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课题2 碳的氧化物 第2课时 (教案+课件)人教版 九年级上册(2024)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六单元 课题2 碳的氧化物 第2课时 (教案+课件)人教版 九年级上册(2024)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4-12-13 20:52:16

文档简介

课题2 碳的氧化物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以自然界中的碳循环为例,认识物质在自然界中可以相互转化及其对维持人类生活与生态平衡的意义。
2.知道温室效应,了解防止温室效应进一步增强采取的措施,初步形成节能低碳、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重难点:自然界中的碳循环、防止温室效应进一步增强采取的措施
三、教学准备
教学PPT及相关动画。
四、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 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导入】介绍屠狗洞的秘密 【过渡】学完今天的课程你就知道答案了。 观看,倾听。 通过化学相关的小故事引入新课,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
环节二 新课讲解 【过渡】虽然二氧化碳对人类的贡献很大,本身也没有毒性,但是它不能供给呼吸。当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超过正常含量时,就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一定影响。 【讲解】请看一组研究数据。 空气中CO2的体积分数%对人体健康的影响3使人呼吸急促10使人丧失知觉、呼吸停止,以致死亡
因此,在人群密集的地方,一定要注意开窗、通风换气。 【提问】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是会引起温室效应,那你知道什么是温室效应吗? 【讲解】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就像温室的玻璃或塑料薄膜一样,既能让阳光透过,又能吸收地面散发的热量,起到了使地球升温的作用,这种现象叫作温室效应。 正是因为有了温室效应,地球表层温度才适合人类生存。 【提问】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除了二氧化碳,还有哪些物质? 【总结】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除了二氧化碳,还有臭氧(O3)、甲烷(CH4)、一氧化二氮(N2O)、氟氯代烷(商品名为氟利昂)等。 【讲解】自然界中不仅存在氧循环,还存在碳循环。人和动植物的呼吸,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燃烧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而绿色植物等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正是因为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才使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含量保持相对稳定。 【过渡】但是近几十年来,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等多种因素,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相对稳定被打破,造成严重的温室效应,导致全球变暖。 【讲解】导致温室效应增强的原因主要是: 一方面,随着工业的高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消耗的化石燃料急剧增加,排入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越来越多; 另一方面,能够吸收二氧化碳的森林却因为人类的乱砍滥伐和天灾等因素不断减少,结果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上升,导致温室效应增强,全球变暖。 【提问】温室效应增强带来的全球变暖已使人类的生存环境遭受严重的威胁,带来了许多危害。请你阅读课本P140页,说一说温室效应会带来哪些危害。 【总结】 导致两极的冰川融化,使海平面升高,可能淹没部分沿海城市; 使土地沙漠化,造成农业减产; 使暴雨等极端天气事件发生的频率和强度增大,导致旱涝灾害加剧; 影响自然生态系统,改变生物多样性;等等。 【提问】为应对全球变暖,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国际社会倡导采取低碳行动,控制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防止温室效应进一步增强。那你能想出哪些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措施吗? 【总结】 世界各国签署限制二氧化碳排放的国际公约,并严格执行; 减少使用化石燃料,更多地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 促进节能产品和技术的进一步开发和普及,提高能源的生产效率和使用效率; 大力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森林; 采用物理、化学等方法,捕集、利用与封存二氧化碳等; 倡导“低碳”生活 在低碳行动中,我国明确提出:力争于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我们要共同爱护它。 【展示】低碳行动是人类应对全球变暖的重要措施 【总结】低碳行动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需要全面的国际合作和国家政策支持,还需要科学技术创新与产业结构调整,也离不开每个人的努力。化学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增加二氧化碳吸收的科学技术创新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指导阅读】阅读课本P141页二氧化碳的捕集、利用与封存。 【总结】 捕集:采用化学吸收法,利用碱性吸收剂与CO2反应生成不稳定的物质,该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分解重新释放CO2,从而实现CO2的捕集和利用。 封存:主要是将捕集到的CO2封存于地层深处或海底。 2021年,我国首个海上CO2封存示范项目启动,将在南海海底永久封存超过146万吨CO2。 2022年,我国首个百万吨级碳捕集、利用与封存项目投产,每年可减排CO2超过100万吨。 倾听,了解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思考讨论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措施。 倾听,记忆。 阅读课本。 通过讲解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了解自然界中的碳循环,知道温室效应及其增强的原因和危害,以此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加强学生的学科素养。 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增加二氧化碳吸收两个方面,了解防止温室效应进一步增强采取的措施,让学生初步形成节能低碳、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态度。 通过阅读,了解二氧化碳的捕集、利用与封存。
环节三 拓展延伸 【展示】碳达峰和碳中和以及降低碳排放的措施 倾听。 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树立环保意识。
随堂作业 PPT展示。 做题。 通过习题巩固本节所学知识。
环节四 课堂小结 展示PPT第16页。 倾听并理解。 帮助学生梳理本节知识,便于学生记忆。
五、板书设计
课题2 碳的氧化物
第2课时
一、二氧化碳对生活、环境的影响
1.二氧化碳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2.温室效应
3.自然界中的碳循环
4.温室效应增强的原因和危害
二、低碳行动与可持续发展
1.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2.增加二氧化碳吸收
5 / 5(共17张PPT)
——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
课题2 碳的氧化物
第2课时
1.以自然界中的碳循环为例,认识物质在自然界中可以相互转化及其对维持人类生活与生态平衡的意义。
2.知道温室效应,了解防止温室效应进一步增强采取的措施,初步形成节能低碳、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态度。
学习目标
重难点
在意大利某地有个奇怪的山洞,人过这个洞安然无恙,而狗走进山洞挣扎几分钟就死了。因此,当地居民称它为“屠狗洞”。
屠狗洞的秘密
小狗为什么会死呢?
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1.二氧化碳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空气中CO2的体积分数/% 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3 使人呼吸急促
10 使人丧失知觉、呼吸停止,以致死亡
人群密集的地方一定要注意开窗、通风换气!
CO2没有毒性,但不能供给呼吸。当空气中CO2超过正常含量时,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
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2.温室效应
温室气体
二氧化碳
臭氧(O3)
甲烷(CH4)
一氧化二氮(N2O)
氟氯代烷
(氟利昂)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就像温室的玻璃或塑料薄膜一样,既能让阳光透过,又能吸收地面散发的热量,起到了使地球升温的作用,这种现象叫作温室效应。
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3.自然界中的碳循环
动物、植物等的遗骸
泥炭,煤、石油和天然气——燃烧
大气中的CO2
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
光合作用
化石燃料燃烧
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陆地 海洋
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4.温室效应增强的原因和危害
原因
一方面,人类消耗的化石燃料急剧增加,导致排入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越来越多;
危害
另一方面,能够吸收二氧化碳的森林因为人类的乱砍滥伐和天灾等因素不断减少,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上升。
① 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
② 土地沙漠化,造成农业减产;
③ 暴雨等极端天气发生的频率和强度增大,导致旱涝灾害加剧;
④ 影响自然生态系统,改变生物多样性;等等。
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4.温室效应增强的原因和危害
冰川融化
土地沙漠化
极端天气增多
影响自然生态系统
低碳行动与可持续发展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
我国明确提出:力争于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世界各国签署限制二氧化碳排放的国际公约,并严格执行;
01
减少使用化石燃料,更多地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
02
促进节能产品和技术的进一步开发和普及,提高能源的生产效率和使用效率;
03
大力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森林;
04
采用物理、化学等方法,捕集、利用与封存二氧化碳等;
05
倡导“低碳”生活。
06
低碳行动与可持续发展
低碳行动是人类应对全球变暖的重要措施
低碳行动与可持续发展
阅读课本P141页二氧化碳的捕集、利用与封存。
采用化学吸收法,利用碱性吸收剂与CO2反应生成不稳定的物质,该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分解重新释放CO2,从而实现CO2的捕集和利用。
主要是将捕集到的CO2封存于地层深处或海底。
捕集
封存
2021年,我国首个海上CO2封存示范项目启动,将在南海海底永久封存超过146万吨CO2。
2022年,我国首个百万吨级碳捕集、利用与封存项目投产,每年可减排CO2超过100万吨。





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量,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
降低碳排放,我们可以这样做:
某一个时刻,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历史最高值,之后逐步回落。
B
1.发展低碳经济,提倡低碳生活。下列做法不符合该理念的是(  )
A.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
B.大量使用化石燃料
C.鼓励垃圾分类投放
D.加大尾气监测力度
D
2.自然界中碳循环、氧循环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植物呼吸作用吸收二氧化碳
B.化石燃料燃烧对空气污染无明显影响
C.植物光合作用可以将大气中CO2全部吸收
D.碳、氧循环失衡会导致人类生存环境恶化
A
3.杭州亚运会于2023年9月23日至10月8日举行,“绿色、低碳、环保”理念深入人心,下列有关低碳说法,错误的是(  )
A.每个人都在参与碳循环,碳循环中的“碳”是指碳单质
B.开发可再生能源,降低化石燃料的需求量,以控制二氧化碳排放量
C.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森林,通过光合作用控制二氧化碳在空气中的含量
D.碳中和能有效维持碳循环的相对稳定,控制日趋严重的温室效应
碳元素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
课题2 碳的氧化物

2课

01
02
二氧化碳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温室效应
自然界中的碳循环
温室效应增强的原因和危害
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增加二氧化碳吸收
低碳行动与可持续发展
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再见
同课章节目录