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5张PPT)
课时1 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1.能列举生活中反映不同物质溶解的实例。
2.设计实验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在我国某些盐碱湖可“冬天捞碱,夏天晒盐”,这里的碱是指碳酸钠,盐是指氯化钠。人们在冬天可以直接从湖中捞出碱,夏天可以取湖水晒盐。为什么可以“冬天捞碱,夏天晒盐” 又可以用什么方法提纯得到的物质 这些问题都和物质的溶解性有关。
一、物质的溶解性
一种物质(溶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溶剂)里的能力。
溶解性:
衣服上的油渍在水中很难洗去,而用汽油却很容易将它洗去,这是为什么?
【实验1】取2支试管,分别加入氯化钠、氢氧化钙各1g,再用量筒各
量取5 mL水,加入2支试管中。充分振荡后静置,观察物质的溶解情况。
静置后观察到氯化钠全部溶解,
氢氧化钙几乎不溶解,有很多固体剩余
不同的物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
如氯化钠可溶于水,而氢氧化钙则微溶于水
二、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实验2】取2支试管,各加入少量固体碘,往试管中分别加入等体积的少量水和少量酒精,振荡,观察现象
静置后观察到碘在水中几乎不溶解,
在酒精中全部溶解
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
如碘较难溶于水,却易溶于酒精
【实验3】取1支试管,加入3g硝酸钾,然后加入5 mL水,充分振荡,硝酸钾是否能完全溶解 如不能完全溶解,将试管加热,观察发生的变化。
加水后未全部溶解,加热后全部溶解
同一种物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性与温度有关。对于硝酸钾等多数物质,温度越高,其在水中的溶解能力越强
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包括溶质和溶剂的性质、温度。
(1)溶质的性质:不同物质在同一种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
(2)溶剂的性质: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
(3)温度:同一种物质在同一种溶剂中的溶解性与温度有关。多数物质,温度越高,其在水中的溶解能力越强。
内因
外因
溶解性的应用
在生活和生产实际中,人们常用酒精、汽油、氯仿和苯等溶剂溶解某些在水中难以溶解的物质。如用酒精溶解化妆品中的香精、中草药中的有效成分,用氯仿溶解有机玻璃。
1.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事例说明物质的溶解性与溶质和溶剂的性质有关,同时也受温度的影响。请举出实例,与同学交流。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看到这样的事实:在相同条件下,面粉在水中不易溶解,而蔗糖在水中易溶解,温度越高,溶解能力越强;油渍用水很难洗去,用汽油却很容易洗掉。
2.你知道衣物是用什么物质来干洗的?请查阅资料说明其原理。
干洗剂。最初使用的干洗剂是苯(C6H6),后来改用四氯化碳(CCl4)、三氯乙烯(C2HCl3),现在使用的干洗剂是四氯乙烯(C2Cl4)。
干洗衣物的原理是以一定量的挥发性有机溶剂,对织物进行清洁,因为油或油脂易溶于有机溶剂中,以达到去除污垢的目的。由于干洗剂在清洗织物时并不像水洗那样会对天然或毛织物产生膨胀作用,而是形成纤维收缩现象,所以经干洗的织物不会产生明显的褶皱和外观的变化。
影响气体溶解性的因素
气体在水中的溶解性不仅跟气体的性质有关,还跟压强和温度有关。
当温度不变时,随着压强的增大,气体的溶解能力增强;反之,气体的溶
解能力减弱。如生产汽水时,常增大二氧化碳气体的压强,使之易于溶解。
而当打开瓶盖时,压强减小,大量二氧化碳气体逸出。
当压强不变时,随着温度的升高,气体的溶解能力减弱。
如夏天水温有所上升,水中溶解的氧气减少,因此鱼类有时会
上浮到水面进行呼吸。
B
1.向5 mL碘的水溶液(黄色)中加入2 mL汽油(无色),振荡静置,实验现象如图所示。由该实验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汽油的密度比水小,且不溶于水
B.汽油易挥发,沸点比水低
C.碘在汽油中的溶解性比在水中强
D.碘在不同溶剂中形成的溶液颜色可能不同
2.下列因素不会影响物质溶解性的是( )
A.溶质的性质 B.溶液的质量
C.溶剂的性质 D.温度
B
B
3.清洗沾有油污的餐具,下列方法中,清洗效果最好的是( )
A.在冷水中加几滴洗涤剂
B.在热水中加几滴洗涤剂
C.只用热水
D.只用冷水
物质的溶解性
溶解性的概念
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内因:溶剂、溶质本身的性质
外因:温度、压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