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则
教 学
目 标
①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②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
③积累成语、格言、警句。
重 点
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难 点
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 法
引导探究
学 法
诵读法 自学法 合作探究法
一、预习导航
一、课前准备
① 搜集资料:了解孔子及其儒家学说的概况;了解《论语》的主要内容;搜集最能表现松柏品性的诗句。
② 查阅工具书,疏通文意,把握全文梗概。2、写作背景 详见反页
二、课上交流
1、交流有关孔子、《论语》的知识
①学生在四人小组内交流。 ②班上交流:由一个同学介绍搜集整理知识,其他同学作必要的修正、补充。 ③师生交流:教师用多媒体展示自己搜集整理的资料。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大成至圣”。他对我国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传播,他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论语》是“语言的论纂”,也就是语录的意思,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体例主要是语录体、对话体、叙事体。内容上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从中可以看出许多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 二.合作探究
1.?教师范读课文?,疏通字音障碍。给黑体字注音:人不知而不愠 学而不思则罔 默而识之
思而不学则殆 不亦说乎 诲人不倦
诲女知之乎 不知为不知 是知也
2、学生自读,读顺,读通。
3、小组合作,翻译全文。把下列句子意思写出来: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三、变式拓展
1)找出本文通假字写在下面:
《<论语>十则》
学习目标(实现一个小目标,就是向理想进了一大步!)
一、学习重点文言词语,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二、认识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
预 读(看谁迅速进入学习状态,静心自学。)
一、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和作品的有关知识。比比谁知道的多。
1、孔子:
2、《论语》:
二、初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新词:
人不知而不愠( )??? 学而不思则罔( )?
思而不学则殆( )? 不亦说( )乎?
三省( )吾身?????? 传( )不习乎????
诲女( )知之乎????? 不知为( )不知??
是知( )也?
三、翻译下列语句,解释加线词语的意思。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吾日三省吾身。
3、温故而知新。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士不可以不弘毅。
6、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思 悟(相信自己,我能行!)
一、课文里哪些话是谈学习态度的,哪些话是谈学习方法的?
二、“而”字是个连词,它的基本用法有两种,顺接和转接。课文中哪些是表顺接的,哪些是表转接的??
三、在新知与旧知、知识与实践的关系上,在学与思、学与问的关系上,孔子是怎么看的??
四、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讨论:怎样看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课外延伸(坚信自己,我真行!)
一、与课文自相对照,谈谈自己在哪些方面做得好些,在哪些方面还有欠缺?应怎样改进??
二、把文中成语、格言和警句摘抄在笔记本上。
检测题(我努力我进步,我成功我快乐!)
一、填空:
1.《论语》是 家经典著作之一,内容主要是记录 的言行。《论语》并非孔子所作。
2.孔子,名 ,字 , 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 家、 家。
3.流传至今的成语:
二、指出句中通假字:
1、不亦说乎?
2、由,诲女知之乎?
3、是知也。
三、根据“而”字的两种基本用法归类。?
(1)敏而好学。?(2)择其善者而从之。?(3)人不知而不愠。?
(4)温故而知新。(5)学而不思则罔。?
表顺接的有
表转接的有
四、用现代汉语准确的表述下列语句的意思。?
1、不耻下问:
2、择其善者而从之:
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4、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五、简答题:?
1、在从师这个问题上,孔子的意见怎样??
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为什么是真知??
3、“知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乐之”,这是为什么?
课外阅读(人的差异在于业余时间。)
木棉树
所有开花的树看来都应该是女性的,只有木棉是男性的。
木棉树又干又皱,不知为什么,它竟结出那么雪白柔软的木棉,并且以一种不可思议的优美风度,缓缓地自枝头飘落。木棉花大得骇人,是一种耀眼的橘红色。开的时候连一片叶子的衬托都不要,像一碗红曲红,斟在粗陶碗里,火烈烈地,有一种不讲理的架势,却很美。树枝也许是干得很了,根根都麻皱着,像一只曲张的手——肱是干的,臂是干的,连手肘、手腕、手指头和手指甲都是干的——向天空讨求着什么,撕抓些什么。而干到极点时,树枝爆开了,木棉花几乎就像是从干裂的伤口里吐出来的火焰。
木棉树通常长得很高,那年在广州初见木棉树,不知是不是因为自己年纪特别小,总觉得那是全世界最高的一种树了,广东人叫它“英雄树”。
初夏的公园里,我们疲于奔命地去接拾那些新落的木棉,也许几丈高的树对我们是太高了些,竟觉得每团木棉都是晴空上折翼的云。木棉树的叶子便逐日浓密起来,木棉树终于变得平凡了,大家也都安下一颗心。至少在明春以前,在绿叶的掩覆下,它不会再暴露那种让人焦灼的奇异的美了。
1、作者根据木棉树的什么外形特点,得出“木棉是男性的”这个结论?
2、文中画线句,说木棉花的美让人“焦灼”的依据是什么?摘引原句回答。
3、为什么作者用“云”,而且是“折翼的云”来形容木棉呢?
4、木棉花令作者产生很多联想,作者是用什么手法把它们表达出来的?
《〈论语〉十则》
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
(2)敏而好学( )
(3)学而不思则罔( )
(4)吾日三省吾身( )
(5)人不知而愠( )
2.解释下列句中加粗词语的含义。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知:__________ 愠:____________
(2)吾日三省吾身。 三省:___________
(3)诲女知之乎? 女:_____________
(4)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信:________________
3.翻译下列句子。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填空题。
《论语》是记录_________的一部书,共________篇,是我国儒家学说的经典著作之一。孔子,名_______,字_______,春秋时期____国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___________家,____________家。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5.用自己的话,说说曾子说了哪三件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把整句话译成现代汉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曾子是谁?为什么把他的话收录在《论语》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8.从这句话中,可以提炼出两个成语,它们是:
①__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曾子认为读书人(“士”)应该刚强而有毅力的原因是什么? (先用原文作答,再把它译成现代汉语)
原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曾子所说的“任重而道远”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洛阳)。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录校尉(官名)。诣门者皆俊才清称(以清雅著名)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李伯阳,即李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官名)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踖蹟(恭敬而不安的样子)。
11.给下面加粗词注音。
(1)为( )司录校( )尉
(2)诣( )门者皆俊才清称
(3)太中大夫陈韪( )后至
(4)小时了了( ),大未必佳
12.说说下面句子中的“之”指代谁。
(1)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 之:__________________
(2)人以其语语之 之:_______________
13.用自己的话说说司录校尉李元礼接待的客人都是哪些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孔文举与李元礼之间有什么关系?他是怎样介绍他们之间关系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yuè (2)hào (3)w?ng (4)x?ng (5)yùn
2.(1)了解 生气 (2)多次反省 (3)通“汝”,你 (4)真诚
3.(1)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2)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智慧的。(3)学习但不思考就会迷惑,只思考但不去学习就会有害。
4.孔子和他弟子 20 丘 仲尼 鲁 思想家 教育家
5.替别人办事是否尽心竭力?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复习?
6.曾子说:“我每天多次自己反省:替别人办事尽力了吗?同朋友交往真诚相待吗?老师教的学业复习巩固了吗?
7.曾子是孔子的学生,因为《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曾子的言行当然录在其中。
8.①任重道远,意思是担子很重,路程又长,比喻责任重大。 ②死而后己,意思是只有死了才作罢,表达决心之大。
9.任重道远; 任务重大,道路遥远。
10.以实现仁德于天下为己任,到死方休。
11.(1)wéi xiào (2)yì (3)wěi (4)li?o li?o
12.(1)孔文举 (2)陈韪
13.两种人:一种是才气横溢以清雅著称的人,一种是自己的中表亲戚
14.没有关系:孔文举把孔子曾向老聃(李耳)请教学问的事作借口,说成孔姓(自己)与李姓(李元礼)的先辈是师生关系,因此,自己来访也同此例了。
15.略
《论语十则》
我夯基 我达标
1.为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论语》十则 A.lún B.lùn
(2)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A.lè B.yuè
解析:本题考查多音字,根据语境确定读音。
答案:(1)A (2)A
2.为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选择正确解释。
(1)学而时习之( )
A.及时 B.时常 C.按一定的时间
(2)有朋自远方来( )
A.从 B.自己 C.主动
(3)学而不思则罔( )
A.蒙蔽 B.无 C.迷惑
(4)思而不学则殆( )
A.几乎 B.危险 C.疑惑
解析:根据语境和词语的固定翻译判断。
答案:(1)C (2)A (3)C (4)C
3.选出“择其善者而从之”翻译最准确的一项( )
A.选择其中的好人,跟从他(学习)。
B.选择其中的善人并跟着他走。
C.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
D.选择并学习他们善良的品德。
解析:要直译,做到词词对应。如“择”意为“选择”,“其”意为“他们”等。
答案:C
4.文中涉及到教育的很多方面,如对教师必备的优良品德,孔子指出要____。
解析:掌握成语的意思。
答案:诲人不倦
我综合 我发展
一、阅读理解
(一)阅读课文一、二、三、七则,完成5~10题。
5.把空缺的句子补上。
择其善者而从之,____。
6.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人不知而不愠( ) 不亦说乎( ) 殆( )
7.给下列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不亦说乎( )
A.说话 B.高兴,愉快 C.话语
(2)人不知而不愠( )
A.恼怒 B.烦恼 C.熟识
(3)温故而知新( )
A.原因B.旧的,学过的 C.事故
8.翻译下面的句子。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9.朗读下面几句话,看用哪种语气才恰当。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思而不学则殆。
10.根据提示填空。
(1)认为应该虚心求教、博采众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2)关于培养宽厚胸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论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5.解析:准确背诵并默写。此句易误的是在开头多出一个“择”字。
答案:其不善者而改之
6.解析:熟读课文,把握读音。区分“温”和“愠”、“殆”“迨”和“胎”的读音和字形。“说”通“悦”,因而读“yuè”。
答案:yùn yuè dài
7.解析:此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识记。根据上下文判断词义,另外也应有意识地识记实词的意义。
答案:(1)B (2)A (3)B
8.解析:要直译,做到词词落实,难点是“罔”和?“殆”?。
答案:(略)
9.解析:根据句末标点判断语气的种类。
答案:(1)反问语气
(2)陈述语气
10.解析:这种考查背诵的方式较难,要牢记课文内容。
答案:(1)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子路见孔子。子曰:“汝何好乐?”对曰:“好长剑。”孔子曰:“吾非之此问也。徒请以子之所能,而加之以学问,岂可及乎?”……子路曰:“南山有竹,不柔自直,斩而用之,达于犀革。以此言之,何学之有?”孔子曰:“括而羽之,镞而砺之,其入之不亦深乎?”子路再拜曰:“敬受教。”
11.解释加点的字。
(1)徒请以子之所能,而加之以学问。
(2)南山有竹,不柔自直。
(3)岂可及乎。
(4)括而羽之,镞而砺之。
12.解释下列句子。
(1)子曰:“汝何好乐?”
(2)吾非之此问也。
(3)括而羽之,镞而砺之,其入之不亦深乎?
13.本文讲的是_____。主要运用了_____的方法。
14.孔子用“括而羽之,镞而砺之”“其入不亦深乎”各比喻什么?
答案:
11.解析:联系上下文并通过翻译句子解释词义。
答案:(1)只是 (2)通“煣”,用火烤使之变形 (3)赶得上 (4)括,通“刮”;砺,通“磨”
12.解析:最好是直译,做到词词落实。
答案:(1)孔子说:“你有什么爱好?”
(2)我问的不是这个。
(3)刮过了,并给它安上尾羽,装上箭头并把它磨锋利了,它射进得不是更深吗?
13.解析:读懂大意,并进行总结。“南山有竹”句和“括而羽之”句是比喻的喻体。
答案:学习的重要性 比喻
14.解析:把比喻的本体找出即可。
答案:学习,学习的作用。
二、语言运用
15.《论语》中的许多内容,后来逐渐演化固定为成语,如“温故知新”“不耻下问”等,请看《论语》中的下列语句各是什么成语的原型。
(1)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2)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3)子曰:“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
(4)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解析:此题考查对《论语》中成语的识记。我们除了记忆这些成语,还可以通过猜测做题。成语以四个字为主,比如“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其中“德之弃也”不可能是成语,“道听而途说”中如果去掉“而”,“道听途说”可以是一个完整的短语,因此可以推知这是一个成语。
答案:(1)见贤思齐 (2)举一反三 (3)道听?途说? (4)诲人不倦
三、拓展延伸
16.有些老师知道世上许多事情,讲起来娓娓动听,这样的老师能说是好老师吗?不能。在我国历史上,孔子是致力于教育事业的第一人,首创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礼记·学记》中记录了孔子这句话:“记问之学,不足为人师。”这说明了孔子认为只能记诵一些知识,是不能当别人的老师的;一定要将知识融会贯通,能在温习旧知识中有所发现,才“可以为师”。课文中哪句话是这个意思呢?你心中的优秀老师是怎样的呢?相信你想学孔子,做一个好老师,当一个优秀的教育家。
答案:(略)
课件25张PPT。 在渊源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有这样一些人----
他们的精神让我们感动,
他们的事迹让我们难忘,
他们的思想足以影响和震撼我们每一个人的心灵。2他被列为世界十大历史名人之一
他的思想和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他主张仁义,以德服人,被尊为圣人
他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
2011年,他的雕像在国家博物馆北广场落成,北京天安门地区又添文化新地标 -----他是永远的孔子 孔子,名__,字___,____时期鲁国人(今山东曲阜).
他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____家,____家.
他是___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名片1.“论”的解释:
2.内容与文体:
3.作者:
4.篇数:
编纂、整理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语录体散文。20篇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论语》价值:
儒家重要的经典著作。宋朝朱熹把《论语》和《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宋朝宰相赵普曾赞颂说:“半部论语治天下”。孔府一角孔府内景孔府——
孔子子孙居住地
孔庙——祭孔之所孔陵——孔氏家族专用墓地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学习目标
1.准确朗读《论语》十则并熟读成诵。
2. 掌握其中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等;并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深入感受《论语》精髓。
放声朗读 读准字音,正确停顿,体味千年前圣哲的教诲。
你读准了吗1人不知而不愠
2学而不思则罔
3思而不学则殆
4默而识之:
5诲人不倦
6不亦说乎:
7诲女知之乎:
8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自主探究 《论语》十则的内容与什么有关?举例加以说明。
巩固练习 1 熟读成诵。以小组为单位检查背诵。
2抄写原文(作业本)
说到《论语》,提及孔子,大家可千万不要认为这是遥不可及的,恰恰相反,孔子所告诉我们的道理却是那么朴素。正如于丹教授所言:朴素的就象太阳的东升西落,就象春天要播种,秋天要收获一样。 《论语》十则本节课学习目标1掌握有关常识
2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背写课文。走进课文,阅读品味1听读。注意校正读音,体会语调。
2自读。各自大声地朗读课文
3齐读 大声、流利、朗读全文
4个别读。
感知:《论语》十则的内容与——有关。作业背诵全文
抄写课文。二,听读
三,齐读
第一遍,读准字音;
第二遍,把握语速
第三遍,感知内容。 自主探究 找出文中有关“学习方法”的句 子 《论语》十则中的学习方法
学而时习之
有朋自远方来
温故而知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默而识之 学习探究“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
——孔子
注:
直——正直,为人坦荡,公正
谅——信也,诚实,为人诚恳,不作伪
多闻——见识广,知识面宽
温馨提示:
1圣贤的意义就在于他以简约的语言点出学习之道,让我们或蒙昧地,或欢欣地去 实践——让我们记住孔子。
2经典的意义在于让我们了解、认识并自省———让我们记住《论语》十则
3完成表格课件26张PPT。《论语》十则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词语,熟读背诵。
2.理解文中有关学习的名言警句。
3.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课文中丰富精彩的语言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第一课时疏通课文,
积累词语 孔子(前551~前479),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誉为“万世师表”、“千古圣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孔子的思想:“仁”孔子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道德学说 。他认为做人应该善良、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待人真诚、宽厚。人物简介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通行本共20篇。属语录体散文,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的相互讨论。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南宋时,朱熹把它列为“四书”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宋朝宰相赵普曾赞颂说“半部《论语》治天下”。(《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五经”)。《论语》简介检查预习论语说愠三省罔殆弘凋lúnyùnyuèxǐngwǎnghóngdàidiāo是知也zhì诲huì孔子说:“学习之后,时常地去复习,不也是愉快的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高兴的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 第一则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学而》)重点字词解释:
(1) 子:先生,指孔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
(2) 时习:时常地复习。 (3) 说:通假字,音yuè,愉快.
(4) 朋:是指志同道合的人。 (5) 人不知:别人不了解自己。
(6) 愠:生气,发怒。 (7)君子: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重点字词解释:
(1)曾子:曾子姓曾名参(shēn)字子舆,生于公元前505~前436年,春秋战国间鲁国南武城(现在山东费县人),是被鲁国灭亡了的鄫国贵族的后代。曾参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以孝子出名。据说《孝经》就是他撰写的。
(2)三省(xǐng):多次反省。 三,泛指多次。 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
(3)忠:此处指对人应当尽心竭力。
(4)信:真诚、诚实 (5)传:老师传授的知识曾参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 ?跟朋友交往是不是守信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 " 第二则: 曾子曰:“吾(wú)日三省(xǐng)吾(wú)身:为(wèi)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uán)不习乎?” (《学而》)孔子说:“复习学过的知识,从中获得新的见解与体会,凭借这点就可以当老师了。” 第三则: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重点字词:
故:旧的,原来的。此处指已学过的知识.
而:连词,表示顺承关系,就。
知:领悟,获得。 可:可以。
以:凭借。 为:成为,做。 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只是思考而不读书,就会对思想有害。” 第四则: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字词解释:
而:连词,表示转折。
则:连词,相当于“就”、“便”。
罔(wǎng):通“惘”,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殆(dài):本意是危险,这里指有害。重点字词解释:
1、由:仲由,字(子路)(前542~前480)春秋时期鲁国卞(今山东泗水县泉林镇卞桥村)人,孔子得意门生,以政事见称。
2、诲:教,传授。 3、女(rǔ):通“汝”人称代词,你
4、之:代指孔子教的东西 5、乎:语音助词。
6、知(zhì):通〝智〞,聪明,智慧。 孔子说:“仲由,教导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
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
这才是真正的智慧。” 第五则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为政》)孔子说:“看见贤人(德才兼备的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就要反省自己(有没有和他一样的缺点)。” 第六则: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字词解释:
贤:德才兼备的人 思:希望。
齐:相同,一样。 焉:语气词 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可作为我的老师的人,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对于他们的缺点和短处,(如果自己也有)就要改正。第七则: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善:优点,长处曾子说:“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责任重大,(实现理想的)路途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看作自己的使命,不是很重大的吗?直到死才停止,这不是很遥远吗?” 第八则:.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泰伯》)士:此处指有学问,有抱负的人
弘毅:胸怀宽广,意志坚强 .
仁:指“仁爱”的儒家理想
已:结束,停止 孔子说:“(要到)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候,才知道松树和柏树是最后落叶的。" 第九则: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重点字词:
岁:年
凋:树叶凋落子贡问道:"有没有可以终身奉行的一个字呢? ”
孔子说:“那大概就是‘恕’字吧!自己不喜欢的,
就不要强行施加在别人身上。” 第十则: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重点字词解释:
1、子贡:孔子的学生,姓端木,名赐,以“言语”见长
2、一言:一个字。 行:奉行。
3、其恕乎:其:大概,也许。
4、恕:指儒家”推己及人,仁爱待人“的思想。
5、欲:喜欢。 6、施:施加。 看谁填的对(1)怎样对待“学习”与“思考”的关系?孔子?说————,?————。
(2)?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
(3?)在全国中学生夏令营开营仪式上,主持人说:“?————,————。对远道而来的朋友,我们感到由衷的高兴,欢迎大家来这里!”
(4)孔子认为认识事物的正确态度是————,————。
5)曾子以为治学的人应该重视品德修养的句子————,————,————。 看谁填的对(6)《论语》中说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的句子______,____。 (7)论述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8)曾子鼓励门人要一生为实现“仁”的理想而奋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孔子认为可以终身奉行的一个字是?????,并阐述为________,_______。
(10)在最困难的时候才能看出一个人的真正品质。正如孔子所说:——————,—————。《论语》背诵默写巩固训练①《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②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句子: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在生活中,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的句子是: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4,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5,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6,亚运在广州举办,全市人民喜迎各国嘉宾,《论语》中有一句话可以表达这种喜悦的句子是: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你知道有哪些成语源自于本文吗?不亦乐乎 温故知新
任重道远 死而后已
见贤思齐 择善而从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二、学完全文后,你认为全包含的思想内容有哪几个方面? ①学习方法 ②求知态度 ③修身做人请用不同的符号标示出三方面有关的句子。学习方法: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包含的思想内容求知态度: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包含的思想内容修身做人: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包含的思想内容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吾日三省吾身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同“悦”,愉快。多次进行自我反省罔: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殆:有害齐:相同《论语》巩固训练——解词5、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6、温故而知新
7、士不可以不弘毅
8、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女:通“汝”,你是:这知:通“智”,聪明智慧故:旧的知识弘毅:胸怀宽广,意志坚定欲:想要的施:施加《论语》巩固训练——解词课件21张PPT。21、《论语》十则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千山 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我们过去虽然没有学过文言文,但也经常听到或见到一些文言词语:例如“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赛场上,同学都各显其能,力争取得最好成绩”。二、文言文常识一、文言是古代的书面语体,简练,可读性强。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叫文言文。
“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钳其喙,
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节选自<<战国策.燕策>>
二、我们学习文言文,有三条基本方法:一是最基本的,反要求背诵的课文都要背得烂熟,不要求背诵的也要读得十分流畅;二是用心领会课文的意思,不依靠译文;三是自己动手,积累词语。三、文学常识一、《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它是孔子和他弟子言行的书,共20篇。它全面地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关于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其中有不少精辟的言论成为人们习用的格言和成语,对后来的文学语言有很大的影响。
二、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是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字汉代以后,孔子学说成为二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四、拼音说(yuè ) 愠( yù n ) 罔 (wǎ ng ) 殆(dà i ) 矣(y ǐ ) 诲(hu ì )
哉(z āi ) 焉(y ān )
.诲女(rǔ ) 知之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 )也
默而识(zh ì )之五、背诵理解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时习:按时温习
而:连词,表顺接
说:愉快
知:了解
愠:怨恨
君子:有道德修养的人朋友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故:旧知识
新:新的发现或体会
(这一则讲的是学习方法)
吐故纳新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而:连词,表转折
罔:通“惘”,迷惑
殆:疑惑
(这一则讲的是学习方法)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六、你能说出译文吗?一、孔子说:“学了知识再按时温习它,不也是令人高兴的事吗?有朋友从远方而来,不也是令人快乐的事儿吗?(我有才学,别人不了解我,可是我自己并不怨恨,不也是有道德修养的人吗?”二、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就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这样的人可以作老师。”
三、孔子说:“只是读书却不肯动脑筋思考,就会感到迷惑不解;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疑惑。”七、总结归纳这篇课文说明学习必须要有正确的态度和方法。所谓正确的态度,指的是要有勤学的精神,要有谦虚的作风,决不自满,善于向周围的人包括不如自己的人学习。要正确地对待别人和自己,对朋友要欢迎他们来访,对弟子要耐心教导,当自己不被了解的时候,也不抱怨别人。对待任何事不要不懂装懂,要老老实实。所谓正确的方法,指的是要按时实习或温习学过的知识,并善于从旧知识中推导出新知识,不断扩大知识面。要把“学”与“思”结合起来,既不只顾吸收知识,又不只冥思苦想,而是在吸收知识做出自己的结论。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注重的同时认真进行思考,加深理解,并实践和抓紧时间,以达到学习的最高境界。课件24张PPT。《论语》十则 孔子(前551~前479),春秋 时期
鲁国,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
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
人,被誉为“万世师表”、
“千古圣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孔子出生地----山东曲阜尼山全貌孔庙
祭祀孔子的地方孔府
孔子嫡系子孙居住地孔林:孔子墓地山东曲阜“三孔” 《论语》属语录体散文,是孔子弟子及其
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20篇 。内
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的相互讨论。
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南宋时,朱熹
把它列为“四书”之一,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
宋朝宰相赵普曾赞颂说“半部《论语》治天下”。 《论语》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 不 愠, 不亦君子乎?”按时通“悦”
愉快志同道合的人了解怨恨,恼恨有道德修养的人但固定句式:“不亦……乎?”译作“不也是……吗?” 子曰:“温 故 而 知 新, 可
以 (之) 为 师 矣。”旧的(知识)领悟可以凭(这一点)做了2. 3.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迷惑疑惑不解理解:讨论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习与思考相结合,方能有所得。但是 4. 子曰:“由, 诲 女 知之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是 知 也.”教导
教诲通“汝”
你认识事物
(的道理)吧是代词,这通“智”
聪明智慧固定句式:“……也”译作“……是……”理解:讨论正确的学习态度:要老实谦虚,不要不懂装懂.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 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以何,为什么叫做聪明以……为耻=以是,因此5.理解:讨论正确的学习态度:勤奋好学,谦虚好问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
不倦,何有于我哉!”记厌倦,满足疲倦=于我有何哉
对我来说有哪一样呢6.理解:讨论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态度: 默记成诵,积累知识,
好学不止,热情教导。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 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虚数,几个人走=于之
在其中他们的优点
好的方面顺从理解:讨论正确的学习态度:虚心求教,取长补短,改正不足 子曰:“ 知 之 者 不如
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对待任何学问和事业)的人比不上爱好
喜爱以……为乐
认为……是乐趣 8.懂理解:讲学习态度(要好之、乐之)唯会寻学习乐趣,方能学大成.9.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 斯夫,
不舍昼夜。”河流(时光)流逝像这
代河水舍弃一寸光阴一寸金,逝者不可追,要珍惜宝贵时光。理解:讲学习态度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10曾经睡觉用来理解:讨论正确的学习方法:亲身实践胜于呆坐空想.好处比较异同1、学而时习之 2、诲女知之乎
3、知之为知之 4、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5、是以谓之文也 6、默而识之
7、择其善者而从之 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9、可以为师矣 10、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11、是以谓之文也 12、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12、人不知而不愠 13、知之为知之
14、是知也 15、知之不如好知者
比较异同1、人不知而不愠 2、温故而知新
3、学而不思则罔 4、敏而好学
5、默 而识之 6、 择其善者而从之
掌握方法 举一反三一、把单音字变成双音字:
学---学习 习—复习
请你再举几个例子?
二、古今意思不同:
不知而不愠---了 解 敏----聪明
请你再举出相应的例子?
三、通假字: 不亦说乎----悦 还有没有这样的字?
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善而从不亦乐乎温故知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择善而从想一想,还有哪些?文中成语思考问题 这十则孔子言论大都是关于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你认为哪些是关于学习态度的?哪些是关于学习方法的?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默而识之思无益,不如学也学习态度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知之为不知,不知为不知。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自由讨论1.你喜欢哪一则?2.你觉得哪一则对你启发最大?思维远航你还知道哪些指导我们
如何学习的名言课件19张PPT。《论语》十则复习巩固1《论语》是____学派的经典著作。内容是一部记述_______的书,与____、_____、______合称“四书”。
2下列句子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B诲女知之乎
C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D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结合所学知识及课下注解翻译译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 不 愠, 不亦君子乎?”按时复习通“悦”
愉快志同道合的人了解恼怒有道德修养的人却,表示转折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却,表示转折迷惑疑惑子曰:“由,诲 女 知之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 知
也.”教导
教诲通“汝”,你是代词,这通“智”
智慧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 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以何,为什么叫做聪明认为……可耻=以是,因此子曰:“默而识之,学而
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
我哉!”记厌倦,满足疲倦=于我有何哉
对我来说有哪一样呢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 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
而改之。”虚数,几个人=于之
在其中他们的优点顺从,学习子曰:“ 知之者不如
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
者。”(对待任何学问和事业)喜欢以……为乐
认为……是乐趣 懂子在川上,曰“逝者如
斯夫,不舍昼夜。”河流(时光)流逝这,代河水止息子曰:“吾尝终日不
食,终夜不寝,以思,
无益,不如学也。”
曾经睡觉用来作 业背诵翻译本课中出现的成语:温故知新诲人不倦不耻下问学而不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善而从不亦乐乎学习态度: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知之为不知,不知为不知。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默而识之不如学也.思无益,1你喜欢哪一则?2你觉得哪一则对你启发最大?4你还知道哪些指导我们如何学习的名言?讨论3你觉得怎样才能真正学到知识?1你喜欢哪一则?2你觉得哪一则对你启发最大?4你还知道哪些指导我们如何学习的名言?讨论3你觉得怎样才能真正学到知识?作业1背诵并默写论语十则
2课外收集其他关于学习方法和态度的格言警句。
3练习册和榜样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