数相差   个。
(2)HCl气体通入NaOH溶液前后,试管中溶液的离子种类如图所示,其中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的是   (选填“①”“②”或“③”)。
8.某化学兴趣小组以“探究中和反应”为主题展开研究性学习。回答下列问题:
【设计与实验】
实验一小军向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中不断加入稀盐酸至过量。
(1)溶液的颜色变化是   ,酚酞在实验中的作用是   。
(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其基本反应类型是  反应。
(3)滴加稀盐酸至图1中c点时,溶液的溶质是   。
(4)NaOH溶液与稀盐酸反应是   (填“放热”或“吸热”)反应。
(5)图2中,约23s后曲线下降的原因是   。
【交流与评价】
(6)中和反应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下列应用与中和反应原理有关的是____(填字母序号)。
A.用食醋去除皮蛋中残留的碱
B.用CaO和H2O反应来加热食物
C.用NaOH来处理石油产品中残余的硫酸
9.(2024·嘉兴模拟)某校在准备实验操作考查时发现两瓶往年留存的A、B待鉴定试剂,兴趣小组对这两瓶试剂成分进行探究,先已获悉往年考查的实验内容:①鉴别稀盐酸和氯化钠溶液;②鉴别碳酸钠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后按以下流程展开探究:
【成分预测】若完成步骤1后,现象1为试管内溶液均不变色,则留存的A、B试剂是用于考查实验内容   (选填“①”或“②”)。
【结果分析】兴趣小组同学完成步骤1后,发现现象1为试管内溶液均变红色,继续进行步骤2,现象2为试管中均出现白色沉淀。请作出合理解释:   。
【继续探究】在步骤2中继续滴加 CaCl2溶液至过量,发现装有 B 试剂的试管中红色不消褪,则B 试剂是   溶液。
10.(2024·玉环模拟)酸碱反应是初中阶段重要的一类反应,同学们开展了项目式学习。
任务一:探究酸碱反应中pH的变化。小明取三份相同体积相同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分别滴入两滴无色酚酞溶液,再以相同的速度同时滴加不同浓度的盐酸,已知盐酸浓度a>b>c,得到溶液的pH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1。
(1)小明的实验目的是探究   。
任务二:从能量变化角度探究酸和碱的反应。小明测量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观察到溶液温度升高,因此,得出两者能反应的结论。小柯认为此结论不够严谨,为此他在室温下设计了以下实验:
①10mL、20%的盐酸与10mL蒸馏水混合,测量溶液温度的变化。
②10mL、20%的氢氧化钠溶液与10mL蒸馏水混合,测量溶液温度的变化。
③10mL、20%的盐酸与10mL、20%的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测量溶液温度的变化。
用数字化实验技术测得3个实验中溶液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2所示。
(2)小柯做出上述设计基于的假设是   。
任务三:探究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的实质。
【查阅资料】相同状况下,溶液中离子浓度越大,导电性越强,电导率越大。用电导率传感器测得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浓盐酸的电导率变化情况如图3所示。
(3)如图4表示氢氧化钠溶液与浓盐酸反应过程中,溶液中微观粒子的变化情况,按时间先后排列的顺序为   (填字母)。
11.(2023·西湖模拟) 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帮助老师整理实验室时,意外地发现实验桌上有一瓶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钙粉末.于是对该粉末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该瓶粉末的成分是什么?
(1)【猜想与假设】猜想一:该瓶粉末的成分可能为氢氧化钙
猜想二:该瓶粉末的成分可能为氢氧化钙和碳酸钙
猜想三:该瓶粉末的成分可能为    , 做出猜想三的理由是    .
(2)【实验验证】请你参与探究,完成下面的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猜想二正确
⑴取少量样品于小烧杯中,加入适量水,充分搅拌,过滤,取少量滤渣于试管中,加入    . 有大量气泡产生 说明含有   
⑵取步骤⑴中的   于试管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说明含有   
(3)【联想与启示】氢氧化钙露置在空气中会发生变质,变质的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因此,必须   保存.
12.(2024·宁波模拟)实际生产的纯碱产品中往往会含有少量的氯化钠,科学实践小组的同学通过实验来测定某品牌工业纯碱的指标等级。
国家标准规定工业纯碱指标等级
指标项目 指标
Ⅰ类优等品 Ⅱ类一等品 Ⅲ类优等品 Ⅲ类合格品
总碱量%≥ 99.2 98.8 99.1 98.0
实践小组成员进行的实验和有关数据如下图所示。
(1)实验过程中滴加几滴酚酞试液的目的是   。
(2)通过计算判断该品牌工业品纯碱属于哪一指标等级。(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的到0.1%)
13.小明发现实验室有一瓶忘了塞瓶塞的氢氧化钠溶液。为探究该溶液的变质程度并测定溶液中各成分的质量分数,进行了如下实验:
Ⅰ.取 20g该溶液,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将滤渣洗涤、干燥后称量,其质量为1.97g。
Ⅱ.向滤液中逐滴加入质量分数为5%的硫酸镁溶液,生成沉淀的质量与加入硫酸镁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1)求该瓶溶液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2)小明认为实验Ⅰ中,可用稀硝酸和硝酸银溶液验证滤液中含有氯化钡,你是否同意,并说明理由   。
(3)若图中生成沉淀的质量x=2.91,则a点对应的溶液中有   种溶质。
14.(2024·东阳模拟)某兴趣小组为测定和混合溶液中的质量分数,进行了如下实验:在烧杯中加入100克该混合溶液,再逐渐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溶液,烧杯中产生沉淀质量与滴加溶液质量的关系如图:
(1)写出图中OA段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2)图中AB段观察到的现象是   ;
(3)图中B点对应的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是   ;
(4)求原混合溶液中的质量分数。
15.(2024·浙江模拟)常温下,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测得水的质量、氯化钠的质量随氢氧化钠溶液质量的变化关系如图甲、乙所示。求:
(1) 图像   表示氯化钠的质量随氢氧化钠溶液质量的变化关系。
(2)当加入40gNaOH 溶液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3)a 的值。
(4)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至0.1%)
16.(2023·慈溪模拟)实验室某混合溶液由硫酸和硫酸铜溶液组成。探究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取124.5g该混合溶液于烧杯中,然后将120gNaOH溶液分六次加入其中,每次充分反应后称量所得溶液及沉淀的质量,所测数据如下表所示。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第6次
加入NaOH溶液的质量/g 20 20 20 20 20 20
反应后溶液的质量/g 144.5 164.5 179.6 189.8 200 220
每次产生沉淀的质量/g 0 0 m n 9.8 0
计算:
(1)上述表格中产生沉淀的质量:m=   ,n=   。
(2)所加NaOH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3)第5次加入NaOH溶液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17.(2024·路桥模拟)工业上实现用N2和H2合成NH3是人类科学技术的一项重大突破。NH3与氰酸(HOCN)反应生成尿素。
(1)尿素的分子式是CO(NH2)2,它属于   肥。
(2)尿素可除去大气污染物中的NO,其化学反应为:6NO+2CO(NH2)2=5N2+2CO2+4H2O若要去除废气中6gNO,理论上需质量分数为10%的尿素溶液的质量是多少?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精品试卷·第2页(共2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