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 第10课 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共2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 第10课 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共2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5.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2-12 23:13: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法安天下
德润人心
第10课 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
“扶不扶”的问题不是简单的道德命题,如何化解“扶不扶”的矛盾与冲突?
典亮你我:司法有力量、有是非、有温度,让群众有温暖、有遵循、有保障。
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
一、 从“法制”到“法治”
——新中国的法治建设进程
二、 从艰苦奋斗到核心价值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从“法制”
到“法治”
一、新中国的法治建设进程
( Legal system )
( rule of Law )
本意是一个静态的概念,
是“法律制度”或
“法律和制度”的简称。
表达的是法律运行的状态、
方式、程度和过程。
法制本意是一个静态的概念,
是法律制度的简称,属于制度范畴,是一种实际存在的东西。
法治是法律统治的简称,是一种治国的原则和方法,是相对于“人治”而言的,是对法制的完善和改造。
法制是法治的基础和前提,要实行法治,必须具有完备的法制;
法治是法制的立足点和归宿,法制的发展前途必然是最终实现法治。
区别与联系
你知道新中国颁布的第一部法律吗?
婚姻法公布实行后,北京一对青年举行简单的婚礼
土地革命已开始,解放生产力是其重要任务,而“妇女能顶半边天”。
早在1948年9月,刘少奇就提出“新中国不能没有一部婚姻法!”
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原则一直沿用至今
走的再远,也不要忘记来时的路
——体现最广大的人民意志!
时间 阶段 成就
1949—1966年 初创奠基 《婚姻法》《土地改革法》1954年《宪法》
1966—1976年 严重破坏
1978—1992年 重建与完善 1978年法制建设十六字方针;1982修宪
1992—2012年 形成体系 1997年十五大第一次完整提出“依法治国”,从“法制”到“法治”;
1999年“依法法治”写入宪法、2004年“人权”写入宪法;2010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
2012年以后 全面依法治国新阶段 法治上升为治国理政基本方式,新十六字方针;
2018年习思想入宪;2020年《民法典》。
总结:新中国的法治建设进程,并分析特征
根本特征:中国特色
先搞好法治,再搞好人权,
进而推动整个制度的改革
与时俱进
宪法主体
思考:五四宪法与八二宪法的不同?
目录
序言
第一章 总纲
第二章 国家机构
第三章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第四章 国旗、国徽、首都
54年宪法
目录
序言
第一章 总纲
第二章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第三章 国家机构
第四章 国旗、国徽、首都
82年宪法
加强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保障
82年宪法(现行宪法),历经1988、1993、1999、2004、2018年五次修订
说明我国越来越重视保障公民的合法权利,尊重保障人权。
“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中共十八大以来
《民法典》——民有所呼 法有所应
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
“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走的再远,
也不要忘记来时的路
——体现最广大的人民意志!
1985年,随着改革开放日益深入,民事生活越来越活跃,客观上迫切需要制定一部全面调整各种民事关系的基本法律,于是1986年颁布民法通则。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确定了改革开放的方向。随后,与之相适应的担保法、合同法等单行法相继制定。进入21世纪,中国经济与国际接轨,民法典的起草加快。2021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正式实施。——梁慧星《中国民法典编纂的几个问题》
(2024·金太阳联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1955年到1957年的两年多时间里,制定并颁布了一批适应当时国家经济建设的法律、法令。国务院及所属部门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规定的职权范围内也发布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可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A.推动了我国法制建设B.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
C.开启了政治民主进程D.增强了民主的广泛性
A
从艰苦奋斗
到核心价值
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从艰苦奋斗
到核心价值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1980年5月,《中国青年》发表“潘晓”来信,由它引发的对现实、对人生的讨论,使其成为改革开放之初思想解放大潮中的一个标识性事件。
1981年2月,九部委联合号召开展“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
1982年7月《中国青年报》发表了第四军医大学张华为抢救一位掏粪老人而牺牲的事迹。是大学生群体对时代呼唤和自我价值的响亮回答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王进喜
时传祥
焦裕禄
雷锋
华罗庚
李四光
时代造就英雄,英雄无愧时代
当代中国精神集中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国际经验表明,人均GDP3000—10000美元的阶段,既是中等收入国家向中等发达国家迈进的机遇期,又是矛盾增多、爬坡过坎的敏感期。这一阶段,经济容易失调,社会容易失序,心理容易失衡,步子容易迈错,机遇容易丢失!
要走好民族复兴这个“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最要紧的,是整个国家和民族始终保持那么一股劲,那么一股气,那么一种奋发向上的民族精神。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把它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实际行动,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习近平2014年5月23日在上海考察时的讲话
思考点:爱国主义教育和公民道德建设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何作用?
爱国主义教育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和有效途径。
思想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对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有巨大能动作用。
当代中国精神集中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指明了中国要到哪里去,它揭示了民族复兴的四大目标:经济目标、政治目标、文化目标、社会目标,展示了民族复兴的四大愿景:实现民富国强,追求政治昌明,彰显人类共识,体现华夏精神。
强调了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公民,对国家的忠诚使我们爱国,对职业的热爱使我们敬业,对家庭社会的关怀使我们诚信,善待他人使我们友善。
明确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全面发展以自由为基,市场经济以平等为先,政府治理以公正为要,社会秩序以法治为准。
时代精神
忘我工作 无私奉献(如大庆精神和两弹一星精神)
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改革精神
奋发有为、只争朝夕的创业精神
勇于创新、勇攀高峰的时代精神(如载人航天精神)
热爱祖国、奉献人民、自强不息、砥砺前行、积极进取、崇德向善
2020年,“新冠”疫情突然来袭。面对危难,白衣“逆行者”、疫区“守护员”、最美“建设者”纷纷出现,无数个默默无闻的“小人物”,筑起了生命健康的防护墙;爱心口罩、爱心蔬菜、爱心药物等,无数个暖人心房的“小举动”,描绘了同舟共济的画面。据此可知(  )
A.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践行
B.我国注重以德治国
C.艰苦奋斗精神是时代精神主流
D.爱国主义思想萌发
A
第10课 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 本课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