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记》
学习目标:
1、了解本文作者及写作背景。
2、读准难生字字音,积累文言词语,疏通文意。
3、熟读并背诵课文。
学习重点:
1、学习生字,在理解重点词的基础上初步理解文章内容。
2、熟读课文,注意句中停顿。
学习难点:
题解,了解本文作者及写作背景。
导学过程:
一、查一查:
阅读课下注释①并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写出你所知道的与课文及作者相关的知识。
二、读一读
1.听读课文。(播放课文朗读录音。)
要求:听清字音,必要时在书上注汉语拼音。
2.正音。
滁( ) 壑( ) 琊( ) 潺( ) 酿( )
僧( ) 辄( ) 霏( ) 暝( ) 洌( )
蔌( ) 弈( ) 翳( ) 射( ) 觥( )
偻( ) 朝( )而往
3.试读课文。 朗读提示:朗读时要注意21个“也”语气不尽相同。“也”大致表达了以下几种语气:
(1)陈述(用于描述景物)。如:环滁皆山也。 琅琊也。
(2)肯定(用于介绍人名)。如:山之僧智仙也。 太守自谓也。
(3)感叹(用于直抒胸臆)。如:在乎山水之间也。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朗读时,应通过上述语气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读到“也”字后面应有较长的停顿。
朗读时还要注意25个“而”字,读时应分辨轻重。一般来说,凡表示转折或递进意味的都要重读。如: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凡作为连接词语的“而”和有调整音节作用的“而”,则可以轻读。如:朝而往,暮而归。
此外,还要注意骈散结合的旬式,读时节奏要富于变化,悦耳动听。
4.互读课文。
方法:二人小组,一人读一人听,纠正读音错误;各读一遍。
5.指定一位学生朗读,集体纠正读音。
三、译一译
四、背一背:当堂背诵,能力提升 梳理文章脉络,抓住关键字记忆背诵。
五、探究文本,难点突破
(一)探究主旨
以小组为单位熟读课文,先独立思考,再小组合作,完成下面问题。
1、本文写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2、贯穿全文表现作者情感的是哪个字?文中围绕“乐”字写了哪些具体的景和事?
3、作者说“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你认为真的仅仅在于山水之间吗?滁人游和太守“乐”有什么关系?
4、探究本文的写作特点
(二)拓展延伸
古代文人骚客面对自己的生活和遭遇时表现出不同的人生价值观:或愤世嫉俗,或隐居田园、超然世外,或进退皆忧。而范仲淹提出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生理想。欧阳修在此文中表达了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理想。
对以上几种人生态度和理想你有何评价?你更欣赏哪一种?
六、课堂训练
1、揭示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
2、翻译下面句子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3、填空
文中描写“山间四时”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之“乐”体现在三个方面: , , ,其中作者说“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体现了他的“ ”思想,和范仲淹的“ , ”的思想是不谋而合的。
七、作业
把课文译成现代汉语
醉翁亭记
一、学习目标
1.理解、积累文章重点文言词语;
2.学习文章情景交融、寄情于景的写法;
3.体会作者“与民同乐”的高尚情怀。
二、作者简介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属江西省)人。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是北宋中期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在散文、诗词及文学批评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
三、写作背景
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欧阳修因上书为范仲淹等政治改革派辩护,被贬为滁州知州。这篇游记写于他到滁州上任后的第二年。文章极其生动地描写了醉翁亭的秀丽环境和变化多姿的自然风光,并勾勒出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图画,抒发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娱情山水以排遣抑郁的复杂感情。欧阳修写本文时不过三十九岁,其中的“醉翁”、“苍颜白发”都是夸张的写法。
四、知识卡
1.关于“记”这种文体
游记是散文的一种。它是记叙游玩所经之地的文章。其选材比较宽,既可以描写名山大川、名胜古迹、地方风光,也可以记叙社会政治和经济概况及风土人情。行文较自由,笔调新鲜、形象生动并富于抒彩。
2.醉翁亭的由来
欧阳修被贬为滁州太守后,心情郁闷,他经常去滁州西南的琅琊山饮酒抒怀,并与山寺内的住持智仙和尚结为莫逆之交。智仙为方便好友游访,便在半山腰修建了一座亭子,供欧阳修休息、饮酒。欧阳修用自己的别号“醉翁”为这座亭子命名,这便是醉翁亭的由来。
[自主学习]
一、基础识记
1.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环滁( ) 琅琊( ) 饮少辄( )醉 林霏( ) 山肴( )
野蔌( ) 弈( )者胜 阴翳( ) 翼( )然 酒洌( )
林hè( )wèi( )然 水声chán chán( )( )
tuí( )然 岩穴mínɡ( ) huì( )明变化 yǔ( )lǚ( )提携 ɡōnɡ( )chóu( )交错 宴hān( )之乐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2)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3)饮少辄醉: (4)醉翁之意不在酒:
(5)得之心而寓之酒: (6)云归而岩穴暝:
(7)野芳发而幽香: (8)佳木秀而繁阴:
(9)伛偻提携: (10)觥筹交错:
(11)颓然乎期间: (12)阴翳:
(13)而不知太守乐其乐: (14)太守自谓也:
3.文章出现了大量的“而”字,它具有表示并列、顺承、修饰、转折等关系的作用,请判断下列语句中“而”字所表示的关系。
(1)泉香而酒冽: (2)杂然而前陈者:
(3)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4)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4.翻译下列句子。
(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2)山水之乐,得知心而寓之酒也:
(3)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4)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二、整体感知
★★1.奠定全文抒情基调的句子是
★★★2.“乐”是贯穿全文的一条线索。综观全文,作者到底都在“乐”些什么?
[课堂探究]
阅读第1段,探究下列问题。
★★1.这段文字的写景顺序是由 到 ,由 到 ,由 到 。体现这一顺序的景物依次是 → → →
2.出自这段文字的两个成语是 、
二、阅读第2、3段,探究下列问题
★1.分别写出描写山间四时景色的句子。
①春天: ②夏天:
③秋天: ④冬天:
★2.第3段共写了四层意思,请从文中找出最能概括这四层意思的四个句子:
① ,② ,③ ,④ 。这四层的核心内容是 。
★★★3.第3段描写主要用意是表现作者 的思想感情。
三、阅读第4段,探究下列问题。
★1.这段文字用了层层衬托的写法。先用 之乐衬托 之乐,再用 之乐衬托 之乐。
★★2.这段文字体现全文主旨的一句话是
★★★3.“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既表达了作者 的快乐心情,同时也含蓄表达了作者 的复杂心情。
中考试题选编:
1.本文作者是欧阳修,自号醉翁,晚年又号 ,他是 (朝代)著名文学家。(1分)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2分)
(1)翼然临于泉上者( ) (2)佳木秀而繁阴( )
(3)山肴野蔌( ) (4)觥筹交错( )
3.文章第二自然段不仅写出了朝暮之景,还描绘了四时的景物变化。作者抓住了甲时的哪些景物来表现山水之美?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2分)
答:
4.作者为我们展示了风光绮丽的自然美景之后,又在第三自然段描绘了“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四幅图画。请体会作者为什么首先描绘“滁人游”这幅画面。(2分)
答:
5.“言在笔先,意在笔后”,作者放情林木,纵意山水,让我们通过这美丽的风景体会到了太守独特的游乐情怀。你认为作者在此文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3分)
答:
6、欧阳修尽管被贬滁州,仍能有所作为。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3分)
7.下面这段文字说明了什么? (3分)
欧阳公记①成,远近争传……凡商贾②来,亦多求其本,所遇关征③,以赠官,可以免税。注:①[记]指《醉翁亨记》。 ②[商贾]商人。 ③[关征]查税征税。
8.《醉翁亭记》是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不可多得的散文名篇,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请结合学习语文的经验,谈谈从本文语言中可以学习和借鉴什么。(3分)
[提升训练] 丰乐亭记(节选)(15分)
今滁介于江淮之间,舟车商贾、四方宾客之所不至。民生不见外事,而安于畎亩衣食,以乐生送死。而孰知上之功德,休养生息,涵煦于百年之深也!
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摄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夫宣上(皇上)恩德,以与民同乐,刺史(指欧阳修)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
★★1.选出加点字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 )。(2分)
A.安此丰年之乐 安于畎亩衣食
B.仰而望山,俯而听泉 朝而往,暮而归
C.幸生无事之时也 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
D.四方宾客之所不至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2.翻译句子。(4分)
①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
译:
②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子游也。
译:
★★3.文段中点明了作者写作目的的句子是(2分)
★★4.文段中所写景物与《醉翁亭记》中描写的景物相类似的句子是
★★★5.本文段选自欧阳修的《丰乐亭记》,结合文段,想想作者为什么要以“丰乐亭”来命名?(用自己的话概括)(3分)
★★★6.从文段可以看出,作者表现出了与《醉翁亭记》一文相同的政治理想,就是: (不超过5个字)。(2分)
《醉翁亭记》
教师寄语: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乐也。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词汇,背诵全文。
2.理解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 ??
??? 3.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方式和作用。
4.培养自己热爱祖国山河热爱祖国文化的高尚情操。
教学重难点:
积累文言词汇,背诵全文。
理解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
一、基础知识
熟练朗读课文,对照文下注释翻译课文,然后完成以下问题。
? 1、读通课文,找出难读难写的字,并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环滁( ) 琅玡( ) 林壑( ) 辄醉( ) 弈(?? )者胜? 穴暝( )
伛偻( ) 酒冽( ) 山肴( )野蔌( ) 觥筹( )?? 阴翳( )
2、解释加点字词。
①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翼:??????????????? )
②名之者谁?(名:????????????????? )
③故自号曰醉翁也。(号:?????????????? )
④伛偻提携。(伛偻:????????????????? )
3、翻译句子。
①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②名之者谁?
③故自号曰醉翁也。
④伛偻提携。
⑤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
4、阅读课下注释①并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写出你所知道的与课文及作者相关的知识。
?
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5、理解景物描写的方式和作用。
本文写景很有层次,找出文中写景的句子,读一读,思考:本文写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 (1)写亭的环境:? 从??????到????????。
??? (2)写山间之朝暮:从??????到????????。
??? (3)写山间之四时:从??????到????????。
??? (4)写宴饮场面:? 从??????到????????。
6、本文以“乐”为线索,作者是怎样步步深入、表现“与民同乐”的 主旨的?
?
三、精读课文,局部研讨。
7.本文写景上有什么特色?
提示:写景与抒情相结合。找出相关的句子。
??? (1)写亭的环境:
?
(2)写亭四周的朝暮、四时之景:
?
(3)写滁州官民同乐的图景:
8、你从滁州百姓之乐中间有没有感受到太守之乐?如何理解太守的“乐其乐”?
?
9.作者自号醉翁,以醉翁的形象出现在我们面前,如何看待他的醉?他的“醉”与“乐”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
?
四、拓展延伸。、
10、如何理解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
五、课堂小结
收获:
疑问:
六、达标测试
1、下列四句中有一句与“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中“而”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请选出这一句(?? )
A、野芳发而幽香 B、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C、溪深而鱼肥 D、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 (表转折)
2.选出“之”字不同用法的一项(???? )
A.禽鸟知山林之乐B.名之者谁
C.四时之景不同D.醉翁之意不在酒
3、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选出对文章主旨归纳正确的一项(???? )
A.表达“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的情怀。
B.揭示“醉”与“乐”的统一关系。
C.表达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
D.寄托作者被贬后的抑郁心情。
(2)这段文字用了很多“而”字,朗读时应分辨轻重,指出下边一句中“而”字哪个是轻读,哪个是重读。(将序号填在横线上)
A、轻读B、重读
人知从太守游而①乐,而②不知太守乐其乐也。
(3)这段文字描写了暮归之时山间夕照全景,请用自己的语言把这一景色描述出来。
答:
(4)这段文字紧扣一个“乐”字写,用________之乐衬托游人之乐,又用游人之乐衬托________之乐,曲折地表达了作者的心情。
《醉翁亭记》
【学习目标】 ?
在掌握重点字词含义的基础上,初步理解文章内容
【学习流程】
一、未雨绸缪
(一).预习要求: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熟读课文,识记生字;疏通文意,标记不懂得内容。
(二).参考复习资料:网上查询或全解类资料
二、预习检测
(一)、填空4分
本文选自《 》作者 , 号 , 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二)、解释划线词语:34分
1、环滁皆山: 2、林壑尤美: 3、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4、峰回路转: , 。5、翼然临于泉上:
6、作亭者谁: 7、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名: ;谓:
8、辄醉: 9、醉翁之意: 10、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得: ; 寓:
11、日出而林霏开:霏: ;开: 12、云归而岩穴暝:归: ;瞑:
13、晦明变化: 14、野芳发而幽香: 15、佳木秀
16、山间之四时: 17、似乐亦无穷: 18、负者歌于途:
19、伛偻: ,这里指 20、不绝: 21、临溪:
22、酒洌: 23、野蔌: 24、杂然而前陈:杂然: ; 陈:
25、宴酣: 26、非丝非竹:丝竹: 27、觥筹交错:
28、苍颜白发: 29、颓然: 30、已而夕阳在山:
31、阴翳: 。 翳: 。 32、醒能述其文: 34、太守谓谁:
(三)、重点语句翻译:11分
1、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译:
2、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醉翁。
译: 3、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译:
4、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译: 5、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译: 6、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译:
7、伛偻提携,往来而绝者,滁人游也。
译: 8、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译: 9、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译: 10、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译: 11、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译:
(四)、整体把握17分
1、文章主旨:。
2分
2、结构提纲:
本文的线索就是 。写山水,是抒发“ ”的乐;写游人不绝路途,是表现 之乐;写酿泉为酒,野肴铺席,觥筹交错,是表达“ ”;写鸣声宛转,飞荡林间,是显示“ ”,更是为着表现太守自我陶醉的“ ”、“ ”。7分
3、各段写了什么主要内容?4分
山水之乐(亭之环境、亭之得名) (山间朝暮、山间四时)
(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 (鸟乐、人乐、太守乐)
4、概括四部分段意4分
第一部分:(1) 。
第二部分:(2) 。
第三部分:(3) 。
第四部分:(4) 。
本部分中以 禽鸟之乐 衬 游人之乐 ,又以 滁人之乐 衬 太守之乐 。层层推进。
(五)、阅读理解34分
第一段:8分
1、用“‖”把文段分成两层,并概括层意2分
第一层
第二层
2、文段随作者观察对象的变化,从大到小、由远及近地介绍了醉翁亭的环境。请将作者观察的对象按顺序填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 环滁之山—— —— —— ——
3、借释亭名来抒情的千古名句是: 。1分
4、怎样理解“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1分
。
5、你认为太守饮少辄醉的原因是什么:1分
。
6、在文段中找出两个成语 1分
第二段:9分
1、本段描绘了六幅画面,各用一个字概括为: 、 、 、 、 、 。2分
2、每个季节各用一个词语表示分别为: 、 、 、 2分
3、第二段在描绘景色时抓住了什么特点来写的?1分
4、第二段的结构特点是什么?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2分
5、第二段把山水之乐具体化(总收之笔)的句子是什么?
2分
第三段:11分
1、若将本段分为三层,请简括出层意:(1) (2) (3) 2分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个场面的特点是:滁人游: ;太守宴: ;?众宾欢: 2分
3、滁人兴高采烈地出游的原因是 2分
4、“颓然乎”原意是: ,在本文中的意思是:
。2分
5、你认为本段描写的生活场景令人感动的是什么:1分
6、“太守醉”中“醉”有两层意思,一层是“ ”,另一层意思是_ ,表现了_ 。2分
7、太守真正的醉因是么? 1分
8、太守宴中饮食之物的共同点是什么?这样写有什么作用?2分
第四段:8分
1、选文写了那几种“乐”? ,最高境界的乐是 ,
原因是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2分
2、作者为什么既写自己与宾客们的欢游、宴饮,又写滁人的出游?文章写禽鸟之乐和宾客之乐有何作用?
2分
3、“醉能同其乐”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1分
4、怎样理解“太守之乐其乐”?
2分
5、“太守之乐其乐”中“乐”的含义有哪些?1分
(六)、类文品读
丰乐亭记(节选)
修(即欧阳修自称)既治滁(即滁州)之明年,夏,始饮滁水而甘。问诸滁人,得于州南百步之近。其上丰山,耸然而特立;下则幽谷,窈然而深藏;中有清泉,潝然而仰出。俯仰左右,顾而乐之。于是疏泉凿石,辟地以为亭,而与滁人往游其间。
修之来此(批滁州),乐其地僻而事简,又晨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三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亭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辜生无事之时也。
1、“记”是一种文体,以叙事写景为主。试概括第一段段意。
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①下则幽谷(则: )
②顾而乐之(乐: )
③掇幽芳而荫乔木(荫: )
④于是疏泉凿石(疏: )
3、本文写景也有它的顺序。第一段和第二段写景各主要是以什么顺序来写的?
4、下列句子译文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俯仰左右,顾而乐之:看看左右,四面一瞧,我便爱上了这地方。
B.乐其地僻而事简:喜爱这地方偏僻而公务少。
C.掇幽芳而荫乔木:(春天)采摘幽香的花草,(夏天)在高大的树下歇阴乘凉。
D.风霜冰雪,刻露清秀:(秋冬的)风霜冰雪,使山显露出峭峻清秀的姿容。
5、欧阳修在几篇文章都流露出“与民同乐”的思想。请你从文中找出能体现“与民同乐”思想的句子来。
三、 我的收获和质疑。
《醉翁亭记》预习检测答案
(一)、填空
本文选自《欧阳修散文选集》作者 欧阳修, 号醉翁, 宋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二)、解释划线词语:
1、环滁皆山:环绕 2、林壑尤美:格外 3、望之蔚然而深秀者:茂盛的样子
4、峰回路转: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5、翼然临于泉上: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6、作亭者谁:修建 7、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名:命名;谓:用名号命名
8、辄醉:就 9、醉翁之意:情趣 10、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得:领会; 寓:寄托
11、日出而林霏开:霏:雾气;开:散开 12、云归而岩穴暝:归:聚拢;瞑:昏暗
13、晦明变化:昏暗 14、野芳发而幽香:开放15、佳木秀而繁阴:茂盛
16、山间之四时:四季 17、似乐亦无穷:穷尽 18、负者歌于途:背东西的人
19、伛偻:腰背弯曲,这里指老人 20、不绝:断21、临溪:靠近
22、酒洌:凉 23、野蔌:野味野菜 24、杂然而前陈:杂然:各式各样;陈:摆开
25、宴酣:尽兴地喝酒 26、非丝非竹:丝竹:音乐27、觥筹交错:交互错杂
28、苍颜白发:脸色苍老 29、颓然:醉醺醺的样子 30、已而夕阳在山:不久
31、阴翳:形容枝叶茂密成阴。翳:遮盖。32、醒能述其文:记述 34、太守谓谁:是
(三)、重点语句翻译:
1、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译:山势回环,道路弯转,有一座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座落在泉水边上的,是醉翁亭。2、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醉翁。译:太守与宾客到此来喝酒,喝得少也总是醉,而年龄又最大,所以自取别号叫“醉翁”
3、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译:醉翁的情趣不在喝酒上,而在于山水之间啊。4、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译: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而寄托在喝酒上。5、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译:像那太阳一出来,林中的雾气就消散了,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6、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译:野花开了,散发出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阴,天高气爽,霜色洁白,水势低落,溪石显露出来,这就是山间的四季景色。7、伛偻提携,往来而绝者,滁人游也。译:老人弯着腰,小孩由大人抱着领着,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是滁州的人们登山游玩。8、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译:野味野菜,杂七杂八摆放在面前的,这是太守在举行宴会。9、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译: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人群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10、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译:游人只知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11、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译: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来记述这乐事的人,是太守。
(四)、整体把握
1、文章主旨:作者通过对优美的自然环境的描写与和乐的社会风气的描写,含蓄委婉地表现了贬官之后的特殊心境。仕途失意寄情山水和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
2、各段写了什么主要内容?
山水之乐(亭之环境、亭之得名) 朝暮四时之乐(山间朝暮、山间四时)
游宴之乐(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 醉归之乐(鸟乐、人乐、太守乐)
第一部分:(一)由醉翁亭的自然环境,亭名的由来引出醉翁寄情山水的乐趣。
第二部分:(二)描写山间朝暮变化和四季不同景色。
第三部分:(三)写太守、众宾、游人之
第四部分:(四)写太守醉游归来,自得其乐。
本部分中以 禽鸟之乐 衬 游人之乐 ,又以 滁人之乐 衬 太守之乐 。层层推进。
4、本课成语:⑴醉翁之意不在酒 ⑵水落石出 ⑶觥筹交错 ⑷山肴野蔌
(五)、阅读理解
第一段:
1、用“‖”把文段分成两层,并概括层意
第一层 描写醉翁亭周围的自然环境
第二层 醉翁亭的由来及命名之意
2、文段随作者观察对象的变化,从大到小、由远及近地介绍了醉翁亭的环境。请将作者观察的对象按顺序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环滁之山——西南诸峰——琅玡——酿泉——醉翁亭
3、借释亭名来抒情的千古名句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4、怎样理解“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原意是欣赏山水的乐趣,内心领会到了,而后把它寄托在喝酒上。表现了作者寄情山水,悠然自得的旷达情怀。
5、你认为太守饮少辄醉的原因是什么: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6、在文段中找出两个成语峰回路转,醉翁之意不在酒。
第二段:
1、本段描绘了六幅画面,各用一个字概括为:朝、暮、春、夏、秋、冬。
2、每个季节各用一个词语表示分别为:春花芳香 夏木繁阴 秋高爽洁 冬石出水
3、第二段在描绘景色时抓住了什么特点来写的?
抓住了不同时令景物的各自特点。
4、第二段的结构特点是什么?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分——总。先写山间之景,再写景中之乐,强调了“乐亦无穷”。
5、第二段把山水之乐具体化(总收之笔)的句子是什么?抒发了作者什么感情?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抒发了作者被美景陶醉时的欢乐心情。
第三段:
1、若将本段分为三层,请简括出层意:(1)滁人游山之乐(2)众宾宴饮之乐(3)太守宴醉之乐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个场面的特点是:滁人游:游人众多; 太守宴:食物丰富;? 众宾欢:气氛热烈。
3、滁人兴高采烈地出游的原因是太守励精图治,滁人生活安定富足
4、“颓然乎”原意是:精神不振的样子,在本文中的意思是:因高兴饮酒而醉醺醺、飘飘欲仙的神态。表达了太守与民同乐的心情。
5、你认为本段描写的生活场景令人感动的是什么:太守与下属、百姓同游山水间,充满融洽祥和的气氛,令人感动。
6、“太守醉”中“醉”有两层意思,一层是“酒喝醉了”,另一层意思是_为人民安居乐业而高兴,表现了_太守与民同乐的思想。
7、太守真正的醉因是什么?太守励精图治,滁人生活安定、富足、欢乐,自己也能与民同乐。
8、太守宴中饮食之物的共同点是什么?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山间野味,取之于当地。揭示宴酣之乐采自山水之乐。
第四段:
1、选文写了那几种“乐”?禽鸟之乐、游人之乐、太守之乐 ,最高境界的乐是 太守之乐 ,
原因是 他既知“禽鸟之乐”,又乐游人之乐;既能同醉,又能“自醒”,还能体察万物,反
思人情,写文章来记述其事。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与民同乐的情怀。
2、作者为什么既写自己与宾客们的欢游、宴饮,又写滁人的出游?文章写禽鸟之乐和宾客之乐有何作用?
写众宾客宴游表现了太守与下属关系融洽,政通人和。写滁人游山反映出百姓和乐。写禽鸟之乐和宾客之乐是为了衬托太守之乐。
3、“醉能同其乐”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的高尚情怀,点明文章主旨。
4、怎样理解“太守之乐其乐”?太守之乐其乐”是点睛之笔。作者在这里含蓄地抒发了自己复杂的感情,既包含娱情山水排遣郁闷的欢乐,也包含看到自己的政绩——政通人和后的欣慰。同时,也是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的反映。
5、“太守之乐其乐”中“乐”的含义有哪些?太守以百姓的快乐为快乐,乐在与民同乐
(六)、1、写丰乐亭周围美景及丰乐亭建造情况。 2、①是,为②喜欢③乘凉,歇阴④疏通 3、按空间转换的顺序来写的,下→下→中;第二段是以时间顺序为主或以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 4、A 5、“而与滁人往游其间”“乃日与滁人……府而听泉”“又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
《醉翁亭记》
自学阶梯评估测试题
?? 知识掌握??
?? 1.给下面加粗的字注音
?? 琅琊( ) 岩穴暝( ) 饮少辄( )醉、野蔌( ) 伛偻( )( )提携 觥( )筹交错 树林阴翳( )
?? 2.加粗词语解释有错的一项是[ ]
?? A.蔚然而深秀者:茂盛的样子
?? B.醉翁之意不在酒:意图
?? C.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寄托
?? D.颓然乎其间也:醉醺醺的样子
?? 3.填空。
?? ①《醉翁亭记》作者( ),是( )朝( )家、( )家。他自号( ),又号( )。这篇文章选自《 》。
?? ②《醉翁亭记》贯穿全文的主线是( )字,在写作上的一个显著特点是( )和( )自然结合。
?? ③“唐宋八大家”是指唐宋时代在散文方面有成就的八位名家( )、( )、( )、( )、( )、( )、( )和曾巩。
?? ④不是判断句的一项是 [ ]
?? A.环滁皆山也。
?? B.太守自谓也。
?? C.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 D.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
?? 能力提高
??
?? 1.下列句子中“也”字表达语气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
?? A.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 B.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 C.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 D.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 2.下面句子的译文有误的一项是?? [ ]
?? A.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 译文:不久,太阳落山了,人影纵横散乱,太守随着宾客们回去了。
?? B.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 译文:喝醉了能和大家一同享受快乐,酒醒后(又)能用文章来表达这种快乐的,就是太守。
?? C.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 译文:那面容苍老,头发斑白,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的,就是喝醉了的太守。
?? D.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 译文:早晨进山,傍晚回城,四季的景色不同,快乐也是无穷无尽的。
?? 3.下面句子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 ①水落而石出者②云归而岩穴暝③佳木秀而繁阴④山间之朝暮也⑤若夫日出而林霏开⑥风霜高洁⑦山间之四时也⑧晦明变化者⑨野芳发而幽香[ ]
?? A.⑤②⑦⑨③⑥①⑧④
?? B.⑨③⑥①⑦⑤②⑧④
?? C.⑨③⑥①⑧④⑤②⑦
?? D.⑤②⑧④⑨③⑥①⑦
?? 4.下面各句中“而”字应重读的一句是[ ]
?? A.朝而往,暮而归。
?? B.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 C.北山愚公者,面山而居。
?? D.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
?? 延伸拓展??
??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问题。
?? 今滁介于江淮之间,舟车商贾、四方宾客之所不至。民生不见外事,而安于畎亩衣食,以乐生送死。而孰知上之功德,休养生息,涵煦于百年之深也!
?? 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摄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夫宣上(皇上)恩德,以与民同乐,刺史(指欧阳修)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
?? 1.选出加粗字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 ]
?? A.安此丰年之乐 安于畎亩衣食
?? B.仰而望山,俯而听泉 朝而往,暮而归
?? C.幸生无事之时也 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
?? D.四方宾客之所不至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 2.翻译句子。
?? ①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
?? ________
?? ②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子游也。________
?? 3.文段中点明了作者写作目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 4.文段中所写景物与《醉翁亭记》中描写的景物相类似的句子是________。
?? 5.本文段选自欧阳修的《丰乐亭记》,结合文段,想想作者为什么要以“丰乐亭”来命名。________
?? 6.从文段可以看出,作者表现出了与《醉翁亭记》一文相同的政治理想,就是:________(不超过5个字)。
??
参考答案
?? 【知识掌握】
?? 1.略
?? 2.B
?? 3.(1)欧阳修 宋 文学家 史学家 醉翁 六一居士 欧阳文忠公集
?? (2)乐 写景 抒情
?? (3)韩愈 柳宗元 欧阳修 王安石 苏洵 苏轼 苏辙
?? 4.B
?? 【能力提高】
?? 1.C
?? 2.A
?? 3.D
?? 4.D
?? [延伸拓展]
?? 答案:1.D 2.①喜欢滁州地方偏僻而政事简略,又爱这里的人习惯于安适清闲。②又幸好当地百姓为他们获得丰收的年景而高兴,因而爱和我一同游玩。 3.夫宣上因德,以与民同乐,刺史之事也。 4.摄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 5.因为当地百姓获得丰收,生活和美快乐,作者又与民同乐,所以以此命名。 6.与民同乐
《醉翁亭记》
??? 思维训练?课内练习
?? 一、给下列粉红色字注音
?? 饮少辄( )醉林霏( )开岩穴暝()
?? 伛偻()提携山肴()野蔌()觥( )筹交错
?? 二、解释下面红色词
?? ①名之者谁
?? ②有亭翼然临于泉上、
?? ③醉翁之意不在酒
?? ④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 ⑤野芳发而幽香
?? 6.临溪而渔
?? ⑦非丝非竹
?? ⑧树林阴翳
?? ⑨觥筹交错
?? ⑩已而夕阳在山
?? 11.林壑尤美
?? 12.泉香而酒冽
?? 三、解释句中加括号的词
?? 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佳木[秀]而繁阴
?? 2.太守自[谓]也 太守[谓]谁
?? 3.[环]滁皆山也 [环]而攻之而不胜
?? 四、下列句子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
?? A.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 B.劝君更尽一杯酒。
?? C.属予作文以记之。
?? D.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 五、阅读并回答问题
??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教自号日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平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 1.解释句中加括号的词。
?? A.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
?? B.醉翁之[意]不在酒。( )
?? 2.指出下列句中的“之”所指代的具体事物。
?? ①名之者谁?( )
?? ②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
?? 3.这个语段中,有一个现在常用的成语,这个成语是 ,这个成语的意思是_。
?? 4.“太守与客来饮于此”,句中的“此”所指代的是 。
?? 5.醉翁亭的建造者是 ,命名者是 。
?? 6.这段文字的写景部分有一定的顺序。作者首先写 ,其次写 ,最后写 。
?? 7.这段文字的中心是 。
?? 思维扩展?课后练习
?? 一、选出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 A.亲戚(qi4)始龀(chen4)穷匮(kui4)孀妻(shuang1)
?? B.霪雨(yin2) 野蔌(su4)白芷(zhi3) 船楫(ji2)
?? C.觥筹(gong1) 城阙(que1) 畎亩(quan3)万仞(ren4)
?? D.箕畚(ji1) 老叟(shou3)颓然(tui2)天津(jin1)
??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括号的词
?? 1.[名]之者谁?( ) 2.有亭翼然[临]于泉上()
?? 3.醉翁之[意]不在酒()4.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 5.野[芳]发而幽香( )6.临溪而[渔]()
?? 三、指出下列各句的修辞方法
?? 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
?? 2.锦鳞游泳。( )
?? 3.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 4.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
?? 5.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 6.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
?? 五、阅读回答
??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
?? 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 1.解释①意:②寓:③谓:④辄:
?? 2.说说划横线句子是使用什么方法来定出“太守之乐”的?句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复杂的思想感情?
?? 3.贯穿全文主体的一个词是: 。
?? 4.结尾部分把“醉”和“乐”统一起来,点睛之笔的句子是: 。
?? 5.第2段没加标点,请你根据文言文断句的常识在原文停顿的地方用“/”断句
?? 阅读感悟
?? (一)
??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 1.解释红色词的意思。
?? (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 (2)名之者谁
?? (3)醉翁之意不在酒
?? (4)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 2.翻译下面的语句。
?? (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 3.文中哪句话概括描述了滁州地理环境的特征? 。
?? 4.文中哪些语句描写了远景? 。
?? 5.文中哪些语句描写了近景? 。
?? 6.文中表现醉是表象、乐是实质的是哪句话? 。
?? 7.文中借释亭名来抒情,道出了千古名句。这个千古名句是什么? 。
??
?? 8.“醉翁之意不在酒”现在通常用来表示什么意思? 。
?? 9.太守在文中的自号是什么? 。
?? 10.概括本段的大意。 。
?? (二)
??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 1.解释句中画线的词语。
?? (1)山间之四时也
?? (2)佳木秀而繁阴
?? 2.翻译下面的语句。
?? 云归而岩穴暝 。
?? 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 4.文中是这样描写春季的景色的: 。
?? 5.文中是这样描写秋季的景色的; 。
?? 6.本段文字中含有一个成语,请把它概括出来,再说说它现在的意思。 。
?? 。
?? 7.“乐亦无穷”的原因是什么? 。
?? (三)
?? 至于负者歌于滁,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然白发,颓乎其中者,太守醉也。
?? 1.解释下列句中的画线词语。
?? (1)苍颜白发 (2)伛偻提携
?? 2.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 (1)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 (2)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 3.文中能享受山水之乐的人有哪些?请用一个字概括出他们共有的心情。 。
?? 是 字。
?? 4.文中能表明本段文字内容核心的是哪个句子? 。
?? 5.从文中找出描写“众宾欢” 的语句。 。
?? 6.“宴酣之乐”体现在哪里? 。
?? 7.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段意。
??
?? (四)
??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 1.解释下列句中画线的词语。
?? (1)鸣声上下(2)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 2.“醉能同其乐”句中的“其”指的是谁?
?? 3.“醒能述以文者”中的“文”指的是什么?
?? 4.文中能表达“太守之乐”的是哪句话?
?? 5.文中哪句话将“醉”和“乐”统一起来,点明文章的主旨?
?? 6.这段话中写禽鸟之乐和游人之乐的用意是什么?
?? 7.“醉能同其乐”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 (五)
?? ①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___ __,___ , _______,_____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 ②至于负者歌子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 1.在文段中默写横线上空缺的内容。
?? 2.翻译下面的句子,并指出其句式特点。
??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 3.两段文字均选自《 》,该文将写景、叙事、抒情熔为一炉,有一句话奠定了
?? 全文的抒情基调,后成为千古名句,这句话是: 。
?? 4.第①段先写 之景,再写 之景,最后收笔,引出人之乐亦无穷也。从而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
?? 5.第②段共4句话,从原文中找出4个最能概括其意思的短语,依次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 , ,
?? 。
?? 6.对第②段文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颓然乎其间者”形象地描绘出太守精神不振、借酒浇愁的样子。
?? B.“伛偻提携”和《桃花源记》中的“黄发垂髫’均指老人和小孩。
?? C.“至于”一词把文章推进一层,由写欣赏美景之乐转而写众人游宴之乐。
?? D.此段以醉翁亭的美丽风光为背景,描绘出一幅与民同乐图,同时也曲折显示了太守治滁的政绩。
?? 7.联系全文,可从以上语段中看出作者表达的是一种( )
?? A.被贬后的抑郁心情。B.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
?? C.山水之乐。D.“醉”与“乐”的统一关系。
??
?
? 参考答案
?? 思维训练
?? 一、二(略)
?? 三、秀丽,优美;称,是;围绕,包围
?? 四、D
?? 五、1.①茂盛的样子②情趣
?? 2.①亭③山水之乐
?? 3.醉翁之意不在酒。用意不在此而在彼。
?? 4.这里指醉翁亭
?? 5.山之僧智仙也,太守自谓也。
?? 6.远、近
?? 7.写亭的自然环境和命名的由来。
?? 思维扩展:
??
?? 四、1.比喻 2比喻 3对比 4借代5设问6夸张,对比
?? 五、1.①情趣②寄托③称④就
?? 2.比兴,纵情山水以寄寓苦闷,更表现了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
?? 3.乐
?? 4.醉能同其乐
?? (一)
?? 1-2 答案略
?? 3.环滁皆山也。
?? 4.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 5.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 6.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 7.醉翁之意不在酒
?? 8.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向
?? 9.醉翁
?? 10写醉翁亭的自然环境和命名的缘由。
?? (二)
?? 1-2答案略
?? 3.写了山间朝暮和四时之景。
?? 4.野芳发而幽香
?? 5.风霜高洁
?? 6.水落石出。到了一定时候,事情真相就彻底暴露,真相大白
?? 7.山间朝暮、四时之景不同。
?? (三)
??
?? 1-2题答案略
?? 3.(1)滁州人、宾客、太守(2)乐
?? 4.众宾欢也
?? 5.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
?? 6.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
?? 7.写滁州人、宾客、太守游山的情形
?? (四)
?? 1.略
?? 2.滁州人、宾客
?? 3.《醉翁亭记》
?? 4.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
?? 5.醉能同其乐
?? 6.衬托太守之乐
?? 7.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的高尚情怀
?? 五
?? 1.野芳发而幽香 佳木秀而繁阴 风霜高洁 水落而石出者2.译:容颜苍老,头发斑白,歪歪倒倒地坐在宾客中间的,是喝醉了的太守。这是文言文中的一个判断句式,“者…也”是这一句式的标志之一。3.醉翁之意不在酒4.朝暮 四时5.①滁人游③太守宴③众宾欢④太守醉 6.A7.
??
《醉翁亭记》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⒈林壑尤美(格外,特别,尤其) ⒉名之者谁(为……取名)
⒊晦明变化(阴暗) ⒋得之心而寓之酒(寄托)
⒌杂然而前陈(摆开) ⒍已而夕阳在山(不久)
⒎有亭翼然临于泉上(靠近) ⒏饮少辄醉(就)
⒐云归而岩空暝(聚拢)(昏暗) ⒑太守归而宾客从(回去)
⒒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秀丽) ⒓佳木秀而繁阴(滋长,茂盛,繁茂)
⒔泉香而酒洌(清) ⒕树林阴翳(遮盖)
二、下列句子中“而”字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C)
例句: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A、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B、朝而往,暮而归
C、溪深而鱼肥 D、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
三、用“|”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停顿(每句一处)
⒈太 守 与 客 | 来 饮 于 此
⒉野 芳 发 | 而 幽 香
⒊人 知 | 从 太 守 游 而 乐
四、翻译下列句子
⒈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远远看去树木茂盛、幽深秀丽的,那是琅琊山。
⒉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地听到潺潺的水声,(又看到一股水流)从两个山间飞淌下来的,是酿泉。
⒊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山势回环,道路弯转,有一个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座落在泉水边的,是醉翁亭。
⒋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给它起名的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给它命名的。
⒌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醉翁的心意不在酒上,而在山光水色中。
⒍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游赏山水的乐趣,有感于心而寄托在酒上。
⒎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野花开放而散发出清幽的香气,美丽的树木滋长枝繁叶茂而一片浓阴。
⒏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老老少少的行人,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是滁州人们出游的情景。
⒐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人群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
⒑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游人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啊。
⒒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醉了能和他们一起快乐,酒醒后能用文章记述这种快乐的人,是太守啊。
五、填空
⒈本文作者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自号六一。
⒉本文有一个成语现在往往用来比喻别有企图,这个成语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⒊课文第二节描写了山间朝暮之景和四时之景,其中描写夏天景色的句子是佳木秀而繁阴;第三节写景、叙事、抒情融于一体,依次写了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和太守醉四个场景。
六、简答(10分)
⒈“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通过这个场面,你能感受到什么?(3分)
围绕“滁州百姓生活安乐,太平,富足;太守治理有方”回答即可。
⒉太守为什么“醉”呢?请用自己的话概括。(4分)
太守陶醉于四季山水景色之美;陶醉于太平盛世,政治清明。(为山水之景而醉,为滁人欢乐而醉,为宴会的丰盛而醉,为宴会中宾客的欢乐而醉)
⒊文中极力渲染了一个“乐”字,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思想感情?(3分)
与民同乐的思想。
醉翁亭记
1、验验你的写字速度!
林hè____wèi_____然水声chánchán_____tuí_____然岩穴mínɡ_____huì_____明变化yǔ_____lǚ_____提携ɡōnɡ_____chóu_____交错 宴hān_____之乐
2、速配(请将下列加点的词语与它们相应的释义连线搭配!)
蔚然 遮盖
翼然临于泉上 茂盛的样子
醉翁之意 原意是精神不振的样子,这里形容醉态
佳木秀 靠近
颓然 情趣
阴翳 开花,这里指滋长的意思
3、来,做个小翻译!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①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5.补足原文。
(2)点明文章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6.归纳第②自然段的段意。
7.第③自然段可分为四层,分别用三个字概括层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核心为________。
8、①《醉翁亭记》以“_________”“________”二字提挈全篇。文中的脉络关系极为密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结尾部分用____________一句就把“醉”和“乐”统一起来,点明全文的主旨。
②本文以色彩鲜明的语言,描绘了四时景物的特征。其中最突出的四句是:____________。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9.将“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翻译成现代汉语。
10.联系全文看,对作者在这个片段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山水之乐 B.与民同乐
C.被贬后的抑郁心情 D.“醉”与“乐”的和谐统一
11.从作者所表达的思想境界,我们可以感受到他一样具有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一文中所展露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旷达胸襟。
(二)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2.“醒能述以文者”中“文”指《____________》。
13.概括本段大意。
14.把“醉”与“乐”统一起来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15.作者用禽鸟之乐衬托____________之乐,又以游人之乐衬托____________之乐。
16.能表达“太守之乐”的意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
3.①醉 乐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醉能同其乐 ②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
4.①③ ②⑥ ④⑦ ⑤
二、
7.背东西的人在途中唱歌,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
8.B
9.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
(二)10.醉翁亭记
11.写宴会散,众人归的情景。
12.醉能同其乐
13.人 太守
14.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
《醉翁亭记》
一、填空4分
本文选自《 》作者 , 号 , 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二、解释划线词语:34分
1、环滁皆山: 2、林壑尤美: 3、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4、峰回路转: , 。5、翼然临于泉上:
6、作亭者谁: 7、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名: ;谓:
8、辄醉: 9、醉翁之意: 10、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得: ; 寓:
11、日出而林霏开:霏: ;开: 12、云归而岩穴暝:归: ;瞑:
13、晦明变化: 14、野芳发而幽香: 15、佳木秀
16、山间之四时: 17、似乐亦无穷: 18、负者歌于途:
19、伛偻: ,这里指 20、不绝: 21、临溪:
22、酒洌: 23、野蔌: 24、杂然而前陈:杂然: ; 陈:
25、宴酣: 26、非丝非竹:丝竹: 27、觥筹交错:
28、苍颜白发: 29、颓然: 30、已而夕阳在山:
31、阴翳: 。 翳: 。 32、醒能述其文: 34、太守谓谁:
三、重点语句翻译:11分
1、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译:
2、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醉翁。
译: 3、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译:
4、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译: 5、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译: 6、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译:
7、伛偻提携,往来而绝者,滁人游也。
译: 8、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译: 9、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译: 10、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译: 11、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译:
四、整体把握17分
1、文章主旨:。
2分
2、结构提纲:
本文的线索就是 。写山水,是抒发“ ”的乐;写游人不绝路途,是表现 之乐;写酿泉为酒,野肴铺席,觥筹交错,是表达“ ”;写鸣声宛转,飞荡林间,是显示“ ”,更是为着表现太守自我陶醉的“ ”、“ ”。7分
3、各段写了什么主要内容?4分
山水之乐(亭之环境、亭之得名) (山间朝暮、山间四时)
(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 (鸟乐、人乐、太守乐)
4、概括四部分段意4分
第一部分:(1) 。
第二部分:(2) 。
第三部分:(3) 。
第四部分:(4) 。
本部分中以 禽鸟之乐 衬 游人之乐 ,又以 滁人之乐 衬 太守之乐 。层层推进。
五、阅读理解34分
第一段:8分
1、用“‖”把文段分成两层,并概括层意2分
第一层
第二层
2、文段随作者观察对象的变化,从大到小、由远及近地介绍了醉翁亭的环境。请将作者观察的对象按顺序填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 环滁之山—— —— —— ——
3、借释亭名来抒情的千古名句是: 。1分
4、怎样理解“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1分
。
5、你认为太守饮少辄醉的原因是什么:1分
。
6、在文段中找出两个成语 1分
第二段:9分
1、本段描绘了六幅画面,各用一个字概括为: 、 、 、 、 、 。2分
2、每个季节各用一个词语表示分别为: 、 、 、 2分
3、第二段在描绘景色时抓住了什么特点来写的?1分
4、第二段的结构特点是什么?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2分
5、第二段把山水之乐具体化(总收之笔)的句子是什么?
2分
第三段:11分
1、若将本段分为三层,请简括出层意:(1) (2) (3) 2分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个场面的特点是:滁人游: ;太守宴: ;?众宾欢: 2分
3、滁人兴高采烈地出游的原因是 2分
4、“颓然乎”原意是: ,在本文中的意思是:
。2分
5、你认为本段描写的生活场景令人感动的是什么:1分
6、“太守醉”中“醉”有两层意思,一层是“ ”,另一层意思是_ ,表现了_ 。2分
7、太守真正的醉因是么? 1分
8、太守宴中饮食之物的共同点是什么?这样写有什么作用?2分
第四段:8分
1、选文写了那几种“乐”? ,最高境界的乐是 ,
原因是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2分
2、作者为什么既写自己与宾客们的欢游、宴饮,又写滁人的出游?文章写禽鸟之乐和宾客之乐有何作用?
2分
3、“醉能同其乐”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1分
4、怎样理解“太守之乐其乐”?
2分
5、“太守之乐其乐”中“乐”的含义有哪些?1分
《醉翁亭记》检测题 答案
一、填空
本文选自《欧阳修散文选集》作者 欧阳修, 号醉翁, 宋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二、解释划线词语:
1、环滁皆山:环绕 2、林壑尤美:格外 3、望之蔚然而深秀者:茂盛的样子
4、峰回路转: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5、翼然临于泉上: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6、作亭者谁:修建 7、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名:命名;谓:用名号命名
8、辄醉:就 9、醉翁之意:情趣 10、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得:领会; 寓:寄托
11、日出而林霏开:霏:雾气;开:散开 12、云归而岩穴暝:归:聚拢;瞑:昏暗
13、晦明变化:昏暗 14、野芳发而幽香:开放15、佳木秀而繁阴:茂盛
16、山间之四时:四季 17、似乐亦无穷:穷尽 18、负者歌于途:背东西的人
19、伛偻:腰背弯曲,这里指老人 20、不绝:断21、临溪:靠近
22、酒洌:凉 23、野蔌:野味野菜 24、杂然而前陈:杂然:各式各样;陈:摆开
25、宴酣:尽兴地喝酒 26、非丝非竹:丝竹:音乐27、觥筹交错:交互错杂
28、苍颜白发:脸色苍老 29、颓然:醉醺醺的样子 30、已而夕阳在山:不久
31、阴翳:形容枝叶茂密成阴。翳:遮盖。32、醒能述其文:记述 34、太守谓谁:是
三、重点语句翻译:
1、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译:山势回环,道路弯转,有一座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座落在泉水边上的,是醉翁亭。2、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醉翁。译:太守与宾客到此来喝酒,喝得少也总是醉,而年龄又最大,所以自取别号叫“醉翁”
3、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译:醉翁的情趣不在喝酒上,而在于山水之间啊。4、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译: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而寄托在喝酒上。5、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译:像那太阳一出来,林中的雾气就消散了,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6、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译:野花开了,散发出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阴,天高气爽,霜色洁白,水势低落,溪石显露出来,这就是山间的四季景色。7、伛偻提携,往来而绝者,滁人游也。译:老人弯着腰,小孩由大人抱着领着,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是滁州的人们登山游玩。8、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译:野味野菜,杂七杂八摆放在面前的,这是太守在举行宴会。9、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译: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人群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10、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译:游人只知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11、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译: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来记述这乐事的人,是太守。
四、整体把握
1、文章主旨:作者通过对优美的自然环境的描写与和乐的社会风气的描写,含蓄委婉地表现了贬官之后的特殊心境。仕途失意寄情山水和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
2、各段写了什么主要内容?
山水之乐(亭之环境、亭之得名) 朝暮四时之乐(山间朝暮、山间四时)
游宴之乐(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 醉归之乐(鸟乐、人乐、太守乐)
第一部分:(一)由醉翁亭的自然环境,亭名的由来引出醉翁寄情山水的乐趣。
第二部分:(二)描写山间朝暮变化和四季不同景色。
第三部分:(三)写太守、众宾、游人之
第四部分:(四)写太守醉游归来,自得其乐。
本部分中以 禽鸟之乐 衬 游人之乐 ,又以 滁人之乐 衬 太守之乐 。层层推进。
4、本课成语:⑴醉翁之意不在酒 ⑵水落石出 ⑶觥筹交错 ⑷山肴野蔌
五、阅读理解
第一段:
1、用“‖”把文段分成两层,并概括层意
第一层 描写醉翁亭周围的自然环境
第二层 醉翁亭的由来及命名之意
2、文段随作者观察对象的变化,从大到小、由远及近地介绍了醉翁亭的环境。请将作者观察的对象按顺序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环滁之山——西南诸峰——琅玡——酿泉——醉翁亭
3、借释亭名来抒情的千古名句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4、怎样理解“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原意是欣赏山水的乐趣,内心领会到了,而后把它寄托在喝酒上。表现了作者寄情山水,悠然自得的旷达情怀。
5、你认为太守饮少辄醉的原因是什么: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6、在文段中找出两个成语峰回路转,醉翁之意不在酒。
第二段:
1、本段描绘了六幅画面,各用一个字概括为:朝、暮、春、夏、秋、冬。
2、每个季节各用一个词语表示分别为:春花芳香 夏木繁阴 秋高爽洁 冬石出水
3、第二段在描绘景色时抓住了什么特点来写的?
抓住了不同时令景物的各自特点。
4、第二段的结构特点是什么?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分——总。先写山间之景,再写景中之乐,强调了“乐亦无穷”。
5、第二段把山水之乐具体化(总收之笔)的句子是什么?抒发了作者什么感情?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抒发了作者被美景陶醉时的欢乐心情。
第三段:
1、若将本段分为三层,请简括出层意:(1)滁人游山之乐(2)众宾宴饮之乐(3)太守宴醉之乐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个场面的特点是:滁人游:游人众多; 太守宴:食物丰富;? 众宾欢:气氛热烈。
3、滁人兴高采烈地出游的原因是太守励精图治,滁人生活安定富足
4、“颓然乎”原意是:精神不振的样子,在本文中的意思是:因高兴饮酒而醉醺醺、飘飘欲仙的神态。表达了太守与民同乐的心情。
5、你认为本段描写的生活场景令人感动的是什么:太守与下属、百姓同游山水间,充满融洽祥和的气氛,令人感动。
6、“太守醉”中“醉”有两层意思,一层是“酒喝醉了”,另一层意思是_为人民安居乐业而高兴,表现了_太守与民同乐的思想。
7、太守真正的醉因是什么?太守励精图治,滁人生活安定、富足、欢乐,自己也能与民同乐。
8、太守宴中饮食之物的共同点是什么?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山间野味,取之于当地。揭示宴酣之乐采自山水之乐。
第四段:
1、选文写了那几种“乐”?禽鸟之乐、游人之乐、太守之乐 ,最高境界的乐是 太守之乐 ,
原因是 他既知“禽鸟之乐”,又乐游人之乐;既能同醉,又能“自醒”,还能体察万物,反
思人情,写文章来记述其事。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与民同乐的情怀。
2、作者为什么既写自己与宾客们的欢游、宴饮,又写滁人的出游?文章写禽鸟之乐和宾客之乐有何作用?
写众宾客宴游表现了太守与下属关系融洽,政通人和。写滁人游山反映出百姓和乐。写禽鸟之乐和宾客之乐是为了衬托太守之乐。
3、“醉能同其乐”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的高尚情怀,点明文章主旨。
4、怎样理解“太守之乐其乐”?太守之乐其乐”是点睛之笔。作者在这里含蓄地抒发了自己复杂的感情,既包含娱情山水排遣郁闷的欢乐,也包含看到自己的政绩——政通人和后的欣慰。同时,也是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的反映。
5、“太守之乐其乐”中“乐”的含义有哪些?太守以百姓的快乐为快乐,乐在与民同乐
《醉翁亭记》
能力提高
1.下列句子中“也”字表达语气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B.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C.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D.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2.下面句子的译文有误的一项是[ ]
A.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译文:不久,太阳落山了,人影纵横散乱,太守随着宾客们回去了。
B.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译文:喝醉了能和大家一同享受快乐,酒醒后(又)能用文章来表达这种快乐的,就是太守。
C.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译文:那面容苍老,头发斑白,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的,就是喝醉了的太守。
D.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译文:早晨进山,傍晚回城,四季的景色不同,快乐也是无穷无尽的。
3.下面句子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①水落而石出者②云归而岩穴暝③佳木秀而繁阴④山间之朝暮也⑤若夫日出而林霏开⑥风霜高洁⑦山间之四时也⑧晦明变化者⑨野芳发而幽香[ ]
A.⑤②⑦⑨③⑥①⑧④
B.⑨③⑥①⑦⑤②⑧④
C.⑨③⑥①⑧④⑤②⑦
D.⑤②⑧④⑨③⑥①⑦
4.下面各句中“而”字应重读的一句是[ ]
A.朝而往,暮而归。
B.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C.北山愚公者,面山而居。
D.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延伸拓展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问题。
今滁介于江淮之间,舟车商贾、四方宾客之所不至。民生不见外事,而安于畎亩衣食,以乐生送死。而孰知上之功德,休养生息,涵煦于百年之深也!
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摄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夫宣上(皇上)恩德,以与民同乐,刺史(指欧阳修)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
1.选出加粗字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 ]
A.安此丰年之乐 安于畎亩衣食
B.仰而望山,俯而听泉 朝而往,暮而归
C.幸生无事之时也 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
D.四方宾客之所不至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2.翻译句子。
①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
________
②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子游也。________
3.文段中点明了作者写作目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4.文段中所写景物与《醉翁亭记》中描写的景物相类似的句子是________。
5.本文段选自欧阳修的《丰乐亭记》,结合文段,想想作者为什么要以“丰乐亭”来命名。________
6.从文段可以看出,作者表现出了与《醉翁亭记》一文相同的政治理想,就是:________(不超过5个字)。
参考答案
【能力提高】
1.C
2.A
3.D
4.D
[延伸拓展]
答案:1.D
2.①喜欢滁州地方偏僻而政事简略,又爱这里的人习惯于安适清闲。②又幸好当地百姓为他们获得丰收的年景而高兴,因而爱和我一同游玩。
3.夫宣上因德,以与民同乐,刺史之事也。
4.摄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
5.因为当地百姓获得丰收,生活和美快乐,作者又与民同乐,所以以此命名。
6.与民同乐
课件23张PPT。醉翁亭记
欧阳修一、课前展示:第一课时 1、“唐宋八大家”是指唐宋时代在散文方面有成就的八位名家是 、 、
、 、 、 、
和曾巩。 2、《醉翁亭记》作者 ,是
朝 家, 家。他自号 ,又号 。这篇文章选自《 》。苏辙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欧阳文忠公集欧阳修宋文学史学醉翁六一居士 读准下列字音。
滁 壑 琅
琊 辄 霏
晦 暝 伛
偻 肴 蔌
洌 弈 颓
觥 筹 翳chúhèLángzhéfēihuìmíngyǔlǚyáosùliègōngchóuyìyátuíyì二、创设激情:“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中国古人历来有一种山水情怀。他们寄情山水,抒怀言志,山水亦因人而胜,因文而名。安徽滁州琅琊山的醉翁亭,便是因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千古美文《醉翁亭记》而闻名于世的,就让我们循着先生的记述,做一次醉翁亭之游,去感受山中的美景,去聆听先生的心音。 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词语,掌握一些常用实词的词义和重要虚词的用法。
2、指导学生朗读,训练学生的文言语感,逐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熟读成诵。
3、理解文中所表现的作者的旷达情怀和美好理想,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肩负民族、胸怀天下”的远大理想。 欧阳修(1009-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谥文忠。江西吉水人。他4岁丧父,母郑氏教他识字读书,10岁能作诗赋,21岁中进士。是北宋中叶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人,他大力提倡古文,批评宋初以来追求靡丽形式的文风,主张文章要“明道”“致用”,并且提拔和奖掖后进,著名的古文家三苏父子、曾巩、王安石等都出自于他的门下。著有《欧阳文忠集》。他的散文大都内容充实,气势旺盛,具有平实自然、流畅婉转的艺术风格。另外他还和宋祁合修《新唐书》,独撰《新五代史》。简介作者 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
——欧阳修《六一居士传》
李 白
杜 甫
苏 轼
王安石
李清照
辛弃疾青莲居士
少陵野老
东坡居士
半山老人
易安居士
稼轩太白
子美
子瞻
介甫
幼安唐宋八大家
韩愈 柳宗元 欧阳修 苏洵 苏轼 苏辙 王安石 曾巩 宋仁宗(1045),范仲淹遭谗离职,欧阳修上书替他分辨,得罪了当权派,被贬滁州(在今安徽)知州。被贬后,他心情郁闷,经常去滁州城西南十里的琅琊山游玩,并与山寺中住持智仙和尚结为莫逆之交。庆历六年,智仙建亭于琅琊山酿泉旁,以为游息之所。欧阳修登亭“饮少辄醉”,故给它取名为“醉翁亭”,并写下了《醉翁亭记》这篇流芳千古的美文。写作背景读准字音滁
壑
蔚
琅
潺
酿
辄
暝
晦Chú
Hè
Wèi
Láng
Chán
Niàng
Zhé
Míng
Huì伛偻
佝偻
携
清洌
凛冽
山肴
野蔌
觥
翳Yǔ lǚ
Gōu lóu
Xié
Liè
Liè
Yáo
Sù
Gōng
Yì自主学习1、朗读课文
2、试着翻译第一自然段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 尤美,望
之 蔚然 而 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
渐闻水声潺潺 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 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 临 于泉上者, 醉翁亭
也。 环绕也:句末语气词,表判断代指滁州城特别之:舒缓语气,无实义表并列者……也:表判断在山上流水声表顺承从泉水名回:回环,曲折环绕坐落在高处在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 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 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 曰醉翁也。醉翁之 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 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造,建造……的人 的表陈述语气命名它,指醉翁亭自称,这里是用自称(即醉翁)来命名的意思到这里表并列,并且取别号叫做的于的乐趣表并列比喻别有用心情趣,意趣 环绕滁州城的都是山。城西南方的各个山峰,树林和山谷特别秀丽,远远望去,那草木繁茂幽深秀丽的地方,是琅邪山。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水声,从两峰之间飞泻而出的是酿泉。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有一座四角翘起,像鸟儿展翅飞翔似的亭子坐落在泉水边上,这就是醉翁亭。造亭子的是谁?是山里的和尚智仙。给它命名的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的。太守同客人来到这里饮酒,稍微喝了一点就醉了,而且年纪又最大,所以给自己取个别号叫“醉翁”。醉翁的意趣不在酒上,而在秀丽的山光水色之间。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第1段,由醉翁亭的自然环境、亭名的由来引出醉翁寄情山水的乐趣。 若夫日出而林霏 开,云归 而岩穴暝,晦
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 发 而幽香,
佳木 秀 而 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 出
者,山间之四时 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
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像那表顺承雾气散聚拢昏暗阴暗的开放好看的树木浓阴表修饰显露四季表顺承 又如那太阳出来,树林里的雾气就散了;云气聚拢来,山谷就昏暗了,或明或暗,变化不定之时,就是山间的清晨和傍晚。野花开放,散发出清幽的香气;美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阴;天高气爽,霜露洁白;水位低落,石头显露。这是山中春夏秋冬四季。早晨进山,傍晚回来,四季的景物不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第2段,描写山间的朝暮变化和四季不同景色。研讨课文第一段
1、醉翁亭在哪里?名字的由来?醉翁的乐趣?
2、说说“醉翁之意不在酒”的意思,并造个句子。《鸿门宴》的故事也流传出一个类似这个意思的俗语,是什么?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3、本段的写作顺序是什么?
由远到近,由面到点,由全景到局部
第二段1、作者写山间的朝暮变化和四季不同景色有何特色?
写朝暮之景:(日出、云归)晦明变化,以动写静。
写四时之景:抓住四季最典型的景物及特点(春-野花,夏-树木,秋-风霜,冬-水石)
2、“朝而往”以下几句写了什么内容?
写出了流连山中四时美景的无穷乐趣。 合作探究 2、最能说明《醉翁亭记》核心命意的一句话是醉翁亭琅琊酿泉西南诸峰“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当堂训练总结总写醉翁亭秀丽的自然环境和它的得名,并指出“醉翁”二字的深意。 作业背诵 第一自然段 并且掌握翻译课件52张PPT。醉翁亭记亭旁崖刻林立欧梅欧门作者简介: 欧 阳 修:北宋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古文运动领袖。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本文选自《欧阳修散文选集》,是作者被贬滁州所作。欧阳修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为人忠直,敢于直谏,关心人民,要求政治改革,中年支持范仲淹为代表的革新派,范被黜,他为之辩,受牵连而被贬至滁州做太守,但他虽被贬,却能以积极的心态当好他的地方官,为百姓做事。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曰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 穷也。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林壑 蔚然 潺潺 翼然 晦明 辄醉
环滁 野蔌 觥筹交错 伛偻 琅琊 阴翳hègōngY? lǚ
sùchú
yì
chán
wèi
huìzhélángYá 读出下列词语yì
请解释下列斜体字:
1.翼然临 于泉上
2.饮少辄 醉
3.醉翁之意 不在酒
4.树林阴翳
5.名之者谁
6.负者歌于 途
7.觥筹交错
8.太守谓 谁靠近就情趣遮盖命名在酒杯是判 断 句:1)环滁皆山也
2)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3)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倒 装 句: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2)微斯人,吾谁与归?
固定句式:1)然则何时而乐耶?
2)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特殊句式1.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2.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3.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4.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翻译下列句子:
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人群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游人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啊。醉翁的情趣不在喝酒上,而在山光水色中啊。四季的景色不同,而那快乐也是无穷无尽的。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滁州城的四周都是山。它西南方向的山峦,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远远看去树木茂盛,幽深秀丽的,是琅琊山。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水声,看到流水从两座山峰之间飞淌下来,那是酿泉。山势回还,道路弯转,有一座亭子四角翘起像飞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泉水之上,那就是醉翁亭。建造亭子的是谁?是山上的和尚智仙。给它取名的是谁呢?太守用自己的别号来命名。太守和宾客们来这儿饮酒,只喝一点儿就醉了,而且年纪又最大,所以给自己起了个别号叫“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欣赏山水的美景。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研讨课文1、醉翁亭在哪里?
(环滁皆山—琅琊山—酿泉—有亭翼然) ——醉翁亭的自然环境学习第一段:这段文字的写景顺序是什么?由面到点,或由全景到局部。3.请从文中找出说明“醉翁”由来的语句?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2、 “醉翁”是谁?谁给亭子起的名字?用什么做亭子的名字?
——醉翁亭名字的由来
4、这段有一个名句,请将它找出来。这句话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这句话是全文的核心命意,为写景抒情定下了基调。5、点明文章主线的是哪句话?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6、此段中有两个成语,请你找出来。 峰回路转醉翁之意不在酒7、陆游《游山西村》中与“峰回路转”意境相似的诗句是什么?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8、想一下,能否解释“醉翁之意不在酒” ,并用它造个句子。
表示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地方。
根据《鸿门宴》的故事也流传出一个类似这个意思的俗语: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本段内容概括:写醉翁亭的环境和命名缘由。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要说那太阳出来了树林里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这样明暗变化的景象,就是山中的早晨和傍晚。野花开了散发出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密的绿荫;风高霜洁,天高气爽;水流减少,石头裸露,这就是山中的四季景色。早晨前往,黄昏归来,四季的风光不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学习第二段1、此段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
描写 抒情
2、描写的是什么景,抒发的是什么情?
景——写醉翁亭周围的秀丽景色
情——欣赏山水的无穷乐趣3.思考:
(1)第二段主要写了:
(2)第2段可分三层。
第一层写山间 的景色,
第二层写山间 的景色,
第三层写 。这三层之间的关系,是由 而 。
(3)写山间早和晚的景色的句子是:早晚四季欣赏山水的无穷乐趣分总早:
晚: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山中景色与出游之乐。?
(4)抓住特征描写景物是写景的好方法,
本段抓住四时的景物特征,分别是:
春: ,
夏: ,
秋: ,
冬: 。
野芳发而幽香 佳木秀而繁阴 风霜高洁 水落而石出 (5)“乐亦无穷”中的“乐”指什么?指朝暮、四时游玩之乐。(6)这段中有一个成语,请找出来并解释它的意思。“水落石出”:形容事情的真相大白。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滁州城的四周都是山。它西南方向的山峦,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远远看去树木茂盛,幽深秀丽的,是琅琊山。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水声,看到流水从两座山峰之间飞淌下来,那是酿泉。山势回还,道路弯转,有一座亭子四角翘起像飞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泉水之上,那就是醉翁亭。建造亭子的是谁?是山上的和尚智仙。给它取名的是谁呢?太守用自己的别号来命名。太守和宾客们来这儿饮酒,只喝一点儿就醉了,而且年纪又最大,所以给自己起了个别号叫“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欣赏山水的美景。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要说那太阳出来了树林里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这样明暗变化的景象,就是山中的早晨和傍晚。野花开了散发出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密的绿荫;风高霜洁,天高气爽;水流减少,石头裸露,这就是山中的四季景色。早晨前往,黄昏归来,四季的风光不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歌唱,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呼喊,后面的应符答;老老小小的行人,来来往往,络绎不绝,是滁州的人们出游。到溪边钓鱼,溪水深鱼儿肥;用泉水酿酒,泉水甜酒水清;野味野菜,杂乱地摆放在面前,是太守的酒宴。酒宴上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壶的中了,下棋的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起来坐下大声喧闹,是众位宾客快乐的样子。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是太守喝醉了。1.第三段的段意是什么? 写滁人的游乐和太守的宴饮。学习第三段412.第三段包含几层意思?1、滁人游
2、太守宴
3、众宾欢
4、太守醉
人的活动:
——滁州人的欢乐图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
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
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
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
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3.本段有两个成语,请分别找出来,并说说它们的意思。 前呼后应:写文章或做事情考虑周到,前面有伏笔,后面有照应。
觥筹交错:形容许多人相聚饮酒的热闹场面。5.“太守醉”仅仅指喝醉酒吗? 美丽的山间景色
百姓安定富足的生活所陶醉。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不久,太阳落山了,人影散乱,宾客们跟随太守回去了。树林里的枝叶茂密成荫,鸟儿上下一片叫声,是游人离开后鸟儿在欢唱。但是鸟儿只知道山林中的乐趣,却不知道人们的乐趣;而人们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是太守啊。太守是谁?就是庐陵人欧阳修啊。1、读第四段回答:
(1)、承接上文的词语是 ,
表示 ,接着写出了 的情景,又写了飞鸟尽得山林之乐。
?
(2)文章用了几个句子反衬太守之乐,这
几句是已而 不久日暮醉归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2.“太守之乐其乐”一句历来有两种解释:一种是“太守自有他的乐趣”;一种是“太守把大家的快乐当作自己的快乐” 。你的看法是什么?说说理由。与民同乐3.“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一句照应上文的哪一句话?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本段为出现了7个“乐”字,其实写了多少种“乐”?禽鸟之乐 众人之乐 太守之乐为什么要写禽鸟和宾客之乐?有一句话表现了作者复杂感情,是哪句?禽鸟之乐众人之乐太守之乐反衬反衬醉 能 同 其 乐主旨:既知禽鸟之乐,又乐众人之乐;既能同醉,又能自醒。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根据《醉翁亭记》的内容,完成下列对联。欧阳修与百姓同乐
范仲淹先天下而忧
岳阳楼上范仲淹作文寄情
醉翁亭中欧阳修饮酒寓意 比较本文与《醉翁亭记》思想内容上的异同?阅读拓展相同:《岳》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 乐而乐”;《醉》抒发“与民同乐”的思想。这两种思想境界都是积极向上的很可贵的。不同:《岳》作者主张“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以此规劝滕子京,并勉励自己,表现了崇高的精神境界;《醉》多少含有寄情山水、排遣谪居的苦闷的情怀。
课件34张PPT。 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翁去八百载醉乡犹在醉翁亭记
欧阳修1、通过朗读、讨论,能说出“醉翁之意”的内涵。
2、通过品味、探究,学习作者豁达乐观的心境。
坐落在安徽省滁州市西南琅琊山麓,与北京陶然亭、长沙爱晚亭、杭州湖心亭并称“中国四大名亭”,居“四大名亭”之首。醉翁亭是安徽省著名古迹之一,宋代大散文家欧阳修写的传世之作《醉翁亭记》写的就是此亭。醉翁亭小巧独特,具有江南亭台特色。它紧靠峻峭的山壁,飞檐凌空挑出。数百年来虽屡次遭劫,又屡次复建,终不为人所忘。欧阳修: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字永叔,谥号文忠,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吾集古录一千卷,藏书一万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吾老於其间,是为六一)。与(唐朝)韩愈、柳宗元、(宋朝)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千古文章四大家:韩,柳,欧,苏(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北宋欧阳修、苏轼)。北宋时期,有个杰出的文学家和史学家,叫欧阳修。文章写得很出色,在文学上有很高的成就。他四岁那年,父亲去世了,家里生活非常困难。他的母亲一心想让儿子读书,可是,哪里有钱供他上学呢?她左思右想,决定自己教儿子。她买不起纸笔,就拿荻草秆在地上写字,代替纸笔,教儿子认字。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画荻教子”的故事。《醉翁亭记》作于宋仁宗庆历六年,当时欧阳修正任滁州太守。欧阳修是从庆历五年被贬官到滁州来的。欧阳修在滁州实行宽简政治,发展生产,使当地人过上了一种和平安定的生活,年丰物阜,而且又有一片令人陶醉的山水,这是使欧阳修感到无比快慰的。但是当时整个的北宋王朝却是政治昏暗,奸邪当道,一些有志改革图强的人纷纷受到打击,眼睁睁地看着国家的积弊不能消除,衰亡的景象日益增长,这又不能不使他感到沉重的忧虑和痛苦。这是他写作《醉翁亭记》时的心情,悲伤又有一份欢喜。这两方面是糅合一起、表现在他的作品里的。环滁(chú)
林壑(hè)尤(yóu)美
琅琊(láng yá)也
水声潺(chán)潺
饮少辄(zhé)醉
若夫(fú)
林霏(fēi)开
岩穴(xué)暝(míng)
晦(huì)明变化
伛(yǔ)偻(lǚ)提携(xié)
酒洌(liè)
山肴(yáo)野蔌(sù)
宴酣(hān)之乐
射者中(zhòng)
弈(yì)者胜
觥(gōng)筹(chóu)交错
颓(tuí)然
树林阴翳(yì)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 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 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 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茂盛的样子靠近在山上,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的样子,名词作状语环绕全、都 树林 山谷 走 回环,曲折环绕 幽深秀丽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 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自称,用自己的别号来命名命名就情趣建造 称号 称为 于,介词 领会 寄托 环绕着滁州城的四面都是山。它西南方向的许多山峰,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远望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水声潺潺,从两座山峰中间倾泻出来的,是酿泉。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有个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泉水之上的,是醉翁亭。造亭子的人是谁?是山中的和尚智仙。给它取名的人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太守和客人来这里喝酒,喝了少许就醉了,而年龄又最大,所以给自己取了个别号叫“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于山水之间。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若 夫日出而林霏 开,云归而岩穴 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 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香花茂盛四季昏暗像那 就,表顺承 雾气 散开 山谷 阴暗 早晨 傍晚 开放 美好的 浓郁的高爽 穷尽 像那太阳出来树林中的雾气消散,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化不一,就是山间的早晨和晚上。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阴,秋高气爽,霜露洁白,水流减少,石头裸露,这是山里的四季的景色。早晨上山,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色不同,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 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在前面,名词作状语背着东西的人野味菜蔬错杂的样子休息 应答 搀扶,带领,这里指代小孩子 腰背弯曲,这里指代老年人 清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 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醉醺醺的样子下棋不在于音乐 酒杯 酒筹脸色苍老 畅快地喝酒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唱歌,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唤,后面的人答应,老老少少的行人,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是滁州的人们出游啊。到溪边来钓鱼,溪水深鱼儿肥,用酿泉的水酿酒,泉水香甜而酒水清,山中的野味野菜,杂乱地摆放在前面的,这是太守的酒宴啊。酒宴上畅饮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壶的人投中了,下棋的下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起来坐下,大声喧哗的,是众位宾客欢乐的样子。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荫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回家遮盖跟随 意思是鸟到处叫 乐趣 不久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以……为乐乐趣记述 是 不久夕阳落山,人影纵横散乱,是太守回去,宾客跟随啊。树林枝叶茂密成阴,鸟儿到处鸣叫,是游人离开后禽鸟在欢乐。然而禽鸟只知道山林的乐趣,却不知道人的乐趣,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喝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快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是太守。太守是谁?是庐陵欧阳修啊。泉香而酒洌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朝而往,暮而归
而不知人之乐
而年又最高
野芳发而幽香而表并列
表承接
表修饰
表转折
表递进
表因果思考:本文“乐”字贯穿全文,文中都写了哪些“乐”呢?请仔细找一找,画出有关的语句,说说自己的理解?山水之乐宴酣之乐禽鸟之乐游人之乐太守之乐思考:本文通过醉翁亭秀丽风光的描写和对游人之乐的叙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表达了作者对美好山川的热爱和“与民同乐”的情怀。醉翁亭记亭周环境:环滁皆山→琅琊山→酿泉→有亭翼然亭之得名:作亭者→名之者→命名之意亭外景 朝暮之景 四时之景: 朝:日出 暮:云归 春花、夏木、秋风、冬石亭中宴滁人游
太守宴
众宾欢
太守醉 离亭归 太守归
游人去
禽鸟乐
从人乐
太守乐 点出亭乐亦无穷借山水之乐排遣内心的郁闷
表现“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按要求默写。
① 文中描写醉翁亭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
② 文中写山间四时景色的文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文中点明“醉翁之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④ 文中描绘太平祥和的百姓游乐图的文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翼然临于泉上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儿时朗读,百变如新,
沉醉其中,如饮美酒。
今日重读,依然如故,
佳作不朽,万古长青。
—— 臧克家 初读课文,模仿臧克家,用一个比喻句,说说自己的阅读感受。儿时朗读,百变如新,
沉醉其中,如饮美酒。
今日重读,依然如故,
佳作不朽,万古长青。
—— 臧克家品味醉 醉翁在文中被什么陶醉了,在文中找到依据。
要求:对所引用句子的主要意思加以解说,对重要的词语加以解释。 ——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山水之美醉景:山水、朝暮、四时
醉人:滁人游,众宾欢
醉情:与民同乐以醉写乐
与民同乐我们醉 选择喜欢的段落或句子自由朗读,思考作者是如何用语言表达“乐”的情感?感悟醉 欧阳修被贬却能尽享山水之乐,与民同乐,这是为什么? 在浩瀚的中国历史上,能像欧阳修一样失意而不消沉,寂寞而积极入世的中国文人有很多,你能说说所熟知的吗?传递乐? 咏醉翁
??????????????????????????????
?天下熙熙为立功,
最难得者糊涂虫。
?可凭山水与民乐,
亦借诗文移世风。
??醒时新修五代史,
酣来混迹六一中。
?环滁千古谁余在?
闲谈无非一醉翁!课件32张PPT。 《醉翁亭记》
《醉翁亭记》作者:欧阳修
“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古文运动领袖。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本文是作者被贬滁州所作。生字 滁( )壑( ) 琅琊( )
暝( )晦( ) 辄 ( )
肴( )潺( ) 霏 ( )
野蔌( )颓然( )觥筹( )
阴翳( )伛偻( )读一读1、轻声跟读,初步体会其语气。2、自由朗读,初步揣摩其语气。3、分组赛读,读出文章的韵味。4、整体齐读,进一步感受其语气、韵味。 本文共用21个“也”字,语气不尽相同,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1)陈述(用于描述景物,应有陶醉语气)(2)肯定(用于介绍人名,应是得意语气)
(3)感叹(用于直抒胸臆) 本文还用了25个"而"字,读时要分辨轻重,凡表示转折或递进意味的,都要重读。凡连接词语而有调整节奏作用的,则可轻读。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琅琊山春时美景“野芳发而幽香”琅琊山夏时美景“佳木秀而繁阴” 琅琊山秋时美景“风霜高洁”琅琊山冬时美景“水落而石出”“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介绍醉翁亭的自然环境和亭名的由来
描写山间的朝暮变化和四季不同的景色
写太守,众宾,游人之乐
写太守醉游归来,自得其乐概括每一自然段的内容找出文中准确,生动地表现山间景象“晦明变化”的词语
描写四季景色时,作者分别展现了各个季节怎样的景象?研读第二节分层,试用文中的话加以概括
层意:滁人游 太守宴 众宾欢 太守醉研读第三节作者为什么自号“醉翁”?
贯穿全文的主线是什么?
二者关系如何?
思考问题品味赏析1、作者到底在“乐”些什么?找出有关语句说说理解。
2、本文的醉翁之意在何处?山水之乐: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宴酣之乐:鱼肥酒香,山肴野蔌,起坐喧哗乐人之乐: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 欧阳修以宽和仁爱之心“与民同乐”,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更在乎“乐民之乐”,这就是欧阳修的高洁志趣。 与民同乐中心思想 全文以“乐”字为线索,通过描写琅琊山的美景以及人们游山的欢乐,表现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封建社会,很多文人骚客面对自己的生活和遭遇,面对社会现实,或愤世嫉俗,退隐江湖,超然世外;或“在其位,谋其政;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或进退皆忧,以天下为己任。比如欧阳修,因支持范仲淹革新政治,屡遭嫉恨,被贬滁州,却能够寄情山水,与民同乐;范仲淹,忧时伤世,倡导“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对以上几种人生态度你有何评价?你更欣赏哪种人生态度?欧阳修、范仲淹的生活态度对你有什么启发?拓展思考学习了这篇优美散文
我想说……
(提示:可从读后感受﹑语言 ﹑ 写作特
点﹑收获等角度) 我仿佛身临其境。当我闭上眼睛的时候,耳边似乎传来了啾啾的鸟鸣和潺潺的流水声,闻见了空气中酝酿的野花的芳香,眼前仿佛也出现了早晚变化不同的四季景色。这种感觉是无法用言语形容的,只有你真正地全身心地投入到课文中,你才会有幸感受到那仙境般的美景。
小论文摘录(1) 这是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它令人流连忘返,身在其中,一切烦恼与不安都会被你抛在脑后。
树与花的和谐,山与树的搭配,水与山的相接,鸟与水的嬉戏,如此之美景,任谁也不会忘记。小论文摘录(2) 文中“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短短28个字,淋漓尽致地描绘出琅琊山的四季美景,准确、生动,极富音乐之美,韵味无穷,情致盎然,从容宛转,娓娓叙来。小论文摘录(3)
将文中“若夫日出而林霏开……而乐亦无穷也”一段所写的“朝暮”、“四时”的景物特点用现代汉语加以具体描写,写成300字左右的短文。
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