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新课导入
第8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三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
学习目标
1. 了解“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萨拉热窝事件、凡尔登战役等。
2. 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 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和影响。
3.了解世界大战对人类文明的破坏和战争的残酷性,树立热爱和平的意识。正确认识科技是把双刃剑,我们应该运用科技造福于人类。
第 部分
壹
探寻战争之原因
1、一战爆发的背景
材料一:帝国主义是发展到垄断组织和金融资本的统治已经确立、资本输出具有突出意义、国际托拉斯开始瓜分世界、一些最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已把世界全部领土瓜分完毕这一阶段的资本主义。
——[苏]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段》,《列宁选集》第二卷
①时代背景: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
一·探寻战争之原因
英法德美工业生产在资本主义世界所占比重
1913-1914年列强经济实力及占有殖民地情况
19世纪末20世纪初政治民主化概况
第一类 民主制度较为健全 英法美
第二类 专制、军国主义浓厚 俄德日
史料:20世纪初,世界已被瓜分完毕。英国占有的殖民地最多,面积是德国的11倍。德国经济迅速增长,他要求按照新的实力对比重新瓜分世界。“让别的国家分割大陆和海洋而我们德国满足于蓝色的天空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也要求阳光下的地盘。” —— 德国外长 皮洛夫
②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各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实力对比发生重大变化,各国重新瓜分殖民地的矛盾激化。
重新瓜分殖民地,争夺世界霸权,寻求同盟者
同 盟 国
(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
协 约 国
(英国、法国、俄国)
竞相扩军备战,制定战争计划,制造政治危机和局部军事冲突,国际形势日益紧张
▲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示意图
③两大集团形成:20世纪初,欧洲形成两大敌对的军事集团。两大军事集团竞相扩军备战,国际局势日益紧张。
英德矛盾 德国把英国视为“日益衰落的国家”,开始寻求在欧洲乃至世界的领导地位,英德矛盾逐渐激化
法德矛盾 法国与德国因阿尔萨斯—洛林等领土争端积怨已久,对北非殖民地的争夺剑拔弩张
德俄矛盾 德国与俄国因不断的贸易摩擦而关系恶化
奥俄矛盾 集中在巴尔干半岛,使这里成了名副其实的欧洲“火药桶”
巴尔干半岛长期处于奥斯曼帝国的统治之下,民族关系复杂……1912年由塞尔维亚、保加利亚、希腊和门的内哥罗四国组成的“巴尔干同盟”发动对奥战争,奥斯曼帝国战败……但同盟内部由因所得领土不均爆发战争……两次巴尔干战争为列强的干涉提供了机会,俄国、奥匈帝国投入对巴尔干半岛的争夺……列强的争夺、民族矛盾的不断激化,使巴尔干地区成为欧洲的“火药桶”。
——摘编自人教版选修3
(塞尔维亚所在地)巴尔干地区民族众多,不同的民族文化、宗教信仰和生活习惯导致巴尔干地区各民族之间摩擦不断;长期以来,巴尔干各族受土耳其的统治和奴役,特别是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干涉,成了各种矛盾的焦合点……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
——根据代丽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巴尔干地区形势——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源》
①列强争夺和插手(奥匈帝国与俄国的矛盾集中在巴尔干半岛)
②奥斯曼帝国的衰落;民族关系复杂,民族矛盾不断激化;
③巴尔干半岛位于欧、亚、非三洲交汇之处,战略地位重要;有丰富资源。
问题思考:巴尔干半岛成为欧洲的火药桶的原因?
导火索:萨拉热窝事件
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在萨拉热窝被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枪杀。两大集团利用这一突发事件,推波助澜,导致国际局势迅速恶化。
◎萨拉热窝事件
刺客是波斯尼亚的一个塞尔维亚族青年学生,名叫加弗里洛·普林西普。他行刺决不是孤身一人。在他的背后是塞尔维亚秘密组织“不统一毋宁死”,即众所周知的“黑手社”。“黑手社”于1911年成立于贝尔格莱德,其公开宣称的目的是实现“民族理想:团结所有的塞尔维亚人”。塞尔维亚政府并不支持这一组织。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第 部分
贰
探寻战争之过程
7月28日
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8月1日德国对俄宣战
8月3日德国向法国宣战
8月4日英、法向德国宣战
8天后对奥匈帝国宣战
8月6日奥匈帝国对俄宣战
8月10日法国对奥匈帝国宣战
日本、美国、中国等33国先后参战
地区性战争
欧洲
战争
世界
大战
1914.7.28---1918.11.11
二·探寻战争之过程
德皇威廉二世
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政府发出最后通牒,要求制止一切反奥宣传和行动,惩办进行反奥活动的人,共同审判行刺者。塞尔维亚政府几乎答应了全部条件。蓄意动武的奥匈帝国仍不满意,
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现在不发动就永远没有发动的机会了。
开始标志——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于1914年7月,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开始标志)
东线
南线
德奥联军对战俄军
奥军对战俄军和塞尔维亚军
西 线
德国对战英法
决定战场
战线--东线、西线、南线
这场战争是双方综合国力的较量,延绵过长的战线和阵地战的战争方式,使双方都难以有效突破对方的防线,迅速取胜极为困难。
转折点--凡尔登战役
凡尔登“绞肉机”——把血流干的“处决地”
凡尔登战役中一位战地记者写道:“整个树林被削平得像割去谷穗的田地,所有覆盖物弹痕累累……到处都是残骸、击破的战车、碎成一块一块的尸体、击毁的大炮,几个月都是如此。”
①1917年,美国和中国参加协约国一方作战。
②1918年3月3日,列宁与德国签署《布列斯特条约》,宣布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此时参战既可轻易获胜、捞取战利品,又有利于夺取世界霸权
十月革命
大战开始时,美国宣布中立。……美国利用“中立”地位同交战各国大做生意,仅向协约国就提供了约200亿美元的物资和贷款。……当时交战双方都已筋疲力尽,为参与战后分赃和争夺霸权,此时参战正是好时机。于是便利用德国无限制潜艇战攻击了美国商船为理由,在维护公海航行自由的旗帜下,于2月3日宣布对德断交,4月6日对德宣战。
——刘宗绪主编《世界近代史》
加速一战结束的事件
一战结束
福煦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的协约国联军总司令。1918年11月11日,福煦代表协约国与德国代表在法国东北部贡比涅森林雷道车站的福煦车厢里签订了停战协定,宣告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福煦将军的车厢—《贡比涅森林停战协定》签字处
1918年11月,德国投降,同盟国战败
第 部分
叁
探寻战争之性质、特点、影响
摧毁德、奥在土耳其和巴尔干的势力,确立自己在这一地区的统治.....
俄国
英国
保住世界霸主地位,打败最大的竞争对手德国,瓜分德国的殖民地和德国舰队.....
收复阿尔萨斯和洛林,进而夺取德国的萨尔区树立法国在欧洲大陆的霸主地位
法国
德国
实现世界霸权......德国还要摧垮英国的海上垄断权,夺取英、法的殖民地。
意大利
瓜分北非地区并占领阿尔巴尼亚等地,建立地中海霸权。
奥匈
奴役巴尔干,使塞尔维亚沦为附属国.......
三·探寻战争之性质、特点、影响
问题思考:纵观一战的爆发原因,过程和结果,你认为是一次什么性质的战争?
性质:第一次世界大战是西方列强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而发动的一场帝国主义战争。
时间长、范围广、规模大、破坏强、高新科技广泛应用
战争历时 1914年7月—1918年11月
参战国家 31个(协约国27个,同盟国4个)
战争范围 欧洲、非洲、亚洲、太平洋地区
卷入人口 超过15亿
参战人员 7000多万
伤亡人员 3000多万
经济损失 1800多亿美元
(2)特点
结合课文,阅读材料,分析一战的影响。
材料一:
材料二:
战前:欧洲的海外投资额每年高达3.5亿英镑,1913年世界制成品出口的60%来自欧洲的英法德三国。伦敦是世界金融中心。
战后: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开始从伦敦向纽约转移;1914-1918英国海外投资下降50%,1913-1920欧洲制造业下降23%。
①对人类社会:对人类造成巨大的物质损失和人力伤亡,给各国人民带来深重苦难。
②对欧洲:大大削弱了欧洲的力量,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的优势地位。
材料三:这场战争既是一个结局,也是一个开端。世界上较蒙昧的人们决不再仅仅占据他们以前所占据的地方。在他们所占据的地方,迟早将出现独立的中国、自治的印度、代议制的埃及、非洲人的、而不仅仅是供他人进行商业剥削的非洲。
——基尔生《变化世界中美国的困境》
五四运动中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甘地领导印度非暴力
不合作运动
凯末尔领导了土耳其资产阶级革命
一战后亚非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材料四:美国获得百年难逢的发财良机。大战结束时,全世界进出口总额减少了40%,而美国的进出口贸易却猛烈扩大。到1919年,协约国欠美国债务约100亿美元。世界黄金储备的40%在美国手中。沙皇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建立苏维埃政权,也永远从帝国主义列强的名单中勾销了。
③对殖民体系:一战削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力量,进一步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
④美国参战和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是这两个大国开始崛起的重要标志。
雷马克小说《西线无战事》
海明威小说《永别了武器》
1916年英国宣布征兵后,有16500人拒绝服兵役……前线士兵中也有高昂的反战情绪。1917 年5月底,法国西线士兵的哗变扩大,3万多名法国士兵离开战壕,回到后方,……在一个城市 ,哗变者宣布成立反战政府。尽管哗变被残酷镇压,但还是不断扩大。
—徐蓝《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欧美和平运动的发展》
⑤对思想观念:第一次世界大战改变人们的观念,和平主义思潮兴起。
⑥一战客观上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战争结束了,但战争的阴影从未远去
英纪念一战结束一百周年制作陶瓷人偶
纪念在战争中战死的士兵
比利时制作的罂粟花波浪
纪念一战中牺牲的平民与士兵
法国举行纪念一战结束100周年纪念仪式
珍爱和平,远离战争
启示:
枪响之后,没有赢家!
1、珍爱和平,反对战争。
2、用和平的方式解决国际争端,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
3、科技是把双刃剑,要趋利避害。
4、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原因
经过
影响
启示:
根本原因:
导火线:
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萨拉热窝事件
开始标志:
交战双方:
转折点:
加速进程:
结束标志:
1914年,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同盟国和协约国
1916年,凡尔登战役
1918年,德国宣布投降
②俄国的十月革命
①美国、中国参加协约国作战
性质:
后果:
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
对人类造成巨大的物质损失和人员伤亡
给各国人民带来深重苦难
第一次世界大战
和平来之不易,世界大战的悲剧不能重演。
课堂小结
1.学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史后,小芳整理出了以下知识点,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战是一场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
B.爆发前在欧洲形成了两大军事对抗集团
C.萨拉热窝事件是战争爆发的导火线
D.凡尔登战役是大战中最惨烈的战役之一
2.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各交战国政府纷纷发表官方文件,声明本国参战的目的是“保家卫国”“保卫自由”,但实际上交战国都各怀鬼胎……此段材料主要说明一战( )
A.产生的影响 B.战争的规模 C.爆发的背景 D.战争的性质
D
A
课堂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