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5课《背书是写作的基本功》课件+练习(打包4套)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5课《背书是写作的基本功》课件+练习(打包4套)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4-04 08:52:35

文档简介

《背书是写作的基本功》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依矩成方( )   失之东隅( )   参差( )( )   遗憾( )   贮存( )   葛藤( )        摇缀( )   烟渚( )   反刍( )   搪塞( )   融会贯通( )   胃囊( )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循规为圆,依矩成方。   循:
落霞与孤鹜齐飞。   齐:
年轻时长于记忆。   长:
稍长时长于理解。   长:
3.结合课文原句,解释下列词语。
滚瓜烂熟:
贮存:
融会贯通:
反刍:
搪塞: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即席挥就:
压倒:
阅读下列选文,回答问题
强调背和记,决不是限制创造。文学是继承性很强的,只有记住了前人的东西,才可能进一步创新。古代诗文中—;‘许多名句都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作。宋词人秦观的“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就是从那个暴君隋炀帝杨广“寒鸦千万点,流水绕孤村”的诗中化来;王勃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则脱于庾信的“落花与芝盖同飞,杨柳共春旗一色”。就是毛主席诗词中也有不少如“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取于古人的句予。试想王勃肚子里如果不装有前人的那么多佳词丽句,决不可能即席挥就那篇飞滕王阁序》。高明的文章家在熟读前人文章的基础上,:i,但能向前人借词、借句,还能借气、借势,翻出新意。文章相因,从司马迁到韩愈、柳宗元,再而苏轼、欧阳修,总是在不断地学习,创造,再学习,再创造。你看,人们现在不是多记住了秦、王等后人的名篇佳句,倒忘了杨、庾等前人的旧作吗?这正说明文学在继承中前进。我们应该多记多背些最新最荚的诗文,好去提高语文水平,到时也会压倒秦观、王勃的。
4.概括这一段文字的中心意思。
5.选文中列举的事例,具体说明了什么问题?
6.选文中秦观、王勃的作品,依靠什么超过了隋炀帝和庾信的作品?
7.这一段文字,告诉了我们一种怎样的学习方法?
8.在你的积累中还有哪些借鉴前人的诗句推陈出新的例子?写出一个。
参考答案
1.略。
2.略。
3.略。
4.加强记忆,绝不是限制创造。
5.文学的继承性。
6.在继承的基础又有创新。
7.多被送优美的诗文。
8.略
《背书是写作的基本功》
我夯基 我达标
1.给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注音。
(1)脑子里记下许多:燕剪春风、鹰击长空、雁横烟渚、莺穿柳浪等,以后再遇到写鸟时,就很少以一“飞”字搪塞了。(  )
(2)但是假如牛事先不吃进草去,它闲时卧在树下,就是把自己的胃囊全翻出来,也是不会反刍出新养分的。(  )
解析:把握多音字的字音和笔画多的字的写法。“塞”的读音分别是:塞(sài)外、瓶塞(sāi)、堵塞(sè)。
答案:(1)sè (2)nánɡ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反刍  搪塞  参差披拂
B.葛藤  孤骛  失之东隅
C.严谨  遗憾  无米之炊
D.点缀  霍然  循规蹈矩
解析:根据词语的意思判断是不是错别字。?B项?,骛—鹜。
答案:B
3.根据课文内容,填上适当的词语或句子。
(1)俗话说:“_____。”这文章之“炊”,就是由字、词、句之“米”组成的。
(2)文学是继承性很强的,只有记住了前人的东西,才可能进一步_____。
解析:熟悉课文内容,抓特殊句子,如俗语、含蓄句等。
答案:(1)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2)创新
4.名句填空。
(1)落霞与孤鹜齐飞, ________。
______,杨柳共春旗一色。
(2)寒鸦千万点,________。
解析:比较每组两句的差别。注意正确书写。
答案:(1)秋水共长天一色 落花与芝盖同飞 (2)流水绕孤村
5.以“看”为中心意思,你能想到哪些词语?
解析:词汇量小,说话或写作文就会枯燥、单调;所以多读、多背是上策。
参考答案:俯视、瞻仰、鸟瞰、眺望等。
我综合 我发展
一、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10题。
语文学习的方法固然很多,但我以为最基本的也是最简便的办法之一就是背书。
一切知识都是以记忆为基础的。语文学习更是如此。要达到一般的阅读、书写水平,你总得记住几千个汉字;要进一步使文字自然、流畅、华丽、优美,你就得记住许多精词妙句;如要再进一步使文章严谨、生动、清晰、新奇,你就得记住许多体式、结构。正像跳舞要掌握基本舞步一样, A 肚子里滚瓜烂熟地装上几十篇范文, B 能循规为圆,依矩成方,进而方圆自如,为其所用。至于文章内容的深浅,风格的高下,那是其他方面的修养,又当别论。
当然,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便于记忆,所以教师指导学生学习时,要尽量讲清字、词、文章的含义。但遗憾的是人脑的生理规律正好相反,年轻时长于记忆,稍长时长于理解,如果一切等理解之后再记,便会“失之东隅”。因此,有必要少时先背诵记忆一些优秀诗文,以后再慢慢加深理解。我国古代的幼儿语文教学多用此法,现在国外教育也很注意这点。①苏联在小学低年级教材中就加进普希金的诗歌,让学生背诵。这种知识的积累方法,好比先贮存上许多干柴,以后一有火种,自然会着。前不久,我在娘子关看瀑布,那飞泉后的半壁山上长满青苔葛藤,密密麻麻,随风摆动。我观察良久,总难对眼前景物加以描绘。猛然想起柳宗元《小石潭记》里“蒙络摇缀,参差披拂”的描写何其传神!当初对柳文只是记住了,理解得并不深,现在通过对生活的观察、印证,便立即融会贯通。②这有点像老牛吃草,先吃后嚼,慢慢吸收。但是假如牛事先不吃进草去,它闲时卧在树下,就是把自己的胃囊全翻出来,也是不会反刍出新养分的。
6.解释下列词语。
(1)滚瓜烂熟:
(2)融会贯通:
7.在第二段A、B处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8.第二段画波浪线的句子中,“跳舞”“基本舞步”喻指什么?它所表达的含意是什么?
9.第三段中①句和②句分别采用了_____和_____的论证方法。
10.第一段加点的“之一”能否去掉?为什么?
答案:
6.解析:根据文意理解词语。
参考答案:(1)形容读书或背书流利纯熟。?(2)融?合多方面的道理而得到全面的透彻的领悟。
7.解析:“肚子里滚瓜烂熟地装上几十篇范文”是条件,“能循规为圆,依矩成方”是结果,因而用“只有……才……”。
答案:A.只有 B.才
8.解析:根据下文,找出这个比喻的本体即可。
参考答案:“跳舞”指文章;“基本舞步”指精词妙句、体式、结构等基本写作知识与技能。意思指写文章是以背书为基础的。
9.解析:熟悉议论文的论证方法:比喻论证、道理论证、事实论证、正反对比论证等。
答案:举例论证 比喻论证
10.解析:这样做用语准确严密,强调方法不止一种。
参考答案:不能。“之一”说明除了背书还有其他方法;去掉后,就失去了此意,不符合实际。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6题。
读永恒的书
周国平
①人类所创造的精神财富是通过各种物质形式得以保存的,_____最重要的一种形式就是文字。因而,在我们日常的精神活动中,_____便占据着很大的比重。我们很难想象一个关注精神生活的人会对书籍毫无兴趣。
②然而,古今中外,书籍不计其数,该读哪些书呢?从精神生活的角度出发。我们也许可以极粗略地把天下的书分为三大类。
③一是完全不可读的书,这种书只是外形像书罢了,实际上是毫无价值的印刷垃圾,不能提供任何精神的启示、艺术的欣赏或有用的知识。
④二是可读可不读的书,这种书读了也许不无益处,但不读却肯定不会造成重大损失和遗憾。世上的书,大多属于此类。我把一切专业书籍也列入此类,因为它们只对有关的专业人员才可能是必读书,对于其余人却是不必读的,至少是可读可不读的。
⑤三是必读的书。所谓必读,是就精神生活而言,即每一个关心人类精神历程和自身生命意义的人都应该读,不读便会是一种欠缺和遗憾。
⑥应该说,这第三类书在书籍的总量中只占极少数,但绝对量仍然非常大。它们实际上是指人类文化宝库中的那些不朽之作,即所谓经典名著。这些伟大的作品表现了人类精神的某些永恒的内涵,因而具有永恒的价值,在此意义上,我称它们为永恒的书。
⑦要确定这类书的范围是一件难事,事实上不同的人就此开出的书单一定会有相当的出入。不过,只要开书单的人确有眼光,就必定会有一些最基本的好书被共同选中。例如,他们绝不会遗漏掉《论语》《史记》《红楼梦》这样的书,柏拉图、莎士比亚、托尔斯泰这样的作家。
⑧在我看来,真正重要的倒不在于你读了多少名著,古今中外的名著是否收全了,而在于要有一个信念,便是非最好的书不读。有了这个信念,即使你读了许多并非最好的书,你仍然会逐渐找到那些真正属于你的最好的书,并且成为它们的知音。事实上,对于每个具有独特个性和追求的人来说,他的必读书的书单绝非照抄别人的,而是在他自己阅读的过程中形成的,这个书单本身也体现了他的个性。正像罗曼·罗兰在谈到他所喜爱的音乐大师时说的:“现在我有我的贝多芬了,犹如已经有了我的莫扎特一样。一个人对他所爱的历史人物都应该这样做。”
⑨费尔巴哈说书就是他所吃的东西。至少就精神食物而言,这句话是对的。从一个人的读物大致可以判断他的精神品质。一个在阅读和沉思中与古今哲人文豪倾心交谈的人,与一个只读明星逸闻和凶杀故事的人,他们当然有着完全不同的内心世界。我甚至要说,他们也是生活在完全不同的外部世界中,因为世界本无定相,它对于不同的人呈现不同的面貌。列车上,地铁里,我常常看见人们捧着形形色色的小报,似乎读得津津有味,心中不免为他们惋惜。天下好书之多,一辈子也读不完,岂能把生命浪费在读这种无聊的东西上。
11.请在第①段横线处填入适当的词语,使文意完整。
12.作者把天下的书分为哪几类?这几类书各具怎样的特点?
13.根据文意,第⑥段中“永恒的书”,“永恒”所指代的内容是:_____。第⑦段中,“相当的出入”指:_____。
14.第⑧段作者引用罗曼·罗兰的话是为了阐明什么道理?
15.第⑨段“费尔巴哈说书就是他所吃的东西”,根据上下文,该如何理解费尔巴哈的话?
16.第⑦段,作者在论述什么是永恒时,列举了《论语》《史记》《红楼梦》等作品,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
11.解析:根据文章中心“读永恒的书”可知所要填的文字。
答案:其中 读书
12.解析:信息在③④⑤⑥段,注意答案要简洁。
参考答案:三类。(1)完全不可读的书:毫无价值,不能提供任何精神的启示、艺术的欣赏或有用的知识。(2)可读可不读的书:读了或许会受益,但不读不会造成重大损失和遗憾。(3)必读的经典名著:表现了人类精神的某些永恒的内涵,具有永恒的价值。
13.解析:从⑥⑦段内筛选信息。
参考答案:具有永恒的价值 很大的不同,很大的差距。
14.解析:由这句话所在的上文找答案。
参考答案:一个有独特个性和追求的人应该自己选择喜欢读的书,并且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感悟。
15.解析:由题干所在的下文看,书是人的精神食物。从一个人所喜欢读的书的种类,可以看出他的人格品质。少读明星逸闻和凶杀故事,少读形形色色的小报,可以使人的精神健康。读好书使人格完善,读坏书使人格庸俗甚至堕落。
参考答案:从一个人所读的书大致可以判断他的精神品质,人的精神食粮决定着他的素质与人格。(或:读好书使人格完善,读坏书使人格庸俗甚至堕落。)
16.解析: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论述好书对人有永恒的激励作用。
参考答案:同意。《论语》对于人的品行修养、人生信念、社会理想都有很好的借鉴意义。《史记》可以使人学史明志,得到人生与历史的宝贵经验。《红楼梦》则可以使人感悟人生,领略文学艺术的魅力。
二、语言运用
17.明朝大学者顾宪成撰写了一副对联,上联写声,下联写事,表达了读书人要关心天下大小事的意思。请你对出下联来。
上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下联:______________
解析:考虑题干中的“写事”“表达了读书人要关心天下大小事”这两句话。
参考答案: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三、拓展延伸
18.学有成就者对初学者说“学习不要死记硬背”,梁衡却主张“一切知识都是以记忆为基础的”,该如何正确理解这两种说法呢?现在请你就此问题,给大家作一个解说。(对所解说的内容要有比较确切的了解。较好地确定解说的重点和方式。语言要确切、简明和通俗。)
答案:(略)
课件9张PPT。背书是写作的基本功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写作思路,体会作者在文中所论述的观点。
过程和方法目标:仔细揣摩关键词句的内涵和表达作用,加深对语言的理解,增强语感。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结合作品的创作的背景把握作者的情感脉落。不动笔墨不读书 朗读课文完成下面的任务:
给读不准的字注音。
勾画喜欢的词句。
了解作者在文中提出的观点。 研讨(一)读(3—5)段,思考:围绕作者的观点,作者从哪三个角度具体深刻地阐述了背书对于写作的三大好处的。研讨(二)背书对于写作有这么多的好处,作者没有板起面孔来说教。他在讲这些好处时,都用了什么样的方法来使你信服的?结合3—5段的内容,以四人为一小组,学习讨论。 研讨(三)1.纵观全篇,看看作者在生活中通过背书得到了哪些益处?今天需不需要背书?结合②段。
2.你对“背书”怎么看?内容谈一谈。 日积月累把你在听范读的过程中勾画的好词好句,记在一个专门的本上,给它起个名字,如“精言妙语集”,并把他们背下来。 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想一想,做一做”第二题。 板书是创新的基础是积累,是储备背书是写作的基本功是理解的基点,是有效表达的基石课件19张PPT。背书是写作的基本功梁衡我们背诵过的诗句很多,在看到以下图片时你能想到哪些诗句呢?来吧,让我们比拼一下,看看谁能够迅速而又恰当的找到这些诗句。联想大比拼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2018/11/21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梁衡是著名的新闻理论家、散文家、科普作家和政论家,曾荣获全国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和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等多种荣誉称号。他历任《光明日报》记者、国家新闻出版署副署长等职,现任《人民日报》副总编辑、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中国记者协会全委会常务理事、人教版中小学教材总顾问。他的主要作品有科学史章回小说《数理化通俗演义》;新闻三部曲《没有新闻的角落》、《新闻绿叶的脉络》、《新闻原理的思考》;散文集《夏感与秋思》、《只求新去处》、《名山大川感思录》、《人杰鬼雄》、《当代散文名家精品文库——粱衡卷》。一.读——夯实基础
你能正确读出以下字词吗?失之东隅 葛 藤 囊 反刍 搪塞渚 孤鹜 庚 蒙 络 摇 缀 参差披拂 yú gé téngnángchútáng sèzhǔwùgēng cēncīpīfúméngluòyáozuì试一试关于字词读音 你还有其他难点吗?文章大意开篇:旗帜鲜明的亮出观点“语文学习,最基本也是最简便的方法之一就是背书。”
第2段:起笔于语文学习,落脚于写作。明确语文分三步走。
第3-5段:作者结合自身体悟与实践,集中笔墨从三个角度,具体深刻的阐述了背书对于写作的三大好处。二.读 ——整体感知1.体会文章的标题和文章内容之间的关系。
2.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三.读——搜寻信息1.找出文章中每一段的中心句。
2.划出文中你认为的精美词句,同桌间互读。动起来!介绍找中心句的方法
一般来说,每一段都是由几句话组成的。在这几句话中,能概括全段内容的句子就是中心句,它大多出现在段首,有时出现在段中,有时出现在段尾,有时需要自己概括。其他的句子都是支撑句,起补充、说明的作用。第二段:一切知识都是以记忆为基础的。
第三段:有必要少时先背诵记忆一些优秀的诗文,以后再慢慢加深理解。
第四段:要使自己的语言准确、生动,便要有足够的后备词句来供选择,这就要记要背。
第五段:文学是继承性很强的,只有记住了前人的东西,才可能进一步创新。四.读——感受语言1.第③段中“贮存上许多干柴,以后一有火种,自然会着”句中的“干柴”、“火种”和“会着”,在文中分别具体比喻的是什么?这样运用比喻的好处是什么呢?
“干柴”比喻该记住的东西(知识积累);
“火种”比喻生活中的观察和印证(生活启发);
“会着”比喻融会贯通(理解消化记住的知识)。2018/11/212.像这样的比喻比在文中还能找到吗?动起手来吧,在文中划出类似的句子并简要说明好处。第二段中,“跳舞”、“基本舞步”分别指文章和背书。意思是指写文章是以背书为基础的。背书是积累,是储备;
背书是理解的基点,是有效表达的基石;
背书是创新的基础。掌握一般的阅读、书写;
使文字自然、流畅、华丽、优美;
让行文严谨、生动、清晰、新奇。而要使每一步扎实稳妥,坚实有力,达到“循规为圆,依矩成方,方圆自如,为其所用”的境界,就必须牢牢把握住“记”、“背”这关键的环节。分享收获学完本文你又什么收获,说出来跟大家的分享一下。
作业
结合自己的亲身体会,谈谈你对“背书与理解”的看法,50字左右,写在日记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