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济南的冬天》课件(共36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课《济南的冬天》课件(共36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2.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2-13 10:25: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6张PPT)
背景知识
01
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现在你正身处一个寒冷的冬日。凛冽的寒风像刀子一样刮过你的脸颊,周围的一切似乎都被冻住了,树木只剩下光秃秃的枝干在寒风中瑟瑟发抖,大地也被冰雪覆盖得严严实实。然而,就在这样的寒冷中,有一个地方,它像是被大自然特殊眷顾的世外桃源。那里的冬天没有刺骨的寒冷,阳光温柔地洒在大地上,给每一寸土地都铺上了一层暖色调的滤镜。那里的山,像是被大自然精心雕琢的艺术品,带着独特的韵味。那里的水,清澈且灵动,在冬日里依然流淌着生机。这个地方就是济南。今天,我们就跟着老舍先生的脚步,走进《济南的冬天》。
导入
背景知识
01
识记有关老舍的文学常识;感知文中济南的冬之美。(重点)
学习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体会景物描写中融入的感情。(重点)
品味课文精美的语言,学习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重点、难点)
体味作者对济南的冬天的热爱之情。
学习目标
1
2
3
4
背景知识
文学常识
课文精讲
内容小结
目录/content
背景知识
01
背景知识
01
背景知识
01
老舍1930年7月来到山东,在齐鲁大学和国立山东大学任教多年,对山东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山东被他称为自己的“第二故乡”。《济南的冬天》是老舍于1931年春天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成的,原为一系列直接描写济南风景名胜的长篇散文《一些印象》中的第五节。此文虽系节选,但能独立成篇。
背景知识
01
早年生活
老舍出生于北京,父亲是一名满族的护军,在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城的战争中阵亡。全家靠母亲做活计维持生活。1908年,得宗月大师资助始入私塾,上学后,老舍自己更名为舒舍予,含有“舍弃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
留洋时期
1924年,老舍去到伦敦大学东方学院担任中文讲师。任教期间,老舍在《小说月报》上陆续发表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在文坛引起不小反响。
背景知识
01
文笔成熟
1930年7月,受齐鲁大学的聘请,老舍赴济南担任文学院教授,并于同年被聘为《齐大月刊》编辑。1930年至1936年任教期间,老舍的文学创作逐渐走向成熟。《大明湖》之后,老舍又先后创作了长篇小说《猫城记》《离婚》《牛天赐传》,并出版了《赶集》《樱海集》两部短篇小说集和《老舍幽默诗文集》。 战时写作 1937年,老舍南下,开始主持“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文协)工作,配合宣传发表了大量抗战题材的作品,如《火葬》《惶惑》等。
背景知识
01
创作巅峰
1946年,老舍受邀去到美国游学宣讲,三年后回国,开始支持“北京市文学艺术工作者联合会”(文联)工作,并创作了大量反映新时代社会的作品。
老舍之死
1966年8月24日,受文化大革命影响,老舍于北京太平湖投湖自尽。
背景知识
01
文学常识
02
背景知识
01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作年,因创作话剧《龙须沟》,被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人民艺术家”作品大多取材于市民生活,语言俗白精致,雅俗共赏。他的代表作小说《骆驼祥子》被译成十几种文字,在国内和国际上都产生深远影响。他的主要作品还有小说《四世同堂》和话剧《茶馆》等。
作者名片
背景知识
01
抒情散文
注重表现作者的思想、抒发作者的感情的散文,往往借助具象、写景状物来抒发主观情感。文中的景或物是作者抒情的依托,作者往往将所要抒发的情感具象化,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或写景抒情、情景交融,或托物言志、有所寄托,以达到抒情的目的。大致可分为借景抒情、因物抒情和以事抒情三类。本文是写景抒情的名篇。
文体知识
背景知识
01
课文精讲
03
背景知识
01
题目解说
题目明确交代了描写的地点和时令,表明所写的是济南这个特定环境下的冬天,不同于其他地方的冬天,作者正是要写出济南冬天景物的特色。
背景知识
01
正文精讲
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大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
语言特点:对比
“像我”,口语化,这里作者有意突出“我”的感得亲切自然。把济南和北平对比,突出济南冬天风的柔和。
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
语言特点:对比
用伦敦和济南对 比,突出济南冬天的明亮。
背景知识
01
正文精讲
自然,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儿叫人害怕。可是,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真得算个宝地”直接抒发了作者对济南的赞美之情。
第一部分(1段),作者以自己的感受,通过与北平、伦敦、热带的地方的对比,总写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
背景知识
01
正文精讲
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请闭上眼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拟人“睡着”“唤醒”等词语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老城以灵性,体现了老城暖和安适的特点,给人以亲切、温馨的感受,把老城写活了。
背景知识
01
正文精讲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唐]岑参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背景知识
01
正文精讲
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儿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他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
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比喻|拟人
把“这一圈小山”比喻成“小摇篮”,“低声”等词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山围城的特殊地形是济南冬天温暖的原因。“小山摇篮图”蕴含着感人的脉脉温情,烘托出环境的舒适温暖。
背景知识
01
正文精讲
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
品词
“含笑”“着落”“依靠”,表现了济南人对冬天的喜爱,也洋溢着作者对济南冬天的无限喜爱之情。
背景知识
01
正文精讲
他们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觉地想起:“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就是这点儿幻想不能一时实现,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有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
拟人“慈善”一词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印证了济南的冬天“温晴”的特点,表现了济南人对济南冬天的热爱,也传达出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之情。
背景知识
01
正文精讲
最妙的是下点儿小雪呀。
品词“妙”字用得准确、恰当,起统领全段的作用;“呀”饱含喜爱之情,读来亲切自然。
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儿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比喻 将“雪”比作“白花”,将“树尖儿上顶着白雪的矮松”比作“日本看护妇”,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披雪的矮松的秀美风姿。
背景知识
01
正文精讲
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儿,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儿更美的山的肌肤。
拟人|比喻“穿”字赋予山以灵性,准确地表现了山坡被雪、草覆盖的状态;“一件带水纹的花衣”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雪后山坡上因雪分布不均而形成的草色与雪色相间的美景;“被风儿吹动”赋予静景以动态。这些景物给人以美的享受,表达了作者对雪后济南小山的喜爱之情。
背景知识
01
正文精讲
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
景物描写-拟人
把“薄雪” 比拟为人,有感情,会害羞,生动地描写了阳光斜照下“薄雪”娇美的情态,突出了雪后山景之“妙”。
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用与老天商量的口气,表达出作者对济南深厚而强烈的赞美之情。)
背景知识
01
正文精讲
古老的济南,城内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儿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 ,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
的吧。
拟人 比喻
“卧”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小村庄、雪人格化,形象生动
地写出小村庄、雪的可爱情态。把山坡上小村庄的雪景比作“小水墨画”,
富有诗情画意。
第二部分第一层(2~5段),写济南的冬天的山景。
背景知识
01
正文精讲
词义辨析:宽敞与宽广
“宽敞”侧重立体空间的宽广,多形容院子、房屋
等,适用范围较小。
“宽广”侧重平面面积的广大,可形容土地、水面、道路等具体事物,也可形容领域、胸怀、知识面等抽象事物,适用范围较大。
背景知识
01
正文精讲
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反倒在绿藻上冒着点儿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
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
衬托极写水藻之绿,以衬托水之清澈、透明。
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拟人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地写出水的温暖多情,表现出济南
冬天的无限生机和在冬天里孕育着的朦胧春意。
背景知识
01
正文精讲
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把“冬天的济南”比作“蓝水晶”,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济南冬天山水景色的清澈秀丽,抒发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
作者在山光水色中,用鲜亮明丽的色彩绘出济南美丽的倩影。
第二部分(第6段),具体写济南冬天的水色。
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第三部分(7段),点题,用“冬天”修饰“济南”,抒发作者的喜爱之情。
背景知识
01
正文精讲
本文结尾“这就是冬天的济南”能不能改成“这就是济南的冬天”?为什么?
不能。这样的结尾不仅点了题,而且和标题相比在结构上又有所变化,显示了作者的匠心。因为上文描写的是冬天里整个济南鲜亮明丽的色彩,所以文末结句用“冬天”修饰济南”,抒发了对“冬天”这个特定时令里的济南的感受。
背景知识
01
内容小结
04
背景知识
01
主题归纳
这篇写景抒情散文,紧紧围绕济南的冬天“温晴”这一特点,描绘济南的山、水、天,呈现给读者一幅山清水秀、天蓝地暖的济南特有的动人冬景图,抒发了作者对济南的赞美与热爱之情。
背景知识
01
写作特色
(1)情景交融,感受独特。
本文在描写济南的冬景时,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有时直接抒发感情,如开头写“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通过对比,得出“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的结论,既写出了自己的独特感受,又显得情真意切。有时创造意境,流露深情,如“请闭上眼想:一个老城……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最妙的是下点儿小雪呀”,由衷表达对济南的赞美之情。
背景知识
01
写作特色
(2)比喻、拟人,生动贴切。
写景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动贴切。如:把山坡上小村庄的雪景比作“小水墨画”,把整个冬天的济南比作一块“蓝水晶”,无一不小巧秀丽,用来比喻济南不高的山、不冷的冬天,是恰到好处的。拟人的句子更多,个性化更明显。
背景知识
01
写作特色
如把济南老城说成是“很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把济南周围的一圈小山写得很有温情,“他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把山坡上有斑驳的色彩,说成是穿着“带水纹的花衣”,秀美动人;把夕阳斜照下粉色的薄雪,比拟为害羞的少女,情态可掬;把水藻、水和垂柳都人格化了,说“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这些都表现出济南冬天的无限生机和冬天孕育着的朦胧春意。
背景知识
01
文章结构
背景知识
01
感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