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9张PPT)
狼牙山五壮士
6
语文 六年级 上册
同学们,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英雄事迹如璀璨星辰闪耀天际。在战火纷飞的年代,有这样五位壮士,他们身处绝境,面对敌人的步步紧逼,毫不畏惧。狼牙山的悬崖见证了他们的英勇无畏,他们用热血与生命谱写了一曲壮烈的赞歌。让我们走进那段历史,去感受狼牙山五壮士的伟大精神与崇高气节。
任务:
颂五壮士气概, 拍摄经典镜头
阅读知识卡片
狼牙山
狼牙山位于河北省易县西南,北临易水。上有大联陀、小鬼脸、阎王鼻子、天梯、棋盘陀五个山峰。形势险要,状如狼牙,故名狼牙山。主峰棋盘陀上建有狼牙山五勇士纪念塔。
初读感知
自由快速阅读,了解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课文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的。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对于难读的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边读边思考: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了哪些内容?
日寇 奋战 险要 悬崖 攀登 山涧 崎岖 雹子 屹立 抡胳膊 晋察冀 手榴弹 绷着脸 全神贯注 斩钉截铁
热血沸腾 居高临下 粉身碎骨 惊天动地
kòu
pān
xuán
jiàn
qí qū
liú
báo
běng
yì
jié
jìn
lūn
词语我会认
生字我会写
会写字
kòu
音序:
K
上下
偏旁:
宀
11
形近:
外寇 流寇 穷寇莫追
笔顺:
组词:
结构:
笔画数:
树冠 皇冠 张冠李戴
fù
音序:
F
左右
偏旁:
刂
11
形近:
副手 副词 名副其实
笔顺:
组词:
笔画数:
幅度 篇幅 幅员辽阔
结构:
liú
音序:
L
左右
偏旁:
木
14
形近:
石榴 榴莲 手榴弹
笔顺:
组词:
笔画数:
溜圆 滑溜 溜之大吉
结构:
ɡuàn
音序:
G
上下
偏旁:
贝
8
形近:
贯穿 万贯 全神贯注
笔顺:
组词:
笔画数:
习惯 惯性 司空见惯
结构:
xuán
音序:
X
上下
偏旁:
心
11
形近:
悬疑 悬案 悬崖峭壁
笔顺:
组词:
笔画数:
县令 州县 县城
结构:
báo
音序:
B
上下
偏旁:
雨
13
形近:
冰雹 雹子 雹灾
笔顺:
组词:
笔画数:
雷雨 打雷 电闪雷鸣
结构:
yuè
音序:
Y
左右
偏旁:
忄
10
形近:
喜悦 悦耳 赏心悦目
笔顺:
组词:
笔画数:
说话 说事 有说有笑
结构:
qū
音序:
Q
半包围
偏旁:
尸
8
形近:
委屈 屈服 屈指可数
笔顺:
组词:
笔画数:
挖掘 采掘 开掘
结构:
认识五位壮士
快速读课文,说出五位壮士的名字。
马宝玉
葛振林
宋学义
胡德林
胡福才
梳理文章层次
默读课文,用概括小标题的方式梳理文章的层次。
接受任务
( )
( )
( )
英勇跳崖
1
2
3
4
5
6
7
8
9
接受任务
痛击敌人
引上绝路
顶峰歼敌
英勇跳崖
事情发展顺序
课文顺序
接受任务→ → → →英勇跳崖
顶峰歼敌
引上绝路
痛击敌人
体会气概
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在叙述时对五位英雄的称呼由“战士”改为“壮士”,称呼改变的原因是什么?说说你的理解,可以进行批注。
第1~3自然段写马宝玉等人执行命令,是勇敢的战士;完成任务后,在可以撤退的情况下,却以生命为代价将敌人引诱到棋盘陀上,这种行为悲壮感人,所以称为“壮士”。
1941年秋,日寇集中兵力,向我晋察冀根据地大举进犯。当时,七连奉命在狼牙山一带坚持游击战争。经过一个多月英勇奋战,七连决定向龙王庙转移,把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的任务交给了六班。
1941年秋这个时间点很关键,当时正值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在这个阶段,日军将主要兵力用于打击敌后抗日根据地,企图巩固其占领区并消灭抗日力量。晋察冀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重要抗日根据地之一,它的存在对日军的后方构成了巨大威胁。因此,日寇集中兵力“大举进犯”,表明日军这次进攻规模大、来势汹汹,是一次有预谋的军事行动,其目的是摧毁根据地的抗日力量。
晋察冀根据地
晋察冀根据地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之一。地处同蒲路以东,正太、石德路以北,张家口、多伦、宁城、锦州一线以南,东临渤海,以山西东北部和河北的冀中、冀东为主。区内除冀中大平原外,大多是山岳地带。
七连奉命在狼牙山一带坚持游击战争。在面对强大敌人的进攻时,游击战术可以灵活地打击敌人、消耗敌人的有生力量。经过一个多月的英勇奋战,七连做出了向龙王庙转移的决定,这是基于当时的战斗形势做出的战略调整。而把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的任务交给六班,凸显出这个任务的艰巨性和六班所肩负的重大责任。掩护任务不仅要保障群众的安全撤离,还要为连队的转移争取足够的时间,这意味着六班可能要面对数倍于己的敌人,并且要承受巨大的压力。
接到任务
聚焦重点
☆读一读:自由朗读第2自然段。
☆找一找:作者怎样描写五位战士的表现的?哪些是群像描写?哪些是个体描摹?
小组学习任务
痛击敌人
为了拖住敌人,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一边痛击追上来的敌人,一边有计划地把大批敌人引上了狼牙山。他们利用险要的地形,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了下去。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一个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敌人始终不能前进一步。在崎岖的山路上,横七竖八地躺着许多敌人的尸体。
表现了五位战士对敌人的痛恨和完成任务的决心。
神态
动作
他们知道自己的任务是为群众和连队的转移争取时间,所以不惜以自身为诱饵,将敌人引向狼牙山。“一边痛击追上来的敌人,一边有计划地把大批敌人引上了狼牙山”。他们在与敌人交火的同时,还能按照预定计划将敌人引向有利于我方作战的狼牙山地区,既有效地打击了敌人,又能更好地完成拖住敌人的任务。
“他们利用险要的地形,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了下去”,这体现了战士们善于利用地理优势进行战斗。狼牙山的险要地形成为了他们天然的屏障和助力,他们熟悉地形,巧妙地运用地势来对抗敌人,使得敌人在进攻时受到地形的限制,而我方则能占据有利位置进行反击。这种作战方式体现了游击战术中因地制宜的特点,也是战士们战斗经验和智慧的体现。
“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这里描绘了两个小战士的专注神情。“把脸绷得紧紧的”和“全神贯注”体现出他们在战斗中的紧张和认真。尽管他们可能年龄较小,但在战斗中毫不含糊,全身心地投入到射击敌人的任务中,展现出他们在战斗中的成长和坚韧。
面前有两条路:
一条通往主力转移的方向,走这条路可以很快追上连队,可是敌人紧跟在身后;另一条是通向狼牙山的顶峰棋盘陀,那儿三面都是悬崖绝壁。走哪一条路呢?
生
暴露主力部队
绝路
牺牲自己
这两条路代表着截然不同的结果和命运。一条路通往主力转移的方向,顺着这条路走能很快追上连队,这本是最利于他们自身安全、回归集体的选择。但棘手的是敌人正紧紧跟在身后,若走这条路,就极有可能把敌人引向群众和连队主力,那之前的掩护努力就会前功尽弃。
在这关乎生死和大局的关键时刻,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这个“斩钉截铁”用得极为精妙,生动且有力地展现出班长的果断、坚毅和毫不迟疑的态度。他没有丝毫的犹豫,没有去权衡个人的安危得失,心中只有保护群众和连队主力这一坚定信念。仅仅一个字的命令,却有着千钧之力,彰显出班长作为领导者在危急关头的担当和勇气,他深知选择这条路意味着什么,但毅然决然地做出了这个牺牲自我、保全大局的决定。
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热血沸腾”四个字将战士们内心激昂的情绪、无畏的勇气展现得淋漓尽致。他们完全理解班长的意图,明白这一去凶多吉少,但他们没有丝毫的畏惧和退缩,而是怀着满腔的热血和对革命事业的忠诚,毫不犹豫地跟随着班长。这体现出整个战斗集体的高度默契、团结一心以及对革命大义的深刻领悟。他们不是单独的个体,而是有着共同信仰、共同目标的英雄群体,在班长的带领下,共同做出了这一舍生取义的壮举,将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展现得淋漓尽致。
- “他们知道班长要把敌人引上绝路”,这表明战士们清楚自己的选择所带来的后果,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这种清醒的认知下的勇敢抉择,更凸显出他们的英勇无畏和为了革命胜利、为了人民利益甘愿奉献一切的崇高精神境界,令人为之动容、肃然起敬。
- 这段内容将抗日英雄们的主题进一步升华,重点突出了在生死抉择面前,英雄们所展现出的集体主义精神、自我牺牲精神以及对革命事业的绝对忠诚。他们本可以选择相对安全的道路,但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毅然决然地走向绝境,把生的希望留给他人,把危险留给自己,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英雄,什么是伟大的革命精神,使整个故事超越了单纯的战斗描述,上升到了精神层面的高度歌颂。
顶峰歼敌:五壮士把敌人引上顶峰后,是怎么做的?
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猛地举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大声喊:“同志们!用石头砸!”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
随着战斗的持续,情况变得愈发危急,“班长马宝玉负伤了,子弹都打完了”,这意味着他们已经陷入了弹尽粮绝的绝境,失去了最主要的战斗武器,自身又有人员受伤,形势对他们来说极其不利。而此时“只有胡福才手里还剩下一颗手榴弹”,这颗手榴弹仿佛成了他们最后的希望,一旦使用,或许能给敌人造成较大的杀伤,但后续他们将彻底失去具有杀伤力的武器。在这样的关键时刻,马宝玉做出了一个果断的举动,他“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这个行为展现出班长在危急时刻的冷静和对局面的掌控能力,他深知这颗手榴弹不能轻易使用,还需要留作最后的关键手段。
- 紧接着,班长马宝玉“猛地举起一块大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这一喊,喊出了壮士们的不屈与坚毅,在没有子弹的情况下,他们迅速转变作战方式,以身边随处可见的石头作为武器,继续与敌人战斗。“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石头比作雹子,形象地描绘出石头投掷的密集程度和强大的冲击力,仿佛每一块石头都承载着壮士们视死如归的决心以及全体中国人民对侵略者的深仇大恨,让读者能够深切感受到他们战斗的激烈和情绪的激昂。这种以石代枪的战斗方式,充分体现了壮士们在绝境中顽强抗争、绝不屈服的精神,即便没有了常规武器,也要想尽办法与敌人战斗到底。
“山坡上传来一阵叽里呱啦的叫声,敌人纷纷滚落深谷”,通过对敌人狼狈模样的描写,从侧面衬托出壮士们用石头攻击所取得的显著效果,敌人在石头的攻击下毫无还手之力,被打得节节败退,进一步彰显了五位壮士的英勇无畏,即便身处绝境,依然能凭借顽强的意志和无畏的勇气让敌人尝到苦头,展现出强大的战斗力和精神力量。
马宝玉嗖的一声拔出手榴弹,拧开盖子,
用尽全身气力扔向敌人。
果敢勇毅
对敌人强烈的仇恨
“嗖的一声拔出手榴弹”,“嗖的一声”通过拟声词,形象地表现出动作的快速和干脆利落,让人仿佛能听到手榴弹拔出时那划破空气的尖锐声响,体现了马宝玉在紧急关头的敏捷身手和果断决策。
英勇跳崖
点
面
有点有面,强化了描写的层次感,突出了五位壮士英勇无畏的牺牲精神。
“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了胜利的喜悦”,这一情节极具感染力。在看到敌人仍在往上爬时,他们本应感到紧张或者愤怒,然而却露出了“胜利的喜悦”,这种反差凸显出他们此刻内心的满足感。因为他们深知,自己的任务就是拖住敌人、掩护群众和部队主力转移,如今看到敌人还被困在这里,而群众和部队已经远去,那就意味着他们成功地完成了任务,所以即便自身即将面临生死抉择,也依然为达成目标而感到由衷的高兴。这种喜悦并非源于个人的得失,而是源于对集体、对革命事业的忠诚与付出,是一种超越生死的崇高情感体现。
“狼牙山上响起了他们壮烈豪迈的口号声:‘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这两句口号喊出了壮士们内心深处的信念和愿望,是他们战斗一生的精神寄托。“打倒日本帝国主义”表达了对侵略者的刻骨仇恨以及坚决抗击的决心,体现出他们作为抗日战士,为了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放而战的初心;“中国共产党万岁!”则彰显出他们对党的忠诚和拥护,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他们才有了坚定的革命信仰和战斗的勇气,愿意为党的事业奉献一切,甚至是生命。这豪迈的口号声在狼牙山上空回荡,穿越时空,至今依然震撼着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灵,成为了英雄们不朽精神的象征,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为了国家的繁荣富强、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马宝玉 葛振林 宋学义 胡德林 胡福才
狼牙山五壮士
这篇课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诱敌上山,英勇杀敌,最后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英勇跳崖的故事。表现了五壮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仇恨敌人、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
课文主题
狼牙山五壮士
视死如归
不畏牺牲
接受任务
痛击敌人
引上绝路
顶峰歼敌
英勇跳崖
词语积累
视死如归 不畏牺牲 气壮山河
顶天立地 昂首挺胸 义无反顾
(表现五壮士英雄气概的词语)
1.摘抄描写五壮士英雄气概的语句。
2.搜集革命英雄的故事讲给同学听。
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