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1 对数的概念
课型 新授课 复习课□ 试卷讲评课□ 其它课□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主要内容是对数的概念,对数与指数之间的转关系,以及一些常用的对数,这是后续学习对数的运算、对数函数的基础。 本节内容属于对数知识里的基础内容,是为了后面能够更好地理解对数函数而设计的,所以单独考查本节知识的情况不是很多。 本节涉及的数学核心素养有:数学抽象、逻辑推理和数学运算。
学情分析 对于学生而言,前面已经学习了指数概念,而对数与指数是可以互相转化的,从这个角度切入,学生的兴趣比较高。但是对数这种形式的学生之前没有接触过,在书写和使用上存在着一定的困难,需要一段时间来适应。
学习目标 (1)通过与指数式比较,明确这一符号的含义,字母的取值范围,能熟练进行对数式与指数式互化; (2)根据对数的定义,归纳总结出对数的3条性质和对数恒等式。 重点:对数的概念及其性质。 难点: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
评价任务 (1)学生能否快速准确完成例1、例2检测目标1是否达成; (2)学生能否证明对数恒等式检测目标2是否达成。
教学评活动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活动 在教材4.2.1的问题1中,通过指数幂运算,我们能从中求出经过年后B地景区的游客人次为2001年的倍数.反之,如果要求经过多少年游客人次是2001年的2倍,3倍,4倍,…,那么该如何解决 即, …在这些式子中,分别等于多少 像上面的式子,已知底数和幂的值,求指数,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学习的对数(引出对数的概念).学生活动 从指数运算的需求中,思考本节课的研究对象—对数。设计意图:由实际问题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环节二:观察归纳,概念形成教师活动 问题1:若,则称作是以1.11为底2的对数。你能否据此给出一个一般性的结论? 举例: 如:,则,读作:2是以4为底16的对数。 ,则,读作:是以4为底2的对数。 问题2:你能否仿照例子,自己举出几个对数的例子?学生活动 问题1解决:一般地,如果,那么数叫做以为底的对数,记作,其中叫做对数的底数,叫做真数. 问题2解决:学生自己举例.设计意图: 让学生经历由特殊到一般的过程,培养学生合情推理能力,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提升逻辑推理素养。环节三:概念深化,探索新知教师活动 问题3:指数式与对数式的关系? 问题4:在对数定义中,为什么也要限定 问题5:1的对数等于多少?等于多少 零和负数有没有对数? 问题6:根据对数的定义, 补充:两类对数。 (1)以10为底的对数叫做常用对数,记为. (2)以无理数e=2.71828为底数的对数称为自然对数,记为.学生活动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个别提问解答。 问题3解决: 问题4解决:因为对数概念源出于指数,对数式是由指数式转化而来,对数的底数就是指数的底数,而中要使它对任意实数都有意义,必须,所以对数式中也必须要求. 问题5解决: (1); (2)零和负数没有对数,即真数N>0; 问题6解决: 对数恒等式,。 设计意图: 通过本环节的教学,培养学生用联系、转化的方法观察问题、解决问题,提升学生的逻辑推理素养。环节四:运用知识,强化练习教师活动 例1 将下列指数式化为对数式,对数式化为指数式: (1); (2); (3); (4); (5); (6) 例2 求下列各式中的值: (1); (2); (3); (4).学生活动 例1:学生自行完成后核对。注意对数式中的底数、 真数等在指数式中的各自位置,比较容易出错。 例2: 观察题目的形式,先把对数式化为熟悉的指数式后再求未知数的值。设计意图:通过这两个例题的解答,巩固所学的指数式与对数式的互化,进一步加深理解对数式中的各个元素在指数式中的位置,提升学生的数学运算素养。环节五:归纳小结,强化思想教师活动 1.知识清单 2.学生反思 (1)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2)在解决问题时,用到了哪些数学思想?学生活动 学生自主总结,学生间补充完善。 设计意图:加强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记忆,加深对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养成总结的好习惯。
板书设计 4.3.1 对数的概念 一、问题导入 3.对数的性质 二、新课 ; 1.对数的概念 零和负数没有对数,即真数N>0; 一般地,如果,那么数 对数恒等式: ; 叫做以为底的对数,记作,其中叫做 . 对数的底数,叫做真数. 4.常用对数:、 2.对数式和指数式的互化
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1)教材第123页第1、2、3题 (2)查找相关资料,知晓对数的起源 对数的发明者:布尔基与耐普尔 数学史册上的对数发明者是两个人:英国的约翰·耐普尔(John Naeipr,1550-1617)和瑞士的乔伯斯特·布尔基(Jobst Bürgi,1552-1632). 布尔基原是个钟表技师,1603年被选为布拉格宫庭技师后,开始与著名的天文学家开普勒接触,了解到天文学计算的一些具体情况.他体察天文学家的辛劳,并决定为他们提供简便的计算方法.布尔基所提出的简便计算方法就是一张实用的对数表.从原则上说,史提非已经解决了将乘(除)运算转为加(减)运算的途径.但是史提非所给出的两个数列中的数字十分有限,它不能付之于实用,实用的对数表必须包括所有要乘的数在内.耐普尔原是苏格兰的贵族.生于苏格兰的爱丁堡,十二岁进入圣安德鲁斯大学的斯帕希杰尔学院学习.十六岁大学尚未毕业时又到欧洲大陆旅行和游学,丰富了自己的学识.耐普尔虽不是专业数学家,但酷爱数学,他在一个需要改革计算技术的时代里尽心尽力.正如他所说:“我总是尽量使自己的精力和才能去摆脱麻烦而单调的计算,因为这种令人厌烦的计算常使学习者望而生畏.”耐普尔一生先后为改进计算得出了球面三角中的“耐普尔比拟式”、“耐普尔圆部法则”以及作乘除用的“耐普尔算筹”,而为制作对数表他花了整整20年时间.对数产生于17世纪初叶,为了适应航海事业的发展,需要确定航程和船舶的位置,为了适应天文事业的发展,需要处理观测行星运动的数据,就是为了解决很多位数的数字繁杂的计算而产生了对数.恩格斯曾把对数的发明与解析几何学的产生、微积分学的创始并称为17世纪数学的三大成就,给予很高的评价.
特色学习资源分析、技术手段的应用说明 多媒体课件
教学反思与改进 教学过程中要多引导学生类比指数的概念,尽量让学生合作、交流,独立完成,教师只起引导作用,培养学生独立自自主学习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