萤火虫
学习目标:
1.理清课文思路。2.了解萤火虫的发光原理。3.把握说明文的写作方法,体会说明文的写作语言。
学习重点:理清课文思路。学习难点:萤火虫的发光原理。
作者介绍
贾祖璋1901年9月24日出生在浙江海宁。从1931年《鸟与文学》问世,到临终前出版的《花与文学》为止,60年间创作及译作近300万字的作品。自1934年,陈望道主编的《太白》杂志,开辟“科学小品”专栏起,贾祖璋与周建人、顾均正等人就为这个栏目撰写科学小品:同时编写了多种动植物学课本。艰辛地做着拓荒与启蒙的工作。
教学过程:
一、读课文,解决生字词。
1、给带点字注音
摇曳( )黑魆魆( )大抵( )干涸( )纳凉( )戳穿( )乱窜( )蛋壳( )车胤( )孵化( )霓虹灯( )荧光( )
2、根据下列词义找出在课文中相对应的词语
①但芦苇在风中(摇荡)的姿态,却隐约可以辨认。( )②看了这一个简单的生活史,腐草为萤的传说,可以(城池不用一兵一卒就拿下了。这里指腐草为萤的传说不是真的)了。( )③没有再把他的实验发表过,(大概)罗博士已被他们戳穿西洋镜了。( )④那么往时所见的一池水,当然已经((河道、池塘等)没有水了)。( )
二、合作探究
1. 理思路
第一部分1-3段
第二部分4-7段
第三部分8-9段
2.识顺序
本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顺序?具体的认知规律是?
3.辨方法
举例说明本课都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及作用?
4.析语言
说明文的语言要准确、简洁。请你说说下面句子中哪些词语体现了这一特点。
原来萤有许多种数,全世界能够发光的萤有二千种,形态相象而不能发光的也有二千种。
幼虫和蛹大抵相似;在成虫位于尾端的腹面,表面是一层淡黄色透明质硬的薄膜……
③故乡的萤火虫更是一年,二年,几乎十年没有见过了,最近家中来信说:三月没有雨,田里的稻都已枯死,桑树也有许多枯萎了。
三、当堂训练:
1、阅读下面文字,把文中拼音所表示的汉字依次写在文中括号内。
最近家中来信说:三月没有雨,田里的稻都已经枯死,桑树也有许多枯wěi( )了。往时所见的一池水,当然已经干hé( ),一片稻田,看去一定像一片jiāo( )土,那黑魆魆的树影,也必定很稀shū( )。
2、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说明方法。?
(1)在成虫位于尾端的腹面……叫做“萤火体”。( )?
(2)好似一面镜子,能够把光反射到外方。( )?
(3)在历史上有晋代的车胤……( )
3、“这卵也能发一些微光,经过二十七八天,就孵化为幼虫,幼虫的身体有13个环节,长纺锤形,略扁平;头和尾是黑色的,体节的两旁也有黑点。”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4、“最令人感到兴趣的萤火,是从哪里来的呢?”和下文构成_______关系。在文章结构中的作用是______。
《萤火虫》
学习目标:
1:了解萤火虫的有关知识,培养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2:学习运用列数字、打比方等说明方法的作用。
3:学习本文把记叙、描写与科学说明巧妙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教学重点:学习运用列数字、打比方等说明方法的作用。
教学难点:学习本文把记叙、描写与科学说明巧妙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自主预习:
1、复习巩固:(1)说明文常识:1. 说明文是客观地 事物的一种文体,以解说或介绍事物的形状、性质、成因、构造、功用、类别等或物理的含义、特点、演变等为主要内容。
(2)说明文以 ___________为主要表达方式,兼用_______________。
(3.)说明顺序主要有三种:—————、——————、——————。
(4.)依据说明对象与说明目的的不同,把说明文分为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大类。
(5)说明文常用的说明方法:
。
2.学习并掌握本课生字。
①摇曳( ) ② 纳( )凉 ③ 蛋壳( ) ④ 戳( )穿 ⑤ 肺蛭( ) ⑥化蛹( ) ⑦车胤( ) ⑧ 霓( )虹 ⑨黑魆魆( )
⑩ 孵化( ) ⑾共栖( ) ⑿藉此( ) ⒀干涸( )
我的补充:
我的问题:
3、作者简介:科普宗师——贾祖璋
贾祖璋1901年9月24日出生在浙江海宁。一生从事科普创作、编辑、翻译工作。由于他在清王朝度过了少年时代,目睹并体验了老百姓的种种苦难,深感民智未开国家落后,皆因政治腐败科学不昌明所致。所以他自从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毕业后,走上社会就开始向报刊投寄科普稿件;到上海商务印书馆和开时书店工作期间,除了编写科学书籍以外,还要忍受着战乱之苦,甚至在日寇的空袭间隙,仍致力于科普创作。新中国成立以后,贾老先后在中国青年出版社和北京科普出版社工作,不料科普出版社在10年“文革”浩劫中被撤销。 贾老特别憎恨弄虚作假沽名吊誉的恶劣作风。贾老把他自己后半生的智慧全部贡献给福建的科普事业,坚持科学的人生观,崇尚科学,反对迷信。为提高民众的科学与文化素质而努力工作。
4、初读课文,思考问题:
(1.)本文的体裁是 ,综合运用了 、 、 表达方式。说明对象是 ,说明顺序是 。
(2).理清文章思路: 文章的开头,作者用生动 、形象的语言记叙了 , 这些充满童趣的生活的回忆引出了 。接下来,作者用准确的语言 向我们介绍了萤火虫的种类、 、 以及 。然后,作者详细的介绍了 。最后,作者把对萤火虫的探索与自己对故乡的情思联系在一起
我的问题:
二、合作探究,交流研讨:
(1)萤火虫的发光原理是什么?
(2. )举例说明本文都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向我们介绍萤火虫知识的?试分析其作用。
(3) 本文介绍萤火虫,为什么要写家乡夜景和幼年生活的趣事?
三、当堂检测:
1、写出下列句子采用的说明方法。
①全世界所产能够发光的萤有二千种,形态相像而不能发光的也有二千种。( )
②与发光细胞相对的还有一层含有多数蚁酸盐或尿酸盐的小结晶的细胞,呈乳白色,好似一面镜子,能够把光反射到外放。( )
③它们一个个从草丛中起来,是忽明忽暗的一点点的白光,好似天上的繁星,一个个在那里挪动。( )
2、童年时你捉过萤火虫吗?听过有关萤火虫的故事或传说吗?请写下来,与同学分享。
四、反思:我的收获:
《萤火虫》
第一部分:
1、给带点字注音
摇曳( ) 黑魆魆( ) 大抵( ) 干涸( ) 纳凉( )
2、根据下列词义找出在课文中相对应的词语。
①但芦苇在风中(摇荡)的姿态,却隐约可以辨认。
( )
②看了这一个简单的生活史,腐草为萤的传说,可以(城池不用一兵一卒就拿下了。这里指腐草为萤的传说不是真的)了。 ( )
③没有再把他的实验发表过,(大概)罗博士已被他们戳穿西洋镜了。 ( )
④那么往时所见的一池水,当然已经((河道、池塘等)没有水了)。 ( )
3、文章抓住了萤火虫的哪几个方面来写?
4、文章第一段主要介绍了 。运用了 、 (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表达方式。
5、本文最为突出的特点是用词的准确、生动,请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词语,并说说体现作者的怎样的思想感情?
6、你见过萤火虫吗?请你用100字左右描写萤火虫的外形。
读选文,回答问题:
萤火虫是怎样发生的,乡间没有谈起;但古书上却说它是野草所化成的。去年那号称中国第一家的老牌杂志,竟发表过罗广庭博士的生物化生说,所以腐草化萤,大概是可靠的。但罗博士经广东方面几位大学教授要求严密实验以后,一直到现在还未曾有过下文,至少那家老牌杂志,没有再把他的实验发表过,大抵罗博士已被他们戳穿西洋镜了;那么腐草为萤的传说也就有重新估定价值的必要。
原来萤有许多种数,全世界所产能够发光的萤有二千种,形态相像而不能发光的也有二千种。我们这是最常见的一种是身体黄色,而翅膀的尖端有些黑色的,它们也有雌雄。结婚以后,雄的以为责任已尽,随即死去;雌萤在水边的杂草根际产生微细的球形黄白色卵三四百粒,也随即死去。这卵也能发一些微光,经过二十七八天,就孵化为幼虫,幼虫的身体有十三个环节,长纺锤形,略扁平;头和尾是黑色的,体节的两旁也有黑点。尾端有一个能够吸附他物的附属器,可代足用,尾端稍前方的身体两侧还有一个特殊的发光器官,也能放青色的光,日中隐伏在泥土下,夜间出来觅食,它能吃一种做人类肺蛭中间宿主的螺类,所以有相当的益处。下一年的春天,长大成熟,在地下掘一个小洞,脱了皮化蛹。蛹淡黄色,夜间也能发光。到夏天就化作能够飞行的成虫。看了这一个简单的生活史,腐草为萤的传说,可以不攻自破了。
7、选段描写的是 (描写对象)。
8、选段第一自然段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全世界所产能够发光的萤有二千种,形态相像而不能发光的也有二千种”这句话运用了 、 的说明方法。
9、“至少那家老牌杂志,没有再把他的实验发表过,大抵罗博士已被他们戳穿西洋镜了”加点的词语有什么作用?
10、既然腐草为萤是传说,作者为什么在第一段还要写“去年那号称中国第一家的老牌杂志,竟发表过罗广庭博士的生物化生说,所以腐草化萤,大概是可靠的。”那不是有矛盾?
11、选段主要写了哪几方面?
12、你最喜欢的哪种小昆虫,利用假日仔细观察这些小昆虫,你会有意外收获的,把你的收获记录下来。
第二部分:
倒飞的鸟
在茫茫的亚马孙热带丛林,生活着一种会倒着飞翔的鸟,它的名字叫蜂鸟。传说,这种鸟以前并不会倒飞,而是和其他鸟一样只会往前飞。虽然蜂鸟的体形不大,但它的家族兴旺,如果全体出动,那将是一个庞大的阵容。它们扇动着翅膀,可以遮云蔽日,让大片的森林笼罩在它们的阴影之下。
蜂鸟的家族还有一个规矩,那就是只;住向前不准退后,如果有胆小的蜂鸟临阵退缩,就会遭到很多蜂鸟的围攻,最终被自己的同类啄死。那时,蜂鸟并不像如今的蜂鸟只吃蜂蜜和花中的昆虫,只要是它们想吃的东西,它们就一定能吃得到。整个热带丛林,没有哪种动物没有遭过蜂鸟的攻击,并且也没有哪种动物不害怕蜂鸟,蜂鸟成了亚马孙之王。
一个偶然的事件,改变了这种局面。那是一次森林失火,由于蜂鸟天生敢于搏斗不怕牺牲的性格,蜂鸟容不得比它们更加厉害的事物存在,它们看见烈火熊熊地在丛林中飞舞,大片大片地占据了它们的领地,蜂鸟愤怒了。在蜂鸟王的指挥下,蜂鸟们一群群地向烈火扑去。结果是,蜂鸟一群群地死在了烈火中,但蜂鸟们不能退缩,再次冲锋的结果是,蜂鸟们死伤惨重。
眼看蜂鸟家族就要全军覆灭,这时,蜂鸟群中有一只蜂鸟动摇了,它试图往后退,蜂鸟王一眼就看见了那只临阵退缩的蜂鸟,当它狂怒地指挥其他蜂鸟向那只临阵退缩的蜂鸟朴去时,其他蜂鸟并没有像往常那样向这个背叛者扑去。令蜂鸟王不解的是,还有一部分蜂鸟也跟着那只蜂鸟一起向后飞去。
蜂鸟王和更多的蜂鸟成了那次烈火的牺牲品,而那一小部分蜂鸟则活了下来,并延续了蜂鸟的种类。后来的蜂鸟便学会了倒着飞翔,并且不再动辄攻击其他动物,它们性情温和,以蜂蜜和花中的昆虫为食。尽管它们弱小,但在那片丛林中也有它们的一处生存空间,它们与整个丛林的生灵同在。
如果当初没有那只肯退一步的蜂鸟,蜂鸟的种类也不可能得以延续。很多时候,人们都会陷入一种盲目追求中而不知醒悟,如果人人都懂得退一步海阔天空的道理,那么人生就不会有那么多的烦恼、痛苦和挫折了!
13.传说中的蜂鸟有什么特点?
14.蜂鸟为什么敢于扑向森林大火?
15.蜂鸟与烈火“战斗”的结果如何?
16.挫折面前有三种人:第一种人,遭受了挫折的打击,从此一蹶不振,成为让挫折一次性打垮的懦夫;第二种人,遭受了挫折的打击,并不知反省自己、总结经验教训,只凭一腔热血硬拼;第三种人,遭受了挫折的打击能够审时度势,吸取教训,调整自己的行动。两类蜂鸟分别属于哪一种“人”?
17.在文中画出这篇文章点明主旨的句子。
18.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读完本文后的体会。
第三部分:
19、(2005年随州试题)下列句子中标点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人生因有音乐而变得更美好,更难于被玷污,更值得了,不是吗?
B.我要开花,是因为我知道自己有美丽的花,我要开花,是为了完成作为一株花的庄严使命,我要开花,是由于自己喜欢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C.“随州是神农故里,人杰地灵,物产丰富,是创业的理想之地。”叶总在随州市2004年十大经济人物颁奖大会上动情地说。
20、(2005年荆州试题)根据语境选词填空,每词只能用一次。
欣赏 推崇 称赞
早在十三世纪,卢沟桥就闻名世界。那时候有个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来过中国,他的游记里,十分( )这座桥,说它“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并且特别( )桥栏往上刻的狮子,说它们“共同构成美丽的奇观”。在国内,这座桥也是历来为人们所( )的。它地处人都要道,而且建筑优美,“卢沟晓月”很早就成为北京的胜景之一。
21、(2005年常德试题)近日,我市街头有两条横幅特别引人注目。其一是:热烈祝贺某某土菜馆连续蝉联“中国湘菜名店”;其二是:坚决防止聚众赌博活动在“夏季攻势”之后不死灰复燃。这两条横幅各有一处语病,请修改后写在下面。
其一:
其二:
参考答案:
1、略 2、依次是:摇曳、不攻自破、大抵、干涸 3、萤火虫的生活习性、萤火虫的产生、萤火虫的构造 4、生活习性;描写、记叙 5、如:“大概”“大抵”体现作者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6、略 7、萤火虫 8、引史料;列数字、分类别 9、生动、准确、体现作者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10、没有矛盾。因为通过列举这个例子来说明萤火虫的产生,体现作者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11、萤火虫的产生和构造。 12、略 13.和其他鸟—样往前飞;体形不大,但它的家族兴旺;如果有胆小的蜂鸟临阵退缩,就会遭到很炙蜂鸟的围攻,最终被自己的同类啄死;只要是它们想吃的东西,它们就一定能吃得到;蜂乌成了亚马孙之王。(只要答对其中三点即可) 14、蜂鸟天生敢于搏斗不怕牺牲的性格;蜂鸟容不得比它们更加厉害的事物存在。 15.蜂鸟王和更多的蜂鸟成了那次烈火的牺牲品,而“后退”的那一小部分蜂鸟则活了下来,并延续了蜂鸟的种类。 16.成了那次烈火的牺牲品的蜂鸟王及众多的蜂鸟属于第二种“人”;小部分活了下来并延续了蜂鸟的种类的蜂鸟属于第三种“人”。 17、很多时候,人们都会陷入一种盲目追求中而不知醒悟,如果人人都懂得退一步海阔天窆的道理,那么人生就不会有那么多的烦恼、痛苦和挫折了! 18.要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如何正确面对挫折。(此题为开放题,言之有理、语言通顺流畅即可) 19、B 20、推崇、欣赏、称赞 21、如:其一:热烈祝贺某某土菜馆蝉联“中国湘菜名店”。其二:坚决防止聚众赌博活动在“夏季攻势”之后死灰复燃。
课件19张PPT。配对题 1、 孙敬 a、 映雪 2、苏秦 b、囊萤 3、车胤 c、悬梁 4、孙康 d、刺股 5、匡衡 e、凿壁借光
1--c 2—d 3---b
4—a 5---e 故事链接 囊萤夜读
在晋朝时,有家贫学子车胤,每到夏天,为了省下点灯的油钱,捕捉许多萤火虫放在多孔的囊内,利用萤火虫光来看书。最后官拜吏部尚书。萤 火 虫贾祖璋 学习目标:目标1:了解萤火虫的有关知识,培养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目标2:学习运用列数字说明事物的作用。
目标3:学习本文把记叙、描写与科学说明巧妙结合在一起的写法。重点词语注音:
黑魆魆( xū )
肺蛭( zhì )
车胤( yìn)
戳( chuō )穿
发祥地----------
纳凉----------理清课文结构
找出课文结构关键性词语及句子。课文结构标志性词语
“幼年时暑假期间在乡间纳凉时所见的情景”
“萤火虫是怎样发生的?”
“萤火,是从哪里来的?”
课文结构及内容(1-3段)描写幼时夏夜在乡间所见到的萤火虫,以及与萤火虫有关的游戏。
(4-5段)介绍萤火虫的生活史。
(6段)介绍萤火的来源。
(7段)介绍荧光的作用。
(8-9段)由萤火虫写到对故乡的情思。说明顺序
作者由自然现象入手,进而引出人们对其探求过程(成因、意义、作用等)的说明。
这是逻辑顺序。
好处:这样写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说明方法列数字
举例子
4、第二、三段写了夏夜的哪些童年趣事? 写了四件小事。①向萤火虫唱儿歌。②用芭蕉扇拍萤火虫。③用脚拖萤火虫划光线。④做萤光小灯笼。5、作者写这些事的用意是什么?
写这些事饱含对童年生活的深情,趣味十足;在为种美好的回忆中自然引出下文对萤火虫的说明。
写作方法探究1段、2、3段8、9段的表达方式作者把萤火虫与自己对故乡的情思联系在一起,有什么好处?
此文在写法上不拘一格,其中既有对往事的记叙、描绘,也有对萤火虫的介绍,同时包含了对故乡的牵挂。这样不仅丰富了课文的内容,而且富于感情,吸引读者。当堂检测1、下列词语中划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摇 曳( yè) 乱窜(cuàn) 皱起 (zhòu) 纳凉(nà)
B、寻觅(mì) 蛋壳(ké) 戳穿(cuō)孵化(fū)
C、附属(shǔ) 肺蛭(zhì)车胤 (yìn)萤光(yíng)
D、细胞(bāo) 橙黄(chéng) 玩耍(shuǎ)黑魆魆(xū)指出下列句子的表达方式1、当时与弟妹等听着在烈日中辛苦了一日才得片刻安闲休息的邻舍们的谈笑,一边向着萤火虫唱着质朴的儿歌。( )
2、因了萤火虫我记着了遭遇旱灾的故乡了。祝福我辛苦的邻人了,应该有一条生路可走。( )
3、大抵罗博士已被他们戳穿西洋镜了;那么腐草为萤的传说也就有重行估定价值的必要。( )
阅读第六自然段,回答问题1、第一段用了什么修辞,作用是什么?
2、幼虫和蛹大抵相似;在成虫普通位于尾端的腹面,一句中大抵能否去掉?
3、作者介绍萤火虫发光的问题是从其( )角度进行科学说明的主要运用了( )( )的说明方法。小结这是一篇内容较为丰富的文章,它的主要内容是介绍萤火虫的知识,除此之外,作者还记叙了“我”与萤火虫有关的往事,抒写了“我”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本文的特点是把记叙、描写与科学的说明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使文章同时兼有趣味性与科学性,可以使读者在饶有情趣地阅读中获得科学知识的信息。课件12张PPT。萤火虫重点词语注音:
黑魆魆( )--------
发祥地----------
肺蛭( )---------
车胤( )
纳凉--------
戳( )穿配对题 1. 孙敬 a、 映雪 2.苏秦 b、囊萤 3.车胤 c、悬梁 4.孙康 d、刺股 5.匡衡 e、凿壁借光
1--c 2—d 3---b
4—a 5---e 课文结构标志性词语找出关键词语、句子
“幼年时暑假期间在乡间纳凉时所见的情景”
“萤火虫是怎样发生的?”
“萤火,是从哪里来的?”
课文结构及内容(1-3段)描写幼时夏夜在乡间所见到的萤火虫,以及与萤火虫有关的游戏。
(4-5段)介绍萤火虫的生活史。
(6段)介绍萤火的来源。
(7段)介绍荧光的作用。
(8-9段)由萤火虫写到对故乡的情思。说明顺序
作者由自然现象入手,进而引出人们对其探求过程(成因、意义、作用等)的说明。
这是逻辑顺序。
好处:这样写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说明方法列数字
举例子
好处:使说明的内容准确、严密。作者把萤火虫与自己对故乡的情思联系在一起,有什么好处?
此文在写法上不拘一格,其中既有对往事的记叙、描绘,也有对萤火虫的介绍,同时包含了对故乡的牵挂。这样不仅丰富了课文的内容,而且富于感情,吸引读者。小结这是一篇内容较为丰富的文章,它的主要内容是介绍萤火虫的知识,除此之外,作者还记叙了“我”与萤火虫有关的往事,抒写了“我”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本文的特点是把记叙、描写与科学的说明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使文章同时兼有趣味性与科学性,可以使读者在饶有情趣地阅读中获得科学知识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