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2张PPT)
第一单元复习
易读错的字
陈
chén
束
shù
蝉
chán
涩
sè
拙
zhuō
痴
chī
裳
shang
腐
fǔ
恍
huǎng
忍
rěn
微—徽
微 襟 羞 德 幽 雅
容易混淆
鹊
雀
喜鹊
麻雀
容易写出别字
易写错的字
涩:①不润滑;②使舌头感到麻木难受的滋味;③文字不生动,难懂。
陈:①安放,摆设,排列;②叙述,说明;③时间久的,旧的;④周朝国名(?—前478);⑤朝代名。
多义字
绿毯 境界 鞭子 衣裳 彩虹
马蹄 豆腐 拘束 羞涩 摔跤
浑浊 笨拙 参差 照耀 印象
词语积累
心驰神往:心神飞到(向往的地方)。
《草原》
一碧千里:一眼望去全部都是绿色,形容很大的范围
内都是碧绿的颜色。
襟飘带舞:衣襟和裙带随风舞动。
翠色欲流:翠绿的颜色好像就要流淌出来一样,形
容绿到了极致。
顾影自怜:回头望着自己的影子而怜惜自己。形容孤独失意。后也用来形容自我欣赏的样子。
孤芳自赏:把自己看成一朵香花而自我欣赏。比喻自命清高。
芬芳馥郁:形容香气非常浓。
《花之歌》
AABB式
断断续续
ABB式
热乎乎
含有数字
一碧千里
高歌一曲
词语分类
亮晶晶
景物描写
一碧千里
翠色欲流
芬芳馥郁
细雨迷蒙
人物神态
心驰神往
贬义词
孤芳自赏
顾影自怜
1.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草原》)
2.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草原》)
比喻句
3.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草原》)
4.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丁香结》)
1.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草原》)
2.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树银妆,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从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丁香结》)
拟人句
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么?(《丁香结》)
反问句
1.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的冠冕;我是生者赠与死者最后的祭献。(《花之歌》)
2.冬将我孕育;春使我开花;夏让我成长;秋令我昏昏睡去。(《花之歌》)
排比句
1.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草原》)
2.鄂温克姑娘们戴着尖尖的帽子,既大方,又稍有点儿羞涩。(《草原》)
含关联词的句子
《草原》是一篇散文,是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并通过这些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本文层次井然,作者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叙述,先描写草原秀美的景色,再描写草原迎客场面和草原联欢的情形。
●课文《草原》按照什么顺序写了哪些内容?
本单元知识点
这句话是说蒙古族和汉族人民之间的情谊深厚,怎能忍心马上分别!大家在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上,迎着斜阳,相互倾诉着惜别之情。
●如何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引用一方面丰富了丁香结的内涵,印证在古诗文中,“丁香结”的形象确实与“愁”分不开;同时为后文作者一反古人寄托在丁香结上的情感,以开阔的胸襟开拓“丁香结”的新境界做铺垫,表达了作者寄托丁香花的理念和志趣。
●《丁香结》一文中引用诗句“芭蕉不展丁香结”
“丁香空结雨中愁”的作用是什么?
生命中总是充斥着各种各样的难题、烦恼、忧愁,不能被立刻化解,作者认为这是一种常态。如果人生没有任何困难,反而缺少起伏,太平淡无味了。作者发出如此超然物外的感叹,表达了她从容、豁达、积极的人生态度,对困难忧愁无惧无畏、平常心看待的优秀品格。此处作者将丁香结和人生感悟联系在一起,使文章有了更深刻的内涵。
●如何理解“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是太平淡无味了么”?
全诗四句话写云、雨、风、水,生动形象;写山、船、地、楼,句句求实,堪称写实景的佳品。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的诗题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全诗写了哪些景物?
诗题内涵丰富:点明时间、地点、事件和心境。
这是一首描写田园风光的词,写的是人们熟悉的月、鸟、蝉、蛙、星、雨、店、桥,然而诗人却把这形象巧妙地组织起来,让我们感受到一种恬静的美。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一首描写什么的词?具体描写了哪些景物?
借物抒情,运用了通感、比喻、拟人的手法,表现了对大自然的热爱。
●《花之歌》的写作风格是什么?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
课文中的段落
积累背诵
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
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道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文字不能是图片形式,要打出来
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古诗词
3.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日积月累
绝句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拓展
一、给下面红色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 ”。
陈(cén chén)列 笨拙(zhuō zhuó)
羞涩(shè sè) 捉迷藏(cáng cháng)
蝉鸣(chán cán) 衣裳(shang shāng)
巩固练习
二、辨字组词。
红( ) 镜( ) 虹( ) 境( )
鹊( ) 缔( )
雀( ) 蹄( )
红色
彩虹
喜鹊
麻雀
眼镜
境界
缔造
马蹄
1.把词语补充完整,再按照要求完成练习。
①平淡( )( ) ②( )( )自赏
③( )影( )怜 ④( )飘( )舞
味
无
孤
芳
顾
自
襟
带
(1)带有贬义的成语有( )。
(2)有关动作描写的成语有( )。
②
③
④
三、成语练习。
(3)用①造一个句子:
。
平淡无味的文章是吸引不了读者的。
2.下面成语应用有误的一项是( )
A.面对着那美丽的景色,我真想高歌一曲。
B.一个足不出户,将自己封闭在狭小的天地中,孤芳自赏的人,能赶上时代的潮流吗?
C.三月的春风轻轻地吹,小草从地里钻出头来,远远望去,真是翠色欲流啊!
C
.
.
.
.
.
.
.
.
.
.
.
.
四、句子练习。
1.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么?(改为陈述句)
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就太平淡无味了。
2.冬将我孕育;春使我开花;夏让我成长;秋令我昏昏睡去。(仿写排比句) 。
公园里有许多花,有的是红的,有的是紫的,有的是白的,有的是黄的。
1.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这句话用 比喻 ,写出了 。
我能以“草地”为话题写一个比喻句。
。
彩虹
男女老少
人很多
那一片绿色的草地,一眼望去,像一大块绿色的地毯。
五、分析句子。
2.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这句话作者用 的修辞手法,写出了 ,让我们感受到 。
拟人
骏马和大牛的样子
境界的美好
(一)读片段,回答问题。
饭后,小伙子们表演套马、摔跤,姑娘们表演了民族舞蹈,客人们也舞的舞,唱的唱,并且要骑一骑蒙古马。太阳已经偏西。谁也不肯走。是呀!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1.这段话选自 (作者)的《 》一文。这篇课文作者按照 的顺序叙述,先描写草原 ,再描写草原 和草原 。
老舍
草原
事情发展
秀美的景色
迎客场面
联欢情形
六、课文练习。
2.说说最后一句“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意思。
蒙古族和汉族人民之间的情谊很深,怎么舍得马上就分别!大家站在夕阳下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上,相互倾诉着惜别之情。
1.《宿建德江》的作者是 代的 ,作者紧紧围绕一个“ ”字,写了 ,等景物。
2.《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的作者是 代的 ,作者用题目告诉了我们这首诗写的时间是 ,地点是 ,事件是 ,当时的心境是 。
宋
孟浩然
愁
船、烟、日、天、江、月
唐
苏轼
六月二十七日
望湖楼
游湖
醉
(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3.《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作者是 代的 ,这是一首描写 的词,词中写了
等景物,让我们感受到了一种恬静的美。
4.《花之歌》是一篇( )的散文。
A.借物抒情 B.借物喻人 C.借景抒情
宋
辛弃疾
田园风光
月、鸟、蝉、蛙、星、雨、店、桥
C
七、按要求填诗句。
1.把诗句补充完整。
移舟泊烟渚, 。
野旷天低树, 。
2.《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中写云翻、雨泻的句子是 , 。
写风卷、天晴的句子是 ,
。
日暮客愁新
江清月近人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3.《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中纯然是抒写当时当地的夏夜山道的景物和词人的感受,然而其核心却是洋溢着丰收年景的夏夜的句子是 , 。
, 。既衬出了词人骤然间看出了分明临近旧屋的欢欣,又表达了他由于沉浸在稻花香中以至忘了道途远近的怡然自得的入迷程度的句子是
, 。 , 。
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
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
路转溪桥忽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