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七年级上册第3章有理数的运算全章 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青岛版七年级上册第3章有理数的运算全章 导学案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80.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青岛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09-11-08 14:55:00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3.3有理数的乘方(第1课时)
学习目标:1、通过现实背景,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有理数的乘方、幂、底数、指数的概念及意义。
2、能正确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让学生经历探索乘方的有关规律的过程。
学习重点: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意义和表示,会进行乘方运算。
学习难点:幂、底数、指数的概念及其表示,理解有理数乘法运算与乘方间的联系,处理好负数的乘方运算。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仔细想一想!)
1、边长7厘米的正方形的面积 ,棱长5厘米的立方体的体积
(1)你是怎样计算的? (2)两个乘式有什么共同点?
(3)为了写法简单,问题1算式可以记作 问题2算式可以记作
类似地,(-2)×(-2)×(-2)×(-2)×(-2)=,可以记作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认真填写,注意小结!)
(1)一般的,n个相同的因数a相乘,即 记作 。
(2)求 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 。
(3)在中a叫做幂的 ,n叫做幂的 。读作a的n次方,也可读作a的n次幂。(提示:以上是概括出的乘方定义)
(4)小组合作并展示:小组一个成员随意写出一个数乘方的形式,找另一组员说出底数、指数并读出来,其他成员聆听并参与意见。而后展示教师板书;一起总结。
(5)、我们已经学习了五种运算,请把下表补充完整:
运算 加 减 乘 除 乘方
运算结果 和
小结:1、书写方法相同因数的个数即指数应写在底数右上角,字号小一号。
2、特别注意底数是分数或负数时的乘方写法:必须用括号括起。
3、几点说明:(1)当n=1时,=a,指数1通常省略不写。即一个数可以看做是这个数本身的1次方。
三、应用新知,体验成功:(注意有理数的乘方运算方法及步骤)
1、计算(1)= = ,(2)= = 。
(3) (4)
(温馨点拨:有理数的乘方运算通过有理数的乘法进行,所以幂的符号可以利用有理数乘法符号的法则来确定。)
总结: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 ;负数的偶次幂是 ,负数的奇次幂是 ;
0的正整数次幂等于 。
3、计算:(1) (2)
注意:与的区别在哪里?自己总结出来。(一定要理解啊,这可是易错点)
巩固练习:下列各组数中,数值相等的是( )
A 和 B 与 C 与 D
四、达标测试, 巩固提高
1、在中,底数是 ,指数是 ,运算结果是 ;在中,底数是 ,指数是 ,运算结果是 。
2、计算= ; ; ;= 。
3、1的任何次幂都是 ,—1的 次幂都是—1,—1的 次幂都是1,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 ,负数的偶次幂是 ;负数的奇次幂是 。
4、 计算(1) (2)
(3) (4)
能力提高:1、平方为64的有理数有 个,立方等于—64的有理数有 个,平方等于0的有理数有 个。
2、 平方等于该数本身的数是 ;立方等于该数本身的数是
五、总结反思,分级评定
1、说一说:
本节课我学会了 ;
使我感触最深的是 ;
我感到最困难的是 ;
我想进一步探究的问题是 。
2、:评一评
自我评价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六、、分层作业,发展个性
必做题:课本63页3题 ;课本65页A组1、2题
选做题:计算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3.2 有理数的乘法与除法(第3课时)
学习目标:
1、要熟记有理数除法的法则,会进行有理数除法的运算。
2、掌握求有理数倒数的方法,并能熟练地求出一个给定的有理数的倒数。
3、能熟练地进行简单的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
4、体会比较、转化、分类的思想方法,在探索有理数除法法则时的应有
学习重点:有理数除法的法则及应用;求一个有理数的倒数。
学习难点:在进行有理数除法运算时,能根据题目特点,恰当地选择有理数的除法法则。
学习过程:
一 前置复习 :
1、有理数的乘法法则是:
举例说明。
2、多个有理数乘法:(1)几个不等于0的有理数相乘,积的符号由 决定,当 时积为正;当 时积为负。
(2)几个有理数相乘, ,积就为零。
二 探究新知:(教师寄语: 现实世界中的事物都是既相互联系又可以相互转化的,在数学上加与减,乘与除也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自学课本58页至59页例4之前的内容,并且认真体会“在探索除法与乘法的关系时,用到的比较、转化、分类的思想方法。”,一定要熟记:
(1) 有理数除法运算转化为乘法运算的法则:除以一个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2) 有理数的除法法则:两数相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除以任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与以前学过的倒数的概念一样,___________两个有理数互为倒数。
如,3与____互为倒数,-6与_____互为倒数,—2.25是____的倒数,___是—的倒数。
三 新知应用:
例1、独立完成课本58页例4,然后对比课本上的解答,思考交流:在两个________数相除时,可选择法则(1),在两个_______数相除时,可选择法则(2)
学以致用 计算:
(1) (—42)÷7 (2) (—)÷(—)
例2、计算(1) (—)÷(—)÷(—) (2) (—)÷(—)
(温馨提示:1、 有理数的乘除混合运算,应把除以一个数转化成乘这个数的倒数,然后统一成乘法来进行计算。2、 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小学一样。)
四 课堂练习:独立完成课本P59练习2,3题。(将完整的计算过程写在下面空白处)
五 达标测试:(独立完成)
1 填空:(1)—2的倒数与的相反数的积是_______。
(2)(—1)÷(—3)×(—)=______。
(3)两个数的商为正数,那么这两个数一定是_________。
(4)一个数的倒数是它本身,则这个数是____________。
2、计算:(1) (2)
(3)、 (4) —÷(+—)
六 总结反思:
1、说一说:
本节课我学会了 ;
使我感触最深的是 ;
我感到最困难的是 ;
我想进一步探究的问题是 。
2、:评一评
自我评价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七 布置作业
1(必做题) 课本60页习题A组3,4题。(要求:做在作业本上)
2(选做题) 课本60页习题B组1,2题。(要求:将答案直接写在课本上,明天课堂上用5分钟时间讨论交流)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3.1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 (第3课时)
学习目标:
1、 经历探索有理数减法法则的过程,体会有理数减法的意义,理解减法法则;
2、 能熟练地运用法则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
3、 了解有理数的减法可以转化为加法运算进行,初步体验“转化”的数学思想。
学习重点:
熟练运用减法法则进行运算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某足球队在两场比赛中共赢球5个,已知第一场赢了2个,第二场的输赢情况怎样?
列出算式:(+5)-(+2)=3
计算: (+5)+(-2)=?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2、某足球队在两场比赛中共输球3个,已知第一场输球4个,第二场的输赢情况怎样?(赢球记为正,输球记为负)
列出算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计算:(-3)+(+4)=?
3、比较以上两组式子,结果是一样的,你能发现哪些地方不一样吗?(交流一下)
4、有理数减法法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里面的关键词是①减变加;②相反数
5、模仿P49页例子四,完成以下题目:(注意步骤:首先改变符号,再取相反数,运用有理数的加法进行运算)
① 11-(+7)= ②(-1.2)-(+2.1)=
③ (-15)-(-8)= ④13-28=
(三)达标测试:
1、 计算(-1)-1的结果是( )
A 0 B -2 C 2 D-1
2、某市面上2006年的最高气温为39度,最低气温为零下7度,则计算2006年温差列式正确的是( )
A(+39)+(-7) B(+39)+(+7) C(+39)-(-7) D(+39)-(-7)
3、在(-5)-( )=-7中括号内应填( )
A-2 B+2 C-12 D+12
4、已知A地的海拔高度是300米,B地的海拔高度是-500米,那么A地比B地高________.
5、据黔南州气象台报道,去年冬季的某一天,都匀的最低温度是5℃,而瓮安的取低温度是-2℃,则都匀与瓮安的最低温度相差________。
6、一个加数是-3.6.和是-0.36,那么另一个数是__________.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个数相减,被减数一定大于减数;B零减去一个数仍得这个数
C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差为了0 D一个正数减去一个负数的差是正数
8、计算①(-3)-(-7) ②(-3/4)-(+1/4)
③(-3.6)-(-2.5) ④(-3)-(-5)
⑤0-(-7) ⑥⑦⑧
9、下表列出国外几个城市与北京的时差(带正号的数表示同一时刻比北京时间早的时数).
城市 东京 巴黎 纽约 芝加哥
时差(时) +1 -7 -13 -14
(1) 如果现在时间是北京时间上午8∶30,那么现在的纽约时间是多少?东京时间是多少?
(2) 小兵现在想给远在巴黎的爸爸打电话,你认为合适吗?
(四)总结反思,分级评定
1:说一说
本节课我学会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我感触最深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感到最困难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想进一步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评一评
自我评价 ______________ 小组评价____________ 教师评价________
布置作业:
课后练习题1、2;习题2、3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3.4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学习目标】
1、能按照有理数的运算顺序,运用有理数的运算法则,熟练的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2、能够灵活运用运算律简化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3、通过对本章有理数运算的综合运用,提高运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
【学习重点】有理数的运算顺序和运算律的应用。
【学习难点】灵活运用运算律及符号的确定。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小马虎算错了两道题,你赞同他的做法吗?
(1) (2)
正确解法:(1) (2)
(体会运算顺序的重要性)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 思考: 与 这两个算式形式有何不同?运算顺序有什么不同?运算结果相等吗
(2) 归纳:有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应用新知,体验成功
例1:计算
(1) (2)
练习:(1) (2)
四、分析情景,探究新知
有一些计算题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有的同学做的很快,有的同学做的很慢,这是为什么呢?其实,有些计算题可以灵活运用运算律,就可以使计算变得简便了。
例2:计算 (试试你有几种方法)
练习: 计算(1)(2)
五、达标测试,巩固提高:
1、 判断正误
(1) (2)
(3) (4)
2、计算(1) (2)
(3) (4)
六、总结反思,分级评定
1、说一说:本节课我学会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感到最困难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想进一步探究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评价:自我评价_______ 小组评价 _______ 教师评价_________
七、分层作业,发展个性:
1、必做题课本67页习题3.4 A组第1题 (1)(2)(3)第2题 (1)(4)
2、选做题3.4 B组第1题、第2题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3.1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 (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会叙述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并会用字母表达。
2、能说出两个以上的有理数相加时,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意义。
3、会用有理数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化运算。
4、会正确解答加法应用题。
学习重点及难点:运用有理数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化运算。
学习任务一:(相信自己)
1、1+2和2+1的运算结果相等吗
(-8)+5和5+(-8)和运算结果相等吗?
(-3.5)+(-4.3)与(-4.3)+(-3.5)的运算结果也相等吗?再任意选择两个数相加,试一试。
2、 加法交换律:
3、(5+3)+7和5+(3+7)的运算结果相等吗?
加法结合律在有理数范围内也适用吗?任意取三个有理数a、b、c,如a= -2,b= 5,c= -8,分别计算(a+b)+c与a+(b+c),比较它们的运算结果,你发现了什么?再取三个数试一试。
4、加法结合律:
学习任务二:(挑战自我)
(一)按教材46页例题二计算:
(1) (-64)+17+(-25)+23 (2) (-1/3)+(-5/2)+(-2/3)+1/2
(3)23+(-12)+7 (4)(-18.63)+(-6.25)+(+18.2)+(+6.15)+(+0.43)
注:三个以上有理数相加,可以根据需要交换加数的位置,也可以先把其中的几个数相加。
(二)按教材46页例题三计算:
上星期五某股民以每股20元的价格买进某种股票,下表为本星期内该股票的涨跌情况:
星 期 一 二 三 四 五
每股涨跌(元) +0.40 +0.45 -0.10 -0.30 -0.75
如果在本周五收盘时,该股民将这种股票卖出,那么
(1) 他每股的收益情况如何?
(2) 该股民每股的卖出价是多少?
解:
注意:灵活运用运算律,使运算简化,通常有下列规律,望同学们注意:
(1) 互为相反数的两数,可先相加。
(2) 符号相同的数可先相加。
(3) 分母相同的数可先相加。
(4) 几个数相加能得到整数的可先相加。
达标测试:(试一试)
1、 计算:
(1)3+(-13)+7 (2)0.56+(-0.9)+0.44+(-8.1)
(3)4/5+(-5/6)+(-3/5)+1/6 (4)3/4+(-5/7)+(-5/2)+5/7
2、一批箱装苹果的标准质量是每箱20千克,现从中随意抽取10箱进行检验。以每箱20千克数记作正数,不足的千克数记作负数,记录如下:+1,+0.3,-0.2,0,+0.2,-1,0,+0.2,-0.3,-0.1,这10箱苹果的总质量是多少?
知识拓展:在抗洪抢险中,人民解放军的冲锋舟沿东西方向的河流抢救灾民,早晨从A地出发,晚上到达B地,规定向东为正方向,当天航行记录如下(单位:千米):-7,+13,-6,+8,+5,-4,问B地在A地何位置?若冲锋舟每千米耗油a升,油箱容量为30a升,求途中需补充多少升油?
总结反思,分级评定:
你学会了什么?
你的感触是什么?
最困难的是什么?
作业:课本47页练习题1、2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3.2 有理数的乘法与除法(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 经历探索有理数乘法法则的过程,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归纳、验证的能力。
2 掌握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并且能够熟练运用有理数的乘法法则进行准确的计算。
学习重点:
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学习难点:
有理数的乘法法则中的两个负数相乘的法则。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情景一:据《中国国土资源公报》所公布的数据,近几年我国耕地面积呈现逐年递减的态势。例如,1999年全国耕地面积减少了84.2万公顷,2002年耕地面积减少了168.62万公顷。
(1) 如果全国耕地面积平均每年增加100万公顷,那么3年后全国耕地面积将增加多少?
如果规定耕地面积增加为正,减少为负,几年后为正,几年前为负,那么经过3年全国耕地面积比今年增加___万公顷,你会列出算式表示吗? 算式:____________
(2) 如果全国耕地面积平均每年减少100万公顷,那么3年后全国耕地面积将减少多少?
耕地面积减少100万公顷,记作____万公顷,3年后全国耕地面积将比今年减少 _____万公顷,用算式表示就是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全国耕地面积平均每年减少100万公顷,那么3年前全国耕地面积比今年多出多少?
3年前记作____,3年前全国耕地面积比今年多出_____万公顷,用算式表示就是__________________
情景二:根据下列条件与要求,从0℃开始计算温度的变化(说明:温度上升记为正,下降记为负,几小时后记为正,几小时前记为负):
(1) 设温度每小时上升2℃,问经过4小时以后温度是多少?
(2) 设温度每小时上升2℃,5小时以前的温度是多少?
(3) 温度每小时下降2℃,问经过4小时以后温度是多少?
(4) 温度每小时下降2℃,5小时以前的温度是多少?
(二) 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观察以上问题在解决过程中所列的算式,小组讨论①积的符号与因数的符号有什么关系?②积的绝对值与因数的绝对值有什么关系?
用自己的语言叙述有理数的乘法运算:_____________________与课本中的法则比较一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应用新知,体验成功
例1 计算下列各题并注明每一步计算的理由
(1) (—4)×(—6) (2) (—)×
(3) (—1)× (4) 0.5×(—8)
(5) (—)×(—1) (6) (-1)×0
(四)当堂练习
课本55页练习1,2(要求每个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小组内相互检查纠正错误,弄清错误原因,师巡视并将共同的错误展示,让学生说说如何避免类似的错误)
(五) 达标测试,巩固提高
1 填空
⑴ 有理数的乘法法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如果一个数与“+1”相乘,那么两数的积与原数______,如果一个数与“—1”相乘,那么所得的积与原数__________。
⑶ 两个负整数的积是6,这两个负整数是___________
⑷ —1,2,—3,4,—5这五个数中任取两个数相乘,所得的积最大的是______,最小的是______。
2 计算 (1) (2)(—24)
(3) (—)(—27) (4)(—)(—)
(5) 0.128×0
(六)总结反思,分级评定
说一说:本节课我学会了什么?
使我感触最深的是----------------
使我感到困难的是-----------------
评一评
A B C
自我评定
小组评定
教师评定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3.2有理数的乘法与除法(第2课时)
学习目标:1、经历探索有理数乘法运算律的过程,增强观察、归纳、猜测和验证的能力。
2、能运用乘法运算律简化计算。
学习重点:乘法运算律的运用。
学习难点: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计算时的符号问题。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回顾:有理数乘法法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探究新知:计算下面算式:比较因数位置和运算结果,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1) ①(-6)×(-5)= ②(-5)×(-6)= ③(-17)×= ④×(-17)=
(2)计算:①(-0.75)×(- ②(-0.75)
③(-4)×(-5)×0.25= ④(-4)×0.25×(-50)=
(3)计算 ① ②
二、合作交流
比较(1)中的题目,你的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比较(2)中的题目,由四个小题可以得出什么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3)中的题目可以得出什么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结: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在有理数范围内同样适用。
实践应用:阅读教材例2,注意书写格式,计算过程,小组讨论教材P56-57问题。总结:几个不等于0的有理数的乘法运算中,积的符号由_________决定,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积为正;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积为负。:
三、应用新知,体验成功
1、教材P57练习
2、(1)
(2)
(3)(-4)×(-5)×0.25
四、分析情景,探求新知
例1:(1)(-0.125)×(-0.25)×8×(-4)
(2)-=
例2、(1)(-5.679)×
(2)36×
(3)
五、达标测试:1、几个有理数相乘,积的符号由______________决定,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积为正;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积为负;当有一个因数为0时,积为________.
2、计算:(1)
(2)
六、总结反思:
我的收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B C
自我评价
教师评价
小组评价?
七、布置作业: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3.3有理数的乘方(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 了解科学记数法的意义。
2、 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绝对值大于10的数。
学习重点:把一个大于10的数记成a×10n的形式。
学习难点:已知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的数,恢复它的原数。
学习过程:
1、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一些较大的数,如:全世界人口约是6100000000,光的速度大约是300000000米/秒,银河系中的恒星约有160000000000个等等。
怎样来简单的表示这些数呢?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 填一填,算一算
填表:
10的乘方 表示的意义 运算结果 结果中0的个数 指数
102
103
104
105
猜想:10n中指数n与运算结果中0的个数有何关系?
计算:101、108、1010
2. 试一试:把下列各数写成10的幂的形式
1000 10000000 1000000000 1000000000000
3.你能把一个比10大的数表示成整数数位是一位数乘以10n的形式吗?
100=1× 3000=3×
25000=2.5× 429=4.29×
3. 归纳:
一个绝对值大于10 的有理数可以记作 的形式,其中
,这样的记法叫科学记数法。
注意:a是大于等于1且小于10的数。
三、应用新知,体验成功:
(1)地球的半径约为6370000米,太阳的半径约为696000000米,你能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出来吗?
(2)中国国家图书馆藏书约2千万册,把藏书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出来,有多少册?
(3)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一天、一年各有多少秒?
(4)人体中约有2.5×1013个红细胞,这个数的原数是什么数?
(5)水星和太阳的平均距离约为5.79×107千米,它的原数是什么?
(6)今年第一季度我国增值税、消费税比上年同期增收3.07×1010元,也就是增收了( )
A.30.7亿元 B.3.07亿元 C.307亿元 D.3070亿元
四、达标测试,巩固提高:
1. 把下列各数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出来:
(1)88 (2)142.067 (3)-138
(4)-20000000 (5)10.4万 (6)687.5亿
(7)3百万 (8)三亿七千万
2.下列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的数,原数是什么?
(1)4.108×107 (2)-2×103 (3)5.001×102
3.填空题:
(1)据统计,全球每小时约有510000000吨污水排入江河湖海,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吨。
(2)人类的遗传物质就是DNA,人类的DNA是很长的链,最短的22号染色体也长达30000000个核苷酸,这个数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
(3)我国“神州五号”载人飞船,按预定轨道环绕地球14周,共飞行60多万千米后成功着陆,用科学记数法表示60万千米是 千米。
五、总结反思,分级评定
1、说一说:
本节课我学会了
使我感触最深的是
我感到最困难的是
我想进一步探究的问题是
2、评一评:
自我评价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六、分层作业,发展个性
1、必做题:课本65页练习1、2、3;习题3、4
2、选做题:
地球离太阳约有一亿五千万千米,光的速度大约是300000000米/秒,那么太阳光到达地球需要多长时间?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3.5利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计算
学习目标:1.会使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运算。
2.通过运用计算器探求规律的活动,发展合情推理的能力。
3.能运用计算器进行实际问题的复杂运算。
学习重点:会使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运算。
学习难点:能运用计算器进行实际问题的复杂运算。
课前准备:计算器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一根底面直径为12.5厘米的圆钢,长为320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圆钢的体积为××230(立方厘米)
这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运算,使用计算器计算比较方便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展示并思考
(1)展示并仔细观察计算
(2)计算器是由哪些部件组成的?各有什么功能?
(3)计算器使用的顺序是怎么样的?
2、归纳
计算器由显示器和键盘两部分组成。显示器用来显示计算过程中输入的数据和计算的结果。显示屏因计算器的种类不同,有单行显示的也有双行显示的。键盘上的每个键都标明了这个键的功能。一般的,计算器上的ON是开机及清屏键。使用计算器时,先按这个键,可以清除显示屏上的数与符号。需要关机时,依次按第二功能键SHIFT 和关机键OFF(即AC键的第二功能),就可以切断电源。不同的计算器上的功能符号不同,使用计算器前,应先 阅读使用说明书,了解各个按键的功能及按键的方法,以免使用中出现计算错误。对于加、减、乘、除四种运算,各种计算器的按键功能通常是一样的。
3、用一用
用计算器计算 15+3.2-9.5
(学生自己动手使用计算器计算,小组内讨论答案,并归纳按键顺序)
归纳:按键顺序为。□□□□□□□□□□=
显示屏最后显示的结果为 所以,15+3.2-9.5=
三、应用迁移,体验成功
1 用计算器计算 168÷(7-14×12.5)
按键顺序为:□□□□□□□□□□□□□□□=
显示屏上显示的结果为 所以,168÷(7-14×12.5)=
2 用计算器计算 ÷
按键顺序为: □□□□□□□□□□=
显示屏上显示的结果为 所以,÷=
四、寻找规律,体味乐趣
尝试一下教材的 : 《知趣园》从中体味一下探寻的乐趣。
五、达标测试,巩固提高
用计算器计算下列各题
1 、 -÷2×÷
2、--
3、(+)÷+
4、-6.24×+31.2×+(-0.51)×624
六、总结反思,分级评定
1、说一说:
本节课我学会了 ;
使我感触最深的是 ;
我感到最困难的是 ;
2、评一评
自我评价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七、分层作业,发展个性
必做题:练习1,2,3 A组1
选做题:B组1题
学案寄语-----天才出于勤奋,聪明在于积累
ON
ON
SHIFT
SHIFT
AC

DEL
=

是 键
是 键
是 键
是 键
是 键
是 键
是 键
是 键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3.1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 (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经历有理数加法法则的探索过程,理解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2.能熟练的应用有理数的加法法则进行运算。
重点和难点: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及灵活运用加法法则进行计算。
学习过程:
1、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提前预习教材P42海上钻井平台记录潮汐涨落情况及图形,独立思考后完成以下题目:
⑴ (+2)+(+3)= ⑵(-2)+(-3)=
⑶(+2)+(-3)= ⑷(-2)+(+3)=
⑸(+3)+(-3)= (6)(-3)+ 0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你能运用数轴对这一规律进行说明吗? (观看多媒体课件或课本)
1.例如:⑴可理解为:在数轴上找出表示+3的点,然后从这点起向右数4个单位长度,到达的那个点表示的数是7,(+3)+(+4)=+7
2.独立思考课本以下其他题目,怎样用数轴进行说明?(让学生板演)
3.议一议:两个有理数相加,和的符号怎样确定 和的绝对值怎样计算
小组讨论,归纳总结:①同号两数相加,取 符号,并把 相加。②异号两数相加,取 符号,并用 减去 ;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 。
③一个数与0相加,仍得 。
友情提示:对有理数加法法则需正确使用,运算时要先确定和的符号,再进行绝对值的加减运算。同号两数之和——这是名符其实的和,做加法。异号两数之和——表面上叫“和”,其实是做减法。
三、巩固提高
1、独立完成课本例题。
2.课堂练习:
练习1:(口答)确定下列各题中和的符号,并说明理由:
(1)(+5 )+(+7) (2)(-10)+(+3)
(3)(+6)+(-5) (4) 0 +(-2)
2:计算:①(-5)+(-9) ②11+(-12.1)
③(-3.8)+0 ④(-2.4)+2.4
3: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符号,使下列式子成立:
(1)(__5)+(___5)=0 (2)(__7 )+(-5)=-12
(3)(-10)+(__11)=+1(4)(__2.5)+(__2.5 )=-5
四、达标测试:
1.计算:
①(-8)+(-9) ②(-17)+21 ③(-12)+25
④45+(-23) ⑤(-45)+45 ⑥(-29)+(-31)
⑦(-)+ ⑧(-)+(-) ⑨(-3.7)+4.5
2.土星表面的夜间平均温度为-150℃,白天比夜间高27℃,那么白天的平均温度是多少
3:在+1,-2,-1这三个数中,任意两数之 和最大的是( )
A 1 B 0 C -1 D -3
能力提升:两个有理数相加,和是否一定大于每一个加数?请举例说明。
五:总结反思,分级评定
1:说一说
本节课我学会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我感触最深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感到最困难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想进一步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评一评
自我评价 ______________ 小组评价____________ 教师评价________
六:分层作业,发展个性
1:必做题:课本45页练习第一题和第二题
2:选做题:新课标互动同步32页能力升级第七题和第八题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