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 历史八年级上册 第13课五四运动 课件(2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 历史八年级上册 第13课五四运动 课件(2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7.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2-13 08:36: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导入
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第13课
五四运动-----初印象
时 间
地 点
主力
形式
口 号 要 求
情 绪 ?
1919年5月4日
北京 天安门前
3000多名学生
罢课、示威游行
①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② 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③ 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合约上签字等口号;
④要求严惩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
阅读课本,找出下面答案
一、五四运动-----背景
材料一:(军阀们)经过哪里,就靠哪里的老百姓供应,以苛捐杂税把他们管辖的省敲诈得光。……大河堤坝不维修,听任黄河泛滥;……此外还有滥发钞票,通货膨胀。 ——《伟大的中国革命》[美]费正清著
材料二: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掀起了一场新文化运动。
材料三:一战期间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产业工人队伍不断壮大。为中国新的革命运动提供了新的阶级力量。
①北洋军阀黑暗统治,激化阶级矛盾。(政治)
②新文化运动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觉醒。(思想)
【史料研读】阅读下列材料,概括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
③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工人阶级力量壮大。(经济)
一、五四运动的背景
五四运动导火索:
巴黎和会外交失败
“关于索还胶州租借之对日外交战争,业已失败。”
—— 1919年5月1日,上海《大陆报》
“胶州亡矣,山东亡矣,国将不国矣!”
—— 1919年5月2日《晨报》《外交警报敬告国人》
中国代表在巴黎和会上提出正当要求:
(1)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特权;
(2)废除“二十一条”;
(3)收回青岛等
遭到拒绝
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
德国倚仗着他的学问好,兵力强,专门侵害各国的平等自由,如今他打得大败,稍微懂得点公理的协约国,居然打胜了。这就叫做“公理战胜强权”。
——陈独秀《每周评论》
思考: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中国作为战胜国,为什么仍然摆脱不了主权被侵犯的命运?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
一、五四运动的背景
合理、合法
二、五四运动的爆发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回国内,举国愤慨……
——1919年5月3日晚,北京各校学生代表在北大法科礼堂集会——
1919.5.3晚7点 北大法科大礼堂
谢绍敏
北大法律系学生谢绍敏当场咬破中指,撕下衣襟,用鲜血大书——
“还我青岛”!
《京报》社长邵飘萍报告巴黎和会关于山东问题的决议,中国外交失败的经过和原因。
邵飘萍
二、五四运动的过程
1915年初夏,36岁的陈独秀在日本坐上了回国的海船。到达上海后,陈独秀找到私交很深的安徽同乡汪孟邹,说要办一种 “只要十年八年的工夫,一定会发生很大影响”的杂志。后由群益书社出版,月刊《青年杂志》就这样诞生了。
5月4日学生集会于天安门广场
《五四运动》油画
二、五四运动的过程
外争主权
内除国贼
拒绝签字
废除21条
还我青岛
誓死力争
要求:
严惩亲日派卖国贼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
结果:
学生代表被捕
口号:
外争主权
内除国贼
拒绝签字
废除21条
还我青岛
誓死力争
帝国主义
---反帝
北洋军阀政府
---反封建
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性质:
彻底的不妥协的
斗争精神
二、五四运动的过程
小结.五四运动爆发:
时 间
地 点
主力
形式
口 号 要 求
情 绪
1919年5月4日
北京 天安门前
3000多名学生
罢课、示威游行
①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帝国主义——反帝
北洋军阀——反封建
② 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③ 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合约上签字等口号;
爱国、无奈、愤怒……
④要求严惩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
二、五四运动的过程
三、五四运动的扩大
五四运动爆发后,中外对五四运动都有什么反应?
北京学生的爱国斗争得到社会各阶层人士的广泛拥护。陈独秀亲自起草《北京市民宣言》,号召北京学生、商人、劳工奋起斗争,勇敢地对社会进行根本改造。
陈独秀散发传单时被捕入狱
日本帝国主义在天津、上海、南京、汉口等地集结军舰,胁迫北洋政府取缔学生的爱国运动。
全国200多个城市的学生一致罢课。
三、五四运动的扩大
北京
天津
济南
上海
长沙
铜山
开封
武昌
长安
成都
重庆
昆明
南宁
广州
南昌
阳曲
清苑
江宁
怀宁
杭县
沈阳
烟台
厦门
闽侯
6月4日
6月5日
6月3日
·
·
·
·
北京学生再次开展大规模的爱国宣传活动
上海学界声援北京,积极宣传
上海日本纱厂工人全体罢工,……罢工工人总数前后约有六、七万人之多。
商人也举行罢市,席卷全国十几个商业中心城市
随后
三、五四运动的扩大
忍痛停业,冀救被捕学生,不除国贼,誓不开市!
——上海商人罢市标语
国事如此,无心整容,请君不必光顾。
——上海理发馆贴出的广告
上海学生罢课
上海商界罢市
上海工人罢工
思考: 6月5日之后,五四运动的中心和主力有没有变化?
三、五四运动的扩大
(1)时间:
(2)主力:
(3)运动中心:
(4)形式:
6月5日(后期)
学生
工人阶级
北京
上海
标志: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展现了伟大的力量。
学生罢课;
商人罢市;
工人罢工。
时间:1919.5.4
先锋:学生
斗争形式:罢课
五四风潮范围在扩大
参加的群体在扩大
反帝反封的意识在扩大
时间:1919.6.5后
主力: 工人
斗争形式:三罢
三、五四运动的扩大
特点:青年学生是先锋,工人阶级是中流砥柱
4.结果:
②罢免曹、陆、章职务
③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五四运动的直接目标得到了实现,
这是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一次重大胜利。
①释放被捕学生
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



三、五四运动的扩大
思考:五四运动直接目标得到了实现
对内:没有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
对外:没有赶走帝国主义。
最终目标?
未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三、五四运动的伟大意义
五四运动的爆发,犹如一束闪电,一声惊雷,震撼了偌大的中华古国,使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常培军《中国史话》
“新”在何处?
“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
——《上海学联告同胞书》
【合作探究】五四运动“新”在何处?
上海全市工人大罢工
①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新的革命力量
三、五四运动的伟大意义
【合作探究】五四运动“新”在何处?
新的革命思想
“我国自‘五四’运动以来,新思潮震荡全国,真有‘一日千里’之势。近一年来新出版的报章杂志有好几百种,都竞谈世界各文明国的新学说,……“尤以马克思学说为最流行”。
——李季《社会主义史》
②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三、五四运动的伟大意义
【合作探究】五四运动“新”在何处?
由于在五四运动中亲眼看到工人阶级表现出来的伟大力量,一部分学生领袖便出发往民间去”……与其说这是先进知识分子与工人群众相结合的过程,不如说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过程。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共产党早期组织创办的工人刊物
邓中夏(1894-1933)
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
之一、五四运动重要领
导人、工人运动先驱
③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
新的革命斗争
三、五四运动的伟大意义
【合作探究】五四运动“新”在何处?
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受挫“阻碍了中国寻求西方模式的国家认同”,在遭遇深重认同危机的情况下,中国知识人随之开始转向以苏俄为代表的社会主义路径。
——徐国琦《中国与大战:寻求新的国家认同与国化》
新的革命方向
三、五四运动的伟大意义
领导阶级
指导思想
革命方向
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
三民主义
马克思主义
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
1840
1919
鸦片战争
五四运动
旧民主主义革命
1949
新中国成立
中国近代史(反侵略反封建)
意义:五四运动是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新民主主义革命
三、五四运动的伟大意义
你心目中的五四精神?
五四运动以全民族的力量高举起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五四运动,孕育了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伟大的五四精神,其核心是爱国主义精神。……五四运动时,面对国家和民族生死存亡,一批爱国青年挺身而出,全国民众奋起抗争,誓言“国土不可断送,人民不可低头”,奏响了浩气长存的爱国主义壮歌。
——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三、五四运动的精神
知识总结
(2)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3)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
(1)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导火线
经过
(1919.5.4)
北京
学生
罢课、游行
(1919.6.3)
上海
学生
工人
商人
罢课
罢工
罢市
初步胜利
性质
意义
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4)是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课堂练习
1.(2024·甘肃兰州·中考真题)近代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在革命过程中人民发挥主体作用。体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使命担当的是(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2.(2024·河北·中考真题)下面是一份某年5月23日发出的电文。据此判断,“某年”应是( )
A.1917年 B.1919年 C.1921年 D.1924年
外交失败,举日愤激,贵会救国薄(博)海同钦,垦速电政府迅筹国策,勿丧国权,并电巴黎专使,毅力坚持,争还国土。同深感祷。
直隶甲种工业学校一百八十二人泣叩
D
B
课堂练习
3.(2024·四川宜宾·中考真题)五四运动使“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从斗争实践中懂得了中国社会的发展,中华民族的振兴,中国人民的幸福,必须依靠自己的英勇奋斗来实现,没有人会恩赐给我们一个光明的中国。”这说明五四运动( )
A.形成反侵略的统一战线 B.成为了民主革命的开端
C.促使党的工作重心转移 D.启迪了民众的思想觉悟
4.(2024·黑龙江·中考真题)口号可以直观地反映某一时期的历史进程。以下口号属于五四运动时期的是( )
A.“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B.“均田免赋”
C.“民主与科学” D.“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D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