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1地球与地图(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1地球与地图(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12-16 08:25: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专题1 地球与地图
一、单选题
根据图的等高线图判断下列各题:
1.关于图中河流与地势的正确说法是( )
A.河流自南向北流
B.地势北高南低
C.若图示为北半球,则河流西岸冲刷比东岸严重
D.若图示为南半球较高纬度,则河流可能出现凌汛现象
2.若图中等高距为300m,且B点的气温为15℃时,则A点的气温是( )
A.11.6℃ B.18.6℃ C.20.4℃ D.9.6℃
读某村落地形图,完成下面小题。
3.若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中有河流,则最可能分布 的地点及流向分别是( )
A.甲地 自东向西 B.乙地 自南向北 C.丙地 自北向南 D.丁地 自西向东
4.图中P地的地貌是( )
A.山脊 B.山谷 C.鞍部 D.陡崖
读黄土高原某地等高线地形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5.图示区域内最大的相对高度可能为( )
A.85米 B.93米 C.96米 D.99米
6.图示区域内发育的主干河流的流向是( )
A.由西北流向东南 B.由东南流向西北
C.由西南流向东北 D.由东北流向西南
下图示意我国东南某区域地形分布,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7.a溪流的图示河段落差可能为( )
A.15m B.40 m C.65 m D.80m
8.水圳是人工修建的用来灌溉农田的水利体系。下列四条水路中表示水圳的是( )
A.b B.c C.d D.e
下图是海河流域某地局部等高线地形图。
9.坪是指山区中局部的平地,图中村名中最可能含有坪的是( )
A.①村 B.②村 C.③村 D.④村
10.结合图中等高线信息,当M地的人在3月21日看到太阳升起时,太阳位于( )
A.正北方 B.正东方 C.东北方 D.东南方
下图为“某地地质地貌图”。完成下面小题。
11.有关该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以山地地形为主,且山高谷深 B.分水岭总体呈东北一西南走向
C.地表形态由内力作用塑造而成 D.两干流水平最短距离超过5km
12.与甲乙、丙丁沿线相符的剖面图是( )
A. B.
C. D.
下图是某区域等高(深)线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3.图中所示河流河口附近等深线向海洋方向凸出的原因是( )
A.海水侵蚀和搬运使该海域逐年变浅
B.滥采滥挖珊瑚礁使海水逐年变深
C.河流携带的泥沙淤积使海水逐年变浅
D.滥采滥挖海沙使海水逐年变深
14.近几十年来这种凸向越来越大,对此应采取的根本措施是( )
A.禁止滥采滥挖珊瑚礁 B.经常使用挖泥船清除泥沙
C.做好流域内的水土保持工作 D.禁止滥采滥挖海沙
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完成下面小题。
15.ab段河流流向是( )
A.由东向西 B.由东北向西南 C.由西南向东北 D.由南向北
16.野外宿营时一般不能选择①处的主要原因是( )
A.处于阴坡,光照条件差 B.离河流较远,取水不方便
C.位于山脊,风力太大
D.处于河谷,邻近陡坡,受山洪和山石崩塌威胁
17.②处修建了水泥厂,其原料主要来自③处采石场,为了运输原料,计划修建一条公路,比较合理的线路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如图为某区域地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图中山峰的海拔可能是( )
A.435 m B.445 m C.455 m D.465 m
19.图中陡崖的最大高差可能是( )
A.20 m B.29 m C.35 m D.39 m
地形起伏度=(最高海拔-最低海拔)×(1-100km2范围内的平地面积/100km2)/500。下图分别为沿102°E和35°N我国地形起伏度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下列地形单元,位于两幅图示范围内,起伏最明显的是( )
A.江南丘陵 B.藏北高原 C.天山山地 D.黄土高原
21.上图中①②③④四地所在地形区( )
A.平均海拔①地高于③地 B.④地在①地的西北方向
C.②地位于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上 D.③④两地位于平原地区
二、综合题
22.根据图中经纬网所示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给各条经线标注东西经“E”或“W”。
(2)A、B、C三点位于 半球(东、西)。
(3)A点在C点的 方,C点在D点的 方。
(4)地方时相同的是 和 ,均位于 (时区)的中央经线上,当C点是6月30日12时时,D点是 月 日 时。
(5)一架飞机沿最短航线从D地飞往B地,其飞行方向是先向 再向 。
23.某地规划的铁路穿过一冲积扇。下图为“某地地形及规划铁路位置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中用给定图例符号标出陡崖位置 ,并写出判断理由 。
(2)描述图中冲积扇的主要地貌特征 ,并从物质来源、动力机制等角度简析冲积扇的形成条件 。
(3)从地貌角度,分析图中冲积扇区域建设铁路面临的不利条件。
24.2009年1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意见》),将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结合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见下图。
材料二:海南积极拓展国际旅游市场。目前,俄罗斯取代韩国、日本,成为海南岛最大的客源国,俄罗斯赴海南岛的游客数量远超过其赴新加坡的游客数量。
材料三:《意见》确定海南岛应大力发展热带现代农业,使之成为全国冬季菜篮子基地、热带水果基地、渔业出口基地。
材料四:海南某橡胶产业园生产示意图。
(1)根据材料一,描述海南岛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地势特征。
(2)分析海南岛吸引俄罗斯游客的原因。
(3)分析海南岛发展热带现代农业的有利区位条件。
(4)写出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并对应材料四说明其在示意图中的具体表现。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B D A B A B A C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C C C B D A C D D
题号 21
答案 C
1.A 2.B
【解析】1.等高线凸出方向与河流流向相反。读图,图中河流自南向北流,A对。水往低处流,地势南高北低,B错。若图示为北半球,受向右的地转偏向力影响,则河流西岸冲刷比东岸轻,C错。若图示为南半球较高纬度,则河流流向较低纬度,不可能出现凌汛现象,D错。
2.若图中等高距为300m,两地高差是600米。A点的海拔比B点低,B点的气温为15℃时,海拔降低100米,气温升高0.6℃,则A点的气温是18.6℃,B对。A、C、D错。
3.D 4.A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等高线的判读的相关知识。
3.根据山谷中发育河流的原理,从甲乙丙丁四处判读出山谷,再从等高线凸高为谷的方法,得出丁处是山谷。图中指向标指向为北,则丁处河流流向应该是自西向东,D项正确。甲处位于山坡,A项错误。乙处靠近鞍部,B项错误。丙处位于山脊,C项错误。故选D。
4.图中P地等高线向数值低的方向凸出,表示山脊,BCD项错误,A项正确。故选A。
【点睛】等高线判读易错点:等高线凸高为谷,凸低为脊。
5.B 6.A
【解析】5.结合等高线图可知,图中等高距为10m,图中最低点位于图中南部的中间位置,海拔在790--800之间,最高点为乙山峰,海拔885.4m,故图示区域内,相对高度可能为85.4--95.4米之间,B正确,ACD错误。故选B。
6.由于河流流向与等高线的凸向相反,所以图中河流的流向大致为由西北流向东南,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相对高度是指两个地点的绝对高度(也叫海拔)之差。
7.B 8.A
【分析】试题分析:
7.读图,根据等高线数值判断,图中等高距是20米,a溪流的上游海拔约140-160米,图示下游海拔范围是100-120米,图示河段落差范围是20-60米,可能为40 m,B对。
8.根据材料,水圳是人工修建的用来灌溉农田的水利体系。所以水圳分布在靠近农田的区域,农田分布在地形平坦的地区,在等高线图上,表现为等高线稀疏的区域。水圳利用地势的一落差,引水灌溉,所以地形要有适当的落差。四条水路中条件符合的是b, A对。c、e 等高线较密集,B、D错。d处地势落差不明显,等高线较密集,C错。
考点:等高线图判读,高差计算,水圳的区位选择条件。
9.C 10.D
【解析】9.坪是山区中局部的平地,读图可知,③地等高线相对稀疏,属于山间平地,C正确;①处等高线密集,属于山坡,A错;②④地处河谷附近的坡地,不是平地,BD错。故选C。
10.秋分日,全球日出正东(当地地平面上的正东),日落正西,但M乡东侧存在山地,且该区域地处海河流域,位于北回归线以北,正午太阳处于当地南方天空,所以M乡的人受东侧山地的影响,看到太阳升起时,太阳已经位于当地东南方天空,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太阳视运动总结:全球除极昼极夜地区外,二分日,全球日出正东,日落正西;北半球夏半年,全球(除极昼极夜范围外)日出东北,日落西北;北半球冬半年,全球(除极昼极夜范围外)日出东南,日落西南。
11.B 12.C
【解析】11.据图可知,结合河流源头分布位置,两河流发源的山脉是分水岭,总体呈东北一西南走向,B对。区域海拔高度不超过500米,以丘陵地形为主,地势起伏和缓,A错。地表形态由内力、外力共同作用塑造而成,C错。结合比例尺,两干流水平最短距离约2km,D错。所以正确答案是B。
12.根据岩层新老关系,沿甲乙剖面,岩层中间新,两翼老,是向斜构造,岩层向下凹,图A错。根据等高线数值,甲乙剖面经过山岭地貌,B错。丙丁剖面岩层新老未变,推测位于同一岩层内,向斜槽部,岩层是水平状,C正确。丙丁之间没有断层构造,D错。丙丁经过的地貌是山岭,与甲乙、丙丁沿线相符的剖面图是图C,C对。所以正确答案是C。
【点睛】地表形态都是在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内力作用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外力作用削高填低,使地表起伏和缓。本题中的剖面图绘制,既要考虑地表形态,主要分析等高线;又要考虑地质构造,即岩层的新老状况。
13.C 14.C
【分析】试题分析:
13.根据所学的等值线的“凸低为高”的原则可知:河流河口附近等深线向海洋方向凸出,说明河口的水较浅,排除选项A B,再结合等深线向海洋凸出的方向基本与河流的流向一致,可以排除选项D,因为填海造陆一般不会是在河流的入海口。这种形状的形成极大程度上是因为河流从流经地区带来的大量泥沙受海水的顶托作用等因素的影响发生泥沙淤积,而使海水逐年变浅,故选C。
14.从上题的原因分析可知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因为河流流经地区的水土流失而造成的,故应采取的根本措施是做好流域内的水土保持工作。故选C。
考点:海洋生态问题的形成及其解决措施。
15.B 16.D 17.A
【解析】15.等高线凸出方向与河流流向相反,结合指向标,图中ab段河流的流向是由b流向a,即由东北流向西南,B对。A、C、D错。
16.野外宿营时一般不能选择①处,主要原因是①处位于河谷中,邻近陡坡,易受山洪和山石崩塌威胁,D对。宿营是在晚上,光照条件不影响,A错。①离河流较近,取水方便,B错。①位于山谷中,C错。
17.②处修建了水泥厂,其原料主要来自③处采石场,为了运输原料,计划修建一条公路,比较合理的线路是甲,沿等高线修建,道路起伏最小,运输行驶最安全,A对。乙、丙、丁穿越的等高线较多,地势起伏大,运输不安全,B、C、D错。
【点睛】等高线凸出方向与河流流向相反。①处位于河谷中,邻近陡坡,易受山洪和山石崩塌威胁,不适宜做露营地。山区修路原则是尽量少穿越等高线,沿等高线修建,道路起伏最小,运输行驶最安全。
18.C 19.D
【解析】18.据图可知,等高距为10米。根据等高线数值具有递变规律,因此等高线的数值由河流右岸向山峰方向逐渐增大,山峰外的第一条等高线数值为450米,可推出山峰的海拔范围为450—460米之间,只有C选项的海拔高度在这个范围内,故选C。
19.据图可知,等高距为10米,陡崖处叠加了3条等高线。利用陡崖相对高度的公式(n-1)d≤H<(n+1)d可得:(3-1)×10≤H<(3+1)×10,计算后可知陡崖的相对高度范围为20-40米之间(可等于20米)。因此图中陡崖的最大高差应是接近40米,且比40米小。故选D。
【点睛】陡崖相对高度的公式(n-1)d≤H<(n+1)d,n表示陡崖处叠加的等高线条数,H表示陡崖相对高度,d表示等高距。
20.D 21.C
【解析】20.读图根据经纬度分析,江南丘陵、天山山脉没有35°N穿过,AC错误;藏北高原没有102°E穿过,B错误;经过102°E和35°N的地形区是黄土高原地区,且位于两幅图示范围内,且地形起伏最明显,因此黄土高原比较符合条件,D正确。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21.读图可知,①位于云贵高原,③位于藏北高原,平均海拔③高于①,A错。④华北平原在①云贵高原的东北,B错。②横断山脉位于第一、二级阶梯交界处,C对。③位于青藏高原,④位于华北平原,D错。故选C。
【点睛】地形起伏度反应的是地表的起伏程度,数字越大,地表起伏程度越大。
22.(1)按自西向东分别为150°E、165°E、180°、165°W
(2)西
(3) 正北 东南
(4) A C 西十一区 7 1 9
(5) 东北 东南
【分析】此题组以经纬网图为材料设置地理试题,涉及经纬线的应用、经纬网的定位和定向和地方时的计算,主要考查地球仪中经纬网和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突出了地理实践力和综合思维等地理核心素养。
【详解】(1)结合材料图文和所学知识,此图西北角为北极点,则地球自转方向应为自西向东,顺着运动方向,经度增大的应为东经度,反之,应为西经度。如图所示:
(2)结合材料图文和所学知识,东、西半球的划分:20°W向东至160°E为东半球,160°E向东至20°W为西半球,三点都位于西半球。
(3)结合材料图文和所学知识,根据劣弧定向原则,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箭头在东,箭尾在西,C在D的东边,再根据纬度位置可判定C在D的东南方。经线指示正南、正北方向,所以A在C的正北方向。
(4)结合材料图文和所学知识,同一条经线地方时相同,165°W经线是西十一区的中央经线,已知165°W(C点)为6月30日12时,求150°E(D点)的地方时,应加上21个小时,所以150°E(D点)地方时应为7月1日9时。
(5)结合材料图文和所学知识,最短航线是大圆的劣弧段,其航线在北半球向凸出。因此从D地飞往B地,其飞行方向是先向东北再向东南方向。
23.(1) 等高线重叠(重合)
(2) 呈扇状;扇顶高,扇缘低(中间高,两侧低);扇面发育沟谷,地形起伏大;沉积物由扇顶到扇缘逐渐变细。
上游有丰富的碎屑物质,提供物质来源;河流出山口后,流速变缓,泥沙大量堆积;扇面受流水侵蚀,形成沟谷;存在较宽的地形平台,利于沉积物堆积。
(3)地形起伏大,不利于施工;存在山洪风险,威胁铁路安全;地基物质松散,不利于建设。
【分析】本题以某地地形及规划铁路位置示意图为材料,涉及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河流冲积地貌以及交通运输线区位因素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地理知识调用分析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以及地理实践力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1)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图中中间山峰的北侧有等高线重合(重叠),说明该处有陡崖分布,根据图示信息选择合适的图例,标在图中的对应位置,如下图所示: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冲积扇呈现扇形地貌;冲积扇地势呈现由扇顶到扇缘逐渐降低的趋势;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该冲积扇上有多条河谷存在,地势起伏较大;沉积物颗粒大小由扇顶到扇缘逐渐变细。
当河流流经山区,流速较快,搬运能力较强,上游有大量的碎屑物质,河流携带大量泥沙,为冲积扇提供物质来源;当河流流出出山口,河流流速降低,携带的泥沙沉积下来,形成冲积扇地貌;当地河流较多,冲积扇遭受流水侵蚀,形成大量河谷;冲积扇形成较宽的平台地貌,为河流沉积提供良好的沉积环境。
(3)根据上题分析可知,该冲积扇有多条河谷发育,地势起伏较大,不利于施工;当地有河流流经,地处山区,有山洪爆发的可能,影响铁路安全;冲积扇沉积物较松散,影响铁路的路基安全。
【点睛】
24.(1)位于低纬度(热带)地区;我国南海中的岛屿;北隔(琼州)海峡与广东省相望;邻近东南亚(或与越南、菲律宾等国隔海相望)。地势中部高,四周低,山区(山地和丘陵)面积广,平原狭小。
(2)海南具有独特的热带滨海风光和民族风情,旅游资源质量高;海南与客源国自然环境差异大;是距客源国(亚洲部分)较近的热带地区;海南岛旅游消费价格相对较低。
(3)热带季风气候为主,热量丰富;降水充足(水热条件好),农作物生长期长(可一年三熟或四季皆可生长);热带生物资源丰富;热带海域广阔,海洋生物资源丰富;不断扩大的国内外市场,交通条件改善,农业技术的发展(或冷藏、保鲜技术发展),国家政策的支持。
(4)经济持续发展、社会持续发展、生态持续发展。经济持续发展:橡胶资源的综合利用和深度开发。社会持续发展:延长产业链,增加就业。生态持续发展:废水和废弃物(废橡胶)的回收利用,节约能源和水资源,减少污染物排放。
【分析】本题以海南岛的开发等相关材料为背景,涉及地理位置特征的描述、区域旅游开发条件评价、农业的区位条件、可持续发展等相关知识。考查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相关能力,落实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等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1)海南岛的地理位置可以从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等方面进行描述;地势特征根据河流的流向与水系特特征来分析。从纬度来看,海南岛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地处低纬热带地区;从海陆位置来看,海南岛属于我国南海中的岛屿;从相对位置来看,海南岛北隔琼州海峡与广东省相望,邻近东南亚地区(或与越南、菲律宾等国隔海相望)。根据海南岛水系图可知,河流较多,从中部流向四周,表明地势中部高,四周低;地形类型则是以山地为主,平原面积狭小(河流众多且呈放射状,河流与河流之间为分水岭,推测山地众多)。
(2)海南岛吸引俄罗斯游客的原因主要从旅游资源种类、自然环境差异及旅游价格等角度分析。首先,海南具有独特的热带滨海风光和民族风情,旅游资源质量高,对俄罗斯游客的吸引力较大;其次,海南地处热带,与俄罗斯自然环境差异大,相比于热带其他地区而言,海南岛纬度相对较高,是距俄罗斯较近的热带地区;相比于新加坡等地区而言,海南岛旅游消费价格相对较低。
(3)海南岛发展热带现代农业的区位条件从气候、市场、交通、技术、政策等方面分析。从气候看,热带季风气候为主,热量丰富,降水充足(水热条件好),农作物生长期长(可一年三熟或四季皆可生长),同时,热带海域广阔,海洋生物资源丰富;从市场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内外市场不断扩大;从交通及技术看,交通条件改善,农业技术的发展,冷藏保鲜技术水平提高,海南岛所产的农作物向更远市场运输成为可能;从政策看,材料信息“《意见》确定海南岛应大力发展热带现代农业,使之成为全国冬季菜篮子基地、热带水果基地、渔业出口基地”,体现了国家政策的支持有利于热带农业的发展。
(4)本题主要考查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可持续发展内涵主要是指经济可持续发展、社会可持续发展、生态可持续发展。因此需要从可持续发展的三个方面分析回答。读图分析可知 ,通过橡胶资源综合利用和深度开发,提高了经济效益,体现的是经济可持续发展;通过延长产业链(如橡胶-橡胶木-家具板材;橡胶树-橡胶种子-食用油、肥料;橡胶树-天然乳胶-非胶成分-医药开发等),增加就业,体现的是社会持续发展;通过废水和废弃物(废橡胶)的回收利用,节约能源和水资源(注意图示信息“干燥供热”、废渣用作肥料、废水处理回收等),减少污染物排放,体现的是生态持续发展。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