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2课《念奴娇赤壁怀古》课件+学案+练习(打包8套)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2课《念奴娇赤壁怀古》课件+学案+练习(打包8套)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4-04 19:39:21

文档简介

《念奴娇 赤壁怀古》
【学习目标】
感受苏词的豪放风格
了解作者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与壮志未酬的苦闷,正确理解“人生如梦”的思想情绪。
理解词中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教学时间】 一课时
一、课前预习
1、“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这首诗中的“三父子”指的是 、 、 。
2、苏轼:字 ,号 。眉州眉山人。北宋中、晚期著名文学家。开北宋 词风,一生才气纵横,诗、词、文、书法都有很高造诣。“诗”与黄庭坚并称为“ ”;“词”与辛弃疾并称为“ ”; “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3、生字词识记
公瑾( ) 还酹江月( ) 羽扇纶巾( )樯橹( ) 早生华发( )
二、写作背景与题目解读
这首词是苏轼于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在黄州写的。由于“乌台诗案”,他在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被贬黄州,任黄州团练副使。实际上是作为政治犯发配黄州,叫地方官来监督。写本词时,苏轼谪居黄州已两年多,他游览赤壁,深感年岁渐老,事业无成,于是借周瑜在赤壁之战中建功立业的往事来抒发自己的感慨。
“念奴娇”是词牌名,念奴是唐代一个很著名的歌妓,调因此得名。题目是“赤壁怀古”,它告诉我们词的主要内容是苏轼在赤壁游览时,触景生情,缅怀古人往事,抒发感慨。(勾画美景——缅怀古人)
三、整体感受词风
朗读提示:这首词历来被称作宋词豪放派的代表作,应读的铿锵有力,表现出作者对历史上这场战争的向往和对英雄的敬仰;最后的感慨语尽管含有消极情绪,也应读的洒脱,节奏感强烈。
四、合作学习与问题探究
1、词的上阙侧重写景,作者看到了哪些赤壁景观,抒发了怎样的情怀?
所见: 大江东去 故垒西边 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
所想: 千古风流人物 三国周郎赤壁 一时多少豪杰
2、作者描写的古赤壁,雄浑壮阔,撼人心魄,有气吞天下之势,我们虽未曾亲眼目睹赤壁的壮阔,可我们通过诵读,却能深有感触,这完全得益于作者用词的艺术。你觉得上阙中哪些词用得很有味道呢?为什么?
讨论交流明确:淘、穿、拍、卷
(1)淘:不仅写出了长江奔流的气势,而且将写景与写人融合在了一起,形象地写出了历史的推进,为我们创造了一个旷远、深邃的意境。多少英雄人物,多少英雄故事,一个“淘”字,犹如放电影,一一呈现在了我们面前。
(2)穿:写出了陡峭山崖直插云霄的气势。
(3)拍:写出了海与岸拍击的力度。
(4)卷:写出了浪花的汹涌,波涛撞击岩石的力度大。为我们展示了一幅雄劲有力、场面阔大的雪浪图。(提示此句的修辞:比喻)
小结:这几句写的有动有静,有声有色,寥寥数笔,便勾画出了它的雄奇壮丽,令人想到当年赤壁鏖战的壮阔场面,为下阙追怀赤壁大战中的英雄人物渲染了气氛。
3、分析人物形象:
朗读词的下阙,找出描写周瑜的片段,分析作者是从那几个方面来写周瑜,这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1、称呼:公瑾---周瑜。 称字而不直呼名讳,有着对周瑜的尊敬、亲切。
2、婚姻:小乔初嫁了。
曹操发动赤壁之战的目的为了什么?为了美女啊!有诗为证:“铜雀春深锁二乔”。“二乔”是谁?大乔小乔两姊妹,三国时期有名的美女!此时的周瑜年轻有为、春风得意,又娶了美女小乔,可谓美女衬英雄,着实让人艳羡。
3、长相:雄姿英发,羽扇纶巾。
这是周瑜的仪容装束,是当时时髦的儒将打扮,儒雅潇洒、风度翩翩。显示出了他作为指挥官的潇洒从容。
4、作战能力: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赤壁之战,东吴3万人马,曹操10万,这仗让周瑜怎么打?打仗却还在“谈笑”,显然不把敌人放在眼里,对战争有着必胜的把握。“樯橹”点出了水战,“灰飞烟灭”点出了周瑜的战术——火攻。这一句精确地概括出了整个战争胜利的场面。
到这里,我们可以看到由“遥想”二字领起的六句,塑造了一个意气风发、春风得意的青年将领形象。
4、透视苏轼内心
(1)江山依旧在,人事转头空。赤壁是周瑜建功立业的场所,却是苏轼被贬谪后流连的去处。面对此情此景此人,苏轼发出了怎样的感慨?
周瑜 (对比) 苏轼
年龄 34岁 47岁
生活 幸福美满(24岁娶小乔) 屡遭不幸
外貌 英俊儒雅 早生华发
际遇 功成名就 壮志未酬
我们所认识的苏轼,诗词书画散文,大有成就,才华横溢,可仕途坎坷,屡遭不幸。被贬黄州之前,官场受挫,险遭杀头;文化圈里也备受非议与排挤,满身伤痕,心力疲惫,来到黄州这个偏远的荒凉小镇,已经47岁了,老之将至,却功业无成。想想周瑜,看看自己,一种失意与惆怅涌上心头,发出“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的感慨也就顺理成章了。
5、把握人生态度
(1)如何理解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是积极还是消极?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反映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是词人仕途坎坷,壮志未酬的悲叹和愤慨,在貌似自慰自解的言辞中激荡着一腔追慕英雄,渴望建功立业的豪迈之情。词中诗人的感情是有起伏变化的,开始激昂慷慨,后来惆怅失意,最后以酒祭江,内心趋于平静。明确:这是苏轼对人生的无限感慨,有大彻大悟、超脱尘俗的味道。
????苏轼在《前赤壁赋》里说:“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里说:“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也许苏轼在想:人生真的犹如一场空梦,辉煌像周瑜那样是一生,郁闷像我苏轼一样也是一生,在滚滚不息的长江面前,在圆缺循环的月亮面前,一切的失意潦倒,迫害挫折,郁闷愁苦又算得了什么呢?“大江东去,浪涛尽千古风流人物”,放得下,才能拿得起,看得开,才能出得来,因此,苏轼才会情不自禁倒一杯酒祭奠江水和月亮。这就是苏轼的生存智慧,这就是苏轼的达观态度,这也就是苏轼的诗意人生。 ????不能改变环境,那就改变心情,这难道算是消极吗?这其实告诉我们一个朴实的生活道理,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当你遇到人生苦难时,抱怨无济于事,伤感徒增烦恼,所以要学会自我解脱和心灵释放,想想人生也就犹如一场梦,“古今将相今何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天大的困难放到短暂而宝贵的人生面前,又算得了什么呢?又何必苦苦去计较什么呢?这就是人生的豁达境界。
????苏轼年轻时也是意气风发,拼搏进取,有“澄清天下之志”,而“乌台诗案”让他站到了死亡的边沿线上,也许鬼神在向他敲门的时候,苏轼才能真正的体会和领悟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如果说这就是“消极”,那么,我想说,人生需要这样的消极,建立自己的弹性人生,或许正是一个人积极进取的另一种表现。(引导学生回答,言之成理即可。)
(2)《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公认的豪放派代表作,其“豪放”表现在哪些方面?
豪放派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表现出充沛的激情,丰富的想象力和变化自如、多姿多彩的语言风格,作词豪放、大气。 ①描绘壮丽之景。不仅写出了长江的非凡气势,而且融合概括了千古英雄的非凡业绩,将江山形胜与怀古之情融为一体,引发读者的历史联想。
②刻画豪迈之人。上片将“周郎”与“赤壁”并称,肯定周瑜在赤壁之战中的关键作用,下片着力写他的才华和功勋,塑造一个指挥若定而从容闲雅的儒将形象,借称颂周瑜来抒发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
③抒发壮志豪情。全词借称颂周瑜来抒发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
五、归纳总结
这首词上阙侧重写景,下阙侧重怀古抒情,而苏轼词的豪放风格,正是体现在这两个方面的。景物描写:“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画面波浪壮阔,雄奇壮美;人物刻画:“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举重若轻,意气风发;抒发情感,渴望建功立业,虽有波折,但仍乐观洒脱。这首词把写景、咏史、抒情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全词格调昂扬。
六、作业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黑字的字形、注音都正确的一组是:( )
A.纶(lún)巾?酹(lèi)酒?樵(qiáo)悴 崩摧(cuī)
B.纶(lǔn)巾?酹(lēi)酒?樵(qiáo)悴 崩催(cuí)
C.纶(guān)巾?酹(lēi)酒?樵(qiáo)悴 崩摧(cuī)
D.纶(guān)巾?酹(lèi)酒?樵(qiáo)悴 崩摧(cuī)
2.从下列说法中选出正确的几项:( )
A.“大江东去”中的“大江”指长江;“长河落日圆”中的“长河”指黄河。
B.“故国神游”一句中,“故国”指旧国,旧地,即今天的中原地区。
C.“卷起千堆雪”和“樯橹灰飞烟灭”两句都运用了比喻修辞格。
D.“羽扇”“纶巾”都是古代武将的装束。
E.“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描写宋文帝刘义隆当年北伐抗敌的英雄气概。
3.《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是怎样结合写景和怀古来抒发感情的?我们应当怎样认识作者对历史和人生的看法?这首词里的写景,用词洗炼生动,着墨不多,却能表现出气势雄伟的“江山如画”的景象,你觉得哪些词句写得好?好在哪里?
参考答案
1.D 2.AC
3.首词上阕主要写赤壁景色,下阕主要写人物事迹,篇末借怀古抒发感情,把写景、咏史、议论、抒情融为一体,气势雄伟,一泻千里。不过,词末几句,抚今追昔,情调低沉。封建士大夫失意时往往发出“人生如梦”的感叹,这是作者思想上消极的一面。
在写景方面,如“乱石穿空”写山势险峻,“惊涛拍岸”写巨浪惊险,“卷起千堆雪”写江水汹涌澎湃,这三句合写江山,有声有色。
《念奴娇·赤壁怀古》
【自主学习目标】
1.解苏轼的生平和思想,了解词的写作背景。
2.诵读吟咏,感受诗词恢宏开阔的意境。
3.学习品析,感受词人壮志难酬的心怀。
【自主学习重难点】
1.情与景的自然结合
2.诵读本词诵读吟咏,感受诗词意境。了解苏轼的创作风格。
【自主学习方法】反复吟诵法,问答法,讨论法
【相关知识链接】
1.词
①词的起源:产生于唐,盛行于宋。词即歌词,指可以和乐歌唱的诗体。
“长短句”、“诗余”、“曲子词”、“曲词”
②词牌和标题: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标题是词的主要内容的集中体现。
③词的分类:
按字数: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
按段:单调、双调、三叠、四叠(段落叫“阙”或“片”)
按作家的流派风格:
婉约派:柳永、秦观、李清照、周邦彦、姜夔等
豪放派:苏轼、辛弃疾等
关于豪放派词
豪放派对婉约派而言。词原来是从民间小调发展来的,多以艳情为题材,语言清丽,音律严谨,表现婉曲含蓄,就用“婉约”两字来形容它的风格。后来慢慢有了变化,到苏轼笔下,词的题材被大大拓宽了,所谓“以诗入词”,形式上也不再严格遵守腔调韵律,词境更壮阔了,确立了豪放派的风格。豪放派词人中,辛弃疾是集大成者。
2. 知人论世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北宋时为眉山城)人,祖籍栾城。北宋著名散文家、书画家、词人、诗人,是豪放词派的代表。和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为唐宋八大家中的三苏。苏轼是苏洵的次子(苏洵长子夭折),1057年(嘉祐二年),与弟弟苏辙同登进士。唐宋八大家之一。《饮湖上初晴后雨》是描写西湖的古诗中无人能超越的。
乌台诗案:乌台,即御史台。据《汉书·朱博传》记载,御史台中有柏树,乌鸦数千栖居其上,故称御史台为“乌台”,亦称"柏台"。乌台诗案,即御史台诗案。它兴讼于宋神宗赵顼元丰二年(1079)。苏轼是被告。原告是:权监察御史里行何正臣、舒亶,国子博士李宜,权御史中丞李定等人。他们指控苏轼写诗文讪谤朝政、反对新法、指斥皇帝,要求处置苏轼。
原来,苏轼步入仕途之日,正值王安石变法之时。朝廷上革新派和守旧派两军对峙,斗争激烈。苏轼站在守旧派的立场上,多次上书神宗,表明自己的反对态度,并请求尽快制止变法。请求未果,于是希望离开政治斗争的旋涡,故上书请求外任。获准后,先任杭州通判,三年后,又到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知州。在此期间,苏轼针对新法推行中出现的问题,写了一些讥讽新法的诗文,引起了一些人的嫉恨。知湖州后不久,乌台诗案便发生了。
后来苏轼被贬到黄州担任团练副使,实际上是把他当作政治犯发配到地方上去,同时还要接受当地官吏的监督。当他一路跌跌撞撞、狼狈不堪地抵达黄州、住进一所破庙之时,我们几乎要洒下同情的泪水。但是,我们这些凡夫俗子又怎知,似乎是冥冥苍天特意安排了这位汉民族的杰出子民在蒙受了巨大冤屈之后,去完成一项开辟宋代文学新纪元的伟大创举——因为,他的才情和黄州土地的相互融合,他的胸襟和赤壁之水的相互激荡,意味着《赤壁怀古》和《赤壁赋》的诞生,意味着宋代文学走向一段新的里程。
【基础知识积累】:
一.注音
公瑾(??)??纶(??)巾???强虏(???)?华(???)发 ?酹(???) 淘( )
二.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①浪淘尽(??????????)??????②千古风流人物(?????????????)
③人道是(??????????)?? ?④乱石穿空(?????????????????)
⑤雄姿英发(????????????)?? ⑥一尊还酹江月(?????????????)
三.指出下列句子各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①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②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文本自主研习】:
1.整体感知,思考:上、下两阕各写了什么内容?


2.题为“赤壁怀古”,上阕中写了哪些景观?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这些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你认为哪几句写得好?好在何处?

3.“周郎赤壁”还是?“周瑜赤壁”?有什么特别意义吗?


4.题为“赤壁怀古”,三国演义、赤壁之战,里面的人物千千万万、英雄辈出,为什么苏东坡单单怀周瑜呢?(?捕捉有关描写周瑜的语句,分析周瑜形象 )


5.“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这一句在全词中有什么作用?


6. 词人这里“小乔初嫁了”有何深刻含义?


7.“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怎么理解?


8.作者从几个方面将周瑜与自己进行比较?


9.如何理解“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是积极还是消极?




【延伸拓展提高】
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老夫聊发少年狂”中的“狂”字在整首词中有何作用?
答:??????????????????????????????????????????????????
2.“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勾勒出了怎样的形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志?
答:?
参考答案
【基础知识积累】:
一.注音
公瑾(jīn)??纶(guān)巾???强虏(lǔ)?华(huá)发 ?酹(lèi) 淘(táo)
二.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①浪淘尽(冲洗)?????
②千古风流人物(有丰功伟绩的)
③人道是(人们说是)?? ?
④乱石穿空(陡峭不平的石壁)
⑤雄姿英发(指周瑜的风姿与才情卓越不凡)??
⑥一尊还酹江月(还是把一杯酒祭奠江上的明月)
三.指出下列句子各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①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拟人、比喻、夸张?)?
②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夸张、比喻?)
【文本自主研习】:
1.整体感知,思考:上、下两阙各写的什么内容?
明确:上阕:描绘赤壁的景色。下阕:写周瑜的丰功伟绩和词人的感慨。
2.题为“赤壁怀古”,上阕中写了哪些景观?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这些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你认为哪几句写得好?好在何处?
明确: 景观:大江、故垒、乱石、惊涛。景物特点:雄奇壮观、气势磅礴。
描写作用:让人联想到三国时期复杂动荡的时代特征和赤壁大战时惊险激烈的战斗场面,为英雄人物的出场提供了一个环境背景。起笔开阔,大江汹涌奔腾,使人想起锦绣山河中涌现的千古风流人物。同时,还表现了作者苏轼博大的胸襟。
妙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诗人采用比喻、拟人、夸张等手法,用惊天地之笔,泣鬼神之墨,极尽描摹之能事。“穿”写出山崖高耸入云的动势;“拍”写出了江涛的力度,拍击江岸,澎湃有声;“卷”写出了波涛翻滚,力量浩大,展示了一幅阔大的雪浪图。“惊”写巨浪气势;
3.“周郎赤壁”还是?“周瑜赤壁”??有什么特别意义吗?
明确:“郎”字,显得特别年轻潇洒。周瑜因为在赤壁指挥了赤壁大战,才名垂千古的,是赤壁让周瑜留名的。
4.题为“赤壁怀古”,三国演义、赤壁之战,里面的人物千千万万、英雄辈出,为什么苏东坡单单怀周瑜呢?(?捕捉有关描写周瑜的语句,分析周瑜形象 )
明确:小乔初嫁了--------------- 年轻有为 风流倜傥 
雄姿英发------------------威武英俊 气宇不凡
羽扇纶巾------------------风度翩翩 儒雅潇洒 
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指挥若定,战功卓著
目的是抒发对英雄业绩的仰慕之情,引发自己未能建功立业的感伤(壮志未酬)。
5.“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这一句在全词中有什么作用?
明确:承上启下,由状景过渡到述人。前句总结上阕,是作者不自主发出的感叹,后句是由江山引发出的思考,如此江山,必然会产生许多与之相称的豪杰。
6. 词人这里“小乔初嫁了”有何深刻含义?
明确:一是衬托周瑜青春年少,志得意满。二是揭示了此战关系重大。如果战败,东吴就会国破家亡。
7.“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怎么理解?
明确:“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的正常句式应是“神游故国,应笑我多情”。揭示了由观景引发出的心理活动过程,直接吐露人生感受。
8.作者从几个方面将周瑜与自己进行比较?
明确:周瑜————苏轼
年龄: 34 岁   47 岁
生活:幸福美满 屡遭不幸
外貌:英俊儒雅 早生华发
际遇:功成名就 壮志未酬
9.如何理解“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是积极还是消极?
明确:苏轼此时已经47岁了,他被贬到黄州,游览赤壁美景,如画江山,英雄的伟业,既激起了苏轼豪迈奋发之情,也引起了他壮志难酬之痛。但苏轼的感伤是由于建功立业的激切愿望不能实现而萌发的,并且他迅速地从这种惆怅失意中解脱出来,表达他特有的旷达洒脱的感情。
小结:
不能改变环境,那就改变心情,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当你遇到人生苦难时,抱怨无济于事,伤感徒增烦恼,所以要学会自我解脱和心灵释放。
【延伸拓展提高】
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老夫聊发少年狂”中的“狂”字在整首词中有何作用?
答:(1)“狂”字是总起,且贯穿全篇。上片写出猎神情举止之“狂”;下片由实而虚写由打猎激发的壮志豪情(即“狂”)。?????????????????????????????????????????????????
2.“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勾勒出了怎样的形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志?
答:勾勒出了挽弓劲射、英武豪迈的英雄形象,表达了作者希望带兵征讨西夏,为国立功的心志。
《念奴娇·赤壁怀古》
基础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谥号(shì) 齑粉(jī) 戕害(qiāng) 户牖(yǒu)
B.脖颈(gěng) 攻讦(jié) 数落(shǔ) 湮没(yān)
C.悖逆(bài) 蹙缩(cù) 纶巾(lún) 阴翳(yì)
D.罡风(gāng) 愧怍(zuò) 瞋目(chēn) 鬈发(quán)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苍桑 棘手 痛心疾首 仗义直言 B.伶仃 休憩 出其不意 休戚与共
C.湮没 草垛 义气相投 富丽堂皇 D.隐敝 瘸腿 悬梁刺股 谈笑风生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博物馆里保存着大量有艺术价值的石刻作品,上面的各种花鸟虫兽、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美轮美奂。
B.有些人瞧不起民间剪纸,认为这只是下里巴人创造的玩意儿,没有艺术价值,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观念。
C.我国的智力残疾人已有1000万,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因缺碘造成的,所以坚持食用含碘盐并不是一件举足轻重的事。
D.近年来,在种种灾害面前,各级政府防患未然,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力争把人民的生命财产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现在,越来越多的农村干部已经明确地认识到,通讯的畅通与否,是招商引资的重要筹码。?
B.目前,每年大学生毕业虽然不少,但我国各方面人才的数量和质量还不能满足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C.中央政府强调用法律手段和经济手段并重的方式解决经济运作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它表明中国高层越来越善于吸收过去一段时期内宏观调控的经验教训。?
D.这种将企业各方的权利、义务用合同、章程等方式加以明确,对于职工行使民主管理无疑是一种基本保障。?
5.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一尊还酹江月 B.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C.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D.山川相繆,郁乎苍苍
6.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日与其徒上高山
自远而至 B.强虏灰飞烟灭 C.故为之文以志 D.泣孤舟之嫠妇
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A.輮以为轮 B.白露横江 C.弟子不必不如师 D.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8.下列加点字的用法和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A.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侣鱼虾而友麋鹿
B.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凌万顷之茫然
C.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其闻道也终不解矣
D.悠悠乎与颢气俱——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9.下列各句的文言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A.渺渺兮予怀 B.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C.何为其然也 D.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二、根据《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完成下列问题。
10.对《念奴娇·赤壁怀古》内容解说不当的一项是( )
A.“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总领全词,为下文赞周郎埋下伏笔,创造出雄浑的气氛。
B.“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用词形象生动,绘声绘色地描绘出了赤壁奇景。
C.“小乔初嫁”“羽扇纶巾”“谈笑间”等词句从正面多角度赞美周郎的年少得志、指挥若定的从容神态。
D.“江山如画”承上总括,“一时多少豪杰”呼应“千古风流人物”,再为赞美周郎蓄势,自然过渡到下阕。
11.对“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一个“穿”字,表现了山崖“刺破青天锷未残”的气势。
B.“拍”字不仅给人以大浪撞击巨石的视觉形象,而且还给人以听觉形象。
C.“卷起千堆雪”用拟人手法,展现了惊涛翻滚之貌,写出了浪花激溅之状。
D.“惊”字既写出了浪涛之气势,更写出了浪涛给人的心理感受。
12.对“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怀念廉颇,痛感今天再也找不到廉颇那样的名将了。
B.作者以廉颇自比,表达了恢复中原的热切愿望,抒发了不被朝廷重用、壮志难酬的愤懑之情。
C.作者怀念廉颇,用追述赵国不重用廉颇而加速灭亡的事实来影射南宋统治者。
D.作者以廉颇自比,指出朝廷若不重用主战的将领,必将重蹈历史上赵国灭亡的覆辙。
13.对《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鉴赏评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词的上阕由当地风光引出历史人物,将写景、叙事、抒情融为一体,笔调沉雄凄婉,意境苍凉悲壮,寄寓了作者对国事的感慨和忧虑。
B.词人借用刘裕的典故,告诫南宋朝廷:要慎重啊!你看,元嘉北伐,由于草率从事,本想要建立“封狼居胥”的功绩,却只落得“仓皇北顾”的哀愁。
C.“可堪回首”一句一语千钧,不但使后两句的画面具有了深刻的政治内容,而且也表达出了作者忧时伤世的强烈感情。
D.本词典故运用得非常成功,巧借历史故事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通过一连串典故的暗示和启发作用,丰富了作品的形象,深化了作品的主题思想。
14.对《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评论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两首词都将写景、抒情、议论融为一体。
B.两首词都用典故,前者借以讥讽当时朝政,后者借以抒发情怀。
C.两首词都是豪放词人所写,前者雄奇、奔放,后者慷慨、沉郁。
D.两首词都以怀古为题,怀念古代英雄,表达作者壮志难酬的情怀。
三、翻译
15.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16.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四、默写
17. ,谈笑间, 。
18.可堪回首, , 。
19.蟹六跪而二螯, ,用心躁也。
20.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 。
21.想当年, , 。
22. ,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参考答案
1.C(悖逆bèi;纶巾guān)
2.B(A.沧桑,仗义执言;C.意气相投;D.隐蔽)
3.D(A.美轮美奂:形容房屋高大漂亮或装饰美好漂亮;B.下里巴人:泛指通俗的普及的文学艺术;C.举足轻重:所处地位重要,一举一动都关系到全局;D.防患未然:在事故或灾害尚未发生时采取预防措施。)
4.C
5.B
6.B
7.D
8.C
9.B
10.C(“小乔”属于侧面描写)
11.C(不是拟人,而是比喻)
12.B
13.B(是借用刘义隆的典故)
14.B(应是“前者借以抒发情怀,后者借以讥讽当时朝政。”)
通过飞机或卫星从高空观测地面,获得有关资料分析,就是现代的遥感技术。
《念奴娇·赤壁怀古》
【必做题】
1.下面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樯橹(qiáng)  酹(lèi) 吟啸(xiào) 羽扇纶巾(guān)
B.笺注(qiān) 赤鼻矶(jī) 蓑衣(suō) 料峭(qiāo)
C.针砭(biǎn) 粗糙(cāo) 差别(chā) 创伤(chuāng)
D.战栗(zhàn) 炽烈(chì) 对称(chèng) 万箭攒心(cuán)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萧瑟   桅杆   淘气   永葆生机
B.已而   凭吊   纶巾   繁冗拖沓
C.赤壁   风姿   樯橹   绘声绘色
D.故垒   酒樽   罗网   安份守己
3.下列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三首诗歌有异曲同工之妙,同样的语言平白如话,情感却直率奔放,而又毫无矫
揉作态之感,这样决绝的誓言,任你心似铁也要化为绕指柔吧。
  B.这两年矿难不断发生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而有些领导对安全生产规程和规章制
度的不屑一顾,肯定是酿成安全生产事故的一个重要原因。
  C.中新网8月24日报道,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在致辞中宣布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
闭幕,并称本届奥运会是一届真正的无与伦比的奥运会。
  D.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强调必须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加强防腐倡廉的工作,实
际上也反映出党和国家领导人也认识到了腐败问题的严重性。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浙江省教育厅、财政厅把完善和建立扶困助学制度作为构建“和谐社会”、为教育办
实事的重要举措。
B.刚发行的这一期《青年文学》,以大约一半的篇幅,对年轻人关注的话题进行了重点
采访和报道。
C.这些大分子会在肠胃里聚集沉淀,从而影响脾胃的消化功能,造成脾胃功能失调,
出现腹胀、溏便、食欲不振。
D.美国电信业主在报告中将电信行业崩溃的原因归结为高层领导人经验不足,这是自
欺欺人的托词。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我国是食品生产和消费大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才能有效解决食品安全领域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切实增强消费安全感。
①强化执法措施,严惩违法犯罪分子
②食品产业涉及环节多,哪一环出现漏洞都会给食品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③创新食品安全监管机制
④坚决淘汰劣质企业,以震慑所有企业使之不敢越雷池半步
⑤保障食品安全需要生产经营者诚信自律,更需要严格的法律制度约束和有效监管
⑥因此,必须保持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的态势,及时消除各环节的隐患。
②⑥①③④⑤ B.②⑤⑥①④③ C.⑤②⑥③①④ D.⑤⑥②④③①
下面这则新闻报道向读者披露了两条重要的信息。请概括出这两条信息。(每条不超过
20个字)
据介绍,商务部和国家发改委正在共同拟定有关塑料袋有偿使用的办法,但有
偿使用理论上并不会给消费者增加新的费用负担。因为原来商场和超市的塑料袋收费
实际上已经计入商品的成本里面去了,现在只是把隐性的变为显性的。
国家发改委提供的数据显示,现在我国每年用于商品包装的塑料袋总量约为160
万吨。据测算,生产1吨塑料需要耗3吨石油,那么一年仅塑料袋就需要将近480万
吨石油,相当于我国去年石油消费量的近1.5%。限制超薄塑料袋生产使用以后,塑料
袋使用总量将会大大减少。


【选做题】
1.下列句子中的“故”字,与其它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
A.故垒西边     B.已而遂晴,故作此
C.故国神游 D.故人西辞黄鹤楼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用法与众不同的一句是(  )
A.大江东去,浪淘尽 B.樯橹灰飞烟灭
C.卷起千堆雪 D.都门帐饮无绪
3.从下列说法中选出不正确的一项(  )
A.“大江东去”中的“大江”指长江。
B.“故国神游”一句中,“故国”指旧国,旧地,这里指当年赤壁战场。
C.“卷起千堆雪”和“樯橹灰飞烟灭”两句都运用了比喻修辞格。
D.“羽扇”“纶巾”都是古代儒将的装束。
4.对开头三句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是虚写。“大江东去”比喻千古历史,如同水里淘金一样,最后沉淀出
历史人物。
B.是实写。写出东去的长江,波涛冲刷,不见一丝旧迹,只有一些优秀人
物还留在人间的传说中。
C.从大处着笔,虚实结合,不仅给人以极佳的视听效果,写尽雄伟壮阔的
长江气势,而且化空间为时间,从具体有形的长江,写到抽象的历史长
河;从对自然伟力的惊叹转到对历史英雄的羡叹。
D.概括写。概括长江的总体气象,用比喻概括整个人类历史。
5.对“乱石穿空”三句理解分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
A.一个“穿”字,突现了山崖“刺破青天锷未残”的气势。
B.“拍”不仅给人大浪撞击大石的视觉形象,还给人以撞击的听觉效果。
C.“卷”字用拟人手法,展现出波涛翻卷动荡之貌,写出浪花激溅之状。
D一个“惊”字既写出波涛之气势,更写出波涛给人的感觉。
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大部分词调分成两段,甚至三段、四段,分别称为“双调”“三叠”“四
叠”。段在词中又叫“片”或“阕”。一首词的上下两段分别称上下片
或上下阕。
B.从晚唐五代到宋的温庭筠、晏殊、秦观、苏轼、李清照等一系列词坛名
家的词风虽不无差别,各有擅长,但大体上可归诸婉约范畴。
C.婉约词风,其内容主要是写男女情爱,离情别绪,伤春悲秋,光景流连;
其形式大都婉丽柔美,含蓄蕴藉,情景交融,声调和谐。
D.苏轼,北宋文学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
比喻,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影响很大。

《赤壁怀古》同步练习参考答案
【必做题】
1.A(B项笺应读jiān;峭应读qiào。C项砭应读biān。D项称应读chèn。)
2.D(份——分)
3.B(A异曲同工。工:细致,巧妙;异:不同的。不同的曲调演得同样好。比喻话的说
法不一而用意相同,或一件事情的做法不同而都巧妙地达到目的。B不屑一顾。不屑:
不值得,不愿意(去);一顾:看一下。认为不值得一看。形容对某事物极端轻视鄙夷。这
里可用“熟视无睹”。熟视:经常看到,看惯;无睹:没有看见。看惯了就像没看见一样。
也指看到某种现象,但不关心,只当没有看见。C无与伦比。伦:类,伦比:类比,匹
敌。指事物非常完美,没有能与它相比的。D居安思危。处在安乐的环境中,要想到可
能有的危险。指要提高警惕,防止祸患。)
4.D分析:A项:语序不当,应为“建立与完善”;B项:主宾搭配不当;C项:成分残
缺,最后加“等症状”。)
C解析:⑤起领起作用,应位于开头;②⑥由“因此”连接;③①④是具体措施,先
有机制,在执法,之后是淘汰、震慑,是后文“这样”指代的对象,应在最后。
6. ①有偿使用塑料袋不会给消费者增加费用负担。
②限制超薄塑料袋生产使用可以节约能源。
【选做题】
1.B (B当“所以”讲,其它都当“旧”讲)
4.C (C是词的比喻用法,其它都是名作状)
5.C (C“樯橹”不是比喻,是借代的修辞手法)
6.C
7.C (“卷”并非拟人手法。)
8.B (把“苏轼”去掉。苏轼属豪放派,其余属于婉约派。)
课件12张PPT。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杰出的词人、诗人和散文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辙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 课文朗读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课文朗读研读课文   1.可怀人物那么多,为什单单怀念周瑜?捕捉有关描写周瑜的语句,分析周瑜形象。 小乔初嫁了 英雄 雄姿英发 有气魄 羽扇纶巾 儒将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大智大勇   2 .作者把周瑜放在怎样的背景下来写? 研读课文景色描写中乱石、惊涛、浪花明确:研读课文  3.这个景色有什么特点?如何描写? 明确:气势磅礴
穿空--峻伟   卷?? 千堆--浩大
用了比喻、夸张、拟人的手法
千堆雪比喻巨浪   4.为什么把周瑜放到这样一个景色中去?研读课文  明确:衬托英雄气概、英雄风采,景和人相得益彰。课堂讨论为什么单单怀周瑜? 参考: ①建功年龄
?苏轼四十多岁?? 团练副使??? 虚职
?周瑜二十多岁就被重用课堂讨论  为什么单单怀周瑜?   参考:   ②机遇
  苏轼遗憾没有碰到这样的机会,周瑜碰到了孙权这样的明君。
  ③赤壁之战中主要角色是周瑜。布置作业  课后查阅一些资料,思考比较《水调歌头》和《赤壁怀古》的异同,就其思想内容或艺术特色写一篇短评。谢谢观赏课件26张PPT。关于“词”1、词的起源:产生于唐,盛行于宋。
词即歌词,指可以和乐歌唱的诗体。
“长短句”、“诗余”、“曲子词”、
“曲词”
2、词牌和标题:词牌是一首词词调
的名称;标题是词的主要内容的
集中体现。3、词的分类:
按字数: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
按段:单调、双调、三叠、四叠(段落叫“阙”或“片”)
按作家的流派风格:
婉约派:柳永、秦观、李清照
豪放派:苏轼、辛弃疾
念奴娇 赤壁怀古苏 轼学习目标1、了解苏轼的生平和思想,了解词的写作背景。
2、掌握豪放词的基本特点。
3、初步学习一些鉴赏古典诗词的方法。
4、理解词人复杂的心情,学习作者从容旷达豪迈的胸襟,丰富我们的情感世界。关于苏轼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人(今四川眉山县) ,北宋时期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为“三苏”。
诗歌方面和黄庭坚并称“苏黄”,词方面和辛弃疾并称“苏辛”。
书法方面和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成就文学家政治家书画家
北宋成就最高的文学家,开创了词的豪迈之风。写作背景北宋元丰五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游赤鼻矶,作词抒怀。本首词就是苏轼贬官黄州后的作品。43岁时因作诗讽刺新法,被捕下狱,出狱后贬官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个闲职,他在旧城营地辟畦(qí)耕种,游历访古,政治上的失意滋长了他逃避现实和怀才不遇的思想情绪,但由于他豁达的胸怀,在祖国雄伟的江山和历史风云人物的激发下,借景抒情,写下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名篇,此词为其代表作。在黄州的四年里,他创作了66首词、200多首诗、3篇赋、170多篇(含小品),写了280多封书信,其中有豪放派的代表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更有脍炙人口的前后《赤壁赋》。诗人政治上的不幸却成就了文学上的大幸。历史有时如此让人费解。
朗读法1、诵读 体会作者的情感
2、再读 理清思路 。
3、赏读 解析诗词意蕴,把握诗 人情感。
豪放、
雄壮
有气势、念奴娇 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 ,
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
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 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词的上阙描绘了赤壁怎样的画面?请你抓住关键的几个动词来分析赤壁之景?并形象地概括它的特点。
绘景: 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品味赏析 赤壁美景的特点是:“雄奇壮阔 气势磅礴”。穿:山崖陡峭高峻拍:惊涛力度之大卷:波涛气势之大渲染磅礴
宏伟的气势精彩鉴赏示例:“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你认为这首词中最能体现词人豪迈特点的句子是哪句?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这一句承上启下。“江山如画”是从眼前景色得出结论,也是对前三句的概括。
“一时多少豪杰”引起作者的怀古之情,于是便引出下面一大段抒情。“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这一句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活动在大江奇景里的英雄人物是谁?他的形象在词作中是怎样表现出来的?周瑜羽扇纶巾儒雅、风流倜傥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指挥若定、
泰然自若下片着力塑造周瑜,为何要插入
“小乔初嫁了”这一细节?以美人衬托英雄。
着力表现周瑜风流倜傥的儒将风采。
“一时多少豪杰”为什么只写周瑜?怀古 周瑜 自伤 苏轼
建功年龄
职务
际遇
外貌
生活
怀古的目的是为了抒发感情 ,对周瑜“赞扬”的同时慨叹自己。 探究性学习: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的思想是积极还是消极?明确:
苏轼此时已经47岁了,他被贬到黄州,游览赤壁美景,如画江山,肯定有一种深深的失落感,年华老大,功业少成,想想人家周瑜,在三十四岁的时候,就已经名垂青史,已经立下赫赫战功。而自己还可能如周瑜那样吗?想到这,苍凉、消沉之情是难免的。但是苏轼毕竟是苏轼,他并没有真正消沉,他又特别想得开,苏轼可能在想,如画的江山,儒雅的英雄,多情的美人,还有流传千古功业,即使周瑜这样的风流人物不也是被“浪淘尽”了吗?人生就如梦境一般,何必过于执着呢?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所以他特别洒脱,放得下,才能拿得起,看得开,才能出得来,因此,苏轼才会情不自禁倒一杯酒祭奠江水和月亮。这就是苏轼的生存智慧,这就是苏轼的乐观豁达态度。 全词总结 上片重在写景,将江山之美和怀古之情融为一体,视野开阔,景色奇绝,气象万千,荡人心怀,尽显豪壮之情调。下片则重在写人,在对周瑜的塑造上,诗人借周瑜的雄姿英发,赫赫战功,彰显了一种英雄豪气。写自己消极苍凉不掩撒酒江月的豪气。这一切都营造出壮阔雄浑的意境。在表达壮志难酬的同时,让人感受着词的巨大魅力。当堂检测练习册1-5题作 业练习册6-12题课件23张PPT。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目标了解宋词豪放派的风格特点,提高古诗词的阅读鉴赏能力
了解作者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和壮志未酬的情怀
感受苏轼的旷达洒脱、积极乐观地面对人生的态度 知识积累生平: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画家,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一生宦海沉浮,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与其父苏洵 、其弟苏辙并称“三苏”。就个人创作成就而言,许多人认为苏轼堪称“中国古代第一全才”。
写作背景苏轼 21岁中进士,开始为宦生涯。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因“乌台诗案”被捕入狱。出狱后,责授黄州团练副使。此职位实为虚职,因此为排遣政治上的失意,他游历访古,泛舟赤壁,先后写下了前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
念奴娇 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
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
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
还酹江月。感知初读. 念奴娇 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
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
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
还酹江月。感知初读.题目解读“念奴娇”为词牌名,念奴是唐代一个很著名的歌伎,调因此而得名。前片四十九字;后片五十一字,共一百字。此调宜于抒写豪迈感情。
题目是“赤壁怀古”,告诉我们这首词的主要内容是苏轼在赤壁这个地方游览的时候,触景生情,进行怀古,缅怀古人。 整体感知请具体说下,哪些句子写赤壁,哪些言怀古?
上阕:描写赤壁之景
下阕:抒发怀古之情写景片段分析 作者具体选用了哪些意象 ?
大江、乱石、惊涛、千堆雪乱:山崖的险怪
穿:山峰的高耸
惊:巨浪的汹涌
拍:怒涛的力度
卷:波涛的强劲有力
夸张
比喻
拟人视觉
听觉雄伟壮丽、气势恢宏江山如画 石乱山高,两岸的悬崖峭壁高傲地耸入云霄,夕阳的大半已沉入水中,在乱石高山后投下了鬼魅般的黑影。惊涛骇浪汹涌澎湃,不停地击向江岸,似乎想将其冲毁撕裂。浪花就这样翻滚腾跃着,仿佛扬卷起了千堆的白雪。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将时间与空间完美的结合。在结构上总领全文,为下文的展开埋下伏笔。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过渡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江山如画” 承接上文对景色的描写,“一时多少豪杰”既照应开头“千古风流人物”,又为下阕赞写周瑜作了铺垫。
捕捉有关描写周瑜的句子,并分析周瑜的形象。(小组讨论)
小乔初嫁了——年轻得志(侧面衬托)
雄姿英发 ——英俊潇洒
羽扇纶巾 ——儒雅斯文
谈笑间 ——作战指挥若定
樯橹灰飞烟灭——足智多谋
怀古片段分析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江山依旧,物是人非。赤壁是周瑜建功立业的战场,却是苏轼被贬谪后流放的去处。面对着这样的周瑜,苏轼心里自是有个比较,且看二人的对比资料 。
苏轼内心解读周瑜苏轼建功年龄34岁47岁职务东吴都督团练副使(虚职)际遇功成名就功业未成外貌英俊儒雅早生华发人生幸福美满屡遭不幸怀古伤今 采用映衬的写作手法。周瑜的“雄姿英发”与作者的“早生华发”相互映衬,既显出周瑜的少年得志,又显出作者的壮志未酬。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有人说,此句是作者“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消极哀叹。
又有人认为是作者和全词一脉相承,进一步抒发追求“积极向上的梦境”的雄心。人生态度 旷达是一种处世哲学,也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人生在世,不可能一帆风顺,种种失败都需要我们勇敢地面对、坚强地处理。当挫折、失败来临时,不是一味地埋怨生活,从此变得消沉、萎靡不振,而是对生活满怀感恩,跌倒了再爬起来。学会旷达,我们不再因生活中几句逆耳的言语而耿耿于怀;学会旷达,我们不再因生活中些许所谓的烦恼而忧心忡忡;学会旷达,我们站在人生另一个高度上去看待和审视周围的人和事。 归纳总结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公认的豪放派代表作,其“豪放”表现在哪些方面?
一方面表现在对赤壁之景的描写上:“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画面波澜壮阔,雄奇壮美。
另一方面表现在作者抒发的情感上,通过塑造功成名就的周瑜,表明了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态,表达出豪放洒脱之情。 作业背诵这首词,仔细品读词作雄浑壮阔的
意境。
预习《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课文结构
念奴娇
赤壁怀古咏赤壁怀周瑜感人生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多情应笑我
早生华发写景抒怀江山如画人生如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